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00 KB
- 2021-05-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河的第三条岸
[巴西]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
父亲是一个尽职、本分、坦白的人。他并不比谁更愉快或更烦恼,只是更沉默寡言一些。是母亲,而不是父亲,在掌管着我们家,她天天都责备我们——姐姐、哥哥和我。
但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父亲竟自己去定购了一条船。
父亲对船要求很严格,它要用含羞草特制,牢固得可以在水上漂二三十年,大小恰好可供一个人使用。母亲唠叨不停,牢骚满腹,丈夫是突然想去做渔夫吗?父亲什么也没有说。
离开我们家不到一英里,有一条大河流过,水流平静,又宽又深,一眼望不到对岸。
我总忘不了小船送来的那天。父亲并没有显示出什么特别的神情。他像往常一样戴上帽子,对我们说了一声再见,没带食物,也没拿别的什么。我原以为母亲会大吵大闹,但她没有。脸色苍白,从头到尾她只说了一句话:“如果你出去,就呆在外面,永远别回来。”
父亲没有吭声,他温柔地看着我,示意我和他一起出去。我们一起向河边走去。我强烈地感到无畏和兴奋。“爸爸,你会带我上船吗?”
他只是看着我,为我祝福,然后做了一个手势,要我回去。我假装照他的意思做了,但当他转过身去,我伏在灌木丛后面,偷偷地观察他。父亲上了船,划远了。
父亲再没有回来。其实他哪儿也没去。他就在那条河里划来划去,漂来漂去。每个人都吓坏了。从未发生过,也不可能发生的事现在却发生了。
每个人都猜想父亲疯了。母亲觉得羞辱,但她几乎什么都不讲,尽力保持着镇静。
河边的行人和两岸附近的居民说,无论白天黑夜都没见父亲踏上陆地一步。他像一条被遗弃的船,孤独地、毫无目的地在河上漂流。人们一致认为,对于父亲而言,食物是一个大问题,他一定会离开大河,回到家中。
他们可是大错特错了。父亲有一个秘密的补给来源,那就是我。我每天偷了食物带给他。后来我惊异地发现,母亲知道我做的一切,而且总是把食物放在我轻易就能偷到的地方。她怀有很多不曾流露的情感。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亲从不踏上泥土、草地或河岸一步。从没生过火,他没有一丝光亮。他的身体怎样?不停摇桨要消耗他多少精力?河水泛滥时,他又怎么能幸免于难?我常常这样问自己。
姐姐生了一个男孩。她坚持要让父亲看看外孙。那天天气好极了,我们全家来到河边。姐姐穿着白色的新婚纱裙,高高地举起婴儿,姐夫为他们撑着伞。我们呼喊,等待。但父亲始终没有出现。姐姐哭了,我们都哭了,大家彼此携扶着。
后来,姐姐搬走了,哥哥也到城里去了。母亲最后也走了,和女儿一起生活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留了下来。我从未考虑过结婚。我留下来独自面对一生中的困境。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要我。我知道他需要我,尽管他从未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不管怎么样,我都不会因这件事责怪父亲。
我的头发渐渐地灰白了。我到底有什么不对?我到底有什么罪过?渐渐地,我因年老而心瘁力竭,生命踌躇不前,同时爱讲到疾病和死亡。他呢?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终有一天,他会精疲力竭,只好让小船翻掉,或者听任河水把小船冲走,直到船内积水过多而沉入激流之中。哦,天哪!
我等待着,等待着。终于,他在远方出现了,那儿,就在那儿。我庄重地指天发誓,尽可能大声地叫着:
“爸爸,你在河上浮游得太久了,你老了,回来吧。你不是非这样下去不可,回来吧。无论何时,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
他听见了,站了起来,挥动船桨向我划过来。他接受了我的提议。我突然浑身战栗起来。因为他举起手臂向我挥舞,这么多年来这是第一次。我不能,……我害怕极了,发疯似的逃掉了。因为他像是从另一个世界来的人。
极度恐惧给我带来一种冰冷的感觉,我病倒了。从此以后,没有人再看见过他,听说过他。
(选自余华《温暖的旅程——影响我的10部短篇小说》,有删改)
16.小说中写道“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要我”。请联系全文,简述“父亲”为什么需要“我”。(4分)
【名师剖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品味,能力层级D。“父亲需要我”的表层含义比较容易把握,通过文中“我”偷食物给他,考生不难得出答案:“父亲”需要“我”每天给他送食物。但是,父亲对我的需要绝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父亲需要我”的深层含义可以联系下文来思考:“我知道他需要我,尽管他从未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不管怎么样,我都不会因这件事责怪父亲。”父亲从未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不会责怪他,这在父亲看来这是对他的理解,在“每个人都猜想父亲疯了”的情况下,父亲最需要的就是理解!再联系全文思考:父亲最初我送父亲离家上船,此后我长年提供父亲食物,后来家人全部离开,我独自留下,虽然我并不理解他,这一切都在无形中对父亲产生精神上的支持。最后,我发誓“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父亲才终于出现,“这么多年来第一次”“举起手臂向我挥舞”。从这里可以很清楚看出,父亲需要我继承他的追求。
【参考答案】①“父亲”需要“我”每天给他送食物。②“父亲”渴望“我”能够理解并继承他的追求。
17.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5分)
【名师剖析】本题考查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欣赏,能力层级D。首先,筛选小说中描写母亲的信息:第一段通过“我”的叙述介绍了“母亲”“掌管着我们家,她天天都责备我们”,第三段写出了“母亲唠叨不停,牢骚满腹”,第九段“母亲觉得羞辱,但她几乎什么都不讲,尽力保持着镇静”,第十一段当“母亲”知道“我”偷食物给“父亲”后“总是把食物放在我轻易就能偷到的地方。她怀有很多不曾流露的情感。”第十四段“母亲最后也走了,和女儿一起生活去了”。然后,概括母亲的形象特征,题干要求“简要分析”,能概括出人物形象特征,已经是“简要分析”了。其实,参考答案更简单,许多地方只是摘录原文,并没有概括出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母亲”是一个辛勤善良、情感深挚、忍辱负重的普通女性形象。她爱唠叨,常责备孩子;掌管着全家人的生活,热爱家庭。她对“父亲”的行为深感不满,甚至觉得羞辱,但又一直牵挂和思念着他,直至年迈,她才放弃对“父亲” 的等候。
18.有人说,“河的第三条岸”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它象征着“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如果这样,那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追求持何种态度?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名师剖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F。为了降低探究的难度,题干主动告诉考生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提示语“请联系全文”是告诉考生,探究不能凭空胡说,要从文中寻找答案。从全文看来,我对父亲的态度是变化的,从同情、支持到最后的逃避。考生只要按照题干的要求“联系全文”,就能很容易看出我对父亲态度的变化:对父亲的出走上船兴奋、好奇,偷送食物,挂念父亲安危……直到最后逃离父亲,看到了这种变化也就很容易概括出我对父亲的矛盾态度。下一步就要从我对父亲的这些行为中概括出我对他的态度,这就是所谓的“探究”!
【参考答案】“我”对“父亲”的人生追求并不理解,因此对“父亲”坚定执着的非世俗行为持复杂的矛盾态度。最初,“我”对“父亲”的行为感到“无畏和兴奋”;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对他变为关心和同情。当全家人都走后,“我”在漫长的守候中,既渴望拯救“父亲”,又深感惘然和恐惧。
黑羊 [意大利] 卡尔维诺
从前有个国家,里面人人是贼。
一到傍晚,他们手持万能钥匙和遮光灯笼出门,走到邻居家里行窃。破晓时分,他们提着偷来的东西回到家里,总能发现自己家也失窃了。
他们就这样幸福地居住在一起。没有不幸的人,因为每个人都从别人那里偷东西,别人又再从别人那里偷,依次下去,直到最后一个人去第一个窃贼家行窃。该国贸易也就不可避免地是买方和卖方的双向欺骗。政府是个向臣民行窃的犯罪机构,而臣民也仅对欺骗政府感兴趣。所以日子倒也平稳,没有富人和穷人。
有一天——到底是怎么回事没人知道——总之是有个诚实人到了该地定居。到晚上,他没有携袋提灯地出门,却呆在家里抽烟读小说。
贼来了,见灯亮着,就没进去。
这样持续了有一段时间。后来他们感到有必要向他挑明一下,纵使他想什么都不做地过日子,可他没理由妨碍别人做事。他天天晚上呆在家里,这就意味着有一户人家第二天没了口粮。
诚实人感到他无力反抗这样的逻辑。从此他也像他们一样,晚上出门,次日早晨回家,但他不行窃。他是诚实的。对此,你是无能为力的。他走到远处的桥上,看河水打桥下流过。每次回家,他都会发现家里失窃了。
不到一星期,诚实人就发现自己已经一文不名了;他家徒四壁,没任何东西可吃。但这不能算不了什么,因为那是他自己的错;不,问题是他的行为使其他人很不安。因为他让别人偷走了他的一切却不从别人那儿偷任何东西;这样总有人在黎明回家时,发现家里没被动过——那本该是由诚实人进去行窃的。不久以后,那些没有被偷过的人家发现他们比人家就富了,就不想再行窃了。更糟的是,那些跑到诚实人家里去行窃的人,总发现里面空空如也,因此他们就变穷了。
同时,富起来的那些人和诚实人一样,养成了晚上去桥上的习惯,他们也看河水打桥下流过。这样,事态就更混乱了,因为这意味着更多的人在变富,也有更多的人在变穷。
现在,那些富人发现,如果他们天天去桥上,他们很快也会变穷的。他们就想:“我们雇那些穷的去替我们行窃吧。”他们签下合同,敲定了工资和如何分成。自然,他们依然是贼,依然互相欺骗。但形势表明,富人是越来越富,穷人是越来越穷。
有些人富裕得已经根本无须亲自行窃或雇人行窃就可保持富有。但一旦他们停止行窃的话,他们就会变穷,因为穷人会偷他们。因此他们又雇了穷人中的最穷者来帮助他们看守财富,以免遭穷人行窃,这就意味着要建立警察局和监狱。
因此,在那诚实人出现后没几年,人们就不再谈什么偷盗或被偷盗了,而只说穷人和富人;但他们个个都还是贼。
唯一诚实的只有开头的那个人,但他不久便死了,饿死的。
6.文中有两处“看河水打桥下流过的情形”的描写,诚实人和富人“看河水”的原因及他们的心理状态有何不同?(4分)
7.诚实人的品性中除了诚实,还有什么特点?作者主要采用哪种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3分)
8.“黑羊”用英语说就是“blacksheep”,意为“败家子,败类,害群之马”,这篇文章中的“黑羊”指谁?为什么要以“黑羊”为题?(4分)
9.就小说创作“虚构”与“真实”的关系,结合这篇小说,谈谈你的看法。(4分)
10.这是一篇寓言式的小说,你认为它的寓意是什么?请写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5分)
6.人因为无力反抗偷和被偷的荒诞逻辑,只能离开自己的家,让人偷他家的东西。“看河水打桥下流过的情形”的描写表现了他处境的尴尬和内心的无奈。⑵富起来的人学诚实人去桥上,是他们成了既得利益者之后养成的习惯,“看河水打桥下流过的情形”的描写表现了他们处境的变化和心情的愉悦。
7.⑴如执着,高洁自守,不同流合污,恪守道德准则等。⑵对比手法。如:诚实人与众人对比,可从品德的对比,力量的对比、结局的对比等角度,结合文本作分析。
8.文章中暗指诚实人,(1分)是他的另类行为改变了整个国家的状态,(1分)作者这里用的是反讽的手法,(1分)用对一个诚实的人的否定来证实社会的欺骗性。(1分)
9.示例:小说中“诚实人”的生活遭遇不是现实中发生的事情,它的情节荒诞、可笑、离奇,它是“虚构”的;(1分)但它引起了我们对与之类似的社会现象诸如社会秩序、贫富现象等方面的思考,这是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2分)虚构不等于生活真实,但它是一种更深刻的真实。(1分)
10.关于它的寓意,有人说是讽刺现代社会的形成过程,有人说是揭示人类种种游戏规则的荒诞和脆弱,有人说是个体的品行能改变整个局面,有人说是独善其身的人会被荒诞的社会吞噬,有人说是文明社会需要自由、公正、宽容……能紧扣文本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归来(又名《幸福的黄手帕》)
(美国)Pete Hamill
几年前我第一次听到这故事,是在纽约格林尼治碰到的一个女孩子说的。她说当时那些人里有她。此后别人听我提起这件事,便说他们记不起是在哪本书上看到过大致相同的故事,或说听熟人讲过,是那位熟人的朋友的亲身经历。这故事很可能就是那种深藏在人们心底的神秘民间传说,每隔几年,就以不同的说法流传一次。尽管故事中的人物不同,寓意却始终如一。我倒愿意相信某时某地真有其人其事。
他们到佛罗里达去,3个男孩,3个女孩。他们用纸袋带着夹肉面包和葡萄酒,上了长途公共汽车,梦想着金黄色的海滩和海潮。灰暗寒冷的纽约,在他们后面消失了。
长途汽车隆隆南驶,温哥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他坐在他们的前面,身穿一套不称身的褴褛衣服,动也不动,灰尘蒙面,使人看不出年纪。不断地咬嘴唇内部,寡合得仿佛处身愁茧,默无一言。
长途汽车深夜驶抵华盛顿郊外,停在路旁一家餐馆门外。大家都下了车。只有温哥没下,像在座位上生了根似的。这批青年觉得奇怪,就猜想他究竟是何等人物:也许是船长,是抛妻别家的人,是解甲归田的老兵。他们回到车上,有个女孩就在他旁边坐下,向他自我介绍。
“我们是到佛罗里达去的,”她爽朗地说,“听说那儿风景很美。”
“不错。”他淡然回答,仿佛勾起了想忘却的事。
“要喝点酒吗?”女孩问。他露出笑容,喝了一大口。然后谢谢女孩,又闷声不响了。过了一会儿,女孩回到自己一伙人那里,温哥在点头打盹。
早上,大家醒来,车已开到另一家餐厅外面,这一次温哥进去了。女孩一定要他一道吃。他好像很难为情,叫了杯不加牛奶的咖啡,那群年轻人闲谈着露宿沙滩的事,他却紧张地抽烟。再上车,女孩又和温哥同坐,不久,他不胜辛酸地慢慢说出了自己的沧桑。他在纽约坐了4年牢,现在获释回家。
“你有太太吗?”
“不知道。”
“你不知道?”女孩问。
“说来话长,我在牢里写信给妻子,”他说,“告诉她我要很久才能回家,要是她受不了,要是孩子老在问这问那,要是觉得太丢脸,就忘掉我吧。我会理解她的。她是个了不起的女子,真好的女子,我说另找个男人,忘掉我吧。我告诉她不必给我写信,她没来信。3年半没有消息。”
“你现在回家,还不知道情形怎么样吗?”
“不知道,”他很腼腆地答,“是这样的,上周我确知可以假释了,又写了封信给她。镇口有棵大橡树。我告诉她,假如还要我的话,就在树上挂条黄手帕,我就下车回家。假如不要我,就不必了——没有手帕,我就不下车,一直走下去。”
“喔唷,”女孩叫了起来,“喔唷。”
她告诉了别人,不久大家全知道了,快到温哥故乡时都紧张起来,看温哥拿出的几张照片,照片中是他的妻子和3个孩子,他妻子自有一种朴实的美,孩子还很小,照片抚弄得太多,满是裂痕。
他们离镇只有20里了,年轻人都在车右边靠窗而坐,等着看那棵大橡树出现。车厢里气氛沉郁,寂静无声,想到生离之苦,青春虚掷,大家都默然无语。温哥不再眺望,沉着脸,重又流露出出狱犯的神情,像是怕会再遭挫折,先在心理上加强准备似的。
还有10里,还有5里。接着,突然之间,所有的年轻人都离座起立,狂喊狂嚷狂叫,雀跃不已。只有温哥例外。
温哥坐在那里惊得呆了,目望着橡树。树上挂满了黄手帕——20条,30条,也许好几百条,就像旗帜迎风招展欢迎他。在年轻人欢呼声中,这个刚出狱的人离座起身,走到前面,下车回家了。
(选自《读者文摘》总第22期,有改动)
11.画线句“仿佛勾起了想忘却的事”,是指怎样的事?(2分)
12.女孩听了温哥的话后,为什么接连两次发出“喔唷”的叫声?(3分)
13.有人说故事的结局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请你结合内容简析。(4分)
14.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温哥的形象特点(5分)
15.这篇小说有两个题目:《归来》和《幸福的黄手帕》。请你分别说说各自的妙处。(6分)
11.指不堪回首的四年前自己犯罪之事。
12.温哥信中要求妻子传达心志的方式让女孩震惊不已,温哥马上要面临命运的抉择,女孩为之担心紧张。(评分标准: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正确即可。)
13.温哥的妻子虽然事前没有给温哥写过信却在橡树上挂了许多黄手帕欢迎刑满释放的丈夫让人出乎意料。上文提到妻子“是个了不起的女子,真好的女子”,“自有一种朴实的美”,这样的女子重新接纳改过自新的丈夫是情理之中的事。
14.温哥是一个寡言少语(1分)、(在回家路上寡合得仿佛处身愁茧,默无一言)历经沧桑(1分)(坐牢四年)、关心体谅妻子和家庭(1分)(坐牢期间,写信给妻子要是觉得太丢脸,就把他忘掉。说妻子是个了不起的女子)的情感内敛(当看到妻子挂黄手帕欢迎自己时并没有大喊大叫)的刑满释放人员。(2分,意思相近即可)“寡言少语”和“情感内敛”答出一项即可。
15.《归来》一题是小说情节的概括(或贯穿情节的线索),并且一语双关(1分),既指刑满释放的温哥从阴冷的纽约赶往温暖的佛罗里达之家,是身之归来(1分);也指温哥刑满释放改过自新,重新去爱,翻开人生崭新一页,是心之归来(1分)。《幸福的黄手帕》一题很有诗意,富有象征意义(1分)。挂满橡树的黄手帕是对久别归来的亲人的欢迎,象征了妻子对丈夫的谅解、期盼与爱恋(1分)。突显了妻子人性的美好与善良,揭示了文章的主题。(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1一15题。(20分)
春 雨
[美国]伯纳德·马拉默德
乔治•费舍尔已经醒了,但仍然躺在床上,他想着在十二街目睹的那次车祸。一个年轻人被一辆汽车撞了。乔治深深地同情这个人,他看上去不过二十八九岁。当时他很想上前去安慰他,可是就是不知该怎么说出来。乔治回家去,心中一直还憋着这句未说出口的话。
回到他那间黑暗的屋子,躺在床上,听到女儿弗洛伦斯把钥匙插进锁里的声音。她悄声对人说:“你不进来呆一会儿吗?”
“不,我明天九点钟有课。”。
乔治想,这个小伙子真是好孩子,弗洛伦斯和他在一起,一准叫人放心。她有点像她妈妈,不知道该怎样和好人相处。
一连不少天乔治都没有睡觉,这是因为他读了一本非常有趣的书,他总是躺在那里想象着,这些事情都是冲着他发生的。在这些无眠的夜里乔治想着白天所发生的事。他对那个垂死的年轻人说:“不要怕,”他对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说:“你理解我的孤独.”他告诉他妻子和女儿他对她们是怎么想的。
“贝蒂,”他说,“有一回你让我说了话,但是那不是你,而是海,是那黑暗,还有那水拍打桥墩横梁的声音。正是这些富于诗意的东西让我想起了人是多么孤独……”
他对弗洛伦斯说:“从小我就爱你,自从你拒绝上大学,我对你失去了最后一点点的感情,你让我最满意的事情是常常把像保罗那样受过教育的小伙子带回家,可你又从来都和他们处不长久……”
乔治就是这样不断地向自己说这些事,直到四月黎明的第一抹灰白色的光已溜进了卧室,使得睡在另一张床上的贝蒂的侧影显得更清晰了。
一天,门铃响了,来人是保罗,他戴一顶旧帽子,穿了一件雨衣,肩上已淋湿了。
“保罗,外面下雨啦?”
“下点小雨。”
保罗进来了,但没有脱下雨衣,“弗洛伦斯呢?”
“她和朋友一起去看电影了,她母亲到什么地方去打桥牌或玩麻将了。”
保罗有点失望的样子,朝门口走去。
“哦,很抱歉。”乔治说,心里希望这个年轻人能待一会儿。
保罗到了门口又转过身来,“费舍尔先生。”
“嗯?”乔治应道。
“和我出去散散步怎么样?”
“你不是说在下雨吗?”
“只是春雨而已,”保罗说。
“好吧,”乔治说,“散步,对我有好处。”他进到他的房间去找雨鞋。他感到一阵 激动 。
刚一走上街,冷雾就落在他的脸上,乔治可以感觉到一阵 激动 像电流一样流遍全身。
整个天空都飘洒着白白的雾水,街灯上也挂满了水珠。充满水汽的风从新泽西州吹来,越过赫德森河,带来了春天的气息。有时.风把雾珠吹进乔治的眼里,使他好像触了电一般身上一阵惊悸。他迈着大步以跟上保罗。他真想喊出来,但他不想让保罗看出来。
保罗一直在讲话,他讲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们的故事,谈起了这次战争,又谈论起了人民。乔治向这个孩子讲了在车祸里死去的那个年轻人的故事.当他发现这个故事让保罗深受感动时,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
后来就谈起了弗洛伦斯。乔治有些不安,并且有点害怕。
“弗洛伦斯挺漂亮,长着那么一头红发。”保罗说,他那个神态好像是在讲述自己。
“费舍尔先生,”保罗很认真地告诉他,“弗洛伦斯爱上我了,她是这么对我说的。我也想爱她,因为我也很孤独,可我不知道——我对她爱不起来。我跟不上她。她不像您。我们在河滨路散步,我跟不上她。她说我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她要去看电影。”
乔治感到自己心跳得很厉害。他感到他是在倾听他们的秘密,然而这些又不是什么秘密,因为他一生中早就知道这些。他想要说话——告诉保罗他也和他一样。他想要告诉他他一生中是如何孤独,如何彻夜不眠,不是做梦就是想这想那直至东方发白。但是他没有说。
“我知道你的意思,保罗。”他说。
他们又冒着雨往回走,雨现在下得大起来。
进屋,乔治脱掉雨鞋,把淋湿的帽子和雨衣挂到了卫生间。乔治走到收音机旁,轻轻地调出一些爵士音乐,他点燃一支雪茄,然后关了灯。他在黑暗中站了一会儿,听着轻柔的音乐。后来他又来到窗前,把窗帘拉到一边去。
处处都飘落着春雨。落在一望无际黑黝黝的泽西河岸上,落在奔腾流淌的河水里。雨点拍打在高大的枫树叶子上发出单调的声音,冷雨洒窗,乔治感到泪水已流到了腮边。
他内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欲望,他想要说他从来没有说出的话。他想要告诉他们他发现了自己,而且再也不会失落,再也不会沉默。他爱保罗,他爱弗格伦斯,他也爱那个已经死去的年轻人。
我必须告诉她,他想。他打开弗洛伦斯房间的门。她在睡觉。他能听到她那轻轻的呼吸声。
乔治想说,可那些话又凝滞不动了。
11.当谈起弗洛伦斯时.乔治为什么会“有些不安,并且有点害怕’’?(2分)
12·怎样理解乔治的两次激动?请作分析。(4分)
①“好吧,”乔治说,“散步,对我有好处。”他进到他的房间去找雨鞋。他感到一阵激动。
②刚~走上大街,冷雾就落在他的脸上,乔治可以感觉到一阵激动像电流一样流遍全身。
13.小说多次写到车祸中的年轻人,有什么作用?(4分)
14.结合文意,赏析文中画线部分。(4分)
15·“乔治想说的那些话又凝滞不动了”,小说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从结构和主题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6分) .
答案:
11.担心女儿与这个优秀青年因相处不好而分手;害怕自己因此失去这个难得的交流对象。(2分。两个要点各1 分)
12. ①一向孤独内向、无人关心的乔治,因保罗邀请散步,有了交流的机会而异常兴奋;②他走出封闭的自我,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内心被唤醒,表现出从未有过的激动。(4分,各2分)
13.(1)表现乔治善良、富有同情心和爱心的思想性格。(2)写乔治反复提到那个车祸中逝去的年轻人,反映他思想空虚,孤独、寂寞的心理状态。(3)行文上前后呼应。(4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4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4.(1)描写春天的情景,展现大自然的生机,与主人公沉闷压抑的家庭环境形成对比。(2)衬托乔治走出孤独、与外界交流的喜悦心情。(3)照应题目,表达了对美好而富有生机活力的生活的向往。(4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5.(1)结构上有回环跌宕之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先写乔治对生活有爱却不能说,受到保罗启发终于想说,但面对生活现实却又不能实现。(2)使主题表达更为深刻。尽管乔治主观上作了很大的努力,但孤独的困境始终使他无法表达对他人的爱。这一结局深刻说明了现代人要改变孤独的处境是非常艰难的。(6分,各3分。要结合材料作具体分析,有欠缺酌扣)
黑色模拟 胡利奥·科塔萨尔
我们是一个奇怪的家庭。在这个为了义务或吹嘘而做事的国度里,我们喜欢自由选择,就是喜欢这样,喜欢毫无用处的模拟。
我们有一个缺陷:没有独创性。几乎我们要做的一切都是受著名模特的启发———坦白地说,就是抄袭。即便有什么新招儿,也总是不合时宜、令人吃惊或引起轩然大波。我大伯说,我们就像拓蓝纸下面的抄件,与原作一模一样,只是颜色、纸张和目的不同。我三姐则以安徒生的机械夜莺自比;她的浪漫简直令人厌恶。
我们是个大家庭,住在洪堡大街。
我们做事情,但要进行表述却很困难,因为缺少最重要的东西,对做事情的渴望与期盼,比结果重要得多的惊喜,使全家宛似纸牌的城堡坍塌在地上,而且一连数日只有叹息与狂笑的失败。讲述我们的所作所为有时简直是填补无法填补的空白,因为我们往往遭遇贫穷、囚禁或疾病,有人死去或者有人叛变(提到这便令人痛心)、放弃或进了“税务局”(人们一进了“税务局”,便“六亲不认”,只认钱了。所以作者如是说。———译者注)。但不要因此而推论出我们遇到了挫折或感到悲哀。
我们住在太平洋大街,我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是很多有思想并乐于付诸实践的人。绞刑架就是一例,这个主意究竟出自何人,至今众说纷纭,五妹认为是我堂兄弟中的一个,因为他们很有哲学头脑。可我大伯却坚持说,是他读了一部袍剑小说以后想出来的。其实这对我们无关紧要,唯一有意义的是做实事,所以我对叙述此事毫无情趣,不过是为了不觉得这无聊傍晚的雨声离得这么近罢了。
我们家门前有个花园,这在洪堡大街十分少见。它如一般院落大小,可是却比街道高出三级台阶,显然像一个平台,是做绞刑架的理想场地。由于围栏是用毛石和铁棍砌成的,因此干活的时候,行人不会进到家里来;他们可以躲在街上,一连几个小时,但对我们却无妨碍。“我们在月圆时动工”,我父亲指示说。白天我们到胡安·保蒂斯塔·胡斯托大街的料场去找木料和铁料,但我的姐妹们却留在客厅里学习狼叫,因为我小姑认为,绞刑架会把狼招来并引得它们对着月亮嚎叫。钉子和工具由我的堂兄弟们负责;大伯画草图,并与我母亲和二叔探讨刑具的规格与样式。我记得讨论的结果:他们严肃地决定要建造一个相当高的刑场,竖立起一个滑轮和一座绞刑架,并留有自由的空间以便根据案情来决定是用刑还是砍头。大伯觉得,与他的初衷相比,这显得十分贫乏与寒酸,但花园的面积与材料的消费总是使全家的雄心受到局限。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吃过意大利面条之后开始动工。尽管我们从不在乎邻居们说什么,为数不多的旁观者显然以为我们要加盖一两间房屋以扩大居住面积。第一个感到惊讶的是堂克雷斯塔,对面的小老头儿,他来询问我们为什么要设置那座平台。我的姐妹们聚集在花园的角落里,发出几声狼叫。好多人围拢来,但我们一直干到夜幕降临,建好了平台和两个台阶(为了神甫和囚徒用的,因为他们不应走在一起)。星期一,一部分家人去做各自的营生,既然活着就得做点什么,其余的人就开始立绞刑架,而大伯则在查阅古代滑轮的图纸。他的思路是将滑轮尽可能高地置于一根稍稍弯曲的杆子上,比如一棵刮光了的白杨树干。为了使他高兴,二哥和堂兄弟们开着小卡车去寻找白杨树;与此同时,大伯和母亲在安装滑轮的辐条,我在准备一个铁箍。那时我们都很开心,因为到处都是锤子的敲击声,姐妹们在客厅学着狼叫,邻居们聚拢在街道上交头接耳,在晚霞的紫红色中,绞刑架渐渐耸立起来,只见小叔骑在横梁上,固定钩子并打着活结。
事情到了这个程度,街上的人们都明白了我们在做什么,抗议与威胁的合唱快乐地鼓舞着我们以滑轮的竖立而结束了一天的劳作。有几位放肆的人企图阻止二哥和堂兄弟们用小卡车将那棵理想的白杨树干运进家门。全家自始至终努力地将树干箍紧,齐心协力地往花园里拉,一个揪着树根的小孩儿也被拉了进来。父亲亲自将小孩儿还给了他怒不可遏的父母,礼貌地将他送过了街道,在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这感情的交流时,大伯在堂兄弟们的帮助下,已将滑轮安装在树干的一端并着手将它竖立起来。正当全家聚集在平台上赞扬绞刑架优美的形象时,警察来了。只有三姐站在门口,自然由她与副局长本人交涉。没费多少唇舌就说服了他:我们是在自家施工,只有绞刑架的使用才具有违反宪法的性质,邻居们的嘀嘀咕咕无非是出于怨恨与嫉妒。夜幕的降临使我们避免了浪费更多的时间。
在一盏电石灯的照耀下,我们在平台上吃晚饭,上百个怀着怨恨心理的邻居窥视着我们;我们觉得烤乳猪从来没有这么香过,红葡萄酒也更浓更甜了。一阵北风轻轻地摇曳着绞刑架的绳索;滑轮发出吱吱声,好像乌鸦已落在那里吃东西了。围观者们开始离去,嘴里嘟囔着威胁的话语;二三十个固执的人留在街道上,似乎在等候着发生什么事情。喝过咖啡之后,为了观看从平台栏杆上升起的月亮,我们熄灭了灯盏,姐妹们嚎叫着,堂兄弟与叔伯们在平台上漫步,踩得地基直颤。在接下来的寂静中,月亮已经升到绳索活结的高度,在滑轮上似乎笼罩着一片镶着银边的云。我们看着这一切,从心里感到快乐,可邻居们却在街道上嘀咕,似乎已处在绝望的边缘。他们点着了纸烟,开始离去,有些穿着睡衣,另一些走得更慢。街上没人了,远处有警笛声,108路小公共汽车定时驶过;我们已经睡觉去了,做着关于节日、大象和丝绸衣裳的美梦。
11.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小说以“我们”为叙述视角,有何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小说中为何反复出现姐妹们的狼叫声?(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胡里奥·科塔萨尔说:“对我来说,幻想总是源于日常生活。” 这篇小说虽然充满了幻想,但一刻也没有脱离真实的轨道和微小的细节。请从文中举例说明。(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小说的主题是多义而隐性的,试从人物形象角度,结合你的理解,探究本文可能的一个主题。(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我们”一家人在自家花园里齐心协力建造起了一个绞刑架,遭到了邻居们的抗议,警察对此无可奈何,而“我们”很快乐。(4分,每点1分)
12.第一人称,可以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原本荒诞离奇的故事更具有真实感。采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进行叙述,也让读者有了更广泛的想象空间,读出属于自己的主旨。(4分,答对1点给2分)
13.姐妹们的狼叫声,使小说脱离现实,变得虚幻。反复出现,为小说营造了阴森、恐怖的氛围。并与邻居们的交头接耳、抗议威胁声形成对比,显示了这一家人与现实的格格不入。(4分)
14.故事发生的场景大街、花园都是现实场景的设置。
绞刑架是依据现实的样子建造的。
“建好了平台和两个台阶(为了神甫)”(3分)。
15.现实生活中不会有卡洛·帕里亚克诺这样的劫匪,因为小说是虚构的艺术,艺术的真实绝不等于生活的真实。(2分)作者为了突出劫匪的愚蠢和人们对付劫匪时的机智,虚构了这一人物,使之更具有典型性,并用幽默诙谐的笔调启示人们要勇于战胜邪恶(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一位老者和他的歌
(西班牙)巴罗哈·内西
清晨,当公鸡雄赳赳地引颈长鸣,当云雀从播了种的大地上凌空飞去时,我,从他家出来,外衣搭在肩上,毫无目的地,沿着大路向前走去。
日日夜夜,顶着如火的骄阳,冒着凛冽的寒风,我漫无目的地继续走我的路。有些时候,一些主观臆想出来的危险使我心惊胆战,而另外一些时候,我却又能冷静地面对眼前现实存在的危险。
为了排遣寂寞,我边走边唱。随着映入眼帘的景致,我一会儿唱起欢快的歌,一会儿又唱起忧郁的歌,或者吹起口哨,或者轻声低吟。
有时候,走到一扇窗门前,我便故意洋洋自得地高声唱起来,或者故意喊起来,希望别人能听见我的声音。
“会有一些窗户打开,并且还将会露出一张张欢悦洋溢的笑脸。”我这样想着。
然而,没有。没有一扇窗户打开,没有一个人走出来。我天真地继续唱着歌。可是,这儿,那儿,都露出了一张张凶恶的面孔,一双双敌视的眼睛,瘦骨似柴的手中握着棍棒,他们戒备着。
“也许我冒犯了他们。”我想,“这些人并不想对我怎么样。”外衣搭在肩上,我继续毫无目的地,也不知为什么,唱着歌,吹着口哨,哼着小曲,漫步向前走去……
许久以来,猫头鹰凄凉的叫声,狼的嗥叫声,还有这种孤独感,使我痛苦,使我不安。
因此,我想到都市去。但是当我正要进城门时,他们把我拦住了。他们同我讲条件,说是只要我把比生活本身更美丽的梦留在门口,他们就放我进去。
“不,不。”我低声咕哝道,“我情愿回到我原来的路上去。”外衣搭在肩上,我毫无目的地,也不知为什么,唱着歌,吹着口哨,哼着小曲,信步继续走我的路。田野里的聒噪声,溪水中的哗哗声,还有乌鸦那不祥的叫声,不禁使我瑟瑟发抖。
后来,他们终于无条件放我进去了。然而当我置身于城市中,我却感到气闷、窒息,我透不过气来。我重又回到原野上……
今天,一位同事对我说:
“你就在这儿休息吧。你为什么不生活在人们中间呢?在现实中,有风平浪静的沙渚,你可以找到一些地方,那里人与人之间不会是这般凶恶,这般充满威胁。”
“朋友,”我回答说,“我是一个行者,一个到处漂泊、从不在哪儿扎下根来的人。我是风中的一分子,海中的一滴水。”
如今,我就像一个攀登者,攀上顶峰后,往身后一看,才发现原来自己走了这许多冤枉路。可是,最终还是到达了目的地。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变化无穷,它一直在寻找人生永恒的答案。我已经在生活中找到了我的位置。
如今,孤独不再使我悲伤,田野里悲凉的瑟瑟声,乌鸦凄苦的叫声也不再使我心惊胆战。如今,我认识了树木,夜莺在它的枝头上唱歌;我认识了星星,夜色中,它神秘地眯着眼睛。我发现了无情时光的温柔,我赞美静谧的黄昏。晚霞中,一缕轻烟升起在地平线上。
就这样,外衣搭在肩上,我继续唱着歌,吹着口哨,哼着小曲,沿着这条我从未选择过的路,向前走去。
如果命运之神想切断这条路,那就随它去好了。至于我,即使能够抗议,我也不会抗议……
12.本文四处使用“毫(漫)无目的地”,其作用是什么?(4分)
13.联系上下文,指出“我重又回到原野上”的原因。(4分)
14.你认为“我”在生活中找到的“位置”是什么?(2分)
15.针对画线部分的内容,写一段赏析性文字。(不超过60字)(5分)
□□□□□□□□□□□□□□□□□□□□□□□□□□□□□□□□□□□□□□□□□□□□□□□□□□□□□□□□□□□□
16.联系全文,探究文末“即使能够抗议,我也不会抗议”的涵义。(5分)
(二)(20分)
12.(4分)
①强调生活没有方向的茫然、孤独和痛苦;②点出心惊胆战的原因;③与“我”重回原野后的感受形成对照。
答出1点给2分,答出2点且表达流畅即可给满分。
13.(4分)
①“我”带着比生活更美好的梦进入城市;②城市使人感到气闷与窒息;③对比中重新认识了原野。
答出1点给2分,答出2点且表达流畅即可给满分。
14.( 2分)
是不断追寻人生方向的群体中的一员。
答“行者”“漂泊者”或“攀登者”给1分。
15.(5分)
①对景物的人格化描写(或拟人手法),情景交融,意境优美;②象征“我”对人生的另一种认识;③与上文形成对照,突出“我”内心世界的变化。
答出1点给2分,答出2点且表达流畅即可给满分。
16.(5分)
①对生活有了正确的认识,并已经有了前进的方向;②经历了种种的磨难和波折后走向成熟;③认识到真正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答出1点给2分,答出2点且表达流畅即可给满分。
胡安发现了一条绳索
[ 秘鲁〕弗朗西斯科•埃斯卡特
胡安发现了一条从天上垂下来的绳索。
那条长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绳索一直往上延伸,延伸,直至消失在冬日的云层里,胡安一边看着它一边想身边没有人会相信他看到的这一幕。
“这孩子太孤独,出现幻觉了。”听到胡安的故事,他姑姑会这么说。“应该带他去看心理医生!”最后她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于是胡安一直跑回了家,看见他爸爸正坐在门口的那段老树干上。“有一条绳子从天上垂下来!”胡安喊道。
父亲沉默地看了他一眼,好像胡安说的是一种奇怪的无法理解的方言。
胡安痛恨没有人认真地对待这件事,然而他已经习惯了,人们总是把他当成一个小孩子,尽管他都快十岁了,在大草原上可以骑着自行车到处来去。
“爸爸,你得看看,我发现的那条绳子非常粗大,我一个人没法把它运回家。”胡安试着用父亲的语言表达,想让他别再像平时那样用轻蔑的表情看着自己。“你还得洗洗脸,奶奶讨厌看见你这样浑身上下脏兮兮的。”父亲回答说。
“请您跟我来一下吧,爸爸,就一会儿。”胡安哀求道。
但这仍是徒劳,父亲不喜欢胡安求他玩耍,就像不喜欢玩耍本身,于是那孩子决定再次消失,重新向发现那条绳索的地方跑去。
他很快又看到了它,在大草原中央,纹丝不动,风吹拂着,但那条绳索仍定定地悬在那里,并不是绷紧了,只是静静的。胡安看了它一会儿,又向天上望去,寻找一种解释,但是同样一无所获,这时他想到直至现在他还没有碰过那条绳索,就决定碰碰看,好证明那是真实的,而不仅仅是一种幻觉,或是海市蜃楼,就像那些在沙漠里迷路的旅行者所看到的。
胡安重新看了一下绳索,决定走过去。但因为某种原因,那种关于搂着绳索渴死的旅行者的想法让他产生了一丝恐惧,不敢向前走一步;考虑了几秒钟后,他吸了一口气,向前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又一步,又一步,直到剩下不到一米的距离,他伸出胳膊,用指尖轻轻地碰了一下绳索
。“很软。”他想。
很快胡安忘掉了最初的恐惧,决定拉一下那条绳索。他用双手抓住绳索,使劲向下一拉,但是什么也没发生,绳索顶住了他的全部力量,于是他决定全身吊上去,他助跑,牢牢地搂着绳索纵身一跳,就像一个九岁的人猿泰山一样吊在了绳索上。
胡安想起了一个小孩和三颗菜豆的故事,那个小孩在他家院子里种下了三颗菜豆,最后菜豆长成了一棵巨大的爬蔓植物,一直长到了天上,那孩子顺着它爬上去,在顶端发现了一座城堡,里面满是财宝。但是真的是菜豆吗?菜豆不会长成爬蔓植物呀,真是个奇怪的故事……
胡安学校的作业本上总是写满了老师的评语,说他是个非常不专心的孩子,喜欢在课堂上想入非非。现在胡安可给了所有那些老师一个理由了,在他眼前出现了一条悬空的神奇的绳索,而他又由此联想到了菜豆的故事和干渴的旅行者!“我应该爬上去,我得看看这是什么。”他这样想着,开始攀着绳索向上爬。
胡安爬到十米高的时候,就害怕得不敢继续了,但是也没有勇气松开手,于是就停在了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的小手很疼,胳膊开始颤抖,他决定慢慢地滑到地面上去,然后从家里随便找个人来,让他看看这条绳索。但是他刚准备动一下,就感到绳索开始下降。
他又停下来,想等绳索稳住以后再从容地滑下来,但是突然,砰!绳索猛地往下一顿,胡安大叫一声,手抓得死死地,等他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还吊在绳索上,但是好像下降了一米;又是砰的一声,绳索又一次下滑,但是他还不想松开手,他已经吓得不会动了,突然,从很高的地方传来一声:砰……胡安一下子掉在了地面上,绳索开始往他身上落,好像终于从固定它的地方松开了。
绳索不停地往胡安身上落,他弓起身子,但是他无法站起来,这样过了一个多小时,绳索还在不停地下落,把胡安埋在里面形成了一座小山;胡安绝望地挪动着胳膊,这时他感到绳索湿透了……他终于从里面钻了出来,一溜烟跑回了家,那时下午茶的时间早过去了。
父母不想听胡安解释,他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开始下着细雨;一顿惩罚后,他上楼回到自己的房间,透过窗户看着雨,无法讲述自己的奇遇。第二天他起得很早,想回到那个地方,但是雨下了一整夜,整个大草原都淹了,家人不让他出门,父母还在为他生气,他那关于悬空的绳索的谎言让他们更加恼火。
雨不停地下了三天三夜,胡安的父母决定停止度假回城去;胡安无法回到发现绳索的地方了,全家人都监视着他,同时全家人都受够了那场绵绵不绝的雨。似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那场雨的罪魁祸首……
在绳索落地的地方,大雨形成了一个湖;随着时间的流逝,湖带来了植物,植物引来了动物,大草原变成了一个山谷;七十年后,那个被称为“拉坎提亚”的山谷里的湖成了当地河鳟最多的地方;最近一次我去那里,一边和孩子们在湖里游玩,一边与好几个钓鱼爱好者和渔夫一起钓着河鳟。但是一些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湖里的所有小艇上只有一个人没有在垂钓,那是一个老人,他看着沁凉的湖水,似乎在思念着什么,看了他好一会儿,我禁不住好奇心的驱使,上前问他在找什么。
“我的绳索。”他回答道。
(选自《译林》2010年第2期,有删改)
【小说赏析】这是一篇带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短篇小说,通篇散发着浓郁的象征和寓言气质。它通过少年胡安随父母在乡下奶奶家度假时偶然发现天空悬绳的故事,呈现了童年的奇遇对人生的重大影响。
那条仿佛神迹的天空悬绳显然是虚构的,但在胡安的眼里,这条通天的长绳携带着无比真实的力量,通向隐匿的未知,通向梦想的天堂。它是一个儿童抓住一切可能极力从这个宇宙间发现奥秘的象征。而胡安顺着绳子向天空攀登的过程则是儿童探索奥秘的具象呈现。但是对于童心敏锐的发现,成人世界是不予支持反而会以暴力镇压的。那种“透过窗户看着雨,无法讲述自己的奇遇”的无奈,曾经是多少孩子内心久久盘踞的阴影。
成人世界带来的阴影往往会遮蔽童心深处一闪而过的火花,使孩子在成长中遗忘了好奇的本能,并从此看山只是山,望海仅是水,再也难以从宇宙中攫取那种伴随好奇心而来的神奇奥秘。但是对于胡安这样将童年奇遇点燃的奥秘坚持了一生的人来讲,拉坎提亚的湖却是他丢失的绳索,而即使穷其生命,他依然在寻找。
11.分析文中画线语句表现了胡安怎样的心理。(3分)
考虑了几秒钟后,他吸了一口气,向前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又一步,又一步,直到剩下不到一米的距离,他伸出胳膊,用指尖轻轻地碰了一下绳索。
答案:11.表现了胡安谨慎胆怯,但又克制不住好奇的心理。【写出“谨慎胆怯”(“犹豫恐惧”也可)给2分,写出“克制不住好奇”给1分。】(3分)
十全解析:这是细节描写,凡是考小说的动作描写,要学会“分解动作”,然后再“组合动作”。即先把动作拆开,看看每一个动作体现的小点,然后再纵观整套动作,给出一个大点。这儿有以下可分解的动作:
1.考虑了几秒钟后,表明谨慎
2. 他吸了一口气,表明胆怯。
3. 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又一步,又一步。表明犹豫
4. 剩下不到一米的距离,他伸出胳膊,用指尖轻轻地碰了一下绳索,表明克制不住好奇。
2.揣摩心理要结合前后文,瞻前顾后,文中“但因为某种原因,那种关于搂着绳索渴死的旅行者的想法让他产生了一丝恐惧,不敢向前走一步”说明胡安的恐惧。
12.文中插入一个小孩和三颗菜豆的故事有什么作用?(3分)
12.进一步表现胡安喜爱幻想的性格;为胡安决定爬上绳索的行为提供动因;使情节具有摇摆起伏,摇曳多姿。(写出一点给1分。)(3分)
解析:这是情节的作用题,它的作用有:
1. 就全文而论,设计转折或插叙故事,使情节波澜起伏,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或者为下文作铺垫,显示故事发展的必然。首尾呼应,使结构紧密、完整;倒叙制造悬念。 ——指向情节本身
2.表现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 显示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指向人物形象
3.表现或深化主题。 ——指向小说主题
所以,我们从全文而言,小说的插叙1.从结构上来说,是小说中的“摇摆“的作用,2.从小说的情节看,是情节发展的起因,推动情节发展,3.从内容看,小说主要是为了突出主题和人物形象,我们从中可以归纳如下:
1. 使情节具有摇摆起伏,摇曳多姿。----------小说中的重要知识点“摇摆“
2. 为胡安决定爬上绳索的行为提供动因。-----这从下文的阅读可知,情节发展的起因。
3. 进一步表现胡安喜爱幻想的性格。-------表现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
13.小说末两段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有什么好处?(4分)
13.(4分)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故事更具有真切感;故意隐藏胡安的心理等叙述内容,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解析:2011年的考卷,就考查了小说人称,这在考前被很多老师忽略,当然,这题目是有埋伏的,它考的是人称转换,特别是第二点,逆向出题,胡安由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一下子插入第一人称“我”来作为有限视角,用来隐藏了胡安的心理,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这也是针对结尾的特点。所以这题,要运用到阅读的多方面的知识,也是高考能力取胜的特点,考你知识的接合点。
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的区别。
全知视角:了解所有线索、发展和结局;
洞察所有人物的心理及过去、现在和未来;
对所有人物随时随地进行情感判断和道德评价;
叙事者是局外人,控制读者情感,读者被动接受。
有限视角:遮蔽作者意图,隐藏某些情节;
根据需要时而抒发感慨,发表见解;
叙事者是局内人,放纵读者情感,读者主动接受;
留给读者充分想象空间去推理、判断和评价。
浙江省真题给出了第三人称叙述的标准答法。①突破开篇以第一称写“我”的所见所闻的局限,较为自由的展现事件过程、人物心理,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②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客观性。
14.在现实世界中显然没有“一条从天上垂下来的绳索”, 但在小说中,这条绳索却给人以真实感,为什么?(4分)
14.描写绳索的细节是真实的,比如绳索从空中垂下来的样子,胡安爬绳索的过程等都真实可信;“胡安发现了一条绳索”这一故事所表现的心理具有真实性,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写出一点给2分。)(4分)
解析:小说的虚构,是我在这个假期化了很多时间来学习的问题,小说和散文是有区别的,虚构是小说的灵魂,散文是真实的,只有虚构才能让小说可以塑造出一个时代的典型形象,
它也许就是作家的心性和心力所能达到的最远的真实,又是一个跟我们心灵无限接近的精灵,虚构使文章更具有讽刺性和震撼力,揭示出生活的真实。
小说真实表现在两方面:1.眼睛的真实,2.心灵的真实
眼睛的真实主要指细节的真实,过程的真实,社会背景,言行的真实,表现出来的性格的真实等,孙悟空是神,但他的言行却是人的,他表现出的反抗压迫、追求自由精神也是人类所共有的,因而具有真实性,主观真实比客观真实更为重要,小说的魅力在于,故事本身只是手段,它的目的却是想表达一种思想,一种感情
心灵(理)的真实主要主要是思想感觉的真实,提出的哲理真实,揭露的社会现实的真实,能让读者产生共鸣,小说能让人哭,能让人笑,,真是虚构的力量。
小说的真实感,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在高中读过的一部感人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小说中79年副连长靳开来作战英勇,身先士卒,但因违反纪律牺牲后没被授予任何奖励,赵蒙生拿出自己的一等功奖章以“连”的名义交给了烈士遗孀,当时很多读者就愤怒的写信给作者,让作者改结果,读者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其实这真是小说虚构的魅力。
15.小说中的绳索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可作多元解读。你如何理解文中绳索的象征意义?试加以探究。(不少于80字)(6分)
15.①象征与现实世界不同的梦想世界。②象征与成人世界相对的儿童世界.③象征在现实中逐渐消逝的传统文化。④象征人们向往的某种奇迹。(能联系文本作分析,每点2分,答出3点给满分。字数未到或观点、表达方面有问题则酌情扣分。)(6分)
解析:这是多元解读拓展题,必须结合文本,来证明你提出观点的正确,如说明是象征与现实世界不同的梦想世界,要从绳索产生的背景,胡安的内心世界,世俗对这种梦想世界的不理解,等三方面拓展,立足文本自圆其说.
例:它是一个儿童抓住一切可能极力从这个宇宙间发现奥秘的象征。而胡安顺着绳子向天空攀登的过程则是儿童探索奥秘的具象呈现。但是对于童心敏锐的发现,成人世界是不予支持反而会以暴力镇压的。那种“透过窗户看着雨,无法讲述自己的奇遇”的无奈,曾经是多少孩子内心久久盘踞的阴影。
成人世界带来的阴影往往会遮蔽童心深处一闪而过的火花,使孩子在成长中遗忘了好奇的本能,并从此看山只是山,望海仅是水,再也难以从宇宙中攫取那种伴随好奇心而来的神奇奥秘。但是对于胡安这样将童年奇遇点燃的奥秘坚持了一生的人来讲,拉坎提亚的湖却是他丢失的绳索,而即使穷其生命,他依然在寻找。
上述五题分别考查了小说的人物、情节、人称、虚构、主题等五方面的内容。其中人称和虚构属于全新的内容,体现了较强的专业性。2011年的考卷,就考查了小说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