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00 KB
  • 2021-05-14 发布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解决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切实有效的措施有 ‎①植树造林,扩大森林覆盖率 ‎ ‎②推广节能灯具,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开发核能、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④关停高耗能产业,禁止矿物能源消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对于组合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关停高耗能产业,禁止矿物能源消耗显然不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实际,毕竟,目前人类依靠的主要能源还是矿物燃料,④错误,因此可以排除BCD,A正确。‎ ‎ “地球工程”包括:发射反光板到地球运动轨道、人工造云、人工制造巨型“树木”、人造“火山”向空中释放硫化物等。2019年10月29日联合国宣布在全球延缓实施“地球工程”。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地球工程”旨在遏制哪种环境问题恶化的趋势 A.大气污染 B.湿地丧失 C.物种灭绝 D.全球变暖 ‎3.依据整体性原理,联合国延缓实施“地球工程”的理由不可能是 A.影响生物多样性 B.影响气候及生态系统 C.增强太阳辐射强度 D.增强自然灾害风险 ‎【答案】‎ ‎2.D ‎3.C ‎【解析】2.根据材料,可知“反光板”、 “人工造云”、人工制造巨型“树木”、人造“火山”向空中释放硫化物等都能削弱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热量减少,目的显然是为了给地球“降温”,D正确。‎ ‎3.“地球工程”目的是削弱太阳辐射,给地球“降温”,削弱而不增强太阳辐射,C正确。降低大气温度能影响生物的多样性,影响气候及生态系统,增强自然灾害风险,ABD错。‎ 下图为“距今2万—1.5万年前(属新生代)亚洲东部海岸线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2万—1.5万年前)‎ 海岸线 ‎4.图示时期,全球气候正处于 A.地质时期的冰期 B.历史时期的温暖期 C.地质时期的间冰期 D.历史时期的寒冷期 ‎5.该时期为 A.哺乳动物时代 B.海生藻类时代 C.爬行动物时代 D.裸子植物时代 ‎【答案】‎ ‎4.A ‎5.A ‎【解析】4.图中海岸线深入大海,说明此时地球温度低,海面大大下降,时间为1万年以前,属于第四集冰期末,应为地质时期的冰期,A正确。间冰期是两次冰期之间相对温暖时期,海岸线靠近大陆一侧,C错。图中海岸线距今2万—1.5万年前(属新生代),不属于历史时期,故B和D错。‎ ‎5.新生代是哺乳动物占统治地位的时代,A正确。海生藻类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和裸子植物时代均在此前,BCD答案均错。‎ 读右图,回答下列各题。‎ ‎6.关于该区域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作物生长期热量不足 B.易受水旱灾害的影响 C.以商品谷物农业为主 D.生产的机械化程度高 ‎7.若全球气候持续变暖,下列情况最可能发生的是 A.①地滑雪业迅速发展 B.②岛茶树分布的海拔降低 C.③岛国旅游业蓬勃发展 D.④地沿岸更易受海潮影响 ‎【答案】‎ ‎6.B ‎7.D ‎【解析】6. 有图示可知,该地位于南亚和东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充足,A错;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夏季风不稳定,易受水寒灾害的影响,B对;该地人口稠密,水热充足,主要以水稻种植业为主,机械化程度低,科技水平低,答案选A项。‎ ‎7.全球气候变暖,极冰和高山上的冰川融化,滑雪业会受到影响,气温升高,茶的分布海拔会逐渐升高,气候变暖,积冰融化,海平面上升,岛国面临淹没的威胁,沿海地带更容易受海潮的影响,答案选D项。‎ ‎8.2019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的排放。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9年下降40%~45%。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 )‎ ‎①推广太阳能、核能 ②降低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 ‎③减少森林面积 ④提高单位GDP能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太阳能、核能是清洁能源,推广太阳能和核能可减少二氧化碳排入;化石能源排放二氧化碳较多,应降低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可吸收二氧化碳,因此应增加森林面积;要提高能源利用率,因此应降低单位GDP能耗,A正确。‎ 为了缓解全球变暖,英国科学家提出将足球场大小的氮气球升到约19千米的高空,并用软管相连,向大气中输送大量微粒,以降低地球的温度。据此并结合下图(数码代表各种辐射),回答下列各题。‎ ‎9.关于图中数码代表的辐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中能量最强的是紫外线 B.②是对流层大气的根本热源 C.③一般只出现在夜晚 D.④主要是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10.输送到空中的微粒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这些微拉会使( )‎ A.到达地面的①减弱 B.被大气吸收的②减弱 C.到达地面的③减弱 D.射向宇宙空间的④增强 ‎【答案】‎ ‎9.D ‎10.A ‎ ‎【解析】9.读图,①是太阳辐射,其中能量最强的是可见光部分,A错。②是地面辐射,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B错。③上大气逆辐射,白天晚上都存在,C错。④是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主要是波长较长的红外线,D对。‎ ‎10.输送到空中的微粒可以使到达地面的①减弱,削弱太阳辐射,A对。被大气吸收的②增强,B错。大气吸收热量多,到达地面的③也会增强,C错。大气截留、热量多,逆辐射回地面的热量多,射向宇宙空间的④减弱,D错。‎ 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m)最可能是 A.1800~1900 B.1900~2019 C.2019~2100 D.2100~2200‎ ‎12.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 A.喜光喜湿 B.喜阴喜湿 C.好热耐旱 D.耐寒好旱 ‎13.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是 A.光照增强 B.水土流失加重 C.气候变暖 D.降水减少 ‎【答案】‎ ‎11.A ‎12.B ‎13.C ‎【解析】11.读图,根据各坡向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m)最可能是1800~1900米,A对。其它海拔高度占的百分比小,B、C、D错。故选A。‎ ‎12.根据不同坡向森林植被所占的百分比,该森林植被在阴坡、迎风坡在各海拔阶段所占比重都最大,说明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喜阴,喜湿,B对。降水少,光照充足的坡向占比重小,说明不喜光,A错。阳坡占比重小,说明不好热、耐旱,C错。海拔超过1800-1900米后,所占比重不断下降,说明不耐寒。A、C、D错。故选B。‎ ‎13.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说明高海拔处气温升高,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C对。光照增强不是植被分布范围变化的主要因素,A错。植被增加,水土流失减少,B错。森林对水分要求高,森林分布增加,说明降水增加,D错。故选C。‎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9次缔约方会议于2019年11月22曰在次兰的首都华沙落下帷幕。大会就全球气候变暖的援助基金等问题进行了谈判。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 14.下列现象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 A.我国种植水稻的界线向南移动 B.内蒙古草原将会变成亚寒带针叶林 C.海南岛的面积将会变大 D.黄河三角洲的土地盐碱化会加剧 ‎15.防治上述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 A.将石油和煤炭转化为气态燃料 B.全面禁止使用氟氯烃类制冷物质 C.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 D.开发新能源,禁止化石能源的使用 ‎【答案】‎ ‎14.D ‎15.C ‎【解析】14.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得同纬度的地区气温上升,故我国种植水稻的界线会向北移动,A错。气温升高,内蒙古草原不可能变成亚寒带针叶林,B错。由于气温升高,大量冰雪融化,海平面会上升, 海南岛的面积会变小,C错。气温升高会加大蒸发量,从而会使得黄河三角洲的土地盐碱化加剧,D对。故选D。 ‎ ‎15.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会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故是防治全球变暖的有效措施。故选C。‎ 生物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据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6.相对于我国,巴西的生物承载力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①国土面积大 ②水热充足 ③生物资源丰富,森林面积广阔 ④土壤肥沃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7.近几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巴西的生物承载力有下降的趋势,其原因是 A.气候变暖 B.降水减少 C.国土面积减小 D.植被破坏 ‎【答案】‎ ‎16.C ‎17.D ‎【解析】16.与我国相比,巴西处于热带亚热带范围大,降水量大,水热资源丰富;拥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生物资源丰富,森林面积广阔。‎ ‎17.由材料可知,影响生物承载力的因素与“‎ 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有关,而这个数据与植被紧密相连。由于近年巴西热带雨林破坏严重,导致该数据减小。‎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地循环运动中,图中序号代表碳循环的过程。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8.图中( )‎ A.①开采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 B.②排放的气体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 C.③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 D.④需要在变质或者重熔再生作用下进行 ‎19.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则( )‎ A.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 ‎ 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 C.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变缓 ‎ D.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扩展 ‎【答案】‎ ‎18.C ‎19.B ‎【解析】18.读图,图中 ①开采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有污染,A错。②排放的气体是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物质,B错。③是植物光合作用,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C对。 ④需要在外力作用下的沉积环境中进行,D错。‎ ‎19.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则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温室效应增强,B对。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无关,A错。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变强,C错。亚寒带针叶林向较高纬扩展,D错。‎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外力作用是( )‎ A.地壳运动 B.风化剥蚀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 ‎21.研究表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所在的林芝地区1990-2019年间冰川总面积减少了568.71km²。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 A.降水增多 B.气温下降 C.生态破坏 D.气候变暖 ‎【答案】‎ ‎20.C ‎21.D ‎【解析】20.读图,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C对。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A错。风化剥蚀、风力侵蚀主要是在干旱地区,B、C错。‎ ‎21.研究表明,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所在的林芝地区1990-2019年间冰川总面积减少了568.71km²。其主要自然原因是气候变暖,冰川融化,D对。降水增多、气温下降冰川面积可能增大,A、B错。生态破坏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与冰川面积减少没有直接关系,C错。‎ ‎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下面甲、乙两图反映的是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两种途径。‎ ‎(1)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图甲所示“阳光居室”室内的最高温度可达‎22℃‎。请分析“阳光居室”是如何达到这一保温效果的?‎ ‎(2)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请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解释其原因。‎ ‎【答案】(1)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阳光居室”的玻璃到达室内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室内大气,地面长波辐射不能穿透玻璃而被反射回地面,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居室内。同时,封闭的空间也隔绝了室内外热量的交换,加强了保温效果。‎ ‎(2)开发利用新能源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会减少,大气逆辐射会变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增高趋势减缓。‎ ‎【解析】(1)阳光居室是根据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的修建的,具体表述如下: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阳光居室”的玻璃到达室内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室内大气,地面长波辐射不能穿透玻璃而被反射回地面,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居室内。同时,封闭的空间也隔绝了室内外热量的交换,加强了保温效果。‎ ‎(2)开发利用新能源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从而影响大气受热过程的其他环节,从而缓解全球变暖,具体表述如下:开发利用新能源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会减少,大气逆辐射会变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增高趋势减缓。‎ ‎23.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太平洋中两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 气候变化在2019年成为众多国际重要会议的主题词,温室气体减排因涉及各国发展利益,在12月3—14日的印度巴厘岛“世界气候变化大会”谈判中成为争论的焦点。‎ ‎(1)简述A国冬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 ‎(2)说出B国阴影区域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3)全球变暖对上述两国会产生什么影响?遏制全球变暖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案】‎ ‎(1)冬季西北多东南少,夏季东南多西北少 ‎(2)热带雨林气候 受来自海洋东南信风影响;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 ‎(3)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 ‎【解析】(1)A国为日本,位于东亚季风区,且本国地形中高周低,故地形对夏季东南风和冬季西北风产生的影响,形成该国降水的冬季西北多东南少,夏季东南多西北少的空间分布特征。‎ ‎(2)结合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判断B国的阴影部分为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气候,由于位于大分水岭的东侧,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故降水丰富,且沿岸暖流,增温增湿,故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3)两国都临海,有较长的海岸线,全球变暖将使两极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两国沿海的低地。遏制全球变暖应采取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以提高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同时增加制氧量;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