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2.31 KB
- 2021-05-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二专题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
1.(2007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34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体现在( )
A.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西方国家废除了垄断组织
C.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消失 D.西方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2.(2009年高考重庆文综23题)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3.(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21题)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C.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 D.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
4.(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27题)如图所示的曲线反应罗斯福新政前后的
A.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
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
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
5.(2010年高考天津文综历史部分6题)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B.调整农业结构
C.复兴工业生产D.实行社会救济
6.(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10题)右图所示现象出现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A.德国汽车出现了质量问题
B.燃料不够,用马拉作动力
C.兴起了一种新的旅游形式
D.提倡低碳生活,保护环境
7.(2009年江苏高考18题)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 )
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 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刺激消费需求 ④抑制物价上涨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
8.(2009年高考四川文综22题)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A.一致提高关税,共度难关 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9.(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22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表明( )
A.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 B.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
C.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D.私人经济依附于国家
10.(2009年广东高考23题) 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表明( )
A.罗斯福始终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
B.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
C.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
D.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11.(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22题)图6、7、8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的是
A.生产严重过剩 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
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 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2.(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21题)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象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13.(2011年江苏高考15题)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
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
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 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
14.(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16题)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
A.智者学派思想——人文主义思潮
B.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
C.君权神授说——社会契约论
D.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整
15.(2009年高考上海文综12题)2009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针对日益严重的国内经济经济危机,签署了经济刺激计划。在70多前,美国曾施行了类似的政策,史称( )
A.马歇尔计划 B.布什计划 C.里根计划 D.罗斯福新政
16.(2008年高考山东文综13题)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17.(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23题)20
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一个重要原因是
A.美国无法保持和苏联竞争的势头
B.世界经济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
C.阿拉伯国家采取有效措施联合斗争
D.美国实行了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
18.(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20题)图7改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7
A.德国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列 B.经济危机使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C.苏联成功度过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 D.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据着关键地位
19.(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17题)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查署,购买并大量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 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20.(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25题)“政府应该用税收手段把富人的收人再次分配给穷人”。这一主张属于( )
A.人文主义 B.空想社会主义
C.科学社会主义 D.凯恩斯主义
21.(2011年海南高考22题)日本自民党从1955年开始长期执政,在六七十年代出现表1所反映的变化。
表1 日本众议院席位变化表
年份
1958
1963
1967
1972
1976
自民党议席
287
283
277
271
249
在野党议席
180
184
209
220
262
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自民党
A.以农村为主的社会基础受到削弱
B.未能提出保证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政策
C.长期执政违背议会民主制原则
D.与美国结盟的政策遭到强烈反对
22.(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18题)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结果是
A.国家开支显著上升 B.农产品数量明显增加
C.银行数量不断增多 D.美元逐渐升值
23.(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24题)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后,大力推行社会福利等政策,目的是为了
A.强化自由放任主义 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D.改变资本主义性质
24.(2012年广东卷)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
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 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
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 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
25.何顺果在《美国的崛起及其动力》对美国崛起的过程及特征进行分析,如1607-1789年是“奠基和立国”。据此判断,与1930~1945年对应的是
A.扩张与起飞B.重建与发达
C.危机与调整D.称霸与冷战
26.英国某史学家说20世纪的某一时期:“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的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作者的言论最有可能反映的是
A.30年代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 B.5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最终形成
C.70年代滞胀现象困扰欧美各国 D.80年代福利国家制度弊端丛生
27.(2012年浙江卷)某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二后,为巩固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作诗一首。后发现其中有一句不妥,它是
A.亦滞亦胀凯失灵(凯,指凯恩斯主义)
B.紧缩货币出新招
C.减税减支零通胀
D.又陷“四高”难逍遥(“四高”,指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
28.(2012年福建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解散财阀,资本占有结构出现明显变化。表2为日本不同所有者的股票分布状况(%)。
表2
所有者
年份
政府和公共机关法人
金融机关
其他国内法人
外国法人
个人
其他
1950年
3.2
12.6
11
0
61.3
11.9
1960年
0.2
23.1
17.8
1.1
46.3
11.5
1969年
0.3
32.2
21.3
3.2
40.1
2.9
对其解读有误的是
A.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
C.金融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D.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
29.(2009年广东高考30题)(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情况
2001年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
1995—2005年GDP年均增长速度(%)
美国
14.7
3.3
英国
21.8
2.8
挪威
23.9
2.8
德国
24.3
1.4
芬兰
24.8
3.5
法国
28.5
2.1
瑞典
29.5
2.7
23个发达国家的平均值
22.0
2.6
注:1995—2005年上述各国每年的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与2001年的数据相当。
——据刘玉安《福利国家与社会和谐:北欧模式探源》
问题:
(1) 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有下列看法:①如果是穷人, “当一个法国人绝对好于当一个美国人”;②如果是富人,“做法国人就有其不利之处了”。请忽略其他因素,利用材料分析①的合理性;结合福利开支主要来自税收这一事实,分析②的合理性。(2分)
(2) 有人认为,高福利会制约经济发展,低福利较有利于经济发展。请分析说明材料中的数据是否都支持这一观点?(假定除福利水平高低之外,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条件相同)(4分)
(3) 福利制度产生以来,反对与支持的立场始终并存。请分别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并加以论证。(从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等等角度论证皆可)(6分)
【答案】
(1)法国比美国福利水平高;法国富人的税收负担较重。(2分)
(2)否。(1分)数据显示,相对而言,有国家高福利高增长,有国家低福利低增长。(3分)
(3)考生应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6分)
反对的理由,例如:①福利制度会增加企业税收负担和成本;②劳动积极性下降,不利于经济发燕尾服。
支持的理由,例如,①有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②二战后福利制度的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快速增长的局面。
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点拨】
第一问和第三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设计,这类设计一般没有固定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切忌由论没据。第二问对高福利的评价,应坚持一分为二,辩证的观点
30.(2008年高考重庆文综37题)(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炀帝)大业八年,天下旱,百姓流亡。时发四海兵,帝亲征高丽,六军冻馁,死者十八九。十三年,天下大旱。时郡县乡邑,悉遣筑城,发南女,无少长,皆就役。
——《隋书》
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暴涨,漂六百家余家。……十三日,诏曰:“暴雨为灾,大水泛滥,……诸司供进(进奉的财物),悉令减省。凡所力役,量事停废。遭水之家,赐帛有差。”
……九月,黄河泛滥,……太宗辛白马坂以观之。
——《旧唐书》
材料二 凡有水旱,(清朝统治者)略不可怜恤,坐视其饿莩流离,暴露如莽,……有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
——杨秀清《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十年间,民边迭起,各族人民的起义和暴动达100余次,以广西、广东、湖南三省声势最盛。
——摘编自王文泉《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1933年5月,国会通过了《联邦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1935年8月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改变了过去有民间团体自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开始了美国的“福利主义”实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与社会矛盾都演变到极其严重的地步。为了摆脱困境,寻求发展,工党政府采用“福利国家”政策,实施社会改革,可谓顺乎历史潮流的明智选择。
(1)根据材料一,说明灾害发生后隋炀帝,唐太宗对待百姓的态度,(4分)概括唐太宗应对灾害的举措。(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采取上述态度和举措的原因。(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与材料三所反映的史实有何内在联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在哪些方案中提出了改善百姓生活的办法,各举一条相关内容。(6分)
(3)根据材料四,说明美英两国社会福利改革各处于什么发展阶段,(2分)归纳美国社会福利改革的主要措施。(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措施对当时美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案】
(1)隋炀帝置百姓于不顾,仍然征发兵役、徭役;唐太宗关心民间疾苦、重视赈灾。减省诸司进奉(戒奢从简);减轻徭役;救济灾民;亲临灾区了解灾情。吸取隋亡教训;具有“存百姓”的思想。
(2)清朝统治者漠视民生,放纵贪官污吏搜刮百姓;这是造成社会动荡不安,各族人民纷起反抗的重要原因之一。《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平均分配土地,或实行圣库制度等;兴办保险事业,或兴办医院和慈善机构等。
(3)灭国开始“福利主义”试验;英国实行“福利国家”政策。颁布相关法令;成立专门机构。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国家稳定。
(4)略。
【点拨】此题旨在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分析比较、综合运用的能力。材料一中可以看出隋炀帝是暴君,不顾百姓生死,滥征兵役等。而唐太宗关心百姓疾苦,为民着想;材料二、材料三反映清朝的腐败导致农民起义不断;为此,在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来满足农民的土地愿望和兴办公共事业来解决百姓的生活;材料四主要是美英两国采取的富民措施。
31.(2008年高考宁夏文综40题)(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2年,美国国民总产值从1929年的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当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这时全国再也没人搞货币兑换了,纽约州一位参议员到首府,自带一周吃的东西……在麦迪逊广场花园拳办“金手套”锦标赛事决赛,门票除五分钱娱乐税必须付现金外,其余可以用任何实物支付,其中有香肠、床垫、帽子、鞋子、大衣、女睡衣、照相机、玩具、高尔夫球裤、机工工具、涂脚药膏、《圣经(新糟)》等。
——摘编自(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
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劝,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到4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贵金属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须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
-一摘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三 新政挽救资本主义结构的计划,还有两方面值得注意.首先是1933年6月建立的房主贷款公司。在这个机构存在的三年之中,它向100万以上的房主共贷款30多亿美元。其次,为刺激近于停工的房屋建筑业,国会于1934年6月建立联邦住房管理局,发放建筑新房和修理房屋的抵押贷款.运用长期低息贷款,联邦住房管理局对恢复私营住房建筑业起了巨大作用。在1934年至1940年之间,它发放修理住房贷款合计9.45亿美元,发放建筑新房贷款合计23亿美元,
――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四 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级抵押贷款是美国部分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方式之一,在借款人无力偿贷而不得不将名下财产抵押的情况下,贷款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又把抵押品上市转成基金,鉴于住房市场降温,银行利率上升,很多借款人无力履约的局面引发了美国“次贷危机”,造成贷款机构遭受重创,导致大量买入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证券投资产品的投资基金陷入困境,引发金融形势激烈变化,殃及国际市场。
——摘编自《(光明日报》2007年8月17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当时美国出现了用实物进行交换的反常现象。(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金融措施的角度说明罗斯福新政取得成效的原因。(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房主贷款公司和联邦住房管理局在缓解危机中所发挥的作用。(11分)
(4)比较材料三、四,指出房贷为什么在新政时期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而在当前却引发了次贷危机。(6分)
【答案】
(1)当时美国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危机;物价下跌,通货紧缩;消费者持币观望
(2)整顿银行,恢复信用;实行美元贬值,提高物价;扩大政府财政支出(采取赤字政策),刺激社会需求
(3)刺激房地产业恢复和发展,缓解住房危机;带动相关产业的恢复;扩大就业,提高社会购买力,缓解社会矛盾。
(4)评分说明:本问为开放性问题,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回答问题。
①从金融背景的角度说明:例如,通货膨胀时期和通货紧缩时期不同,或危机阶段和繁荣阶段不同。
②从贷款性质的角度产明:例如,良性贷款和不良贷款的不同,或适度贷款和过度贷款的不同。
③从贷款发放者的角度说明:例如,政府低息房贷和商业房贷的不同。
考生能从上述三个角度中的两个角度进行说明,即可得6分;若考生另有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点拨】此题主要涉及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表现及解决危机的政策,及对危机的认识问题。第一问必须从材料中找到关键信息,然后从这种现象出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角度来分析。第二问主要考察罗斯福新政在金融方面的政策的积极意义,依据课本知识就能快速解答。第三问要充分理解政府增加投资和扶持房地产建设可能带来的拉动经济、缓解危机的作用,此题与往常做的“田纳西水利工程”在克服危机方面的重要影响有类似之处,可以从扩大就业,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的恢复发展角度来组织答案。第四问主要应该考虑的是时代背景不同了,政府采取的房贷政策方面的差异等,要善于从两个材料中找到二者不同的可比较项,然后进行分析说明。
32.(2007年高考山东文综27题)(25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4分)
(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6分)《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6分)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4分)
(4)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5分)
【答案】(1)经济危机发生后,工人失业,人民生活贫困。
(2)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
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
(3)国家立法
(4)同意第一种观点: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后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同意第二种观点: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抢先养老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点拨】(1)从材料中可以获取的信息: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给美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人民生活极端困难;总统关心民众的生活。从这些信息中即可组织答案。
(2)所谓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律规定对社会成员在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维持劳动力再生产而建立的一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被誉为“社会安全网”和“内在稳定器”,只有做好社会保障,才能缓和矛盾,稳定秩序,促进经济的发展。根据对概念的理解,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来回答此问。
(3)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社会保障形成为一种制度,有利于长期稳定局面的形成。
(4)此问为开放性试题,不论答哪种观点,只要理由充分即可。例如,要体现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就必然要强调国家立法的形式
33.(2010高考广东文综39题)(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18、世纪,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
材料二:
——据(美)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判断在英国是“自由贸易成就了工业革命”还是“工业革命成就了自由贸易”,并说明理由。(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26—1985年美国进口关税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9分)
(3)在当代贸易自由化的趋势中,出现了哪些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这些组织的出现对贸易自由化趋势有何影响?(7分)
【答案】
(1)工业革命成就了自由贸易。在贸易保护政策下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经过工业革命,英国的竞争力增强,采取贸易自由政策。(8分)
(2)低—高—低。低—高的原因: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高—低的原因:美国经济实力提高;倡导自由贸易。(9分)
(3)①欧共体(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东盟等。(3分)
②本小问考生言之有理,皆可得分。(4分)
34.(2008年江苏高考23题)(14分)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4分)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
模式,其表现是什么?(4分)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4分)
【答案】
(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
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
(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3)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实验(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
【点拨】
该题不回避今年热点“改革开放三十年”,主要考察了经济危机、斯大林体制、罗斯福新政、苏联赫鲁晓夫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等知识点,难度系数中等难度。第(4)问相对较难。
35.(2008年上海高考B17题) 1934年,一位英国牛津大学的教授,创造了福利国家的概念。到1948年,英国宣布全面实现了社会保障,建成福利国家。
问题:(7分)
(1)英国“福利国家”可能借鉴了哪些国家的实践经验?(2分)
(2)英国“福利国家”的内容和特征是什么?(3分)
(3)你如何评价英国“福利国家”的政策?(2分)
【答案】
(1)德国俾斯麦的《疾病保障法》,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社会保障法》
(2
)内容:在教育、健康、住房、失业、退休等方面全面实行社会保障(或答人人享有免于贫困、疾病、愚昧、污染和失业的自由权利);特征:社会保障的全面性;实现所有居民各种不同的保障需求。
(3)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如:从正面看:福利国家政策的实施,对英国保持社会的长期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英国在世界上第一个建成“福利国家”,具有重大的意义,为以后其他国家实行社会保障政策提供借鉴和模式,消灭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从负面看:加重国家的负担,影响了经济发展。
【点拨】17题考察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都借鉴了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对经济的大力干预,建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该题主要以福利制度为切入点,考察福利制度的内容和特征、评价。最后一问评价主要从正反两方面回答。
相关文档
- 新课标备战高考数学知识总结专题42021-05-147页
- 数学新题分类汇编统计高考真题模拟2021-05-1412页
- 创新方案新课标2017届高考历史总复2021-05-1414页
- 历年高考真题遗传题题型分类汇总含2021-05-1410页
- 三年高考2019高考生物试题分项版解2021-05-1425页
-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化学实验2021-05-1425页
- 高考文科数学解析分类汇编立体几何2021-05-1422页
- 2020年高考英语语法必考知识点:动词2021-05-1413页
- 高考真卷文综历史解析版福建卷2021-05-1411页
-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一 2021-05-1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