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5.50 KB
  • 2021-05-14 发布

2014年版高考生物二轮45分钟练习2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6+4+2选一”限时训练(二)‎ ‎(时间:45分钟 满分:9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生理活动与细胞膜的流动性基本无关的是(  )‎ A.吞噬细胞吞噬病菌 B.垂体分泌生长激素 C.渗透作用 D.突触前膜释放递质 解析 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分泌蛋白的分泌、神经递质的释放属于胞吞或胞吐,都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所以A、B、D项正确;渗透作用与膜的流动性无关。‎ 答案 C ‎2.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甲基绿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可在高倍镜下观察到蓝绿色的线粒体 B.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 C.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洋葱表皮细胞也可以用来观察有丝分裂 D.可用标志重捕法精确地得到某地野驴的种群密度 解析 经健那绿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可在高倍镜下观察到蓝绿色的线粒体,A项错误;因为噬菌体仅蛋白质分子中含S,P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所以可以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B项正确;洋葱的表皮细胞已经是高度分化的成熟细胞,不再进行有丝分裂,C项错误;动物活动能力强,范围大,要测定某地的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取样调查法是标志重捕法,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不能精确地得到某地野驴的种群密度,D项错误。‎ 答案 B ‎3.对下列四幅曲线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b时该植物的O2生成量为N1‎ B.图2中a点植物叶肉细胞内不发生光合作用,b点表示光合作用最强 C.由图3可看出,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内斗争也最激烈 D.若图4表示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1‎ 解析 图1中a点是黑暗状态,O2吸收量为N1,代表呼吸作用强度,b时该植物的O2变化量为0,其实质是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此时O2的生成量为N1,A项正确;图2中a点有机物积累量为0,表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而不是植物叶肉细胞内不发生光合作用。b点CO2浓度是达到最大光合作用强度的最低CO2浓度,该点为CO2饱和点,B项错误;由图3可看出,b点(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但并不是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时候,C项错误;若图4表示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根据曲线变化,可以看出这一段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因此n等于2,D项错误。‎ 答案 A ‎4.对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每对基因的遗传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乙图细胞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8条 C.丙图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D.丁图表示某果蝇染色体组成,其涉及相关基因的配子基因型有AXW、aXW、AY、aY四种 解析 A项错,每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项错,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条;C项错,丙图家系中双亲患病女儿正常,只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D项对,丁图果蝇的基因型是AaXWY,产生的配子有四种:AXW、aXW、AY、aY。‎ 答案 D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mRNA中含有多个密码子,一个tRNA中只含有一个反密码子 B.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C.葡萄糖、乳酸、氨基酸依次是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基因表达的产物 D.人在剧烈运动时,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解析 一个mRNA中含有多个密码子,一个tRNA中只含有一个反密码子,A项正确;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项错误;葡萄糖、乳酸、蛋白质依次是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基因表达的产物,C项错误;人在剧烈运动时,乳酸进入血液,由于血浆含有HCO、HPO等离子维持近中性,pH维持在7.35~7.45,D项错误。‎ 答案 A ‎6.日本京都大学附属医院曾经先后两次通过胰岛细胞移植治愈了一名糖尿病女性患者。该女性患者治愈的检查指标和出院后一段时间内还需服用的药物分别是(  )‎ A.尿糖和胰岛素 B.胰岛素和服过敏药 C.血糖和免疫抑制剂 D.血糖和胰岛素 解析 通过胰岛细胞移植治愈的糖尿病患者,治愈的检查指标是血糖浓度或尿糖,出院一段时间内还需服用免疫抑制剂,以防止免疫系统攻击移植的胰岛细胞。‎ 答案 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4分)‎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7~1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1~1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4题,共39分)‎ ‎7.(8分)图(一)为高等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的部分代谢示意图;图(二)为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定该绿色植物对CO2的吸收速率(mL/h)并绘制成的相应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物质A是__________。若要d过程不发生,则对该细胞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图(二)A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图(二)曲线表示该植物在‎25 ℃‎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提高到‎30 ℃‎(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理论上图中B点应________(填“左移”、“右移”或“不动”)。‎ ‎(3)当光照强度从4 klx突然降至0,则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五碳化合物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_。‎ 解析 (1)图一中物质A是丙酮酸。若d过程不发生,说明叶绿体中没有氧气的产生,即该植物细胞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处理方法为遮光。图二A点为没有光照时植物CO2的释放速率,表示该植物的呼吸速率。(2)当温度提高到‎30 ℃‎时,光合作用有关酶的活性降低,呼吸作用酶的活性升高,因此B点右移,需要更强的光照强度才能恰好利用呼吸作用产生的CO2。(3)当光强降低时,五碳化合物由于来源减少和消耗不变而减少。‎ 答案 (1)丙酮酸 遮光 该植物叶肉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量 ‎(2)右移 ‎(3)减少 ‎8.(11分)光合促进剂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与生长素类似的作用。某科研人员利用番茄为实验材料来探究其生理作用,其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材料:‎ 生长状况相同且长势良好的番茄若干株、适宜浓度的光合促进剂、蒸馏水、尺、天平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长势良好的番茄若干株平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 步骤二:给予甲、丙两组喷洒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予乙、丁两组喷洒________蒸馏水。‎ 步骤三:将四组番茄放置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培养,观察四组番茄的叶片颜色,并测量计算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待成熟后计算坐果数量以及单果重量。‎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植株生长状况、产量记录表 名称 平均株高(厘米)‎ 坐果数(个)‎ 叶色 平均单果重(克)‎ 甲组 ‎220.2‎ ‎28.2‎ 深绿 ‎172.5‎ 乙组 ‎206.8‎ ‎26.4‎ 绿 ‎156‎ 丙组 ‎222.8‎ ‎27.6‎ 深绿 ‎170‎ 丁组 ‎218.8‎ ‎25.8‎ 绿 ‎152.5‎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遵循的实验原则有________、________等。‎ ‎(2)据表分析,推断光合促进剂增加番茄产量的原因是:能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了光能利用率,促进了植株生长,进而提高坐果数和平均单果重。‎ ‎(3)若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光合促进剂浓度为a,则当光合促进剂的浓度小于a时,番茄产量________(会/不会/不一定)降低,因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实验步骤的描述分三步:①分组编号(自身对照除外):在使用器皿时用标记号,如甲烧杯、A试管、1号培养皿等来辅助。如在步骤一中分为甲、乙、丙、丁四组。②设置对照实验:即对实验组、对照组的处理,一般将不同的处理一起描述,相同的处理也一起描述。如在步骤二中甲、丙两组为实验组,乙、丁两组为对照组。③观察并记录结果,即观测指标的观测结果。(1)生物实验一般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量最适原则、平行重复原则、简便可行原则等。(2)由表中的结果可知,喷洒光合促进剂的甲、丙两组,比不喷洒的对照组的叶色更浓绿,可见光合促进剂能促进叶绿素的合成。(3)题干中已指明,光合促进剂具有与生长素类似的作用,故其作用具有两重性,若所施用的a浓度小于或等于最适浓度时,使用的光合促进剂小于浓度a时番茄的产量将降低;若a大于最适浓度,浓度降低时,根据其作用曲线,以及降低的幅度不同,其效应变化亦可能不同,故番茄的产量有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也可能产量相同。‎ 答案 步骤二:适量且适宜浓度的光合促进剂 等量 步骤三:相同且适宜 植株的平均高度 实验结果:(1)对照原则 单一变量原则 平行重复原则(答对其中两项即可)‎ ‎(2)叶绿素合成 ‎(3)不一定 不能确定a是否为最适浓度(意思正确即可)‎ ‎9.(12分)果皮色泽是柑橘果实外观的主要性状之一。现有三株柑橘,其果皮颜色分别为:植株1黄色、植株2橙色、植株3红色。为探明柑橘果皮色泽的遗传特点,科研人员利用三株植物进行杂交实验,并对子代果皮颜色进行了调查测定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甲:植株1自交→黄色 实验乙:植株2自交→橙色:黄色=3:1 实验丙:植株1×植株3→红色:橙色:黄色=1:2:1 实验丁:植株2×植株3→红色:橙色:黄色=3:4:1‎ 请分析并回答:‎ ‎(1)根据实验________可以判断出________色是隐性性状。‎ ‎(2)若柑橘的果皮色泽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则植株3的基因型是________,其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 ‎(3)植株2的基因型是________,橙色柑橘还有哪些基因型________。‎ 解析 (1)根据实验乙判断,植株2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分离出的性状黄色为隐性性状;也可根据实验丁判断,亲本植株2和3分别为橙色和红色,而后代分离出黄色,则黄色为隐性性状。(2)(3)根据实验丁判断,若果皮色泽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该实验的比例不符合分离定律,初步推测最可能是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植株1的基因型为aabb;根据实验乙,植株2自交后代橙色:黄色(aabb)=3:1判断植株2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则可判断含有A或B基因都使果皮色泽表现为橙色;根据实验丙推测,植株1(aabb)×植株3后代有黄色植株,则植株3的基因型为_a_b,而后代又有橙色植株,则植株3的基因型含有A或B,结合上述实验乙的推测过程,则植株3的基因型只有为AaBb,和植株1(aabb)杂交,后代才能出现1红色(AaBb) :2橙色(1Aabb、1aaBb) :1黄色(aabb);植株3(AaBb)自交后代比值为9红色(‎9A_B_):6橙色(‎3A_bb、3aaB_):1黄色(aabb);橙色柑橘的基因型除了Aabb和aaBb外,还有AAbb和aaBB。‎ 答案 (1)乙(或丁) 黄 ‎(2)AaBb 红色:橙色:黄色=9:6:1‎ ‎(3)Aabb或aaBb AAbb、aaBB ‎10.(8分)不同生态系统中环境变化对生物群落的影响不同。如图反映了不同生态系统在相同的环境条件变化下,不同生物群落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反应。请分析回答:‎ ‎(1)相对于甲、乙两个生物群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是________(甲/乙)生物群落。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生物群落的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就越高。请分析生物多样性增加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不能________。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________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________的协调。‎ 解析 (1)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图中在相同环境条件的影响下,甲生物群落的变化明显,说明其生物多样性低。(2)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不能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答案 (1)甲 抵抗力 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2)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物质、能量 结构与功能 ‎(二)选考题(任选1题作答,共15分)‎ ‎11.(15分)【生物一生物技术实践】富集培养是微生物学中的最强有力的技术手段之一。主要是利用不同微生物生命活动特点的不同,制定环境条件,使仅适应该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从而使其数量大大增加。如图描述了采用富集方法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实验过程。请分析回答:‎ ‎(1)①→③重复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⑤的菌落中大部分是能降解________的微生物。设置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⑤→⑥采用单细胞挑取法,将所选菌种接种到⑥的培养基中,在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污染应注意的事项是:接种环要________灭菌,待其________后,再挑取菌落接种到试管中,并塞好棉塞,操作完成后需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用这种方法分离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菌,经常用加入了________的鉴别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纤维素分解菌会因为产生纤维素酶使菌落周围出现________。‎ 解析 (1)①→③重复培养的目的是扩大培养(使分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比例增高)。(2)题图描述了采用富集方法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实验过程,所以⑤的菌落中大部分是降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⑥和⑦为对照,所以设置⑥的目的是对照作用。(3)⑤→⑥采用单细胞挑取法,将所选菌种接种到⑥的培养基中,在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污染应注意的事项是:接种环要在火焰上灼烧灭菌,待其冷却后,再挑取菌落接种到试管中,并塞好棉塞,操作完成后需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目的是杀灭残留物。(4)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使用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中碳源只是纤维素并加刚果红染色,会产生透明圈。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答案 (1)使分解对羟基苯甲酸微生物的比例增高 ‎(2)对羟基苯甲酸 对照作用 ‎(3)在火焰上灼烧 冷却 杀灭残留物 ‎(4)刚果红 透明圈 ‎12.(15分)【生物一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单克隆抗体技术在生物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请回答相关问题:‎ ‎(1)英国科学家米尔斯坦和柯勒提出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实验方案是:把一种________细胞与能在体外大量增殖的________细胞进行诱导融合,使融合细胞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足够数量的特定抗体。‎ ‎(2)在技术操作中,需要将融合细胞用________培养基进行筛选,并进行克隆化培养和________,以得到足够数量的符合要求的________(填“单”、“双”、“多”)核杂交瘤细胞。‎ ‎(3)若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做大规模培养,可从________中提取出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4)临床使用的小鼠免疫后制备的鼠源性单抗,存在一些弊端,其中之一是会引起人体抗鼠源抗体反应。某病人连续隔周注射某种鼠源性单抗治疗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开始病毒量明显减少,一段时间后,这种病毒量又开始上升,排除病毒变异的因素,上升原因还可能是人体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鼠源抗体不能发挥抗病毒的作用。‎ ‎(5)研究人员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造了鼠源性抗体分子的结构,降低了鼠源性抗体的人体反应。‎ 解析 (1)单克隆抗体制备时,要将能产生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和能大量增殖的骨髓瘤细胞诱导融合,使杂交瘤细胞同时具有二者的特点。(2)融合成功的细胞有三种:B细胞—瘤细胞、B细胞—B细胞、瘤细胞—瘤细胞,因此要利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选出杂交瘤细胞,之后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筛选出符合要求的能分泌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此时细胞为单核细胞,说明融合已成功。(3)体外培养杂交瘤细胞是在细胞培养液中培养。(4)由于鼠源性单抗对人而言是抗原,因此人体会产生抗鼠源抗体的抗体,该抗体与鼠源性抗体特异性结合,中和了鼠源抗体,导致鼠源抗体不能发挥抗病毒的作用。(5)若要改造鼠源性抗体分子的结构,即是生产自然界没有的蛋白质,属于蛋白质工程。‎ 答案 (1)B淋巴 骨髓瘤 ‎(2)特定的选择性(不答“选择”不给分) 抗体检测 单 ‎(3)细胞培养液(答“培养液”给分) ‎ ‎(4)抗鼠源抗体的抗体,中和了鼠源抗体 ‎(5)蛋白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