- 672.50 KB
- 2021-05-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赢在高考】2014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巩固训练 专题十 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读“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完成第1~2题。
1有关此农业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有效地缓解中部地区的水土流失 ②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得到就地转化 ③中、西部形成密切联系的产业链 ④各自的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易地育肥”对草场建设的意义在于( )
①为产粮区提供大量畜力 ②减缓对草场的压力 ③有利于实施退耕还草 ④为产粮区提供充足的有机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第1题,图示发展模式能充分发挥中部和西部的优势。第2题,“易地育肥”在牧区或产犊区充分利用当地草场条件,以放牧方式饲养母牛、繁殖犊牛,犊牛断奶后,立即或者养到1岁后转移到精料条件较好的农区进行短期强度育肥,然后出售或屠宰。对草场来说可以减缓对草场的压力,有利于实施退耕还草。
答案:1.B 2.B
3.(2013·山东文综,1~2)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完成第3~4题。
a
b
3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
A.降水量增加 B.蒸发量增加
C.下渗减少 D.地表径流减少
4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解析:第3题,在流域开发过程中,植被减少,蒸发量减少,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下渗会减少,地表径流会增加。故选C项。第4题,该流域的三个阶段中,植被逐渐减少,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逐渐下降,在经历相同的暴雨过程中,洪水汇集的时间逐渐缩短,故阶段Ⅰ对应曲线③,阶段Ⅱ对应曲线②,阶段Ⅲ对应曲线①。
答案:3.C 4.C
5.20世纪80年代后国家调整棉花生产布局,提出“南方稳定,北方发展,新疆大发展”的指导方针。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的棉花产业发展迅速,棉花总产、单产、调出量连续19年位居全国首位。据图完成第5~7题。
5新疆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其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A.市场广大 B.政策支持
C.科技进步 D.劳动力廉价
6图中产棉区Ⅰ与Ⅱ相比,棉花生产最明显的优势是( )
A.耕地面积大 B.热量条件好
C.光照条件好 D.机械化水平高
7新疆为实现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B.扩大棉花种植面积
C.延长产业链,进行深加工
D.完善棉花流通体系
解析:第5题,新疆棉花产业发展迅速,是在“新疆大发展”的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取得的。第6题,产棉区Ⅰ与Ⅱ相比,产棉区Ⅰ气候干旱,晴天多,光照条件好。第7题,新疆为实现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今后应充分依靠科技,进一步提高品质,提高单产。
答案:5.B 6.C 7.A
8.(2013·浙江乐清期末质检,7~8)1991年克鲁格曼提出了完善了的中心外围理论,它揭示了经济地理聚集内在的运行机制。他认为集聚力和离心力都受到贸易自由化水平的影响,当集聚力大于离心力,企业趋向于集聚;反之则企业不会发生产业集聚现象。读“集聚力与离心力与贸易自由化关系图”,根据题意完成第8~9题。
8以下对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贸易自由化程度与集聚力、离心力均呈负相关
B.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增加,集聚力和离心力相互之间呈负相关
C.集聚力与离心力两者相比,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增加,离心力变速快
D.集聚力与离心力两者相比,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增加,集聚力变速快
9关于图中M和N两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珠江三角洲的企业向广东边远地区扩散,说明珠江三角洲的企业处于M区
B.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企业将一直趋向于集聚
C.中国加入WTO后,企业将出现不断分散的现象
D.处于N区域的企业趋向于分散
解析:第8题,据图可知,贸易自由化程度与集聚力和离心力均呈负相关;集聚力和离心力相互之间呈正相关;集聚力与离心力两者相比,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增加,前期离心力变速快,后期集聚力变速快。第9题,M区反映相同的贸易自由化程度离心力大于集聚力,表示企业不会发生产业集聚现象,因此A项正确。
答案:8.A 9.A
10.(2013·河北石家庄二模,8~9)读2011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经济增长状况统计表,完成第10~11题。
天津
上海
湖南
湖北
四川
重庆
内蒙古
陕西
贵州
GDP(亿元)
11 190
19 195
19 635
19 594
21 026
10 011
14 000
12 391
5 600
增速(%)
16.4
8.2
12.8
13.8
15
16.4
15
13.9
15
10关于统计表中各省级行政区2011年经济发展的比较,正确的是( )
A.贵州发展水平最低,增长速度较快
B.“两湖”生产总值最高,经济实力最强
C.重庆增长速度最快,发展条件最好
D.上海经济增长最慢,人均GDP降低
11关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带经济增长快,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优越
B.中部地带经济实力强,主要原因是矿产资源丰富
C.西部地带发展潜力小,主要原因是人力资源贫乏
D.中、西部地带发展机遇好,主要原因是承接产业转移
解析:第10题,据题意可知,统计表中各省级行政区,贵州GDP最低且增长速度较快。第11题,东部地带经济发展快,主要是由于劳动力素质较高、经济基础较好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中部地带经济实力比东部地带差;西部地带发展潜力大;现阶段由于承接产业转移,中、西部地带发展机遇好。
答案:10.A 11.D
12.(2013·云南昆明质检,7~9)下图为“我国三种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14题。
12关于①资源调配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过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B.穿越两类陆地自然带
C.目标市场位于海南
D.资源主要来自我国新疆和中亚
13②资源调配线路建设的不利条件是( )
A.受地势影响抽水北送
B.污染严重,水质差
C.开挖新河道,建设成本高
D.加大海河的防洪压力
14③资源对输入地的直接影响是( )
A.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B.出口加工工业比重增加
C.外来务工人员明显增加
D.电子工业升级换代
解析:第12题,①为西气东输资源调配路线,资源主要来自我国新疆和中亚地区。第13题,据图可知,②资源调配线路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其调水沿途地势南高北低可自流引水;调水源头水质较好;但需开挖新河道,建设成本高;调水路线不会加大海河的防洪压力。第14题,③为西电东送南线工程,可以改善输入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
答案:12.D 13.C 14.A
15.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又一次出现了产业转移新趋向。调整产业结构、产业优化升级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面临的新形势,由此也引发了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企业用工短缺现象,有文章称此现象为“用工荒”。结合上图,完成第15~16题。
15如果图中a、b、c分别代表劳动力、原料、技术三个区位因素,则甲、乙、丙、丁四种工业类型中最容易出现“用工荒”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6如果图中a、b、c分别代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则在甲、乙、丙、丁四国之间最可能发生产业转移的是( )
A.甲→丁 B.乙→丁
C.丙→甲 D.甲→乙
解析:第15题,“最容易出现用工荒”的工业类型应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据图可知甲类工业对劳动力的依赖程度为80%,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故A项正确。第16题,读图可知,甲国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占80%,第二产业比重较低,可作为产业转入国;丙国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约占30%,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约占52%,应为发达国家,可作为产业转出国。故C项正确。
答案:15.A 16.C
1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第17~18题。
材料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使黄河三角洲开发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二:下图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
17图示黄河河段( )
A.支流众多
B.汛期主要出现在7、8月份
C.含沙量小
D.无凌汛现象
18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的建立与发展,对当地产生的主要影响有( )
①解决资源供求矛盾 ②消除城乡差别 ③提高环境的承载力 ④优化产业结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第17题,图示的黄河河段位于华北地区,受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移动的影响,该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故该河段的汛期也主要出现在7、8月份;该河段最冷月气温低于0 ℃,又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故该河段有凌汛现象发生。第18题,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的建立和发展,可以优化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同时还有利于改善环境,提高环境承载力。
答案:17.B 18.C
19.读下表,完成第19~20题。
台商向祖国大陆投资的产业变化情况表
时期
20世纪90年代前期
20世纪90年代中期
2000年以来
主要产业
制鞋、家具制造
计算机外设部件制造
笔记本电脑、集成电路
19由表可知,台商向祖国大陆投资的产业部门变化过程是( )
A.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
D.高科技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20关于台商向祖国大陆投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产品销售方向以外销国际市场为主
B.不可能在大陆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C.随着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增加,出现了投资定居倾向
D.由于产业外移,会使台湾经济失去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和机会
解析:制鞋、家具制造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计算机外设部件制造属于资金密集型工业,笔记本电脑、集成电路属于高科技产业。台商向祖国大陆投资一方面是利用祖国大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廉价的土地,另一方面是看中了祖国大陆广阔的市场,因此随着台商向祖国大陆投资增加,出现了投资定居倾向。
答案:19.A 20.C
二、综合题(共50分)
21.(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聂伯河是俄罗斯欧洲部分的第二大河,欧洲第三大河。河流发源于海拔200~350米的分水岭上。流域北面有白俄罗斯山脊,流域南部是亚速海低地。长2 200千米。流域面积
50.4万平方千米。
材料二:第聂伯河流域图(下图)。
材料三:第聂伯河相关资料(见表1、表2)。
表1
河段划分
上游
中游
下游
分界点
基辅
札波罗热
入海口
(赫尔松附近)
多年平均径流量
1 380 m3/s
1 670 m3/s
表2
流量分配
春季
夏秋
冬季
比例
61%
24%
15%
(1)简述第聂伯河流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第聂伯河流经的主要国家乌克兰素有“欧洲粮仓”之称,分析乌克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3)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第聂伯河进行了干流的梯级开发,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说明第聂伯河梯级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解析:第聂伯河流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从大西洋和北冰洋吹来的湿润气流,形成较多降水,夏季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较少,降水季节变化大。农业的区位条件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
答案:(1)时间分配:降水季节变化大,冬季降水多,以降雪为主,夏秋降水较少;空间分布:(西)北多(东)南少。
(2)温带大陆性气候,生长期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利于粮食作物高产稳产;地处东欧平原,耕地面积广,利于种植业发展;世界著名黑土区,土壤肥沃;众多河流流经,水源丰富;市场广阔;农业发展历史悠久,耕作经验丰富;地广人稀,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重工业发达,农业机械化水平高。(答对6点即可)
(3)组建流域开发机构,统一管理开发;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注意综合开发;根据流域环境特征,灵活选择开发方式,形成独具特色的开发模式;不断加大开发力度,逐渐实现全河开发,梯级施工;提高流域的开放度,注重招商引资,加强对外交流与联系;强调环境保护,重视水源涵养。(答对3点即可)
22.(18分)下图为“我国东南部某城市工业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该城市工业区分布的特点。
(2)该城市周围属于稻作农业区,稻草是大宗的造纸原料之一,用稻草浆可制作出不透明度较高、吸墨性能好、纸质柔软的凸版纸。该城市在发展规划过程中,将M地区规划为造纸工业园区,试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对这一规划进行评价。
(3)简述M工业园区的建成对该地域城市化产生的主要影响。
解析:第(1)题,据图分析即可得出结论。第(2)题,评价造纸工业园区应从利、弊两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M工业园区的建成对城市化产生的影响包括正、反两方面。
答案:(1)分布于城市中心区的外缘;沿公路、铁路、河流分布;东北部工业区分布相对稀少。
(2)优势:接近原料产区;劳动力丰富;靠近铁路、公路、河流,交通便利;周围市场广阔;靠近南京、上海,易获得先进造纸技术支持;靠近河流、湖泊,水源丰富;位于市区河流下游,对市区河水污染小;可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不足:造纸厂排放的污水易污染湖泊。
(3)正面影响: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城市人口增多;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空间结构进一步完善。负面影响:可能产生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交通、治安、住房等)。
23.(2013·四川成都二诊)(16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图。
材料二:上图中M地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表1)及经济、环境效益比较(表2)。
表1 土地利用结构/%
方案
耕地
经济林
生态林
草地
鱼塘
其他
A
62.3
22.5
10.6
2.8
1.6
0.2
B
22.6
16.6
36.2
19.3
5.1
0.2
表2 经济、环境效益比较(现在数据为100)
方案
土地侵
蚀量
地表径
流量
每亩土地年收入
1~5年内
6年以后
A
72
85
80
150
B
36
68
62
260
材料三:1992~2007年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额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
(1)简述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对该地区经济活动的有利影响。
(2)图中M、N两地比较,受寒潮影响较小的是 地,试分析原因。
(3)材料二中M地的A、B两种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中,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合理?试依据材料说出理由。
(4)与珠江三角洲比较,1992~2007年,长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额和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有什么变化?试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题,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纬度较低,水热条件好,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邻近港澳、东南亚,交通便利,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第(2)题,N地纬度较低,且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受寒潮影响小。第(3)题,方案B更有利于土地的综合利用,生态、经济效益好。第(4)题,长江三角洲由于产业基础、经济腹地、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在国际直接投资额和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方面慢慢超过了珠江三角洲。
答案:(1)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地区,水热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南临南海,海运便利;毗邻港澳和东南亚,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2)N地。①地处南岭南侧,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②距海近,冬季气温较高;③纬度低,相对温暖(或距冬季风源地较远,受冬季风影响小)。
(3)方案B。原因:M地为山地丘陵(江南丘陵)地区,方案B土地利用结构更为合理(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垂直差异,发展立体农业);有利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4)1992~2007年,长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额和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持续增长,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原因:长江三角洲地区20世纪90年代后,对外开放;产业基础好;科技实力更强;经济腹地范围更大。
相关文档
- 高考化学一轮课时达标习题化学物质2021-05-142页
- 2012高考英语易错点点睛 专题01 名2021-05-1410页
- 高考英语精品专题冠词讲与练及解析2021-05-1411页
- 2015高考英语(unit 2 cloning)一轮复2021-05-146页
- 地球自转及地理意义练习题高考复习2021-05-1410页
- 江苏高考文科数学试题与答案解析2021-05-1418页
- 步步高高考英语一轮复习语法专题词2021-05-1412页
- 湛江市高三普通高考测试一理综2021-05-1418页
- 人教版必修1高考地理强化复习陆地2021-05-147页
- 陕西西安高三物理二轮练习专项7高2021-05-14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