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50 KB
  • 2021-05-14 发布

2013高考生物考前易错易混专题8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高考考前生物易错易混专题8 ‎ 必修二后三章、必修三全部易错知识点总结 判断 ‎1.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与内环境稳态调节有直接关系 ‎2.白细胞 (包括吞噬细胞、淋巴细胞)不能在组织液中游走 ‎3.血红蛋白、载体蛋白、消化酶、呼吸酶、递质均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4.体液的各种成分中,其含量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 ‎5.人体表皮细胞获得O2是直接从周围的空气中 6.植物、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具有反射 ‎7.相同刺激反射弧任一部分,效应器反应都相同,均属于反射 ‎8.反射弧不完整亦能完成反射 9.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 ‎10决定动作电位大小的因素是刺激强度的大小 11.任意强度大小刺激神经纤维均能产生动作电位 ‎ ‎12.激素是由专门的器官分泌 13.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产生激素 ‎ ‎14.血糖可以来自肌糖原的分解,血糖可以转化为任意一种氨基酸 ‎15.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形成多倍体的过程有完整的细胞周期,多数处于分裂期 ‎16.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作用的靶器官为垂体 ‎17.青霉素注射入人体杀菌属于免疫 18.溶菌酶只参与第二道防线 ‎19.红细胞参与第三道防线 20.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免疫系统受损 ‎21.抗原侵入宿主细胞后,细胞免疫才开始发挥作用 ‎22.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产生的浆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 ‎23.生长素的本质是吲哚乙酸,吲哚丁酸不是植物激素 ‎24.茎的背重力性和植物的向光性体现了生长素对植物器官的影响不同 ‎25.生长素促进生根的效果与生长素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成正比 ‎26.一个农民种的全部水稻、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均属于种群 ‎27.一亩水稻的产量、每平方米草地杂草的数量均属于种群密度 ‎28.调查植物种群密度,选取多种单子叶植物为调查对象 ‎29.大鱼吃小鱼,包含的生物因素是:捕食 30.群落结构就是指群落中生物的空间配置情况 ‎31.由于植物群落有分层现象,所以种植玉米时,要合理密植 ‎ ‎32.乙烯是一种具有催熟作用的生长调节剂,只有促进果实成熟作用 ‎33.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 34.任何情况下,就地保护都是最有效的措施 ‎35.能量流向分解者之后,一定不可能从分解者再流向消费者 ‎36.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均能倒置 37.激素调节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唯一方式 ‎38.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 ‎ ‎39.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39.自然选择过程中,由于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40.生产者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41.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产生三倍体属于基因重组 ‎42.正常夫妇生了色盲儿子和正常夫妇生了既是色盲又是白化的儿子均属基因重组 ‎43.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均可用显微镜观察到 ‎44.染色体结构变异有:增添、缺失、倒位和易位 ‎45.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间互换片段属于基因重组 ‎46.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属于易位 ‎ ‎ 47.非同源染色体间互换片段属于基因重组 ‎48.携带遗传病基因一定患病 49.不携带患病基因不患遗传病 ‎50单基因、多基因、染色体异常均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51.21三体综合征的染色体为44+XXX或44+XXY ‎51.基因工程四个步骤均有碱基互补配对 52.切割目的基因与限制酶使用的不是同一种酶 ‎53.用于大田生产的优良品种一定是纯合体 ‎54.环境能使生物产生适应环境的定向变异,基因突变的方向取决于环境 ‎55.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56.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基因型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57.出现生殖隔离,则种群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 58.进化时,种群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 ‎59.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就是通过物种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60.共同进化就是物种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和进化 ‎61.捕食者比被捕食者进化速度快 6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63.内环境仅包含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64.抑制性递质发生作用后,突触后膜的钠离子会打开,细胞膜两侧电位差保持不变。‎ ‎65.植物能利用沼气池中或者是人和动物粪便中的能量 ‎66.人类基因组与染色体组均是23条染色体 67.乙烯只在植物成熟部位产生。‎ ‎68.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时,只需计算方格内的个数,方格边缘无需统计 ‎69.细胞分化或基因表达过程有DNA复制 ‎70.螳螂喜好夜间活动,说明螳螂可感受一切信息刺激,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 ‎71.浆细胞只来源于B细胞 72.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 ‎73.白化病及老年人头发变白均是络氨酸酶活性降低 ‎74.受精卵中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75.人体内成熟红细胞和肝细胞所含基因相同,成熟红细胞亦有DNA复制、基因表达 ‎76.无籽番茄植株扦插后长成的植株自然条件下仍结无籽果实 ‎77.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只有T、B、效应T细胞 ‎78. 单倍体一定不可育、多倍体一定可育、含偶数染色体组的多倍体一定可育。‎ ‎79.豌豆的高茎基因与矮茎基因所含的遗传密码不同 ‎80.效应T细胞裂解靶细胞不属于细胞凋亡 80.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涉及到糖蛋白的识别作用。‎ ‎81.进化能力越高等的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82.RNA聚合酶是催化DNA分子转录形成是信使RNA ‎83.一种限制酶只能切割出一种目的基因 83自然选择是造成种群个体之间生存存在差别的主要原因。‎ ‎84.核酸的唯一功能是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84.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选择的对象。‎ ‎85.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86.一个体细胞中任意两个染色体组之间的形态、数目一定相同 ‎87.根无顶端优势现象 88.神经细胞通过主动运输使膜两侧钠离子和钾离子的浓度趋于平衡。‎ ‎88.食物网中能体现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89. AA的个体减数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了a基因,则可能是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90.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 ‎91.在患有“成视网膜细胞瘤”的儿童体内,染色体缺失的情况出现在所有细胞内,这说明染色体畸变首先出现在视网膜细胞,然后延伸到其他细胞。(从父亲或母亲遗传下来 或是受精卵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 ‎92.遗传咨询是预防遗传病发生的最主要方法 ‎93.二倍体幼苗诱导染色体加倍后得到四倍体,此四倍体产生的配子中有同源染色体,用秋水仙素诱导成的单倍体可育。‎ ‎94.构建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烟草过程中,可用用限制酶切割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 ‎95.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依据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细胞增殖。‎ ‎96.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脱毒苗,筛选培育抗病毒新品。‎ ‎97.对二倍体的个体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后,得到的纯合体为百分之百。‎ ‎98.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 ‎99.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100.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质的躯体感觉中枢 ‎101.胆汁、唾液、泪液、原尿、细胞核液都不属于体液。 102.运动后组织液的含量会有所减少。‎ ‎103.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的pH ‎104.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 ‎105.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地位平等 ‎106.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107.XY型生物,体细胞中的X和Y染色体在细胞增殖过程中会发生联会现象 ‎108.基因突变、基因重组都能够丰富种群的基因库并改变基因频率 ‎109.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110.母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狮虎兽”,说明了并不是所有物种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111.长时间运动,机体消耗大量能量,血糖浓度会不断降低。‎ ‎112.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可通过生殖细胞将已整合到人体DNA中的病毒遗传物质传递给子女 ‎113.用标志重捕法可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114.每毫升河水有大肠杆菌9个,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 ‎115.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116.O2从红细胞进入组织细胞中发挥作用的部位要经过4层生物膜 ‎117.所有生物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都是通过内环境来实现的 ‎118.激素、酶和神经递质都要运输到相关细胞处才能发挥作用。‎ ‎119.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一旦分开,两种生物都不能独立生活。‎ ‎120.茄果类植物受雨淋未受粉,可通过涂抹生长素,收获种子类的不能应用此法。‎ ‎121.直接参与内环境稳态的是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起调节作用的是神经、体液(内分泌)、免疫系统。‎ ‎122.AAaa产生的配子比例为AA:Aa:aa=1:4:1‎ ‎123.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 ‎124.如果用促甲状腺激素饲喂动物,则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没有明显变化,原因是其被消化分解失去作用 ‎125.胰岛素的作用是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糖糖。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促进非糖物质的转化。作用的靶器官是肝脏。‎ ‎126.高位截瘫受伤部位以上感觉运动都正常,受伤部位以下无感觉,但低级反射如膝跳、缩手、排便仍存在。‎ ‎127.观察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均是观察死细胞,制片步骤相同。两个实验酒精的作用不完全相同,盐酸的作用相同。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 ‎128.无籽西瓜与五籽番茄的发育都离不开生长素的作用 ‎129.基因重组和染色体数目变异不引起基因碱基序列(基因内部)改变,基因突变不会引起基因数目变化,狭义基因重组不可产生新基因。‎ ‎130.不同种生物的精卵不能识别是种间生殖隔离的原因之一 ‎131.猫叫综合征、21三体、镰刀型贫血都能用显微镜观察到 ‎132.白化病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13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异常,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134.等位基因的本质区别是两者碱基序列(DNA序列)不同 ‎135.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和过敏反应都是免疫功能过强。艾滋病是免疫缺陷病。‎ ‎136.给鸡舍增加照明增加产蛋,是神经--体液调节。‎ ‎137.蜣螂以大象的粪便为食物,则得到大象同化量的0‎ ‎138.生态缸密封、透明、组成成分齐全、避免阳光直射、不能储满水。‎ ‎139.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归根到底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140.缺乏胰高血糖素受体后,细胞将细胞将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141.探究酵母菌数量变化时,培养液及仪器需要灭菌,不需要载玻片但需盖玻片和显微镜,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计数时不能直接取样(培养液要摇匀、稀释)、先盖上盖玻片再将培养液滴加到计数室边缘让其自行渗入。酵母菌要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计数。不能用硬物洗刷计数板,可浸泡和冲洗。培养方法是:培养液培养法。计数方法是抽样检测或血球板计数 ‎142.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取样方法是取样器取样,不是样方法也不是标记重捕法。‎ 诱虫器上有热光灯是利用昆虫趋暗、避高温的特点,若是制作标本可将小虫储存在70%酒精中,目的是杀死固定防腐烂。吸虫器上有纱布,防止小虫被吸走。‎ ‎143.环境变化能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144.捕食者存在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145.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的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 ‎146.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是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147.每一营养级能量的最主要去向是自身呼吸作用消耗 ‎148.桑基鱼塘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没有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149.胆汁、胰液、唾液、泪液、尿液都不属于体液 ‎150.递质的释放体现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突触信息传递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 ‎151.蜜蜂中的雄蜂、具有三个染色体组的普通小麦、具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玉米、具有两个染色体组的马铃薯都是单倍体。‎ ‎152.为检测红花出现是白色基因突变的结果,应检测红花与白花基因的DNA序列(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153.八倍体小黑麦(8N=56)是六倍体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后经秋水仙素处理而形成的,据此可推断:小黑麦产生的单倍体植株不可育。‎ ‎154.转入到油菜的抗除草剂基因,可能通过花粉传入环境。‎ ‎155.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156.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 ‎157.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158.维持正常情况下钠离子浓度细胞膜外高于膜内,钾离子浓度膜内高于膜外的机制是主动运输(钠---钾泵)。静息电位的形成是钾离子通过离子通道流出膜外(协助扩散),静息电位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外钾离子的浓度差。动作电位的形成是钠离子通过离子通道(协助扩散)进入膜内,恢复主要是通过钾离子流出细胞(协助扩散)。动作电位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外的钠离子浓度差,浓度差越大,动作电位的峰值越大。‎ ‎159.恒温动物进入寒冷环境中,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增多,尿量增多,耗氧量增加,代谢增强,酶的活性不变。变温动物以上都减少。‎ ‎160.主动免疫是注射的灭活的抗原,被动免疫是注射的抗体。‎ ‎161.能识别抗原的结构或物质有:吞噬细胞,T、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抗体。‎ ‎162.能体现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例子是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 ‎163.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164.胰岛素升高后,对胰高血糖素起抑制作用。而胰高血糖素增加后,对胰岛素是促进作用。‎ ‎165.下列都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酸碱平衡 ②Na+、K+平衡 ③血糖平衡 ④体温调节 ⑤蛋白质平衡 ⑥CO2—O2平衡 ‎166.艾滋病病毒存在于病人或感染者的体液中,一般不通过唾液或皮肤接触传播 ‎167.调查植物和活动量小的动物(蚜虫、跳蝻、虫卵)的种群密度用样方,动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中的小动物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法,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用抽样检测法(或血球计数板计数法)。‎ ‎168.J型曲线中,种群的增长率不变;S型曲线中,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后减。‎ ‎169.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数量、动物的数量、生物的总量、腐殖质的总量等都是增加,到达顶级群落(森林)后,趋于稳定。‎ ‎170.免疫过度的例子有:自身免疫病(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反应。‎ ‎171.器官移植时,起排斥作用的免疫细胞主要是T细胞,为提高成功率,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主要是抑制细胞免疫。‎ ‎172.从根本上说,若没有突变,进化就不可能发生。‎ 填空 ‎1.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 ‎ ‎2.与组织液成分最接近的液体是 ‎ ‎3.组织液、淋巴与血浆最主要的差别在于 ___ ___,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原因是: ‎ ‎4.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 ‎5.血浆中存在着多对缓冲物质,最主要的是: ‎ ‎6.决定反射时间的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 ‎7.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为单向,具体是: __ _单向原因:__ __ ‎ ‎8.激素仅作用于靶细胞,原因是: ‎ ‎9.体内需不断产生激素,维持其含量平衡,原因是: ‎ ‎10.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位于: ___ __,参与细胞外液调节的激素的作用: ‎ ‎11.体温感觉中枢: ____ __,温度感受器位于: ‎ ‎12. 饥寒交迫时,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且起鸡皮疙瘩。面色苍白原因是: ___ ‎ 全身颤抖原因是:____ ____起鸡皮疙瘩原因是: ______ ______‎ ‎13.抗体的化学本质: 抗体的分布: .抗体的种类: ‎ ‎14.过敏原和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的区别主要是 ‎ ‎15.无籽番茄的培育方法是__________无籽番茄培育原理是 属于 变异。‎ ‎16.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杀害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引起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 根本原因是 ‎ ‎17.K值含义是: _________ ____‎ ‎18.生态系统的结构是 。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通过 紧密联系在一起。‎ ‎19.“桑基鱼塘” 实现了_________ ___池塘除黑鱼,农田除草、捕捉害虫的意义是: _____ _ ‎ ‎20.养鱼捕虾要使种群的数量维持在1/2k,原因是此时, ________ ____‎ ‎21..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与 _______________成正比。‎ ‎22.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育种原理是 ‎ ‎23.猫叫综合症的原因 ‎ ‎24.基因突变后,生物性状未必改变,原因之一是密码子具有 对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是 ‎ ‎ ‎25.无籽西瓜的育种方法 ,无籽原因 ,属于 变异。可通过 遗传。‎ ‎26.人类遗传病的根本原因是 。调查遗传病,选择 。调查发病率,应注意: 。调查遗传方式,应注意: 。血友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7.21三体综合征原因是 。 ‎ ‎28.诱变育种优点 缺点 ,一般处理萌发种子原因 。最简捷的育种途径是:___ _____。最不容易达到目的的育种是;________ ___。缩短育种年限的是:________ ___。基因工程优点 ,核心步骤 ,标记基因的作用 . ‎ ‎29.单倍体育种步骤是 ,其中诱导染色体加倍的方法有两种,处理部位是 ,作用时期是 ,诱导含两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后得到的是几倍体? 。‎ ‎30.捕食者依据被捕食者的气味捕猎,说明信息传递作用是 。‎ ‎31.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机理是 。‎ ‎32.给植物施用粪便或沼气池中沼渣后植物生长的更好,原因是 。‎ ‎33.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是 。‎ 单向流动的原因 。‎ ‎34.建立生态农业的目的是 。‎ ‎35.植物向光性原因: ‎ ‎36常见的信息分子有 。‎ ‎37.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会不断变化,导致该变化的原因是___ _______ 的变化和体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寒冷条件下皮肤立毛肌收缩,起鸡皮疙瘩的反射弧: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感觉寒冷的产生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菌和病毒的可遗传变异类型有:___________。 ‎ ‎40.紧急情况下,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判断:1-----119错误。120----172正确。‎ ‎1.每一种成分和温度、pH等理化性质呈现动态平衡 2.淋巴 ‎3.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血浆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渗出 ‎4.毛细血管内CO2浓度低于组织细胞中CO2的浓度 5.NaHCO3/H2CO3 6.突触的数目 ‎7.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8.只有靶细胞上才有能够与激素相结合的特异性受体 9.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 ‎10.下丘脑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11.大脑皮层 皮肤、黏膜 ‎12.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 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 立毛肌收缩,增加产热。‎ ‎13.免疫球蛋白 血浆、淋巴 抗毒素、凝集素 14.分布部位不同 ‎15.在未授粉的雌蕊上,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 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 不可遗传 ‎16.种群出生率下降 大量雄性个体死亡,性别比例失调 ‎17环境所能承载的这一种群的最大值。‎ ‎18.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19.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0.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可提供的资源数量最多 ‎ ‎2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22.诱变育种 23.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24.简并性 利于维持生物性状的相对稳定 ‎25. 多倍体育种 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配子。 可遗传(染色体变异) ‎ ‎ 植物组织培养 ‎ ‎26.基因突变 单基因遗传病 随机取样且大样本 从患者家系调查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7.减数分裂时21号染色体不能正常分离,导致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 ‎28.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优良变异类型。 突变率低且不定向。 萌发种子有丝分裂,分裂间期DNA复制过程中易发生基因突变。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定向改造生物性状、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鉴别和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 ‎29.花药离体培养、诱导染色体加倍 单倍体幼苗 前期 四倍体 ‎30.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全无分)‎ ‎31.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使阴离子(氯)通道打开,使外正内负的电位增强。‎ ‎32.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成了无机物。‎ ‎33.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流向分解者、暂未利用 营养级捕食关系不能逆转且散失的热能不能利用 ‎ ‎34.实现物质和能量多级利用、增加农产品产量、不污染环境。‎ ‎35.照射使背光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测,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 ‎36.神经递质(参与神经调节)、激素(体液调节)、淋巴因子(免疫调节)‎ ‎37.外界环境因素 细胞代谢活动。‎ ‎38.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立毛肌 皮肤冷觉感受器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产生冷觉。‎ ‎39.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 40.神经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