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9 MB
- 2021-05-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模拟卷四)
命题人(万维网万维网)
第Ⅰ卷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6分,共7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B.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C.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
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D.在Ⅱ处施加剌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2.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I、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 图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
下列各项不符合关系的是
A.Ⅰ体液 Ⅱ细胞体液 Ⅲ细胞内液 Ⅳ组织液
B. Ⅰ突触 Ⅱ突触前膜 Ⅲ突触后膜 Ⅳ突触小泡
C. Ⅰ核酸 Ⅱ核糖核酸 Ⅲ脱氧核糖核酸 Ⅳ信使RNA
D. Ⅰ免疫 Ⅱ特异性免疫Ⅲ非特异性免疫 Ⅳ细胞免疫
4.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5. 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
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
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
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6.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得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7.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化学家Gerhard Ertl,以表彰他对固体表面化学研究过程中的重大发现。使CO、NOx等在铂表面发生化学反应转变成无毒气体,以减少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的排放,正是此项研究的重要应用之一。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NOx在铂表面发生氧化反应生成N2
B.CO在铂表面发生反应时起还原剂作用
C.铂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D.NO、CO均能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8.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葡萄糖分子式:C6H12O6
B.石油的分馏和裂化均属于化学变化
C.乙酸和乙醇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D.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可用于鉴别乙烯和乙烷
9.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操作
A
探究钠与水的反应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一小块,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B
配制5%的氯化钾溶液 100 g
准确称取 5.0 g氯化钾固体,放入250 mL的烧杯中,加 100 g蒸馏水,搅拌溶解
C
检验NaHCO3样品中是否含有Na2CO3
取少量待检样品溶于水,滴加少量BaC12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D
取出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
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器,上层液体继续从下端管口放出
10.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0 mL 1 mol·L-1的AlC13溶液中,含有A13+的数目为0.1 NA
B.5.6 gFe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为0.3 NA
C.标准状况下, 22.4 L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含原子数为NA
D. 2.8 g乙烯与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含分子数为0.1 NA
11.在指定环境中,下列各组离子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Fe2+、NO3-、SO42-、Na+
B.常温下,在c(H+)/c(OH-) = 1×1012的溶液:NH4+、Mg2+、C1-、K+
C.加入铝粉放出氢气的溶液:Na+、Cl-、NH4+、NO3-
D.使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S2-、K+、HCO3-、Al3+
12.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A(气)+3B(气) 2C(气)+2D(固)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生成3amolB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⑦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A,同时生成 3amolB
⑧A、B、C、D的分子数之比为1:3:2:2
A.②⑧ B.②⑤⑧ C.①③④⑦ D.②⑤⑥⑧
13.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O2,一定温度下建立如下平衡:2NO2N2O4 ,此时NO2的转化率为x%,若再充入1molNO2,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新的平衡时,测得NO2的转化率为y%,则x、y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x>y B. x<y C .x=y D .不能确定
二、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作用于O点的三个力的合力为零,设其中一个力的大小为F1,方向沿y轴正方向,力F2大小未知,方向与x轴负方向夹角为θ,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第三个力F3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力F3只能在第Ⅳ象限
B.力F3与F2夹角越小,则F2和F3的合力越小
C.F3的最小值为F1cos θ
D.力F3在第Ⅰ象限的任意区域
15.如图所示,小球从静止开始沿光滑曲面轨道AB滑下,从B端水平飞出,撞击到一个与地面呈θ=37º的斜面上,撞击点为C
。已知斜面上端与曲面末端B相连。若AB的高度差为h,BC间的高度差为H,则h与H的比值等于(不计空气阻力,sin37º=0.6,cos37º=0.8) ( )
37º
H
C
B
A
h
A.
B.
C.
D.
16.为研究太阳系内行星的运动,需要知道太阳的质量,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质量为m,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间距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T。则太阳的质量为 ( )
A. B. C. D.
17.如图所示,在x轴上关于原点O对称的两点固定放置等量异种点电荷+Q和-Q,x轴上的P点位于-Q的右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在x轴上可能只有一点与P点电场强度大小相等
B. 在x轴上最多还有两点与P点电场强度大小相等
C. 在x轴上一定只有一点与P点电势相同
D. 在x轴上可能还有两点与P点电势相同
18.如图所示,虚线a、b、c所在平面与电场强度平行,实线为一带电的质点仅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时的运动轨迹,P、Q是这条轨迹上的两点( )
A.若虚线为电场线,则粒子在P点动能小于在Q点动能
B.若虚线为等势线,则粒子在P点动能大于在Q点动能
C.若虚线为电场线,则粒子在P点加速度大于在Q点加速度
D.若虚线为等势线,则粒子在P点加速度大于在Q点加速度
19.小灯泡通电后其电流I随所加电压U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P
为图线上一点,PN为图线的切线,PQ为U轴的垂线,PM为I轴的垂线。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随着所加电压的增大,小灯泡的电阻增大
B.对应P点,小灯泡的电阻为R=
C.对应P点,小灯泡的电阻为R=
D.对应P点,小灯泡的功率为图中矩形PQOM所围的面积
A
B
S
P
R
E r
20.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后,A灯与B灯均发光,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滑动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A灯变亮
B.B灯变亮
C.电源的输出功率可能减小
D.电源的总功率增大
P
Q
O
l
21.如图所示,长为l的轻杆一端固定一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有固定转轴O,杆可在竖直平面内绕轴O无摩擦转动。已知小球通过最低点Q时,速度大小为v = ,则小球的运动情况为 ( )
A.小球不可能到达圆周轨道的最高点P
B.小球能到达圆周轨道的最高点P,但在P点不受轻杆对它的作用力
C.小球能到达圆周轨道的最高点P,且在P点受到轻杆对它向上的弹力
D.小球能到达圆周轨道的最高点P,且在P点受到轻杆对它向下的弹力
第Ⅱ卷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三、非选择题:共168分
22.(1)同打点计时器一样,光电计时器也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用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现利用图乙所示装置研究滑块的运动情况,图中MN是水平桌面,Q是木板与桌面的接触点,1和2是固定在木板上适当位置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两个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让滑块从木板的顶端滑下,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5.0×10-2 s和2.0×10-2
s。用游标卡尺测量小滑块的宽度d,卡尺示数如图丙所示。
①读出滑块的宽度d=________ cm。
②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v1=______ m/s, 通过光电门2的速度v2=______ 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若提供一把米尺,测出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1.00 m,则滑块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右上图是某同学连接的实验实物图,合上开关S后,发现A、B灯都不亮,他采用下列两种方法检查故障:
一是用多用电表的直流电压挡进行检查:
①在测试a、b间直流电压时,红表笔应接触 (填“a”或“b”)
②该同学测试结果如右表所示,根据测试结果,可以判定故障是(假设只有下列中的某一项有故障) 。
A.灯A断路 B.灯B短路
C.cd段断路 D.de段断路
二是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检查:
③测试前,应将开关S___ _;(填“断开“或“闭合”)
④测试结果如右表所示,由此可以断定故障是_ __ _。
A.灯A断路
B.灯B断路
C.灯A、B都断路
D.de段导线断路
23.(12分)如图所示,隧道是高速公路上的特殊路段也是事故多发路段之一。某日,一轿车A因故恰停在隧道内离隧道入口d=50
m的位置。此时另一轿车B正以v0=90 km/h的速度匀速向隧道口驶来,轿车B的驾驶员在进入隧道口时,才发现停在前方的轿车A并立即采取制动措施。假设该驾驶员反应时间t1=0.57 s,轿车制动系统响应时间(开始踏下制动踏板到实际制动)t2=0.03 s,轿车制动时制动力恒为自身重力的0.75倍,g取10 m/s2。
(1)试通过计算说明该轿车B会不会与停在前面的轿车A相撞?
(2)若会相撞,那么撞前瞬间轿车B速度大小为多少?若不会相撞,那么停止时与轿车A的距离为多少?
24.(16分)矩形线圈abcd的长ab=20cm,宽bc=10cm,匝数为n=200,线圈总电阻R=5.0Ω,整个线圈位于垂直于线圈平面的匀强磁场内,并保持静止。
⑴若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左图所示,求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E和在t=0.30s时刻线圈ab边所受的安培力F的大小。
10 20 30 40
20
15
10
5
o
B/10-2T
t/10-2s
B/T
t/s
o
0.01 0.02 0.03
0.248
-0.248
⑵若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做正弦变化的规律如右图所示,那么线圈在1min内将产生多少电热?
25.(18分)如图所示装置中,区域Ⅰ和III中分别有竖直向上和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分别为E和;Ⅱ区域内有垂直向外的水平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带负电粒子(不计重力)从左边界O点正上方的M点以速度v0水平射入电场,经水平分界线OP上的A点与OP成60°角射入Ⅱ区域的磁场,并垂直竖直边界CD进入III区域的匀强电场中。求:
(1)粒子在Ⅱ区域匀强磁场中运动的轨道半径;
(2)O、M间的距离;
(3)粒子从M点出发到第二次通过CD边界所经历的时间。
M
O
E
Ⅰ
B
III
C
D
P
Ⅱ
A
60°
v0
26.某100mL溶液中仅含下表离子中的5种离子(不考虑水的电离及离子的水解),
且各离子的物质的量均为0.1mol。
阴离子
SO2-4、NO-3、Cl-
阳离子
Fe3+、Fe2+、NH+4、Cu2+、Al3+
①若向原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
②若向原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有气体生成,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
③若向原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原溶液中所含阳离子是(填离子符号,下同) ,阴离子是 。
(2)若向原溶液中先加入少量盐酸,再滴入KSCN溶液,实验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
(3)若向原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一段时间,过滤后将沉淀洗涤、灼烧,最终所得固体的质量是 。
27.接触法制硫酸工艺中,其主反应在450℃并有催化剂存在下进行:
1)该反应450℃时的平衡常数 500℃时的平衡常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意义是 .
(3)下列哪些选项可证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
a. b.容器中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c.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d.容器中气体的分子总数不随时间而变化
4)在一个固定容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 mol SO2和0.10molSO2,半分钟后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含SO30.18mol,则= mol.L-1.min-1:若继续通入0.20mol SO2和0.10mol O2,则平衡 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 或“不”),再次达到平衡后,
mold,所以轿车B会与停在前面的轿车A相撞。 1分
(2)设相撞前的速度为v,则有:
v2=v02-2a(d-s1) 解得:v=10 m/s 3分
24.(16分)
⑴2.0V,3.2N 8分
⑵5.8×105J 8分
25.(18分)
M
O
E
Ⅰ
B
Ⅲ
C
D
P
Ⅱ
A
60°
O1
v0
(1)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设粒子过A点时速度为v,
由类平抛规律知
……………………………………………①2分
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由牛顿第二 定律得…………②1分
所以…………………③2分
(2)设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间为t1,加速度为a。则有…………④1分
………………⑤1分
即·········⑥2分
O、M两点间的距离为………⑦2分
(3)设粒子在Ⅱ区域磁场中运动时间为t2
则由几何关系知……………………………………⑧2分
设粒子在Ⅲ区域电场中运行时间为t3,
········································⑨1分
则…………………………………………………⑩2分
粒子从M点出发到第二次通过CD边界所用时间为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