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7.11 KB
  • 2021-05-14 发布

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全国2卷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09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Ⅱ)‎ 一、选择题:‎ ‎1. ‎ ‎ A. B. C. D. ‎ 解:原式.故选A.‎ ‎2. 设集合,则=‎ ‎ A. B. C. D. ‎ 解:..故选B.‎ ‎3. 已知中,, 则 ‎ A. B. C. D. ‎ 解:已知中,,.‎ ‎ 故选D.‎ ‎4.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 ‎ A. B. C. D. ‎ 解:,‎ 故切线方程为,即 故选B.‎ ‎5. 已知正四棱柱中,为中点,则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 A. B. C. D. ‎ 解:令则,连∥ 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即 与所成的角。在中由余弦定理易得。故选C ‎6. 已知向量,则 ‎ A. B. C. D. ‎ 解:。故选C ‎7. 设,则 ‎ A. B. C. D. ‎ 解:‎ ‎ .故选A.‎ ‎8. 若将函数的图像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后,与函数的图像重合,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 解:‎ ‎,‎ 又.故选D ‎9. 已知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为的焦点,若,则 ‎ A. B. C. D. ‎ 解:设抛物线的准线为直线 恒过定点P .如图过分 别作于,于, 由,则,点B为AP的中点.连结,则, 点的横坐标为, 故点的坐标为, 故选D ‎10. 甲、乙两人从4门课程中各选修2门。则甲、乙所选的课程中至少有1门不相同的选法共有 ‎ A. 6种 B. 12种 C. 30种 D. 36种 解:用间接法即可.种. 故选C ‎11. 已知双曲线的右焦点为,过且斜率为的直线交于两点,若,则的离心率为 m A. B. C. D. ‎ 解:设双曲线的右准线为,过分 别作于,于, ,由直线AB的斜率为,知直线AB的倾斜角为,‎ 由双曲线的第二定义有.‎ 又 故选A ‎12.纸制的正方体的六个面根据其方位分别标记为上、下、东、南、西、北。现有沿该正方体的一些棱将正方体剪开、外面朝上展平,得到右侧的平面图形,则标“”的面的方位是 ‎ A. 南 B. 北 ‎ C. 西 D. 下 解:展、折问题。易判断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13. 的展开式中的系数为 6 。‎ 解:,只需求展开式中的含项的系数:‎ ‎14. 设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 9 .‎ 解:为等差数列,‎ ‎15.设是球的半径,是的中点,过且与成45°角的平面截球的表面得到圆。若圆的面积等于,则球的表面积等于 .‎ 解:设球半径为,圆的半径为,‎ ‎ 因为。由得.故球的表面积等于.‎ ‎16. 已知为圆:的两条相互垂直的弦,垂足为,则四边形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 解:设圆心到的距离分别为,则.‎ 四边形的面积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 设的内角、、的对边长分别为、、,,,求。‎ 分析:由,易想到先将代入得然后利用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展开得;又由 ‎,利用正弦定理进行边角互化,得,进而得.故。大部分考生做到这里忽略了检验,事实上,当时,由,进而得,矛盾,应舍去。‎ 也可利用若则从而舍去。不过这种方法学生不易想到。‎ 评析:本小题考生得分易,但得满分难。‎ ‎18(本小题满分12分)‎ ‎ 如图,直三棱柱中,、分别为、的中点,平面 ‎(I)证明:‎ ‎(II)设二面角为60°,求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大小。‎ ‎(I)分析一:连结BE,为直三棱柱, ‎ 为的中点,。又平面,‎ ‎(射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而平面,‎ ‎(相等的斜线段的射影相等)。‎ 分析二:取的中点,证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进而证∥,,得也可。‎ 分析三:利用空间向量的方法。具体解法略。‎ ‎(II)分析一:求与平面所成的线面角,只需求点到面的距离即可。‎ 作于,连,则,为二面角的平面角,.不妨设,则.在中,由,易得.‎ ‎ 设点到面的距离为,与平面所成的角为。利用,可求得,又可求得 ‎ 即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分析二:作出与平面所成的角再行求解。如图可证得,所以面。由分析一易知:四边形为正方形,连,并设交点为,则,为在面内的射影。。以下略。‎ 分析三:利用空间向量的方法求出面的法向量,则与平面所成的角即为与法向量的夹角的余角。具体解法详见高考试题参考答案。‎ 总之在目前,立体几何中的两种主要的处理方法:传统方法与向量的方法仍处于各自半壁江山的状况。命题人在这里一定会兼顾双方的利益。‎ ‎19(本小题满分12分)‎ 设数列的前项和为 已知 ‎(I)设,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 ‎(II)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I)由及,有 由,...①  则当时,有.....②‎ ‎②-①得 又,是首项,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II)由(I)可得,‎ ‎   数列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比数列.‎ ‎   , ‎ 评析:第(I)问思路明确,只需利用已知条件寻找.‎ 第(II)问中由(I)易得,这个递推式明显是一个构造新数列的模型:,主要的处理手段是两边除以.‎ 总体来说,09年高考理科数学全国I、Ⅱ这两套试题都将数列题前置,主要考查构造新数列(全国I还考查了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前n项和的方法),一改往年的将数列结合不等式放缩法问题作为押轴题的命题模式。具有让考生和一线教师重视教材和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重视两纲的导向作用。也可看出命题人在有意识降低难度和求变的良苦用心。‎ ‎20(本小题满分12分)‎ 某车间甲组有10名工人,其中有4名女工人;乙组有5名工人,其中有3名女工人,现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层内采用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从甲、乙两组中共抽取3名工人进行技术考核。‎ ‎(I)求从甲、乙两组各抽取的人数;‎ ‎(II)求从甲组抽取的工人中恰有1名女工人的概率;‎ ‎(III)记表示抽取的3名工人中男工人数,求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分析:(I)这一问较简单,关键是把握题意,理解分层抽样的原理即可。另外要注意此分层抽样与性别无关。‎ ‎(II)在第一问的基础上,这一问处理起来也并不困难。‎ ‎ 从甲组抽取的工人中恰有1名女工人的概率 ‎(III)的可能取值为0,1,2,3‎ ‎,,‎ ‎,‎ 分布列及期望略。‎ 评析:本题较常规,比08年的概率统计题要容易。在计算时,采用分类的方法,用直接法也可,但较繁琐,考生应增强灵活变通的能力。‎ ‎21(本小题满分12分)‎ ‎ 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过右焦点F的直线与相交于、两点,当的斜率为1时,坐标原点到的距离为 ‎ (I)求,的值;‎ ‎ (II)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当绕F转到某一位置时,有成立?‎ 若存在,求出所有的P的坐标与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I)设,直线,由坐标原点到的距离为 ‎ 则,解得 .又.‎ ‎(II)由(I)知椭圆的方程为.设、‎ 由题意知的斜率为一定不为0,故不妨设 ‎ 代入椭圆的方程中整理得,显然。‎ 由韦达定理有:........①‎ ‎.假设存在点P,使成立,则其充要条件为:‎ 点,点P在椭圆上,即。‎ 整理得。‎ 又在椭圆上,即.‎ 故................................②‎ 将及①代入②解得 ‎,=,即.‎ 当;‎ 当.‎ 评析:处理解析几何题,学生主要是在“算”上的功夫不够。所谓“算”,主要讲的是算理和算法。算法是解决问题采用的计算的方法,而算理是采用这种算法的依据和原因,一个是表,一个是里,一个是现象,一个是本质。有时候算理和算法并不是截然区分的。例如:三角形的面积是用底乘高的一半还是用两边与夹角的正弦的一半,还是分割成几部分来算?在具体处理的时候,要根据具体问题及题意边做边调整,寻找合适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22.(本小题满分12分)‎ 设函数有两个极值点,且 ‎(I)求的取值范围,并讨论的单调性;‎ ‎(II)证明:‎ 解: (I)‎ ‎ 令,其对称轴为。由题意知是方程的两个均大于的不相等的实根,其充要条件为,得 ‎⑴当时,在内为增函数;‎ ‎⑵当时,在内为减函数;‎ ‎⑶当时,在内为增函数;‎ ‎(II)由(I),‎ 设,‎ 则 ‎⑴当时,在单调递增;‎ ‎⑵当时,,在单调递减。‎ 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