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4.18 KB
  • 2021-05-14 发布

高考物理综合知识复习巩固练习试题含答案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物理-综合知识复习巩固-练习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物理学中用到大量的科学方法建立概念,如“理想模型”、“等效替代”、“控制变量”等等,下列选项均用到“等效替代”方法的(    ) ‎ A. “合力与分力”、“质点”、“电场强度”        B. “质点”、“平均速度”、“点电荷” C. “点电荷”、“总电阻”、“电场强度”           D. “合力与分力”、“平均速度”、“总电阻”‎ ‎2.伽利略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 ‎ A. 理想实验                           B. 控制变量                           C. 等效替代                           D. 科学假说 ‎3.如图所示,物体A通过绕过定滑轮的细绳拉住物体B,使物体B静止在斜面上.则斜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   ) ‎ A. 大小一定不为零          B. 大小可能为零          C. 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          D. 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 ‎4.如图所示,一个篮球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并与竖直墙面接触(接触面均光滑),篮球的受力情况是(   )   ‎ A. 重力、地面的支持力                                           B. 重力、地面的支持力、墙面的弹力 C. 重力、地面的支持力、对墙面的压力                  D. 重力、地面的支持力、对地面的压力 ‎5.有记载:“(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也.’太祖大悦,即施行焉.”这是家喻户晓的典故“曹冲称象”.下列研究过程中用到的方法与“曹冲称象”相同的是(   ) ‎ A. 对“瞬时速度”的定义                                       B. 对“功率”的定义 C. 建立“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D.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6.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极限思维法、等效替代法、微小量放大法、科学假说法、控制变量法、微元法等等.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根据速度定义式,当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维法 ‎ B. 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C. 如右图所示,观察微小形变采用了微小量放大法。 D.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把物体看成一个质点,运用的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7.由于微小形变不易直接观察,某探究学习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玻璃瓶在压力作用下发生的微小形变,该实验体现了(  ) ‎ A. 控制变量法                       B. 放大的思想                       C. 比较的方法                       D. 等效的方法 ‎8.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根据速度定义式v= ,当△t极小时表示物体在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B.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C. 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D.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9.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引入重心﹑合力与分力的概念时运用了等效替代法 B. 根据速度定义式v= ,当△t非常非常小时,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法 ‎ C.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D. 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10.如图所示,小球和光滑斜面接触,悬线绷紧且处于竖直方向,则小球受到的作用力是(   ) ‎ A. 重力和斜面的弹力                                              B. 重力、绳的拉力和斜面的支持力 C. 重力和绳的拉力                                                  D. 重力、绳的拉力和下滑力 二、多选题 ‎11.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B. 根据速度定义式v ,当△t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用 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这是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C. 玻璃瓶内装满水,用穿有透明细管的橡皮泥封口.手捏玻璃瓶,细管内液面高度变化,说明玻璃瓶发生形变.该实验采用放大的思想 D. 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12.如图所示,A、B两个物块的重力分别是GA=3N,GB=4N,弹簧的重力不计,整个装置沿竖直方向处于静止状态,这时弹簧的弹力F=2N,则天花板受到的拉力和地板受到的压力,有可能是(  ) ‎ A. 1 N和6 N                         B. 5 N和6 N                         C. 1 N和2  N                         D. 5 N和2 N ‎13.如图所示,A物体重2N,B物体重4N,中间用弹簧连接,弹力大小为2N,此时A物体的绳的张力为FT , B对地的压力为FN , 则FT、FN的数值可能是(   ) ‎ A. 7 N、0 N                         B. 4 N、2 N                         C. 0 N、6 N                         D. 2 N、6 N ‎14.“物理”二字最早出现在我国的晋朝,泛指事物之理,源于《庄子•天下》中的“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关于物理思想与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重心、合力的概念都体现了等效思想 B. 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运用了假设法 C. 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运用了在可靠的实验事实基础上进行合理外推的方法 D. 在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15.以下四个物理实验情景中,有渗透“放大”思想方法的是(     ) ‎ A. 显示桌面受力形变       B. 显示玻璃瓶受力形变       C. 测定引力常数       D. 探究分力合力的关系 三、实验探究题 ‎16.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情况如下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 ‎(1)关于此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同一次实验中,O点位置不允许变动 B. 实验中,只需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O点的位置 C. 实验中,把橡皮筋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必须取90° D. 实验中,要始终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调节另一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筋另一端拉到O点 ‎(2)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 ‎ ‎(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 A. 理想实验法                   B. 等效替代法                   C. 控制变量法                   D. 建立物理模型法.‎ ‎17.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 ‎ ‎(1)实验中木板略微倾斜,这样做        . ‎ A. 是为了使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           B. 是为了增大小车下滑的加速度 C. 可使得橡皮筋做的功等于合力对小车做的功          D. 可使得橡皮筋松弛后小车做匀速运动 ‎(2)实验中先后用同样的橡皮筋1条、2条、3条,…合并起来挂在小车的前端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把小车拉到同一位置再释放.把第1次只挂1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第二次挂2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2W,…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后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出.根据第四次的纸带(如图2所示)求得小车获得的速度为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3)若根据多次测量数据画出的W﹣v图象如图3所示,根据图线形状,可知W﹣v的关系符合实际的是________. ‎ ‎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物理学中用到大量的科学方法建立概念,如“理想模型”、“等效替代”、“控制变量”等等,下列选项均用到“等效替代”方法的(    ) ‎ A. “合力与分力”、“质点”、“电场强度”        B. “质点”、“平均速度”、“点电荷” C. “点电荷”、“总电阻”、“电场强度”           D. “合力与分力”、“平均速度”、“总电阻”‎ ‎【答案】D ‎ ‎【考点】控制变量法,等效法 ‎ ‎【解析】【分析】 “合力与分力”采用等效替代的方法,“质点”采用理想化模型的方法,“电场强度”采用比值定义法.故A错误.“质点”、“点电荷”采用理想化模型的方法,“平均速度”采用比值定义法.故B错误. “点电荷”采用理想化模型的方法,“总电阻”采用等效替代的方法,“电场强度”采用比值定义法.故C错误.“合力与分力”、“平均速度”、“总电阻”采用的都是等效替代的方法。故D正确。 ‎ 故选D 【点评】对于物理学上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等效替代法、理想化模型法、比值定义法等等要理解并掌握,并进行归纳总结,对学习物理量的意义有很大的帮助。‎ ‎2.伽利略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 ‎ A. 理想实验                           B. 控制变量                           C. 等效替代                           D. 科学假说 ‎【答案】A ‎ ‎【考点】控制变量法,假设法,等效法 ‎ ‎【解析】【解答】解:伽利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的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是猜想与假说和实验验证的方法,是理想实验;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分析】要了解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内容、方法、原理以及物理意义,伽利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的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3.如图所示,物体A通过绕过定滑轮的细绳拉住物体B,使物体B静止在斜面上.则斜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   ) ‎ A. 大小一定不为零          B. 大小可能为零          C. 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          D. 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 ‎【答案】B ‎ ‎【考点】静摩擦力,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假设法 ‎ ‎【解析】【解答】解:设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为M,若Mgsina>mg,故大物块有下滑趋势,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不为零,方向沿斜面向上;若Mgsina=mg,故大物块没有滑动趋势,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为零;若Mgsina<mg,故大物块有上滑趋势,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不为零,方向沿斜面向下; 故答案为:B 【分析】以物块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采用假设法结合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 ‎4.如图所示,一个篮球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并与竖直墙面接触(接触面均光滑),篮球的受力情况是(   )   ‎ A. 重力、地面的支持力                                           B. 重力、地面的支持力、墙面的弹力 ‎ C. 重力、地面的支持力、对墙面的压力                  D. 重力、地面的支持力、对地面的压力 ‎【答案】A ‎ ‎【考点】重力,弹力,静摩擦力,假设法 ‎ ‎【解析】【解答】解:对物体分析可知,物体受地面的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由于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如果墙面对球有弹力的话,球不能保持静止,故不受水平方向上的弹力,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分析】对物体进行分析,按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顺序进行分析,同时根据假设法分析墙面的弹力和地面的摩擦力是否存在.‎ ‎5.有记载:“(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也.’太祖大悦,即施行焉.”这是家喻户晓的典故“曹冲称象”.下列研究过程中用到的方法与“曹冲称象”相同的是(   ) ‎ A. 对“瞬时速度”的定义                                       B. 对“功率”的定义 C. 建立“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D.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答案】C ‎ ‎【考点】控制变量法,等效法,极限法,比值定义法 ‎ ‎【解析】【解答】解: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它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就能知道结果了.曹冲在这一过程中所用到的物理方法是等效替代法.即象安放到大船上和其它东西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相同的地方,作用效果相同. A、建立“瞬时速度”的概念是极限法,故A错误; B、对“功率”的定义是比值定义法,故B错误; C、研究合力与分力是运用等效替代法,故C正确; D、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是控制变量法,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等效替代法,物理学研究术语,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6.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极限思维法、等效替代法、微小量放大法、科学假说法、控制变量法、微元法等等.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根据速度定义式,当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维法 B. 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 C. 如右图所示,观察微小形变采用了微小量放大法。 D.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把物体看成一个质点,运用的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答案】D ‎ ‎【考点】等效法,极限法,微元法 ‎ ‎【解析】【分析】为研究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我们采用了取时间非常小,即让时间趋向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作为瞬时速度,即采用了极限思维法,故A正确;在探究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时,采用了微元法将变速运动无限微分后变成了一段段的匀速运动,即采用了微元法;故B正确;通过光的发射可将微小形变进行放大,所以C正确,质点采用的科学方法为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的方法,故D错误。 【点评】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我们会遇到多种不同的物理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对我们理解物理有很大的帮助;故在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更要注意科学方法的积累与学习。‎ ‎7.由于微小形变不易直接观察,某探究学习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玻璃瓶在压力作用下发生的微小形变,该实验体现了(  ) ‎ A. 控制变量法                       B. 放大的思想                       C. 比较的方法                       D. 等效的方法 ‎【答案】B ‎ ‎【考点】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类比法 ‎ ‎【解析】【解答】解:演示玻璃瓶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形变的装置中,用力挤压玻璃瓶,玻璃瓶发生形变,细管中水柱上升,由于管子较细,上升的高度较大,将玻璃瓶微小的形变放大,能直观的观察到形变,体现了放大的思想.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本意考查演示玻璃瓶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形变的装置体现了放大的思想.‎ ‎8.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根据速度定义式v= ‎ ‎,当△t极小时表示物体在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B.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C. 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D.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答案】B ‎ ‎【考点】控制变量法,假设法,极限法,微元法 ‎ ‎【解析】【解答】解:A、根据速度定义式v= ,当△t极小时表示物体在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故A正确; B、质点采用的科学方法为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的方法,故B错误; C、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故C正确;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故D正确; 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B. 【分析】在研究多个量之间的关系时,常常要控制某些物理量不变,即控制变量法;在电路中用一个合适的电阻来代替若干电阻,是等效替代法.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故把物体当做质点是理想模型法.在△t非常小时,用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是极限思维法.‎ ‎9.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引入重心﹑合力与分力的概念时运用了等效替代法 B. 根据速度定义式v= ,当△t非常非常小时,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法 C.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D. 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答案】C ‎ ‎【考点】假设法,极限法,微元法 ‎ ‎【解析】【解答】解:A、引入重心﹑合力与分力的概念时运用了等效替代法,故A正确; B、根据速度定义式v= ,当△t非常非常小时,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法,故B正确; C、质点采用的科学方法为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的方法,故C错误; ‎ 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故D正确. 本题选择不正确的 故选:C 【分析】在研究多个量之间的关系时,常常要控制某些物理量不变,即控制变量法; 当时间非常小时,我们认为此时的平均速度可看作某一时刻的速度即称之为瞬时速度,采用的是极限思维法; 质点是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科学抽象,是采用了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的方法; 在研究曲线运动或者加速运动时,常常采用微元法,将曲线运动变成直线运动,或将变化的速度变成不变的速度.‎ ‎10.如图所示,小球和光滑斜面接触,悬线绷紧且处于竖直方向,则小球受到的作用力是(   ) ‎ A. 重力和斜面的弹力                                              B. 重力、绳的拉力和斜面的支持力 C. 重力和绳的拉力                                                  D. 重力、绳的拉力和下滑力 ‎【答案】C ‎ ‎【考点】重力,弹力,假设法 ‎ ‎【解析】【解答】解:小球受到两个作用力:重力、绳的拉力.斜面对小球没有弹力,若有小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绳子拉力,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三个力的合力不可能为零,小球不能保持平衡,将开始运动,与题矛盾,所以斜面对小球没有弹力. 故选C 【分析】首先分析小球受到的重力,其次分析弹力.绳子对小球有拉力,斜面对小球没有弹力.可以运用假设法理解.‎ 二、多选题 ‎11.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B. 根据速度定义式v ,当△t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用 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这是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C. 玻璃瓶内装满水,用穿有透明细管的橡皮泥封口.手捏玻璃瓶,细管内液面高度变化,说明玻璃瓶发生形变.该实验采用放大的思想 D. 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答案】B,C,D ‎ ‎【考点】假设法,等效法,微元法 ‎ ‎【解析】【解答】解:A、质点采用的科学方法为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的方法,故A错误; B、为研究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我们采用了取时间非常小,即让时间趋向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作为瞬时速度,即采用了极限思维法,故B正确; C、玻璃瓶内装满水,用穿有透明细管的橡皮泥封口.手捏玻璃瓶,细管内液面高度变化,说明玻璃瓶发生形变.该实验采用放大的思想,故C正确; D、在探究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时,采用了微元法将变速运动无限微分后变成了一段段的匀速运动,即采用了微元法;故D正确; 故选:BCD. 【分析】在研究多个量之间的关系时,常常要控制某些物理量不变,即控制变量法; 当时间非常小时,我们认为此时的平均速度可看作某一时刻的速度即称之为瞬时速度,采用的是极限思维法; 质点是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科学抽象,是采用了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的方法; 在研究曲线运动或者加速运动时,常常采用微元法,将曲线运动变成直线运动,或将变化的速度变成不变的速度.‎ ‎12.如图所示,A、B两个物块的重力分别是GA=3N,GB=4N,弹簧的重力不计,整个装置沿竖直方向处于静止状态,这时弹簧的弹力F=2N,则天花板受到的拉力和地板受到的压力,有可能是(  ) ‎ A. 1 N和6 N                         B. 5 N和6 N                         C. 1 N和2  N                         D. 5 N和2 N ‎【答案】A,D ‎ ‎【考点】弹力,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假设法,胡克定律 ‎ ‎【解析】【解答】解:弹簧的弹力为2N,有两种可能情形: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因此对应的解应有两组. ①当弹簧处于拉伸状态时,由A、B受力均平衡可知,A受重力、弹簧向下的拉力及绳子对A的拉力,由共点力的平衡可知,绳子的拉力F=GA+F=5N;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天花板受到的拉力为5N;对B分析,B受重力、支持力及弹簧向上的拉力而处于平衡,则B受支持力FN=mg﹣F=2N;D符合题意. ②若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同理可知,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D. 【分析】此题为条件开放性试题,弹簧的弹力,有两种可能情形: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对两种情况进行受力分析 ,结合平衡条件可以求解。‎ ‎13.如图所示,A物体重2N,B物体重4N,中间用弹簧连接,弹力大小为2N,此时A物体的绳的张力为FT , B对地的压力为FN , 则FT、FN的数值可能是(   ) ‎ A. 7 N、0 N                         B. 4 N、2 N                         C. 0 N、6 N                         D. 2 N、6 N ‎【答案】B,C ‎ ‎【考点】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假设法 ‎ ‎【解析】【解答】解:分别就弹簧拉伸和压缩时,对A和B进行受力分析: 如图,F1和F2为弹簧的两种情况下的弹力,故有:F1=F2=2N,GA=2N,GB=4N,根据A、B均处于平衡有 第一种情况弹簧拉伸时对A弹力2N,据A平衡有:FT=F1+GA=4N,对B根据平衡条件有:FN=GB﹣F1=4﹣2=2N; 第二种情况弹簧压缩时对A弹力2N,据A平衡有:FT=GA﹣F2=0,对B根据平衡条件有:FN=GB+F2=4+2=6N; BC符合题意,A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分析】根据题目,已知两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但弹簧是压缩还是伸长,条件未知假设法,结合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14.“物理”二字最早出现在我国的晋朝,泛指事物之理,源于《庄子•天下》中的“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关于物理思想与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重心、合力的概念都体现了等效思想 B. 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运用了假设法 C. 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运用了在可靠的实验事实基础上进行合理外推的方法 D. 在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答案】A,C,D ‎ ‎【考点】物理学史,等效法 ‎ ‎【解析】【解答】解:A、重心、合力和分力都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故A正确; B、质点及点电荷采用了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的方法,故B错误; C、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运用了在可靠的实验事实基础上进行合理外推的方法,故C正确; ‎ D、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分别研究: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故D正确; 故选:ACD 【分析】质点及点电荷采用了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的方法.合力与分力能够等效替代,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在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15.以下四个物理实验情景中,有渗透“放大”思想方法的是(     ) ‎ A. 显示桌面受力形变       B. 显示玻璃瓶受力形变       C. 测定引力常数       D. 探究分力合力的关系 ‎【答案】A,B,C ‎ ‎【考点】等效法,放大法 ‎ ‎【解析】【解答】A.观察桌面形变时,由于形变微小故通过光线反射,运用放大来体现,A符合题意; B.及显示玻璃瓶受力形变时,通过细管来放大液面是否上升,B符合题意; C.测万有引力常数时,使转动的位移放大,C符合题意; D.探究合力分力的关系时,采用的等效替代法,D不符合题意。AB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C 【分析】探究分力合力的关系,采用的等效替代法,其余都采用了放大方法。‎ 三、实验探究题 ‎16.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情况如下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 ‎(1)关于此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同一次实验中,O点位置不允许变动 B. 实验中,只需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O点的位置 C. 实验中,把橡皮筋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必须取90° ‎ D. 实验中,要始终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调节另一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筋另一端拉到O点 ‎(2)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 ‎ ‎(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 A. 理想实验法                   B. 等效替代法                   C. 控制变量法                   D. 建立物理模型法.‎ ‎【答案】(1)A (2)F′ (3)B ‎ ‎【考点】控制变量法,等效法,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理想模型法 ‎ ‎【解析】【解答】解:(1)A.本实验采用的是等效替代的方法,同一次实验中,O点位置不允许变动,故A正确; B、实验中,需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O点的位置,以及拉力方向,故B错误; C、实验中,把橡皮筋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不一定是取90°,故C错误; D、本实验只要达到效果相同,对弹簧称拉力的大小没有要求,不需要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故D错误; 故选:A.(2)F1与F2的合力的实际值测量值为一个弹簧拉绳套时的弹簧的弹力大小和方向,而理论值是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的值. 所以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F′.(3)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所以本实验采用的等效替代法,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故答案为:(1)A; (2)F′;(3)B 【分析】(1)理解“等效法”的具体应用;进行该实验的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弹簧的示数以及夹角要大小适中,便于记录和作图即可;(2)在实验中F和F′分别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及实验得出,理论值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出,实验值由实验即由一个弹簧秤拉橡皮筋时得出,明确理论值和实验值的区别即可正确解答;(3)本实验中采用了两个力合力与一个力效果相同来验证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因此采用“等效法”,注意该实验方法的应用.‎ ‎17.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 ‎ ‎(1)实验中木板略微倾斜,这样做        . ‎ A. 是为了使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           B. 是为了增大小车下滑的加速度 ‎ C. 可使得橡皮筋做的功等于合力对小车做的功          D. 可使得橡皮筋松弛后小车做匀速运动 ‎(2)实验中先后用同样的橡皮筋1条、2条、3条,…合并起来挂在小车的前端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把小车拉到同一位置再释放.把第1次只挂1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第二次挂2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2W,…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后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出.根据第四次的纸带(如图2所示)求得小车获得的速度为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3)若根据多次测量数据画出的W﹣v图象如图3所示,根据图线形状,可知W﹣v的关系符合实际的是________. ‎ ‎【答案】(1)C,D (2)2.00 (3)C ‎ ‎【考点】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等效法,探究动能定理 ‎ ‎【解析】【解答】解:(1)使木板倾斜,小车受到的摩擦力与小车所受重力的分量大小相等,在不施加拉力时,小车在斜面上受到的合力为零,小车可以在斜面上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小车与橡皮筋连接后,小车所受到的合力等于橡皮筋的拉力,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AB不符合题意,C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2)各点之间的距离相等的时候小车做直线运动,由图可知,两个相邻的点之间的距离是4.00cm时做匀速直线运动,打点时间间隔t= = =0.02s,小车速度v= = =2.00m/s. (3)由动能定理得:W= mv2 , W与v是二次函数关系,由图示图象可知,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故答案为:(1)CD;(2)2;(3)C. 【分析】(1)摩擦力做功是本实验的重要误差来源,所以采用重力做功抵消摩擦力做功。木板倾斜,小车受到的摩擦力与小车所受重力的分量大小相等,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 (2)小车点距相等的时候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中的数据,两个相邻的点之间的距离是4.cm时做匀速直线运动打点计时器时间间隔相等,可以求出速度。 (3)根据动能定理,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W与v是二次函数关系,可以选出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