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50 KB
  • 2021-05-14 发布

高考历史通史阶段特征复习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历史之简明通史 ‎ 福清一中历史组 ‎ 中国古代史(公元前2070—1840) ‎ ‎【总体线索】:中国古代文明史从夏朝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两种社会形态。中国古代史分为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七个时期。‎ 第一阶段:夏商西周时期(公元前2070-公元前771年)‎ ‎【阶段特征】: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1.政治: 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国家开始出现。‎ 西周——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①分封制:奴隶社会时期以血缘为标准的地方管理制度 ‎②宗法制: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因权利世袭而产生的纷争 ‎③世官制:以血缘为纽带而产生的选官制度 ‎2.经济:‎ ‎ 农业:①土地制度:井田制(实质:土地归周天子个人私有)‎ ‎ ②耕作技术:刀耕火种 ‎ ③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兼有少量青铜器 ‎ ④耕作方式:集体劳作 ‎ 手工业:①行业:以青铜器为代表 ‎ ②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 “工商食官”‎ ‎ 商业:商人的出现 ‎3.文化:甲骨文——已知最早的成熟汉字。‎ ‎ 第二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阶段特征】:奴隶社会的瓦解与封建制度的确立。‎ ‎1.政治: ‎ ‎ ①分封制逐渐瓦解,中央集权体制逐渐形成 ‎ ②战争频繁,政权更迭 ‎ ③选官制:军功授爵 ‎2.经济:‎ 农业 :①小农经济的出现 ‎ ②土地制度的变革:地主土地私有制的产生 ‎ ③生产工具:铁农具的应用——人类真正进入农业文明时期 ‎ ④耕作技术:铁犁牛耕 ‎ ⑤耕作方式:个体劳动,家庭为单位 ‎ ⑥耕作特点:精耕细作 ‎ 手工业:①冶铁业: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 ②经营形态:田庄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出现 商业:①商业中心——诸侯国的都城 ‎②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3.文化: “百家争鸣”,道家、法家、儒家、墨家等成为主要的流派;‎ 指南仪器司南出现;‎ 文学:《诗经》与《离骚》为代表,奠定了我国古典文学的基础。‎ 第三阶段:秦汉时期 ( 公元前 221-220 年 )‎ ‎【阶段特征】:封建经济发展,封建制度建立,政治上出现大一统的局面,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时期。 ‎ ‎ 1.政治:建立和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秦:①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中央:皇帝制、三公九卿制 地方:郡县制 ‎②建立统一多民族的国家 西汉: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① 加强君主专制:设中朝 ② 加强中央集权:A、郡国并行 解决王国问题:推恩令、附益法 ‎ B、地方监察制度:设刺史 ‎ ③完善选官制度:察举制 东汉:中央集权衰落,豪强地主割据混战 ‎2. 经济: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 ‎ 秦:统一货币、度量衡 ‎ 汉:丝织业发展兴盛——丝绸之路 ‎ 杜诗发明水排 ‎3.思想文化:‎ ‎ ①统一思想:‎ ‎ 秦:焚书坑儒 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文学艺术:汉赋 ‎③四大发明:造纸术的改进 书写:小篆、隶书 ‎ 第四阶段: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220-589 年 )‎ ‎【阶段特征】: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开始改变我国农业经济以北方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格局。  ‎ ‎1.政治: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2.经济:‎ ‎①江南经济的开发  ‎ ‎②农业灌溉工具:翻车、筒车 ‎③草市出现 ‎3.民族关系:民族大融合 ‎4.文化: 佛道教兴盛,儒教受到冲击;‎ 书法艺术:王羲之 第五阶段: 隋唐时期 (581-907 年 )‎ ‎【阶段特征】:本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中国处于世界发展前列,是最文明先进,最繁荣发达,最富庶的强大国家。 ‎ ‎1.政治: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①三省六部制:分工、合作、制约 ‎②选官制:科举制 ‎2.经济:‎ 农业:①灌溉工具:筒车 ‎ ②耕作工具:曲辕犁 手工业: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商业:严格的时空限制和管理方式 ‎ 唐末夜市的出现 ‎3.思想文化:‎ ‎①重学风气的兴盛 ‎ ‎②诗歌的成熟:风格:浪漫主义 ‎ 现实主义 ‎③四大发明:火药应用于军事、雕版印刷术的出现 ‎④书法艺术:草书的代表人物:张旭、怀素 ‎ 第六阶段: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 (907-1368 年 )‎ ‎【阶段特征】:政治上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在经济上,重心南移,封建生产方式逐步向边疆地区扩展,封建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 ‎1.政治: 政治格局:分裂——局部统一——民族政权的并立——全国重新统一 北宋:北宋初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改革 ‎ 北宋中期的王安石变革(改革史复习提纲)‎ 元:加强中央集权:行省制 ‎2.经济:‎ 农业:经济重心南移 手工业:①制瓷业兴盛 ‎②棉纺织业:技术推广,成为人们的主要衣着材料 ‎ 商业:①商品经济发达,时空限制打破 ‎ ②交子:四川地区 ‎ ③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 ‎ 3.思想文化:‎ ‎ ①理学发展:朱熹 ‎ ②文学:词、曲 ‎ ③四大发明:活字印刷术 ‎ 指南针、印刷术、火药外传 第七阶段:明清 (1840 年鸦片战争前 ) 时期 (1368-1840 年 )‎ ‎【阶段特征】: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封建制度逐渐 衰落。  ‎ ‎1.政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强化 ‎ ① 君主专制的强化 明:废宰相(明太祖) 设内阁(明成祖)‎ ‎ 实行厂卫特务统治 ‎ 清:军机处的设置(雍正)‎ ‎ 地方:密折奏事 ‎ ②科举制:八股取士 ‎2.经济:‎ ‎ 农业:封建小农经济继续发展 ‎ 重农抑商政策 手工业:‎ 经营形态: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瓷器:青花瓷流行、 粉彩瓷器、珐琅瓷 纺织业:棉纺织业发展迅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商业:‎ ‎ 工商业市镇 ‎ 商帮、会馆出现 ‎ 白银流通、长途贸运 ‎3.对外关系:‎ ‎ 政策: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 西方早期殖民侵略 ‎4.文化:‎ ‎ 思想:反封建民主思想 ‎ 李贽:个人需求既是“理”‎ ‎ 黄宗羲:限制君权,提出“公其是非于学校”‎ ‎ 工商皆本 ‎ 顾炎武:批判君主专制,众治 ‎ 王夫之:循天下之公 ‎(如何理解明清时期中国具有近代文明的曙光、文明的前夜,走向近代的可能?‎ 如何看待明末清初的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为什么没有能够推动政治制度变革?‎ 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为什么没有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中国古代科技辉煌灿烂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 ‎ 文学:世俗文学的发展:小说 ‎ 艺术:京剧出现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总体线索】: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兴起到胜利的历史,共近110年。这一阶段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存在两对主要矛盾即: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和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一部分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第一阶段: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 ‎【阶段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 ‎1、政治: ‎ ‎①西方国家侵略中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封建统治更加腐朽黑暗,统治秩序走向瓦解。‎ ‎③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不断增强,太平天国运动揭开民主革命的序幕。‎ ‎2、经济: ‎ ‎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济现象?)‎ ‎②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3、思想: ‎ ‎①先进的中国人主张开眼看世界,开始向西方学习,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②西方思想文化开始传入中国。‎ ‎4、外交:‎ ‎①闭关锁国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中国被迫日益对外开放。‎ ‎②对西方及世界产生了新的认识。‎ 第二阶段: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阶段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形成;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开辟。‎ ‎1、政治: ‎ ‎①列强对华侵略进入新阶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②中华民族出现了第一次严重的民族危机,民族意识在中国兴起。‎ ‎③为挽救民族危机,先进中国人的反应。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2、经济:‎ ‎ ①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②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 ‎ ‎3、思想: ‎ ‎①地主阶级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②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推动了19世纪末思想解放的潮流。 ‎ 第三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 ‎【阶段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和发展。‎ ‎1、政治:‎ ‎①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民主革命成为20世纪初期的进步潮流: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起民国。‎ ‎③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北洋军阀统治建立,民主制度艰难发展。‎ ‎2、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3、思想:‎ ‎①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②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③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二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第四阶段:1919年~1927年(从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失败)‎ ‎【阶段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1、政治:‎ ‎①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②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③1924—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兴起: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北洋军阀政府逐渐被南京国民政府取代。‎ ‎2、经济:‎ 一战之后,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走向萧条。‎ ‎3、思想:‎ ‎①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并占主导地位。‎ ‎②马克思主义在工农群众中广泛传播,‎ 第五阶段:1927年~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阶段特征】:国共对峙,民族矛盾逐渐上升并超越阶级矛盾成为当时主要矛盾。‎ ‎1、政治: ‎ ‎①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统治 ‎②中共开始独立领导革命: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建立根据地与国民政府对峙;开展反围剿斗争;进行红军长征;随着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提出建立统一战线;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③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 ‎2、经济: ‎ ‎①官僚资本主义产生 ‎②民族工业有所发展又受束缚 ‎③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 ‎3、思想: ‎ 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第六阶段:1937年~1945年(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时期)‎ ‎【阶段特征】:日本全面侵华,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 ‎1、政治:‎ ‎①日本全面侵华:殖民统治、经济掠夺、奴化教育 ‎②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进行抗战 ‎③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对历史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2、经济:‎ ‎①战乱使民族资本主义遭受劫难,日益萎缩,大批企业内迁;‎ ‎②日本在沦陷区进行疯狂的经济掠夺;‎ ‎③官僚资本日益膨胀。‎ ‎3、思想:‎ ‎①日本在沦陷区进行奴化教育,企图消磨中国人民的反抗意识;‎ ‎②毛泽东思想逐渐成熟,中共七大上被确立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第七阶段:1945年~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 ‎【阶段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1、政治:‎ ‎①争取实现国内民主和平斗争;‎ ‎②内战爆发,人民解放战争不断胜利:战略反攻、战略决战、渡江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2、经济:‎ 在三座大山的挤压下,民族工商业濒临破产,国民经济凋敝。‎ ‎3、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发展,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国现代史(1949——)‎ ‎【总体线索】: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其中1949—1952年,人民政府采取措施巩固新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从1953—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工业化建设起步,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1966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功与失误相伴,曲折前进。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是“左”的错误发展到顶峰。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辉煌成就,“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使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促进了祖国的统一进程。‎ 第一阶段: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1949——1956) ‎ ‎【阶段特征】:我国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政治:逐步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①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初步形成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②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以《共同纲领》和宪法为依据,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1954年宪法的颁布,迈出了社会主义民主化、法制化的坚实一步。‎ ‎2、经济:‎ ‎①实行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②制定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3、文化:‎ ‎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了科学艺术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 ‎4、外交:‎ ‎①面对帝国主义的封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取得了一系列的外交成果:建国第一年即同苏联等国建交;参加了1954年的日内瓦国际会议和1955年的万隆亚非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 第二阶段: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56——1966) ‎ ‎【阶段特征】: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时期,成功与失误相伴,曲折前进。‎ ‎1、政治:‎ 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 ‎2、经济:‎ ‎①发表《论十大关系》,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开始。‎ ‎②召开八大,提出解放发展生产力的工作目标。‎ ‎③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社会主义建设出现曲折。‎ ‎④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 ‎⑤1960年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 ‎3、文化:放弃“双百”方针,科学文化发展受挫。‎ 第三阶段:“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 ‎【阶段特征】:“文化大革命”是“左”的错误发展到顶峰。‎ ‎1、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 ①三大基本政治制度受到破坏。‎ ‎ ②革命委员会的产生,民主制度发展的重大倒退。‎ ‎2、经济:‎ ‎①“文革”中,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经济损失巨大。‎ ‎②由于周恩来、邓小平的努力和群众、干部对“左”倾错误的抵制,经济取得两个时期的恢复。 ‎ ‎3、文化:“双百”方针受到了严重破坏,科学文化发展严重受挫。‎ ‎4、外交:三大成果 由于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在世界舞台上越来越活跃, 70年代的外交出现重大转折,主要有三大成就: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从20世纪50年代起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国际上出现了更广泛的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第四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1978——)‎ ‎【阶段特征】: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辉煌成就。‎ ‎1、政治:‎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伟大的历史转折,会后开始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为全面开展法制建设准备了政治基础;‎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到恢复和发展;‎ ‎③“一国两制”的构想提出并成功运用,祖国统一大业获得突破;‎ ‎④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把依法治国方略确定下来,标志着国家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的建设迈进了现代化进程。‎ ‎2、经济:‎ ‎ ①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探索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②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③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破除了理论束缚。‎ ‎④中国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 ‎3、文化:‎ ‎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指导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 ‎②科技(载人航天等)、教育(“三个面向”方针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重大的成就。 ‎ ‎4、外交:‎ ‎①新时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体现在不结盟政策;‎ ‎②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发挥大国作用,维护世界和平;‎ ‎③参加区域性国际组织活动,营造良好的周边国际环境。‎ 世界古代史(远古-16世纪)‎ ‎【总体线索】: 从五六千年前开始,在亚非的大河流域、欧洲的希腊和罗马相继诞生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出现了国家,进入了奴隶社会。 后来在奴隶制度衰落和崩溃的过程中,封建制度得以发展和确立,社会经济和文化缓慢地向前发展。 ‎ 在世界古代史时期,各地区各民族创造的古代文明为近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从人类文明出现到15世纪,亚洲、非洲和欧洲之间的接触和交流逐渐加强,美洲和大洋洲则与亚洲、非洲和欧洲处于基本隔绝的状态。‎ 第一部分:古希腊文明:民主政治、人文精神。‎ ‎1、政治:公元前8世纪起,以雅典城邦为代表的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兴起,并走向繁荣。‎ ‎2、经济:在农业经济基础上,古希腊工商业走向发达。‎ ‎3、思想: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对近代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部分:古罗马文明:法律制度。‎ 罗马法发展进程:‎ ‎1、从公元前6世纪,罗马共和国建立,为了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罗马诞生了第一部成文法;‎ ‎2、伴随着罗马的扩张和帝国的建立,罗马实现了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的过渡。‎ ‎(3、在查士丁尼时期,形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 ‎4、自然法是罗马法高度成熟的阶段。罗马法成为近代西方法学的渊源。‎ 世界近代史(约1500-1917)‎ ‎【总体线索】: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发生和发展、逐步形成世界体系的历史。在资本主义经济经历了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发展过程中,一个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凸显个人价值和民主意识的人文精神也随之不断成长,以代议制为主要特征的西方民主政治制度逐渐形成并得以完善。19世纪中期以后,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兴起。‎ 第一阶段:工场手工业时期(16世纪—18世纪中期)‎ ‎【阶段特征】: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1、经济: 资本主义工商业兴起,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萌芽,然后再在西欧国家出现。‎ ‎2、政治: 封建社会趋向衰落,欧美开始爆发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率先在英国、北美确立,但从总体上看,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远未完善,封建主义仍处于上风。‎ ‎3、文化: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诞生了经典力学。‎ ‎4、国际关系: 通过开辟新航路和殖民扩张(这一时期全球化的主要动力和形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第二阶段:蒸汽时代(18世纪后半期~19世纪中期)‎ ‎【阶段特征】:自由资本主义发展。‎ ‎1、经济: 18世纪后期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政治: 工业革命催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增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资本主义逐步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统治地位:德国完成统一并确立君主立宪政体,法国最终确立共和政体,英国则进行了议会改革;两次工业革命也壮大了工人阶级力量,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国际工人运动也蓬勃发展起来。‎ ‎3、文化:‎ ‎ 启蒙思想进一步广泛传播,达尔文的进化论使人们从神学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对生物学和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瓦特改良蒸汽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动力;马克思主义诞生,社会主义思想由空想走向科学;文学艺术领域也随着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4、国际关系: 伴随着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英国殖民霸主地位最终确立。‎ 第三阶段:电气时代(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初期)‎ ‎【阶段特征】: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1、经济: 19世纪70年代起同时发生于欧美各国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统治地位,并最终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政治: 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增强,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巩固,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得到扩展和完善(如英国议会改革);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如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近代化道路)。‎ ‎3、文化: 电的发明和应用极大提高了生产力;现实主义文学兴起并成为主流学派。‎ ‎4、国际关系: 各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外扩张,输出资本,瓜分殖民地,彼此之间矛盾逐渐加剧并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世界现代史(1917—)‎ 第一阶段: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1914---1945年)‎ ‎【阶段特征】:相对稳定到走向战争。 1、政治: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已基本形成并巩固,英法美以政党政治和代议制作为国家政治模式,资产阶级民主制得到较充分发展,有效保证资本主义政治上的稳定,封建色彩较浓的德、日等国,奉行专制主义和高压政策,逐渐走向了法西斯道路;十月革命爆发,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对峙与竞争。‎ ‎ 2、经济:国际经济结构和经济重心逐渐转移(欧洲----美国);资本主义国家从经济恢复到经济危机,以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为代表,资本主义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机制;十月革命后,苏联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探索,30年代建立了斯大林模式,出现了社会主义经济。‎ ‎3、文化: ‎ ‎ 国家干预经济思想走向成熟;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出现推动了物理学和人类思想的巨大革命,为科技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影视艺术的产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由于战争及工业化带来的普遍的精神危机,推动了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成为主流学派。‎ ‎4、国际关系: 从相对稳定到走向战争 ‎ 第二阶段:两极格局时期(1945-1991年) 【阶段特征】:两极格局,美苏冷战争霸,互有攻守。‎ ‎1、政治: 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上对抗竞争,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时也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 从两极格局到70年代出现多极化趋势。‎ ‎2、经济: 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从赫鲁晓夫开始到戈尔巴乔夫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但多有失误,中国的改革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资本主义国家在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应用,资本主义经济格局从美国独霸到三足鼎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表明战后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3、文化:以现代信息技术、原子能及航天科技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推动人类社会,生活方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二战以来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流派更加色彩纷呈,影视艺术日新月异。‎ ‎4、国际关系: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两极格局的出现,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 ,美苏冷战和争霸,战争危险与平衡并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第三阶段:千年跨越时期(1991——) ‎ ‎【阶段特征】:经济全球化,政治多级化。‎ ‎1、政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低潮;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目前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 ‎ ‎2、经济:世界经济的区域化和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流; 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世贸组织 ;美国新经济的出现,知识经济已现端倪;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 ‎3、国际关系:两极格局解体,国际上出现和平与发展趋势; 一超多强向多极化转变的国际关系发展趋势; 由于霸权主义及两极格局下被掩盖的各种矛盾暴露出来,当前的世界仍不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