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9 MB
- 2021-05-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上海市徐汇、松江、金山三区
2014届高三学习能力诊断(二模)
历 史 试 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
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与非选择题,所有试题答案按照试题对应编号写在答题纸上,本试题卷不作为阅卷和评分依据。
第I卷 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 .史家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领袖的性格:丘吉尔“有想象力但不稳定”,罗斯福“天真而喜欢喊口号”,他们并不比“往往情绪失常而暴怒”的希特勒更明智。对于这种说法,以下理解何者较为适当?( )
A.这位史家的说法是对历史事实的客观陈述,应该可以采信
B.这种说法只是这位史家个人的片面的主观意见,不足采信
C.这是史家从特定角度评论历史人物的结果,可以作为参考
D.可见当时各国领导人都不明智,因而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2.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列图示中的工具按材质出现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
①带木柄的石斧 ②铁锄 ③青铜斧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3.文字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下列哪项不属于亚非文明古国为人类文明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
A.甲骨文 B.象形文字 C.楔形文字 D.希腊字母
4.历史学家钱穆说:“严格说来,要到秦汉才是中国历史上正式有统一政府。秦汉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他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秦汉时期实行了( )
A.郡国并行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
5.“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春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这是鲁迅先生对我国古代一部重要史学著作的赞叹。这部史书在叙述历史时采用( )
A.以人物为中心展开 B.以事件之始末记述
C.以时序为主线写作 D.以地域之联系综述
6.仔细观察右面图示。图示中所反映的这种内外形势与格局得以最终解决是由于( )
A.设置河西四郡、郡国并行制
B.三次北击匈奴、内外朝体制
C.设置河西四郡、颁布推恩令
D.三次北击匈奴、颁布推恩令
7.秦隋都是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但却是一个承上启下、继
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其最重要的共同举措是( )
A.完成了国家统一 B.创建了中央官制
C.修建了巨大工程 D.完善了法律制度
8.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
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与宋代哪一
国策有密切关联( )
A.创设科举制度 B.改进活字印刷 C.重文轻武 D.鼓励海外贸易
9.中国古代“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的演变说明了( )
A.封建社会的地方建制逐渐完善 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古代主要问题
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 D.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
10 .某剧组要拍摄一部反映西欧中世纪庄园的电视剧。他们设计的以下一些场景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
A.庄园的耕地一般分为春耕、秋耕和休耕地
B.许多农奴在为庄园领主无偿修盖城堡房屋
C.庄园中有领主的堡垒、农奴的农舍和教堂
D.流动商贩在庄园里叫卖食盐、水果、腊肉
11.“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超越主要表现在( )
A.批判教会的宗教专制 B.宣扬人文主义的精神
C.提出民主政体的构想 D.倡导追求现世的成功
12.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英国通过了《权利法案》、法国颁布了《人权宣言》、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这说明( )
A.以法律手段限制王权是这些国家革命的共同举措
B.以立法形式巩固革命成果是这些国家的相同手段
C.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独掌政权的法律地位
D.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在欧美得以普遍的确立和推广
13.“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这一评论最符合( )
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过程 B.德国帝国制的形成过程
C.美国总统共和制的形成过程 D.法国共和制的形成过程
14.右面地图所示的四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开放最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一位同学在进行有关李鸿章的课题研究时,用了以下事例介绍其生平。
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组建淮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兴办洋务,创建江南制造总局
C.参与外交,签订了《辛丑条约》
D.倡导维新,积极参与戊戌变法
16.据1887年《海关报告》:牛庄土纱每包(150公斤)售价白银87两,洋纱每包(150公斤)售价仅白银57两。洋纱价格低廉除了其自身的生产因素外,还因为外国在中国( )
A.获取巨额战争赔款 B.享有协定关税特权
C.得到开埠通商便利 D.享有领事裁判特权
17.梁启超先生说:“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
这反映了梁启超的史学思想强调( )
A.史学功能,弘扬传统 B.历史进化、反对因循复古
C.历史学问,博大精深 D.治史宗旨,以国民为主体
18.1830年代以后,中国与西方的交往渐趋频繁,在这过程中,有许多误解,并发生过几次战争。不过德国与中国一直要到义和团事件才首次发生武装冲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19世纪中期以前的德意志,仍处于积弱与分裂状态,无力向外扩张
B.德意志许多哲人如伏尔泰对中国一向敬佩,所以其政府也对中国友善
C.德意志人民一向爱好和平,对其他国家没有野心,所以不曾向外掠夺
D.德意志工业发展,希望中国能购买其工业产品,所以采取友好的态度
19.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仅仅十年后,上海就取代广州成为中国进出口第一大港。上海取得如此重大的外贸成就主要得益于上海( )
A.外贸历史悠久 B.水陆交通便利
C.设有外国租界 D.地方政府支持
20 .几位同学在历史研究型课程中,对右面“1880年与1914年两个年度欧洲主要国家的统计图”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下面哪个结论最正确?( )
A.这是各国人口的统计,第一次大战前德意志帝国幅员甚大,所以人口较多
B.这是各国海军船舰的总吨数,英国战舰总吨数虽少但先进,所以国力最强
C.这是各国移往美国的人口数量,二十世纪初美国的移民主要来自这些国家
D.这是各国军费支出情况,二十世纪初,各国积极从事军备建设,军费庞大
21.“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指分离、割取)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诗人黄遵宪1896年写的这首诗,因何而发?( )
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割地赔款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C.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愈益严重 D.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22.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创始人选择上海作为举行中共一大的地点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下列因素中,能够为他们做出决定提供参考的有( )
①位于长江入海口,交通便捷 ②存在英美法租界,相对安全
③五四运动主阵地,思想激进 ④城市生活现代化,食宿方便
美
国
苏
联
120万
50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 ②④
2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佩戴右图所示的臂章是在( )
A.国民革命时期 B.十年内战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4.右图所示是1958年刊载于《人民日报》的漫画,最合适它的标
题是( )
A.步调一致 B.急起直追
C.脚踏实地 D.光说不练
25.回顾欧盟的发展历程,我们可知:1970年,欧洲一体化组织被称作European Communities;1995年,则被称作European Union。从European Communities到European Union称呼的变化,显示出该组织( )
A.实现了区域性货币联盟 B.地域已囊括并冲出欧洲走向世界
C.完成了地区政治一体化 D.合作的规模、领域日趋广泛深入
26.历史的发展离不开重大事件的影响。以下新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三大改造、土地改革、大跃进、文化大革命
B.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土地改革、三大改造
C.土地改革、大跃进、三大改造、文化大革命
D.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大跃进、文化大革命
27.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 )
A.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 B.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8.1971年,中国向世界公布了一份“公告”,其中有一句:“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在历史的进程中,这一“适当时间”定格在( )
A.1971年 B.1972年 C.1978年 D.1979年
29.这张摄于1993年的照片震惊了世界,它向世人揭示了非洲依然存在的状况。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第三世界一直为改变这种状况而努力。这种努力是( )
A.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C.倡导和平共处的万隆精神 D.建立多极化的世界格局
30.右图所示是四川宁江机床厂发表在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上的一则广告,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日报》首次刊登推销产品的广告。这一现象的积极作用包括( )
①促进企业技术革新,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②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实现中外合作生产
③鼓励企业大胆探索,变革企业经营模式
④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b
a
31.右面a、b两个不同时期文物都出土于河南地区,对于a、b文物上的字符有着不同的解读,其中最合理的解读是( )
A.a、b文物上的字符均属于象形文字
B.a、b文物上的字符有一定传承关系
C.a、b文物上的字符属于第一手资料
D.a、b文物上的字符均属于精神活动
32.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以下对董仲舒新儒学的最佳理解是( )
A.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与政治思想应该是统一的
B.新儒学融合阴阳五行的迷信思想和法家的思想
C.强化君权神授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D.新儒学融合阴阳五行迷信思想和“德治”思想
33.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34.1905年,慈禧表示:“立宪一事,可使我满洲基础永久确固,而在外革命党亦可因此消灭。候调查结局后,若果无妨害,则必决意实行”。对这段话理解最恰当的是( )
A.当时中国革命形势高涨是促使清政府预备立宪的重要原因
B.清政府统治者真正目的是通过表面的立宪维护实质的专制
C.清政府决心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建立真正的君主立宪政体
D.清朝统治者意识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需先行调查谨慎进行
35.“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来,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资源的丰富 B.工业革命的需求
C.世界市场的形成 D.中西交流的加强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75分)
36.内外朝的演变
“秦汉以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发展有一个规律,那就是皇帝为了加强集权专制统治,往往提拔心腹近臣,在自己身边建立一套秘书班子,……。内朝官的权力急剧膨胀,后来就逐渐取代了外朝官。当内朝官成为正式的国家机构以后,皇帝又重用近臣,在内朝建立另一个参谋班子,他们入侍帷幄,内参机密,在朝廷正式机关之外,又建立了一个凌驾于其上的内朝组织。”
——秦学颀 《机变诡异的中国古代权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1)概述西汉至清代内外朝演变的史实。(8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内外朝更迭这一规律看法?(5分)
37.货币中的历史
研究历史上货币流通的现象,可以加深我们对时代和社会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历史现象之一: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明代中叶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
——摘自《国史大纲》
(1)“丝—银”贸易出现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社会条件主要是什么?(3分)
历史现象之二:鸦片走私,白银外流
“近年以来,银价之贵,州县最受其亏。而银商因缘为奸,每于钱粮紧迫之时倍抬高价。州县亏空之由,与盐务之积疲,关税之短绌,均未必不由于此。要皆与偷漏出洋之弊有以致之也。”
——摘自《林则徐集·奏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上半期白银外流给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弊端。(3分)简述清政府针对白银外流所采取的应对措施。(1分)
历史现象之三:1盎司黄金35美元
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34年,美国政府1盎司黄金的价格固定为35美元。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1年,美国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美洲史》
(3)1944年所确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指的是什么?(1分)分别说明1933年和1973年美元两次贬值的原因。(5分)
历史现象之四:美元与中国货币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价有所调整,1美元同人民币比价从2.8元曾升至8.27元,近年来又回落至7.0元以下。——《中国震撼》
(4)结合所学,分析中国货币兑换美元汇率变动的社会条件。(2分)
38.近代西学东渐
有学者认为,在近代西学东渐进程中,国人对西学的态度经历了“被动接受——主动效法——自主选择”的过程。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史实,叙述这一过程。(12分)
39.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然结果。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14分)
材料一: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示意图
公元1600年
公元1年
公元1800年
材料二: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材料三: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例如非洲的矿山,或上海的洋行;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上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材料四: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有选择地向第三世界国家投资。贸易自由化所创造财富中的70%被发达国家获得,占世界人口85%以上的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只获得30%。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年增长速度每下降3%,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有可能下降1%。发达国家占据着高层次的工业部门,而发展中国家拥有的工业部门的层次是比较低的。
(1)根据材料一的示意图,指出西方人所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2分)
(3)谈谈你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理解?(9分)
40. 鲁迅笔下的中西文化
新文化运动中,鲁迅先生以犀利的文章向世人表达了他的思想。
在小说《狂人日记》中,他对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如下态度:“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对于外来文化,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也表达了明确的态度:“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阅读材料,问答问题。(21分)
(1)小说《狂人日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2分)
(2)孔子所提倡的“仁义道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分)
(3)你如何理解鲁迅笔下的中西文化?(15分)
参考答案
第I卷 选择题(共75分)
1 .C.2.C.3 .D.4.C.5.A.6.D.7.A.8.C.9.D.10 .D.
11.C.12.B.13.A.14.D.15.D.16.B.17.D.18.A.19.B.20 .D.
21.C.22.A. 23.C.24.D. 25.D.26.D.27.B.28.B.29.A.30.C.
31.A.0 B.3 C.1 D.1 32.A.1 B.1 C.3 D.0
33.A.0 B.1 C.1 D.3 34.A.1 B.3 C.0 D.1
35.A.1 B.3 C.0 D.1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75分)
36.内外朝的演变
(1)汉建立后,统治者继承秦朝的中央官制,丞相制度沿袭了下来。(1分)汉武帝为了裁抑丞相职权,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由皇帝与亲信近臣形成了宫廷的决策核心,称为“内朝”;而以丞相为首执掌政务的政府机关,称为“外朝”。(2分)朱元璋加强皇权,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之职,其在位后期始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协助皇帝处理朝廷文书。明成祖时,正式确立内阁制度。(2分)康熙帝设南书房作为内廷决策机制钳制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帝在宫内创设军机房,后将这一临时机构定为常设的军机处。乾隆帝时进一步强化军机处的职能,内阁也形同虚设,皇权得以空前加强。(3分)
(2)观点:内朝的形成以及内、外朝之间关系的变化是皇权与相权矛盾的体现。(2分)认识:中国古代史上内外朝体制更迭,体现了皇帝集权的加强,有利于防止大臣擅权,威胁政局稳定;(1分)也有利于平定边疆分裂叛乱势力,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社会稳定。(1分)但另一方面,相权削弱乃至最终丞相被废除,到明清时皇权空前强化,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与进步。(1分)
37.货币中的历史
(1)国际:新航路开辟,东西方贸易联系加强;(2分)国内: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通过海外贸易大量出口。(1分)(或16世纪中期后,葡萄牙人以澳门为中心的转口贸易将中国市场纳入世界性贸易的网络之中,中国生丝和丝绸输往欧洲。宋朝之外,海上丝绸之路兴盛)
(2)州县征税困难,盐税和关税少,造成国家财政危机;(1分)“银贵钱贱”造成农民纳税负担加重,(1分)银商囤积居奇,激化了社会矛盾。(1分)为遏制鸦片走私,清政府任命林则徐主持禁烟。(1分)
(3)布雷顿森林体系(1分)。20世纪30年代:为应对经济危机,(1分)罗斯福政府实施新政,调整财政金融政策,(1分)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20世纪70年代:西欧一体化(1分)和日本的崛起,(1分)对美国经济的霸权地位进行挑战,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1分)
改革开放后,(1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或汇率随市场发生变化)、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1分)
38.近代西学东渐
史实:9分
被动接受:经过两次鸦片战争,部分廷臣疆吏直观感受到西方军事的先进,(1分)出于维护清政府统治的需要,引进外国先进科技设备,进行机器生产,开展洋务运动。(2分)
主动效法: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1分)康有为、梁启超等先进知识分子意识到零星地学习外国科技是不够的,为挽救民族危亡,主动发起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学习西方进行制度方面的改革。(2分)
自主选择:维新变法的失败使更多的人意识到在维护清政府的前提下进行改革是行不通的,主张效仿西方进行革命的呼声高涨。(1分)而辛亥革命的失败,也让知识分子看到了资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挫折。(1分)李大钊、陈独秀等知识分子在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声中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并引入中国,开始了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尝试。(1分)
叙述出三者之间关系3分
(说明:学生回答未必一定按照上述答案,如将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的“师夷长技”作为被动接受,将洋务运动作为主动效法,或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均作为主动效法,马克思主义或中国共产党建立等作为自主选择进行回答,只要言之有理也可得分。但必须是背景与史实有直接的关联。)
39.经济全球化
(1)范围:不断扩大(具体描述亦可)(1分)趋势:摆脱相对孤立,联系不断加强。(2分)(或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答到“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亦可得1分)
(2)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1分)对美洲实行长期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带来了灾难。(1分)
(3)理解:按小SOLO题评分。(观点:)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各国经济的互补,加入经济全球化是各国发展经济必由之路;但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2分)(论证)经济全球化在促进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联系空前加强,(1分)世界经济增长加快的同时,(1分)也造成了侵略扩张、掠夺他国等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1分)发达国家居于主导位置,形成了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1分)使南北差距拉大,实质上是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1分)发展中国家工业落后,缺乏竞争力,(1分)但也应该积极加入,利用发达国家在贸易、资金和技术等方面拥有优势来促进本国的发展。(1分)
40. 鲁迅笔下的中西文化
(1)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小说把反对专制和礼教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是新文学创作的一个范例,充分表现了文学的生命力。
(2)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以礼作为社会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以“义”作为判断事物的价值标准,倡导重义轻利。(任意两点4分)
(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视角: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作者借此批判封建道德,为提倡新文化。
一、观点:能够从鲁迅笔下对中西文化的态度提炼出观点。(3分)
例1:鲁迅笔下的中西文化其在内涵中既有维护或发展本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样也有扼杀人性和自由的不足,应在批判中继承、融合与发展,因时制宜地促进本国现代化发展。
例2:鲁迅笔下的中西文化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发展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和民众的思想觉悟,为中国开创新的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史实:能提取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将其与“鲁迅笔下中西文化的态度”所产生的背景、内容、作用与影响建立联系。(6分)
三、论述:能够进行深刻而全面的论述。(4分)
四、组织:叙述成结构。(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