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1.50 KB
  • 2021-05-14 发布

高考化学知识点无敌笔记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相互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数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HCO3-、SO32-、HSO3-、S2-、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离子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Pb2+与Cl-,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C6H5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H)4]-、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较强的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大量存在; 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大量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S2-+2Al3++6H2O=2Al(OH)3↓+3H2S↑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HSO3-、I-和Fe3+、ClO-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如Cr2O72-、NO3-、MnO4-在酸性时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Al3+和HCO3-、CO32-、HS-、S2-、[Al(OH)4]-(AlO2-)、ClO-、SiO32-等;Fe3+与CO32-、HCO3-、[Al(OH)4]-(AlO2-)、ClO-、SiO32-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3+与SCN-、C6H5O-不能大量共存。‎ ‎5.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 ‎②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SCN)2+。‎ ‎③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ClO-无论在酸性还是在碱性条件 下都具有强氧化性,能将S2-、I-、Fe2+、SO32-等氧化。‎ ‎④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2H+=S↓+SO2↑+H2O ‎⑤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是“一定大量共存”还是“可能大量共存”。‎ ‎6.审题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溶液的酸性对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如:Fe2+与NO3-能共存,但在强酸性条件下(即Fe2+、NO3-、H+相遇)不能共存;MnO4-与Cl-在强酸性条件下也不能共存。‎ ‎(2)酸式盐的含氢弱酸根离子不能与强碱(OH-)、强酸(H+)共存。‎ 如HCO3-+OH-=CO32-+H2O;HCO3-+H+=CO2↑+H2O 三、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规律要求 ‎(1)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 ‎(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 ‎(3)号实际:“=”“”“→”“↑”“↓”等符号符合实际。‎ ‎(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也要相等)。‎ ‎(5)明类型:分清类型,注意少量、过量等。‎ ‎(6)检查细: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 四、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根据元素的化合价 物质中元素具有最高价,该元素只有氧化性;物质中元素具有最低价,该元素只有还原性;物质中元素具有中间价,该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对于同一种元素,价态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其还原性就越强。‎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就越弱。‎ ‎(3)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 一般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越容易进行,说明该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或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注意:①氧化还原性的强弱只与该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得电子能力越强,其氧化性就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就越强。‎ ‎②同一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常见氧化剂:‎ ‎①活泼的非金属,如Cl2、Br2、O2 等;‎ ‎②元素(如Mn等)处于高化合价的氧化物,如MnO2、KMnO4等 ‎③元素(如S、N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含氧酸,如浓H2SO4、HNO3等 ‎④元素(如Mn、Cl、Fe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盐,如KMnO4、KClO3、FeCl3、K2Cr2O7‎ ‎⑤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 常见还原剂 ‎①活泼的金属,如Na、Al、Zn、Fe 等;‎ ‎②元素(如C、S等)处于低化合价的氧化物,如CO、SO2等 ‎③元素(如Cl、S等)处于低化合价时的酸,如浓HCl、H2S等 ‎④元素(如S、Fe等)处于低化合价时的盐,如Na2SO3、FeSO4等 ‎ ‎⑤某些非金属单质,如H2 、C、Si等。‎ 五、元素氧化性,还原性变化规律表 ‎(1)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联系放电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还原能力——失电子能力减弱)‎ K+,Ca2+,Na+,Mg2+,Al3+,Zn2+,Fe2+,Sn2+,Pb2+,(H+),Cu2+,Fe3+,Hg2+,Ag+‎ ‎(氧化能力——得电子能力增强)‎ ‎(1)非金属活动顺序表 F O Cl Br I S(氧化能力减弱)‎ F- Cl- Br- I- S2-(还原能力增强)‎ 比较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金属性:金属气态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 金属活动性:水溶液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 注意: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两者有时表现为不一致。‎ ‎1.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增强;‎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愈强,其元素的金属性也愈强;‎ ‎3.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4.常温下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5.常温下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6.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7.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间的置换反应。‎ ‎8.依据原电池中的电极名称。做负极材料的金属性强于做正极材料的金属性。‎ ‎9.依据电解池中阳离子的放电(得电子,氧化性)顺序。优先放电的阳离子,其元素的金属性弱。‎ 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同周期中,从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 ‎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酸性愈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也愈强;‎ ‎3.依据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愈强,非金属性愈强;‎ ‎4.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 5.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6.电解时,在阳极先产生的是非金属性弱的单质;‎ ‎7.将金属氧化成高价的是非金属性强的单质,氧化成低价的是非金属性弱的单质。例:2Cu+SCu2S Cu+Cl2CuCl2 所以Cl的非金属性强于S。‎ 六、“10电子”、“18电子”的微粒小结 ‎(一)“10电子”的微粒:‎ 分子 离子 一核10电子的 Ne N3-、O2-、F-、Na+、Mg2+、Al3+‎ 二核10电子的 HF OH−、‎ 三核10电子的 H2O NH2-‎ 四核10电子的 NH3‎ H3O+‎ 五核10电子的 CH4‎ NH4+‎ ‎(二)“18电子”的微粒 分子 离子 一核18电子的 Ar K+、Ca2+、Cl-、S2-‎ 二核18电子的 F2、HCl HS-‎ 三核18电子的 H2S 四核18电子的 PH3、H2O2‎ 五核18电子的 SiH4、CH‎3F 六核18电子的 N2H4、CH3OH 注意:其它诸如C2H6、N2H5+、N2H62+等亦为18电子的微粒。‎ 七、微粒半径的比较: ‎ ‎1.判断的依据(一层二核三电子)‎ ‎ 电子层数: 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核电荷数: 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最外层电子数: 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均相同时,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2.具体规律:‎ ‎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如:Na>Mg>Al>Si>P>S>Cl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Li<Na<K<Rb<Cs ‎3.同主族元素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F-<Cl-<Br-<I-‎ ‎4.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如:F->Na+>Mg2+>Al3+‎ ‎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Fe>Fe2+>Fe3+‎ 八、化学键与物质结构 ‎1.化学键是指分子内或晶体内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注意:化学键是一种静电作用,既包括静电吸引作用也包括静电排斥作用。‎ ‎2.根据相互作用的微粒不同,化学键可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1)离子键 ‎①阴、阳离子结合的化合物,在晶体中是通过静电作用而形成的化学键叫离子键。‎ ‎②阴、阳离子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就越强。‎ ‎③活泼的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化合能形成离子键。‎ ‎(2)共价键 ‎①在非金属的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共价键。‎ ‎②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就越强。‎ ‎③成键原子具有单电子,成键原子双方相互吸引对方电子,使自己成为稳定结构。‎ ‎④可用结构式表示共价化合物:H—H,O=C=O,N≡N等。‎ ‎⑤根据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共价键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A.同种非金属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两个原子吸引电子能力相同)。‎ B.不同种非金属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是极性键(两个原子吸引电子能力不同)。‎ ‎3.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 ‎(1)离子化合物:大部分盐(包括所有铵盐),强碱,大部分金属氧化物,金属氢化物。 ‎ 注意:活泼的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不一定都是以离子键结合的,如AlCl3不是通过离子键而是通过共价键结合的;非金属元素之间也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如铵盐都是离子化合物。 ‎ ‎(2)共价化合物:非金属氧化物,酸,弱碱,少部分盐,非金属氢化物。 ‎ ‎(3)在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 在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离子键。‎ ‎4.分子的极性 在化学中,极性指一个共价键或一个共价分子中电荷分布的不均匀性。如果电荷分布得不均匀,则称该键或分子为极性;如果均匀,则称为非极性。‎ 判断分子是否有极性的方法 ‎①由非极性键结合而成的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②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如果分子的构型完全对称,必为非极性分子。‎ ‎③由极性键结合而成的非对称型分子才是极性分子。‎ ‎④由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是否重合可以判断分子是非极性分子还是极性分子。正负电荷中心重合的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分子极性的应用 通常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如Br2易溶于CCl4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而NH3易溶于水难溶于CCl4等有机溶剂。(相似相溶)‎ ‎5.分子间作用力(又叫范德华力):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也就是使分子聚集成固体、液体的作用力。通常分子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 注意:分子间作用力不是化学键,它的作用力比化学键小得多。‎ ‎6.分子:是由原子形成的能够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通常能够形成分子的物质有稀有气体(单原子分子)、某些共价单质和某些共价化合物(常温下通常呈气态、液态及熔点较低的固态)。‎ 注意:分子内不一定有化学键的作用,如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不存在化学键。‎ 九、化学变化中的热效应 ‎1.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 表示方法:放热反应△H<0,用“-”表示;吸热反应△H>0,用“+”表示。‎ 原理:断键吸热,成键放热。‎ 反应热的微观解释:ΔH=反应物分子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生成物分子形成时释放的总能量 反应热与物质的能量的关系:ΔH=H(生成物)-H(反应物)‎ ‎2.燃烧热和中和热(仅作了解)‎ 燃烧热:在101KPa下,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反应生成1molH2O时的反应热。‎ 强酸和强碱反应的中和热:H+(aq)+OH-(aq)=H2O(l); ΔH=-57.3KJ·mol-1‎ 弱酸弱碱电离要消耗能量,中和热 |ΔH|<57.3KJ·mol-1‎ ‎3.热化学方程式 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意义:既表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①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若反应是在298K,1atm可不注明; ②、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或晶型;③ΔH与方程式计量数有关,注意方程式与ΔH对应,ΔH以kJ·mol-1单位,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或分数。④在所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后写下ΔH的“+”或“-”数值和单位。‎ ‎4。盖斯定律:一定条件下,某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反应的总热效应相同。‎ 十、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影响结果 ‎ 内因:反应物的性质 ‎ 外因 浓度↗,v↗;压强↗,v↗(气体);温度↗,v↗;催化剂,v↗(正催化剂)‎ 其它(光,超声波,激光,放射线,电磁波,反应物颗粒大小,扩散速率,溶剂等)‎ 注意: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气体物质的浓度实现的,若容器内压强改变,但气体物质的浓度没有改变,则化学反应速率不变,化学平衡也不会发生移动。‎ ‎2.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1)浓度: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之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压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注意:①对于气体体积相同的反应来说,增减压强平衡不移动; ②若平衡混合物都是固体或液体,增减压强平衡也不移动; ③压强变化必须改变浓度才有可能使平衡移动.‎ ‎(3)温度: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温度改变时,平衡一般都要移动)注意:催化剂同等倍数加快或减慢正逆反应的速率,故加入催化剂不影响平衡,但可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3.勒沙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浓度、温度、压强等)平衡就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4.充入稀有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恒压下通稀有气体,平衡移动方向相当于直接减压。‎ ‎(2)恒容下通稀有气体,平衡不移动。注意:只要与平衡混合物的物质不反应的气体都可当作稀有气体 ‎5.等效平衡 注意:等效平衡只是一个解决此类问题的快速方法,事实上这些等效平衡问题完全可以运用平衡常数进行计算。等效平衡的条件中均有恒温,而温度一定时平衡常数K不会改变。如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只要保持各反应物的比例一定,则反应物的起始浓度一定与原平衡的起始浓度相同,由于K相同,则两次平衡时各物质的平衡浓度也应相同。‎ ‎6.化学平衡常数 对于可逆反应aA+bBcC+dD,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是K=。‎ 注意:①化学平衡常数对某一具体反应来说,是一个仅随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常数,但不一定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这一点与Kw、Ka、Kb、Ksp、Kh不同(Kw、Ka、Kb、Ksp、Kh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②固体物质及水溶液中的水参与反应时,由于它们的浓度一般不发生变化,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一般将其浓度省略;③可以用浓度商Q与化学平衡常数K的相对大小来判断平衡的移动方向,条件改变的瞬间若Q<K,化学平衡应向正向移动;若Q>K,化学平衡应向逆向移动。‎ 十一、水溶液(复习提纲)‎ ‎1.分散系的概念及胶体、溶液和浊液的区别;胶体的性质;胶体的应用。(参看课本必修1)‎ ‎2.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参看课本必修1)(注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指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水的电离平衡的存在;温度、电解质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中H+和OH-‎ 浓度的关系;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pH的关系。(注意:加入酸和碱时会抑制水的电离平衡;加入水解的盐会促进水的电离平衡)‎ ‎4.弱酸和弱碱的电离平衡的建立及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注意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别;注意多元弱酸的电离方程式需要分步书写)。‎ ‎5.盐的水解平衡的建立及外界条件对水解平衡的影响;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多元弱酸酸根离子的水解分步书写,并且一般以第一步水解为主)。‎ ‎6.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及外界条件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沉淀转化的原理及应用;用Ksp进行的简单计算(参看课本例题)。‎ ‎7.中和滴定的原理及操作;中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中和滴定误差的分析。‎ ‎※注意:①多元弱酸的电离和多元弱酸酸根离子的水解方程式要分步书写;②弱电解质的电离和盐的水解一般都是较弱的,反应产生的微粒的浓度一般比溶质剩余浓度小;③弱酸、弱碱及水解的盐溶液(酸性或碱性)在加水稀释时,由于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的移动,使溶液的pH变化量比强酸和强碱溶液pH变化量小;④弱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加水稀释时,电离程度变大;能水解的盐溶液浓度越大,水解的程度越小,加水稀释时,水解程度变大。‎ 十二、电化学(复习提纲)‎ ‎1.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组成、两极的确定、两极发生反应的类型。‎ ‎2.原电池和电解池中电流和方向及电子的流向;内电路中离子的迁移方向。(注意:离子和迁移方向对原电池和电解池是相同的,阴离子移向阳极,阳离子移向阴极。原电池中外电路的负极就是内电路的阳极,而外电路的正极就是内电路的阴极)‎ ‎3.电极方程式和电池总反应方程式及总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注意:无论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若水参加反应,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不能写H+、OH-,而应写H2O)‎ ‎4.常见的几种化学电源:干电池、铅蓄电池、氢氧燃料电池中电极方程式和电池总反应方程式。‎ ‎5.电解池中两极物质得失电子顺序。(注意:活动金属作阳极时金属优先失电子)‎ ‎6.电解原理的应用:氯碱工业、电解精炼铜、铝的电解冶炼、电镀铜。‎ ‎7.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注意:书写电极方程式时要注意:(1)注意电解质溶液的性质。若电解质溶液能与电极反应产物反应,则书写的电极方程式应是一个合反应式。如以Al作负极,氢氧化钠溶液作电解质溶液的原电池中,负极反应是:Al+4OH――4e-=[Al(OH)4]-;(2)若原电池反应中负极物质不能与电解质溶液反应,则此时应发生吸氧腐蚀。如Cu|H2SO4溶液|石墨原电池中,正极反应是:O2+4H++4e-=2H2O;(3)水电离的H+或OH-参与反应时,在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中不能写H+或OH-参与反应,而在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式中可以直接写H+和OH-得失电子。‎ Ⅱ、元素及其化合物 ‎1.各种“水”汇集 ‎(一)纯净物:重水D2O;超重水T2O;蒸馏水H2O;双氧水H2O2;水银Hg;水晶SiO2。‎ ‎(二)混合物:氨水(分子:NH3、H2O、NH3·H2O;离子:NH4+、OH‾、H+)‎ ‎ 氯水(分子:Cl2、H2O、HClO;离子:H+、Cl‾、ClO‾、OH‾)‎ ‎ 苏打水(Na2CO3的溶液) 生理盐水(0.9%的NaCl溶液)‎ ‎ 水玻璃(Na2SiO3水溶液) 卤水(MgCl2、NaCl及少量MgSO4)‎ ‎ 水泥(2CaO·SiO2、3CaO·SiO2、3CaO·Al2O3) 王水(由浓HNO3和浓盐酸以1∶3的体积比配制成的混合物)‎ ‎2.各种“气”汇集 ‎(一)无机的:爆鸣气(H2与O2); 水煤气或煤气(CO与H2);碳酸气(CO2) ‎ ‎(二)有机的:天然气(又叫沼气、坑气,主要成分为CH4)‎ ‎ 液化石油气(以丙烷、丁烷为主) 裂解气(以CH2=CH2为主) 焦炉气(H2、CH4、CO等)‎ ‎ 电石气(CH≡CH,常含有H2S、PH3等)‎ ‎3.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 氧化作用 化合作用 吸附作用 Cl2、O3、Na2O2、浓HNO3‎ SO2‎ 活性炭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不可逆 可逆 ‎※其中能氧化指示剂而使指示剂褪色的主要有Cl2(HClO)和浓HNO3及Na2O2,SO2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 ‎4.能被活性炭吸附的物质 ‎(1)有毒气体(NO2、Cl2、NO等)——去毒;‎ ‎(2)色素——漂白;‎ ‎(3)水中有臭味的物质——净化。‎ ‎5.能升华的物质 I2、干冰(固态CO2)、红磷。‎ ‎6.Fe3+的颜色变化 ‎(1)向FeCl3溶液中加几滴KSCN溶液呈红色;‎ ‎(2)FeCl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 ‎(3)向FeCl3溶液溶液中通入H2S气体,生成淡黄色沉淀;‎ ‎(4)向FeCl3溶液中加入几滴Na2S溶液,生成淡黄色沉淀;当加入的Na2S溶液过量时,又生成黑色沉淀FeS;‎ ‎(5)向FeCl3溶液中加入过量Fe粉时,溶液变浅绿色;‎ ‎(6)向FeCl3溶液中加入过量Cu粉,溶液变蓝绿色;‎ ‎(7)将FeCl3溶液滴入淀粉KI溶液中,溶液变蓝色;‎ ‎(8)向FeCl3溶液中滴入苯酚溶液,溶液变紫色 ‎7.“置换反应”有哪些?‎ ‎(1)较活泼金属单质与不活泼金属阳离子间置换 ‎ 如:Zn+Cu2+=Zn2++Cu Cu+2Ag+=2Ag ‎(2)活泼非金属单质与不活泼非金属阴离子间置换 ‎ Cl2+2Br‾=2Cl‾+Br2 I2+S2-=2I-+S 2F2+2H2O=4HF+O2‎ ‎(3)活泼金属与弱氧化性酸中H+置换 ‎ 2Al+6H+==2Al3−+3H2↑ Zn+2CH3COOH==Zn2++2CH3COO‾+H2↑‎ ‎(4)金属单质与其它化合物间置换 ‎ 2Mg+CO22MgO+C 2Na+2H2O=2Na++2OH-+H2↑‎ ‎ 2FeBr2+3Cl2=2FeCl3+2Br2 2 FeI2+3Br2=2FeBr3+2I2‎ ‎ Mg+2H2OMg(OH)2+H2↑ 3Fe+4H2O(气)Fe3O4+4 H2↑‎ ‎(5)非金属单质与其它化合物间置换 ‎ H2S+X2=S↓+2H++2X-(X为Cl、Br、I) 2H2S+O2(不足)2S+2H2O ‎ CuO+CCu+CO↑ CuO+H2Cu+H2O SiO2+2CSi+2CO↑‎ ‎8.条件不同,生成物则不同 ‎(1)2P+3Cl22PCl3(Cl2不足) ;2P+5Cl22 PCl5(Cl2充足)‎ ‎(2)2H2S+3O22H2O+2SO2(O2充足) ;2H2S+O22H2O+2S(O2不充足)‎ ‎(3)4Na+O22Na2O 2Na+O2Na2O2‎ ‎(4)Ca(OH)2+CO2=CaCO3↓+H2O;Ca(OH)2+2CO2(过量)=Ca(HCO3)2‎ ‎(5)2Cl2+2 Ca(OH)2=Ca(ClO)2+CaCl2+2H2O ‎ 6Cl2+6Ca(OH)2Ca(ClO3)2+5CaCl2+6H2O ‎(6)C+O2CO2(O2充足) ;‎2C+O22CO (O2不充足)‎ ‎(7)8HNO3(稀)+3Cu=2NO↑+2Cu(NO3)2+4H2O ‎ 4HNO3(浓)+Cu=2NO2↑+Cu(NO3)2+2H2O ‎(8)AlCl3+3NaOH=Al(OH)3↓+3NaCl;AlCl3+4NaOH(过量)=Na[Al(OH)4]‎ ‎(9)Na[Al(OH)4]+4HCl(过量)=NaCl+AlCl3+4H2O ‎ Na[Al(OH)4]+HCl=NaCl+Al(OH)3↓‎ ‎(10)Fe+6HNO3(热、浓)=Fe(NO3)3+3NO2↑+3H2O ‎ Fe+HNO3(冷、浓)→(钝化)‎ ‎(11)Fe+6HNO3(热、浓)Fe(NO3)3+3NO2↑+3H2O ‎ Fe+4HNO3(热、浓)Fe(NO3)2+2NO2↑+2H2O ‎(12)Fe+4HNO3(稀)Fe(NO3)3+NO↑+2H2O 浓H2SO4‎ ‎170℃‎ ‎ 3Fe+8HNO3(稀) 3Fe(NO3)3+2NO↑+4H2O ‎(13)C2H5OHCH2=CH2↑+H2O 浓H2SO4‎ ‎140℃‎ C2H5-OH+HO-C2H‎5‎C2H5-O-C2H5+H2O ‎(14)C2H5Cl+NaOHC2H5OH+NaCl ‎   C2H5Cl+NaOHCH2=CH2↑+NaCl+H2O ‎(15)6FeBr2+3Cl2(不足)=4FeBr3+2FeCl3‎ ‎ 2FeBr2+3Cl2(过量)=2Br2+2FeCl3‎ ‎10.几个很有必要熟记的相等式量 M=20:Ne、HF M=28:N2、CO、C2H4 M=56:Fe、CaO、KOH M=60:CH3COOH、CH3CH2CH2OH、CH3CH(OH)CH3 M=64:SO2、Cu M=78:Na2O2、Na2S、Al(OH)3 M=80:CuO、SO3、Br M=98:H2SO4、H3PO4‎ M=100:CaCO3、KHCO3、Mg3N2 M=160:CuSO4、Fe2O3、Br2‎ ‎11.推断题中常见的反应类型及特殊物质 电解 AB+C+D (A:NaHCO3、(NH4)2CO3、NH4HCO3) ‎ H2O A+H2O B+C+D (A:NaCl、CuSO4、AgNO3等)‎ O2‎ O2‎ A↓(白)+ ↑(无色) (A:CaC2、Al2S3、Mg3N2)‎ ABC(A:S、H2S、N2、NH3、C、Na、醇、乙烯等)‎ NaOH 浓硫酸 常温 A↑[A:铵盐、Al、Si、CH3COONa(CH3COONa+NaOHNa2CO3+CH4↑)]‎ A↑(A:氯化物)‎ HCl NaOH CAB(A:Al、(NH4)2CO3、NH4HCO3、NaHCO3、NaHS、(NH4)2S、NH4HS、氨基酸)‎ 中学化学常见气体单质:H2、O2、N2、Cl2、F2‎ 中学化学常见固体单质:S、Si、C、Na、Mg、Al、Fe、Cu、I2‎ 中学化学常见液体单质:Br2‎ ‎12.化学工业 制备的物质 反应原理 设备 CO2‎ 漂白粉和漂粉精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玻璃 玻璃熔炉 合成氨 合成塔 HNO3‎ ‎ ‎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氧化炉、吸收塔 H2SO4‎ SO3+H2O=H2SO4‎ 沸腾炉、接触室、吸收塔 炼铁 炼铁高炉 氯碱工业 电解槽 炼铝、炼镁 ‎ ‎ 电解槽 精炼铜 阳极:Zn-2e-=Zn2+ Fe-2e-=Fe2+‎ Cu-2e-=Cu2+‎ 阴极:Cu2++2e-=Cu 电解精炼槽 电镀铜 阳极:Cu-2e-=Cu2+‎ 阴极:Cu2++2e-=Cu 电镀槽 Ⅲ、有机化学 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1.CH:C2H2和C6H6‎ ‎2.CH2:烯烃和环烷烃 ‎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 ‎4.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同分异构体 ‎1.烯烃——环烷烃 CnH2n 2.炔烃——二烯烃 CnH2n-2‎ ‎3.醇——醚 CnH2n+2Ox 4.醛—酮—环氧烷(环醚) CnH2nO ‎5.羧酸—酯—羟基醛 CnH2nO2 6.氨基酸—硝基烷 能发生取代反应的物质及反应条件 1. 烷烃与卤素单质:卤素蒸汽、光照;‎ 2. 苯及苯的同系物与①卤素单质:Fe作催化剂;‎ ‎          ②浓硝酸:50~60℃水浴;浓硫酸作催化剂 ‎          ③浓硫酸:70~80℃水浴;‎ ‎3.卤代烃水解:NaOH的水溶液;‎ ‎4.醇与氢卤酸的反应:新制的氢卤酸,加热;‎ ‎5.酯类的水解:无机酸或碱催化,加热(或水浴加热);‎ ‎6.酚与浓溴水或浓硝酸:常温即可进行。‎ ‎(乙醇与浓硫酸在‎140℃‎时的脱水反应,事实上也是取代反应。)‎ 能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 ‎1.烯烃的加成:卤素单质、H2、卤化氢、水 ‎2.炔烃的加成:卤素单质、H2、卤化氢、水 ‎3.二烯烃的加成:卤素单质、H2、卤化氢、水 ‎4.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加成:H2、Cl2‎ ‎5.苯乙烯的加成:H2、卤化氢、水、卤素单质 ‎6.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的加成:(包括卤代烯烃、卤代炔烃、烯醇、烯醛、烯酸、烯酸酯、烯酸盐等)‎ ‎7.含醛基的化合物的加成:H2、HCN等 ‎8.酮类物质的加成:H2‎ ‎9.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加成。‎ 能与氢气加成的: 、C=C、C≡C、C=O ‎ ‎ ‎(注意: 和 中的C=O双键不发生加成)‎ 能与NaOH反应的:—COOH、酚羟基、酯基-COO-、-X(卤素原子:-Cl、-Br、-I)‎ 能发生加聚反应的物质 烯烃、二烯烃、乙炔、苯乙烯、烯烃和二烯烃的衍生物。‎ 能发生缩聚反应的物质 ‎①苯酚和甲醛(浓盐酸作催化剂、水浴加热)②二元醇和二元羧酸等③氨基酸分子缩聚为蛋白质④单糖缩聚为多糖等。‎ 缩合聚合(简称缩聚):单体之间通过脱去小分子(如H2O等)生成高分子的反应。‎ 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 凡是分子中有醛基(-CHO)的物质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1.所有的醛(R-CHO);‎ ‎2.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注:能和新制Cu(OH)2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还有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盐酸、硫酸、氢氟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能与溴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 ‎(一)有机 ‎1.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2.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等)‎ ‎3.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4.苯酚及其同系物(因为能与溴水取代而生成三溴酚类沉淀)‎ ‎5.含醛基的化合物 ‎6.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二)无机 ‎1.-2价硫(H2S及硫化物);‎ ‎2.+4价硫(SO2、H2SO3及亚硫酸盐);‎ ‎3.+2价铁:‎ ‎  6FeSO4+3Br2=2Fe2(SO4)3+2FeBr3‎ ‎ 6FeCl2+3Br2=4FeCl3+2FeBr3 变色 ‎ 2FeI2+3Br2=2FeBr3+2I2‎ ‎4.Zn、Mg等单质 如Mg+Br2MgBr2 (其中也有Mg与H+、Mg与HBrO的反应)‎ ‎5.-1价的碘(氢碘酸及碘化物) 变色 ‎6.NaOH等强碱:Br2+2OH-=Br‾+BrO-+H2O ‎7.Na2CO3等盐:Br2+H2O=HBr+HBrO    2HBr+Na2CO3=2NaBr+CO2↑+H2O ‎  HBrO+Na2CO3=NaBrO+NaHCO3(不需记住方程式)‎ ‎8.AgNO3:Br‾+Ag+=AgBr↓‎ 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质 上层变无色的(ρ>1):卤代烃(CCl4、氯仿、溴苯等)、CS2;‎ 下层变无色的(ρ<1):直馏汽油、苯及苯的同系物、液态环烷烃、低级酯、液态饱和烃(如已烷等)等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 ‎(一)有机 ‎1.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2.苯的同系物;‎ ‎3.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卤代烃、油酸、油酸盐、油酸酯等);‎ ‎4.含醛基的有机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等);‎ ‎5.酚类 ‎6.石油产品(裂解气、裂化气、裂化汽油等);‎ ‎7.煤产品(煤焦油);‎ ‎8.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二)无机 ‎1.氢卤酸及卤化物(氢溴酸、氢碘酸、浓盐酸、溴化物、碘化物);‎ ‎2.亚铁盐及氢氧化亚铁;‎ ‎3.-2价硫的化合物(H2S、氢硫酸、硫化物);‎ ‎4.+4价硫的化合物(SO2、H2SO3及亚硫酸盐);‎ ‎5.双氧水(H2O2,其中氧为-1价,能被氧化为O2)‎ ‎※苯的同系物被KMnO4(H+)溶液氧化的规律:(仅作了解)‎ 侧链上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碳原子被氧化成羧基,其他碳原子则被氧化成CO2。‎ 倘若侧链中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则不能被氧化。‎ CH2CH3‎ KMnO4(H+)‎ COOH C(CH3)3‎ C(CH3)3‎ CH3‎ KMnO4(H+)‎ COOH 如:       ‎ Ⅳ、化学实验:‎ 一、常用仪器的使用 l.能加热的仪器 ‎(l)试管 用来盛放少量药品、常温或加热情况下进行少量试剂反应的容器,可用于制取或收集少量气体。‎ 使用注意事项:①可直接加热,用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 1/3处。②放在试管内的液体,不加热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l/2,加热时不超过l/3。③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炸裂。‎ ‎④加热时试管口不应对着任何人;给固体加热时,试管要横放,管口略向下倾斜。‎ ‎(2)烧杯 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使用注意事项:①加热时应放置在石棉网上,使受热均匀。‎ ‎②溶解物质用玻璃棒搅拌时,不能触及杯壁或杯底。‎ ‎(3)烧瓶 用于试剂量较大而又有液体物质参加反应的容器,可分为圆底烧瓶、平底烧瓶和蒸馏烧瓶。它们都可用于装配气体发生装置。蒸馏烧瓶用于蒸馏以分离互溶的沸点不同的物质。‎ 使用注意事项:①圆底烧瓶和蒸馏烧瓶可用于加热,加热时要垫石棉网,也可用于其他热浴(如水浴加热等)。②液体加入量不要超过烧瓶容积的1/2。‎ ‎(4)蒸发皿 用于蒸发液体或浓缩溶液。‎ 使用注意事项:①可直接加热,但不能骤冷; ②盛液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③取、放蒸发皿应使用坩埚钳。‎ ‎(5)坩埚 主要用于固体物质的高温灼烧。‎ 使用注意事项:①把坩埚放在三脚架上的泥三角上直接加热; ②取、放坩埚时应用坩埚钳。‎ ‎(6)酒精灯 化学实验时常用的加热热源。‎ 使用注意事项:①酒精灯的灯芯要平整。②添加酒精时,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酒精不少于l/3。③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④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⑤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⑥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 ‎2.分离物质的仪器 ‎(1)漏斗 分普通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普通漏斗用于过滤或向小口容器转移液体。长颈漏斗用于气体发生装置中注入液体。分液漏斗用于分离密度不同且互不相溶的不同液体,也可用于向反应器中随时加液。也用于萃取分离。‎ ‎(2)洗气瓶 中学一般用广口瓶、锥形瓶或大试管装配。洗气瓶内盛放的液体,用以洗涤气体,除去其中的水分或其他气体杂质。使用时要注意气体的流向,一般为“长进短出”。‎ ‎3.计量仪器 ‎(l)托盘天平 用于精密度要求不高的称量,能称准到‎0.1g。所附砝码是天平上称量时确定物质质量的标准。‎ 使用注意事项:①称量前天平要放平稳,游码放在刻度尺的零处,调节天平左、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②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砝码要用镊子夹取,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③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应放在在纸上称量。④易潮解、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⑤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零处。‎ ‎(2)量筒 用来量度液体体积,精确度不高(10mL量筒只能精确到0.1mL)。‎ 使用注意事项:①不能加热和量取热的液体,不能作反应容器,不能在量筒里稀释溶液。‎ ‎②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 ‎③用量筒液体倒入其它容器后,不能用水将量筒内壁上液体洗涤合并,因这部分液体在设计量筒时已将其排除在外了,若用水将量筒内壁上液体洗涤合并,则会使量出的液体偏多。‎ ‎(3)容量瓶 用于准确配制一定体积和一定浓度的溶液。使用前检查它是否漏水。用玻璃棒引流的方法将溶液转入容量瓶。‎ 使用注意事项:①只能配制容量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 ‎②容量瓶的容积是在‎20℃‎时标定的,转移到瓶中的溶液的温度应在‎20℃‎左右。‎ ‎(4)滴定管 用于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仪器。带玻璃活塞的滴定管为酸式滴定管,带有内装玻璃球的橡皮管的滴定管为碱式滴定管。‎ 使用注意事项:①酸式、碱式滴定管不能混用。使用前都要检查是否漏水。‎ ‎②25mL、50mL滴定管的估计读数为±0.01mL。‎ ‎③装液前要用洗液、水依次冲洗干净,并要用待装的溶液润洗滴定管。‎ ‎④调整液面时,应使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使液面保持在“‎0’‎或“0”以下的某一定刻度。读数时视线与管内液面的最凹点保持水平。‎ ‎⑤装入溶液后要排除尖嘴部分的气泡,对于酸式滴定管,通常快速打开活塞,使溶液快速流出将气泡带出;对于碱式滴定管,可将橡胶管向上弯曲成“”形,再轻轻挤捏玻璃球,使溶液流下赶走气泡。‎ ‎(5)量气装置 可用广口瓶与量筒组装而成。如图所示。排到量筒中水的体积,即是该温度、压强下所产生的气体的体积。适用于测量难溶于水的气体体积。‎ 二、药品的取用和保存 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因此在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照有关规定和操作规程,保证安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注意节约药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l~2mL,固体只需要盖满试管底部。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人指定的容器内。‎ ‎1.固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2.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很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吸取。取用较多量液体时可用直接倾注法: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瓶子(标签应对着手心)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注意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一般往大口容器或容量瓶、漏斗里倾注液体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3.几种特殊试剂的存放 ‎(1)钾、钙、钠在空气中极易氧化,遇水发生剧烈反应,应放在盛有煤油的广口瓶中以隔绝空气。‎ ‎(2)白磷着火点低(‎40℃‎),在空气中能缓慢氧化而自燃,通常保存在冷水中。‎ ‎(3)液溴有毒且易挥发,需盛放在磨口的细口瓶里,并加些水(水覆盖在液溴上面),起水封作用。‎ ‎(4)碘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盛放在磨口的广口瓶里。‎ ‎(5)浓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贮放在黑暗而且温度低的地方。‎ ‎(6)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应盛放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中保存;其溶液盛放在无色细口瓶里,瓶口用橡皮塞塞紧,不能用玻璃塞。‎ ‎4.不宜长期暴露空气中的物质 ‎(1)由于空气中CO2的作用:‎ ‎ 生石灰、NaOH、Ca(OH)2溶液、Ba(OH)2溶液、NaAlO2溶液、水玻璃、碱石灰、漂白粉、苯酚钠溶液、Na2O、Na2O2;‎ ‎(2)由于空气中H2O的作用:‎ ‎ 浓H2SO4、P2O5、硅胶、CaCl2、碱石灰等干燥剂、浓H3PO4、无水硫酸铜、CaC2、NaOH固体、生石灰;‎ ‎(3)由于空气中O2的氧化作用:‎ ‎ 钠、钾、白磷和红磷、NO、天然橡胶、苯酚、-2价硫(氢硫酸或硫化物水溶液)、+4价硫(SO2‎ 水溶液或亚硫酸盐)、亚铁盐溶液、Fe(OH)2。‎ ‎(4)由于挥发或自身分解作用:‎ ‎ AgNO3、浓HNO3、H2O2、液溴、浓氨水、浓HCl、Cu(OH)2。‎ 三、水溶液的配制 l.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计算:算出所需溶质和水的质量。把水的质量换算成体积。如溶质是液体时,要算出液体的体积。‎ 称量:用天平称取固体溶质的质量;用量筒量取所需液体、水的体积。‎ 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里,加入所需的水,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完全溶解.‎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计算:算出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溶质的体积。‎ 称量:用天平称取固体溶质质量,用量筒量取所需液体溶质的体积。‎ 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约为所配溶液体积的1/6),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冷却到室温后,将溶液引流注入容量瓶里。‎ 定容:用适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然后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把容量瓶盖紧,再振荡摇匀。‎ 四、化学实验制备、检验归纳 装置顺序:气体发生装置→净化→干燥→实验(收集)装置→尾气吸收(或防止某气体进入)‎ ‎(一)制气原理:应熟练掌握制气的化学方程式,应特别注意反应物的状态(固体或液体)及反应条件(加热或常温)。‎ ‎1.教科书上原理的考查 ‎(1)O2——KClO3与MnO2混合加热 (2)H2——Zn与稀硫酸或盐酸 ‎(3)Cl2——MnO2与浓盐酸共热 (4)HCl——NaCl固体与浓硫酸共热 ‎(5)H2S——FeS固体与稀H2SO4或稀HCl (6)NH3——Ca(OH)2固体与NH4Cl共热 ‎(7)SO2——Na2SO3固体与浓硫酸 (8)NO——Cu与稀HNO3‎ ‎(9)NO2——Cu与浓HNO3 (10)CO2——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 ‎(11)CH4——无水CH3COONa固体与碱石灰共热 (12)CH2=CH2——乙醇、浓硫酸‎170℃‎ ‎(13)CH≡CH——电石与水或饱和食盐水 ‎2、高考则出现制气的替代方法 ‎(1)O2:2Na2O2+2H2O=4NaOH+O2↑;2H2O2=2H2O+O2↑(MnO2作催化剂);O2一般不用Na2O2和CO2反应制取,因其反应速率太快。‎ ‎(2)Cl2: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不需加热)‎ ‎2NaCl(固)+3H2SO4 (浓)+MnO22NaHSO4+MnSO4+Cl2↑+2H2O ‎(3)HCl:浓HCl与浓硫酸混合 ‎(4)NH3:浓氨水与NaOH固体或CaO或碱石灰混合 ‎(5)SO2:Cu与浓硫酸共热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制SO2不能用C与浓硫酸,因产生的气体为CO2和SO2的混合气。‎ ‎3、气体发生装置:‎ 固+固、加热 固(液)+液、不加热 块状固体+液体 固(液)+液、加热 液+液、定温加热 O2 CH4 NH3‎ H2、CO2、H2S、SO2、NO2、C2H2‎ H2、CO2、H2S Cl2、HCl、NO、CO C2H4‎ ‎(二)气体的净化、干燥: →     →‎ ‎1.气体的净化与干燥装置 →   →‎ 气体的净化常用洗气瓶(盛溶液)、干燥管(固体)。如图所示。‎ ‎2.气体的净化 选择气体吸收剂应根据气体、杂质的性质(酸碱性、氧化还原性)而确定,所选用的吸收剂只能吸收气体中的杂质,而不能与被提纯的气体反应。一般情况下:①易溶于水的气体杂质可用水来吸收;②酸性杂质可用碱性物质吸收;③碱性杂质可用酸性物质吸收;④水分可用干燥剂来吸收;⑤能与杂质反应生成沉淀(或可溶物)的物质也可作为吸收剂。‎ 气体中杂质气体除去方法:‎ ‎(1)吸收法:①难溶于水的气体(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HCl、NH3)——水 ‎②难溶于水的气体(酸性气体)——碱性物质(氢氧化钠、石灰水、碱石灰、生石灰)‎ ‎③难溶于水的气体(碱性气体NH3)——酸性物质(浓硫酸、五氧化二磷)‎ ‎④难溶于水的气体(H2S)——CuSO4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 ‎⑤SO2(SO3)——浓硫酸 ⑥CH4(C2H4或C2H2)——溴水 ‎⑦Cl2(HCl)——饱和NaCl溶液(HCl易于水,饱和氯化钠降低了氯气的溶解)‎ ‎⑧根据氧化还原性吸收:CO2(SO2)——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 ‎(2)转化法:①CO2(HCl、SO2)——饱和的NaHCO3溶液(反应转化为CO2,降低了溶解)‎ ‎②SO2(HCl、SO3)——饱和NaHSO3溶液 ③H2S(HCl)——饱和NaHS溶液 ‎④CO2(CO)——通过灼热的CuO ⑤NO(NO2)——水 ⑥O2——灼热的铜网吸收 注意:CO2(CO)不能用点燃转化;C2H6(C2H4)不能用加H2转化 ‎3.气体干燥剂 常用的气体干燥剂按酸碱性可分为三类:‎ ‎①酸性干燥剂,如浓硫酸、五氧化二磷、硅胶。酸性干燥剂能够干燥显酸性或中性的气体,如CO2、SO2、NO2、HCI、H2、Cl2 、O2、CH4等气体。‎ ‎②碱性干燥剂,如生石灰、碱石灰、固体NaOH。碱性干燥剂可以用来干燥显碱性或中性的气体,如NH3、H2、O2、CH4等气体。‎ ‎③中性干燥剂,如无水氯化钙等,可以干燥中性、酸性、碱性气体,如O2、H2、CH4等。‎ 在选用干燥剂时,显碱性的气体不能选用酸性干燥剂,显酸性的气体不能选用碱性干燥剂。有还原性的气体不能选用有氧化性的干燥剂。能与气体反应的物质不能选作干燥剂,如不能用CaCI2来干燥NH3(因生成 CaCl2·8NH3),不能用浓 H2SO4干燥 NH3、H2S、HBr、HI等。‎ ‎4.气体净化与干燥注意事项 一般情况下,若采用溶液作除杂试剂,则是先除有毒、有刺激性气体,后除其它气体,最后干燥;若采用加热除去杂质,则是先干燥后加热。‎ 对于有毒、有害的气体尾气必须用适当的溶液加以吸收(或点燃),使它们变为无毒、无害、无污染的物质。如尾气Cl2、SO2、Br2(蒸气)等可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H2S可用CuSO4或NaOH溶液吸收;尾气CO可用点燃法,将它转化为CO2气体。‎ ‎(三)气体的收集 ‎1.排水集气法:①难溶或微溶于水,与水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都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例如H2、O2、NO、CO、CH4、CH2=CH2、CH≡CH等。②用排特殊溶液集气法收集某些溶于水的气体。如:排饱和NaCl溶液收集氯气;排饱和NaHCO3溶液收集CO2等。用排液集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口只能伸入集气瓶内少许。如图 ‎2.排空气集气法:不与空气发生反应,且其密度与空气密度相差较大的气体,都可用排空气集气法收集。空气的平均式量是29,式量大于29的气体如Cl2、HCl、CO2、SO2、H2S气体可用瓶口向上的排空气法收集。如图如式量小于29的气体,如H2、NH3、CH4可用瓶口向下的排空气取气法收集。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一定要伸入集气瓶底部,把空气尽量排出。为减少空气向瓶内扩散,集气瓶口可盖上毛玻璃片。如用试管收集时,可在试管口轻轻塞上一小团疏松的棉花。‎ ‎3.量气装置:对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往往借助其排出水的体积,用量筒或滴定管测定,从而确定气体的体积,装置如下:‎ ‎(四)尾气的吸收处理:‎ 1、 燃烧法:如CH4、C2H4、C2H2、H2、CO等。如图 ‎2、碱液反应法:如Cl2、H2S、CO2、SO2、NO2、NO等。‎ ‎3、水溶解法:如HCl、NH3等。(需要防止倒吸)‎ ‎(五)实验操作顺序一般包括下列几部分:‎ 仪器连接→查气密性→装药品→先通气体排出装置中空气→开始反应→防倒吸、防氧化措施→仪器拆卸等。‎ ‎1、仪器连接:①装配仪器时:从下向上,从左往右 ②在连接导管时:a 对制气装置、洗气瓶的进气管应“长进短出”;b 干燥管应大口方向进气,小口出气 c 量气装置的导管应“短进长出”;d 有易挥发液体反应或生成时,要设计冷凝回流装置。③净化装置的连接:则是先除有毒、有刺激性气体,后除其它气体,最后干燥;若采用加热除去杂质,则是先干燥后加热。‎ 2、 检查气密性:‎ ‎①水压法:对于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检验,应将导气管活塞关闭。然后向球形漏斗中注满水,放置一段时间,若水面不下降,说明启普发生器不漏气。‎ ‎②加热法:把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双手捂住烧瓶或试管,借手的热量使容器内的空气膨胀,容器内的空气则从导管口形成气泡冒出,把手拿开,过一会,水沿导管上升,形成一小段水柱,说明装置不漏气。‎ ‎3、装药品:先固后液 ‎4、先通气体排出装置中空气:空气的氧气、二氧化碳或水蒸气对实验产生影响或发生爆炸危险。‎ ‎5、防倒吸、防氧化措施:有些实验为防倒吸,往往最后停止加热或最后停止通气;有些实验为防氧化往往最后停止通气。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先通氢后点灯,先熄灯后停氢”。‎ ‎6、仪器拆卸的一般过程:“从右到左,自上而下,先拆主体,后拆部件。”‎ ‎7、可燃性气体纯度的检验(如H2、CO、CH4、C2H4、C2H2等)用排水法收集可燃性气体于试管中,用手指堵住试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 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气体不纯;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已纯。(如图所示)‎ ‎(六)物质的检验:‎ 物质的检验包括:鉴别、鉴定、推断。‎ 鉴别:指将不同物质区别开。只要抓住此种物质与众不同之处即可。‎ 鉴定:必须要检出该物质的各个成分。如鉴定某无色晶体为K2SO4,即要检出其中含K+、SO42- ,同时又要排除是NaHSO4;鉴定某无色晶体为NH4Cl,则既要检出NH4+,又要检出Cl-。‎ 推断:指据已知的实验及现象,通过分析,判断被检物质,并指出可能存在什么,不可能存在什么。‎ 1、 见气常体的检验:‎ 气体 检验方法 化学方程式 注意事项 ‎1‎ 氢气 纯净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不纯氢气点燃有爆鸣声,燃烧产生水,不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H2+O22H2O 产生水的气体不一定是氢气,还有气态烃 ‎2‎ 氧气 使带火星的木条或木炭复燃 C+O2CO2‎ ‎3‎ 氯气 黄绿色,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 ‎2KI+Cl2=2KCl+I2‎ 单质碘与淀粉作用显蓝色 使湿润KI—淀粉试纸变蓝色的不一定是Cl2‎ ‎4‎ HCl ‎①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在潮湿空气中形成白雾 能使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以及与氨气相遇产生白烟的气体不一定是HCl ‎②用蘸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冒白烟 NH3+HCl=NH4Cl ‎③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Ag++Cl-=AgCl↓‎ ‎5‎ H2S ‎①通入硝酸铅或硫酸铜溶液产生黑色沉淀;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③可燃,有臭蛋味 H2S+Pb2+=PbS↓+2H+‎ H2S+Cu2+=CuS↓+2H+‎ ‎6‎ SO2‎ 通入品红溶液后,溶液褪色,加热颜色复现;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SO2的漂白性 Cl2通入品红褪色,加热颜色不复现 ‎7‎ NH3‎ ‎①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有刺鼻气味 NH3+H2ONH3·H2O NH3·H2ONH4++OH-‎ ‎②用蘸浓盐酸的玻棒靠近,冒白烟 NH3+HCl=NH4Cl ‎8‎ NO 无色气体,接触空气立即变为红棕色 ‎2NO+O2=2NO2‎ ‎9‎ NO2‎ 红棕色气体,溶于水褪色;且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3NO2+H2O=2HNO3+NO 溴蒸气溶于水不褪色,加AgNO3则有淡黄色沉淀 ‎10‎ CO ‎①可燃,燃烧后只生成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CO+O22CO2‎ 注意与其他可燃气体的区别,氢气也能还原氧化铜,生成水 ‎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能还原出铜,并生成CO2‎ CO+CuO=CO2+Cu ‎11‎ CO2‎ ‎①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色无味 CO2+Ca(OH)2=CaCO3↓+H2O SO2也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但SO2具有还原性 ‎②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12‎ C2H4‎ ‎①通入溴水,溴水褪色 CH2=CH2+Br2→CH2BrCH2Br 能使溴水或酸性KMnO4褪色的还有乙炔等 ‎②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乙烯被氧化 ‎13‎ 乙炔 同上,点燃有浓烟 同上,乙烯点有黑烟 1、 常用阳离子的检验方法: ‎ 离子 检验试剂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1‎ H+‎ 酸碱指示剂(石蕊试液、甲基橙试液)‎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橙色甲基橙试液变红 ‎2‎ K+‎ 铂丝蘸其溶液,在无色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火焰呈浅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3‎ Na+‎ 方法同上 火焰呈黄色 ‎4‎ Ca2+‎ 方法同上 火焰呈砖红色 ‎5‎ Mg2+‎ NaOH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过量不溶解 Mg2++2OH-=Mg(OH)2↓‎ ‎6‎ Ba2+‎ H2SO4或硫酸盐,‎ 稀硝酸 生成白色沉淀,此沉淀不溶于稀HNO3‎ Ba2++SO42-=BaSO4↓‎ ‎7‎ Al3+‎ NaOH溶液(逐滴加入,边加边振荡)‎ 加适量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加过量NaOH则沉淀溶解。‎ Al3++3OH-=Al(OH)3↓‎ Al(OH)3+OH-=AlO2-+2H2O ‎8‎ NH4+‎ 加入浓NaOH溶液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加浓NaOH,加热产生刺激性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NH4++OH-=NH3↑+H2O ‎9‎ Fe2+‎ 淡绿色 ①NaOH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沉淀 Fe2++2OH-=Fe(OH)2↓白色 ‎4Fe(OH)2+O2+2H2O=4Fe(OH)3‎ ②先加KSCN溶液,然后加入氯水 加入KSCN溶液无现象,加入氯水则变红色 ‎2Fe2++Cl2=2Fe3++2Cl-‎ Fe3++3SCN-=Fe(SCN)3‎ ‎10‎ Fe3+‎ 黄色 ①KSCN溶液 溶液变血红色 Fe3++3SCN-=Fe(SCN)3‎ ②NaOH溶液 生成红褐色沉淀 Fe3++3OH-=Fe(OH)3↓‎ ③苯酚溶液 生成紫色溶液 ‎11‎ Cu2+‎ 蓝色 氢氧化钠溶液 生成蓝色絮状沉淀,加热变成黑色 Cu2++2OH-=Cu(OH)2↓‎ Cu(OH)2=CuO+H2O ‎12‎ Ag+‎ 盐酸或氯化物溶液 稀HNO3‎ 生成白色沉淀,此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Ag++Cl-=AgCl↓‎ 2、 常用阴离子的检验方法:‎ 离子 检验试剂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1‎ Cl-‎ AgNO3溶液、稀硝酸 生成白色沉淀,沉淀不溶于硝酸 Ag++Cl-=AgCl↓‎ ‎2‎ Br-‎ AgNO3溶液、稀硝酸 生成淡黄色沉淀,沉淀不溶于硝酸 Ag++Br-=AgBr↓‎ ‎3‎ I-‎ ①AgNO3溶液、稀硝酸 生成黄色沉淀,沉淀不溶于硝酸 Ag++I-=AgI↓‎ ②滴入淀粉溶液后,加入氯水 淀粉溶液变蓝色 Cl2+2I-=2Cl-+I2‎ I2遇淀粉溶液变蓝色 ‎4‎ SO42-‎ 盐酸、氯化钡溶液 先加入盐酸无沉淀,再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先加入盐酸排除Ag+、SO32-、CO32-等离子的干扰;‎ Ba2++SO42-=BaSO4↓‎ ‎5‎ SO32-‎ ①氯化钡溶液、盐酸 生成白色沉淀,加盐酸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 Ba2++SO32-=BaSO3↓‎ BaSO3+2H+=Ba2++SO2↑+H2O ②盐酸、品红溶液 加入盐酸,生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褪色 SO32-+2H+=SO2↑+H2O ‎6‎ S2-‎ ①加入CuSO4溶液、盐酸 生成黑色沉淀,加盐酸沉淀不溶解 S2-+Cu2+=CuS↓‎ ②盐酸、湿润的醋酸铅试纸 产生气体,使湿润的试纸变黑 S2-+2H+=H2S↑‎ ‎7‎ NO3-‎ 溶液加热浓缩,加入浓硫酸和铜片,加热 有红棕色的气体产生(待检物应是浓溶液或固体)‎ Cu+4H++2NO3-=Cu2++2NO2↑+2H2O ‎8‎ PO43-‎ AgNO3溶液、稀硝酸 生成黄色沉淀,加硝酸沉淀溶解 ‎3Ag++PO43-=Ag3PO4↓‎ Ag3PO4+2H+=3Ag++H2PO4-‎ ‎9‎ CO32-‎ ①氯化钡溶液、稀硝酸 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硝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Ba2++CO32-=BaCO3↓‎ BaCO3+2H+=Ba2++CO2↑+H2O ②盐酸、澄清石灰水 加入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32-+2H+=CO2↑+H2O CO2+Ca(OH)2=CaCO3↓+H2O ‎10‎ HCO3-‎ ①氯化钡溶液 不生成沉淀 ②稀盐酸、石灰水 产生无色无味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HCO3-+H+=CO2↑+H2O CO2+Ca(OH)2=CaCO3↓+H2O ‎11‎ SiO32-‎ 稀盐酸 产生白色胶状沉淀,过量盐酸沉淀不溶解 SiO32-+2H++H2O=H4SiO4↓‎ ‎12‎ AlO2-‎ 稀盐酸 加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过量盐酸则沉淀溶解 AlO2-+H++H2O=Al(OH)3↓‎ Al(OH)3+3H+=Al3++3H2O ‎13‎ OH-‎ 酚酞试液、紫色石蕊试液、橙色甲基橙 酚酞试液变红、石蕊试液变蓝色、甲基橙变黄 七、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常用方法:‎ ‎(1)物理方法:过滤、结晶、重结晶、蒸发、蒸馏、分馏、分液、萃取、升华、渗析、溶解、盐析、洗气。‎ ‎(2)化学方法:加热法、沉淀法、转化法、酸碱法、氧化还原法 总结:实验中水的妙用 一、水封:在中学化学实验中,白磷、液溴需要水封,少量白磷放入盛有冷水的广口瓶中保存,通过水的覆盖,既可隔绝空气防止白磷蒸气逸出,又可使其保持在燃点之下;液溴极易 挥发有剧毒,它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比水重,所以亦可进行水封减少其挥发。‎ 二、水浴:酚醛树脂的制备、纤维素的水解需用沸水浴;硝基苯的制备(50—‎60℃‎)、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室温~‎100℃‎)需用温度计来控制温度;银镜反应需用温水浴加热即可。‎ 三、水集:排水集气法可以收集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气体,中学阶段有O2,N:,H2,C2H4,C2H2,CH4,NO。有些气体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但可以在水中加入某物质降低其溶解度,如: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四、水洗:用水洗的方法可除去某些难溶气体中的易溶杂质,如除去NO气体中的NO2杂质。‎ 五、物质鉴别:可利用一些物质在水中溶解度或密度的不同进行物质鉴别,如:苯、乙醇、‎ 溴乙烷三瓶未有标签的无色液体,用水鉴别时浮在水上的是苯,溶在水中的是乙醇,沉于水下的是溴乙烷。‎ 六、查漏:气体发生装置连好后,可用水检查其是否漏气。‎ V、化学计算 ‎(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 1.通过化学式,根据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原子量,直接计算分子量。‎ ‎ 2.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求气体的式量:M=22.4ρ。‎ ‎ 3.根据相对密度求式量:。‎ ‎ 4.混合物的平均分子量:‎ ‎ ‎ ‎ 5.原子量 ① 原子的原子量=‎ ②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③ 元素原子量:‎ A1、A2表示同位素原子量,a1%、a2%表示原子的物质的量分数 ④ 元素近似原子量:‎ A1、A2表示同位素原子量,a1%、a2%表示原子的物质的量分数 ‎(二)溶液计算 ‎(1)物质的量浓度:‎ ‎① (2)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稀释过程中溶质不变:c1V1=c2V2。 ①‎ ‎③同溶质的稀溶液相互混合:c混= ②(饱和溶液,S代表溶质 ‎④质量分数换算为物质的量浓度:c= 该条件下的溶解度)‎ ‎ ③混合:m‎1a1%+m‎2a2%=(m1+m2)a%混 ‎ ‎ ④稀释:m‎1a1%=m‎2a2%‎ ‎(3)有关溶解度的计算:(一般山东高考不再考查) (4)有关pH值的计算:酸先算H+,碱先算OH—‎ ‎①S=(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 Ⅰ. pH=-lg[H+]‎ ‎②S=(a%:饱和溶液质量分数) Ⅱ. KW=[H+][OH-]=10-14(‎25℃‎下)‎ ‎(三)转化率和产率的计算 (四)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转化率α= v= ‎ 产率η= (计算时一定要注意代入的应是浓度的变化量和时间的变化量)‎ 考试注意:‎ ‎1.要抓住关键字在题目的问题中,通常出现如下词:正确与错误、大与小、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强与弱、能与否,由强到弱或由弱到强,名称与符号,分子式、结构简式、电子式,化学方程式、电极方程式、电池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等,即使题目会做,由于不注意上述词语,就有可能造成失分。 ‎ ‎2.注意各量的单位:物质的量浓度(mol/L),摩尔质量(g/mol),溶解度(g)、化学反应速率(mol·L-1·s-1 或mol·L-1·min-1)、化学平衡常数、百分数与浓度互换时的体积(ml化为L)易错等。 ‎ ‎3.题目中隐含性的限制条件如(1)酸性的无色透明溶液(2)pH=0的溶液(3)水电离出的[OH-]=10-14mol/L的溶液等 ‎ ‎4.注意常见符号的应用如“=”,可逆符号“”、有机反应中的“”、“ΔH>‎0”‎、“ΔH<‎0”‎、沉淀“↓”、气体符号“↑”,电荷与标化合价、写电子式时“[ ]”的应用(注:电子式在山东高考中已不列入考查内容)、物质的聚集状态、特殊的反应条件、各种符号的大小写(如物质的量浓度应用小写c;物质的量应用小写n;体积单位为mL或L)等等。 ‎ ‎5.实验填空题或简答题,注意文字要准确(1)不要用错别字:如脂与酯、铵与氨、坩与甘、蘸与粘、蓝与兰、褪与退、溶与熔、戊与戌、催与崔、苯与笨等。(2)不用俗语:如a、打开分液漏斗的开关(应为“活塞”),b、将气体通进(应为“通入”)盛溴水的洗气瓶,c、酸遇石蕊变红色(应为“酸使石蕊呈红色”)等。‎ 无机化学部分 ‎△‎ Si(粗)+2Cl2===SiCl4 Si+4HF===SiF4+H2↑ Si+2NaOH+H2O===Na2SiO3+2H2↑‎ 点燃 Cl2+H2OHCl+HClO (加酸抑制歧化,加碱促进歧化) Cl2+2NaOH===NaCl+NaClO+H2O ‎△‎ ‎4Na+O2===2Na2O 2Na2O+O2===2Na2O2 2Na+O2=====Na2O2‎ ‎2Na+S===Na2S(混合研磨,爆炸) 2Na+2H2O===2NaOH+H2↑ ‎△‎ 2Al+3H2SO4===Al2(SO4)3+3H2↑‎ ‎2Al+6H2SO4(浓)===Al2(SO4)3+3SO2↑+6H2O(注意:Al、Fe在冷、浓的H2SO4、HNO3中钝化)‎ ‎2Al+2NaOH+6H2O===2Na[Al(OH)4]+3H2↑ 2Cu+O2+CO2+H2O===Cu2(OH)2CO3‎ 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 ‎4HCl(浓)+MnO2===MnCl2+Cl2↑+2H2O(制氯气)点燃 4NH3+5O2=====4NO+6H2O (NH3的催化氧化)4‎ NH3+NaCl+H2O+CO2===NaHCO3↓+NH4Cl (侯氏制碱法——此反应用于工业制小苏打、苏打)‎ ‎2H2O2===2H2O+O2↑(受热可分解,加入催化剂时更快)‎ ‎2SO2+O2+2H2O===2H2SO4 (这是SO2在大气中缓慢发生的环境化学反应)‎ ‎2NO2+2NaOH===NaNO3+NaNO2+H2O(用于制硝酸工业中吸收尾气中的NO和NO2)‎ SO2+(NH4)2SO3+H2O===2NH4HSO3 (这是硫酸厂回收SO2的反应:先用氨水吸收SO2,再用H2SO4处理:2NH4HSO3+H2SO4===(NH4)2SO4+2H2O+2SO2↑生成的硫酸铵作化肥,SO2循环作原料气)‎ CaSO3+SO2+H2O===Ca(HSO3)2 (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SO2和CO2,可用品红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 CO2+C6H5ONa+H2O===C6H5OH+NaHCO3(不管反应中CO2是否过量,该反应的产物一定是NaHCO3)‎ ‎【注意】:CO2、SO2与BaCl2、CaCl2溶液不发生反应 高温 SiO2+2NaOH===Na2SiO3+H2O 高温 SiO2+4HF===SiF4↑+2H2O(HF保存在塑料瓶的原因,,并可用氢氟酸雕刻玻璃)‎ 高温 SiO2+CaO====CaSiO3 SiO2+Na2CO3=====Na2SiO3+CO2↑(玻璃窑中的反应)‎ SiO2+CaCO3=====CaSiO3+CO2↑(玻璃窑中的反应)‎ 通电 Na3AlF6‎ MgO、Al2O3几乎没有氧化性,很难被还原为Mg、Al,一般通过电解制Mg(电解制镁时要用MgCl2)和Al。‎ ‎2Al2O3=======4Al+3O2↑(Na3AlF6的作用是降低Al2O3的熔点)‎ ‎1、2H2SO4(浓)+C===CO2↑+2SO2↑+2H2O 2、2H2SO4(浓)+S===3SO2↑+2H2O 3、浓H2SO4(浓HNO3)+Fe(Al)室温下钝化 ‎4、6H2SO4(浓)+2Fe=△==Fe2(SO4)3+3SO2↑+6H2O 5‎△‎ 、6HNO3(浓、热)+Fe===Fe(NO3)3+3NO2↑+3H2O ‎6、4HNO3(稀)+Fe(不足)===Fe(NO3)3+NO↑+2H2O 7、8HNO3(稀)+3Fe(过量)===3Fe(NO3)2+2NO↑+4H2O ‎8、H2SO3+X2+H2O===H2SO4+2HX(X2表示Cl2、Br2、I2) 9、2NaOH+Al2O3+3H2O ===2Na[Al(OH)4]‎ ‎10、4FeSO4+2H2SO4+O2===2Fe2(SO4)3+2H2O(FeSO4溶液缓慢变质) 11、3Na[Al(OH)4]+AlCl3===4Al(OH)3↓+3NaCl ‎△‎ ‎12、 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 13、NH4HCO3===NH3↑+H2O+CO2↑‎△‎ ‎ ‎14、2Cu(NO3)3===2CuO+4NO2↑+O2↑ 15、2KMnO4===K2MnO4+MnO2+O2↑ ‎ ‎16、2KClO3======2KCl+3O2↑ 17、 2NaHCO3===Na2CO3+H2O+CO2↑‎ ‎(一)原电池电极反应方程式   ‎ ‎3.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吸氧腐蚀 4.氢氧燃料电池(中性介质) 5.氢氧燃料电池(酸性介质) ‎ 正极:O2+2H2O+4e-==4OH- 正极:O2+2H2O+4e-== 4OH- 正极:O2+4H++4e- == 2H2O 负极:2Fe-4e-== 2Fe2+ 负极:2H2-4e-== 4H+ 负极:2H2-4e-== 4H+‎ 总反应式:2Fe+O2+2H2O == 2Fe(OH)2↓ 总反应式:2H2+O2 == 2H2O 总反应式:2H2+O2 == 2H2O ‎ ‎6.氢氧燃料电池(碱性介质) 7.铅蓄电池(放电)‎ 正极:O2+2H2O+4e-== 4OH - 正极 (PbO2) :PbO2+2e-+SO42-+4H+== PbSO4↓+2H2O 负极:2H2-4e-+4OH- == 4H2O 负极 (Pb) :Pb-2e-+SO42-== PbSO4↓ ‎ 总反应式:2H2+O2 == 2H2O 总反应式: Pb+PbO2+4H++2SO42-== 2PbSO4↓ +2H2O ‎(二)电解电极反应方程式 ‎1电解水 阳极:4OH--4e-== O2↑+2H2O 阴极:4H++4e-== 2H2↑‎ 总反应式:2H2O 2H2↑ + O2↑‎ 有机化学部分 引发剂 n ‎—CH2—CH2—‎ ‎1、nCH2=CH2[ ] 2、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3、 4、‎ ‎5、 6、 ‎ ‎ ‎ ‎7、‎ Cu或Ag ‎△‎ 浓硫酸 ‎170℃‎‎ ‎ ‎ 8、2CH3CH2OH+O22CH3CHO+2H2O ‎ 浓硫酸 ‎140℃‎ ‎9、CH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O CH3CH2OHCH2=CH2↑+H2O C2H5OH+C2H5OHC2H5OC2H5+H2O ‎11 +NaOH+H2O ‎△‎ ‎13 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 ‎14 、[酯化反应中一般是酸(有机酸)去羟基醇去氢]‎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 ‎15 、CH3COOCH2CH3+NaOHCH3COONa+CH3CH2OH CH3COOCH2CH3+H2OCH3COOH+CH3CH2OH ‎16 、通常缩聚反应反应物分子中有两个以上的官能团]‎ 催化剂 水浴 ‎17 、n+nHCHO+nH2O ‎(该反应的原理是苯酚分子中两个C—H键断裂,甲醛分子中C=O键完全断裂)‎ ‎18 、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 稀硫酸 ‎△‎ 水浴 ‎ 蔗糖 葡萄糖 果糖 ‎19 、C12H22O11+H2O‎2C6H12O6‎ ‎ 麦芽糖 葡萄糖 稀H2SO4‎ ‎△‎ ‎55 、(C6H10O5)n+nH2OnC6H12O6‎ ‎ 淀粉 纤维素 葡萄糖 ‎63 、酯交换反应(相当于先水解再酯化) CH3COOCH3+CH3CH2OHCH3COOCH2CH3+CH3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