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亚洲高考题汇编 13页

  • 785.00 KB
  • 2021-05-14 发布

非洲亚洲高考题汇编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亚洲、非洲练习题 ‎1、(2012重庆文综5—7)《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的》第十七次缔的方会议于‎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如开。图3是南非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3回答5-7题。‎ ‎(1)、德班宜人的气候受沿岸洋流影响,该洋流自北向南的流向主要受控于 A.盛行西风 B.盐度差异C.陆地阻挡D.水温特征 ‎(1).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洋流流向和成因以及调用知识的能力。德班地处非洲东岸,沿岸附近有厄加勒斯暖流自北向南流经,该洋流是南赤道暖流受非洲大陆的阻挡后向南偏转而形成,因此该洋流的流向主要受控于陆地阻挡。‎ ‎(2)、南非人均碳排放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工矿业发达           B.人口数量大 C.森林覆盖率高         D.石油资源丰富 ‎(2).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碳排放量的成因以及调用知识的能力。碳排放主要来自工业生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含碳物质,南非是非洲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工矿业发达,人均收入高,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因此人均碳排放量高,故A项正确;人口数量大与人均碳排放量高低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森林覆盖率高,会大量吸收二氧化碳,人均碳排放量较低,故C项错误;石油资源丰富与人均碳排放量高低没有关系,只有石油消耗量大,才会导致碳排放量高,故D项错误。‎ ‎(3)、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将就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斩吸收增强         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3).[解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对地面的影响以及调用知识的能力。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气温降低,故A项错误;大气射向地面的辐射被称为大气逆辐射,也就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该作用越强,全球温室效应越显著,故B项正确;大气温度升高,是因为吸收地面辐射,吸收得多,返还给地面的辐射也多,才会增强温室效应;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非常少,故C项错误;大气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大气热量散失加剧,地面温度降低,故D项错误。‎ ‎2、(2012四川文综)图2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3~5题 ‎ ‎(1).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个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该是 A.甲城市       B.乙城市    C.丙城市      D.丁城市 ‎(1).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及影响人口数量的因素。由图中经纬度及图的轮廓可知,该国为蒙古国,年降水量偏少,大部分地区在‎100mm~‎300mm之间,故水资源的多少是影响人口数量的主要自然因素,相比而言丙城市年降水量偏多,且临近河流,故丙城市最符合题意。‎ ‎(2).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才去的主要防治措施是 A.调整农作物熟制           B.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 C.广泛建设人工水域          D.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 ‎(2).D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荒漠化的防治措施。由蒙古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可知,该国深居内陆,降水少,其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然后再结合选项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3).下列结论的依据,所用图示信息正确的是 A.河流稀少,有内流河,所以该国为内陆国 B.中、东部城市分布较多,故该国中、东部为平原 C.位于温带地区,导致该国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D.降水量稀少切呈条带状分布,使该国植被呈现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3).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蒙古国的区域特征。内陆国是指没有临海的国家,并不是河流稀少、有内流河就是内陆国,如我国的塔里木河属于内流河,但我国不属于内陆国,故A项错误;蒙古国中东部地形主要是高原,不是平原,故B项错误;并不是所有的温带地区冬季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下,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如英国位于温带地区,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冬季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故C项错误;由图可知D项描述正确。‎ ‎3、(2011山东文综,2)表1为2007年亚洲四个国家水稻生产情况统计表。甲、乙、丙、丁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表1‎ 国家 种植面积 ‎(万公顷)‎ 单位面积产量 ‎(吨/公顷)‎ 总产量 ‎(万吨)‎ 甲 ‎4400‎ ‎2.14‎ ‎9416.00‎ 乙 ‎168‎ ‎4.36‎ ‎732.48‎ 丙 ‎2950‎ ‎4.23‎ ‎12478.50‎ 丁 ‎1036‎ ‎1.80‎ ‎1864.80‎ A.印度、日本、中国、泰国 ‎ B.印度、泰国、中国、日本 C.中国、泰国、印度、日本 D.中国、日本、印度、泰国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表格的判读分析能力及亚洲四国区域特征的掌握。中国、泰国、印度、日本四国中,印度耕地面积最大,日本耕地面积最小;由于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日本精耕细作,单产水平最高,我国近年一直致力于农业科技发展,单产水平也较高,近年水稻产量一直 居于世界前列。‎ ‎4、(2011,上海地理,12—14)亚洲某地,位于45°E、20°N,该地所在国家有着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1).该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稀疏草原气候        ‎ ‎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两条纬线为北回归线(图中虚线)、北纬30°,从左向右(自西向东)三条经线分别为东经60°、东经90°、东经120°,所以某地45°E、20°N位于阿拉伯半岛的中南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C项正确。 ‎ ‎ (2).该地再世界文化圈中属于、‎ ‎ A.伊斯兰文化圈     B.南亚文化圈     C.东南亚文化圈   D.非洲文化圈 ‎【答案】:A ‎【解析】考查西亚(中东)伊斯兰文化圈 ‎(3).该地所属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是 ‎ A.茶叶            B.锡矿             C.石油               D.咖啡 ‎【答案】:C【解析】考查沙特石油经济。 ‎ ‎5、(2011.重庆文综,6—8)下图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 A.终年炎热 B.冬暖夏凉 C.终年寒冷 D.冬冷夏热 ‎(2)该流域气候干湿季分明典型树种为适应干旱而形成的显著特征有、‎ A.根系不发达 B.叶质坚硬树皮厚 C.板状根大树干长 D.叶面宽大多气孔 ‎(3)赞比西河在维多利亚瀑布以上的河段为河流上游该河段 A.干流流速缓慢 B.峡谷险滩广布 C.支流短小急促 D.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 ‎(4)图中200纬线大陆东西两岸景观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洋流性质 C.距海远近 D.地形差异 ‎【答案】(1)A、(2)B、(3)A、(4)B ‎【解析】2选B,3选B。‎ 第2题,由于该流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明显,在干旱时期典型树种的特征就是要耐旱性突出,其根系比较发达,叶面比较小,气孔少,防止水分过度蒸发,因此其叶质坚硬,树皮厚。‎ 第4题,根据题意,同是20°纬线大陆东西两岸,纬度位置相同,都临海,因而A、C两项错误;结合图例可以看出非洲大陆高原直逼海岸,地形影响不大;大陆东岸为暖流,西岸为寒流,洋流的不同导致了景观的差异。‎ ‎6、(2010北京卷)下图是非洲乍得湖流域图。‎ 读图,回答第4~5题。‎ ‎(1).乍得湖流域 ‎ A.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  ‎ B.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 C.地表径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 D.水面蒸发参与陆地内水循环 ‎ 【答案】D ‎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以及读图判读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 ‎【解题思路】由题图,非洲乍得湖地处内陆,非洲第四大湖,属于内陆淡水湖。位于非洲中北部,乍得、喀麦隆、尼日尔和尼日利亚4国交界处,乍得盆地中央。由大陆局部凹陷而成,为第四纪古乍得海的残余。其水面蒸发参与陆地内水循环,选项D正确。其他选择枝据图4很容易判断是错误的。‎ ‎(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 A.流域面积缩小      B.湖泊水位总体下降 C.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荒漠  D.1963年时湖底东南高,西北低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判读能力。难度容易。 【解题思路】由题图,尤其是图4中的上图,很容易根据图中标注的不同时期的湖岸线的变化及湖泊所在流域情况,该湖泊所在流域几乎没有变化,而变化的只是湖泊实际蓄水水域范围,显然选项A错误。而据图示的不同时期湖岸线的变化情况,很容易判断选项B正确。从图示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区,选项C错误。从题图看出,从1963-2001年间,水体最深地区都是在湖泊的东南,所以判断出该湖底是西北高东南低,选项D错误。 ‎ ‎7、(2009山东卷)下图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读图回答8~9题。‎ ‎(1).农业地带沿0°经线变化所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 ‎ A.水分     B.热量   C.地形    D.土壤 ‎(2).甲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源       D.土壤 ‎【解析】本题主要借助非洲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考查自然地域分异规律与尼罗河河谷农业。1.农业地带沿0°经线变化反映地域分异规律,关键抓住沿0°经线变化是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则以热量为基础。2. 首先,明确甲区域是尼罗河三角洲及棉花的生长习性喜温、好光是棉花是喜温作物,一生都需要较高的温度;其次,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棉花集中产区逐步向干旱、半干旱地区转移,主要由于这里光照充足,灌溉条件较好,病虫害少,棉花品质优良,单产也较高。如中亚地区的河谷平原,美国西南部地区各州,埃及的尼罗河谷地等;最后,棉花产区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共性都有光照充足,关键是否能形成棉花产区主要考虑灌溉水源有保证的区域,则尼罗河谷地形成棉花产区的主导因素是水源。 答案:1.B  2.C ‎ 8、(09宁夏、辽宁)下图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完成10~11题。‎ ‎(1).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成因 ‎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③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  ②光照充足  ③地势平坦  ④水源丰富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11· 江苏卷地理)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坡向朝南,温度高 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 ‎【解析】选A。影响垂直自然带丰富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地理纬度和相对高度,地理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越丰富。‎ 二、综合题 ‎1.(2010福建卷)阅读分析材料和图表,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36分)‎ ‎ 材料一:古马里是13世纪~l6世纪期间西非草原上繁荣的贸易帝国。下图示意该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N国是非洲的人口大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近年来.中国与N国积极合作,在该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下表表示V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构成。 ‎ ‎(1)指出尼日尔河从P点到Q点河段的水量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自然原因。(8分)‎ ‎ (2)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10分)‎ ‎ (3)简述在N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将面临的限制性因索。(8分)‎ ‎ (4)根据古马里帝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分析其兴盛的可能原因。(10分)‎ ‎【答案】1.(1)变化趋势:水量减少。原因:该河段所处区域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流经半干旱、干旱地区);少支流汇入;河水下渗严重。‎ ‎(2)主要差异:甲地降水明显多于乙地。原因:甲地受来自海洋的西南气流和沿岸暖流影响,地处山地迎风地带,降水丰富;乙地地形平坦,西南气流受地形抬升显著,并受离岸寒流影响,降水较少。‎ ‎(3)水稻种植经验不足,生产技术落后;水利设施不完善,机械化程度低;传统生产观念和主食消费习惯的影响。‎ ‎(4)地形平坦;草原广阔:河流水资源较丰富;灌溉农业及牧业较发达;处于古代贸易的交通要道。‎ ‎2.(2011江苏卷)下图中上图为北非简图,下图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20分)  ‎ ‎ (1)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是      。试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 。 (8分)(2)乙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4分)(3)该地区大多数城镇分布在沿海的原因有                                   。‎ ‎(4)影响该地区陆路交通布局的主要因素有                        ‎ ‎【答案】(1)降水:甲地降水多,主要分布在冬半年;乙地降水少。气温:乙地全年高于甲地;乙地年较差大于甲地 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湿润的西风影响;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信风带控制 ‎ (2)热量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水源 ‎ (3)地势较为平坦;气候比较适宜;便于利用海洋资源和发展海上航运 ‎ (4)聚落;矿产资源;地形 ‎3.(2011·2卷36题)12.(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7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8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8分)‎ ‎ (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6分)‎ ‎(3)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8分)‎ ‎(1)【答案】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在‎20摄氏度以上);全年降水量大(年降水量‎1600毫米以上);5—10月(或者6—9月)降水较丰沛(为雨季);11月—次年4月(10月—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旱季)‎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考生阅读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分析和判读图像能力以及对描述气候特征的正确思路和表达。某种气候的特征描述思路一般包括: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气温从年均温高低、年较差大小、日较差大小三个方向描述,降水从年降水总量、降水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大小三个方面描述。结合所有季风气候共同特征,将图像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看图说话就好。‎ ‎(2)【答案】(两)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海拔低于‎200米)地势低平,自北(西北)向南(东南)倾斜(或者自内陆向沿海渐低)‎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等高线图区域图的判读以及地形特征描述一般方法的掌握程度,属于容易题,区分度不高。地形特征描述一般思路:根据等高线的数值特征、弯曲和延伸方向、疏密程度、河流的流向、海陆分布特点描述地形类型及其分布、海拔高度地势特征(某方向高、相反方向低)、起伏大小、可能的地质灾害等。由图中等高线数值可判断出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下,应该为平原,再根据图中河流(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向(自西北流向东南)可得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势起伏小,主要地形为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 (3)【答案】水网密、水量丰、利于运输;利于干季时或干旱时对黄麻灌溉;便于浸沤黄麻。‎ ‎【解析】本题整体难度不大,主要知识点是考查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考查考生准确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的地理原理,科学、规范、简炼的表达能力。也是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地理的新课标理念。从图中可看出黄麻产地主要集中在恒河三角洲(也可说恒河三角洲和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可得出河网密布,根据气候图可得出水量丰和水量季节变化大,河流可提供航运和灌溉之利,材料中的“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可得出水量丰富利于浸沤黄麻得到原料。本道题的设问和标准答案有不够准确的地方。“水网密”不属于水文条件,而是水系条件。将“水文条件”改为“水资源条件”似乎更好些。‎ ‎4.(2008·2卷39题)(20分)阅读分析资料和图6,完成下列各题。‎ 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援华物资通过西北陆路运到中国.英美物资通过香港、越南和1938年开通的滇缅公路运到中国。威廉·凯宁在《飞越驼峰》一书中指出:“从这方面看,中国维持战争的能力完全变成了一个供应问题。”1942年3月,中国和蔓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三年中,中、美通过这条航线,将大量物资空运到中国境内,并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1)简要说明驼峰航线穿越地区的主要地形特征。(10分)‎ ‎(2)当时的运输机沿该航线飞行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哪些?(10分)‎ ‎ 4.答案及其解析 ‎ [解析]材料显示从“印度阿萨姆邦的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为驼峰航线”,则该航线主要通过了喜玛拉雅山地、青藏高原(高海拔)、横断山(山河相间、山高谷深)、云贵高原(地表崎岖)等主要复杂的地形区,则运输机飞行需克服高海拔、缺氧、低压、雨雪、强对流等天气以及地形复杂等状况。‎ ‎ [点评]试题难度并不大,结合图了解该航线的大致位置,重在考查考生对其周边地区自然 环境的把握,既考查了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对信息的阐述能力。‎ ‎ (1)答案:平均海拔高(3分),山河相间(3分),山高谷深(地形复杂、地势崎岖)。(4分)‎ ‎ (2)答案:飞行高度高,空气稀薄,地形复杂,气流紊乱,对流比较旺盛,天气多变、多云雨等(每答对1项得3分,本小题满分10分)‎ ‎5、(2008年全国卷,文综)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说明G 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5.(36分)(1)盆地(3分)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3分);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3分)。‎ ‎(2)流域位于赤道地区(2分),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3分);流域大部分为盆地(2分),支流多(2分),集(汇)水区面积广(2分)。‎ ‎(3)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2分),因为地形高差大 (2分),河流落差大,流速大(2分)。②入海泥沙量较少(2分),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2分),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2分);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2分),水土流失较轻(2分)。(若答出洋流影响和海岸较陡,不利于泥沙沉积,可适当给分。但本小题总分不超过16分)‎ ‎6、(2009全国文综卷)‎ (1) 分析尼罗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及原因。(16分) ‎ (2) 为什么尼罗河枯水期径流主要来自白尼罗河?(6分)‎ (3) 简述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对其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古代农业生产的影响。(14分)‎ 解析 第(1)题,流域内的水系特征和降水状况决定流域的水文特点。整条尼罗河干流的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是洪水期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枯水期出现在冬半年。根据图表分析原因:尼罗河三个源流(白尼罗河、青尼罗河、阿特巴拉河)流域的大部分,以及流域降水量最丰富、产流量最多的地区,位于北半球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区),雨季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产生的径流量多;干季出现在冬半年,产生的径流量少。第(2)题,表中数据显示,枯水期时,青尼罗河的径流量占整个尼罗河流量的17%,白尼罗河的径流量占整个尼罗河径流量的83%,尼罗河枯水期时尼罗河的径流主要来自白尼罗河。这是因为,尼罗河枯水期时,源流位于北半球的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都进入枯水期,产生的径流量少;而白尼罗河源流位于南半球,南半球为雨季,产生的径流量多。第(3)题,尼罗河谷地、三角洲的农业是灌溉农业,因此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决定着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还要联系尼罗河含沙量的多少,沉积与流速、流量的关系,以及泥沙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答题。‎ 答案 (1)季节变化特点:洪水期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枯水期出现在冬半年。原因:尼罗河三个源流的流域大部分,以及流域降水量最丰富、产流量最多的地区,位于北半球热带草原(热带草原气候区),雨季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产生径流多;干季出现在冬半年,产生径流少。‎ ‎(2)(尼罗河枯水期时,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都进入枯水期,产生的径流量少;)白尼罗河源流位于南半球,南半球为雨季,所以白尼罗河产生的径流量多。‎ ‎(3)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显著,导致其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洪水每年定期泛滥,洪水泛滥之后,开始农耕。枯水季节是作物生长及收获季节。洪水泛滥时在被淹农田表面沉积一层肥沃的淤泥,使土壤年年肥力不减,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7.(2011重庆卷,39(5))朝鲜半岛的经济发展是东北亚和平稳定的基础之一。半岛南北差异化的区域发展受到了区域地理要素的影响。图7反映了朝鲜半岛的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状况,表2是图7所示区域四个代表性城市降水量的年内分配表。‎ 表2‎ ‎ ‎ ‎3~5月 ‎(占全年%)‎ ‎6~9月 ‎(占全年%)‎ ‎10~11月 ‎(占全年%)‎ ‎12~2月 ‎(占全年%)‎ 年均降水量 ‎(毫米)‎ 雄基 ‎15.8‎ ‎70.5‎ ‎11.0‎ ‎2.7‎ ‎767.8‎ 新义州 ‎15.9‎ ‎72.9‎ ‎7.9‎ ‎3.3‎ ‎1050.0‎ 全州 ‎17.9‎ ‎66.9‎ ‎7.5‎ ‎7.7‎ ‎1240.7‎ 西归浦 ‎29.5‎ ‎52.2‎ ‎8.8‎ ‎9.5‎ ‎1675.7‎ 表2中6~9 月降水量占全年比重最高的城市是 。根据图7、表2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朝鲜半岛降水量的总量和时空分布主要特征。‎ ‎【答案】新义州 降水总量和时空分布特征:①大部分地区年降水总量丰富;②降水集中在6~9月;③夏秋季节降水集中程度由北向南减弱(或夏秋季节降水集中程度由南向北增强)。④降水量自西北向东南增加(或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解析】读表格2可知,新义州6~9 月降水量占全年比重72.9%,最高;根据图7、表2可以发现朝鲜半岛降水量的总量较大,年降水量在‎600毫米以下的比例小,列举城市的降水量较多;从时间角度看,四个列举城市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9月;从空间角度看,朝鲜半岛降水量的分布具有明显规律,有东南先西北方位减少的宏观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