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50 KB
  • 2021-05-14 发布

高定价高考文综地理试题试卷分析及备考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literature, means of observation, behavioral approach, conceptual analysis and the pattern of information-seeking of local and oversea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asic pattern strategies of technology information-seeking ‎2007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试卷分析及备考 西安高新第一中学袁霞 一 试题分析 ‎(一)试卷组成 地理试卷沿袭以往的试卷题型组成,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部分。客观性试题包括11个单项选择题,与往年相同。主观性试题的构成变化较大,在分值不变的情况下,学科内综合题由1题增加到2题,变化为36题和37题两部分组成。地理试题虽增加了一道大题,知识考查的覆盖面有所增加,但试题题型的构成、分值、命题思想及内容比例均比较合理。‎ 从试题内容上看,主要考查的自然地理知识占47分,人文地理知识占53分。人文地理略多,注重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观念在试题中的渗透。‎ 所考查的知识点及分值分布如表2:‎ 题号 分值 呈现形式 考查知识点 考查能力要求 ‎1-2‎ ‎8‎ 统计图 城市化水平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分析比较能力 ‎3-5‎ ‎12‎ 澳大利亚简图及气候资料统计变式图 洋流、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 读图分析能力,地理原理、规律的应用能力 ‎6-8‎ ‎12‎ 文字描述和示意图 地方时,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空间想象能力,分析推理能力,计算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9-10‎ ‎8‎ 文字描述 热量与海拔的关系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的能力 ‎11‎ ‎4‎ 文字描述 黄河输沙量减少的原因 综合分析能力 ‎36.(1) (2)‎ ‎17‎ 文字描述和图形 工业区位选择,影响工业分布的环境因素 读图分析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准确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特征的能力,语言组织能力 ‎37.(1)(2)(3)(4)‎ ‎19‎ 统计表 降水的分布规律、形成原因 分析比较能力,运用相关原理、规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0.(3)(4)‎ ‎20‎ 文字材料 和图形 城市区位 读图分析能力,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语言组织能力 从试题难度上看,选择题部分的整体难度与2006年比较略有上升,尤其是选择题第6~8题难度较大。主观性试题部分总体难度不大,但37题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试题特征 1. 重视考纲 凸显学科主干知识 ‎07年试题体现了考纲中对地理基础性知识、地理基本原理性知识等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这些知识始终是地理学习和应用的前提。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气候类型的判断及分析、地形、洋流,河流、地方时计算、晨昏线分析判断、工业 生产活动与区位因素分析、城市化发展、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分析等,均为地理学科主干知识。‎ ‎2.重视学科基础知识, 突出对地理学科基本能力的考查 ‎ 试题对基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方面的考查,主要集中在选择题3-5题、综合题37题。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可以说是解决每一道试题的关键,尤其是选择题9-11题、36题、37题和40题充分体现了对考生提取有效信息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试题加大了题面信息量,注重题面信息与设问之间的联系,注重考生的思维过程与质量。如选择题第6~8题、综合题第37题等,其答案的选择与问题的回答都需要有效地处理图表信息与设问之间的内在联系;综合题的第36题与第40题的第(4)问等,注重对考生分析评价能力的考核,科学、合理的表述成为影响得分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3. 注重语言文字表述 综合分析比重加大 与06年试题相比,Ⅱ卷综合题中填充题量和分值有适度缩减,问答题分值和题量逐年增加是近几年地理试题命题的一大特色。今年问答题分数36题占17分,37题占10分、40题占20分。这充分反映了试题的灵活性在加强,注重考生语言文字表述和逻辑思维能力考查的力度在加大。如:36题工业布局的区位选址及搬迁理由分析、37题南昌地区伏旱的成因及乌鲁木齐和五台山降水量的分析、40题古代京城的迁都理由分析以及都城区位地理位置重要性分析等。‎ ‎4. 读图、识图、分析图像仍然是考查的重点 全卷共13幅图像资料,‎ 牵涉到地理考题有8幅图(其中有2幅坐标图、3幅区域图、2幅示意图),占有分值88分。从多个角度考查考生的图上判读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读图计算能力;大部分地理图表相对比较传统,考生在平时复习中时有所见,但部分试题的图像注重创新,如第5题的“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量统计图”、第6~8题的“经纬网及晨昏线简图”、第40题的“燕京城历史地图”等。各类地图、图表的呈现,不仅增加了试题的灵活性,也有利于对学科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特别是有利于对学生区域位置的空间定位,以及对数量关系和时间变化规律的分析考查。‎ ‎5. 关注可再生知识的实际应用,体现地理新课程理念 如,1-2题的城市人口比重的图表判读;3题澳大利亚东西两岸的洋流分布、4-5题及37题的气候类型及特点、6-8题时间计算和季节判断等,所考查的知识点,不仅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极为有用的知识。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 ‎6.关注热点问题,引导考生关心社会,热点问题与主干知识相结合 ‎36题通过一个城市规模的发展变化以及工业区位的变化考查城市中工业的区位选择以及工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如何合理的进行城市规划。引发人们对我国目前发展过程中城市发展及城市环境这一热点问题的重视。‎ ‎37题从降水这一气候的重要组成要素入手,多角度的考查了考生对降水的形成、降水的变化、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等问题 ‎。通过对三地降水成因差异的分析,突出体现了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同时引发人们对近年来我国气象灾害多发这一热点问题的关注。‎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已明显由“显性”向“隐性”方向转变。如,“08年北京奥运会”这是全国乃至全世界都高度关注的热点,考卷中第40题地理部分却从历史角度考查“燕京城城址选择的有利自然条件”和“燕京在区际联系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试题中的图9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八年级下册)》P19“北京古今城区的地理位置”图相同),素材和设问即在意料之外,又在预料之中。‎ ‎7.强化综合,强调学科间的联系 ‎ 2007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继续保持以往高考试题对地理基础知识及其迁移、整合以及运用能力的考查。作为综合试题的40题从历史的角度提供材料和信息,从地理角度给出空间位置考查都市建设的历史、地理、政治条件。(3)、(4)小题重点考查了影响古代城市形成过程和发展的自然区位要素以及区及联系的相关内容,政史地知识融合恰当,渗透转化自然,综合性更加突出。‎ 二 试卷分析 ‎(一)考生得分情况 文综I卷选择题考生实际答题情况参数表 ‎ 注:表中数值为AB卷平均值 题号 正确选答比率(%)‎ 满分值 平均分 难度 区分度 ‎1‎ ‎69.2‎ ‎4‎ ‎2.77‎ ‎0.69‎ ‎0.45‎ ‎2‎ ‎74‎ ‎4‎ ‎2.96‎ ‎0.74‎ ‎0.49‎ ‎3‎ ‎73.3‎ ‎4‎ ‎2.93‎ ‎0.73‎ ‎0.53‎ ‎4‎ ‎67.95‎ ‎4‎ ‎2.72‎ ‎0.68‎ ‎0.64‎ ‎5‎ ‎59.2‎ ‎4‎ ‎2.37‎ ‎0.59‎ ‎0.69‎ ‎6‎ ‎36.65‎ ‎4‎ ‎1.46‎ ‎0.37‎ ‎0.27‎ ‎7‎ ‎38‎ ‎4‎ ‎1.52‎ ‎0.38‎ ‎0.18‎ ‎8‎ ‎22.45‎ ‎4‎ ‎0.90‎ ‎0.22‎ ‎0.09‎ ‎9‎ ‎65.05‎ ‎4‎ ‎2.60‎ ‎0.65‎ ‎0.39‎ ‎10‎ ‎76.3‎ ‎4‎ ‎3.05‎ ‎0.76‎ ‎0.30‎ ‎11‎ ‎34.5‎ ‎4‎ ‎1.38‎ ‎0.35‎ ‎0.08‎ 平均 ‎56.05‎ ‎4‎ ‎2.24‎ ‎0.56‎ ‎0.37‎ 由上述数据可知,第一组(1-2题)、第二组(3-5题)和第四组(9-10题)试题难度较低,60%以上的考生都能顺利作答。第三组试题(6-8题)和第11题差错率较高,究其原因主要如下。‎ 第三组:看不懂题目中所给信息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图4中各点和线与题干信息的关系。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基本概念不清,知识点的迁移和运用能较差。第8小题的失误可能与学生不了解森林火险等级与气候条件的内在联系。此题的出题角度非常好,突出了地理学是实用的科学。‎ 文综II卷非选择题考生实际答题情况参数表 ‎ 参考人数:115573 ‎ 题号 满分值 平均分 难度 区分度 零分人数比满分人数 ‎36(1)‎ ‎9‎ ‎6.35‎ ‎0.71‎ ‎1.17‎ ‎16814/16353‎ ‎36(2)‎ ‎8‎ ‎3.84‎ ‎0.48‎ ‎0.14‎ ‎1021/18‎ ‎37(1)‎ ‎4‎ ‎1.48‎ ‎0.37‎ ‎1.97‎ ‎55881/26023‎ ‎37(2)‎ ‎8‎ ‎4.19‎ ‎0.52‎ ‎1.04‎ ‎20549/30537‎ ‎37(3)‎ ‎4‎ ‎1.85‎ ‎0.46‎ ‎1.10‎ ‎50403/46828‎ ‎37(4)‎ ‎3‎ ‎1.25‎ ‎0.42‎ ‎2.65‎ ‎67257/48298‎ ‎40(3)‎ ‎13‎ ‎7.78‎ ‎0.60‎ ‎0.80‎ ‎8541/11163‎ ‎40(4)‎ ‎7‎ ‎2.45‎ ‎0.35‎ ‎0.41‎ ‎4746/201‎ 全卷地理试题考生实际得分情况参数 试卷类型 I卷 II卷 地理合卷 满分值 ‎44‎ ‎56‎ ‎100‎ 平均分 ‎24.66‎ ‎29.19‎ ‎53.85‎ 平均难度 ‎0.56‎ ‎0.49‎ ‎0.53‎ 近三年来文综卷平均得分 文综平均分 I卷 II卷 地理 I卷 地理 II卷 地理I、II卷 ‎2005年 ‎181.49‎ ‎92.98‎ ‎88.51‎ ‎30.75‎ ‎21.76‎ ‎52.42‎ ‎2006年 ‎181.21‎ ‎83.29‎ ‎97.92‎ ‎22.07‎ ‎35.15‎ ‎57.22‎ ‎2007年 ‎179.18‎ ‎85.21‎ ‎93.97‎ ‎24.66‎ ‎29.19‎ ‎53.85‎ ‎(二)对考生得分情况的分析 高考试题近几年虽然比较平稳,难度比较适中,依纲靠本,但是不少考生的地理成绩并不理想,失分原因主要有:‎ ‎1.空间概念不清,任意定位 空间定位是解答地理试题的基础。不少考生对材料中涉及到的各个地点位置不清,任意定位。如在36题中,将一个城市中的东部工业区和西部工业区任意扩展而定位成我国的东部工业地带和西部大开发地区。还有的考生这样回答36题1小题:“因为东部工业区的选址靠近韩国、俄罗斯、日本等国,为销售做了必要条件”。‎ 又如在37题第4小题中,将五台山定位到东北地区、西北地区、西部地区、青藏高原、台湾等地,更有甚者将其定位于其他大洲和地区,从而因空间概念不清而无法准确回答问题。‎ ‎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基本概念与原理混淆不清 部分考生在解答问题时,基础知识混淆,张冠李戴,答非所问。如36题2小题在回答工厂搬迁原因时,写道:“因为西部还没有更好的开发,运输很麻烦,路途、地理位置的遥远使运输费用、人力、财力都受到一定的影响”。‎ 如37题2小题在解答南昌夏季降水偏少的原因时,有如下答案:‎ ‎“气压带风带移动不稳定,使得季风影响小,寒暖流相遇少,气温高降水少”。 “南昌夏季受低气压控制,降水稀少;同时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水汽不易到达”。“气压高,风向大,季节变化快”。‎ ‎“夏季,副高和东北信风带北移,盛行上升气流,不易形成降水;东北信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很干燥,所以南昌夏季降水比例小”。‎ 又如:40题3小题“说明燕京城城址选择的有利自然条件”‎ 试题问的是古代都城所处的有利地理区位环境,而不少学生因为不清楚城市区位的有利条件,或搞不清燕京与北京的关系,而错误作答。例:燕京城处于长城以南,有利于防范别国的侵略;燕京城处于中纬地区,有利于人民耕作发展农业;燕京城四面环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燕京城在现在的北京…… ‎ ‎4小题“说明燕京在区际联系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因考生不清楚“区际”的内涵,随意发散作答,导致此题失分率过高,成为今年文综地理部分得分率最低的试题,满分7分,平均得分只有2.32分。例:燕京城地处雄要,山与山相连容易防守;燕京城南临中原有利于作战及物资供应,向西北可以攻打蒙古,有利于统一的实现,向东直到山海关有利于作战计划的实现……。‎ ‎3.审题中抓不住关键词,理解信息失误 如:40题3小题的关键词是“燕京城”、“有利的自然条件”,第4小题的关键词是“区际联系中”,而不少考生的回答却是今日北京城;社会条件;国际间的联系,经济、信息的联系,甚至将此题错答成历史题、政治题等;例:燕京城位于华北中央,向北可联系东北老工业基地,向东有京津唐工业区;燕京城西到欧洲,南至东亚、印度;燕京城位于渤海附近,与我国首都北京比较近,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可发挥其区际联系中的重要性;燕京城是区际内的经济增长中心……是区际内的服务中心……。‎ ‎4.答题不规范 ‎ 在答题中,用语不规范,‎ 不能运用地理术语表述问题,词不达意或表述不到位。如:“说明燕京城城址选择的有利自然条件”,不少考生则“说不明”,例:“气候温暖湿润”一词的含义表述为“气候好”“气候宜人”“气候优越”“气候条件好”等;“水源丰富”一词的含义表述为“位于河流附近”“有河流流经”“位于多条河流冲积处”“靠近渤海”。 “说明燕京在区际联系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例:“燕京位于全国的中间位置”“位于天地之中”“处于交通线上,与各大道各关口相连”“燕京城是联系农耕区与畜牧区的分界,是我国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和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是草原与森林的分异点”等。‎ 还有些考生答题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书面用语口语化,部分学生将教师在复习过程中总结的记忆方法,作为试题答案。如37题2小题答为:南昌为季风气候区,夏季是由于风雨带"三停两跳",季风雨带移动到北方。‎ 五台山降水较多是因为"迎多背少"等。‎ ‎ 也有少部分考生答题位置不规范,答题位置混乱。网上阅卷要求考生按照答题纸上所给的题号及位置答题,但是有的考生不能按照要求完成答题,而是随意的用箭头标识答题位置、擅自改动题号或答题位置,且字迹潦草,难以辨认,影响了阅卷质量和速度。‎ ‎5.语文基础欠佳,错别字较多 在文综试卷的答题中,也可看出部分考生的语文基础较差,回答问题中错别字频频出现。如将“影响“错写为“引响”、“映响”,“已经“错写为“以经”,“郊外”错写为“效外”,“下游”‎ 错写为“下由”,“明显”错写为“明鲜” …………。也有一些考生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 三 复习建议 ‎1.突出“双基”,强化地理学科主干知识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都比较重视考查考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一份集史地政三科知识的试卷中,不可能全面涵盖考生在中学阶段所学的全部内容。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是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是地理学科的支撑点,同时也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所以高考命题永远不会偏离这一主线。 高考试题是对中学所学相关知识要点的抽样。学科内最基本、最重要、最常用的知识,就是高考时考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内容。‎ ‎2.重视空间定位,养成获取图像信息的习惯 地理事物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集中反映在区域上。事实上,考生在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空间想象能力差,尤其是遇到新颖的图像或局部地图,不能准确认定区域位置,不能完整地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填图、绘图的技能不熟练、不规范。因此,必须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3.注重专题训练,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高考不可能脱离知识去考查能力。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不可能形成综合能力。但能力的提高是在具备一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一些专题训练获得的。‎ ‎(1)自然地理应抓住基本原理和规律,形成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2)人文地理应结合典型的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 ‎(3)区域地理应运用系统地理的原理,抓住时空两条主线,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4)关注热点,学会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去诠释解决热点问题 ‎4.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高考考试试题重视能力的考查,平时复习就要重视学法指导。要把属于学生自学、消化的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发挥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机会。要有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参与、思考、分析、讨论,甚至发表不同意见和看法。要引导学生对学科主干知识进行再加工,在脑海里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网络和行之有效的作题方法。要鼓励学生去发现、探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问题意识是学习、创新的原动力。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 在复习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运用地理视角和地理思维去审视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 经常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思考问题,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眼界,并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读图分析能力,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大部分都有图。考生应认真掌握各类地理图像、图表的特点和作用。在答题时能迅速提取出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有用知识”,准确、全面、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地理信息。并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 ‎ 200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