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 MB
  • 2021-05-14 发布

高考试题生物海南卷解析版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生物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选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 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膜蛋白和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B.膜蛋白不参与物质跨膜运输的被动运输过程 C.主动运输可以使被运输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 D.物质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与脂溶性有关 ‎【答案】B ‎【考点定位】关于膜蛋白和物质跨膜运输 ‎【名师点睛】生物膜的流动性与选择透过性的关系 ‎(1)区别: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生物膜的结构特点,选择透过性是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2)联系:只有生物膜具有流动性,是运动的,才能运输物质,表现出选择透过性。‎ ‎2.科学家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这两种标记细胞进行融合。细胞刚发生融合时,两种荧光染料在融合细胞表面对等分布(即各占半边),最后在融合细胞表面均匀分布。这一实验现象支持的结论是 A.膜蛋白能自主翻转 B.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 C.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膜蛋白可以作为载体蛋白 ‎【答案】B ‎【考点定位】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名师点睛】借助结构模式图,比较、区分不同“膜”的特点 ‎      ‎ ‎(1)选择透过性膜是指细胞膜等具有活性的生物膜。它具有半透膜的物理特性,更重要的是具有主动选择性,对物质的吸收与否及吸收的多少取决于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与数量,因此不能将生物膜看作单纯的半透膜。‎ ‎(2)半透膜是指某些物质可以通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通过的多孔性薄膜。物质能否通过取决于分子的大小,如常见的半透膜有动物的膀胱膜、肠衣、鸡蛋的蛋壳膜等。水、葡萄糖等较小的分子可以通过,而蔗糖、蛋白质等较大的分子不能通过。‎ ‎(3)核膜是双层膜,将细胞的核、质分开,由于其上有核孔,mRNA只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而氨基酸、葡萄糖、离子和小分子等可通过核膜。‎ ‎3.下列有关生物膜上蛋白质或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根细胞膜上存在运输离子的蛋白质 B.植物叶肉细胞中液泡膜与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不同 C.光合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膜上 D.呼吸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外膜上 ‎【答案】D ‎【解析】植物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离子,存在载体蛋白,A项正确;液泡膜与类囊体膜功能不同,其上的蛋白质不同,B项正确;类囊体上发生光反应,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C项正确;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可以产生ATP,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项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膜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需明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具体的反应过程,及反应发生的场所。光合作用过程中,只有光反应能产生ATP,而呼吸作用过程中,ATP在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可形成,场所分别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4.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的正常体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 ‎ B.自由基攻击蛋白质可以引起细胞衰老 ‎ C.细胞中衰老的线粒体可被溶酶体分解清除 ‎ D.衰老细胞代谢速率加快是细胞内水分减少引起的 ‎【答案】D ‎【考点定位】细胞衰老 ‎【名师点睛】巧记细胞衰老的特征 ‎5.下列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 A.动物肺泡细胞释放CO2‎ B.蔗糖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 C.苯分子进入人的皮肤细胞 ‎ D.丽藻细胞吸收的过程 ‎【答案】D ‎ ‎【解析】CO2属于小分子,苯分子属于脂溶性物质,二者均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蔗糖以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壁;离子的吸收属于主动运输。‎ ‎【考点定位】主动运输 ‎【名师点睛】“三步法”判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6.下列与细胞周期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 ‎ B.在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中纺锤丝出现在分裂间期 ‎ C.细胞周期中染色质DNA比染色体DNA更容易复制 ‎ D.肝细胞的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存在的时间比染色质的长 ‎【答案】C ‎【考点定位】细胞周期 ‎【名师点睛】细胞周期的2点提醒 ‎(1)分裂间期的特征:间期又分为G1期、S期、G2期,G1期进行RNA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S期DNA的复制做准备;S期合成DNA;G2期进行RNA和蛋白质的合成,特别是微管蛋白的合成。‎ ‎(2)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的变化时,应选择细胞周期短、分裂期相对较长的细胞;由于分裂间期远比分裂期长,视野中处于间期的细胞数目更多。‎ ‎7.下列有关分泌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泌蛋白在细胞内的合成需要核糖体的参与 ‎ B.线粒体能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提供能量 ‎ C.分泌蛋白先经过高尔基体再经过内质网分泌到细胞外 ‎ D.分泌蛋白从细胞内排出时,囊泡的膜可与细胞膜融合 ‎【答案】C ‎【解析】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依次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排除细胞外,在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之间以囊泡的形式进行转移。该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考点定位】分泌蛋白 ‎【名师点睛】“三看法”判断蛋白质的形成 细胞器分工合作的典型是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解题时,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看标记氨基酸出现的先后顺序:核糖体→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胞外)。‎ 二看膜面积变化的结果:内质网膜面积缩小,高尔基体膜面积基本不变,细胞膜面积增大。‎ 三看与分泌蛋白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蛋白质的装配机器)、内质网(加工车间)、高尔基体(加工和包装)和线粒体(提供能量)。‎ ‎8.下列关于植物细胞中液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中的液泡是一种细胞器 ‎ B.液泡大小会随细胞的吸水或失水而变化 ‎ C.液泡中含有糖和无机盐,不含有蛋白质 ‎ D.花瓣细胞液泡中色素种类和含量可影响花色 ‎【答案】C ‎【考点定位】液泡 ‎【名师点睛】多角度比较各种细胞器 按分布 植物特有的细胞器 叶绿体、液泡 动物和低等植物特有的细胞器 中心体 按成分 含DNA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 含RNA的细胞器 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 含色素的细胞器 叶绿体、液泡 按功能 能产生ATP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 能自主复制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 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 核糖体、线粒体、高尔基体、中心体 与蛋白质合成、分泌相关的细胞器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 核糖体、线粒体 ‎9.下列关于植物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高度分化的成熟叶肉细胞不具备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 ‎ B.植物细胞在有氧条件下的呼吸终产物与无氧条件下的不同 ‎ C.种子胚根和胚芽中的所有细胞都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的 ‎ D.叶肉细胞和根尖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答案】A ‎【考点定位】植物细胞 ‎【名师点睛】区分细胞分化与全能性的标志 ‎(1)细胞分化的标志 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的基因,与细胞分化无关,如呼吸酶基因、ATP水解酶基因等不能证明细胞已经发生分化;只有在特定细胞中选择性表达的基因控制细胞分化,如胰岛素基因、血红蛋白基因可以证明细胞发生了分化。‎ ‎(2)判断体细胞全能性的标志 由体细胞发育成一个个体能证明体细胞的全能性。判断体细胞是否具有全能性的标志是看起点和终点,起点是“已分化的体细胞”,终点是发育成“个体”。‎ ‎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温度和光照会影响CO2的同化速率 ‎ B.光合作用中O2的产生发生在光反应阶段 ‎ C.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不参与暗反应 ‎ 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可利用CO2和H2O合成糖 ‎【答案】C ‎【解析】温度影响酶活性,光照影响光反应,二者均会影响暗反应中CO2的同化速率,A项正确;光反应分解水,产生O2,B项正确;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参与暗反应,C项错误;硝化细菌属于自养型生物,可以利用CO2和H2O合成糖类。‎ ‎【考点定位】代谢 ‎【名师点睛】(1)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内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2)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于H2O。‎ ‎(3)光反应阶段就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光能,将H2O分解成[H]和O2,同时形成ATP的过程。‎ ‎(4)暗反应过程是在叶绿体基质内,在多种酶催化下完成的,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等过程。‎ ‎11.下列有关植物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的ATP是DNA人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B.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使细胞中ADP生成减少,ATP生成增加 C.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ATP的合成 D.光下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ATP合成 ‎【答案】D ‎【考点定位】能量代谢 ‎【名师点睛】关于ATP的2个易错提醒 ‎(1)ATP转化为ADP又称“ATP的水解反应”,这一过程需要酶的催化,同时也需要消耗水。凡是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糖原、淀粉等)的水解都需要消耗水。‎ ‎(2)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于高能磷酸键中的化学能,可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光反应阶段合成的ATP只用于暗反应);而合成ATP所需能量则主要来自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或光合作用中吸收的光能。‎ ‎12.下列与抗利尿激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释放的 B. 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会使尿量减少 C.神经系统可调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 D. 抗利尿激素促进水被重吸收进入肾小管腔 ‎【答案】D ‎【解析】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A项正确;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使原尿中的水分重新进入血液,使尿量减少,B项正确,D错误;下丘脑调节水平衡,调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C项正确;‎ ‎【考点定位】抗利尿激素 ‎【名师点睛】(1)人体水平衡的调节方式为神经和体液调节。‎ ‎(2)水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3)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由垂体释放。‎ ‎13.某种RNA病毒在增殖过程中,其遗传物质需要经过某种转变后整合到真核宿主的基因组中。物质Y与脱氧核苷酸结构相似,可抑制该病毒的增殖,但不抑制宿主细胞的增殖,那么Y抑制该病毒增殖的机制是 A.抑制该病毒RNA的转录过程 B.抑制该病毒蛋白质的翻译过程 C.抑制该RNA病毒的反转录过程 D.抑制该病毒RNA的自我复制过程 ‎【答案】C ‎【考点定位】病毒 ‎【名师点睛】三个方面巧判中心法则五过程 ‎(1)从模板分析 ‎①如果模板是DNA,生理过程可能是DNA复制或DNA转录;‎ ‎②如果模板是RNA,生理过程可能是RNA复制或RNA逆转录和翻译。‎ ‎(2)从原料分析 ‎①如果原料为脱氧核苷酸,产物一定是DNA,生理过程可能是DNA复制或逆转录;‎ ‎②如果原料为核糖核苷酸,产物一定是RNA,生理过程可能是DNA转录或RNA复制;‎ ‎③如果原料为氨基酸,产物一定是蛋白质(或多肽),生理过程是翻译。‎ ‎(3)从产物分析 ‎①如果产物为DNA,生理过程可能是DNA复制或RNA逆转录;‎ ‎②如果产物为RNA,生理过程可能是RNA复制或DNA转录;‎ ‎③如果产物是蛋白质(或多肽),生理过程是翻译。‎ ‎14.下列情况中,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的是 A.人红细胞在蒸馏水中体积增大、破裂的现象 B.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膜的暗-亮-暗三层结构 C.分布在水绵受极细光束照射部位的好氧细菌 D.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 ‎【答案】B ‎【解析】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膜的暗-亮-暗三层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其余属于光镜下可以看到的显微结构。‎ ‎【考点定位】显微镜 ‎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题干中要求的“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的”,普通光学显微镜只能呈现显微结构,而对于更加精细的亚显微结构,需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如生物膜上各种分子的排布特点。‎ ‎15.下列实验中,加入试剂后不能产生特定颜色的是 A.取成熟香蕉匀浆,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 B.黑暗中生长24h的天竺葵叶片,用碘液检测淀粉 C.玉米根尖经甲基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 D.花生子叶经苏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粒 ‎【答案】B ‎【考点定位】颜色反应 ‎【名师点睛】细胞内物质或结构的检测方法 ‎(1)淀粉:碘液;‎ ‎(2)还原糖:斐林试剂、班氏试剂;‎ ‎(3)CO2:Ca(OH)2溶液或酸碱指示剂;‎ ‎(4)乳酸:pH试纸;‎ ‎(5)有O2:余烬木条复燃;无O2:火焰熄灭;‎ ‎(6)脂肪: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7)蛋白质:双缩脲试剂;‎ ‎(8)染色体:龙胆紫、醋酸洋红溶液;‎ ‎(9)DNA:甲基绿;RNA:吡罗红;‎ ‎(10)线粒体:健那绿。‎ ‎16.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相对独立,既不受神经调节也不受体液调节 B.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 C.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均为自身免疫病 D.免疫系统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不能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 ‎【答案】B ‎ ‎【解析】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相互影响,A项错误;吞噬细胞在第二道防线中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B项正确;类风湿性关节炎为自身免疫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属于免疫缺陷病,错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监控和清除功能可以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D项正确。‎ ‎【考点定位】免疫 ‎【名师点睛】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判断方法 ‎(1)根据结构基础: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第三道防线。其中溶菌酶既是第一道防线也是第二道防线。‎ ‎(2)根据形成的时间:如果是先天形成的,则为非特异性免疫;如果是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则为特异性免疫。‎ ‎(3)根据免疫对象:如果对各种抗原均具有免疫作用,则为非特异性免疫;如果只针对某种抗原发挥作用,则为特异性免疫。‎ ‎17.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机体中激素的分泌量是不变的 B.激素是具有高效性的生物活性物质 C.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 D.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分布在体内各种细胞上 ‎【答案】B ‎【考点定位】动物激素 ‎【名师点睛】酶和激素的几个易混点 ‎(1)化学本质: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激素有多肽、蛋白质(如胰岛素)、固醇类(如性激素)或氨基酸的衍生物(如甲状腺激素)等。‎ ‎(2)产生细胞:活细胞(人和哺乳动物的成熟 红细胞除外)都能产生酶,但激素只能由内分泌腺细胞或下丘脑细胞产生。‎ ‎(3)作用:酶的作用是催化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促进或抑制)生命活动。‎ ‎(4)作用部位:酶在细胞内外均能发挥作用,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激素要随着血液循环运输到相应的靶细胞或靶器官,调节其生理过程。‎ ‎18.下列有关胰液素和胰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盐酸进入小肠可促进胰液素的产生 B.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能消化食物 C.促胰液素可经血液到胰腺 D.盐酸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不包含体液调节 【答案】D ‎【解析】盐酸进入小肠可促进胰液素的产生,促胰液素可经血液到胰腺,通过体液调节的方式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能消化食物。‎ ‎【考点定位】胰腺 ‎【名师点睛】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盐酸并不是直接发挥作用,而是通过刺激小肠黏膜产生的促胰液素来间接发挥作用的,因而也属于体液调节的范畴。‎ ‎19.下列与动物体内K+、Na+等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NaCl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形成而Cl-不参与 B.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 C.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 D.Na+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 ‎【答案】A ‎【考点定位】渗透压 ‎【名师点睛】(1)静息电位的电位特点是外正内负,是由K+外流形成的;动作电位的电位特点是外负内正,是由Na+内流形成的。‎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式是局部电流,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的电流方向一致。‎ ‎20.人工繁殖的濒危野生动物在放归野外前通常要进行野外训练。如果将人工繁殖的濒危大型食肉森林野生动物放在草原环境中进行野化训练,通常很难达到野化训练目的。对于这一结果,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野化训练的时间太短,不足以适应森林环境 ‎ B.草本植物矮小,被野化训练的动物无法隐藏身体 C.没有选择正确的野化训练环境,训练条件不合适 D.草原上食肉动物与野化训练动物激烈争夺实物 ‎【答案】C ‎【解析】人工繁殖的濒危大型食肉森林动物应在森林环境中进行野化训练,在草原环境中进行野化训练不能使其适应森林生活。‎ ‎【考点定位】生物与环境 ‎【名师点睛】生物与其生活的无机环境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即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故将某生物转移至新环境中,可能会导致生物体无法生存。‎ ‎21.在某一生态系统的下列组分中,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是 A.田螺 B.小球藻 C大肠杆菌 D.草鱼 ‎【答案】B ‎【考点定位】生产者 ‎【名师点睛】根据生物类型判断生态系统的成分 ‎(1)判断生产者的主要依据是是否为自养型生物,若为自养型生物,则为生产者,包括绿色植物、蓝藻、光合细菌以及化能合成细菌等。‎ ‎(1)判断消费者时要特别注意“异养型”“非腐生”等关键词,植物、微生物都有可能成为消费者。‎ ‎(3)判断分解者的主要依据是能否把动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转变成无机物,分解者是腐生生物,也包括少数的动物(如蚯蚓)。‎ ‎22.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 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D.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 ‎【答案】D ‎【解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特征包括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演替等;群落是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个人体的总和,不包括无机环境。‎ 考点;群落 ‎【名师点睛】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成因分析 ‎(1)影响地上植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影响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不仅表现在地面上,也表现在地下,但地下分层现象主要与水分和矿质元素有关。水域中,某些水生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影响因素主要有阳光、温度、食物、含氧量等。‎ ‎(2‎ ‎)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包括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常呈镶嵌分布。而山麓到山顶的群落分布属于水平结构,是由地形起伏造成的。‎ ‎23.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染色体数目异常,可能导致的遗传病是 A.先天性愚型 B.原发性高血压 C.猫叫综合征 D.苯丙酮尿症 ‎【答案】A ‎【考点定位】减数分裂 ‎【名师点睛】(1)单基因遗传病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受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3)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 ‎(4)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患者体内可能不含有致病基因。‎ ‎(5)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是监测和预防遗传病的主要手段。‎ ‎(6)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24.下列叙述不属于人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遗传特征的是 A.男性与女性的患病概率相同 B.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人为患者 C.患者家系中会出现连续几代都有患者的情况 D.若双亲均无患者,则子代的发病率最大为3/4‎ ‎【答案】D ‎【解析】人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与性别无关,男性与女性的患病概率相同;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于亲代,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人为患者;患者家系中会出现连续几代都有患者的情况;若双亲均无患者,则子代的发病率为0。‎ ‎【考点定位】遗传病 ‎【名师点睛】速判遗传病的方法 ‎25.依据中心法则,若原核生物中的DNA编码序列发生变化后,相应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变,则该DNA序列的变化是 A.DNA分子发生断裂 B.DNA分子发生多个碱基增添 C.DNA分子发生碱基替换 D.DNA分子发生多个碱基缺失 ‎【答案】‎ ‎【考点定位】中心法则 ‎【名师点睛】基因突变类问题的解题方法 ‎(1)确定突变的形式:若只是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则一般为碱基对的替换;若氨基酸序列发生大的变化,则一般为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 ‎(2)确定替换的碱基对:一般根据突变前后转录成mRNA的碱基序列判断,若只有一个碱基存在差异,则该碱基所对应的基因中的碱基就为替换的碱基。‎ 第II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6~29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0、31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 必考题:共4小题,共35分。‎ ‎26.(8分)‎ 水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风干种子只有吸收足够的水才能进行旺盛的代谢活动,使胚生长。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吸水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中的水通常以结合水和自由水两种形式存在,风干种子细胞中的水主要以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经阶段I吸水后,种子中的水主要是以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 ‎(2)在阶段II,种子吸水速率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阶段I,呼吸速率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阶段I,‎ ‎(3)从细胞膜组成和结构的角度来推测,水分可经过细胞膜中的______、______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 ‎【答案】(8分)‎ ‎(1)结合水 自由水(每空1分,共2分)‎ ‎(2)小于 大于(每空1分,共2分)‎ ‎(3)磷脂(或脂质)双分子层 水通道(每空2分,共4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考点定位】水,种子 ‎【名师点睛】解决坐标曲线题的注意点 注意坐标曲线题中左、右纵坐标表示的含义及其单位,注意它们的区别,做到“读轴而能识变量”;其次注意横坐标的含义及对曲线走向的意义,做到“看线而能理关系”;再者领会曲线上的特殊点的含义(如最值、交点、折点、起止点等),做到“抓点而能求突破”。‎ ‎27.(8分)‎ ‎ 某科研小组给实验小鼠接种致病菌E建立了细菌性腹泻病模型,并用某复方草药对其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草药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能提高IgG等抗体的分泌量。回答下列问题:‎ ‎ (1)通常,致病菌要入侵机体,首先需要穿过的身体屏障是。‎ ‎ (2)初次接种致病菌E后,进入吞噬细胞内的致病菌E可被这一细胞器处理。‎ ‎ (3)双缩脲试剂能与该腹泻病模型小鼠的血清样本产生紫色反应,该现象 ‎(填“能”或“不能”)说明血清中含有抗致病菌E的IgG,原因是。‎ ‎【答案】(8分)‎ ‎(1)皮肤、黏膜(2分)‎ ‎(2)溶酶体(2分)‎ ‎(3)不能(1分)‎ ‎ 双缩脲试剂可以与血清样本中的各种蛋白质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不能检测出某种特定的蛋白质(3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考点定位】免疫,细胞器,物质鉴定 ‎【名师点睛】二次免疫过程解读 ‎(1)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抗体。其原因是抗原进入人体后,要经过处理、呈递、识别、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后才能产生抗体。因此,注射疫苗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具有免疫力。‎ ‎(2)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地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这时抗体的产生不仅较第一次速度快、量多,而且持续时间长。所以,某些预防接种应进行两次或多次,这样可产生大量的抗体和更多的记忆细胞。‎ ‎28.(9分)‎ ‎ 雀科某种鸟有9个地理隔离的种群,其中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研究人员为了拯救A种群,在繁殖策略、遗传性状保持、野生种群恢复等方面开展了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拯救A种群时,应在其他地理隔离群中选择与6只雄鸟遗传性状相近的雌鸟作母本,与这6只雄鸟进行_________来繁殖后代,在子代中选择与A种群表型相近的雌鸟继续与6只雄鸟繁殖后代,并按类似的方法继续进行下去。上述做法的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______能够传递下去。‎ ‎(2)将通过上述方法建立的“人工A种群”放归原栖息地的时候,考虑到某些种间关系会对弱小种群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通常要采用人工方法对A种群的______者和_______者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在放归一段时间后,若要估计“人工A种群”的 密度,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 ‎【答案】(9分)‎ ‎(1)杂交(1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基因(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2)竞争 捕食 标志重捕法(每空2分,共6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考点定位】种群与群落 ‎【名师点睛】标志重捕法的注意事项 被调查个体在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标记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被标记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标记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因为动物被捕获并标记一次后难以被再次捕获,则利用标志重捕法计算出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密度偏大。‎ ‎29.(10分)某种植物雄株(只开雄花)的性染色体XY;雌株(只开雌花)的性染色体XX。等位基因B和b是伴X遗传的,分别控制阔叶(B)和细叶(b),且带Xb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使受精卵致死。用阔叶雄株和杂合阔叶雌株进行杂交得到子一代,再让子一代相互杂交得到子二代。回答下列问题:‎ ‎(1)理论上,子二代中,雄株数∶雌株数为_______。‎ ‎(2)理论上,子二代雌株中,B基因频率∶b基因频率为_________;子二代雄株中,B基因频率∶b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 ‎(3)理论上,子二代雌株的叶型表现为_______;子二代雌株中,阔叶∶细叶为_________。‎ ‎【答案】(10分)‎ ‎(1)2∶1(2分)‎ ‎(2)7∶1 3∶1(每空2分,共4分)‎ ‎(3)阔叶 3∶1(每空2分,共4分)‎ ‎【解析】(1)阔叶雄株(XBY)和杂合阔叶雌株(XBXb)进行杂交得到子一代,子一代中雄株为1/2 XBY、1/2 XbY,可产生1/4XB、1/4Xb、1/2Y三种配子,雌株为1/2XBXB、1/2XBXb,可产生3/4XB、1/4Xb两种配子,子一代相互杂交,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带Xb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使受精卵致死,理论上,子二代中雌性仅1/2存活,雄株数∶雌株数为2∶1。‎ ‎(2)理论上子二代雌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3XBXB、1XBXb,则雌株中B基因频率∶b基因频率为;子二代雄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3XBY、1XBY,子二代雄株中B基因频率∶b基因频率为3∶1。‎ ‎(3)据上述分析,理论上子二代雌株的叶型表现为阔叶;子二代雌株中,阔叶∶细叶为3∶1。‎ ‎【考点定位】遗传规律 ‎【名师点睛】明确伴性遗传与遗传基本定律之间的关系 ‎(1)伴性遗传与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关系:伴性遗传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性染色体也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所以从本质上来说,伴性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2)伴性遗传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在分析既有由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又有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两对或两对以上性状的遗传现象时,由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按伴性遗传处理,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处理,整体上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处理。‎ 三、选考题:请考生从第30、31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0.[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回答下列问题:‎ ‎(1)蛋白酶甲、乙、丙三者的活性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通常,用清水洗涤衣服上的新鲜血迹时,不应该使用开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去除衣服上的血渍,应选择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蛋白酶甲”、“蛋白酶乙”或“蛋白酶丙”)的碱性洗衣粉,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为了洗去衣服上的油渍,洗衣时在市售的蛋白酶洗衣液中添加脂肪酶,该同学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溶液的pH可以影响酶的活性,请推测pH影响某种蛋白酶活性的原因可能是其影响了酶和底物分子中_________________(填“羧基和氨基”、“氨基和甲基”、“羧基和甲基”或“甲基和甲基”)等基团的解离状态。‎ ‎【答案】(15分)‎ ‎(1)开水使血中的蛋白质变性而沉淀,难以清洗(3分)‎ 蛋白酶丙(1分)‎ 碱性条件下只有蛋白酶丙有活性(4分)‎ ‎(2)不合理(1分) 蛋白酶会降解脂肪酶(4分)‎ ‎(3)羧基和氨基(2分)‎ ‎【考点定位】酶的研究 ‎【名师点睛】“四步法”分析酶促反应曲线 ‎(1)识标:“识标明变量”。明确酶促反应曲线坐标图中横坐标(自变量)和纵坐标(因变量)的含义。‎ ‎(2)析线:“析线理关系”。分析酶促反应曲线走势,明确因变量怎样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上升”“下降”“先升后降”“先升后稳”“水平”等。‎ ‎(3)明点(特殊点):“抓点求突破”。明确酶促反应曲线中起点、终点、顶点、拐点、交叉点、特殊条件下的交点等表示的生物学含义。‎ ‎(4)判断:“先分后合巧辨析”。对于多条酶促反应曲线图,根据曲线上不同标示物识别曲线所代表的意义(有的曲线直接标出),首先对每一条曲线单独分析,进行比较,判断曲线间有无联系或找出相互关系,然后综合分析。‎ ‎31.[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基因工程又称为DNA重组技术,回答相关问题:‎ ‎(1)在基因工程中,获取目的基因主要有两大途径,即______和从_______中分离。‎ ‎(2)利用某植物的成熟叶片为材料,同时构建cDNA文库和基因组文库,两个文库相比,cDNA文库中含有的基因数目比基因组文库中的少,其原因是______。‎ ‎(3)在基因表达载体中,启动子是______聚合酶识别并结合的部位。若采用原核生物作为基因表达载体的受体细胞,最常用的原核生物是______。‎ ‎(4)将目的基因通过基因枪法导入植物细胞时,常用的携带目的基因的金属颗粒有_____和______颗粒。‎ ‎【答案】(15分)‎ ‎(1)人工合成 生物材料(每空2分,共4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2)cDNA文库中只含有叶细胞已转录(或已表达)的基因,而基因组文库中含有该植物的全部基因(5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3)RNA(2分) 大肠杆菌(或答细菌)(2分)‎ ‎(4)金粉 钨粉(每空1分,共2分)‎ ‎【考点定位】基因工程 ‎【名师点睛】(1)目的基因的获取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和人工合成两类方法。‎ ‎(2)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 ‎(3)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导入动物细胞常用显微注射技术,导入微生物细胞常用感受态细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