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5.00 KB
  • 2021-05-14 发布

高考学业水平测试试题——生物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届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生物卷 ‎1.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 )‎ A.中心法则 B.分离定律 C.细胞学说 D.进化学说 ‎2.下列化合物与其功能表述相符的是( ) ‎ A.结合水——细胞中的良好溶剂 B.脂肪——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C.葡萄糖——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 D.蛋白质——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3.控制细胞的活动,并决定着细胞和整个生物体遗传特性的物质是( ) ‎ A.糖类 B.蛋白质 C.脂质 D.核酸 ‎4.被喻为植物细胞内“生产蛋白质的机器”的是( ) ‎ A.叶绿体 B.核糖体 C.高尔基体 D.内质网 ‎5.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构成生物膜的( ) ‎ A.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B.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C.磷脂与蛋白质分子是静止的 D.磷脂与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6.豚鼠胰腺细胞将细胞内合成加工的分泌蛋白通过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是( )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吐 ‎7.蔬菜和水果长时间储存、保鲜应保持( ) ‎ A.低温、高氧 B.低温、低氧 C.高温、高氧 D.高温、低氧 ‎8.在大多数情况下,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源于( )‎ A.ATP的水解 B.葡萄糖的分解 C.淀粉的水解 D.脂肪的水解 ‎9.卡尔文用‎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 ‎ A.14CO2→五碳化合物→糖类 B.14CO2→叶绿体→ATP C.14CO2→三碳化合物→糖类 D.14CO2→叶绿体→ATP ‎10.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不可能产生的物质是( )‎ A.丙酮酸 B.ATP C.酒精 D.乳酸 ‎11.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 ) ‎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12.老年人皮肤出现“老年斑”的主要原因是皮肤细胞( ) ‎ A.色素积累增多 B.含水量增多 C.分裂能力增强 D.分化能力增强 ‎13.生物体都要经历出生、生长、成熟、衰老直至最后死亡的生命历程,活细胞也是这样。对人体来说,个体发育过程中非正常的细胞变化是( )‎ A.细胞分化 B.细胞衰老 C.细胞癌变 D.细胞凋亡 ‎14.下列各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人的身高和体重 B.兔的长毛和短毛 ‎ C.猫的白毛和蓝眼 D.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15.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孩,这对夫妇可能的基因组合是( ) ‎ A. aa×aa B.AA×AA C.Aa×Aa D.Aa×aa ‎16.同源染色体是指( )‎ A.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 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C.形态大小完全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D.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17.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 ) ‎ A.保持不变 B.减少一半 C.减少一条 D.增加一条 ‎18.以DNA的一条链“—A—T—C—…”为模板,经复制后的子链是( ) ‎ A.…—T—A—G—… B.…—U—A—G—… C.…—T—A—C—… D.…—T—U—G—…‎ ‎19.胰岛素基因控制合成胰岛素时,转录进行的场所是( ) ‎ A.核糖体 B.细胞核 C.线粒体 D.内质网 ‎20.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分子的主要酶是( )‎ A.DNA水解酶 B.DNA聚合酶 C.DNA连接酶 D.DNA解旋酶 ‎2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 A.RNA是遗传物质 B.脂质是遗传物质 ‎ C.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DNA是遗传物质 ‎22.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由第22号染色体的一部分移接到第14号染色体上造成的。这种变异属于(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数目变异 D.染色体结构变异 ‎23.诱变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 )‎ A.基因自由组合 B.染色体交叉互换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结构变异 ‎24.下列细胞中最可能是单倍体体细胞的是( )‎ ‎25.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新物种形成的林志是( ) ‎ A.出现了新的基因 B.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C.改变了基因频率 D.产生了生殖隔离 ‎26.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这说明( )‎ 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B.生物为生存而进化 C.双方在斗争中用进废退 D.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27.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了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2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结构基础是( )‎ A.反射和反射弧 B.神经冲动和神经元 C.兴奋和反射弧 D.反射和神经元 ‎29.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的是( ) ‎ ‎30.给正常生活的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由于血糖浓度过低,小白鼠出现休克现象,要使其及时复苏可注射适量( ) ‎ A.甲状腺激素 B.葡萄糖液 C.生理盐水 D.生长激素 ‎31.劣质食品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可使雄性动物逐渐雌性化。由此可推测这些化学物质的作用可能类似于( )‎ A.甲状腺激素 B.抗利尿激素 C.雌性激素 D.生长激素 ‎32.人体免疫系统中能合成并分泌抗体的细胞是( )‎ A.吞噬细胞 B.浆细胞 C.效应T细胞 D.T淋巴细胞 ‎33.与植物顶端优势有关的植物激素是( )‎ A.生长素 B.赤霉素 C.脱落酸 D.乙烯 ‎34.在棉花的种植过程中,棉农会适时摘除棉花植株的顶芽,其目的是( )‎ A.抑制侧芽生长 B.解除向光性 C.解除顶端优势 D.抑制细胞分裂 ‎35.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荒漠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 ‎36.在某草场,第一次捕获田鼠80只,做上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第二次捕获田鼠85只,其中有标记的20只,则该单场上共有田鼠约( )‎ A.85只 B.145只 C.340只 D.370只 ‎37.某生态系统中有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和底层的草本植物,空间分布错落有致,这体现了( )‎ A.种群的垂直结构 B.种群的水平结构 C.群落的垂直结构 D.群落的水平结构 ‎ ‎38.某荒漠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逐渐生长了多种草,这一过程可称为( ) ‎ A.群落的演替 B.群落的物质循环 C.群落的抵抗力稳定性 D.群落的能量流动 ‎39.造成目前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生物的呼吸作用 B.化石燃料的燃烧 C.火山爆发 D.臭氧层的破坏 ‎40.下列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是( )‎ A.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性植物 ‎ 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 C.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 D.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殖,并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 ‎41.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生存、繁荣、发展的根本源泉。下图是光合作用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用下面的化学反应式来概括:‎ 从上图和化学反应式均可以看出,光合作用的原料是__________。‎ ‎(2)据图分析,O2是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__________阶段产生的。‎ ‎(3)图中的(CH2O)所储存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__。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捕获光能的色素存在于__________(填写一种细胞器)的类囊体薄膜上。‎ ‎(4)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农业生产上要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可以采用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2.下图表示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实验,F1都是黄色圆粒。‎ 黄色和绿色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Y、y控制,圆粒和皱粒由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r控制。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色和绿色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圆粒和皱粒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 ‎(2)F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将F1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则后代表现型有________种,其中绿色皱粒豌豆占__________。‎ ‎43.下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A图表示__________分裂,细胞中有__________条染色体。‎ ‎(2)B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__________期,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个核DNA分子。‎ ‎(3)若B图中①号染色体上含有基因A,则其等位基因a应位于__________号染色体上。‎ ‎44.下图为人体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图所示的免疫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B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如果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当人体消灭该菌时,也会攻击人体心脏瓣膜细胞,导致风湿病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____病。‎ ‎(3)若图中的抗原为HIV,侵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__________细胞。‎ ‎(4)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45.图为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在我国,一种叫做水葫芦的水生植物进人我国江河湖泊生长,短短两年时间将云南滇池水面几乎全部占据,造成旅游、水产多方曲损失。图中曲线_______(填“a”、“b”)符合水葫芦种群数量的疯狂增长。‎ ‎(2)为获得最大可持续的经济效益,人们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留存猎物或鱼的数量应保持在图中__________水平。‎ ‎(3)环境容纳量是指图中的__________数值.一定空间中的种群数量在此值时,表示该种群出生率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死亡率。‎ ‎(4)自然条件下,生活在加拿大森林中的猞猁以雪兔作为食物,猞猁与雪兔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关系,使两者的种群数量处于波动中。‎ ‎46.回答下列有关实验的问题:‎ ‎(1)西瓜汁和梨汁比较,适立用来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理想材料是__________。‎ ‎(2)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加入CaCO3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是__________。‎ ‎(3)生物实验中常用__________试剂鉴定黄豆组织中是否存在蛋白质。‎ ‎(4)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H应__________取样。‎ ‎47.现有三支试管A、B、C,向试管A、C内各加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向试管B内加入2ml蔗糖溶液,再按下图所示步骤操作,最后分別用斐林试剂检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A和B对照,说明酶具有__________。 ‎ ‎(2)试管A和C对照,自变量是__________,说明酶的活性受__________影响。‎ ‎(3)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的加热方式为__________。‎ ‎(4)A、B、C试管中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中心法则是由克里克提出的,A错误;分离定律是由孟德尔提出的,B错误;细胞学说是由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的,C正确;进化学说是达尔文等人提出的,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名师点睛】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细胞学说,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内容包括:‎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2.C ‎【解析】作为细胞中的良好溶剂的是自由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A错误;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不是膜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B错误;细胞中重要的能源物质是葡萄糖,C正确;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中的化合物 ‎【名师点睛】‎ ‎1、细胞中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还参与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和物质运输;2、脂质分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是膜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3、葡萄糖是细胞内重要的能源物质,是细胞呼吸的主要物质;4、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3.D ‎【解析】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不能制细胞的活动,并且决定细胞和整个生物体遗传特性,A错误;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不能制细胞的活动,并且决定细胞和整个生物体遗传特性,B错误;脂质不能控制细胞的活动,并且决定细胞和整个生物体遗传特性,C错误;核酸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能控制细胞的活动,并且决定细胞和整个生物体遗传特性,D正确。‎ ‎【考点定位】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4.B ‎【解析】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不是细胞内“生产蛋白质的机器”,A错误;核糖体能合成蛋白质,被喻为细胞内“生产蛋白质的机器”,B正确;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不是细胞内“生产蛋白质的机器”,C错误;内质网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不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名师点睛】1、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2、核糖体:能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3、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 ‎ ‎3、内质网: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内质网能有效地增加细胞内的膜面积,其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将细胞中的各种结构连成一个整体,具有承担细胞内物质运输的作用.根据内质网膜上有没有附着核糖体,将内质网分为滑面型内质网和粗面型内质网两种.滑面内质网上没有核糖体附着,这种内质网所占比例较少,但功能较复杂,它与脂类、糖类代谢有关;粗面内质网上附着有核糖体,其排列也较滑面内质网规则,功能主要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5.D ‎【解析】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可以运动,但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A错误;构成生物膜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但磷脂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B错误;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不是静止的,而是运动的,C错误;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运动的,从而使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6.D ‎【解析】分泌蛋白属于生物大分子,所以通过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是胞吐 ‎【考点定位】胞吞、胞吐的过程和意义 ‎【名师点睛】物质运输方式的比较:‎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7.B ‎【解析】‎ 生产上常利用这一原理在零上低温下储存蔬菜和水果,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同时避免将蔬菜或水果的组织细胞冻伤;生产中常利用降低氧气浓度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这一原理来延长水果保鲜时间.但是在完全无氧的情况下,无氧呼吸强,分解的有机物也较多,同时产生酒精,一样不利于蔬菜和水果的保质、保鲜,所以一般采用低氧保存,此时有氧呼吸较弱,而无氧呼吸又受到抑制;水果、蔬菜储藏需要(零上)低温、低氧、湿度适中,这样可以降低细胞呼吸速率,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达到长时间储藏、保鲜的效果。‎ ‎【考点定位】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8.A ‎【解析】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源于ATP的水解,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 ‎【考点定位】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名师点睛】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ATP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 ‎9.C ‎【解析】‎14C02在暗反应阶段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进而在ATP和[H]的作用下生成糖类等有机物,因此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14CO2→三碳化合物→糖类。‎ ‎【考点定位】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10.C ‎【解析】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和能量,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并产生ATP和还原氢,第二阶段,丙酮酸转化为乳酸。‎ ‎【考点定位】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11.B ‎【解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而分裂期又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在有丝分裂的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的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考点定位】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名师点睛】有丝分裂过程:‎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染色体的复制;‎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12.A ‎【解析】细胞衰老后,色素逐渐积累增多,A正确;细胞衰老后,含水量减少,B错误;衰老细胞分裂能力减弱,C错误;衰老细胞不再分化,D错误.‎ ‎【考点定位】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名师点睛】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13.C ‎【解析】细胞分化就是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也是生物体个体发育的基础,属于细胞生命历程中正常变化,A错误;细胞衰老属于生命历程中正常变化,B错误;细胞癌变是由于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导致细胞变成不受机体控制而恶性增殖的细胞,属于非正常变化,C正确;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属于细胞生命历程中正常变化,D错误。‎ ‎【考点定位】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4.B ‎【解析】人的身高与体重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兔的长毛和短毛符合“同一性状”一词,属于相对性状,B正确;猫的白毛与蓝眼不符合“同种生物”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棉花的细绒与长绒不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 ‎【名师点睛】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 ‎15.C ‎【解析】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孩,假设该病属于显性遗传病,则后代女儿患病,则亲本肯定有患者,所以该病不会是显性遗传病,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假如该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则女儿患病,她的父亲肯定是患者,与题干相矛盾,所以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夫妇正常说明该夫妇都含有一个正常的基因,所以可以假设该夫妇的基因型为A_,由于后代有一个患病女儿的基因型是aa,所以双亲都含有致病基因a,所以双亲的基因型为Aa×Aa。‎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16.B ‎【解析】同源染色体是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考点定位】细胞的减数分裂 ‎17.B ‎【解析】减数分裂时遗传物质只复制一次,但细胞连续分裂了两次,故同体细胞相比,最后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减少了一半。‎ ‎【考点定位】细胞的减数分裂 ‎【名师点睛】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 ‎18.A ‎【解析】在DNA复制过程中,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以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酶和能量的作用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子代DNA分子.由于模板链为…-A-T-C-…,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C与G配对,所以经复制后的子链是…-T-A-G-…。‎ ‎【考点定位】DNA分子的复制 ‎19.B ‎【解析】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A错误;胰岛素基因位于细胞核的DNA分子上,其控制合成胰岛素时,转录进行的场所是细胞核,B正确;线粒体中含少量DNA分子,但不含胰岛素基因,C错误;内质网能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不含DNA分子,所以不是转录进行的场所,D错误。‎ ‎【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名师点睛】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可进行;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 ‎20.B ‎【解析】A、DNA酶是水解DNA分子的酶,A错误;‎ B、在DNA分子复制时,DNA聚合酶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分子,形成新的DNA分子,B正确;‎ C、DNA连接酶用于基因工程中,将两个末端连接起来,C错误;‎ D、DNA解旋酶用于DNA分子复制和转录时,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解开并使氢键断裂,D错误。‎ ‎【考点定位】DNA分子的复制 ‎【名师点睛】DNA分子是一个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A-T;C-G)通过氢键连接。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21.D ‎【解析】由于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实验过程中,只有DNA分子进入细菌,所以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证明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考点定位】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名师点睛】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①研究着: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②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 ‎③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④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 ‎⑤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⑥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22.D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由第22号染色体的一部分移接到第14号染色体上造成的,说明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考点定位】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名师点睛】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23.C ‎【解析】诱变育种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诱变育种一般采用的方法有物理和化学两类:如射线照射、亚硝酸等.诱变育种具有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缩短育种周期,以及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考点定位】诱变育种 ‎【名师点睛】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依据原理 常用方法 优点 杂交育种 基因重组 杂交→自交→选育→自交 将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 诱变育种 基因突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作物空间技术育种 可以提高变异的频率,加速育种进程.‎ 单倍体育种 染色体变异 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再经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处理 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 多倍体育种 染色体变异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幼苗 器官巨大,提高产量和营养成分 ‎24.D ‎【解析】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体细胞,一定是单倍体,A选项中为4个染色体组,B选项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C选项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D选项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因此细胞中最可能是单倍体体细胞的是D。‎ ‎【考点定位】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25.D ‎【解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一旦出现,标志着新物种形成。‎ ‎【考点定位】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名师点睛】本题是对新物种形成的考查,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6.D ‎【解析】A、自然选择仍在起作用,A错误;‎ B、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进化,B错误;‎ C、双方在斗争中都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C错误;‎ D、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说明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D正确。‎ ‎【考点定位】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27.A ‎【解析】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是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中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淋巴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淋巴只能来自于组织液,回到血浆。‎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 ‎【名师点睛】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是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的一部分还可以透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经过淋巴循环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浆。‎ ‎28.A ‎【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因此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以及完成该活动的结构基础分别是反射和反射弧。‎ ‎【考点定位】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反射的过程 ‎29.D ‎【解析】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内的主要是钾离子外流造成的,电位为内负外正,产生动作电位时,主要是膜外的钠离子内流形成的,膜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 ‎【考点定位】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名师点睛】神经纤维静息时,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当神经纤维受到足够强的点刺激时,会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30.B ‎【解析】‎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提高新陈代谢,加快物质氧化分解,使血糖含量降低,A错误;胰岛素是降血糖的激素,小白鼠进入休克状态,说明血糖含量较低,要使其及时苏醒可注射适量注射葡萄糖,B正确;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的形态,但不能提高血糖浓度,C错误;生长激素可促进生长,但不能调节血糖,D错误。‎ ‎【考点定位】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31.C ‎【解析】雌激素的功能是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产生雌配子,激发并维持雌性的第二性征,由题意知,该化学物质可以使雄性动物逐渐雌性化,因此该物质的作用可能类似于雌性激素。‎ ‎【考点定位】动物激素的调节 ‎32.B ‎【解析】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是浆细胞分泌抗体,消灭抗原,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是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产生抗体的仅有效应B细胞(浆细胞)‎ ‎【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3.A ‎【解析】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效应表现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故与顶端优势有关,A正确;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B错误;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C错误;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D错误。‎ ‎【考点定位】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植物激素的作用 ‎【名师点睛】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 ‎34.C ‎【解析】顶端产生较多的生长素,生长素由顶端向下运输,导致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升高,离顶端越近的芽生长素的浓度越高,这种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而顶芽处则由于生长素向下运输,生长素的浓度较低,所以生长的较快,这样就出现了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而侧芽生长素浓度高抑制了生长,这种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抑制生长的现象,叫做顶端优势。因此,在棉花的种植过程中,棉农会适时摘除棉花植株的顶芽,其目的是解除顶端优势,使侧芽发育成枝条,提高产量。‎ ‎【考点定位】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35.A ‎【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在所有的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最强,能够长期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6.C ‎【解析】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80=85:20,N=340条。‎ ‎【考点定位】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名师点睛】标志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m,则N:M=n:m。‎ ‎37.C ‎【解析】垂直结构是群落的特征,种群无垂直结构,A错误;水平结构是群落的特征,种群无水平结构,B错误;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和底层的草本植物体现了植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故为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植物种类在水平方向上的不均匀配置,D错误。‎ ‎【考点定位】群落的结构特征 ‎【名师点睛】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层的数目依群落类型不同有很大变动,森林的层次比草原的层次多,表现也最清楚,如森林群落中,最上层是由高大的树种构成乔木层,之下有灌木层、草本层,以及由苔藓与地衣构成的地被层。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镶嵌性表明植物种类在水平方向上的不均匀配置,它使群落在外形上表现为斑块相间的现象。‎ ‎38.A ‎【解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而题干中荒漠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逐渐长出了多种草,是指荒漠群落被草原群落代替,属于群落演替,A正确;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S、P等元素,都不断进行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有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B错误;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C错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D错误。‎ ‎【考点定位】群落的演替 ‎【名师点睛】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而题干中荒漠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逐渐长出了多种草,是指荒漠群落被草原群落代替,属于群落演替。‎ ‎39.B ‎【解析】生物的呼吸作用对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微乎其微,A错误;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化石燃料,B正确;全球每年火山爆发次数和规模有限,不是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C错误;臭氧层被破坏与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没有直接关系,D错误。‎ ‎【考点定位】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40.D ‎【解析】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可能会造成生态入侵,破坏生物多样性,A错误;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会降低生物多样性,应该将有害生物的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不是消灭,B错误;引进生物不当可能会造成生态入侵,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C错误;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殖,并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这样可以迁地保护生物多样性,D正确。‎ ‎【考点定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名师点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 ‎(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 ‎(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41.(1)CO2和H2O ‎(2)光反应 ‎(3)光能 叶绿体 ‎(4)①适当增加光照强度 ②适当增加作物坏境中CO2的浓度 ③控制温度的高低等 ‎【解析】(1)从上图和化学反应式均可以看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为CO2和H2O。‎ ‎(2)水的光解产生氧气,该该过程发生在光反应阶段。‎ ‎(3)图中的(CH2O)所储存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光能。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捕获光能的色素存在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叶绿体色素含有叶绿色a和b,叶黄素和胡萝卜素。‎ ‎(4)适当增加作物环境中CO2的浓度,控制温度的高低和适当增加光照强度等,都可以提高光合作用。‎ ‎【考点定位】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42.(1)黄色 圆粒 ‎ ‎(2)YyRr 4 1/4‎ ‎【解析】(1)由分析可知,豌豆的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黄色、圆粒。‎ ‎(2)亲本基因型是YYRR×yyrr,子一代的基因型是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1:1:1:1,分别表现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其中绿色皱粒占1/4。‎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43.(1)有丝 8‎ ‎(2)后 8‎ ‎(3)③‎ ‎【解析】(1)A图中着丝点分裂,含有同源染色体,所以细胞表示有丝分裂,细胞中共有8条染色体。‎ ‎(2)B图中配对的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所以细胞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含有8个核DNA分子。‎ ‎(3)若B图中①号染色体上含有基因A,则其等位基因a应位于其同源染色体③号染色体上。‎ ‎【考点定位】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44.(1)体液免疫 抗体 ‎(2)自身免疫 ‎(3)T ‎(4)神经—体液—免疫 ‎【解析】(1)分析图解可知,图中浆细胞能够分泌产生B抗体,因此该图所示的免疫调节方式为体液免疫。‎ ‎(2)如果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当人体消灭该菌时,也会攻击人体心脏瓣膜细胞,导致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自身免疫病。‎ ‎(3)若图中的抗原为HIV,侵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T细胞。‎ ‎(4)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体液免疫过程:‎ ‎45.(1)a ‎ ‎(2)K/2 ‎ ‎(3)K 等于 ‎ ‎(4)捕食 ‎【解析】(1)a曲线呈“J”型,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下的增长环境中的增长(理想条件)。‎ ‎(2)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K/2后进行,原因是K/2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 ‎(3)环境容纳量是指图中的K值,一定空间中的种群数量在K值时,表示该种群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4)自然条件下,生活在加拿大森林中的猞猁以雪兔作为食物,说明属于捕食关系,使两者的种群数量处于波动中。‎ ‎【考点定位】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46.(1)梨汁 ‎(2)防止色素被破坏 胡萝卜素 ‎(3)双缩脲 ‎(4)随机 ‎【解析】(1)检测还原糖实验中,所选实验材料应该富含还原糖且颜色较浅,因此西瓜汁和梨汁比较,适宜用来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理想材料是梨汁。‎ ‎(2)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加入CaCO3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四种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向上扩散的速度也不同,其中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是胡萝卜素。‎ ‎(3)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鉴定,出现紫色反应。‎ ‎(4)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应随机取样。‎ ‎【考点定位】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检测蛋白质的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名师点睛】1、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 ‎2、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47.(1)专一性 ‎(2)温度 温度 ‎(3)水浴加热 ‎(4)A ‎【解析】(1)A与B试管对照,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不同,该实验是验证酶作用的专一性。‎ ‎(2)A与C对照,自变量的温度不同,该实验可以证明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3)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需水浴加热。‎ ‎(4)A由于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形成还原糖,因此加入斐林试剂后会出现砖红色沉淀;B淀粉酶不能催化蔗糖水解,因此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C试管加热煮沸过程中淀粉酶失去活性,淀粉不水解,因此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考点定位】酶的特性 ‎【名师点睛】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