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00 KB
  • 2021-05-14 发布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突破检测文言文阅读D Word含答案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阅读 D组 一、(2013·成都三模)文言文阅读。(2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杏花书屋记 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孺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芳洲杜若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堂,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馀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起官陟宪使           陟:官名 B.以志吾梦云 志:记下、记录 C.周环艺以花果竹木 艺:种植、栽种 D.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 冀:期望、希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_国教_育出_版网]‎ ‎(2)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要的文字概括文言文阅读材料的行文思路。(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用“/”给下列文言语段断句。(3分)‎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二、(2013·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2分)‎ ‎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以咏首荐。有夙儒张覃者未 第,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众许其能让。会李沆、宋、寇准连荐其才,以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奏罢归、峡二州水递夫。就转太常博士。太宗闻其强干,召还。张永德为并、代都部署,有小校犯法,笞之至死。诏案其罪。咏封还诏书,且言:“陛下方委永德边任,若以一部校故,推辱主帅,臣恐下有轻上之心。”太宗不从。未几,果有营兵胁诉军校者,咏引前事为言,太宗改容劳之。‎ 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 初,蜀士知向学,而不乐仕宦。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士由是知劝。‎ 咸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知益州。会遣谢涛巡抚西蜀,上因令传谕咏曰:“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 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有夙儒张覃者未第       第:科举考中 B.推辱主帅 推:追究 C.不痛绳之 绳:捆绑 D.复命知益州 知:掌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B.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C.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D.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张永德被惩办后不久,太宗就意识到张咏的意见是对的。‎ B.当李顺叛乱的时候,张咏敦促上官正出兵讨伐,并为之隆重饯行。‎ C.在歉收时,张咏主张对贩私盐的人从轻处分,并建议从此后都减轻刑罚。‎ D.真宗对张咏在四川的表现很满意,通过谢涛传达了对张咏的赞赏。‎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张咏“惜才”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3·黄冈三模)文言文阅读。(2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8分)‎ 游桂林诸山记 ‎(清)袁枚 凡山离城辄远,惟桂林诸山离城独近。余寓太守署中,晡食①后即于于②焉而游。先登独秀峰,历三百六级诣其巅,一城烟火如绘。北下至风洞,望七星岩,如七穹龟团伏地上。‎ 次日过普陀,到栖霞寺。山万仞壁立,旁有洞,道人秉火导入。初尚明,已而沉黑窅渺③。以石为天,以沙为地,以深壑为池,以悬崖为幔,以石脚插地为柱,以横石牵挂为栋梁。未入时,土人先以八十馀色目列单见示,如狮、驼、龙、象、渔网、僧磬之属,虽附会亦颇有因。至东方亮,则洞尽可出矣。计行二里余,俾昼作夜,倘持火者不继,或堵洞口,如三良殉穆公之葬,永陷坎窞中,非再开辟不见白日。吁,其危哉!所云亮处者,望东首正白。开门趋往扪之,竟是绝壁。方知日光从西罅穿入,反映壁上作亮,非门也。世有自谓明于理、行乎义,而终身面墙者,率类是矣。‎ 次日往南熏亭。堤柳阴翳,山溪远萦绕,改险为平,别为一格。‎ 又次日游木龙洞。洞甚狭,无火不能入。垂石乳如莲房半烂,又似郁肉漏脯④,离离可摘。疑人有心腹肾肠,山亦如之。再至刘仙岩,登阁望斗鸡山,两翅展奋,但欠啼耳。腰有洞,空透如一轮明月。‎ 大抵桂林之山,多穴,多窍,多耸拔,多剑穿虫齿。前无来龙,后无去踪,突然而起,戛然而止,西南无朋,东北丧偶,较他处山尤奇。余从东粤来,过阳朔,所见山业已应接不暇,单者,复者,丰者,杀者,揖让者,角斗者,绵延者,斩绝⑤者,虽奇鸧九首、獾疏一角,不足喻其多且怪也。得毋西粤所产人物,亦皆孤峭自喜,独成一家者乎?‎ 记丙辰余在金中丞署中,偶一出游,其时年少,不省山水之乐。今隔五十年而重来,一丘一壑,动生感慨,矧诸山之可喜可愕者哉?虑其忘,故咏以诗;虑未详,故又足以记。‎ ‎【注】①晡食:晚餐。②于于:行动悠然自得的样子。③窅(yǎo)渺:深远广袤。④郁肉漏脯:不新鲜或腐烂的肉。⑤斩绝:陡峭壁立,犹如被刀斩过一样。‎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历三百六级诣其巅       诣:达到 B.计行二里余,俾昼作夜 俾:使 C.吁,其危哉 危:高 D.其时年少,不省山水之乐 省:明白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现桂林“山尤奇”的一组是(3分)(  )‎ ‎①一城烟火如绘 ‎②望七星岩,如七穹龟团伏地上 ‎③次日过普陀,到栖霞寺 ‎④登阁望斗鸡山,两翅展奋,但欠啼耳 ‎⑤突然而起,戛然而止 ‎⑥矧诸山之可喜可愕者哉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桂林的山与其他地方的山不同,这里的山离城近,奇峰罗列,耸拔陡峭,诡异多姿,山多溶洞,迷幻绮丽。‎ B.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特点,以写栖霞山洞为主,附带描写其他景点,随手刻画,下语不多而得山水之神髓。‎ C.作者在记叙与描写中穿插着议论,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传达的理趣是相同的。‎ D.文章结尾补叙五十年前游览过桂林的经历,以年少时不识山水之乐,衬托今天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方知日光从西罅穿入,反映壁上作亮,非门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有自谓明于理、行乎义,而终身面墙者,率类是矣。(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得毋西粤所产人物,亦皆孤峭自喜,独成一家者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臣闻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今天下郡县至广,官吏至众,而赃污擿发,无日无之。洎 具 案 来 上 或 横 贷 以 全 其 生 或 推 恩 以 除 其 衅 虽 有 重 律 仅 同 ‎ 空 文 贪 猥 之 徒 殊 无 畏 惮。昔两汉以赃私致罪者,皆禁锢子孙,矧自犯之乎!……如此,则廉吏知所劝,贪夫知所惧矣。‎ ‎(选自包拯《乞不用赃吏》,有删节)‎ D组 一、(一)1.【解析】选A。陟:提拔。‎ ‎2.【解析】选C。C.都是主谓之间的助词;A.代词,他的/代词,自己;B.介词,因为/介词,用、拿;D.介词,对于/介词,在。‎ ‎3.答案:(1)孺允兄弟多次被欺侮,家道不免有风雨飘摇的忧患。(“数”“见”“患”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孺允修补玉岩公住过的屋子,趁机在园中建了五间房屋。(“葺”“因”各1分,语句通顺1分)‎ ‎(3)可以说醒来时所看到的现实是虚妄的,而梦中所想做的才是真实的。(“觉”“妄”各1分,语句通顺1分)‎ ‎4.【解析】解答此题应立足全文,先把握文意大概,再细加梳理各段内容,从行文构思的角度来概述即可。‎ 答案:文章先叙述杏花书屋的由来,再叙述其建造情况和周遭环境;然后以唐杏花之宴引起议论;最后表达对周氏子孙的美好祝愿。(每点1分,共3分)‎ 附【译文】‎ 杏花书屋,是我的朋友周孺允修造的读书的房子。孺允自己说他已故的父亲大人玉岩公做御史时,被贬谪到沅水、湘水一带时,曾经梦见自己住在一间房子里,房屋旁边杏花烂漫,孩子们在屋里读书,琅琅的书声传到屋外。嘉靖初年,(玉岩公)被重新起用提升为宪使,就从故居迁到县城的东门,就是现在居住的房子。玉岩公指着后面的空地对孺允说:“今后应当修建一间房子,把它命名为杏花书屋,来记下我做的梦。”‎ 玉岩公后来调任南京刑部右侍郎,没来得及回家就死在南京。孺允兄弟多次被欺侮,家道不免有风雨飘摇的忧患。像这样过了几年,才找到了一个安定的居所。到了嘉靖二十年,孺允修补玉岩公住过的屋子,趁机在园中建了五间房屋,收藏了上万卷书,用玉岩公曾经说过的杏花书屋命名,书匾写好挂在门楣上,周围种植花果竹木。当春天到来的时候,杏花开得鲜艳灿烂,恍惚间就像玉岩公往年在梦中见到的情景一样。回想玉岩公被贬的地方,可以说醒来时所看到的现实是虚妄的,而梦中所想做的才是真实的。进入房子,想到玉岩公,能不感慨吗?‎ 从前唐朝人重视进士科,读书人应试考中时,正是长安杏花盛开的时候,因此人们都把杏园之宴当作大事。现在考进士,也正当杏花盛开的时候,读书人考中进士,大多以梦见杏花为先兆。这是世俗对荣誉和名声没有忘记才这样的缘故。玉岩公因为说话触怒了天子,被贬到岭南十多年,历尽艰险,玉岩公心性刚毅,不为富贵所动;把通过考科举获取功名的希望寄托在子孙身上。大概古代的君子,热爱自己的国家,不只是自己竭尽辛劳;对他的后代,还希望他们世代享受祖宗的德泽为朝廷竭力效劳。玉岩公的良苦用心就是这样的。‎ 现在距离玉岩公去世,还没有多长时间,以前与玉岩公一起考中进士做官的人,富贵显赫一时,都不知道他们的后代在哪里。孺允兄弟虽然不得志,但人们希望他们大有作为。玉岩公的孙辈们都才华出众,可以凭这知道是受了《诗》《书》传家的影响。《诗经》说:“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我在周氏家族这里看到《诗经》中所说的情形了。‎ ‎(二)【解析】文言小语段阅读,在断句时应先确定所选文段的内容大意及主旨;然后,寻找标志性的词语,如“者”“亦”“秦晋”“郑”“烛之武”“不惟”“而”“何”,根据“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断句;最后,把断好的文段回归原文,加以验证。‎ 答案: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每断对3处得1分,断对8处得3分。)‎ 附【译文】‎ 天下间的事因为利益而聚合到一起的,亦必定会因为利益而分开。秦、晋连兵攻伐郑国,郑快要灭亡了,烛之武去说服秦穆公,一席话就把郑国从灭亡的边缘挽救回来了,不仅仅使秦军撤退,秦军撤退时还留下了军队援助郑国,局势的变化太快了!‎ 二、1.【解析】选C。本题考查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C项中的“绳”的意思是“约束,制裁”,成语“绳之以法”即取此义。‎ ‎2.【解析】选C。本题考查掌握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把/因为;B项,作为/被;C项,表承接,可译为“然后”;D项,……的人/表停顿,无意义。‎ ‎3.【解析】选A。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可根据句意正确断句,正确标点如下:“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4.【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这类试题的方法,一般需要从全文着眼,寻找与选项内容相一致的信息。这类试题在设计错误项时迷惑性往往很强,这就要求在阅读文言文时不能采用浏览、跳读的阅读方式,而要做到“字字落实,真正理解”‎ ‎,只有这样才能够识别选项的正误;同时,要比较熟悉这类题目设错的方法,如无中生有、张冠李戴、颠倒因果、翻译错关键词等等;另外,四个选项中有三个的内容是正确的,这对读懂文章起着重要的作用。C项,依原文“俟秋成,当仍旧法”可知,张咏“建议从此后都减轻刑罚”与之是不相符的。A项,对应的内容在文中第一自然段结尾处。B项,对应的内容在文中第二自然段前半部分。D项,对应的内容在文中第四自然段后半部分。这三项均是对原文内容的正确的分析和概括,表述无误。‎ ‎5.【解析】本小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答题时一定要根据原文内容,尽量采用直译的办法,对文句进行准确翻译,不能任意扩充或想象,要求字字落实,掌握句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特殊句式,兼顾词法、句法要求,由于文言文的翻译也含有一定的主观成分,所以也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具体翻译时,允许语言转换的多样化。‎ 答案:①(这些人)如果不能用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将来一旦像蜂群一样聚集起来成为强盗,那么就会成为很大的祸害。‎ ‎②傅先生是天下很有才德的人,我尚且没机会跟他成为朋友,你是什么人,竟敢直呼其名!‎ ‎(2)答案:①有夙儒张覃者未第,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②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③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 附【译文】‎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濮州推举进士,众议首先推荐张咏。当地有个叫张覃的老儒生还没考中进士,张咏就与寇准写信给本州守将,推荐张覃做首选,众人都赞许张咏能够谦让。正逢李沆、宋、寇准接连推荐他的才干,(朝廷)授任他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张咏)上奏建议罢除归、峡二州的水递役夫。就地转为太常博士。宋太宗听说他精明强干,召他回朝。张永德任并、代都部署,有个小校官犯了法,被他鞭打致死。皇帝下诏审理他的罪行。张咏将诏书封缄退还,并且说:“陛下正委以张永德边关重任,若因为一个小校官的缘故,使主帅受辱,臣恐怕将会有下级轻视上级之心。”太宗没有听从。不久,果然有士兵联合控告军校的事发生,张咏引用前次的事情来议论,太宗为此动容并抚慰他。‎ 出任益州知州,当时李顺作乱,王继恩、上官正统兵攻讨,却停留不前进。张咏用话激励上官正,勉励他亲自出击,并盛情地陈设帷帐为他饯行。上官正因此决意出兵深入,终于大获全胜。当叛军攻城略地之际,民众有很多人被胁迫跟随叛军的,张咏下达公文向他们晓谕朝廷的恩德和信义,使他们各自回到乡里。‎ 当初,蜀地士人知道读书向学,但不喜欢做官。张咏考察州里的张及、李畋、张逵等人都有学问品行,受到乡里的称赞;于是敦促勉励他们参加科举考试,这三个人果然考取了进士。士子们从此懂得了努力上进。‎ ‎(宋真宗)咸平二年夏天,张咏以工部侍郎的身份出任杭州知州。正值当年歉收,百姓有很多人私自贩卖盐来自给。(官府)捕获了几百个犯法的人,张咏全都减轻刑罚,然后遣散他们。部下属官请求说:“不严加制裁,恐怕无法禁止此事。”张咏说:“钱塘一带十万家民众,饥饿的人有八九万,(这些人)如果不能用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将来一旦像蜂群一样聚集起来成为强盗,那么就会成为很大的祸害。等秋天收获了,当会依旧按旧法办事。”(咸平)五年,宋真宗因为张咏以前在蜀地政绩优异,又任命他担任益州知州。适逢朝廷派遣谢涛巡视西蜀,皇上因此令他转告张咏说:“有爱卿在蜀地,我没有西顾之忧了。”‎ 张咏与青州人傅霖小时候是同学。傅霖隐居不做官。张咏显贵之后,三十年也没找到(他)。到这时他来谒见,守门人来报告说傅霖求见,张咏责骂他说:“傅先生是天下很有才德的人,我尚且没机会跟他成为朋友,你是什么人,竟敢直呼其名!”‎ 三、(一)1.【解析】选C。危:危险。‎ ‎2.【解析】选D。①描写对象是“城市烟火”;③交代作者的行程;⑥是作者的感慨。‎ ‎3.【解析】选C。作者在文中传达的理趣是“貌似明白了事理,而事实上并没有明白事理”,这与苏轼传达的理趣不同。‎ ‎4.答案:(1)才知道日光从西边的石缝中穿入,映照在石壁上发亮,不是门。(“方”“反映”、判断句各1分)‎ ‎(2)世上有以为自己明白道理、行为合乎礼义的,但一辈子面对着墙壁的人,大概就是这种情况。(“自谓”“率”“是”各1分)‎ ‎(3)莫非西粤出生的人物,也都是孤高自赏,自成一家吗?(“得毋”“孤峭自喜”、反问句式各1分)‎ 附【译文】‎ 凡是山,总是离城市较远,唯独桂林那些山峰离城市较近。我居住在太守的官府中,晚饭后,就悠然自得地游山。先攀登独秀峰,登三百六十级台阶,到达山顶,俯视城中,一城炊烟袅袅,灯火闪烁,如同画中一样。从北面下山到达风洞,远望七星岩如七只龟背隆起的大龟聚在一起趴在地上。‎ 第二天,经过普陀山,到栖霞寺。万仞高山如墙壁那样陡立,旁边有个山洞,僧人手持火把领着进去。开始洞里还算明亮,不久就黑沉沉的一片,给人以幽深的感觉。这洞上面是岩石,下面是沙土,深沟里是水池,以悬崖为帐幕,石柱的根部插在地下,横放着的石头互相拉着搭着像是房子的栋梁。还没有进洞时,当地人就拿出八十余种洞中的岩石的名目列出单子给我看,如狮、驼、龙、象、渔网、僧磬之类,虽然是附会,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到了洞的东头,方才见到光亮,也就是到了洞的尽头,可以出洞了。算起来,大约走了二里路。把白天变成了黑夜,假使持火把的人没有跟着或是堵住洞口,那么游人就如三贤臣为秦穆公殉葬一样,永远陷在洞穴里,除非再开辟,否则永远不见白日。呀,真危险啊!所说的亮的地方,向东头望去,正发亮,赶紧朝“门”走过去,用手一摸,竟然是绝壁。才知道日光从西边的石缝中穿入,映照在石壁上发亮,不是门。世上有以为自己明白道理、行为合乎礼义的,但一辈子面对着墙壁的人,大概就是这种情况。‎ 第三天,往南熏亭游览,那里堤上绿柳成荫,青山淡远,回旋环绕,景致改险峻为平和,别具一格。‎ 最后一天,游览木龙洞。洞口甚是狭窄,没有火把照明,就无法入洞。洞内的钟乳石有的像半开的莲蓬,有的又像溃烂的肉脯,在那里一行行挂着,似乎随手可摘。就像人有心腹肾肠,山大概也是如此。再到刘仙岩,登阁眺望斗鸡山,斗鸡山就像展翅奋飞的雄鸡,只是不会鸣叫罢了。山腰中有山洞,空明透亮如一轮明月。‎ 大体上说,桂林的山,多洞穴,多孔洞,多高耸挺拔的山峰,仿佛多经利剑穿刺、万虫啮咬;那里的山峦脉络不清,来处去向不明,突然而起,突然又截止;互不相连,孤立无伴,与他处山峦比较尤为奇异。我从东粤过来,经过阳朔,所见山峰已经看不过来。那些山峰,有独立的,有并峙的,有形态丰满的,有瘦削的,有似揖让行礼的,有像在角斗的,有绵延相连的,有高峻独立的,尽管奇鸧有九个头、獾只有一只角,也不足以比喻桂林山峦数量多而且怪异。莫非西粤出生的人物,也都是孤高自赏,自成一家吗?‎ 记得丙辰年,我在金中丞的官署中,偶尔出去游览,当时年轻,尚不明白山水之中的乐趣。如今隔了五十年重新来到桂林,一座山丘,一条沟谷,动不动就让自己生出感慨,令人惊讶!我担心忘记了这里的山川美景,就写诗歌来吟咏;又担心记叙不详细,又写成游记来补充。‎ ‎(二)【解析】先把文意大致梳理一下,确定所选文段的内容大意及主旨;然后,寻找标志性的词语,如“或”“虽”等,同时要借助句中名词、动词等句法结构和表达上相对完整的句子进行断句,根据“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断句;最后,把断好的文段回归原文,加以验证。‎ 答案:‎ 洎具案来上/或横贷以全其生/或推恩以除其衅/虽有重律/仅同空文/贪猥之徒/殊无畏惮。(每处0.5分)(洎具案来上,或横贷以全其生,或推恩以除其衅;虽有重律,仅同空文,贪猥之徒,殊无畏惮。)‎ 附【译文】‎ 我听说:廉洁的官员是百姓的表率,贪污的官僚是百姓的祸害。现在国家郡县分布十分广泛,官员小吏众多,受贿贪污被揭发的情况可以说没有一天没有。等到整理成案卷呈送上来,有的枉法宽赦使犯罪的人能保住性命活下来,有的施予个人的恩德,消除犯罪人的罪名;虽然有处罚严厉的法律,却如同一纸空文,那些贪婪猥琐之人,一点也不感到害怕。以前两汉时因为贪赃而招致犯罪的,都要禁止或限制他们的子孙做官,更何况他们自己犯罪呢!……只有这样,廉洁的官吏才能明白该怎样勉励自己,贪赃的官吏才能知道该畏惧什么。‎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