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0.50 KB
- 2021-05-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2讲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6×4分)
1.(2012·温州适应性测试)如图所示,甲物质为某种胞外物质,丙物质为乙
细胞受甲物质影响后大量分泌或释放的某种物质。下列依次对甲、丙物质的举例中不合理的是 ( )。
A.抗原、抗体 B.兴奋性递质、乙酰胆碱
C.葡萄糖、胰岛素 D.胰高血糖素、葡萄糖
解析 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抗原不能直接刺激浆细胞,A选项错误;丙物质是乙酰胆碱,则乙细胞可能是传出神经元,甲物质可能是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递质,B选项正确;丙物质是胰岛素,则乙细胞是胰岛B细胞,甲物质是葡萄糖,C选项正确;若甲物质是胰高血糖素,丙物质是葡萄糖,则乙细胞可能是肝细胞,在胰高血糖素作用下肝糖原分解产生葡萄糖,D选项正确。
答案 A
2.(2012·海南单科,13)关于甲状腺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
B.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都增加
C.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
D.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体液中的激素调节及反馈调节的相关内容。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的调节。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会导致机体耗氧量、产热量都增多。由于只有甲状腺细胞表面有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而机体大多数组织、器官表面都有甲状腺激素受体,故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组织、器官。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通过反馈调节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多。
答案 D
3.(2012·辽宁省实验中学一模)右图为一个健康人饭后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
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的原因是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
B.进食后的2 h内,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C.2~3 h之间,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有所增加
D.3.5 h时,血糖浓度较高是肌糖原开始分解所致
解析 健康人进食后由于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人体血糖浓度上升,机体产生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进食后2~3 h,血糖浓度较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A、B、C说法正确;3.5 h时,血糖浓度较高的原因是肝糖原分解,D说法错误。
答案 D
4.(2012·北京理综,4)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 ( )。
A.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
B.浆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
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D.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动物免疫的相关知识。培养瓶中加入的细胞分别是被LCM病毒感染的小鼠体内分离出的淋巴细胞和被该病毒感染的51
Cr标记的同种小鼠细胞,一段时间后测定的是上清液中51Cr释放量,可判断51Cr是标记细胞破裂后释放出来的,所以被LCM病毒感染的51Cr细胞可看作效应T淋巴细胞作用的靶细胞,该细胞裂解是效应T淋巴细胞作用的结果,所以该实验说明了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5.(2012·江苏三校联考)如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 )。
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物会增加 ②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③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④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e激素 ⑤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④
解析 由题图可知,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c为甲状腺激素,d为肾上腺素,e为抗利尿激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而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水平衡调节中,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且能合成抗利尿激素;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答案 D
6.(2012·潍坊模拟)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都需要T细胞识别与传递
B.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杀死病毒
C.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过敏反应
D.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
解析 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某些抗原可直接刺激抗原,无需T细胞识别与传递;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导致靶细胞裂解,抗原释放出来后通过抗体的特异性免疫作用杀灭。系统性红斑狼疮是自身免疫病。
答案 D
二、双项选择题(2×6分)
7.(2012·信宜统考)下图细胞Ⅰ、Ⅱ和物质E、F的关系可能是 ( )。
细胞Ⅰ
细胞Ⅱ
物质E
物质F
A
胰岛A细胞
肝细胞
胰岛素
受体
B
效应T细胞
病原体
抗体
抗原
C
垂体细胞
甲状腺细胞
促甲状腺激素
受体
D
甲状腺细胞
垂体细胞
甲状腺激素
受体
解析 如果细胞I表示胰岛A细胞,则细胞Ⅱ可以表示肝细胞,物质E应为胰高血糖素,物质F为胰高血糖素的受体;分泌抗体的是浆细胞,而不是效应T细胞;如果细胞I表示垂体细胞,物质E表示垂体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则细胞Ⅱ为甲状腺细胞,物质F为甲状腺细胞表面的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如果细胞Ⅰ表示甲状腺细胞,则物质E表示甲状腺细胞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它通过负反馈调节作用于细胞Ⅱ即垂体细胞,抑制垂体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物质F为垂体细胞表面的甲状腺激素的受体。
答案 CD
8.(2012·惠州二模,24)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有人不幸被长时间困在恶劣的
环境中,缺少食物和水。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为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
B.由于缺水,引起下丘脑产生渴觉
C.为维持血糖平衡,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促进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
D.该人与恶劣的环境之间没有任何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解析 此人长时间困在恶劣的环境中,缺少食物和水,为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从而使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加强,故A选项正确。产生渴觉的中枢是大脑皮层,故B选项错误。为维持血糖平衡,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作用,分别促进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因而C选项正确。该人进行呼吸作用,产生CO2,所以仍然存在人与环境间的物质循环,故D选项错误。
答案 AC
三、非选择题(共64分)
9.(2012·福州一模,26Ⅱ)(14分)请回答下列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问题。
(1)如图为某科研小组探究饮水量对人体尿量生成速率的影响,获取相关数据后所描绘的曲线。据曲线分析:某健康成年人一次性口服1 L清水后1 h内尿量显著增加,这是由于________降低,对相关感受器刺激减弱,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变化,请根据图中所给的相关信息,在图中画出抗利尿激素相对量随时间(0.5~3.5 h之间)变化趋势的曲线。
(2)产生抗利尿激素的部位是________,抗利尿激素作用于________,促进其对水分的重吸收。
(3)在尿排出过程中存在神经调节。当尿量增加时,刺激位于膀胱的感受器,产生兴奋传到位于________的排尿低级中枢,最终到达效应器,形成排尿反射,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健康成年人的排尿反射还受大脑皮层控制,这说明人体的神经调节系统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
解析
大量饮用清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尿量增加。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其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排尿的神经中枢由脊髓控制。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答案 (1)细胞外液渗透压 如图:
(2)下丘脑 肾小管和集合管
(3)脊髓 反射弧
10.(2012·惠州三模,28)(16分)甲、乙、丙、丁四种动物在外界温度为5~35
℃条件下暴露2 h后的体温变化见下图:
(1)图中________表示人的体温变化,其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
(2)在外界温度为10 ℃时,机体相对耗氧量最大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食物、资源等影响种群数量变化,最终通过影响种群的________而直接影响种群密度,从而导致种群呈________型曲线增长。
(4)下图为克里斯琴提出的内分泌调节种群密度的学说示意图:
其中的A激素为________,B激素为________。
解析 (1)人体具有体温调节能力,基本维持在恒温37 ℃左右,所以由图可知乙代表人的体温变化,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2)甲动物维持恒温40 ℃以上,所以在外界温度为10 ℃时,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以增加产热维持体温。(3)食物、资源等影响种群数量变化,最终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从而导致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4)根据克里斯琴提出的内分泌调节种群密度的学说,由图可知A激素影响生长发育,所以A激素为生长激素,B激素影响性激素分泌,所以B激素为促性腺激素。
答案 (1)乙 下丘脑 (2)甲 其体温维持在较高(40 ℃以上)的水平相对稳定,必须加强呼吸作用增加产热 (3)出生率和死亡率 S (4)生长激素 促性腺激素
11.(2012·唐山一模)(21分)高温条件下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大量出汗、耗
能很多,又面临洪水中病原体危害,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若不及时补充能源物质,____________等激素的分泌量将增加,以暂时维持血糖平衡。
(2)若某人被一种病原体侵入体内,吞噬细胞依赖细胞膜的________性(结构特点)将病原体以胞吞作用吞入消灭。某人在流感病毒来临时注射了疫苗,结果没有患病,但第二年流感病毒来临时却患病了,为什么第二年会患病?________。
(3)有人进行以下实验:用未感染过病原体的健康小鼠A和B做实验(如图所示),注射毒性强的S病原体后,B鼠能正常生活,A鼠则患S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其原因是________;假如在给B鼠注射S疫苗后,第二天就给B鼠注射S病原体,则B鼠会死亡,原因是________。
(4)每年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HIV的遗传物质为________,传播途径有________。
解析 (1)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消耗了血液中的大量葡萄糖,体内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以维持血糖平衡。(2)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抗体具有特异性,第一年注射疫苗后产生的抗体只对该病原体起作用,第二年患病,说明病原体发生了变异。(3)B鼠注射了S疫苗后,体内产生了抗体及记忆细胞,而A鼠未进行免疫,因此当S病原体入侵时,A鼠患病而B鼠正常生活;免疫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第二天就给B鼠注射S病原体,此时鼠体内还未产生大量抗体,因此不能杀害病原体,B鼠死亡。(4)HIV的遗传物质为RNA,可以通过精液、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答案 (1)胰高血糖素
(2)流动 病毒发生了变异
(3)B鼠注射疫苗,经过免疫体内有了记忆细胞,而A鼠没有 免疫反应需要时间 (4)RNA 血液、精液、母婴
12.(2012·河南三市第二次调研)(13分)回答下列与免疫相关的问题。
(1)当体内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现象,这有利于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等转移到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属于__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2)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大肠杆菌AKP,注射到小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疫。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在这个过程中,________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的________细胞产生抗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用大肠杆菌AKP进行第二次免疫,________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3)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当做抗原,产生了相应抗体。该抗体与神经递质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神经递质不能与其受体正常结合,导致________信号转换的过程受阻。
解析 (1)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2)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可以产生抗体,记忆细胞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3)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使突触后膜膜电位发生改变,从而实现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若抗体和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则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过程将受阻。
答案 (1)非特异性 (2)B 浆(效应B) 记忆 (3)化学信号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