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5.50 KB
- 2021-05-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如何根据考试说明指导学生备战高考
高考命题以考查大家的学科能力、综合素质、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试题注重测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根据安徽省考试说明,教师应当熟悉近年来的高考命题内容的走向和形式有何规律,改变落后的灌输式的复习方式,如何备考使同学们掌握的知识更扎实、更系统,怎样将基础理论升华为能力,怎样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的速率和准确性,这些都是老师和同学们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教师应当研究近两年的我省的“考试说明”,了解高考试题的命题范围、要求和难度是进行复习迎考一条捷径之路
安徽省考试中心2010年和安徽卷考试说明是根据高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参照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和有利于中学教学制定的,它限定了高考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是每个参加高考的考生和进行有效教学的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内容。对照两年的考试说明,我省考试说明化学科的变化主要是三个方面:删去两处,新增两处,调整了多道题型示例。删除了“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新增了“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原理”;“了解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的作用力的区别。 ” 虽然删去两处,对
测定溶液pH的方法在考试说明的357页题型示例(2009年安徽理综卷)中再现,考题解答为:“(2)将一小块pH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另外删去虚设的“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此外对四种晶体微粒间的作用力的考查占的比分较少,所以通过考试说明我们了解到,今年对考试要求与去年相比总体上基本不变,略微增加了少量内容,但是对2010年各省市高考考试的内容关注程度提高了。
对照考试说明我们要了解到高考试题中对哪部分知识要求较高,哪部分知识要求较低,这就是主干知识和分支知识。
主干知识是高考试题重点考查的内容,如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氧化还原反应;常见的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有机物重要官能团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备考时,要注重对高考热点试题所考查内容反复练习,直至熟练化,只有熟练了,我们的解题能力才会提高。
分支知识是高考试题可能考查的内容或要求较低的内容。如溶解度和饱和溶液的概念、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电离能的概念以及它们的递变规律;电负性的概念及元素的性质和电负性的关系;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化学键的类型和键能、键长和键角与化合物性质之间的关系,这部分内容只要初步了解,不要发散,更不要深入,以免耗费较多的时间。但是考试说明第349页题型示例中介绍了晶体的类型的判断、熔沸点高低的比较我们要引起重视。
一定不要把时间花在超过考纲要求的内容的练习,这些内容占的比例虽不大,但消耗时间却不少,使备考复习的针对性减弱了。有些内容虽然没有超纲,但是根据我省的命题特点要求稍低。如:复杂的化工工业流程编写的试题;溶解度和其他内容的复杂计算;复杂的晶体的结构粒子比例关系的推算;计算中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范围讨论;杂化轨道的形成;编造的无法完成的实验,有争议的实验现象、操作方法的排序和结论等。
二、复习迎考离不开教材,脱离教材的复习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负面影响很大
在高三化学总复习阶段,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过去我们认为我校学生程度较好,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好,总复习阶段教材部分的理论就不需要梳理了,留下更多的时间,做教辅资料上的习题。多年的高考的结果发现,我校占有一定比例的学生,由于双基掌握的不牢固,简单的不应该错的部分学生却失分较多。对照我校2011届的考生发现,几次重要的考试,我校学生的成绩两级悬差也很大。复习中如果不注意教材中的基础理论,加大难题的训练,不仅学生们难于在高考中提高成绩,部分学生一定会掉队。多年的失败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教辅资料都代替不了教材,根据对多年高考化学试题的分析,试题看似和教材所述内容不同,仔细分析仍然没超出教材的范围。
如考试说明中(例28、2010年江苏卷)高纯是制备高性能磁性材料的主要原料。实验室以为原料制备少量高纯的操作步骤如下:
(1)制备溶液:
在烧瓶中(装置见右图)加入一定量和水,搅拌,
通入和混合气体,反应3h。停止通入,
继续反应片刻,过滤(已知)
①石灰乳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反应过程中,为使尽可能转化完全,在通入和比例一定、不改变固液投料的条件下,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
③若实验中将换成空气,测得反应液中
、的浓度随反应时间t的浓度变化如右图。
导致溶液中、浓度变化产生明显差异的
原因是 。
(2)制备高纯固体:已知难溶于水、乙醇,潮湿时易被空气氧化,开始分解;开始沉淀时。请补充由(1)时制得的制备高纯的操作步骤【实验中可选用的试剂: 、、 、】。
① ;② ;③ ;④ ;⑤低于。
制取高纯虽然教材中没有介绍,但是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硫酸根的检验,过滤、沉淀的洗涤,催化反应的原理等都是中学教材中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
,只有对中学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正确的解答该题是可以做到的。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好教材,切实抓好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强化训练,才能提高复习的实效性。
利用教材进行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我们已学的知识,而是按照我们对基础知识理解的程度将所学知识结构化,系统化、网络化。如根据我们在考试中审题不明、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忽视基础知识等问题,我们总结出:几种重要的基态电子排布式的书写、高中化学演示实验现象、高中无机和有机化学方程式总汇、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十种方法、化学平衡的标志的断方法、勒沙特列原理的应用、等效平衡判断、介绍几种常见的原电池、选修4中的几道特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有机化学学习中的各种官能团的性质比较、无机和有机框图的解题方法等。教师在复习课中要把传统的知识传授改为教会学生掌握复习的方法,不要担心讲少了学生的成绩就一定差,一定要确信一旦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他们成绩的提高只是迟早的事。但教师的适时点拨还是必要的,有时引导学生还要注意细节,因为对许多学生来说,细节可能决定成败。如教材中的甲苯、二甲苯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说明苯环和侧链的相互影响的实验:过程是把苯、甲苯、二甲苯各2mL分别注入3支试管,各加入3滴KMnO4酸性溶液,用力振荡,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为什么要用力振荡呢?就是因为甲苯和二甲苯与KMnO4酸性溶液相互不溶解,不振荡与KMnO4酸性溶液几乎不反应,只有认真领会实验操作的含义才不会出现加入KMnO4酸性溶液不振荡就褪色的结论。如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复习中,首先确定要熟悉哪些原子电子排布式经常考,怎样书写,有何规律。
新增中和滴定的内容要重视,在中和滴定的实验中,注意滴定管的构造,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的区别,指示剂所加入的量不能太多,指示剂如何变色,左右手的操作,眼睛观察的部位,误差分析是容易出错的地方,我们要求学生掌握一个口诀:“把住滴定管,掌握用液量,正常值作标准,多高少偏低。”
三、认真研究近两年的高考试题,把握复习的深度、广度,为适应高考打下基础
从2011考试说明的题型示例中用2010年各省市的高考题替换了12道示例题,新增另外3道试题也是近两年的高考题。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在全面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生活实际,探究性开放性实验试题增多,注重学科能力的考查,试题遵循考纲,紧密联系教材,是教材部分内容重组、拓展和延伸,试题的综合性强,同学们要看到试题的发展变化,要把教材内容和考题知识点进行对照,比较它们的异同点,看到试题立意的技巧性及切入实际问题的角度,特别要注意探究性开放性试题的特点,根据我们的薄弱之处,进行针对性训练并落到实处,教师对学生们优化复习要具有指导性作用,帮助他们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及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2010年重庆卷27)某兴趣小组用题27图装置探究氨的催化氧化。
(1)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加热玻璃管2一段时间后,挤压1中打气球鼓入空气,观察到2中物质呈红热状态;停止加热后仍能保持红热,该反应是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为保证在装置4中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装置3应装入 ;若取消3,在4中仅观察到大量白烟,原因是 。
(4)为实现氨催化氧化,也可用装置5替换装置 (填装置代号);化合物X为 (只写一种),的作用是 。
本题以教材中的基本内容为突破口,考查了氨气和氮的氧化物等基本知识,突出基础、强调综合,内容源于课本,但是也不是课本内容的简单重复,考查了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们在能力的提高方面是我们复习的重要目的所在。如果部分高考试题综合性很大、过难,可以把难点分割,让学生把该题的各个知识点搞清楚,起到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高考的实验综合题要注意实验过程的分析总结,书本中的实验重点内容要详细分析,复习过程中对实验不能走过场,否则在高考中就很容易丢分。
对于中学重点化学知识要深究细探,形成网络,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做到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试题的研究中还要考虑考题的区域性,同学们不要认为只要是高考试题就是我省要考的内容,这是错误的。江苏、上海、广东、浙江、福建、北京等考题,有的教材和我们的教材知识点不同,有的题计算难度较大,有的题型过于复杂,根据我省试题的特点,计算的要求不是很高,工业化流程题也不是很复杂,有的虽然教材中出现但是我省不要求学生掌握,备考时这也要提醒我们学生,大量做难题既耽误时间,解题能力也不一定能提高。
四、充分利用好教辅资料,提高解题的适应性、熟练性和灵活性
高考试题关注考生的创新意识,考查同学们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整合信息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对靠题海战术所形成的模式化的思维形式有一定的冲击和挑战。完全由老师自编习题工作量太大,短时间难于达到好的效果。因此教辅资料的合理使用和恰当的考试,是我们复习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不能认为题做的越多越好,而是要做到解题能够达到巩固基础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对教辅资料或考试卷要进行分类,单元类、学科综合类和理科综合类,不能不加选择一律要求学生去做,而应该进行选择性的去练习。对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错题和经常性错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来,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或自己认真思考后在试题边上写出详细的解题过程,反复阅读或重复练习,只有熟练才可能创新,才产生灵活性和技巧性。实际上解题出错
都是占了较少的部分,有些是反复出现的错误,采用这种方法错误率就会大大降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错题本,怎样建错题本也很重要,如怎样对错题归类,一道题错了一小部分应该怎样对错题处理等等。我们还要养成试题完成后,反思结果是否合理,要进一步思考解题过程中的知识要点、适用范围和条件,思考与知识的网络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思考可能出现思维定势而造成的解题错误,这样就能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题效率。
在解答试题的过程中可以转换思维角度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如:
(考试说明中2009年全国理综卷Ⅰ)化合物H是一种香料,存在于金橘中,可用如下路线合成:
(i)B2H6
(ii)H2O2/OH-
R-CH2CH2OH(B2 H6为乙硼烷)
R-CH=CH2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11.2L(标准状况)的烃A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以产生88 g CO2和45 g H2O。
A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
(2)B和C
均为一氯代烃,它们的名称(系统命名)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催化剂存在下1 mol F与2 mol H2反应,生成3-苯基-1-丙醇。F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
(4)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所有与G具有相同官能团的G的芳香类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书写同分异构体是有机考题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我们怎样才能写出该芳香烯酸的同分异构体,可以根据中学有机化学知识,根据以上的有机物结构简式和图示,先写出苯乙烯的结构简式,在对乙烯基和苯基上的不对称的氢原子用羧基进行交换,最后形成芳香烯酸,这种交换或变形是有序的,准确度很高。转换和变形也是有条件的,
就是要熟练掌握有机的基本概念,如果我们对基本的有机物的性质不熟悉,转换或变形就无法进行。
化学试题的巧解一定要建立在常规解题熟练的基础上,我们不能一味强调忽视化学学科特点的巧解,放弃常规的基本解题技能,使自己走入思维的误区。
有机化学复习时,重点是抓住官能团的复习,它既可以从各类物质的性质出发来总结,也可以从官能团与各类物质的关系来总结。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是学好知识的关键,有时我们还可能出现微小的差别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如:乙醛和溴水发生氧化反应,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不反应。苯酚与溴水的反应检验苯酚,苯酚溶液的浓度和量对能否产生沉淀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重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在实验复习时,要认真领会教材中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原理及方法,进行梳理,要注意教材中的实验和各省市预考实验试题进行对照,结合起来复习。复习的过程中要抓重点,抓规律,根据知识的内在规律,构建知识网络,思考能否用其他方法、装置,完成同一个实验,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进行“发散”和“求异”思维的训练,以提高学生在解探究性的实验中培养他们的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总之,高考复习中教师不能单纯的进行传授知识,应该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掌握甚至比知识的积累更重要,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能把教师和学生从苦教和苦学中解脱出来,他们的能力就能迅速提高
,这样不仅能使他们在高考当中获得好成绩而且将会使他们收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