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 MB
- 2021-05-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4 地表环境
[高考命题展望]
高考对地表环境的考查主要是以选择题题型考查岩石及矿物的关系,以读图综合分析题题型或结合重大的地质事件或地质灾害,考查地质作用、地貌以及板块构造理论;利用地形剖面图、示意图等考查地质构造。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火山、地震成因与分布、以及背斜,向斜理论与生产的关系,与外力作用有关的生态环境是本考点的重难点。
[主干知识串讲]
网络构建
要点串讲
一、一个技能——板块构造与地貌
板块构造的基本观点: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断裂构造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叫板块;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只有太平洋板块为大洋板块,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和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带。
运用板块运动学说解释全球地貌,要注意板块的边界类型(即相对运动状况)与地形类型的关系。板块间的边界,不是大洲或大洋的界线,而是一些构造带,如海沟、海岭、断层等构造带。板块相对运动对全球构造地貌形成的影响可总结如下:
二、两个地质常识
1、地球圈层的划分及结构
2、河流地貌
⑴山区河流以侵蚀作用为主,河流下切,形成V形河谷,一般多峡谷,流速快,谷底沉积物较粗大。
⑵在河流出山口,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携带的砾石和泥沙大量堆积下来,形成扇形锥状堆积体,即冲-洪积扇。一般顶部物质较粗,主要为沙、砾,边缘一般多为沙、粉沙及亚粘土,边缘常有泉水出露,可发展自流灌溉,干旱地区绿洲一般位于冲积扇边缘。在我国天山山麓、太行山东部山麓、昆仑山和祁连山北麓有较大面积的冲-洪积扇。
⑶平原地区河流,河道开阔,水流平缓,以堆积作用为主,形成冲积平原。河底沉积物颗粒较细小,曲流发育,往往在凹岸侵蚀而凸岸堆积。这里一般土壤肥沃、地势低平、水源充足,有航运和养殖之利,人口、城市密集。在河流入海口处,受潮水顶托等影响,流速减慢,泥沙堆积成多个沙洲,逐渐发育成为三角洲。
三、三个地质规律
1、三类岩石特征的比较
类型
形成
特点
利用状况
岩浆岩
侵入岩
地下岩浆在内压力的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较大
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
喷出岩
地下岩浆在内压力的作用下,沿地壳薄弱的地带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为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
沉积岩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成为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成为岩石
有层理结构、化石
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
变质岩
岩石受到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成为新的岩石
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
2、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是指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和变位,最基本的形式是褶皱和断层,它们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和“证据”。
地质构造
形成原因
构造特征
构造地貌
实例
现实意义
褶皱
背斜
当水平的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时,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从形态看:岩层向上弯曲隆起;从岩层顺序看:中心老,两翼新
常形成山岭;但背斜的顶部因受到张力,容易被外力侵蚀,成为谷地
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
找矿:良好的储油构造
向斜
从形态看:岩层向下弯曲变形;从岩层顺序看:中心新,两翼老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侵蚀,成为山岭
找水:良好的储水构造
断
层
地壳运动产生强大的压力或张力,超过岩石承受的程度,岩体就会发生破裂错动、位移
断裂面两侧的岩体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
大断层形成裂谷或陡崖;断层一侧上升的岩体,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另一侧相对下沉的岩块,常形成谷地、低地;在断裂带上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华山、泰山、庐山、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工程建设如隧道通过断层时必须加固;水库、大坝等选址应避开断层带
3、外力作用与地貌
地面上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是相互联系的统一过程,它们互为条件、密切联系、共同作用雕塑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侵
蚀
作
用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
流
水
侵
蚀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
沉积
作
用
冰川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沉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
[热点题型归纳]
题型1:地球的圈层结构
样题1 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完成(1)~(2)题。
(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900千米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
A. 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 B. 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
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D. 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2)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
A. 传递声音信号 B. 进行地质探矿
C. 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 D. 测量山峰的高度
研析 (1)纵波和横波通过的介质不同,传播速度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所以当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时,可推断该处有一个不连续面,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2)地震波用来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根据地震波的传播性质,可进行地质探矿。
答案:(1)D (2)B
备考速记 关于地震波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四个比方:(1)通过地震波间接了解地球内部的知识就像运用X光或B超、CT等了解人体内部。(2)地球内部的不连续使地震波的传递速度发生变化就像将一支筷子放在盛有半碗水的碗里,看见水面处筷子好像折断了。(3)地壳的厚度均,陆地地壳厚,海洋地壳薄就好像建房子,高楼必须挖深地基一样。(4)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就像煮熟了的鸡蛋一样,有蛋壳地壳)、蛋白(地幔)和蛋黄(地核)。
[强化预测]1、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下列(1)~(3)题。
(1)该地震波应是
A.纵波 B.横波
C.纵横波 D.无法判断
(2)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
A.5千米处 B.17千米处
C.33千米处 D.2900千米处
(3)该地可能位于
A.116°E,40°N B.90°E,30°N
C.南极点 D.经度180°,纬度0°
题型2:地壳内部地质循环
样题2 读下列甲乙两图(若甲图中C是变质岩),回答(1)~(2)题
(1)甲图中与③所示的地质作用相同的箭头是
A.① B.② C.⑤ D.⑥
(2)乙图中若沿⑦处向下钻探100米,发现地层由黏土、淤泥、岩石等物质组成,岩石中含芦苇化石。该岩石属于甲图所示的
A.A类岩石 B.B类岩石 C.C类岩石 D.难于判别
研析(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而形成;但各类岩石均可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
发生重熔再生而成为新的岩浆。三类岩石均可能受外力作用最后固结成为沉积岩。已生成的
各类岩石由于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的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等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成为
变质岩。由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可推断出,A、B、C分别代表岩浆岩、沉积岩、变质
岩,所以③代表变质作用,所以与③所示的地质作用相同的箭头是⑥。(2)含有化石的岩石
属于沉积岩,所以应属于甲图所示的B类岩石。
答案:(1)D(2)B
易错点击 地壳物质循环中各类岩石的相互转化都可以直接实现
地壳物质循环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相互转化关系中,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来,沉积岩可以由岩浆岩和变质岩直接转化而来,变质岩也可由岩浆岩和沉积岩直接转化而来。但是岩浆岩和沉积岩只能通过转化为变质岩后再转化为岩浆,而不可直接转化为岩浆。
[强化预测2]、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序号是
A.④和⑤ B.①和⑥ C.①和④ D.③和⑥
(2)下列岩石都有可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
A.页岩、石灰岩 B.砾岩、大理岩
C.砂岩、玄武岩 D.石英岩、花岗岩
题型3 地表形态的变化因素
样题3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中各
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 B.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C.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 D.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2)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A.沙尘暴 B.水土流失 C.泥石流 D.土地荒漠化
研析 蒙古高原气候干旱,风力的侵蚀作用强烈,a表示侵蚀作用;地面被侵蚀后形成裸岩荒漠,侵蚀的物质被搬运后,在当地干旱地区沉积下来形成沙丘,还有一部分被风力搬运到黄土高原地区沉积下来,形成黄土塬,图中的b表示风力的搬运作用;黄土高原被流水侵蚀后,黄土物质随着流水的搬运(图中的c),在山口、河流的下游和河口沉积下来,形成冲积扇和三角洲等,图中的d表示流水的沉积作用。c过程表示流水的搬运作用,该作用在植被覆盖较差、坡度较大的地方,可能会发生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现象。
答案:(1)AB (2)BC
相关链接 我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多的地区,一般认为成因是:在蒙古、中亚和我国西北一带的荒漠地区,气候干燥,温差很大,由于热胀冷缩的作用,使岩石、砂砾等被“加工粉碎”成细小的砂子和粉尘。强劲的西北风将以百万吨计的细砂和粉尘旋入天空,随风南下。于是粗粒的先沉降下来聚成沙漠,细粒的则被飘移至秦岭北麓。经过二三百万年的搬运堆积,终于形成了黄土高原。
[强化预测]
3、 刘东生院士根据中国黄土沉积,重建了250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历史。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沙尘暴频繁发生,除了人为破坏地区植被等原因是否与自然界周期性干旱气候的演变有关。据此完成(1)~(3)题。
(1)有关“中国黄土沉积”叙述正确的是
A.黄土沉积物的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地堆积在一起
B.黄土的矿物成分与所在地方的矿物成分极其相似
C.黄土沉积时亚欧大陆内部可能为冰川覆盖
D.黄土中含有大量的水生动植物化石
(2)250万年以来,冬季风为黄土搬运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夏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加强了堆积物成土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寒冷的冰期,黄土堆积速率很高,成土作用较弱
B.温暖的间冰期,黄土的堆积速率较高,成土作用相对加强
C.寒冷冰期,为碎屑物质的搬运提供的动力小
D.温暖湿润的间冰期,成土作用减弱
样题4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并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 。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 。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 。③处的地形属 山地。
(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 (多项选择)
A.渭河谷地 B.长江三峡 C.汾河谷地 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 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
研析 背斜的判断方法是从岩层的形态上看:岩层是向上弯曲隆起的,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看,中间地层老,两侧地层新;读图可知,②处岩层年龄的新老关系是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故为背斜;背斜成谷现象的原因是: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后易受侵蚀,而成为谷地;地垒所在的岩块相对上升,两侧的岩块相对下降;④处的地质构造为地堑,与它成因相似的有渭河谷地和汾河谷地;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在①处打井能打到向斜槽部,地下水容易汇聚。
答案(1)②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后易受侵蚀 中间地层老,两侧地层新 块状
(2)见下图
(3) AC
(4)① 该处为向斜构造,在此处打井能打到向斜槽部,地下水容易汇聚
方法技巧 构造地貌类型有两种,一是褶皱,二是断层,它们都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和变位,区别是断层是受到的张力超过了岩石所能承受的程度。这类试题考查的内容一般有:一是地质构造类型的判断;二是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的关系;三是运用地质构造规律,服务生产和生活。
[强化预测]
甲H
乙
丙
甲H
乙
乙
乙
丙
丙
丙
丁
从甲到丁岩层从老到新
N
4、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丁的地质构造为
A.褶皱 B.背斜
C.向斜 D.断层
(2)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B.甲有利于储存地下水
C.修一南北向隧道选址丁处
D.图中岩层为岩浆岩
(3)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
A.地壳运动所致 B.内力作用所致
C.岩浆活动所致 D.外力作用所致
[高考冲刺演练]
[2010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二)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文综地理)] 读图2(图中序号表示地质作用),回答1~2题。
1.图示各种地质作用中,相同的是
A.①③⑤ B.④⑥⑧ C.①②⑤⑥ D.⑤⑥⑦⑧
2.从地质大循环的完整性看,图中缺失的过程包括
A. 沉积物到变质岩的过程 B.变质岩到火成岩的过程
C.沉积岩到岩浆的过程 D.火成岩到沉积岩的过程
[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2010年高三毕业班联考(一)文科综合试题(文综地理)] 下图是“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内外力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A.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
C.岩浆喷出、褶皱、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D.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沉积、断裂
4.该地地下洞穴形成的地质作用最有可能是
A.地壳张裂作用 B.地层沉陷作用 C.流水溶蚀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5.[2010年宁波市高三“十校”联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文综地理)] 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了里氏8.8级的大地震,图4为全球板块构造局部图此次地震位置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陕西省宝鸡市2010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文科综合试题(文综地理)]图2中沉积岩的形成符合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规律。图中线段为等高线,关于该地质构造说法正确的是
A.向斜成山 B.向斜成谷 C.背斜成谷 D.背斜成山
[2010届浙江省教育考试院高考测试样卷文科综合测试卷(文综地理)]读图3和图4,完成7~8题。
7.图3中,形成该河谷的地质作用依次是
A.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B.流水作用、风化作用
C.冰川作用、流水作用 D.风化作用、冰川作用
8.图4中,E、F示意的河谷形态分别出现在河流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台州市2010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考试题文科综合试卷(文综地理)]图2中丙地区终年受西风控制。图3中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地层界线,地层P到K由老到新。完成9~10题。
9.图4中符合①-②剖面线的地层剖面示意图是
10.与乙河相比
A.甲河东北岸冲刷较严重 B.甲河径流季节变化较小
C.甲河的水能资源较丰富 D.甲河的航运条件较差
[文综卷?甘肃省兰州市皋兰一中2010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读“亚热带亚欧大陆东部某地等高线分布图”,据此回答11~12题。
11.河滩A、B之间的河段,河流的流向大致为( )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东北
12.图示区域内拥有且最突出的旅游资源是( )
A.瀑布飞流 B.湖光山色 C.奇峰峡谷 D.大漠孤烟
[山东省淄博市201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文综地理)] 读下列一组图回答13~14题。
13.上列a、b、c三幅图,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a -b -c B.b- a -c C.c--a---b D.b-c-a
14.图中地质构造与地貌对应正确的是
A.背斜 谷地 B.向斜 山地 C.断层 谷地 D.水平岩层 河流
[烟台市中英文学校高三年级第二学期一模文科综合能力(文综地理)]贺兰山和银川平原是沙海中的“绿岛”和绿洲。读图,回答15~17题。
15.贺兰山成为“绿岛”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热量充足 B.地形抬升,降水较多
C.冰川融水多,水源充足 D.土层深厚,植被茂密
16.银川平原的形成原因是
A.地壳下沉,风力沉积 B.断裂下沉,冰川物质堆积
C.地壳抬升,河流侵蚀 D.断裂下沉,黄河泥沙沉积
17.银川平原自古以来就是重要农业区,其主要原因是
A.光热充足 B.地势低平 C.水源丰富 D.历史悠久
[2009~2010学年度江西省赣州市第二学期十一县(市)高三年级期中联考文综试卷(文综地理)] 2009年11月21日,黑龙江省鹤岗市新兴煤矿发生特大矿难,共造成108名矿工死亡。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18~19题。
18.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岩层弯曲变形越强烈越不利于地形倒置的形成
B.岩层的抗风化能力越低越不利于地形倒置的形成
C.背斜顶部受挤压作用,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
D.图中地形是内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广西南宁二中2010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文综地理)]读我国秦岭南麓某地地质结构图,回答20~21题。
20.图中岩层由老到新的排列是
A.O,D,Q B.D,Q,O C.Q,D,O D.O,Q,D
21.图中最容易形成河流的位置为
A.① B.② C.③ D.④
[河南省新乡平顶山许昌2010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地理)]下图为30°N纬线上某地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22~23题。
22.下列有关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N湖是断裂下陷形成的 ②X海域是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
③N湖泊水面与M山峰的相对高度较小值,多出现在冬季 ④N湖与X海域之间的地区矛盾冲突不断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图示X海区与Y高原分别位于
A.太平洋板块 美洲板块 B.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块
C.南极洲板块 美洲板块 D.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2010年北京卷文综第2题]图1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读图,回答第24~25题。
24.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10年天津卷文综第3题]某校地理小组学生在滨海公路沿线的山坡上,看到了几千年前形成的海浪侵蚀地貌。结合图文材料,回答25题。
25.据图2判断,古海蚀地貌在此出现,反映了几千年以来该地区
A.陆地相对上升 B.海水沉积作用加强 C.海面相对上升 D.海浪侵蚀作用加强
26.[2010年广东卷文综第7题]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如图示意),其成因是
A. 侵蚀一搬运作用 B. 搬运一堆积作用
C. 风化一侵蚀作用 D. 沉积一固结成岩作用
27.[2010年广东卷文综第4题]下列关于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河流右岸更容易遭受侵蚀 B. 河水最深处位于河床中心
C. 水面宽度一年中洪水期最大 D. 自上游向下游流量逐渐增加
[10年山东卷文综第5-6题]图3为某地地质的示意图。读图回答28~29题。
28.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④① B.③①④
C.④②① D.④①③
29.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30.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字母代表的地质构造名称:A______ C______
(2)在地貌上B表现为 ,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的汾河谷地按成因属于图中的 处地貌(填字母)
(4)如果该地打算修建一条东西走向地地铁,则地铁遂道的工程地址应定在AB两处中的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该地有丰富的石油,那么石油一般储存在某些方面A、B两处的______ 处,它能够大量保存石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读某河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B
A
C
D
31.5°0N
(1)某港务局拟在A、B两处河段建港,请问在那里较为合理,并说明理由。
(2)某勘探队在C处钻探获得粘土,砾石、粉沙、砂等沉积物标本,请问自上而下钻取的沉积物应依次是什么?请说明判断的理由。
(3)岛屿D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为什么?
(4)河流的中下游常常造成什么堆积地形,请分析其成因和特征。
32.图甲为我国西南某地的地质构造和等高线图,图乙是图乙中沿NM线的部分地质剖面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的地形为 ,在图乙中补画完整MN线的地形、地质剖面图。
(2)根据岩层弯曲特征,该地的地质构造应是 ,该地质构造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地形?
(3)某地质考察队,在该地区找到了有色金属矿床和石芽、石笋、石柱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你认为有色金属矿床和喀斯特地貌应分别分布于A、B、C三地中的哪一地?并说明判断理由。
(4)依据科学发展观,如果利用当地资源对例示区域进行合理的开发,请简述其开发的方向和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生态环境问题。
参考答案
11.D 注意图右下角的指向标。
12.A 图中有一陡崖,且有一河流由陡崖上流下,形成瀑布。
13.B 由岩层的变异形态可心直接判断出来。
14.C 图中的形态可知,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断层成谷。
15.B 贺兰山位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上,受地形影响,地形雨丰富。
16.D 由图中显示可知,地壳下陷,河流泥沙冲积而成。
17.C 银川平原成为重要农业区主要得益于黄河水源的灌溉及优越的气候资源(光照)。
18.A a、b两处分别为背斜与向斜,气体分布在背斜,地下水分布在向斜。
19.D 图示有背斜、向斜,是内力作用的结果;地表形成的向斜山、背斜谷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20.A 断层右侧的岩块向下移动,可以根据岩层关系推断。另现为陆地,故海相沉积岩形成早。此外成岩比冲积物形成早.
21.B 断裂带最易侵蚀成河.
22.C 图中湖泊为死海,为断裂下陷湖,X海域为地中海,不属世界盐度最高的海,该区域冬季多雨,湖面水位高。
23.D 死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处。
24.C
由题意,题干上讲: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这说明该地区的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首先是地质历史上的岩石形成,后来发生地球内部物质的上升运动,岩浆上升涌出侵入到地壳中,形成侵入型岩浆岩(即花岗岩侵入体),后来发生地壳上升运动,花岗岩出露地表,受到外力的风化、侵蚀,然后是搬运等过程,选项C正确。
25.A 本题考查的是海陆变迁与地壳运动。该地区目前为陆地,出现古海蚀地貌,只能说明陆地相对上升,或海洋相对下降。
26.B 流水的搬运作用与流速有关,三峡大坝的建设,使三峡大坝下游流量稳定,搬运能力增强,从而减少了粒径较小的泥沙堆积,故选B
27.C 弯道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平直河道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反之。所以A、B错,依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的内陆河自上游向下游流量逐渐减小。所以D错,故正确答案选C
28. D 由题图及图例,该地为喀斯特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一般地,地下岩浆上升涌出,冷却凝固形成岩石。而在石灰岩分布广的地区,地表水沿着岩层裂隙垂直向下溶蚀,并有塌陷发生,成为地表水流向地下河或地下溶洞的垂直通道,称之为落水洞。按其形态特征可分为裂隙状落水洞、竖井状落水洞和漏斗状落水洞等。同时,重力水的堆积是溶洞堆积地貌的主要形成方式,溶解了大量可溶性岩的水滴断续的从溶洞顶部落下并不断积累,从而形成绚丽多彩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石钟乳是一种呈倒锥状的岩溶堆积物,大的可达数米,小的只有几厘米,主要是岩溶水沿着溶洞顶部细小的裂隙渗出并在滴水处不断沉淀产生的。它紧紧与洞顶相连,不断向洞底延伸。石笋是由洞底向上伸展的岩溶堆积物,主要是岩溶水滴滴落到洞底并不断沉积的产物,它与石钟乳相对生长,一般呈笋状、塔状和锥状。按照上述形成过程的分析,很容易判断:在图中所示的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应该是先有岩石的形成,然后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形成地下洞穴和暗河,再然后,就是岩溶水滴滴落沉积形成石钟乳和石笋等地下地貌景观,选项D正确。
29. C 由题图,因该地是喀斯特地貌地区,流水溶蚀作用强烈,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土壤土层瘠薄,土壤贫瘠,选项C正确。显然,选项A、D错误。而该地区是石灰岩广布的地区,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说明该地区的岩石为变质岩,选项B错误。
30.(1)背斜 断层 (2)山岭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
(3)D (4)A 背斜构造中岩层向上拱起,能起到支撑隧道上覆岩层的作用,又能引导地下水顺岩层向两翼渗流,减少渗漏事故。背斜岩层相对疏松,采石工程量较小,也可降低工程成本。 (5)A 背斜中的不透水岩层能够防止石油、天然气的挥发与渗漏,使地质时期的油气逐渐富集。
解析:A处和D处从地貌上看都是谷地,但它们的成因不同,其中汾河谷地是断层构造地貌。抓住图中断层处作相对下沉运动的岩块,即可确定汾河谷地应该在D处。第(4)、(5)小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应用。
31.(1)B处 因为B处位于河流的凹岸,流水侧蚀作用显著,河床深;而A处凸岸流水的沉积作用使河床变浅。
(2)粘土,粉砂、砂、砾石。 因为泥沙在沉积过程中,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3)北岸(左岸)相连 因为该河道位于北半球,河水在流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岸侵蚀,北岸泥沙沉积。
(4)洪积—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平原三部分。 当河水流出山谷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河流在中下游地区,下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逐渐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当携带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就形成了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32. (1)山地 画图略(注意每个地层与地表高程的交点及对应图例)
(2)向斜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残留成为山岭
(3)有色金属矿床应位于C处, 有色金属矿的形成与岩浆活动相关; 喀斯特
地貌应位于A处,因为石灰岩是可溶性岩石
(4)发展方向:①该地区有喀斯特地貌分布,可以以这一旅游资源为依托进行合理的规划,发展旅游产业;②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自然要素),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经济林木等)。并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③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注意问题:①在开发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植被的保护,以免水土流失而造成严重的“石漠化”现象;②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产生;③注意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而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研析:
(1)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特征(数值及形状),即可判断地形及地形、地质剖面图。
(2)岩层向下弯曲,可判断该地的地质构造为向斜,根据岩层的弯曲方向,发育的地形一般为谷地(或盆地);而实际地形为山地,说明“向斜成山”,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3)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地质作用有关,有色金属矿的形成与岩浆活动相关,所以应在岩浆岩分布地区找;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主要是石灰岩)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应分布在石灰岩地区。
(4)区域开发既要因地制宜,又要保护环境。
相关文档
-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选习练非选题2021-05-147页
-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562752021-05-1417页
- 经典高考英语语法填空答题技巧及强2021-05-148页
- 江苏高考数学试题含理科附加题答案2021-05-1410页
- 2008高考生物复习 必修二基础知识2021-05-149页
- 2017年度高考英语(完形填空、书面表2021-05-146页
- 2011山东高考理综生物完美完美精校2021-05-145页
- 高考英语一轮复习同步精炼 Unit 3 2021-05-148页
- 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气候专题2021-05-144页
- 新课标卷1高考理综试卷生物部分2021-05-1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