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8.50 KB
  • 2021-05-14 发布

化学高考真题——浙江卷修改版解析版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3年浙江高考化学试卷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多孔碳可用氢氧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 B.pH计不能用于酸碱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 C.科学家发现一种新细菌的DNA链中有砷(As)元素,该As元素最有可能取代了普通DNA链中的P元素 D.CH3CH—CH2和CO2反应生成可降解聚合物[ O—CHCH2—O—C ]n,该反应符合绿 O CH3 O 色化学的原则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从海带提取单质碘的方法是:取样 灼烧 溶解 过滤 萃取 B.用乙醇和浓H2SO4制备乙烯时,可用水浴加热控制反应的温度 C.氯离子存在时,铝表面的氧化膜易被破坏,因此含盐腌制品不宜直接放在铝制容器中 D.将(NH4)2SO4、CuSO4溶液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都出现沉淀,表明二者均可使蛋白质变性 A.钠与W可能形成Na2W2化合物 B.由Z与Y组成的物质在熔融时能导电 C.W得电子能力比Q强 D.X有多种同素异形体,而Y不存在同素异形体 ‎9、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如表所示,其中X元素的原子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 Y Z W Q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按系统命名法,化合物 的名称是2,3,5,5-四甲基-4,4-二乙基己烷 B.等物质的量的苯和苯甲酸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不相等 OH OH OH ‎……‎ ‎……‎ C.苯与甲苯互为同系物,均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 ‎ D.结构片段为 的高聚物,其单体是甲醛和苯酚 ‎11、电解装置如图所示,电解槽内装有KI及淀粉溶液,中间用阴离子交换膜隔开。在一定的电压下通电,发现左侧溶液变蓝色,一段时间后,蓝色逐渐变浅。‎ 已知:3I2+6OH—==IO3—+5I—+3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右侧发生的电极方程式:2H2O+2e—==H2↑+2OH—‎ B.电解结束时,右侧溶液中含有IO3—‎ C.电解槽内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KI+3H2O======KIO3+3H2↑‎ D.如果用阳离子交换膜代替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内发生的总化学方程式不变 ‎12、‎25℃‎时,用浓度为0.1000 mol/L的NaOH溶液滴定20.00 mL浓度均为0.1000 mol/L的三种酸HX、HY、HZ,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相同温度下,同浓度的三种酸溶液的导电能力顺序:HZ<HY<HX B.根据滴定曲线,可得Ka(HY)≈10—5‎ C.将上述HX、HY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用NaOH溶液滴定至HX恰好完全反应时:c(X—)>c(Y—)>c(OH—)>c(H+)‎ Ka(HY)·c(HY) c(Y—)‎ D.HY与HZ混合,达到平衡时:c(H+)= + c(Z—) +c(OH—)‎ ‎13、现有一瓶标签上注明为葡萄糖酸盐(钠、镁、钙、铁)的复合剂,某同学为了确认其成分,取部分制剂作为试液,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银氨溶液 水浴加热 试液 NaOH (aq)‎ Na2CO3(aq)‎ 滤液 沉淀物 焰色反应 观察到黄色火焰(现象1)‎ 无银镜产生(现象2)‎ 气体 溶液 H+‎ 无沉淀(现象3)‎ 白色沉淀(现象4)‎ 血红色(现象5)‎ KSCN(aq)‎ H2O2‎ NH3·H2O(aq)‎ Na2CO3 (aq)‎ 滤液 沉淀物 调节 pH=4‎ ‎ ‎ ‎ ‎ 已知:控制溶液pH=4时,Fe(OH)3沉淀完全,Ca2+、Mg2+不沉淀。‎ 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根据现象1可推出该试液中含有Na+‎ B.根据现象2可推出该试液中并不含有葡萄糖酸根 C.根据现象3和4可推出该试液中含有Ca2+,但没有Mg2+‎ D.根据现象5可推出该试液中一定含有Fe2+‎ ‎26、氢能源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现有两种可产生H2的化合物甲和乙。将‎6.00 g甲加热至完全分解,只得到一种短周期元素的金属单质和6.72 LH2(已折算成标准状况)。甲与水反应也能产生H2,同时还产生一种白色沉淀物,该白色沉淀可溶于NaOH溶液。化合物乙在催化剂存在下可分解得到H2和另一种单质气体丙,丙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为‎1.25 g/L。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化学式是_________;乙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 ‎(2)甲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体丙与金属镁反应的产物是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4)乙在加热条件下与CuO反应可生成Cu和气体丙,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有人提出产物Cu中可能还含有Cu2O,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Cu2O+2H+==Cu+Cu2++H2O)‎ ‎(5)甲与乙之间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发生反应产生H2,判断理由是________。‎ ‎27. (12分)化学需氧量(COD)常作为衡量水体中有机物含量多少的指标。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拟采用碱性高锰酸钾溶液测定某海水试样的COD,实验流程如下:‎ 已知:① 弱碱性条件下MnO被还原性物质还原为MnO2;‎ ‎② 10I-+2MnO+16H+===5I2+2Mn2++8H2O;③ 2S2O+I2===2I- +S4O。‎ ‎(1) 测定海水试样的COD,采用碱性高锰酸钾溶液而不采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 氧化后的水样煮沸后,需冷却并在暗处再加入KI和硫酸溶液,需冷却并在暗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的变化是____。‎ ‎(3) 滴定到终点时消耗0.010 0 mol·L-1Na2S2O3标准溶液10.00 mL。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海水试样的COD(用每升水样相当于消耗多少毫克O2表示,单位:mg·L-1)(写出计算过程)。‎ ‎28、某课题组以苯为主要原料,采取以下路线合成利胆药——柳胺酚。‎ B OH OH C—NH—‎ O A C E D Cl2‎ FeCl3‎ 试剂 NaOH/H2O HCl Fe HCl F C7H6O3‎ 回答下列问题:‎ NO2‎ NH2‎ Fe HCl 柳胺酚 ‎(1)对于柳胺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柳胺酚最多可以和2 molNaOH反应 B.不发生硝化反应 C.可发生水解反应 D.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2)写出A B反应所需的试剂______________。‎ ‎(3)写出B 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化合物F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F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写出3种)。‎ ‎①属酚类化合物,且苯环上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6)以苯和乙烯为原料可合成聚苯乙烯,请设计合成路线(无机试剂及溶剂任选)。‎ CH3CH2OH 浓H2SO4‎ O2‎ 催化剂 注:合成路线的书写格式参照如下示例流程图:‎ CH3COOCH2CH3‎ CH3COOH CH3CHO OH C—OH O ‎ ‎ ‎【解析】根据合成路线,由柳胺酚的分子结构可逆推出F为邻羟基苯甲酸 NaO NO2‎ HO NO2‎ HO NH2‎ E为 ,D为 ,C为 ,B为 Cl Cl NO2‎ ‎ ,A为 。‎ 柳胺酚分子中含酚羟基——具有酸性、酰胺键(类似于肽键)——发生水解反应。1 mol柳胺酚最多可以和3 mol NaOH反应,苯环上可以发生硝化反应,苯环上酚羟基邻对位的氢可以发生溴代反应,1mol柳胺酚与Br2反应最多可以消耗4 molBr2。‎ ‎38. [实验化学]‎ 二茂铁(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醚等有机溶剂,是易升华的橙色晶体)可用作燃料的节能消烟剂、抗爆剂等。实验室制备二茂铁反应原理及装置示意图如下:‎ Ⅰ. 反应原理2KOH+FeCl2+‎2C5H6―→(C5H5)2Fe+2KCl+2H2O ‎          (环戊二烯)  (二茂铁)‎ Ⅱ. 实验装置 ‎    图1         图2‎ Ⅲ. 实验步骤 步骤1.在三颈烧瓶中加入‎25 g粉末状的KOH,并从仪器a中加入60 mL无水乙醚到烧瓶中,充分搅拌,同时通氮气约10 min(图1)。‎ 步骤2.再从仪器a滴入5.5 mL新蒸馏的环戊二烯,搅拌。‎ 步骤3.将‎6.5 g无水FeCl2与(CH3)2SO(二甲亚砜)配成的溶液装入仪器a中,慢慢滴入烧瓶中,45 min滴完,继续搅拌45 min。‎ 步骤4.再从仪器a加入25 mL无水乙醚搅拌。‎ 步骤5.将烧瓶中的液体转入分液漏斗,依次用盐酸、水各洗涤两次,分液得橙黄色溶液。‎ 步骤6.蒸发橙黄色溶液,得二茂铁粗产品。‎ 步骤7.粗产品升华提纯(图2)。‎ ‎(1) 写出图1中仪器名称:a为________,b为________。‎ ‎(2) 步骤1中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步骤5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________(填字母)。‎ A. 直接将二茂铁乙醚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B. 直接将二茂铁乙醚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C. 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二茂铁乙醚溶液从下口放出 D. 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二茂铁乙醚溶液从上口倒出 ‎(4) 升华提纯时,图2漏斗颈处棉花球的作用是________。‎ ‎(5) 为了确证得到的是二茂铁,还需要进行的一项简单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确定二茂铁的结构是右图c而不是d可测定的谱图为________。‎ ‎ ‎ ‎2013年浙江高考化学试卷答案 ‎7、【解析】A选项:氢氧燃料电池要求电极必须多孔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并具一定的催化作用,同时增大气固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C选项:As和P同主族。甲基环氧乙烷与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聚碳酸酯,原子利用率达到100%,生成的聚碳酸酯易降解生成无毒无害物质,所以此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原则。B选项:pH计可用于酸碱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 ‎8、【解析】A选项:实验室从海带提取单质碘缺少了氧化过程,萃取后还要分液。B选项:用乙醇和浓H2SO4制备乙烯时必须使温度迅速提高至约‎170℃‎,不可能是水浴加热(水浴加热温度最高只能达到‎100℃‎)。D选项: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发生盐析(盐析是可逆过程,不破坏蛋白质的生理活性,加水后又溶解),蛋白质溶液中加入CuSO4等重金属盐溶液变性析出(变性是不可逆过程,蛋白质失去了生理活性,加水不再溶解)。C选项:通常认为是Cl—替换氧化铝中的O2—而形成可溶性的氯化物,所以铝表面的氧化膜易被Cl—破坏。‎ ‎9、【解析】由“X元素的原子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可推出X为C,因此Y为O,Z为Si,W为S,Q为Cl。A选项:Na和S可形成类似于Na2O 2 的Na2S2。Z与Y组成的物质是SiO2,SiO2是原子晶体,熔融时不能导电。C选项:S得电子能力比Cl弱。D选项:C、O元素都能形成多种同素异形体。‎ ‎10、‎ ‎【解析】A选项:题给化合物正确的名称为2,2,4,5-四甲基-3,3-二乙基己烷。B选项:苯甲酸的分子式为C7H6O2,可将分子式变形为C6H6·CO2,因此等物质的量的苯和苯甲酸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相等。C选项: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11、【解析】电解的电极反应为:阳极 2I——2e—== I2 左侧溶液变蓝色 ‎3I2+6OH—==IO3—+5I—+3H2O 一段时间后,蓝色变浅 ‎ 阴离子交换膜 向右侧移动 阴极 2H2O+2e—==H2↑+2OH— 右侧放出氢气 如果用阳离子交换膜代替阴离子交换膜:‎ 电极反应为:阳极 2I——2e—== I2 多余K+‎ ‎ 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迁移至阴极 ‎ 阴极 2H2O+2e—==H2↑+2OH— 保证两边溶液呈电中性 ‎12、‎ ‎【解析】浓度均为0.1000 mol/L的三种酸HX、HY、HZ,根据滴定曲线0点三种酸的pH可得到HZ是强酸,HY和HX是弱酸,但酸性:HY>HX。因此,同温同浓度时,三种酸的导电性:HZ>HY>HX。B选项:当NaOH溶液滴加到10 mL时,溶液中c(HY)≈c(Y—),即Ka(HY)≈c(H+)=10—pH=10—5。C选项:用NaOH溶液滴定至HX恰好完全反应时,HY早被完全中和,所得溶液是NaY和NaX混合溶液,但因酸性:HY>HX,即X—的水解程度大于Y—,溶液中c(Y—)>c(X—)。D选项:HY与HZ混合,溶液的电荷守恒式为:c(H+)= c(Y—)+ c(Z—) +c(OH—),又根据HY的电离平衡常数:‎ Ka(HY)·c(HY)‎ ‎ c(H+)‎ c(Y—) ‎ c(H+)·c(Y—) ‎ c(HY)‎ Ka(HY)= 即有:c(Y—)=‎ Ka(HY)·c(HY)‎ ‎ c(H+)‎ c(Y—) ‎ 所以达平衡后:c(H+)= + c(Z—) +c(OH—)‎ ‎13、【解析】A选项:因加入了NaOH (aq)和Na2CO3(aq),在滤液中引入了Na+,不能根据 滤液焰色反应的黄色火焰判断试液是否含Na+。B选项:试液是葡萄糖酸盐溶液,其中一定含葡萄糖酸根,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葡萄糖酸根不能发生银镜反应。D选项:溶液加入H2O2‎ 后再滴加KSCN(aq)显血红色,不能证明葡萄糖酸盐试液中是否含Fe2+。正确的方法是:在溶液中滴加KSCN(aq)不显血红色,再滴入滴加H2O2显血红色,证明溶液中只含Fe2+。若此前各步均没有遇到氧化剂,则可说明葡萄糖酸盐试液中只含Fe2+。C选项:根据“控制溶液pH=4时,Fe(OH)3沉淀完全,Ca2+、Mg2+不沉淀”信息,在过滤除去Fe(OH)3的滤液中分别加入NH3·H2O(aq)和Na2CO3(aq),加入NH3·H2O(aq)不产生沉淀说明滤液中不含Mg2+,加入Na2CO3 (aq)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含Ca2+。‎ ‎26、催化剂 ‎△‎ ‎△‎ 【解析】“单质气体丙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为‎1.25 g/L”——丙为N2,化合物乙分解得到H2和N2,化合物乙为NH4H,NH4H有NH4+和H—构成的离子化合物。‎6.00 g化合物甲分解得到短周期元素的金属单质和0.3 molH2,而短周期元素的金属单质的质量为‎5.4 g;化合物甲与水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可溶于NaOH溶液,说明该沉淀可能是Al(OH)3,进而可判定化合物甲为AlH3。涉及的反应为:‎ a.甲、乙受热分解:2AlH3 =======2Al+3H2↑ 2NH4H=========N2↑+5H2↑‎ b.甲与水反应: 2AlH3+6H2O==2Al(OH)3+6H2↑‎ ‎△‎ c. 2NH4H+5CuO======5Cu+ N2↑+5H2O d. 化合物甲与乙可能发生的反应:2AlH3+ 2NH4H ======2Al+N2↑+8H2↑ ‎ 化合物甲和乙的组成中都含—1价H,—1价H还原性很强,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H2;‎ 且2Al+3化合价降低6,2NH4H 中8H+1化合价降低8,化合价共降低14;2AlH3中6H—1和2NH4H中2H—化合价升高8,2NH4H中2N—3化合价升高6,化合价共升高14。‎ NH4H电子式:‎ 第(4)题的实验设计是1992年全国高考题的再现:Cu+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Cu。现有浓硫酸、浓硝酸、稀硫酸、稀硝酸、FeCl3稀溶液及pH试纸,而没有其它试剂。简述如何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来检验CuO经氢气还原所得到的红色产物中是否含有碱性氧化物Cu2O。‎ 实验方案设计的关键是Cu2O溶解而Cu不溶解:①Cu2O为碱性氧化物;②不能选用具有强氧化性的试剂,否则Cu被氧化为Cu2+。‎ 实验方案设计的表述:简述操作步骤,复述实验现象,根据现象作出判断。‎ ‎【答案】取少量反应产物,滴加足量稀硫酸,若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证明产物Cu中含有Cu2O;若溶液不变蓝色,证明产物Cu中不含Cu2O。‎ ‎【点评】本题要求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其计算进行推理,考查了化学式、电子式、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根据题给信息设计实验的能力,并要求根据物质的组成判断物质的化学性质。本题完全依据2013年《考试说明》样卷对应试题的模式进行命题。‎ ‎27、 (12分)‎ ‎(1) 海水中含大量的Cl-,Cl-酸性条件能还原MnO(2分)‎ ‎(2) 防止生成的单质碘受热、见光时挥发(1分) 由蓝色变为无色(1分)‎ ‎(3) n(Na2S2O3)=0.010 0 mol·L-1×10.00 mL×10-‎3 L·mL-1=1.000×10-4 mol(1分)‎ n(I2)=1/2n(Na2S2O3)=5.000×10-5 mol(1分)‎ 氧化I-的n(KMnO4)=2/5n(I2)=2.000×10-5 mol(1分)‎ 氧化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消耗的 n(KMnO4)=0.100 0 mol·L-1×10.00 mL×10-‎3 L·mL-1-2.000×10-5mol ‎=1.000×10-3 mol-2.000×10-5 mol=9.800×10-4 mol(1分)‎ 由于KMnO4氧化海水中还原性物质时,MnO还原为MnO2,相当于n(O2)的物质的量为:‎ ‎4n(O2)=3×9.800×10-4 mol,n(O2)=7.350×10-4 mol(2分)‎ m(O2)=‎32 g·mol-1×7.350×10-4 mol=2.352×10-‎2 g=23.52 mg(1分)‎ COD=23.52 mg/‎0.1 L=235.2 mg·L-1(1分)‎ ‎28、(1)CD ‎(2)浓硝酸和浓硫酸 O2N ONaa O2N Cl H2O ‎△‎ ‎(3) ‎ ‎ + 2NaOH + NaCl+H2O ‎—CHO HO OH ‎ (4)见解析 ‎—CHO HO—‎ OH ‎—CHO HO—‎ OH ‎—CHO HO OH ‎ (5)‎ ‎ ‎ 催化剂 加成脱氢 ‎—CH=CH2‎ 催化剂 ‎[ CH—CH2] n ‎(6)‎ ‎ CH2=CH2‎ ‎【点评】今年高考有机试题较前三年的都较容易。考查的内容都是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辨认分子结构中的官能团,抓官能团性质;有机分子结构式、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同分异构体概念及其有机合成流程的正确表示。能力要求是依据有机化学基础知识采取逆向推理,从而得出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再根据有机合成路线回答相关问题。‎ ‎38. (12分)‎ ‎(1) (恒压)滴液漏斗(1分) 球形冷凝管(1分)‎ ‎(2) 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防止实验过程中Fe2+被氧化(2分)‎ ‎(3) D(2分)‎ ‎(4) 过滤二茂铁固体,防止逸散到空气中(2分)‎ ‎(5) 测定所得固体的熔点(2分)‎ ‎(6) 核磁共振氢谱(或1HNMR)(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