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生物真题 23页

  • 638.78 KB
  • 2021-05-14 发布

历年高考生物真题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下列实例与基因的作用无关的是 ‎ A.细胞分裂延迟植物衰老 ‎ B.极端低温导致细胞膜破裂 ‎ C.过量紫外线辐射导致皮肤癌 ‎ D.细菌感染导致B淋巴细胞形成效应B(浆)细胞 ‎2.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 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 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面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3.右图中曲线有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 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4.下列有关于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 ‎ B.构成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 ‎ C.有氧呼吸及光合作用产生ATP均在膜上进行 ‎ D.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膜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 ‎5.溶酶体具有细胞内消化功能,其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 ‎ B.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其膜组分的更新 ‎ C.细胞质基质中的H+被转运到溶酶体内需消耗能量 ‎ D.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 ‎6.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 ‎ 正确的分析是 ‎ A.恒温动物的④/②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 ‎ B.哺乳动物的③/①值一般为10%—20%‎ ‎ 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③/②值 ‎ D.食肉哺乳动物的③/②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 ‎7.蚕豆根失细胞有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8.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 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26.(15分)为了更好地揭示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可用猴进行科学实验(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实验猴右手指受到电刺激时,会产生缩手反射。在 此反射的反射弧中,神经冲动是 向传 递的。头部电极刺激大脑皮层某区域引起猴右手运 动,其兴奋传递过程是:中枢兴奋→传出神经兴奋 ‎→神经末梢释放→ → →后膜电 位变化→右手部肌内收缩。‎ ‎ 若某运物离体神经纤维在两端同时受到刺激,产生两 个同等强度的神经冲动,两冲动传导至中点并相遇后 会 。‎ ‎ (2)实验猴受到寒冷刺激,皮肤温度感受器兴奋,经传入神经引起 兴奋,导致 分泌乖加,机体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稳定。此调节方式为 。‎ ‎ (3)实验猴对屏幕上呈现的某些影像会产生明显的应激反应。在受到多次此类影像刺激后,猴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症。产生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 导致了糖代谢异常。‎ ‎27.(18分)100年来,果蝇作为经典模式生物在遗传学研究中备受重视。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 ‎ (1)黑体残翅雌果蝇与灰长翅雄果蝇杂交,F1全为灰体长翅。用F1雄果蝇进行测交,测交后代只出现灰体长翅200只、黑体长翅198只。如果用横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A、a和B、b分别表示体色和翅型的基因,用点(·)表示基因位置,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可分别图示为 和 。F1雄果蝇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图示为 。‎ ‎ (2)卷刚毛弯翅果蝇与直刚毛直翅雄果蝇杂交,在F1中所有雌果蝇都是直刚毛直翅,所有雄果蝇都是卷刚毛直翅。控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位于 和 染色体上(如果在性染色体上,请确定出X或Y),判断前者的理由是 。控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用D、d和E、e表示,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 和 F1雌雄果蝇互交,F2中直刚毛弯翅果蝇占的比例是 。‎ ‎ (3)假设某隐性致死突变基因有纯合致死效应(胚胎致死),无其他性状效应。根据隐性纯合体的死亡率,隐性致死突变分为完全致死突变和不完全致死突变。有一只雄果蝇偶然受到了X射线辐射,为了探究这只果蝇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上述隐性致死突变,请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测最终实验结果。‎ ‎ 实验步骤:① ;‎ ‎② ;‎ ‎③ ;‎ ‎ 结果预测:I 如果 ,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完全致死突变;‎ ‎ II如果 ,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不完全致死突变;‎ ‎ III如果 ,则X染色体上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 ‎ 35.(8分)[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胚胎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动物繁育技术,可在畜牧业和制药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下图是通过胚胎工程培育试管牛的过程。‎ ‎ (1)从良种母牛采集的卵母细胞,都需要进行体外培养,其目的是 ;从良种公牛采集的精子需 后才能进行受精作用。‎ ‎ (2)在体外培养精卵时,除了给予一定量的O2以维持细胞呼吸外,还需要提供 气体以维持 。‎ ‎ (3)图中过程A称为 ,它在胚胎工程中的意义在于 。‎ ‎ (4)研制能够产生人类白细胞介素的牛乳腺生物反应器,需将目的基因导入牛受精卵,最常用的导入方法是 ;获得转基因母牛后,如果 即说明目的基因已经表达。‎ ‎1—5:BDCAD 6—10:CBC ‎26.(15分)‎ ‎ (1)单 神经递质(或:乙酰胆碱)‎ ‎ 与(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 停止传导(或:消失,抵消)‎ ‎ (2)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甲状腺激素(或: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 神经-体液调节 ‎ (3)胰岛素分泌减少和胰高血糖分泌增加 ‎ (4)下丘脑或(神经)垂体 抗利尿激素(或:ADH)‎ ‎27.(18分)‎ ‎ (1)‎ ‎ (2)X 常 ‎ 刚毛性状与性别有关且每种刚毛性状雌雄均有(或:交叉遗传)‎ ‎ XDXdEe XdYEe 1/8‎ ‎ (3)①这只雄蝇与正常雌蝇杂交。‎ ‎ ②F1互交(或:F1雌蝇与正常雄蝇杂交)‎ ‎ ③统计F2中雄蝇所占比例(或:统计F2中雌雄蝇比例)‎ ‎ Ⅰ:F2中雄蝇占1/3(或:F2中雌:雄=2:1)‎ ‎ Ⅱ:F2中雄蝇占的比例介于1/3至1/2之间(或:F2中雌:雄在1:1~2:1之间)‎ ‎ Ⅲ:F2中雄蝇占1/2(或:F2中雌:雄=1:1)‎ ‎ ‎ ‎35.(8分)[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 (1)使卵母细胞成熟(或:使卵母细胞获得受精能力);获能 ‎ (2)CO2;培养液(基)的pH。‎ ‎ (3)胚胎移植;提高优良母畜的繁殖率。‎ ‎ (4)显微注射法;‎ ‎ 牛奶中含有人类白细胞介素(或:牛乳腺细胞已合成人类白细胞介素)‎ ‎1. 真核细胞单位面积的核孔数目与细胞类型和代谢水平有关。以下细胞中核孔数目最少的是 A.胰岛细胞 B.造血T细胞 C.效应B细胞(浆细胞)‎ D.口腔上皮细胞 答案:D.‎ 解析:本题利用题目中的核孔数目与细胞的类型和代谢水平有关的信息,间接考查了选项中各细胞的类型和代谢水平的差异。且据已有的知识获得细胞的代谢越旺盛,则核孔的数目越多.A、C中的细胞分别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和抗体,代谢旺盛。B中细胞的分裂能力很强,代谢旺盛。只有D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代谢较弱。故而D中的口腔上皮细胞的核孔数目最少。‎ ‎2. 细胞分化是奢侈基因选择表达的结果。下列属于奢侈基因的是 A.血红蛋白基因 B.ATP合成的 C.DNA解旋酶基因 D.核糖体蛋白基因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于基因选择性表达概念的理解。只有在红细胞中,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才能选择性的表达。而其他选项中的ATP合成酶基因、DNA解旋酶基因、核糖体蛋白基因是在每一个具有生命活动的细胞中都要表达而分别合成ATP合成酶、DNA解旋酶、核糖体蛋白。‎ ‎3.右图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方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缓慢,方式③传递迅速 B.方式③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 C.体温调节可能涉及①②③三种传递方式 D.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存在反馈调节高考 答案:B 解析:本题以图示的方式考查了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几种方式。题目中的①②③中的三种信息传递方式分别对应于课本上实例如下:①对应于课本上的实例是:甲状腺激素这一内分泌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由血液循环运输到靶细胞处作用于靶细胞的过程;②对应于课本上的实例是: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过程中下丘脑这一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这一靶器官的过程;③对应于课本上的实例是:神经元细胞产生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细胞(靶细胞)而完成兴奋传递的过程。显然在体温调节中三种方式都存在,C正确。方式①②要通过血液循环运输,信息传递缓慢,且存在反馈调节,方式③不需要通过血液循环运输,速度相对较快,所以A,D正确。但方式③是也是需要通过体液的,因为上个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是经过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组织液后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的,B错误。‎ ‎4. 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块速分解。由此推知,该反应器 A.能够实现物质循环 B.主要处理有机污染 C.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 D.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高 答案:B.‎ 解析:本题通过泥浆生物反应器的介绍考查了对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目中污染物的分解是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故而肯定是菌种进行有氧呼吸而分解有机物,故B正确。本题中的反应器中有土壤、营养物质和菌种,不满足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的概念范畴,更谈不上生态系统功能中的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A、C、D均错误。考 ‎5.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一肌内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正确的治疗措施是 A.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 B.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 C.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 D.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 答案:A.‎ 解析:本题考察了学生通过题目中的信息获取相关知识,并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题目知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患者免疫功能过于强大,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一肌内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从而使信息传递受阻而引发的。所以直接的治疗方法就是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阻止神经一肌内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继续遭到破环。‎ ‎6.右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 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 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 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高考资 答案:D.‎ 解析:本题通过数学曲线图的形式反映了种群密度和存活率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具备能够从图示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依据曲线b,种群密度中等时存活率最大,故B正确。曲线a表示的大型动物,由图可知,种群密度越大存活率越低,故而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所以A、C错误。‎ D项中种群密度越大,种群个体间竞争越剧烈,故而d点不是竞争最剧烈的点。‎ ‎7. 人类常色体上β-珠蛋白基因(A´),既有显性突变(A),又有隐性突变(a),突变均可导致地中海贫血。一对皆患地中海盆血的夫妻生下了一个正常的孩子,这对夫妻可能 A.都是纯合子(体) B.都是杂合子(体)‎ C.都不携带显性突变基因 D.都携带隐性突变基因 答案:B.‎ 解析:本题比较新颖,学生要能够通过题目认识到A和a均是A´通过基因突变而得到的A´的等位基因。一对皆患地中海贫血的夫妻生下了一个正常的孩子(有中生无),所以地中海贫血症是一种显性遗传病。所以正常者的基因型是aa或A´a,而其父母双方又是患者,所以父母的基因型可能是Aa和Aa或Aa和A A´(杂合体),所以这对夫妻可能都是杂合子(体)。‎ ‎8. 右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 答案:C.‎ 解析:本题通过图示的方式显示了钠离子的内流引发了动作电位的原理。未刺激时电位相同,所以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B选项正确。在两种海水中,均是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只是在正常海水中,膜外和膜内的Na+浓度差较低Na+海水中的大。所以D正确,C错误。在受到刺激后,由于正常海水中膜外和膜内的Na+浓度差较大,所以钠离子迅速内流引发较大的的动作电位,对应于曲线a,所以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A正确。‎ ‎26.(15分)智能温室无土栽培作物,易于管理,优质高产。该项技术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 ‎(1)无土栽培所用营养液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植物因种类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对无机盐的需求也不同,所以应视具体情况调整____________。供作物__________性吸收无机盐离子。‎ ‎(2)营养液中某些无机盐离子浓度比根细胞内的低,植物仍可通过____________方式吸收。若栽培池内较长时间通气不畅,作物根部可能出现的症状是____________,其生理原因是____________。‎ ‎(3)下图表示温室内光照强度(E)与作物光合速率(v ‎)的关系。在温度、水分和无机盐均适宜的条件下,当EC时,可采取____________措施,保证作物的最大用合速率,如遇连阴天,温室需补光,选用____________光最有效。‎ ‎(4)用适宜浓度的2,4,-D处理番茄花蕾可提高坐果率。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施用2,4-D的最适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如下:‎ ‎1.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的无机盐的作用以及物质的跨膜运输的等相关问题 ‎2.影响光和作用速率的因素 ‎3.其他植物激素的相关实验设计 ‎1.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的无机盐的作用以及物质的跨膜运输的等相关问题(第(1)(2)小题)‎ 题中在无土栽培所用营养液中的无机盐的作用是①构成细胞的组成成分②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植物因种类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对无机盐的需求也不同,所以应视具体情况调整无机盐的组成和比例,以便供作物选择性的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无机盐离子;栽培池内较长时间通气不畅,所以根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而毒害植物,这样作物根部可能出现变黑、腐烂等症状!‎ ‎2.影响光和作用速率的因素(第(3)题)‎ 本题以图示的形式反映了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光和作用速率的变化。在曲线中在B点以前主要是图中横坐标所示的因素在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本题中即为光照强度;在B—C之间影响光和作用速率的因素是除横坐标以外的因素,如温度,CO2、水分、无机盐等,但本题中的前提是温度、水分和无机盐均适宜的条件下,故而此时限制光和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CO2;C点以后,光照过强会导致气孔关闭,降低光和作用速率,欲保证作物的最大光合速率可以适当遮光;如遇连阴天,温室需补光,选用红光、蓝紫光最有效,因为色素主要吸收这段波长的光。‎ ‎3.其他植物激素的相关实验设计(第(4)题)‎ 本实验设计思路较简单,只要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来处理番茄花蕾,通过统计坐果率来判断最适浓度即可 参考答案:(1)细胞的组成成分 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营养液中无机盐的组成和比例(营养液的配方) 选择 ‎ ‎ (2)主动运输 根变黑(烂根) 根进行无氧呼吸,细胞内积累酒精 ‎(3)增大光照强度 CO2浓度 遮光 红(蓝紫)‎ ‎(4)①将生长状况相同的番茄平均分成若干组 ②配置对应组数的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 ③分别用不通浓度的2,4,-D溶液处理对应组的番茄花蕾 ④统计分析不同处理组的番茄坐果率,确定最适施用浓度 ‎27.(18分)人类遗传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相关遗传学研究备受关注。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 ‎(1)上图为两种遗传病系谱图,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Ⅱ-4无致病基因。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Ⅱ-2的 基因型为____________,Ⅲ-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如果Ⅲ-2与Ⅲ-3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2)人类的F基因前段存在CGG重复序列。科学家对CGG重复次数、F基因表达和某遗传病症状表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统计结果如下:‎ CGG重复次数(n)‎ n<50‎ n≈150‎ n≈260‎ n≈500‎ F基因的mRNA(分子数/细胞)‎ ‎50‎ ‎50‎ ‎50‎ ‎50‎ F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子数/细胞)‎ ‎1000‎ ‎400‎ ‎120‎ ‎0‎ 症状表现 无症状 轻度 中度 重度 此项研究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测:CGG重复次数可能影响mRNA与____________的结合。‎ ‎(3)小鼠常被用作研究人类遗传病的模式动物。请填充观察小鼠细胞减少分裂的实验步骤:‎ 供选材料及试剂:小鼠的肾脏、睾丸、肝脏,苏丹Ⅲ染液、醋酸洋红染液、詹纳斯绿B(健那绿)染液,解离固定液。‎ 取材:用____________作实验材料 制片:①取少量组织低渗处理后,放在____________溶液中,一定时间后轻轻漂洗。‎ ‎②将漂洗后的组织放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____________。‎ ‎③一定时间后加盖玻片,____________。‎ 观察:①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几种不同特征的分裂中期细胞。若它们正常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右图是观察到的同源染色体进入(A1 和A2)的配对情况 若A1正常,A2发生的改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察了以下的知识点:‎ ‎(1)通过遗传系谱图考察了遗传病方式的判断和患病概率的计算 ‎(2)图表形式呈现一定的信息,要求学生据表格数据得出结论并作出相关推测 ‎(3)减数分裂观察实验 ‎(1)题考查遗传病方式的判断和患病概率的计算。‎ 由图示难以推断甲病是显性还是隐性遗传病(不满足有中生无和无中生有的任何一个规律)。这样我们可以直接来看Ⅱ-2病而I—1未病(男病女未病),排除是伴X显性遗传病,Ⅱ-3病而Ⅲ-5未病(女病男未病),排除是伴X隐性遗传病,同时显然也不可能是伴Y遗传病,那么只能是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病。如果是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则Ⅱ-4为携带者,有致病基因,所以甲病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乙病由I-1、I-2无乙病生出Ⅱ-2患乙病的(无中生有),判断乙病属于隐性遗传病,同样如果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则Ⅱ-4为携带者,有致病基因,所以判断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进一步较易推断出Ⅱ-2的基因型是AaXbY,Ⅲ-1的基因型是aaXBXb,Ⅲ-2的基因型AaXBY, Ⅲ-3的基因型是1/2AaXBXb或1/2AaXBXB,这样分以下两种情况:①Ⅲ-2(AaXBY)与Ⅲ-3(1/2AaXBXb)生出正常的孩子的不完整的基因型为aaXB_,概率是1/2×1/4×3/4=3/32②Ⅲ-2(AaXBY)与Ⅲ-3(1/2AaXBXB)生出正常的孩子的不完整的基因型为aaXB_,概率是1/2×1/4×1=1/8,所以二者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是3/32+1/8=7/32.‎ ‎(2)图表形式呈现一定的信息,要求学生据表格数据得出结论并作出相关推测 由图标中的数据发现CGG重复次数不影响F基因的mRNA数,即不影响F基因的转录,但影响F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数,即影响翻译的过程,从而推测很可能是由于CGG重复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进而影响 了蛋白质的合成。‎ ‎(3)本题考察了减数分裂观察实验,比较贴近课本。‎ 首先学生要对课本上关于有丝分裂实验中的系列步骤要熟知,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然后将知识迁移到减数分裂实验观察中 参考答案:(1)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伴X隐性遗传病 AaXbY aaXBXb 7/32‎ ‎(2)CGG重复次数不影响F基因的转录,但影响翻译(蛋白质的合成),并与该遗传病是否发病及症状表现(发病程度)有关 核糖体 ‎(3)(小鼠)睾丸 解离固定液 醋酸洋红染液 压片 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原细胞 缺失 ‎35.(8分)(生物一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 人类在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过程中,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且疾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之一如下图:‎ 请回答:‎ ‎(1)过程①代表的是 。‎ ‎(2)过程②构建A基因表过载体时,‎ 必须使用 和 两种工具酶。‎ ‎(3)过程③采用的实验技术是 ,获得的 X是 。‎ (1) 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 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 所制备的疫苗。‎ 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以疑似患者体内分离病毒,‎ 与已知病毒进行 比较;或用图中的 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 解析:‎ 本题以图展示了疫苗的生产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的过程,考察了中心法则、基因工程、动物细胞工程等现代生物科技。‎ ‎(1)中心法则中,对于少数的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病毒,其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需要补充的过程有RNA的逆转录和RNA的复制的过程,图中过程①正代表的是逆转录的过程 ‎(2‎ ‎)基因工程的步骤是:目的基因的提取——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其中构建基因表达载体中需要限制酶来切割以获取目的基因,同时需要相同的限制酶切割运载体以获取与目的基因相同的黏性末端,再通过 DNA连接酶连接目的基因和运载体。‎ ‎(3)过程③是将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的过程,获得的叫杂交瘤细胞,其具备了瘤细胞的无限增殖的特性和B淋巴细胞的产生抗体的特性,从而制备单克隆抗体。‎ ‎(4)本题考察了免疫预防的操作过程,以及欲确诊疑似患者而采取的方法。本题中提示该RNA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的抗原,故而可选用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的A蛋白制备疫苗;确诊时为判断该病毒是否为题目中的RNA病毒,可以进行核酸序列的比对,也可以利用单克隆抗体具备特异性,利用抗A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通过能否特异性结合判断病毒表面是否有A蛋白的存在进一步进行检测是否为目的RNA病毒。‎ 参考答案:(1)逆转录 ‎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限制性内切酶) DNA连接酶(两空可以互换) ‎ ‎(3)细胞融合 杂交瘤细胞 ‎ ‎(4) A蛋白 核酸(基因)序列 抗A蛋白的单克隆抗体 ‎ 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   B.  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   C.  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   D.  细胞是独立分裂的,因此可选一个细胞持  4.用某种药物饲喂动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该药物的功效可能是   A.  增强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    B.  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   C.  增加红细胞的生成数量      D.  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 ‎ ‎  5.下列选项中不能演替为森(树)林的是   A.  西北地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    B.  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   C.  沂蒙山区的                  D.  黄河三角洲的耕   6.‎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下列关于结核肝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该菌的遗传物质分布于细胞核内   B.  该菌是好氧菌,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C.  该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表明其可抵抗溶酶体的消化降解   D.  该菌的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内制裁网加工后,由高尔基体负责运输到相应部位   7.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 P)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 1.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w.w.w.k.s.5.u.c.o.m B. 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进行呼吸 C. 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D. 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答案D ‎【解析】细胞呼吸是活细胞都进行的一项生命活动,必须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氧的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D错误。‎ ‎2. 人体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当人体血钙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和肾脏使血钙浓度上升。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当血钙浓度上升时,降钙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等使血钙浓度下降。下列关于血钙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血钙浓度降低可引起肌肉抽搐 B. 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 C. 人体血钙浓度在体液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 D. 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 答案B ‎【解析】血钙含量降低会引起肌肉抽搐,血钙含量高会引起肌肉乏力。依题意,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拮抗作用。由于体液的调节作用,人体血钙浓度处于动态平衡。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维生素A和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所以B错误。‎ ‎3. 下列有关哺乳动物个体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胚胎发育过程中也会出现细胞衰老 B. 幼鹿经过变态发育过程长出发达的鹿角 C. 胚后发育过程中伴有细胞分化 D. 来自原肠胚同一胚层的细胞经分化发育成不同的组织 答案B ‎【解析】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总是在不断地更新着,总有一部分细胞处于衰老或走向死亡的状态,因此胚胎发育过程中也会有细胞衰老。变态发育指成体与幼体在形态上的差别比较大,而这种形态的改变又是集中在短期内完成的,因此B不正确。细胞分化发生在整个生命进程中,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程度。原肠胚中胚层的细胞可以发育为皮肤的表皮,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内胚层发育为呼吸道的上皮、消化道上皮、肝脏及胰腺,其它的基本都是由中胚层发育而来。‎ ‎4. 为防止甲型H1N1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有人建议接种人流感疫苗,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条件之一是: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 A.侵染部位 B.致病机理 C.抗原决定簇 D.传播途径 答案C ‎【解析】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所以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故选C。‎ ‎5. 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A. 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 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 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 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答案D ‎【解析】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属于捕食,菜粉蝶幼虫与蜜蜂采食的是油菜的不同部位,不构成竞争关系;细菌与噬菌体是寄生。培养瓶中的两种绿藻构成竞争关系。所以选D 。‎ ‎31.(8分)‎ ‎(1)右图表示A、B两种植物的光照等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度对环境中CO2浓度变化的响应特性。据图判断在CO2浓度为·(接近大气CO2浓度)时,光合作用强度较高的植物是_______________。‎ ‎(2‎ ‎)若将上述两种植物幼苗置于同一密闭的玻璃罩中,在光照等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内,生长首先受影响的植物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植物净固定CO2量为0时,表明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 ‎(2)B 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对CO2浓度变化的响应特性不同,在低浓度CO2条件下,CB植物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弱,积累光合产物少,故随着玻璃罩中CO2浓度的降低,B植物生长首先受到影响。‎ ‎(3)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与呼吸释放的CO2量相等 ‎【解析】⑴依题意,在CO2浓度为300μL·L-1时,A植物CO2净固定量较B植物多,因此,此时A植物光合作用强度较B植物高。‎ ‎⑵从图中可以看出两种植物对CO2浓度的反应不同,在低浓度下B植物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较弱,产生的光合产物少,所以随着玻璃罩内CO2浓度的降低,B植物的生长首先受影响。‎ ‎⑶当植物净固定CO2量为0时,此时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与呼吸产生的CO2量相等,说明此时光合作用速率与细胞呼吸速率相等。‎ ‎32. (14分)‎ 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来验证哺乳动物的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要求完成实验设计、补充实验步骤、预测试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蔗糖酶、唾液淀粉酶、蔗糖、淀粉4种溶液,斐林试剂、‎37℃‎恒温水浴锅、沸水浴锅。‎ (1) 若“+”代表加入适量的溶液,“-”代表不加溶液,甲、乙等代表试管标号,请用这些符号完成下表实验设计(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相应的表格中)。‎ (2) 实验步骤:‎ ① 按照上表中的设计,取试管、加溶液。‎ (1) 结果预测: ‎ (2) 结论: ‎ (3) 在上述实验中,如果仅将‎37℃‎恒温水浴锅的温度调到‎20℃‎,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重做上述实验,出现砖红色试管中的颜色会比‎37℃‎时浅,其原因是 ‎ 答案(1)‎ 溶液 试管 蔗糖溶液 淀粉溶液 蔗糖酶溶液 淀粉酶溶液 甲 ‎+‎ ‎—‎ ‎+‎ ‎—‎ 乙 ‎—‎ ‎+‎ ‎—‎ ‎+‎ 丙 ‎+‎ ‎—‎ ‎—‎ ‎+‎ 丁 ‎—‎ ‎+‎ ‎+‎ ‎—‎ ‎(2)②混匀。‎37℃‎恒温水浴一段时间 ‎③取出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斐林解析,混匀,沸水水浴一段时间 ‎④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试验结果 (1) 含有蔗糖和蔗糖酶溶液的试管,以及含淀粉和淀粉酶溶液的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其他试管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2) 酶的催化作用有专一性 (3) ‎20℃‎低于酶的最适温度,酶活性低,水解产生的还原糖少 ‎【解析】该题是要验证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因此应遵循对照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⑴因此表格中所填内容如下 溶液 试管 蔗糖溶液 淀粉溶液 蔗糖酶溶液 淀粉酶溶液 甲 ‎+‎ ‎—‎ ‎+‎ ‎—‎ 乙 ‎—‎ ‎+‎ ‎—‎ ‎+‎ 丙 ‎+‎ ‎—‎ ‎—‎ ‎+‎ 丁 ‎—‎ ‎+‎ ‎+‎ ‎—‎ ‎⑵实验步骤①按照上表中的设计,取试管、加溶液。‎ ‎②将上述溶液混合均匀,在‎37℃‎恒温水浴锅中保温适当时间。‎ ‎③取出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斐林试剂,混合均匀,再在沸水浴中保温一定时间。‎ ‎④观察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⑶应该在只有含蔗糖和蔗糖酶溶液的甲试管以及含淀粉和淀粉酶溶液的乙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其他试管不应该出现砖红色沉淀。‎ ‎⑷结论: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⑸如果将‎37℃‎恒温水浴锅的温度调到‎20℃‎,由于‎20℃‎低于酶的最适温度,酶的活性会下降,水解产生的还原糖少,所以出现砖红色试管中的颜色会比‎37℃‎时的浅。‎ ‎33. (10分)‎ 利用微生物分解玉米淀粉生产糖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现在野生菌株对淀粉的转 化效率低,某同学尝试对其进行改造,以活得高效菌株。‎ ‎(1)实验步骤:‎ ‎①配置 (固体、半固体、液体)培养基,该培养基的碳源应为 。‎ ‎②将 接入已灭菌的培养基平板上。‎ ‎③立即用适当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其目的是 。‎ ‎④菌落形成后,加入碘液,观察菌落周围培养基的颜色变化和变化范围的大小。周围出现 现象的菌落即为初选菌落。经分离、纯化后即可达到实验目的。‎ ‎(2)若已得到二株变异菌株Ⅰ和Ⅱ,其淀粉转化率较高。经测定菌株Ⅰ淀粉酶基因的编码区或非编码区,可推测出菌株Ⅰ的突变发生在 区,菌株Ⅱ的突变发生在 ‎ ‎ 区。‎ 答案(1)①固体 玉米淀粉 ‎②野生菌株 ‎③对野生菌株进行诱变 ‎④浅色范围大 ‎(2)编码 非编码 ‎【解析】⑴利用微生物分解玉米淀粉生产糖浆,首先一步应是配制固体培养基,其碳源是玉米淀粉;其次要将野生菌株接种到培养基上;用紫外线照射的目的是对野生菌株进行诱变处理;加碘液是为了检验淀粉有没有被分解,如果颜色变浅,说明淀粉被分解了,这种菌落即为初选菌落。⑵依题意,菌株Ⅰ淀粉酶的催化活性高,说明该突变发生在编码区,菌株Ⅱ淀粉酶的蛋白含量高,说明该突变发生在非编码区。‎ ‎34. (10分)‎ ‎(1)人类遗传一般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多基因遗传和 ① 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的发病除除受遗传因素影响外,还与 ② 有关,所以一般不表现典型的 ③ 分离比例。‎ ‎(2)系谱法是进行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分析的传统方法。通常系谱图中必须给出的信息包括:性别、性状表现、 ④ 、 ⑤ 以及每一个体在世代中的位置。如果不考虑细胞质中和Y染色体上的基因,单基因遗传病可分成4类,原因是致病基因有 ⑥ 之分,还有位于 ⑦ 上之分。‎ ‎(3)在系谱图记录无误的情况下,应用系谱法对某些系谱图进行分析时,有时得不到确切结论,因为系谱法是在表现型的水平上进行分析,而且这些系谱图记录的家系中 ‎ ‎⑧ 少和 ⑨ 少。因此,为了确定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往往需要得到 ⑩ ,并进行合并分析。‎ 答案(1)染色体异常 环境因素 孟德尔 ‎(2)亲子关系 世代传 显性和隐性,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 ‎(3)世代数 后代个体数 多个具有该遗传病家系的系谱图 ‎【解析】⑴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不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还环境因素有关,所以一般不表现的出典型的孟德尔分离比例。‎ ‎⑵从一般的系谱图中可以看出,系谱图通常包括性别、性状表现、亲子关系、世代数、以及每一个体在世代中的位置等信息。如果不考虑细胞质中和Y染色体上的基因,单基因遗传病可分成4类,原因是致病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还有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之分。‎ ‎⑶因为系谱法是在表现型的水平上进行分析,并且这些系谱图中记录的家系中世代数少和个体数少,所以为了要确定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往往要得到多个具有该遗传病家系的系谱图并进行合并分析,这们才能得到确切的结论。‎ ‎1.从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成分,用非酶法处理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若加入斐林或班氏试剂并加热,出现砖红色。该成分是 A.糖脂 B.磷脂 C.糖蛋白 D.脂蛋白 ‎2.已知分泌蛋白的新生肽链上有一段可以引导其进入内质网的特殊序列(图中P肽段)。若P肽段功能缺失,则该蛋白 A.无法继续合成 B.可以进入高尔基体 C.可以被加工成熟 D.无法被分泌到细胞外 ‎3. ‎2008年1月12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①体温下降 ‎②机体耗氧量降低 ‎③皮肤血管收缩 ‎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4.通过特写方法,科学家将小鼠和人已分化的体细胞成功地转变成了类胚胎干细胞。有关分化的体细胞和类胚胎干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A.类胚胎干细胞能够分化成多种细胞 B.分化的体细胞丢失了某些基因 C.二者功能有差异,但形态没有差异 D.二者基因组相同,且表达的基因相同 ‎5.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 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C.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 D.变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 ‎6.分裂期细胞的细胞质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将某种动物的分裂期细胞与G1期(DNA复制前期)细胞融合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开始复制 B.融合细胞DNA含量是G1期细胞的2倍 C.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开始凝集 D.融合后两细胞仍按各自的细胞周期运转 ‎7.下图所示为叶绿体中色素蛋白等成分在膜上的分布。在图示结构上 A.生物膜为叶绿体内膜 B.可完成光合作用的全过程 C.发生的能量转换是:光能→电能→化学能 D.产生的ATP可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8.拟南芥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 B.生长素极性运输与花的发育有关 C.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 D.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诱发了P基因突变 ‎26.(19分)番茄(2n=24)的正常植株(A)对矮生植株(a)为显性,红果(B)对黄果(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请回答下列问题:‎ ‎ (1)现有基因型AaBB与aaBb的番茄杂交,其后代的基因型有 种, 基因型的植株自交产生的矮生黄果植株比例最高,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 (2)在AA×aa杂交中,若A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分离,产生的雌配子染色体数目为 ,这种情况下杂交后代的株高表现型可能是 。‎ ‎ (3)假设两种纯合突变体X和Y都是由控制株高的A基因突变产生的,检测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发现X的第二个密码子中第二碱基由C变为U,Y在第二个密码子的第二个碱基前多了一个U。与正常植株相比, 突变体的株高变化可能更大,试从蛋白质水平分析原因: 。‎ ‎ (4)转基因技术可以使某基因在植物体内过量表达,也可以抑制某基因表达。假设A基因通过控制赤霉素的合成来控制番茄的株高,请完成如下实验设计,以验证假设是否成立。‎ ‎ ①实验设计:(借助转基因技术,但不要求转基因的具体步骤)‎ a.分别测定正常与矮生植株的赤霉素含量和株高。‎ b. 。‎ c. 。‎ ‎②支持上述假设的预期结果: 。‎ ‎③若假设成立,据此说明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 ‎(1)4 aaBb         矮生红果:矮生黄果=3:1‎ ‎(2)13或11        正常或矮生 ‎(3)Y ‎  Y突变体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改变比X突变体可能更多(或:X突变体的蛋白质可能只有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Y突变体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可能从第一个氨基酸后都改变)。‎ ‎(4)①答案一:‎ b.通过转基因技术,一是抑制正常植株A基因的表达,二是使A基因在矮生植株过量表达。‎ c.测定两个实验组植株的赤霉素含量和株高。‎ 答案二:‎ b.通过转基因技术,抑制正常植株A基因的表达,测定其赤霉素含量和株高。‎ c.通过转基因技术,使A基因在矮生植株过量表达,测定其赤霉素含量和株高。‎ ‎(答案二中b和c次序不做要求)‎ ‎②与对照比较,正常植株在A基因表达被抑制后,赤霉素含量降低,株高降低;与对照比较,A基因在矮生植株中过量表达后,该植株赤霉素含量增加,株高增加。‎ ‎③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途径,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27.(14分)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下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 ‎  (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______。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______曲线。‎ ‎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_________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_________。‎ ‎  (3)‎ 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__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  (4)我国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政策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  (1)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 ‎   c ‎  (2)b    环境阻力(资源或空间有限)         55亿 ‎  (3)1.96‎ ‎  (4)延长世代长度(延长繁衍一代的时间),减少新生儿个体数,降低人口出生率。‎ ‎35.(8分)【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为扩大可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黄河三角洲等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备受关注。我国科学家应用耐盐基因培育出了耐盐水稻新品系。‎ ‎(1)获得耐盐基因后,构建重组DNA分子所用的限制性内切酶作用于图中 的 处,DNA连接酶作用于 处。(填“a”或“b”)‎ ‎(2)将重组DNA分子导入水稻受体细胞的常用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和 法。‎ ‎(3)由导入目的基因的水稻细胞培养成植株需要利用 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 和 。‎ ‎(4)为了确定耐盐转基因水稻是否培育成功,既要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 ‎ 作探针进行分子杂交检测,又要用 方法从个体水平鉴定水稻植株的耐盐性。‎ ‎(1)a a ‎(2)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 ‎(3)植物组织培养(1分) 脱分化(去分化) 再分化 ‎(4)耐盐基因(目的基因) 一定浓度盐水浇灌(移栽到盐碱地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