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6 MB
  • 2021-05-14 发布

高考全国各地生物试卷汇总

  • 9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4年高考全国各地生物试卷汇总 ‎(word解析版13份,缺海南,上海)‎ 目 次 201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1‎ 2014年高考考新课标Ⅱ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7‎ 2014年高考安徽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12‎ 2014年高考北京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19‎ 2014年高考大纲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24‎ 2014年高考福建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29‎ 2014年高考广东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36‎ 2014年高考江苏卷生物试题 44‎ 2014年高考山东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57‎ 2014年高考四川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67‎ 2014年高考天津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73‎ 2014年高考浙江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80‎ 2014年高考重庆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86‎ ‎201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1.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答案】C ‎【解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依据相似相溶原理(由于极性分子间的电性作用,使得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极性分子甘油易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 ‎2.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O2的产生停止 B.CO2的固定加快 C.ATP/ADP比值下降 D.NADPH/NADP+比值下降   【答案】B ‎【解析】用黑布将培养瓶罩住,光反应停止,氧气的产生停止,A项会发生;光反应停止,[H]和ATP的产生停止,导致暗反应C3的还原速度减慢,C3在叶绿体内积累导致二氧化碳的固定减慢,B项不会发生;光反应停止,ATP的生成减少,ATP/ADP比值下降,C项会发生;光反应停止,NADPH([H])的产生减少,NADPH/NADP+比值下降,D项会发生。‎ ‎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答案】D ‎【解析】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A项正确;内环境稳态可使细胞生活在温度和pH等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项正确;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K+外流,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依赖于Na+内流,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C项正确;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在线粒体中,不彻底氧化分解在细胞质基质中),没有发生在内环境中,D项错误。‎ ‎4.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答案】B ‎【解析】红色花瓣细胞的液泡呈红色,比白色花瓣更便于观察质壁分离现象,A项正确;黑藻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项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项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含有色素,呈紫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D项正确。‎ ‎5.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 A.Ⅰ-2和Ⅰ-4必须是纯合子 B.Ⅱ-1、Ⅲ-1和Ⅲ-4必须是纯合子 C.Ⅱ-2、Ⅱ-3、Ⅲ-2和Ⅲ-3必须是杂合子 D.Ⅱ-4、Ⅱ-5、Ⅳ-1和Ⅳ-2必须是杂合子 ‎【答案】B ‎【解析】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无论I—2和I—4是否纯合,II—2、II—3、II—4、II—5的基因型均为Aa,A项错误。若II—1、Ⅲ-1纯合,则Ⅲ-2为1/2Aa、Ⅳ-1为1/4Aa;Ⅲ-3为2/3Aa,若Ⅲ—4纯合,则Ⅳ-2为2/3×1/2=1/3Aa;故Ⅳ的两个个体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是1/4×1/3×1/4=1/48,与题意相符,B项正确。若Ⅲ—2和Ⅲ—3一定是杂合子,则无论Ⅲ-1和4是同时AA或同时Aa或一个是AA另一个是Aa,后代患病概率都不可能是1/48,C项错误。Ⅳ的两个个体婚配,子代患病概率与II—5的基因型无关;若Ⅳ的两个个体都是杂合子,则子代患病的概率是1/4,D项错误。‎ ‎6.某种植物病毒V 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答案】A ‎【解析】稻田中青蛙增加抑制病毒传播,原因是青蛙捕食稻飞虱,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A项正确;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B项错误;病毒V和水稻之间是寄生的关系,C、D项错误。‎ ‎29.(9分)回答下列问题:‎ ‎(1)在观察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常用盐酸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 ;龙胆紫溶液属于 性染料,能够使细胞中的 着色。‎ ‎(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细胞核的功能可概括为: 。‎ ‎【答案】(1)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 碱 染色体 ‎ ‎(2)细胞核是细胞内遗传物质储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 ‎【解析】(1)盐酸酒精混合液是解离液,用于解离过程,解离的作用是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龙胆紫溶液用于染色过程,为碱性染料,能使细胞核中的染色体着色。‎ ‎(2)对细胞核功能较为全面的阐述应该是:细胞核是细胞内遗传物质储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30.(11分)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 ‎(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 (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 (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答案】(1)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 从森林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2)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祼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   (3)变快 未发生改变 ‎ ‎【解析】(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2)次生演替有土壤条件,保留种子,有利于植物的繁殖,演替速度快,而初生演替植物生活条件贫瘠不利于繁殖,演替速度较慢。故人的作用会加速演替的速度。‎ ‎(3‎ ‎)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由于人类过度开垦,破坏了土壤表土层及耕作层的结构,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自然环境本身变得干燥,会向荒漠化方向演替,所以演替的方向未发生改变。‎ ‎31.(10分)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 系统被排出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 。‎ ‎(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 ,尿量 ,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1)呼吸 下降 (2)降低 增加 (3)会 ‎【解析】(1)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氧化分解,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终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内环境,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呼吸系统排出到体外,如果该过程受阻,则细胞外液中二氧化碳积累过多,会造成pH下降。‎ ‎(2)血浆葡萄糖大量进入组织细胞,则血浆中溶质微粒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尿量增多。‎ ‎(3)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处于渗透平衡状态,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会使细胞吸水或失水,导致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也发生改变。‎ 32. ‎(9分)现有两个纯合的某作物品种:抗病高杆(易倒伏)和感病矮杆(抗倒伏)品种。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杆对矮杆为显性,但对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知甚少。回答下列问题:‎ (1) 在育种实践中,若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一般来说,育种目的是获得具有 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2) 杂交育种前,为了确定F2代的种植规模,需要正确的预测杂交结果。若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来预测杂交结果,需要满足3个条件:条件之一是抗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其余两个条件是 ‎ ‎ 。‎ (3) 为了确定控制上述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否满足上述3个条件,可用测交实验来进行检验。请简要写出该测交实验的过程。‎ ‎【答案】(1) 抗病矮杆 (2)高杆与矮杆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3)将纯合抗病高秆与感病矮秆植株杂交,产生F1,让F1与感病矮秆杂交。‎ ‎【解析】(1)杂交育种的目的是获得多种优良性状于一身的纯合新品种,从题意知,抗病与矮杆(抗倒伏)为优良性状。‎ (2) 孟德尔遗传定律研究的是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的遗传特点,故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应位于细胞核。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 测交是指用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杂交,而题干无杂合子,故应先杂交得到杂合子,然后再进行测交实验。‎ ‎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验](15分)‎ 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 分解成 。‎ ‎(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 色复合物。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 。 ‎ ‎ (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 酵母膏 无机盐 淀粉 纤维素粉 琼脂 CR溶液 水 培养基甲 ‎+‎ ‎+‎ ‎+‎ ‎+‎ ‎-‎ ‎+‎ ‎+‎ 培养基乙 ‎+‎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 (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培养基乙 (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 ‎【答案】(1)纤维二糖 葡萄糖 (2)红色 透明圈 ‎ ‎(3)不能 液体培养基不能分离单菌落 不能 乙培养基中没有纤维素,不会形成CR-纤维素红色复合物,即使出现单菌落也不能确定其为纤维素分解菌 ‎【解析】(1)纤维素是一种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纤维素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如下图:‎ 纤维素 纤维素酶 纤维二糖 葡萄糖 葡萄糖苷酶 ‎(2)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3)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位固体培养基,且需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 ‎40.[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某研究者用抗原(A)分别免疫3只同种小鼠(X、Y和Z),每只小鼠免疫5次,每次免疫一周后测定各小鼠血清抗体的效价(能检测出抗原抗体反应的血清最大稀释倍数),结果如下图所示。‎ 若要制备杂交瘤细胞,需取免疫后小鼠的B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40条),并将该细胞与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瘤细胞(染色体数目60条)按一定比例加入试管中,再加入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经筛选培养及抗体检测,得到不断分泌抗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融合所需的B淋巴细胞时,所用免疫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需达到16000以上,则小鼠最少需要经过 次免疫后才能有符合要求的。达到要求后的X、Y、Z这3只免疫小鼠中,最适合用于制备B淋巴细胞的是 小鼠,理由是 。‎ ‎(2)细胞融合实验完成后,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外,可能还有 ,体系中出现多种类型细胞的原因是 。‎ ‎(3)杂交瘤细胞中有 个细胞核,染色体数目最多是 条。‎ ‎(4)未融合的B淋巴细胞经多次传代培养后都不能存活,原因是 。‎ ‎【答案】(1)四 Y Y小鼠的抗体效价最高 ‎(2)B淋巴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骨髓瘤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 细胞融合是随机的,且融合率达不到100%‎ ‎(3)1 100‎ ‎(4)不能无限增殖 ‎【解析】(1)据图分析,第四次注射后X、Y、Z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均达到16000以上,小鼠Y的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效价最高,最适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 ‎(2)融合体系中除了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之外,还有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自身融合产物,由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且诱导之后的细胞融合不具有特异性,故体系中会出现多种类型的细胞。‎ ‎(3)杂交瘤细胞形成后,小鼠的免疫B淋巴细胞核与其骨髓瘤细胞核会融合形成一个细胞核。小鼠的B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40条)和骨髓瘤细胞(染色体数目60条)融合后,染色体可达100条。‎ ‎(4)未融合的B淋巴细胞经多次传代培养后,仍然不是能恶性增殖的细胞,同时正常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 ‎2014年高考考新课标Ⅱ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 第Ⅰ卷 ‎1.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学科网 C.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 ‎2.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 B.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 C.二者所含有的基因组不同 D.二者核DNA的复制方式不同 ‎3.关于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4.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 C.a组细胞放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 ‎5.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聚合酶的参与 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 C.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6.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磷酸是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反应物 B.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 C.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 D.病毒核酸的复制需要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第Ⅱ卷 ‎29.(10分)某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CO2浓度为a时,高光强下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 ① 。CO2浓度在a~b之间时,曲线 ② 表示了净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增高而增高。‎ ‎(2)CO2浓度大于c时,曲线B和C所表示的净光合速率不再增加,限制其增加的环境因素是 ③ 。学科网 ‎(3)当环境中CO2浓度小于a时,在图示的3种光强下,该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 ④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 ‎(4)据图可推测,在温室中,若要采取提高CO2浓度的措施来提高该种植物的产量,还应该同时考虑 ⑤ 这一因素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 ‎30.(9分)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学科网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将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草药灌胃)、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A灌胃),并检测免疫指标。‎ 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这一结果至少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 ① 。‎ ‎(2)研究还发现:实验组小鼠的T细胞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近。这一结果说明:该草药可能通过提高小鼠的T细胞含量来增强其特异性免疫功能。通常,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 ② 。‎ ‎(3)在特异性免疫中,T细胞可产生 ③ 因子,受到抗原刺激的 ④ 细胞可在该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 ⑤ ,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31.(9分)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能量 ‎3.56‎ ‎12.80‎ ‎10.30‎ ‎0.48‎ ‎226.50‎ 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 ① ;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 ② 。‎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③ 、 ④ ,学科网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 ⑤ 和 ⑥ 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32.(11分)山羊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下面的系谱图表示了山羊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 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条件下,回答下列问题:‎ ‎(1)据系谱图推测,该性状为 ① (填“隐性”或“显性”)性状。‎ ‎(2)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依照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在第Ⅲ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 ② (填个体编号)。‎ ‎(3)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系谱图中一定是杂合子的个体是 ③ (填个体编号),可能是杂合子的个体是 ④ (填个体编号)。‎ 选考题:‎ ‎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学科网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 ;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 。‎ ‎(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 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 。‎ ‎(3)示意图A和B中, 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 ‎(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的 的含量,同时可以学科网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 的利用率。‎ ‎40.[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植物甲具有极强的耐旱性,其耐旱性与某个基因有关。若从该植物中获得该耐旱基因,并将其转移到耐旱性低的植物乙中,有可能提高后者的耐旱性。‎ 回答下列问题:‎ ‎(1)理论上,基因组文库含有生物的 基因;而cDNA文库中含有生物的 基因。‎ ‎(2)若要从植物甲中获得耐旱基因,可首先建立该植物的基因组文库,再从中 出所需的耐旱基因。‎ ‎(3)将耐旱基因导入农杆菌,并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将其导入植物 的体细胞中,经过一系列的过程得到再生植株。要确认该耐旱基因是否在再生植株中正确表达,应检测此再生植株中该基因的 ,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再在学科网田间试验中检测植株的 是否得到提高。‎ ‎(4)假如用得到的二倍体转基因耐旱植株自交,子代中耐旱与不耐旱植株的数量比为3∶1时,则可推测该耐旱基因整合到了 (填“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或“同源染色体的两条上”)。‎ 答 案 ‎1.D 2.B 3.A 4.D 5.C 6.C ‎29.(10分)(1)①0 ②A、B和C ‎(2)③光强 (3)④大于 (4)⑤光强 ‎30.(9分)‎ ‎(1)①机体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2)②识别并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紧密接触,可使之裂解死亡 ‎(3)③淋巴 ④B ⑤抗体 ‎31.(9分)‎ ‎(1)‎ ‎(2)①捕食 ②消费者 ‎(3)③物质循环 ④能量流动 ⑤生物群落 ⑥无机环境 ‎32.(11分)‎ ‎(1)①隐性 ‎(2)②III-1、III-3和III-4‎ ‎(3)③I-2、II-2、II-4 ④III-2‎ ‎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1)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3.8×107‎ ‎(2)灼烧 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3)B ‎(4)溶解氧 营养物质 ‎40.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1)全部 部分 ‎(2)筛选 ‎(3)乙 表达产物 耐旱性 ‎(4)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 ‎2014年高考安徽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外膜上的蛋白质含量比内膜的高 B.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C.成人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比腹肌细胞的多 D.哺乳动物精子中的线粒体聚集在其头部和尾的基部 ‎【答案】C ‎【解析】线粒体内膜含有大量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因此线粒体内膜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外膜,A项错误;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项错误;人体心肌细胞不停地自动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需要消耗的能量多于腹肌细胞,因此心肌细胞中线粒体含量相对更多,C项正确;精子变形过程中线粒体聚集在尾的基部形成线粒体鞘,D项错误。‎ ‎2.右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表选项中正确的是 选项 管腔中氨基酸 ‎→上皮细胞 管腔中Na+‎ ‎→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中氨 基酸→组织液 A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B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C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D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答案】D ‎【解析】根据图形可知,肾小管管腔中的氨基酸进入上皮细胞为逆浓度的运输,属于主动运输(其动力来自于Na+‎ 协同运输中的离子梯度);管腔中的钠离子进入上皮细胞为顺浓度梯度的运输,不消耗能量,为被动运输;上皮细胞中的氨基酸进入组织液为顺浓度梯度的运输,属被动运输,综合分析,D选项正确。‎ ‎3.分别用β-珠蛋白基因、卵清蛋白基因和丙酮酸激酶(与细胞呼吸相关的酶)基因的片段为探针,与鸡的成红细胞、输卵管细胞和胰岛细胞中提取的总RNA进行分子杂交,结果见下表(注:“+”表示阳性,“-”表示阴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探针 细胞总RNA β-珠蛋白基因 卵清蛋白基因 丙酮酸激酶基因 成红细胞 ‎+‎ ‎-‎ ‎+‎ 输卵管细胞 ‎-‎ ‎+‎ ‎+‎ 胰岛细胞 ‎-‎ ‎-‎ ‎+‎ A.在成红细胞中,β-珠蛋白基因处于活动状态,卵清蛋白基因处于关闭状态 B.输卵管细胞的基因组DNA中存在卵清蛋白基因,缺少β-珠蛋白基因 C.丙酮酸激酶基因的表达产物对维持鸡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很重要 D.上述不同类型细胞的生理功能差异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 ‎【答案】B ‎【解析】依题意,探针可用于检测细胞中是否存在互补的RNA分子,若存在说明该基因得到了表达。根据表格可知,在成红细胞中存在β-珠蛋白基因对应的RNA,而不存在卵清蛋白基因对应的RNA,说明细胞中β-珠蛋白基因处于活动状态(即发生了表达),而卵清蛋白基因处于关闭状态,A项正确;输卵管细胞的基因组中含有个体的全部基因,也就包括了卵清蛋白基因和β-珠蛋白基因,B项错误;丙酮酸激酶的基因在鸡的各个细胞中都得到了表达,说明该基因是必需表达的基因,可知该基因对于维持鸡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很重要,C项正确;不同类型的细胞是通过细胞分化产生的,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项正确。‎ ‎4.某种植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几个特定时期的显微照片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基因重组 B.图乙中,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组成相同 C.图丙中,染色体的复制正在进行,着丝点尚未分裂 D.图丁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 ‎【答案】A ‎【解析】图示为植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根据图甲的联会现象,可知该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细胞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可因交叉互换而发生基因重组,A项正确;图乙同源染色体分离,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B项错误;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后进入减数第二次分裂的间期,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间期短暂,并无染色体的复制,C项错误;丁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此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而此时细胞中已没有同源染色体,D项错误。‎ ‎5.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某种鸟类的眼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甲、乙是两个纯合品种,均为红色眼。根据下列杂交结果,推测杂交1的亲本基因型是 A.甲为AAbb,乙为aaBB B.甲为aaZBZB,乙为AAZbW C.甲为AAZbZb,乙为aaZBW D.甲为AAZbW,乙为aaZBZB ‎【答案】B ‎【解析】根据杂交组合2中后代的表现型与性别相联系,可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可知A项错误;杂交组合1中后代雌雄表现型相同,且都与亲本不同,可见子代雌雄个体应是同时含A和B才表现为褐色眼,则甲的基因型为aaZBZB,乙的基因型为AAZbW,因此后代褐色眼的基因型为AaZBZb和AaZBW,由此可知反交的杂交组合2中亲本基因型为aaZBW和AAZbZb,后代雌性的基因型为Aa ZbW(红色眼)、雄性的基因型为Aa ZBZb(褐色眼),这个结果符合杂交2的子代表现,说明最初推测正确,即杂交1的亲本基因型为AaZBZb和AaZBW,B项正确。‎ ‎6.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答案】C ‎【解析】喂食引起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喂食和铃声多次结合刺激后,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为条件反射,其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含高级神经中枢),可见A项错误;因为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低级神经中枢)不可能在大脑皮层,可知两种反射的反射弧不可能相同,D项错误;食物引起味觉的产生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故不属于反射,B项错误;铃声原本不能引起唾液分泌反射活动的发生,但喂食和铃声反复结合刺激后却形成了这种反射活动,说明此过程中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构成了新建立起的条件反射的反射弧,C项正确。‎ ‎29.(24分)‎ Ⅰ.(10分)某课题小组研究红光和蓝光对花生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 ‎(1)与15d幼苗相比,30d幼苗的叶片净光合速率 。与对照组相比, 光处理组的叶肉细胞对CO2的利用率高,据图分析,其原因是 。‎ ‎(2)叶肉细胞间隙CO2至少需要跨 层磷脂双分子层才能达CO2固定的部位。‎ ‎(3)某同学测定30d幼苗的叶片叶绿素含量,获得红光处理组的3个重复实验数据分别为2.1mg·g-1、3.9 mg·g-1、4.1 mg·g-1。为提高该组数据的可信度,合理的处理方法是 。‎ Ⅱ.(14分)一片玉米农田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1)同种植单一品种相比,在不同田块种植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不同品种,可增加 ,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若玉米和大豆间作(相间种植),可提高土壤肥力,原因是 。‎ ‎(2)玉米螟幼虫能蛀入玉米茎秆和果穗内取食。若调查玉米螟幼虫的密度,应采用 ‎ ‎ 的方法。甜菜夜蛾幼虫也取食玉米,玉米螟和甜菜夜蛾的种间关系是 。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的分布区出现重叠,两种玉米螟依靠不同的性信息素维持 。‎ ‎(3)取两份等质量同品种的玉米粉,一份经发酵做玉米馒头,另一份煮玉米粥,这两份食物中所含能量较少的是 。‎ ‎(4)纤维素分解菌可用于玉米秸秆还田。用 染色法鉴别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的菌落周围会形成透明圈,其大小能反映 。‎ ‎【答案】I.(1)高 蓝 蓝光促进了气孔开放,CO2供应充分,暗反应加快 ‎(2)3‎ ‎(3)随机取样进行重复测定 II.(1)遗传(基因)多样性 根瘤菌与大豆共生形成根瘤,具有固氮作用 ‎(2)样方法 竞争 生殖隔离 ‎(3)玉米馒头 ‎(4)刚果红 菌株产酶能力或酶活性强弱 ‎【解析】I.(1)与15d幼苗相比,30d幼苗的CO2吸收量更大,说明30d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更大。三种光照射,蓝光处理的组吸收的CO2更多,胞间CO2浓度更低,说明对CO2‎ 的利用率更高,而蓝光处理的组气孔导度也最大,说明蓝光通过促进了气孔开放,使CO2供应充分,加快暗反应,最终提高光合速率。‎ ‎(2)CO2固定部位在叶绿体基质,因此叶肉细胞间隙的CO2至少需要穿过细胞膜、叶绿体外膜、内膜共3层膜(即3层磷脂双分子层)才能到达作用部位。‎ ‎(3)为了实验数据的可信度,可做到随机取样,并进行重复测定,避免偶然性。‎ II.(1) 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他们属于同一物种的不同品种,其区别是基因有所不同,因此共同种植可增加了遗传(基因)多样性。根瘤菌与大豆共生形成根瘤,其中根瘤菌具有固氮能力,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2)玉米螟幼虫为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因此采用样方法来调查种群密度;根据玉米螟和甜菜夜蛾共同取食玉米,可知两者为竞争关系;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为不同的物种,因为它们各自释放的性信息素不同,保证了他们之间不能相互繁殖,从而维持了两物种间的生殖隔离。‎ ‎(3)发酵过程会有部分有机物被微生物呼吸作用分解同时释放出能量,故所含能量会减少,因此玉米馒头的能量相对较少。‎ ‎(4)刚果红可以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纤维素酶分解后,培养基中就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可用此来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分解作用;透明圈越大,说明对纤维素的分解能力越强,反之越弱,因此通过透明圈的大小可用来反应菌株产酶能力或酶活性强弱。‎ ‎30.(14分)‎ 胰岛细胞的内分泌活动的协调有利于维持血糖平衡。‎ ‎(1)支配胰岛细胞的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却抑制胰岛B细胞的分泌,原因是 。‎ ‎(2)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验证此现象的实验思路是: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施加 ,测定并比较施加试剂前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的浓度。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实验过程中应将血糖维持在比正常浓度 (填“稍高”或“稍低”)的水平。‎ ‎(3)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一只动物后,每隔30min检测其血糖浓度,结果见下表。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坐标图上绘制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图,并根据血糖浓度变化在同一坐标图上画出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图。‎ 时间/min ‎0‎ ‎30‎ ‎60‎ ‎90‎ ‎120‎ ‎150‎ 血糖浓度/mg·mL-1‎ ‎0.75‎ ‎1.25‎ ‎1.10‎ ‎0.90‎ ‎0.75‎ ‎0.75‎ ‎(4)胰岛B细胞含有与病毒相似的 ‎ ‎,若人体感染该病毒,自身免疫系统在消灭病毒时可破坏胰岛B细胞,引起Ⅰ型糖尿病,该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胰岛素的主要步骤:获取胰岛素A、B链基因,构建 ,将其导入 的大肠杆菌,筛选可稳定表达的菌株。‎ ‎【答案】(1)胰岛A、B细胞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不同 ‎(2)等体积生理盐水 稍低 ‎(3)‎ ‎(4)抗原 含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 感受态 ‎【解析】(1)同一激素作用于不同的靶细胞产生不同的效应,说明两种细胞中的相关受体不同,即胰岛A、B细胞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不同 ‎(2)依题干可知,该实验探究的自变量为是否施加适量的胰岛素,可知对照组为空白对照,为控制无关变量,对照组应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在血糖浓度较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故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胰高血糖素的变化量更大),应在机体血糖含量比正常水平较低时进行实验,若胰岛素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则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不会增加。‎ ‎(3)绘图要注意标注横纵坐标的含义和相应的数值,血糖浓度的变化描点连线,再依据血糖浓度的变化绘出胰岛素的变化趋势。‎ ‎(4)根据题意可知,机体产生的针对病毒的抗体攻击了自身胰岛B细胞,说明胰岛B细胞含有与病毒相似的抗原;在基因工程操作过程中,获取目的基因后,需构建含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再将其导入受体细胞中,当受体细胞为大肠杆菌时,需先用Ca2+处理使其处于感受态。‎ ‎31.(16分)‎ 香味性状是优质水稻品种的重要特性之一。‎ ‎(1)香稻品种甲的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a)控制,其香味性状的表现是因为_______,导致香味物质累积。‎ ‎(2)水稻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独立遗传。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为选育抗病香稻新品种,进行一系列杂交实验。其中,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抗病植株杂交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两个亲代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上述杂交的子代自交,后代群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 ‎(3)用纯合无香味植株作母本与香稻品种甲进行杂交,在F1中偶尔发现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请对此现象给出合理解释:①________;②_________。‎ ‎(4)单倍体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离体培养的花粉经脱分化形成 ,最终发育成单倍体植株,这表明花粉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所需要的________。若要获得二倍体植株,应在____时期用秋水仙素进行诱导处理。‎ ‎【答案】(1)a基因纯合,参与香味物质代谢的某种酶缺失 ‎(2)Aabb、AaBb 3/64‎ ‎(3)某一雌配子形成时,A基因突变为a基因 某一雌配子形成时,含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 ‎(4)愈伤组织 全部遗传信息 幼苗 ‎【解析】(1)a为隐性基因,因此若要表现为有香味性状,必须要使a基因纯合(即为aa),参与香味物质代谢的某种酶缺失,从而导致香味物质累积。‎ ‎(2)根据杂交子代抗病:感病=1:1,无香味:有香味=3:1,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从而推知子代F1的类型有:1/8AABb、1/8AAbb、1/4AaBb、1/4Aabb、1/8aaBb、1/8aabb,其中只有1/4AaBb、1/8aaBb自交才能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aaBB),可获得的比例为1/4*1/4*1/4+1/8*1*1/4=3/64。‎ ‎(3)正常情况AA与aa杂交,所得子代为Aa(无香味),某一雌配子形成时,若A基因突变为a基因或含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则可能出现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 ‎(4)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花粉先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通过再分化形成单倍体植株,此过程体现了花粉细胞的全能性,其根本原因是花粉细胞中含有控制该植株个体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形成的单倍体植株需在幼苗期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可形成二倍体植株。‎ ‎2014年高考北京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1.蓝细菌和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 A.都有拟核 B.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 C.都有线粒体 D.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2.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3.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下图。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生物膜上存在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发生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生物膜对水分子通透性大于人工膜,说明生物膜上存在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故A正确。生物膜对于K+、Na+、Cl-的通透性各不相同,故B正确。图解只显示人工膜对K+、Na+、Cl-的通透性一样,都很低,说明人工膜缺乏蛋白质协助运输离子,没有说明为协学科网助扩散(不需要ATP),故C错。甘油体积比气体复制体积大,故通过人工膜速率慢,故D正确。‎ ‎4.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 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 .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5.在‎25℃‎实验条件下可顺利完成的是 A.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B.用斐林(本尼迪特)试剂鉴定还原糖 C.大鼠神经细胞的培养 D.制备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 ‎29、(18分)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cm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 实验分为A、B、C三组,分别培养至第1、8、15天,每组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见图2。‎ (1) 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_____的分子。‎ ‎(2)本实验中,试管用滤膜封口是为了在不影响___________通过的情况下,起到_________的作用。用激素处理时应将IAA加在_________(填“培养液中”或“茎芽顶端”)‎ ‎(3)图2 数据显示,GA3和IAA对离体茎芽的伸长生长都表现出___________的作用,GA3的这种作用更为显著。‎ ‎(4)植物伸长生长可能是细胞数量和/或___________增加的结果。当加入药物完全抑制DNA复制后,GA3诱导的茎芽生长生长被抑制了54%,说明GA3‎ 影茎芽生长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图2中B组(或C组)的数据可知,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GA3单独处理的_________倍、IAA单独处理的______倍,由此可推测GA3和IAA在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上存在_______________关系。‎ ‎(6)A组数据未显示出GA3和IAA具有上述关系,原因可能是离体时间短的茎芽中______的量较高。‎ ‎30、(16分)A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影响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交换频率,a基因无此功能;B基因位于5好染色体上,使来自同一个花粉母细胞的4个花粉粒分离,b基因无此功能。用植株甲(AaBB)和植株乙(AAbb)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在F2中获得所需植株丙(aabbb)。‎ ‎(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联会形成的________经________染色体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最终复制后的遗传物质被平均分配到4个花粉粒细胞中。‎ ‎(2)a基因是通过T-DNA插入到A基因中获得的,用PCR 法确定T-DNA插入位置时,应从图1中选择的引物组合是__________。‎ ‎(3)就上述两对等位基因而言,F1中有______中基因型的植株。F2中表现型为花粉粒不分离的植株所占比例应为_________________。‎ ‎(4)杂交前,乙的1号染色体上整合了荧光蛋白基因C、R。两代后,丙获得C、R基因(图2)。带有C、R基因花粉粒能分别呈现蓝色、红色荧光。‎ ① 丙获得C、R基因是由于它 的亲代中的____________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交换。‎ ‎②丙的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若染色体在C和R基因位点间只发生一次交换,则产生的4个花粉粒呈现出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本实验选用b基因纯合突变体是因为:利用花粉粒不分离的性状,便于判断染色体在在C和R基因位点间____________,进而计算出交换频率。通过比较丙和_______的交换频率,可确定A基因的功能。‎ 和aRb配子结合而来,而F1AaBb能够形成aCb和aRb配子,是因为基因AC和AR所在染色体分别和a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故是丙的亲本AaBb(包括父本和母本)发生染色体交换。②产生的4个花粉粒分别为aCRb(蓝和红叠加色)、ab(无色)、aCb(蓝色)、aRb(红色). ③题干说明A基因影响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交换频率,故通过判断染色体在在C和R基因位点间交换与否和交换次数,丙为aa,不影响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交换频率,故应该与AA个体(甲和乙)比较,因为甲没有C和R基因,不能通过其判断染色体交换频率,而乙有,故选择乙。‎ ‎31、(16分)人感染乳头瘤病毒(HPV)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研究结构为评估某种HPV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接种。一段时间后,统计宫颈癌出现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结果见表。‎ (1) 为制备该疫苗,将HPV外壳蛋白L1基因与________连接,导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将目的基因转录,再以___________为原料翻译出L1蛋白。这样就获得疫苗有效成分。‎ ‎(2)人体接种该疫苗后,________作为抗原刺激极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一旦HPV侵入极体,______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游离的HPV结合,阻止HPV_______。故A2组出现癌前病变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3)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比例显著高于____组,据此推测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 ‎(4)B2组与B1组人群出现癌前病变比例没有明显差异,原因可能是该疫苗未能明显诱导_______清除体内HPV.‎ ‎(5)综上所述,该疫苗可用于宫颈癌的___________。‎ ‎2014年高考大纲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1. 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 B. 细胞核中可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 A. 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 B. 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 ‎【答案】C ‎【解析】细胞核中染色质是由DNA和组蛋白构成,A正确;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B正确;原则上分子直径较小的物质可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如酶或mRNA也能通过核孔,故C项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的消失和重建分别在前期和末期,D项正确。‎ 2. A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B. 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TP C. 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 D. 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呼吸作用 ‎【答案】B ‎【解析】细胞核无法进行细胞呼吸,细胞核需要的ATP主要由线粒体提供,A项正确;ATP是生命活动直接的能源物质,机体无时无刻不在消耗ATP,睡眠时生命活动并没停止,也需要消耗能量,故B项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都在细胞质基质中有ATP形成,C项正确;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其消耗的能量主要是由细胞呼吸所提供的ATP,故D项正确。‎ 3. 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 B. 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 C.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 D. 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 ‎【答案】D ‎【解析】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后,可参与细胞免疫而形成效应T细胞攻击靶细胞,靶细胞可以为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故A项和B项正确;造血干细胞产生的淋巴细胞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发育成熟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C项正确;体液免疫过程中,T淋巴细胞除了能给B细胞呈递活化信号外,而且能释放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进一步大量增殖,从而增强对抗原的免疫清除,故D项错误。‎ 4. 某同学在①、②、③三种条件下培养大肠杆菌,这三种条件是:‎ ①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断补充培养基,及时去除代谢产物 ‎ ②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补充培养基,不去除代谢产物 ‎ ③以葡萄糖和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补充培养基,不去除代谢产物 根据培养结果绘制的一段时间内菌体数的对数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如下:‎ 假设三种培养基中初始总糖量相等,则①、②、③三种条件依次对应的趋势图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答案】C ‎【解析】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补充培养基,不除去代谢产物,随着营养物质的消耗和次级代谢产物的积累,大肠杆菌的生长环境不断恶化,生存阻力增大,因此种群数量达到稳定期后会出现衰亡期,故甲图对应②,反之丙图则对应①;若培养基里加入葡萄糖和乳糖,大肠杆菌先利用葡萄糖,葡萄糖消耗完以后,大肠杆菌会经过短期的调整,诱导合成乳糖苷酶,接着继续分解利用乳糖,最后衰亡,因此乙图对应③,故选C答案。‎ ‎5.为了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这一结论,需要先利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之后再测定其含量。假定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只与运输有关,下列收集生长素的方法(如图示)中,正确的是 ‎【答案】B ‎【解析】A项,C项和D项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由于云母片插入胚芽鞘尖端的阻挡作用,生长素均不能发生横向运输,无法使其在琼脂块中分布不均匀。B项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先发生横向运输,然后纵向运输到尖端以下的不同的琼脂块中,再通过测定不同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的大小,即可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故选B。‎ ‎31.(9分)‎ 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表示了________对某种C3植物和某种C4植物____________的影响。当光照强度大于p时,C3植物和C4植物中光能利用率高的是________植物。通常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措施有增加 ‎________的面积,补充______气体等。‎ ‎(2)在光合作用过程中,C4植物吸收的CO2被固定后首先形成______________化合物。‎ ‎(3)C3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需要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NADPH,这两种物质在叶绿体内形成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NADPH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其在暗反应中作为______剂,用于糖类等有机物的形成。‎ ‎【答案】(1)光照强度(1分) 光合作用强度(1分) C4(1分) 光合作用(1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CO2(1分)‎ ‎(2)四碳(或C4)(1分)‎ ‎(3)囊状结构薄膜(或类囊体薄膜)(1分) 还原型辅酶Ⅱ(1分) 还原(1分)‎ ‎【解析】(1)根据图示的横、纵坐标可知,该图表示了光照强度对C3和C4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光照强度为P时,C3植物已达光的饱和点,而此时C4植物还没有达到光的饱和点,因此光照强度大于P时,C4植物对光的利用率更高;在一定光强强度下,可通过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提高CO2的浓度来提高光能利用率。‎ ‎(2)与C3植物不同的是,C4植物具有C4途径,其吸收的CO2被PEP(C3)固定后首先形成C4(四碳化合物),能通过对CO2的利用提高光能利用率。‎ ‎(3)因为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因此ATP和NADPH也在该部位形成,其中NADPH又称为还原型辅酶Ⅱ,简写为[H],在暗反应中作为还原剂。‎ ‎32.(9分)‎ 小肠的吸收是指食物消化后的产物、水和无机盐等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0.9%的NaCl溶液是与兔的体液渗透压相等的生理盐水。某同学将处于麻醉状态下的兔的一段排空小肠结扎成甲、乙、丙、丁4个互不相通、长度相等的肠袋(血液循环正常),并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如表。‎ ‎ 实验组别 实验步骤 甲 乙 丙 丁 向肠袋中注入等量的溶液,使其充盈 ‎0.7%NaCl ‎10 mL ‎0.9%NaCl ‎10mL ‎1.1%NaCl ‎10mL ‎0.9%NaCl+微量Na+载体蛋白的抑制剂共10mL 维持正常体温半小时后,测肠袋内NaCl溶液的量 ‎1mL ‎3mL ‎5mL ‎9.9mL 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1)实验开始时,水在肠腔和血液之间的移动方向是:甲组从_________;丙组从________。在这一过程中水分子的运动方向是从溶液浓度_____处流向溶液浓度_____处。本实验中水分子的这种移动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 ‎(2)比较乙和丁的实验结果,可推测小肠在吸收Na+时,需要_____________的参与 ‎【答案】(1)肠腔进入血液(1分) 血液进入肠腔(1分) 低(1分) 高(1分) ‎ 渗透作用(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2)Na+载体蛋白(3分)‎ ‎【解析】(1)根据渗透原理,水分子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扩散。因血液的渗透压与浓度为0.9%的NaCl溶液相等,因此实验开始时甲组中的水分子从肠腔向血液移动,而丙组中的水从血液向肠腔移动。‎ ‎(2)与乙不同的是,丙组实验加入了Na+载体蛋白的抑制剂,其结果是半小时内丙组中被吸收的NaCl溶液减少,说明Na+载体蛋白抑制剂影响了NaCl的吸收,故可推测小肠吸收Na+时需要Na+载体蛋白的参与。‎ ‎33.(10分)‎ 现有A、B两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其生物组成和光照条件见下表。一段时间后,发现A瓶的生态系统较B瓶的稳定。‎ 生态瓶编号 光照 含微生物的泥沙 浮游藻类 水草 浮游动物 A ‎+‎ ‎+‎ ‎+‎ ‎+‎ ‎+‎ B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请回答:‎ ‎(1)A瓶中微生物、浮游藻类、水草和浮游动物共同组成了一个__________,浮游藻类和水草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B瓶中浮游藻类的种群密度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生物群落(1分) 竞争(1分)‎ ‎(2)降低(1分) 没有光照,藻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降低(1分) 氧气与食物不足(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最终分解成无机物(2分)‎ ‎【解析】(1)一定区域中全部生物的总和构成生物群落,因此A瓶中的微生物、浮游藻类、水草和浮游动物共同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浮游藻类和水草都为生产者,会争夺光照、生态瓶中的无机盐等,因此两者为竞争关系。‎ ‎(2)B瓶缺乏光照,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一段时间后浮游藻类的种群密度将降低;藻类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但使其数量减少,也会导致瓶内O2含量减少,而浮游动物以植物为食,因此浮游动物会因食物和氧气不足导致其种群密度降低。‎ ‎(3)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最终分解成无机物,重新供生产者利用。‎ ‎34.(14分) ‎ 现有4个小麦纯合品种,即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和感锈病有芒。已知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且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用上述4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使其F1均为抗锈病无芒,且这两个杂交组合的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完全一致。回答问题:‎ ‎(1)为实现上述目的,理论上,必须满足的条件有:在亲本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______________上,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要_____________,在受精时雌雄配子要___________,而且每种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__________。那么,这两个杂交组合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2) 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全部F2植株自交得到F2种子,1个F2植株上所结的全部种子种在一起,长成的植株称为1个F3株系。理论上,在所有F3株系中,只表现出一对性状分离的株系有4种,那么在这4种株系中,每种株系植株的表现型及数量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非同源染色体(1分) 自由组合(1分) 随机结合(1分) 相等(1分) 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1分) 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1分)‎ ‎(2)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1(2分) 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1(2分) 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1(2分) 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3∶1(2分)‎ ‎【解析】(1)若抗锈病与感锈病、无芒与有芒分别受A/a、B/b这两对等基因控制,再根据题干信息可知4个纯合亲本的基因型可分别表示为AABB、AAbb、aaBB、aabb,若要使两个杂交组合产生的F1与F2均相同,则两个亲本组合只能是AABB(抗锈病无芒)×aabb(感锈病有芒)、AAbb(抗锈病有芒)×aaBB(感锈病无芒),得F1均为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须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才能使两组杂交的F2完全一致,同时受精时雌雄配子要随机结合,形成的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相同。‎ ‎(2)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F1为AaBb,F2植株将出现9种不同的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可见F2自交最终可得到9个F3株系,其中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中有一对基因为杂合子,自交后该对基因决定的性状会发生性状分离,依次是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1 、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1、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3∶1、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1。‎ ‎2014年高考福建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1.‎ 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 A.蛋白酶 B.RNA聚合酶 C.RNA D.逆转录酶 ‎【答案】C ‎【解析】核糖体是细胞内一种核糖核蛋白颗粒,主要由RNA和蛋白质构成,其功能是按照mRNA的指令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多肽链;当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后,余下的物质主要是RNA,且到目前为止,人们发现在生物体内具有催化作用的大多数是蛋白质,其次是RNA。‎ ‎2.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吸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B.出汗不利于体温维持稳定 C.汗腺导管重吸收Na+需消耗ATP D.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减弱 ‎【答案】C ‎【解析】大量出汗时,水的丢失多于电解质(NaCl)的丢失(汗水是低渗溶液),所以一般来说,大量出汗导致血浆渗透压上升,A错误;在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当人的体温高时,会加快血液循环、毛细血管扩张,产生汗液,这样体温就会下降,而当体温低时,毛细血管会收缩,人体会通过骨骼肌战栗产热,毛孔闭合,防止散热,故出汗是体温调节的人体正常机制,B错误;汗腺导管重吸收Na+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消耗ATP为其提供能量,C正确;大量出汗后,失水多于失盐,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大,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一方面通过产生兴奋并传至大脑皮层,通过产生渴觉来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同时下丘脑合成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D错误。‎ ‎3.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 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答案】B ‎【解析】分析图示曲线可知,1972年北点地梅种群密度比1975年的大,个体间生存斗争也大,A错误;横坐标为种群密度(表示单位面积的个体数)纵坐标为时间,而死亡率可看成单位个体数在单位时间死亡的个体数,从图中数据可知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B正确;统计种群密度时,不应舍弃所得数据,C错误;从5年数据可看到,种群密度每年都在下降,D错误。‎ ‎4.细胞的膜蛋白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识别等重要生理功能。下列图中,可正确示意不同细胞的膜蛋白及其相应功能的是 ‎【答案】D ‎【解析】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在细胞膜上,A错误;抗原对T淋巴细胞来说是信号分子,通过T淋巴细胞膜上的受体来接受,而不是抗体,B错误;受体具有特异性,胰高血糖素应作用于胰岛B细胞上的胰高血糖受体,而不是胰岛素的受体,C错误;骨骼肌作为反射弧中的效应器,骨骼肌细胞上有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同时葡萄糖进入细胞也需要载体协助,D正确。‎ ‎5.STR是DNA分子上以2~6个核苷酸为单元重复排列而成的片段,单元的重复次数在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现已筛选出一系列不同位点的STR用作亲子鉴定,如7号染色体有一个STR位点以“GATA”为单元,重复7~17次;X染色体有一个STR位点以“ATAG”为单元,重复11~15次。某女性7号染色体和X染色体DNA的上述STR位点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GATA GATA ‎……………‎ GATA GATA ‎……………………………‎ 重复8次,STR表示为(GATA)8‎ 重复14次,STR表示为(GATA)14‎ ‎7号染色体 ‎……………‎ ‎……………………………‎ ATAG ATAG ATAG ATAG 重复11次,STR表示为(ATAG)11‎ 重复13次,STR表示为(ATAG)13‎ X染色体 A.筛选出用于亲子鉴定的STR应具有不易发生变异的特点 B.为保证亲子鉴定的准确率,应选择足够数量不同位点的STR进行检测 C.有丝分裂时,图中(GATA)8和(GATA)14分别分配到两个子细胞 D.该女性的儿子X染色体含有图中(ATAG)13的概率是1/2‎ ‎【答案】C ‎【解析】作为亲子鉴定的标志,应能在前后代之间保持稳定性,所以STR应具有不易发生变异的特点,A正确;不易变异不等于不变异,为了减少由于变异等产生的误差,应选择足够数量不同位点的STR进行检测,B正确;图中(GATA)8和(GATA)14均是位于7号这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丝分裂时,二者不分离,要进入一个子细胞中去,C错误;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时,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即该女性的两条X染色体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去,故形成含有图中(ATAG)13的概率是1/2,D正确。‎ ‎26.(12分)‎ 氢是一种清洁能源。莱茵衣藻能利用光能将H2O分解成[H]和O2,[H]可参与暗反应,低氧时叶绿体中的产氢酶活性提高,使[H]转变为氢气。‎ ‎(1)莱茵衣藻捕获光能的场所在叶绿体的 。‎ ‎(2)CCCP(一种化学物质)能抑制莱茵衣藻的光合作用,诱导其产氢。已知缺硫也能抑制莱茵衣藻的光合作用。为探究缺硫对莱茵衣藻产氢的影响,设完全培养液(A组)和缺硫培养液(B组),在特定条件培养莱茵衣藻,一定时间后检测产氢总量。‎ 实验结果:B组>A组,说明缺硫对莱茵衣藻产氢有 作用。‎ 为探究CCCP、缺硫两种因素对莱茵衣藻产氢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则需增设两实验组,其培养液为 和 。‎ ‎(3)产氢会导致莱茵衣藻生长不良,请从光合作用的物质转化角度分析其原因 。‎ ‎(4)在自然条件下,莱茵衣藻几乎不产氢的原因是 ‎ ‎,因此可通过筛选高耐氧产氢藻株以提高莱因衣藻的产氢量。‎ ‎【答案】(12分)‎ ‎(1)类囊体薄膜 ‎(2)促进 添加CCCP的完全培养液 添加CCCP的缺硫培养液 ‎(3)莱茵衣藻光反应产生的[H]转变化H2,参与暗反应的[H]减少,有机物的生成量减少 ‎(4)氧气抑制产氢酶的活性 ‎【解析】(1)光合作用分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吸收光能,其中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2)本题是考查考生对实验设计的相关实验知识。完全培养液的A组即标准对照组与B组缺硫的实验组相比,产氢总量结果是B组>A组,说明B组缺硫组产氢多,说明缺硫促进产氢。‎ 实验设计中应遵循单因子变量和等量原则。在探究CCCP有无对莱茵衣藻产氢的影响时,可设置完全培养液和加CCCP培养液二个培养实验,为探究CCCP、缺硫两种因素对莱茵衣藻产氢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可在此基础上再:添加CCCP的缺硫培养液的培养实验。‎ ‎(3)结合题意,根据光合作用的全过程,若反应产氢的话,会导致光反应产生的[H]减少,那么暗反应中即C3→(CH2O)减弱,导致还原产物减少,从而莱茵衣藻生长不良。‎ ‎(4)莱茵衣藻的氢化酶对氧气极为敏感,当有氧存在时抑制了氢化酶的活性,使氢产生减少。‎ ‎27.(12分)‎ 为研究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成熟T淋巴细胞的影响,用含不同浓度颗粒物的培养液培养T淋巴细胞,48小时后检测Na+—K+—ATP酶活性及细胞活力。实验结果如下:‎ 组别 颗粒物浓度/μg·mL-1‎ Na+-K+-ATP酶活性/U·mg pro-1‎ 细胞活力(相对值)‎ A ‎0‎ ‎35.8‎ ‎1‎ B ‎50‎ ‎30.6‎ ‎0.98‎ C ‎100‎ ‎20.5‎ ‎0.87‎ D ‎200‎ ‎12.4‎ ‎0.48‎ SDH是有氧呼吸的关键酶。细胞活力通过测定各组细胞SDH总活性来表示,用于反映颗粒物对细胞的毒性,SDH总活性由该组细胞数及每个细胞的SDH酶活性共同决定。‎ ‎(1) 根据表中相关信息将答题卡中柱状图补充完整。‎ ‎(2) 细胞培养时,需使用血细胞计算板进行计数。请用方框在答题卡血细胞计数室图中标出计数区域。‎ ‎(3) 本实验毒性评价指标所反映的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或表现象杀伤作用致细胞数减少,或表现为抑制了细胞的 (生理过程)。实验数据表明,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增加,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 。‎ ‎(4)汽车尾气中含有的多种致癌因子会损伤DNA,使 ‎ 和原癌基因表达式异常。长期汽车尾气暴露的人群,其T淋巴细胞执行的 免疫功能障碍,导致识别、攻击癌细胞的能力下降,癌症发病风险提高。‎ ‎【答案】(12分)‎ ‎(1)‎ ‎(3) 有氧呼吸 增大 ‎(4) 抑癌 细胞 ‎【解析】(1)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不同,对Na+-K+-ATP酶活性的影响程度不同,根据表中Na+-K+-ATP酶活性的数据,即可补充完整柱状图信息。‎ ‎(2)利用血细胞计算板进行计数时可采用五点取样法进行计数。‎ ‎(3)细胞活力即各组细胞SDH总活性,SDH是有氧呼吸的关键酶,由表中数据可知,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越大,细胞活力越小,即细胞SDH总活性越低,有氧呼吸速率越低,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越大。‎ ‎(4)汽车尾气中含有的多种致癌因子可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使转录和翻译异常;识别、攻击癌细胞是细胞免疫过程,因此,长期汽车尾气暴露的人群T淋巴细胞执行的细胞免疫功能可能会发生异常。‎ ‎28.(16分)‎ 人类对遗传的认知逐步深入:‎ ‎(1)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若将F2中黄色皱粒豌豆自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的个体占 。进一步研究发现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推测r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 。‎ 试从基因表达的角度,解释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所观察的7种性状的F1中显性性状得以体现,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是 。‎ ‎(2)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不为1∶1∶1∶1,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 种配子。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 ”这一基本条件。‎ ‎(3)格里菲思用于转化实验的肺炎双球菌中,S型菌有SⅠ、SⅡ、SⅢ等多种类型,R型菌是由SⅡ型突变产生。利用加热杀死的SⅢ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菌,有人认为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出现的S型菌全为 ,否定了这种说法。‎ ‎(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 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此外, 的高度精确性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 ‎【答案】‎ ‎(1)1/6 终止密码(子)‎ 显性基因表达,隐性基因不转录,或隐性基因不翻译,或隐性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活性、或活性低 ‎(2)4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 ‎(3)SⅢ ‎(4)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碱基互补配对 ‎【解析】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则其F2中的黄色皱粒的基因型为1/3YYrr和2/3Yyrr,则它们自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yyrr)的个体yy(2/3×1/4)×rr(1)=1/6。进一步研究发现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由此可以推测r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了终止密码(子)。从基因表达的角度,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可以是显性基因表达,隐性基因不转录,或隐性基因不翻译,或隐性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活性、或活性低。‎ ‎(2)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讲F1中雌果蝇测交,子代有4种表现型,可以肯定F1中的雌果蝇产生了4种配子。但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这一基本条件。‎ ‎(3)由于突变存在不定向性,所以,该实验中出现的S型菌全为SⅢ,就说明不是突变产生的,从而否定了前面的说法。‎ ‎(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此外,碱基互补配对的高度精确性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稳定传递。‎ ‎33.[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必答题(10分)‎ Rag2基因缺失小鼠不能产生成熟的淋巴细胞。科研人员利用胚胎干细胞(ES细胞)对Rag2基因缺失小鼠进行基因治疗。其技术流程如图:‎ ‎(1)步骤①中,在核移植前应去除卵母细胞的 。‎ ‎(2)步骤②中,重组胚胎培养到 期时,可从其内细胞团分离出ES细胞。‎ ‎(3)步骤③中,需要构建含有基因Rag2的表达载体。可以根据Rag2基因的 设计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Rag2基因片段。用HindIII和PstI限制酶分别在片段两侧进行酶切获得Rag2基因片段。为将该片段直接连接到表达载体,所选择的表达载体上应具有 酶的酶切位点。‎ ‎(4)为检测Rag2基因的表达情况,可提取治疗后小鼠骨髓细胞的 ,用抗Rag2蛋白的抗体进行杂交实验。‎ ‎【答案】(10分)‎ ‎(1)细胞核 ‎(2)囊胚 ‎(3)核苷酸序列 HindⅢ和PstⅠ ‎(4)蛋白质 ‎【解析】(1)步骤①是核移植过程。体细胞核移植前要除去受体卵母细胞的细胞核,原因是若不去掉卵母细胞的细胞核,就会造成细胞里面就有两个细胞核,使得遗传物质是不稳定的。‎ ‎(2)ES细胞是由早期胚胎(囊胚)的内细胞团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 ‎(3)步骤③过程是导入目的基因——Rag2基因于ES细胞中的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在生物体外可通过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其条件是模板DNA、Rag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四种脱氧核苷酸、热稳定DNA聚合酶等,另外根据题干可知,获得Rag2目的基因需要用 HindⅢ和PstⅠ两种限制酶,所以在构建表达载体时,所选择的表达载体上应具有HindⅢ和PstⅠ酶的酶切位点。‎ ‎(4)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相应蛋白质时,应采用抗原—抗体杂交(免疫)法,即提取蛋白质,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抗体—抗原杂交,看是否有杂交带。‎ ‎2014年高考广东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1、以下细胞结构中,RNA是其结构组成的是( )‎ A、液泡 B、核糖体 C、高尔基体 D、溶酶体 ‎2、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 )‎ ‎①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②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 ‎③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 ‎④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图1‎ ‎),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答案】C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醋酸 B、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糖汁产生酒精 C、泡菜腌制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 D、腐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的蛋白酶和脂肪酶 ‎【答案】A ‎【解析】醋酸杆菌酿醋时需要持续通气,即利用醋酸杆菌的有氧呼吸,不是无氧呼吸,故A错。‎ ‎5、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图2所示,将不同成熟阶段的种子匀浆后检测,结果正确的是( )‎ 选项 取样时间 检测试剂 检测结果 A 第10天 斐林试剂 不显色 B 第20天 双缩脲试剂 不显色 C 第30天 苏丹Ⅲ试剂 橘黄色 D 第40天 碘液 蓝色 ‎【答案】D ‎6、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3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 B、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 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 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 ‎24、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答案】BD 与,故C错;胚胎干细胞属于全能干细胞,能分化成各种细胞,故D正确。‎ ‎25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羧酸酯酶(CarE)制剂的流程如图14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A、过程①需使用逆转录酶 B、过程②需使用解旋酶和PCR获取目的基因 C、过程③使用的感受态细胞可用NaCl溶液制备 D、过程④可利用DNA分子杂交鉴定目的基因是否已导入受体细胞 ‎26(16分)‎ 观测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柑橘,结果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光照强度 叶色 平均叶面积 ‎(cm2)‎ 气孔密度 ‎(个·mm-2)‎ 净光合速率(μmolCO2·m-2·s-1)‎ 强 浅绿 ‎13.6(100%)‎ ‎826(100%)‎ ‎4.33(100%)‎ 中 绿 ‎20.3(149%)‎ ‎768(93%)‎ ‎4.17(96%)‎ 弱 深绿 ‎28.4(209%)‎ ‎752(91%)‎ ‎3.87(89%)‎ ‎(注:括号内的百分数以强光照的数据作为参考)‎ ‎⑴CO2以 方式进入叶绿体后,与 结合而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的 。‎ ‎⑵在弱光下,柑橘通过 和 来吸收更多的光能,以适应弱光环境。‎ ‎⑶与弱光下相比,强光下柑橘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 ,单位时间内平均每片叶CO2吸收量 。对强光下生长的柑橘适度遮阴,持续观测叶色、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这三个指标中,最先发生改变的是 ,最后发生改变的是 。‎ ‎【答案】⑴自由扩散 C5 ATP和[H] ⑵叶色和平均叶面积 ⑶多 高 净光合速率 平均叶面积 ‎27(16分)‎ ‎⑴小红不小心被针刺,随即出现抬手动作,其神经反射如图15所示。‎ 图15中传出神经元是 。b1兴奋后使c1兴奋,而b2兴奋后使c2抑制,可推测b1和b2的突触小泡释放的 是不同的物质。小红抬手之后对妈妈说:“我手指被针刺了,‎ 有点疼。”该过程一定有大脑皮层的 中枢以及言语区的 参与调节。‎ ‎⑵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感染可使脊髓神经元受损而影响有关神经反射,接种疫苗是预防脊灰的有效措施。某研究跟踪监测84名儿童先后两次接种改进的脊灰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见右表,D≥4者免疫结果呈阳性,D值越高者血清中抗体浓度越高。‎ 由表可知,初次免疫的阳性率为 。请总结再次免疫效果与初次免疫效果的差异,‎ 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8(16分)图16是某家系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基因分别用A、a,B、b和D、d表示。甲病是伴性遗传病,Ⅱ7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在不考虑家系内发生新的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乙病的遗传方式是 ,丙病的遗传方式是 ,‎ Ⅱ6的基因型是 。‎ ‎⑵Ⅲ13患两种遗传病的原因是 。‎ ‎⑶假如Ⅲ15为乙病致病基因的杂合子、为丙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100,Ⅲ15和Ⅲ16结婚,所生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 ,患丙病的女孩的概率是 。‎ ‎⑷有些遗传病是由于基因的启动子缺失引起的,启动子缺失常导致 缺乏正确的结合位点,转录不能正常起始,而使患者发病。‎ ‎【答案】‎ ‎×1/4+1/600×3/4=301/1200;患丙病的女孩的概率为1/100×2/3×1/4×1/2=1/1200:⑷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的部位,没有启动子,则RNA聚合酶不能结合,导致转录不能正常开始。‎ ‎29(16分)铁皮石斛是我国名贵中药,生物碱是其有效成分之一,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培养铁皮石斛拟原球茎(简称PLBs,类似愈伤组织)生产生物碱的实验流程如下:‎ 在固体培养基上,PLBs的重量、生物碱含量随增殖培养时间的变化如图17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选用新生营养芽为外植体的原因是 ,诱导外植体形成PLBs的过程称 。‎ ‎⑵与黑暗条件下相比,PLBs在光照条件下生长的优势体现在 , , 。⑶脱落酸(ABA)能提高生物碱含量,但会抑制PLBs的生长。若采用液体培养,推测添加适量的ABA可提高生物碱产量。同学们拟开展探究实验验证该推测,在设计实验方案是探讨了以下问题:‎ ‎①ABA的浓度梯度设置和添加方式:设4个ABA处理组,1个空白对照组,3次重复。因ABA受热易分解,故一定浓度的无菌ABA母液应在各组液体培养基 后按比例加入。②实验进程和取样:实验50天完成,每10天取样,将样品(PLBs)称重(g/瓶)后再测定生物碱含量。如初始(第0天)数据已知,实验过程中还需测定的样品数为 。‎ ‎③依所测定数据确定适宜的ABA浓度和培养时间:当某3个样品(重复样)的 时,其对应的ABA浓度为适宜浓度,对应的培养时间是适宜培养时间。‎ 细胞增殖、叶绿素的形成和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⑶①由于ABA受热易分解,所以各种液体培养基灭菌 ‎ ‎ ‎ 2014年高考江苏卷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 题,每题2 分,共计40 分。 每题只有一个 踿踿踿踿选项最符合题意。‎ ‎1. 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及其化学键的叙述, 学科网正确的是 A. tRNA 分子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 B. 每个ADP 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 C. 血红蛋白中不同肽链之间通过肽键连接 D. DNA 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 ‎2. 下列关于蛙胚胎发育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学科网 A. 通过细胞分裂不断增加细胞数量,并在一定时期发生细胞分化 B. 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分裂,但不发生凋亡 C. 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蛙胚的有机物总量不断增加 D. 发育过程中蛙胚从环境中获得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逐渐增加 ‎3.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性激素主要是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B. 囊泡可以由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 C. 膜蛋白的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 D. 内质网既参与物质合成,也参与物质运输 ‎4. 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相符的是 A. 孟德尔用山柳菊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 B. 范·海尔蒙特基于柳枝扦插实验,认为植物生长的养料来自土壤、水和空气 C. 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对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D. 赫尔希和蔡斯用35S 和32P 分别标记T2 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 的半保留复制 ‎5.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B. 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C. 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 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6. 研究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的 RNA 在宿主细胞内不能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 依据中心法则(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合成子代病毒蛋白质外壳的完整过程至少要经过榆于盂环节 B. 侵染细胞时,病毒中的蛋白质不会进入宿主细胞 C. 通过④形成的 DNA 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 DNA 上 D. 科学家可以研发特异性抑制逆转录酶的药物来治疗艾滋病 ‎7. 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 B. 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 C. 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学科网影响 D. 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 ‎8. 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 B. 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 C. 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 D. 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 ‎9.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B. 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 C.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D. 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10.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B.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 C. 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 ~ 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 D. 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11. 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 B.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C. 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D. 神经元细胞膜外 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12. 右图为动物细胞分裂中某时期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在分裂前期倍增并移向细胞两极 B. 乙和丙在组成成分上差异很大 C. 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两倍 D. 该时期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物质减少 ‎13. 下图是高产糖化酶菌株的育种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通过上图筛选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未必能作为学科网生产菌株 B. X 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染色体变异 C. 上图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是定向选择过程 D. 每轮诱变相关基因的突变率都会明显提高 ‎14. 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ATP 提供能量的是 A. 叶肉细胞合成的糖运输到果实 B.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 C. 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D. 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新的肽链 ‎15.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冶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 三次观察(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 B. 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 C. 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 D. 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 ‎16. 下列关于“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冶实验叙述,错误 踿踿的是 A. 酵母和菜花均可作为提取 DNA 的材料 B. DNA 既溶于2 mol / L NaCl 溶液也溶于蒸馏水 C. 向鸡血细胞液中加蒸馏水搅拌,可见玻棒上有白色絮状物 D. DNA 溶液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加热,冷却后变蓝 ‎17.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B. 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C. 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 D. 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 ‎18. 下列关于加酶洗衣粉的叙述,正确的是学科网 A. 高温易使酶失活,因此冷水洗涤去污效果应该比温水好 B. 洗衣粉中表面活性剂对碱性蛋白酶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C. 在 pH 低于7. 0 的自来水中,碱性蛋白酶依然能起作用 D. 洗衣粉中酶主要是通过快速分解溶在水里的污渍发挥作用 ‎19. 杜泊羊以其生长速度快、肉质好等优点,被称为“钻石级冶肉用绵羊。 科研工作者通过胚胎工程快速繁殖杜泊羊的流程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为了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需用雌激素对雌性杜泊羊进行处理 B. 从卵巢中采集的卵母细胞可直接与获能的精子进行体外受精 C. 为避免代孕绵羊对植入胚胎产生排斥反应,应注射免疫抑制剂 D. 为了进一步扩大繁殖规模,可通过胚胎分割技术获得同卵双胎 ‎20. 关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一个含 n 个碱基的 DNA 分子,转录的 mRNA 分子的碱基数是 n / 2 个 B. 细菌的一个基因转录时两条 DNA 链可同时作为模板,提高转录效率 C. DNA 聚合酶和 RNA 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 DNA 和 RNA 上 D. 在细胞周期中,mRNA 的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发生变化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 题,每题3 分,共计 15 分。 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 踿踿踿踿踿踿符合题意。 每题全选对者得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 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 分。‎ ‎21. 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T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 T 细胞 B. B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 C. 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 D. 人体内的巨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 ‎22. 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量取2 mL 斐林试剂时应优先选用5 mL 量筒而不用10 mL 量筒 B. 隔水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应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 C. 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呈现无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 D. 实验结束时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便长期保存备用 ‎23.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切割质粒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均特异性地识别6 个核苷酸序列 B. PCR 反应中温度的周期性改变是为了 DNA 聚合学科网酶催化不同的反应 C. 载体质粒通常采用抗生素合成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 D. 抗虫基因即使成功地插入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也未必能正常表达 ‎24. 某同学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发酵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装置可阻止空气进入,用于果酒发酵 B. 该装置便于果酒发酵中产生的气体排出 C. 去除弯管中的水,该装置可满足果醋发酵时底层发酵液中大量醋酸菌的呼吸 D. 去除弯管中的水后,该装置与巴斯德的鹅颈瓶作用相似 ‎25.羟胺可使胞嘧啶分子转变为羟化胞嘧啶,导致 DNA 复制时发生错配(如右图)。 若一个 DNA 片段的两个胞嘧啶分子转变为羟化胞嘧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片段复制后的子代 DNA 分子上的碱基序列都发生改变 B.该片段复制后的子代 DNA 分子中 G-C 碱基对与总碱基对的比下降 C. 这种变化一定会引起编码的蛋白质结构改变 D. 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中均可发生如图所示的错配学科网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8 题,共计65 分。‎ ‎26. (7 分)机场飞行跑道及场内小路旁多是大片草地,有多种动物栖息。 右图是某机场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部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食物网中,小型猛禽分别处于 营养级。‎ ‎(2)机场内的小鸟初遇稻草人十分惊恐,这种反应属于 反射。‎ ‎(3)工作人员根据生态系统中 息传递的特点,释放训练过的猎鹰来驱赶小鸟。‎ ‎(4)为了进一步驱鸟,某机场先铲除原有杂草,而后引种了虫和鸟都不爱吃的“驱鸟草冶,机场内小鸟大为减少。 以后“驱鸟草冶逐渐被杂草“扼杀冶,这种生物群落的变化过程属于 演替。‎ ‎(5)为了解机场内蜗牛密度,三个调查人员各自随机布设样方如下图所示(图中阴影带为 水泥小路,其他处为草地),其中最合理的是 (填序号)。‎ 调查中某个样方内蜗牛分布示意图如右,该样方的蜗牛数应计为 个。‎ ‎27. (9 分)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极学科网其重要的作用。 图1 ~ 3 表示3 种生物膜结构及其所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图1 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其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 。‎ ‎(2)图2 中存在3 种信号分子,但只有1 种信号分子能与其受体蛋白结合,这说明 ;‎ 若与受体蛋白结合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那么靶器官是 。‎ ‎(3)图3 中 ATP 参与的主要生理过程是 。‎ ‎ (4)叶肉细胞与人体肝脏细胞都具有图 (填图序号)中的膜结构。‎ ‎(5)图1 ~ 3 中生物膜的功能不同,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 ‎(6)图1 ~ 3 说明生物膜具有的功能有 (写出3 项)。‎ ‎28. (8 分)某研究者用非洲爪蟾性腺为材料进行了下列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非洲爪蟾的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绘制了以下示意图。‎ ‎ ‎ 上图中甲、乙、丙、丁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有 ;称为初级精母细胞的有 。‎ 丁细胞中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 (填“相同”、“不相同”或“不 一定相同”)。‎ ‎(2)如对卵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无法看到和乙细胞同时期的细胞,其原因是 。‎ ‎(3)该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诱导早期卵母细胞成熟的物质冶实验,结果如下:‎ 由实验一可得出推论: 含有可以诱导卵母细胞成熟的物质。‎ 由实验二可得出推论:这种诱导早期卵母细胞成熟的“促成熟因子冶的化学成分是 ‎ ‎;孕酮在实验二中的作用是 。‎ ‎29. (9 分)为了获得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先用植物外植体学科网获得愈伤组织,然后在液体培养基中 悬浮培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外植体经诱导后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 。‎ ‎(2)在愈伤组织悬浮培养时,细胞干重、蔗糖浓度和 pH 的变 化如右图所示。 细胞干重在 12 d 后下降的原因有 ;培养液中蔗糖的作用是 、 。‎ ‎(3)多倍体愈伤组织细胞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量常高于二倍体。 二倍体愈伤组织细胞经 处理,会产生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为检测愈伤组织细胞染色体数目,压片前常用纤维素酶和 酶解离愈伤组织。 若愈伤组织细胞(2n)经诱导处理后,观察到染色体数为8n 的细胞,合理的解释是 、 。‎ ‎(4)为了更好地获得次生代谢产物,生产中采用植物细胞的固定化技术,其原理与酵母细 胞固定化类似。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填序号)。‎ ‎①选取旺盛生长的愈伤组织细胞包埋 ②必须在光照条件下培养 ‎③培养过程中需通空气 ④固定化后植物细胞生长会变慢 ‎30. (8 分)为了获得 茁鄄胡萝卜素产品,某小组开展了产学科网ß-胡萝卜素酵母的筛选与色素提取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用的培养皿常用的两种灭菌方法是 ;为了减少灭菌后器皿被污染,灭菌前应该 。‎ ‎(2)为了筛选出酵母菌,培养基中添加了青霉素,其目的是 。‎ ‎(3)右图是灭菌锅及其局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乙、丙指示的依次是 。 (填序号)‎ ‎①安全阀、放气阀、压力表 ‎②放气阀、安全阀、压力表 ‎③安全阀、放气阀、温度表 ‎④放气阀、安全阀、温度表 ‎(4)为了将分离到的菌株纯化,挑取了菌落在 3 块相同平板上划线,结果其中一块平板的各划线区均未见菌生长,最可能的原因是 。‎ ‎(5)为增加 茁鄄胡萝卜素提取量,在研磨酵母细胞时,添学科网加石英砂的目的是 ;研磨时 (填“需要”或“不需要”)添加 CaCO3,理由是 。‎ ‎31. (8 分)为研究浮游藻类的光合作用,将一种绿藻培养至指数生长期,并以此为材料,测定了藻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Pn)。 图 1 为光合放氧测定装置的示意图;图 2 是不同 NaHCO3 浓度(pH 8.5,‎25℃‎)条件下测得的 Pn 曲线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变换图1 中光源,可研究 、 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在测定不同光照对 Pn 的影响时,如不精确控制温度,则测得的光照与 Pn 的关 系 (填“呈正相关”、“呈负相关”或“难以确定”)。‎ ‎(3)由于弱碱性的藻培养液中游离 CO2 浓度很低,藻光合作用主要通过胞内碳酸酐酶 ‎(CA)分解水中的 HCO-3 获得 CO2。 图 2 中达到最大 Pn 值的最低 NaHCO3 浓度 为 ;在更高 NaHCO3 浓度下,Pn 不再增加的主要原因有 、 。‎ ‎(4)培养基中的 HCO-3 与 CO2-3 之间的离子平衡与 pH 有关,碱性条件下 pH 越高,HCO-3 越少,CO2-3 越多,而 CO2-3 几乎不能被该藻利用。 在测定不同 pH(7. 0 ~ 10. 0)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时,导致 Pn 发生变化的因素有 、 。‎ ‎32. (7 分)为研究吲哚乙酸(IAA)与脱落酸(ABA)的运输特点, 学科网用放射性同位素‎14C 标记 IAA 和 ABA 开展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 AB 为茎尖切段,琼脂块①和②于中出现较强放射性的是 (填序号);琼脂③‎ 块和④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 ABA 在茎尖的运输 (填“是”或“不是”)‎ 极性运输。 若先用某种抑制剂(不破坏 IAA、不影响细胞呼吸)处理茎尖切段,再重复 上述实验,结果琼脂块①和②中放射性强度相近,该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可能是 。‎ ‎(2)若图中AB 为成熟茎切段,琼脂块①、②、③和④榆、均出现较强放射性,说明IAA 在成熟茎切段中的运输 (填“是”或“不是”)极性运输。‎ ‎(3)适宜的激素水平是植物正常生长的保证。 黄豆芽伸长胚轴的提取液,加入 IAA 溶液中 可显著降解 IAA,但提取液沸水浴处理冷却后,不再降解 IAA,说明已伸长胚轴中含 有 。 研究已证实光也有降解 IAA 的作用。 这两条 IAA 学科网降解途径,对于种子破土 出芽后的健壮生长 (填“有利”、“不利”或“无影响”)。‎ ‎33. (9 分)有一果蝇品系,其一种突变体的 X 染色体上存在 ClB 区段(用 XClB表示)。 B 基因表现显性棒眼性状;l 基因的纯合子在胚胎期死亡(XClBXClB与 XClBY 不能存活);ClB存在时,X 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发生交换;正常果蝇 X 染色体无 ClB 区段(用 X+表示)。 果蝇的长翅(Vg)对残翅(vg)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图1 是果蝇杂交实验示意图。 图中 F1长翅与残翅个体的比例为 ,棒眼与正常眼的比例为 。 如果用 F1正常眼长翅的雌果蝇与 F1 正常眼残翅的雄果蝇杂交,预期产生正常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 ;用 F1 棒眼长翅的雌果蝇与 F1 正常眼长翅的雄果蝇杂交,预期产生棒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 。‎ ‎ (2)图2 是研究 X 射线对正常眼果蝇 X染色体诱变示意图。 学科网为了鉴定 X 染色体上正常眼基因是否发生隐性突变,需用正常眼雄果蝇与 F1 中 果蝇杂交,X 染色体的诱变类型能在其杂交后代 果蝇中直接显现出来,且能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合理的解释是 ;如果用正常眼雄果蝇与 F1 中 果蝇杂交,不能准确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合理的解释是 。‎ 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 题,每题2 分,共计40 分。‎ ‎1. A 2. A 3. A 4. C 5. C 6. B 7. D 8. B 9. A 10. D ‎11. B 12. B 13. D 14. C 15. B 16. C 17. B 18. C 19. D 20. D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 题,每题3 分,共计15 分。‎ ‎21. BC 22. AB 23. ABC 24. ABD 25. BD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8 题,共计65 分。‎ ‎26. (7 分)‎ ‎(1)第三、第四、第五 (2)条件 (3)行为 (4)次生 (5)淤 6 或7‎ ‎27. (9 分)‎ ‎(1)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为生命活动供能 (2)受体蛋白具有特异性 垂体 ‎(3)暗反应 (4)1、2 (5)含有的蛋白质不同 ‎(6)跨膜运输、信息交流、能量转换等 ‎28. (8 分)‎ ‎(1)甲、丙、丁 甲、丁 不一定相同 ‎(2)卵母细胞在卵巢中不能分裂到该时期 ‎(3)成熟卵细胞的细胞质 蛋白质 诱导早期卵母细胞合成“促成熟因子冶 ‎29. (9 分)‎ ‎(1)脱分化 (2)蔗糖浓度下降,pH 降低 提供能源 调节渗透压 ‎(3)秋水仙素(低温) 果胶 经加倍到4n 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经加倍到8n 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4)淤盂榆 ‎30. (8 分)‎ ‎(1)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用牛皮纸(报纸)包扎器皿 ‎(2)抑制细菌(放线菌)生长 (3)淤 (4)接种环温度过高,菌被杀死 ‎(5)有助于研磨充分 不需要 茁鄄胡萝卜素较耐酸 ‎31. (8 分)‎ ‎(1)光强 光质 (2)难以确定 ‎ ‎(3)120 mg· L-1‎ ‎ 达到了 CO2 饱和点 CA 量有限 ‎(4)CO2(或 HCO-‎ ‎3 )供应量不同 CA(细胞)活性变化 ‎32. (7 分)‎ ‎(1)淤 不是 抑制剂与运输 IAA 的载体结合 ‎(2)不是 (3)IAA 氧化(降解)酶 有利 ‎33. (9 分)‎ ‎(1)3 颐 1 1 颐 2 1 / 3 1 / 27‎ ‎(2)棒眼雌性 雄性 杂交后代中雄果蝇 X 染色体来源于亲代雄果蝇 ‎2014年高考山东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1. 有关细胞内囊泡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内的RNA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质 B.蛋白质类激素经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 C.细胞器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 D.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且不消耗能量 ‎【答案】B ‎【解析】细胞核内的RNA通过核孔进入到细胞质;蛋白质类激素经囊泡运输、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具膜细胞器之间才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且需消耗能量。‎ 2.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变化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体积增大,与外界物质交换效率提高 B.细胞液浓度增大,植物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C.生长素浓度升高,植物细胞生长速度加快 D.体内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 ‎【答案】D ‎【解析】细胞体积增大,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减小,与外界物质交换效率降低;细胞液浓度增大,植物细胞吸水能力增强;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二重性,浓度升高,植物细胞生长速度减慢;体内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尿液增多。‎ 1. 神经系统正常发育过程中神经细胞数量的调节机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程序性死亡不利于神经系统正常发育 B.生存因子影响了神经细胞的基因表达 C.神经细胞与靶细胞间通过电信号传递信息 D.死亡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属于细胞免疫 ‎【答案】B ‎【解析】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神经系统正常发育;未得到足够生存因子的神经细胞发生的程序性死亡是基因表达起引的,而生存因子可以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相应的神经细胞不发生凋亡;神经细胞与靶细胞间通过生存因子这种化学信号来传递信息的;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不是细胞免疫。‎ 2.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CuS04溶液 B.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 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 ‎【答案】A ‎【解析】鉴定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NaOH溶液),振荡后加B液(CuS04溶液);制作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解离后应先在清水中漂洗,防止解离过度,再用龙胆紫溶液染色;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应先低温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然后再制片,先制片会杀死细胞,无法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酶与底物应该先在预设温度下保温后再混合,保证反应开始的时候便达到预设温度。‎ 3. 某研究小组测定了多个不同双链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根据测定结果绘制了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与其互补链、一条单链与其所在DNA分子中碱基数目比值的关系图,下列正确的是 ‎ ‎【答案】C ‎【解析】设该单链中四种碱基含量分别为A1、T1、G1、C1,其互补链中四种碱基含量为A2、T2、C2、G2,DNA分子中四种碱基含量A、T、G、C。由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C)/(T+G)=1,A曲线应为水平,A项错误;(A2+C2)/(T2+G2)=(T1+G1)/(A1+C1),B曲线应为双曲线的一支,B项错误;(A+T)/(G+C)=(A1+A2+T1+T2)/(G1+G2+C1+C2)=(A1+T1)/(G1+C1),C项正确;(A1+T1)/(G1+C1)=(T2+A1)/(C2+G2),D项错误。‎ 1. 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及部分个体基因型如图所示,A1、A2、A3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II—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4 B.III—1基因型为XA1 Y的概率是1/‎4 ‎C.III—2基因型为XA1 X A2的概率是1/8 D.IV—1基因型为XA1 X A1概率是1/8。‎ ‎【答案】D ‎【解析】父亲的X染色体一定能传递给女儿、Y染色体一定传递给儿子,母亲的两条X染色体传递给后代的几率相等。II—2和II—3基因型分别为1/2XA1XA2、1/2XA1XA3,产生配子为1/2XA1、1/4XA2、1/4XA3,因此III—1基因型为1/2XA1Y、1/4XA2Y、1/4XA3Y,产生含X的配子为1/2XA1、1/4XA2、1/4XA3。III—2基因型为1/2XA1 X A2、1/4XA2 X A2、1/4 X A2XA3,产生配子为1/4XA1、5/8XA2、1/8XA3。故IV—1为XA1 X A1的概率是1/8。‎ ‎25.(11分)研究者将空腹的大鼠置于冷水中,探究冷水刺激对大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1)冷水刺激引起实验大鼠皮肤___________‎ 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到达神经中枢,经神经中枢处理,使传出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_______,引起皮肤血管________,减少皮肤散热量;同时引起_______(填激素名称)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稳定。‎ ‎(2)冷水刺激产生的兴奋还可以通过神经中枢作用于胰岛,引起__________分泌增加,该激素促进___________分解,血糖水平升高,以对抗冷水刺激。‎ ‎(3)冷水刺激引起胃黏膜内的HCO3-减少,从而对H+缓冲作用减弱,会使胃黏膜组织液的________降低,可引起胃黏膜损伤。‎ ‎(4)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__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1)(冷觉)感受器; 神经递质; 收缩;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2)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元)‎ ‎(3)pH(或酸碱度)‎ ‎(4)非特异性 ‎【解析】(1)位于皮肤的冷觉感受器可感受到寒冷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传递到神经中枢经处理后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从而减少皮肤散热量;同时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使细胞代谢加快,机体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2) 根据题意,冷水刺激使血糖水平升高,说明该刺激可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 (3) 冷水刺激引起胃黏膜内的HCO3-减少,从而对H+缓冲作用减弱,进而使胃黏膜组织液内的H+含量升高,pH降低,引起胃黏膜损伤。‎ (4) 胃黏膜属于免疫系统第一道防线,在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6.(11分)我省某经济植物光合作用的研究结果如图。 ‎ ‎(1)图甲表示全光照和不同程度遮光对该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中的___________上。需先用___________(填溶剂名称)提取叶片中的色素,再测定叶绿素含量。用纸层析法进一步分离色素时,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据图分析,该植物可通过___________以增强对弱光的适应能力。 ‎ ‎(2)图乙表示初夏某天在遮光50%条件下,温度、光照强度、该植物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气孔张开的程度)的日变化趋势。8:00到12:00光照强度增强而净光合速率降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18:00时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细胞器有 。 ‎ ‎(3)实验过程中,若去除遮光物,短时间内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C3化合物含量_____________。‎ ‎【答案】(1)类囊体膜(或类囊体,基粒); 无水乙醇(或丙酮); 叶绿素a;增加叶绿素含量 ‎(2)呼吸作用增强,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减小; 线粒体、叶绿体 ‎(3)减少 ‎【解析】(1)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一个个圆饼状的类囊体堆叠成基粒;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可以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绿叶中的溶解度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层析后叶绿素a比叶绿素b扩散得更远说明叶绿素a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较大;由图甲可知,叶绿素含量随着遮光面积的增加而升高,因此植物是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来增加对弱光的适应能力。‎ ‎(2)8:00到12:00气温升高呼吸速度增强,光照强度增加,但气孔导度相对稳定,由于受到CO2供应的限制,光合速率升高远不如呼吸速率升高的幅度大,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减小,净光合速率降低。18:00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叶肉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都能产生ATP。‎ ‎(3)突然去除遮光物,光反应加强,为暗反应提向更多的ATP和[H],导致较多的C3被还原,C3含量减少。‎ ‎27.(12分)‎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__________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_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 ‎ ‎(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________和_________(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 (4)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答案】(1)b; 偏高 ‎(2)垂直; (群落的)演替(或初生演替)‎ ‎(3)A; B(注:两空可颠倒); 20%‎ ‎(4)自我调节能力(或自净能力)‎ ‎【解析】本题考查了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中有益动物的利用和种群密度的调查;以及群落的垂直结构和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知识;‎ ‎(1)种群中有益动物的开发和利用,为了能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应在种群数量大于K/2时进行捕获,并使捕获后种群的数量保持在K/2点,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资源再生能力强;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根据公式:个体总数N∕初次捕获个体数M=重捕个体总数n∕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m,可推出种群个体数N=M×n∕m, 由于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所以分数中分子不变,分母减小,分数值增大,即种群数量偏大;‎ ‎(2)群落中各种生物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叫群落的垂直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是群落演替中的初生演替;‎ ‎(3)从图中能量流动来看,固定太阳能的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能量流动的起点,整个生物部分最终都流向B,说明其是分解者,C、D消费者;连接生物部分与非生物的主要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在食物链A→D→C中,传递效率为:1.5×10∕7.5×10 =20%。‎ ‎(4)生态系统之所以能抵抗干扰保持原状,取决于自我调节能力或抗污染的自我净化能力,但其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若超过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或抗污染的自我净化能力,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28.(14分)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用甲、乙、丙三只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杂交组合、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 ‎(1)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杂交结果,推断乙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或________。若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E,e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丙果蝇的基因型应为 ‎_______________。 ‎ ‎(2)实验二的F1中与亲本果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 ‎(3)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个体间自由交配得到F1 ,F1中灰体果蝇8400只,黑檀体果蝇1600只。F1中e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Ee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亲代群体中灰体果蝇的百分比为________。 ‎ ‎(4)灰体纯合果蝇与黑檀体果蝇杂交,在后代群体中出现了一只黑檀体果蝇。出现该黑檀体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现有基因型为EE,Ee和ee的果蝇可供选择,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以探究其原因。(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型配子活力相同)实验步骤:‎ ‎①用该黑檀体果蝇与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的果蝇杂交,获得F1 ;‎ ‎②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I.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则为基因突变; II.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答案】(1)EeBb ;eeBb(注:两空可颠倒);eeBb ‎(2)1/2‎ ‎(3)40%;48%;60%‎ ‎(4)答案一:①EE I.灰体∶黑檀体=3∶1‎ II.灰体∶黑檀体=4∶1‎ 答案二:①Ee I.灰体∶黑檀体=7∶9‎ II.灰体∶黑檀体=7∶8‎ ‎【解析】根据实验一中灰体∶黑檀体=1∶,短刚毛∶长刚毛=1∶1,得知甲乙的基因型可能为EeBb×eebb或者eeBb×Eebb。同理根据实验二的杂交结果,推断乙和丙的基因型应为eeBb×EeBb,所以乙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EeBb或eeBb。若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E,e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乙的基因型可能为EeBb×eebb,乙的基因型为EeBb,则丙果蝇的基因型应为eeBb。‎ ‎(2)实验二亲本基因型为EeBb×eeBb,F1中与亲本果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2×1/2+1/2×1/2=1/2,所以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2。‎ ‎(3)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中,由于自由交配得到F1中黑檀体果蝇ee比例=1600/(1600+8400)=16%,故e的基因频率为40%,E的基因频率为60%,Ee的基因型频率为2×40%×60%=48%‎ ‎。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每一代中的基因频率是不变的,所以由纯合果蝇组成的亲代群体中,灰体果蝇的百分比为60%。‎ ‎(4)由题意知,出现该黑檀体果蝇的原因如果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则此黑檀体果蝇的基因型为ee,如果是染色体片段缺失,黑檀体果蝇的基因型为e。选用EE基因型果蝇杂交关系如下图。‎ 选用Ee基因型果蝇杂交关系如下图。‎ ‎35.(12分)【生物技术实践】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经深加工可生产酒精、玉米胚芽油和果糖等。流程如下: ‎ ‎(1)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经充分水解后的产物可被酵母菌利用发酵生产酒精。培养酵母菌时,该水解产物为酵母菌的生长提供________。发酵过程中检测酵母菌数量可采用_______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 ‎(2)玉米胚芽油不易挥发,宜选用_______法或________法从玉米胚芽中提取。‎ ‎(3)玉米淀粉经酶解形成的葡萄糖可在葡萄糖异构酶的作用下转化成果糖。利用________技术可使葡萄糖异构酶重复利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4)利用PCR技术扩增葡萄糖异构酶基因时,需用耐高温的_______催化。PCR一般要经历三十次以上的循环,每次循环包括变性、_______和_______三步。‎ ‎【答案】(1)碳源;显微镜直接计数 ‎(2)压榨;萃取(注:两空可颠倒)‎ ‎(3)固定化酶 ‎(4)(Taq)DNA聚合酶;(低温)复性(或退火);(中温)延伸 ‎【解析】本题考查了微生物培养技术中培养基的配方、微生物计数、植物成分的提取、固定化酶和PCR技术的条件等内容。难度系数较小。‎ ‎(1)培养酵母菌时,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为酵母菌的生长提供碳源。检测酵母菌数量可采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 ‎(2)玉米胚芽油不易挥发,宜选用压榨法或萃取法从玉米胚芽中提取。‎ ‎(3)利用固定化酶技术可使葡萄糖异构酶重复利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4)利用PCR技术扩增葡萄糖异构酶基因时,需用耐高温的(Taq)DNA聚合酶催化。PCR一般要经历三十次以上的循环,每次循环包括变性、(低温)复性(或退火);(中温)延伸三步。‎ ‎36.(12分)【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htPA)是一种重要的药用蛋白,可在转htPA基因母羊的羊乳中获得。流程如下: ‎ ‎(1)htPA基因与载体用_________切割后,通过DNA连接酶连接,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已插入受体细胞DNA,可采用_________技术。‎ ‎(2)为获取更多的卵(母)细胞,要对供体母羊注射促性腺激素,使其__________。采集的精子需要经过__________,才具备受精能力。‎ ‎(3)将重组表达载体导入受精卵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为了获得母羊,移植前需对已成功转入目的基因的胚胎进行__________。利用胚胎分割和胚胎移植技术可获得多个转基因个体,这体现了早期胚胎细胞的__________。‎ ‎(4)若在转ht-PA基因母羊的羊乳中检测到__________,说明目的基因成功表达。‎ ‎【答案】(1)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或同种限制酶); DNA分子杂交(或核酸探针)‎ ‎(2)超数排卵; 获能(处理)‎ ‎(3)显微注射法; 性别鉴定; 全能性 ‎(4)htPA(或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解析】(1)用同种限制酶切割质粒和含有htPA基因的DNA片段可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便于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通常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来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已插入受体细胞DNA。‎ (2) 为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通常对供体母羊注射促性腺激素使其超数排卵;采集的精子需要经过获能处理才具备受精能力。‎ (3) 通常用显微注射法将重组表达载体导入动物的受精卵;为了获得母羊,移植前需要对已成功转入目的基因的胚胎进行性别鉴定;早期胚胎细胞具有全能性,可利用胚胎分割和胚胎移植技术获得多个转基因个体。‎ (4) ht—PA基因的表达产物为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若在转基因母羊的羊乳中检测到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说明目的基因成功表达。‎ ‎2014年高考四川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1.在生物体内,下列生理活动只能单向进行的是 A.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 B.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 C.肝细胞中糖原与葡萄糖的转化 D.活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 ‎【答案】B ‎【解析】A.质壁分离过程中原生质层两侧水分子的扩散是双向的,故A错。B.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是指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的单方向运输,故B正确。C.肝细胞中,糖原和葡萄糖可双向转化,故C错。D.活细胞内ATP与ADP双向转化,故D错。‎ ‎2.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最基本生命系统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 B.由氨基酸形成多肽链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C.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D.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将固定的CO2还原成(CH2O)‎ ‎【答案】C ‎【解析】A.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故A正确。B.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时,生成的水中氢的来源:一个氨基酸的羧基脱去—OH,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脱去H,故B正确。C.有氧呼吸时,生成的水中的氢既来自丙酮酸的分解,也来自糖等呼吸底物的分解,故C错。D.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光解生成的[H]用于暗反应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故D正确。‎ ‎3. 将牛催乳素基因用32P标记后导入小鼠乳腺细胞,选取仅有一条染色体上整合有单个目的基因的某个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小鼠乳腺细胞中的核酸含有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 B. 该基因转录时,遗传信息通过模板链传递给mRNA C. 连续分裂n次后,子细胞中32P标记的细胞占1/2n+1‎ D. 该基因翻译时所需tRNA与氨基酸种类数不一定相等 ‎【答案】C ‎【解析】A.小鼠乳腺细胞中的核酸含有A.G.C.T.U五种碱基,八种核苷酸,故A正确。B.基因是具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段,转录是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指导合成RNA的过程,故B正确。C.连续分裂N次,子细胞中被标记的细胞占1/2n-1,故C错。‎ ‎4. 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检测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观察低温诱导的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 B.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C.用纸层析法提取菠菜绿叶中的色素和鉴定胡萝卜素提取粗品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答案】A ‎【解析】A.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是对染色体进行染色的优良试剂,故A正确。B.健那绿染液是对活细胞中线粒体进行染色的专一性染剂,故B错。C.纸层析法是对叶绿体中色素进行分离的方法,故C错。D.标志重捕法是用来调查活动能力比较强,活动范围比较大的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用取样器取样法,故D错。‎ ‎5. 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答案】B ‎【解析】A.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加倍,故A错误。B.丙的染色体数为18条,用秋水仙素处理顶芽形成幼苗丁,并不是所有细胞的染色体都能加倍,所以故B正确。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属于染色体变异,并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故C错。D.地理隔离并非新物种形成的必经途径,故D错。‎ ‎6.将桑树和大豆分别单独种植(单作)或两种隔行种植(间作),测得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如下图所示(注:光饱和点是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的呼吸强度均没有受到影响 B. 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均增大 C. 间作虽然提高了桑树的光合速率但降低了大豆的光合速率 D. 大豆植株开始积累有机物时的最低光照强度单作大于间作 ‎【答案】D ‎【解析】A.由图曲线分析可知,桑树间作时比单作时呼吸强度增大,大豆间作时比单作时呼吸强度减小,均受到影响,故A错误。B.间作时,桑树光饱和点增大,大豆光饱和点减小,故B错。C.在某一光照强度范围内,间作也提高了大豆的光合速率,故C错。D.从大豆曲线图中可看到光合速率大于零表示有有机物的积累,其最低光照强度单作大于间作,D正确。‎ ‎7. TGF-β1——Smads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径。研究表明,胞外蛋白TGF-β1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转移 B.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 C.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 D.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靶细胞仍能正常凋亡 ‎【答案】D ‎【解析】A.恶性肿瘤细胞即癌细胞,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具有无限增殖、细胞形态改变、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等特征,癌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降低,易扩散。故A正确。B.抑癌基因是正常细胞中存在的一类调控细胞生长及周期的基因,能够抑制细胞的过度生长和增殖,抑制肿瘤发生,由题干信息可知,复合物可诱导靶基因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故该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B正确。C.复合物的转移到细胞核内,这是细胞内信号转导的一个过程,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故C正确。D.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能表达,则靶细胞抑癌信号途径受阻,靶细胞易癌变而获得不死性。故D错。‎ ‎8.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脚。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 ‎(1)图示反射弧中,a是________。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___________。当兴奋到达c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________。‎ ‎(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_______会形成痛觉。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激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 ‎(3)伤害引起的痛觉可通过下丘脑促进垂体释放________,直接促进______对水的重吸收。‎ ‎(4)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_____。未被清除的病原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其抗原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 ‎【答案】(1)传入神经 外负内正 电信号 →化学信号→电信号 ‎(2)大脑皮层 神经-体液调节 (3)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 (4)吞噬细胞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解析】(1)据图中神经节的位置可知,a表示传入神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静息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电位为外正内负,当兴奋时,神经纤维两侧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变为电信号。‎ (2) 痛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神经支配腺体分泌相关的激素,该调节为神经-体液调节。‎ (3) 下丘脑能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9.细菌感染人体时首先被吞噬细胞非特异性识别,因此吞噬细胞是最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9.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三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_____,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______关系。‎ ‎(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_____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_______型增长。‎ ‎(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______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_______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5)若实验结束后除去福寿螺和杂草,该生态系统的______稳定性将降低。‎ ‎【答案】(1)福寿螺的密度 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 ‎(2)消费者 捕食 (3) 大于 S (4)次生 狐尾草 (5)抵抗力 ‎【解析】(1)根据图表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福寿螺的密度,因变量是几种生物的日均增长率,水花生属于植物,其种群密度的调查所用的样方法常用的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2) 福寿螺能以水生植物为食,因此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图中可知,福寿螺的种群密度越大,鸭舌草的日均增长率越小,因此推测它们之间构成捕食关系。‎ (3) 中密度的福寿螺日均增长率为正值,处于增长状态,因此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高密度的水花生存在天敌,其种群数量呈现“S”型增长。‎ (4) 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此时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由数据可知狐尾草的增长率最大,最可能成为优势种。‎ (5) 除去福寿螺和杂草,群里的物种丰富度下降,此时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将降低。‎ ‎10.有机农药苯磺隆是一种除草剂,长期使用会污染环境。研究发现,苯磺隆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降解。分离降解苯磺隆的菌株和探索其降解机制的实验过程如图甲、乙所示。‎ ‎ ‎ ‎(1)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碳源、水、________四类,该实验所用的选择培养基只能以苯磺隆作为唯一碳源,其原因是__________。‎ ‎(2)与微生物培养基相比,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常需添加生长素和_______,这些植物激素一般需要事先单独配置成_________保存备用。‎ ‎(3)纯化菌株时,通常使用的划线工具是________。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第二划线区域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它划线上有菌落。造成划线无菌落可能的操作失误有________。‎ ‎(4)为探究苯磺隆的降解机制,将该菌种的培养液过滤离心,取上清液做图乙所示实验。该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该实验设计是否合理?为什么?_______。‎ ‎ 【答案】(1)氮源和无机盐 只有能利用苯磺隆的微生物能正常生长和繁殖 ‎(2)细胞分裂素 母液 ‎(3)接种环 ①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②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 ‎(4)目的菌株能分泌降解苯磺隆的蛋白质。 不合理,缺少空白对照 ‎【解析】(1)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包括: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使用选择培养基是因为他是允许特定的微生物生长,同时又能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的培养基。‎ ‎(2)植物组织培养常需要添加的植物激素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MS培养基的成份一般先分别配制成母液备用。‎ ‎(3)平板划线法接种时常使用接种环划线。第二区域只有第一条线无菌落,而其他的划线却有菌落,很可能是因为接环在灼烧后末冷却,第一次划线时将菌种烫死,而后接种环冷却,能正常划线,也可能是第一次划线时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使接种环上无菌种。‎ ‎(4)题中实验为取得菌种培养液过滤后离心上清液,加入蛋白酶处理后,测得其对苯磺隆的降解率。意为假设菌种能产生降解苯磺隆的蛋白质类酶,若用蛋白酶处理后,可使该酶分解,苯磺隆降解率下降,则假设成立。但由于缺乏空白对照,不能比较蛋白酶是处理是否降低苯磺隆降解率,该实验不能得出相应结论。‎ ‎11.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关系如下图:‎ 白色前体物质 基因II 基因I 有色物质1‎ 有色物质2‎ ‎(1)选取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灰鼠,乙—白鼠,丙—黑鼠)进行杂交,结果如下:‎ 亲本组合 F1‎ F2‎ 实验一 甲×乙 全为灰鼠 ‎9灰鼠:3黑鼠:4白鼠 实验二 乙×丙 全为黑鼠 ‎3黑鼠:1白鼠 ‎①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________对染色体上,小鼠乙的基因型为_______。‎ ‎②实验一的F2代中白鼠共有_______种基因型,灰鼠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_______。‎ ‎③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______色物质,实验二的F2代中黑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 ‎(2)在纯合灰鼠群体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黄色雄鼠(丁),让丁与纯合黑鼠杂交,结果如下:‎ 亲本组合 F1‎ F2‎ 实验三 丁×纯合黑鼠 ‎1黄鼠:1灰鼠 F1黄鼠随机交配:3黄鼠:1黑鼠 F1灰鼠随机交配:3灰鼠:1黑鼠 ‎①据此推测:小鼠丁的黄色性状是由_______突变产生的,该突变属于______性突变。‎ ‎②为验证上述推测,可用实验三F1代的黄鼠与灰鼠杂交。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上述推测正确。‎ ‎③用三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分别标记小鼠丁精原细胞的基因A、B及突变产生的新基因,观察其分裂过程,发现某个次级精母细胞有3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其原因是_____。‎ ‎ 【答案】‎ ‎(1) ① 2 aabb ② 3 8/9 ③ 黑 aaBB、aaBb ‎ ‎(2) ① A 显 ② 黄鼠:灰鼠:黑鼠=2:1:1 ③ 基因A与新基因所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解析】(1) ① 由实验一可知,两对基因控制的F2为9:3:3:1的修饰(9:3:4),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故A/a 和B/b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而且A_B_为灰色,A_bb,aabb为白色, aaBB为黑色(A/a控制灰色合成,B/b控制黑色合成)。有色物质1为黑色,基因I为B,有色物质2为灰色,基因II为A。以为F1 AaBb为灰色可证实推论,亲本应该中甲为AABB,乙为aabb(甲和乙为AAbb,aaBB性状与题意不符合)。‎ ② 由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可知F2中白鼠基因型为Aabb、AAbb和aabb三种。灰鼠中AABB:AaBB:AABb:AaBb=1:2:2:4。除了AABB外皆为杂合子,杂合子比例为8/9。‎ ③ 由①解析可知有色物质1是黑色,实验二中,丙为纯合子,F1全为黑色,丙为aaBB,F1为aaBb,F2中aaB_(aaBB、aaBb):aabb=3:1。‎ ‎(2) ①实验三中丁与纯合黑鼠(aaBB)杂交,后代有两种性状,说明丁为杂合子,且杂交后代中有灰色个体,说明新基因相对于A为显性(本解析中用A1表示)。结合F‎1F2未出现白鼠可知,丁不含b基因,其基因型为A1ABB。‎ ②若推论正确,则F1中黄鼠基因型为A1aBB,灰鼠为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1ABB:A1aBB:AaBB:aaBB=1:1:1: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黄:灰:黑=2:1:1。‎ ③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联会后,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次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由于姐妹染色单体是由同一条染色体通过复制而来的,若不发生交叉互换基因两两相同,应该是4个荧光点,2种颜色。出现第三种颜色应该是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 ‎2014年高考天津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1.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着丝点分裂一定导致DNA数目加倍 C.染色体DNA一定由母链和子链组成 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 ‎【解析】二倍体生物细胞进行着丝点分裂时,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前者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但DNA数目不变;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则DNA中一定有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增加,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2倍,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也暂时加倍,但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相等。‎ ‎【答案】C ‎2.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 B.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 C.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H2O D.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 ‎【解析】过程①为有氧呼吸过程,反应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过程②为光合作用,真核生物在叶绿体中进行,原核生物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A错误;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B错误;光合作用所产生的糖类中的氧来自CO2,C错误;过程①和②都能产生[H],前者主要与氧结合产生水并释放大量能量,后者主要用于C3还原, D正确。‎ ‎【答案】D 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 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 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解析】信息传递普遍存在于生态系统中,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A项正确;营养级是指不同的生物种群,而图a和b中的动、植物的种类不确定,无法判断两图中有几个营养级,B项错误;城市生态系统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具有自我调节能力,C项错误;图b中人的数量明显多于植物的量,应有外界能量流入,D项错误。‎ ‎【答案】A ‎4.为达到相应目的,必须通过分子检测的是 A.携带链霉素抗性基因受体菌的筛选 B.产生抗人白细胞介素-8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C.转基因抗虫棉植株抗虫效果的鉴定 D.21三体综合征的诊断 ‎【解析】可通过将受体菌接种在含链霉素的培养基中筛选携带链霉素抗性基因的受体菌,A错误;抗人白细胞介素的杂交瘤细胞应通过抗原-抗体杂交技术筛选产生,B正确;在棉花田中人工放入害虫可检验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效果,C错误;可利用显微镜检测21三体综合征,D错误。‎ ‎【答案】B ‎5.MRSA菌是一种引起皮肤感染的“超级细菌”,对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有抗性。为研究人母乳中新发现的蛋白质H与青霉素组合使用对MRSA菌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菌死亡与否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核的有无来确定 B.第2组和第3组对比表明,使用低浓度的青霉素即可杀死MRSA菌 C.实验还需设计有2μg/mL青霉素做处理的对照组 D.蛋白质H有很强的杀菌作用,是一种新型抗生素 ‎【解析】细菌是原核细胞,无细胞核,A错误;第2组和第3组对比说明使用低浓度青霉素和高浓度蛋白H可杀死MRSA菌,B错误;第3组缺少2ug/mL的对照组,C正确;抗生素是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抗菌作用的物质,而蛋白H是乳腺细胞产生,不属于抗生素,D错误。‎ ‎【答案】C ‎6.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 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 ‎【解析】由图可知,物质a可刺激机体可产生抗a抗体,而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说明物质a可以作为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A正确;抗a抗体与物质a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被吞噬细胞吞噬,B错误;抗体C所参与的免疫属于体液免疫,C正确;由于抗a抗体与乙酰胆碱竞争AChR受体,所以患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D正确。‎ ‎【答案】B ‎7.(16分)Kisspeptin,简称Kp,是Kp神经元产生的一类多肽类激素,它通过调节生物体内雌激素含量来调控生殖活动。‎ Ⅰ.通常情况下,右图中的过程①参与鹌鹑体内雌激素含量的调节:排卵前期,启动过程②进行调节。据图回答。‎ ‎(1)神经元内合成Kp的细胞器是 。‎ ‎ Kp作用的靶细胞是 。‎ ‎ 器官A是 。‎ ‎(2)在幼年期,通过过程①反馈调节,Kp释放量 ,最终维持较低的雌激素含量;排卵前期,启动过程②的生理意义是 ,促进排卵。‎ Ⅱ.Kp-10是Kp的一种。为研究Kp-10对鹌鹑产蛋的影响,对生长到20日龄的鹌鹑连续20天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Kp-10,从产蛋之日起统计每日的产蛋率,结果见下图。‎ ‎(3)据图可知,Kp-10 (影响/不影响)鹌鹑开始产蛋的日龄。在50日龄内,Kp-10影响产蛋率的趋势是 。‎ Ⅲ.综合分析 ‎(4)综合Ⅰ、Ⅱ分析,推测Kp-10调控鹌鹑产蛋的方式属于 调节。‎ ‎【答案】(1)核糖体 GnRh神经元 垂体 (2)减少 通过反馈调节使Kp释放量增加,最终维持较高雌激素含量 (3)不影响 随着日龄的增加,提高产蛋率的作用逐渐增强 (4)神经—体液 ‎【解析】(1)由题干Kp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类多肽类激素可知,其由核糖体合成,其靶器官由图可知应为为GnRH神经细胞,即下丘脑细胞;由器官A产生促性腺激素可知A为垂体。‎ (2) 过程抑制Kp神经元活动,故Kp释放量减少,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排卵,而过程‚能促进下丘脑的释放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释放促性腺激素,促进卵巢合成释放较多的雌激素,从而促进排卵。‎ ‎(3)由图可知,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第42天都开始产蛋,因此Kp-10不影响鹌鹑的开始产蛋日龄;在42-50日内,实验组的产蛋率都高于对照组,且逐渐增加,因此,Kp-10在50日龄内能促进鹌鹑的产蛋率,且随时间延长,促进作用越强。‎ ‎(4)综合上述分析,Kp-10在雌激素的刺激下由神经细胞产生,存在神经调节,而Kp-10能调节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进而促进排卵,存在体液调节,故此过程由神经—体液共同调节。‎ 8. ‎(12分)嗜热土壤芽胞杆菌产生的β-葡萄糖苷酶(BglB)是一种耐热纤维素酶,为使其在工业生产中更好地应用,开展了以下试验:‎ Ⅰ.利用大肠杆菌表达BglB酶 (1) PCR扩增bglB基因时,选用 基因组DNA作模板。‎ (2) 右图为质粒限制酶酶切图谱。bglB基因不含图中限制酶识别序列。为使PCR扩增的bglB基因重组进该质粒,扩增的bglB基因两端需分别引入 和 不同限制酶的识别序列。‎ (3) 大肠杆菌不能降解纤维素,但转入上述建构好的表达载体后则获得了降解纤维素的能力,这是因为 。‎ Ⅱ.温度对BglB酶活性的影响 (4) 据图1、2可知,‎80℃‎保温30分钟后,BglB酶会 ;为高效利用BglB酶降解纤维素,反应温度最好控制在 (单选)。‎ A‎.50℃‎ B‎.60℃‎ C‎.70℃‎ D‎.80℃‎ Ⅲ.利用分子育种技术提高BglB酶的热稳定性 在PCR扩增bglB基因的过程中,加入诱变剂可提高bglB基因的突变率。经过筛选,可获得能表达出热稳定性高的BglB酶的基因。‎ (5) 与用诱变剂直接处理嗜热土壤芽胞杆菌相比,上述育种技术获得热稳定性高的BglB酶基因的效率更高,其原因是在PCR过程中 (多选)。‎ A. 仅针对bglB基因进行诱变 B.bglB基因产生了定向突变 C.bglB基因可快速累积突变 D.bglB基因突变不会导致酶的氨基酸数目改变 ‎【答案】(1)嗜热土壤芽孢杆菌 ‎(2)NdeⅠ BamHⅠ ‎(3)转基因的大肠杆菌分泌出有活性的BglB酶 ‎(4)失活 B ‎(5)A、C ‎【解析】(1)bglB基因存在于嗜热土壤芽孢杆菌基因组中,故应以该菌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基因扩增。‎ ‎(2)目的基因与质粒进行重组时,需将目的基因插入到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且应靠近启动子和终止子,结合示意图可知,应在扩增的bglB基因两端分别引入NdeⅠ和BamHⅠ两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 ‎(3)该基因表达载体中含有bglB基因,其可表达产生β-葡萄糖苷酶,其可分解纤维素,这样大肠杆菌就获得了分解纤维素的能力。‎ ‎(4)由图2可知,BglB酶在‎80℃‎保温30分钟后,该酶就会失活;由图1可知,当温度为60℃~‎70℃‎时,酶活性较高,而由图2可知‎70℃‎时保温30分钟,酶活性开始减弱,而‎60℃‎保温30分钟后酶活性基本不发生变化,由此可知为高效利用BglB酶降解纤维素,反应温度最好应控制在‎60℃‎,故选B。‎ ‎(5)在bglB基因扩增过程中加入诱变剂进行诱变处理,相比于诱变剂直接处理嗜热土壤芽孢杆菌,针对性更强;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由于PCR过程基因扩增即DNA复制快速进行,发生突变后可进行快速积累,进而便于筛选;基因突变可能导致氨基酸数目的改变,如突变后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可导致蛋白质合成提前终止,进而导致氨基酸数目变少。‎ ‎9.(16分)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材料,其四对相对性状中红眼(E)对白眼(e)、灰身(B)对黑身(b)、长翅(V)对残翅(v)、细眼(R)对粗眼(r)为显性。下图是雄果蝇M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1) 果蝇M眼睛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欲测定果蝇基因组的序列,需对其中的_________条染色体进行DNA测序。‎ ‎(3)果蝇M与基因型为___________的个体杂交,子代的雄果蝇既有红眼性状又有白眼性状。‎ ‎(4)果蝇M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不遵循自由组合规律。若果蝇M与黑身残翅个体测交,出现相同比例的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后代,则表明果蝇M在产生配子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基因重组,产生新的性状组合。‎ ‎(5)在用基因型为BBvvRRXeY和bbVVrrXEXE的有眼亲本进行杂交获取果蝇M 的同时,发现了一只无眼雌果蝇。为分析无眼基因的遗传特点,将该无眼雌果蝇与果蝇M杂交,F1性状分离比如下:‎ ‎ F1‎ 雌性﹕雄性 灰身﹕黑身 长翅﹕残翅 细眼﹕粗眼 红眼﹕白眼 有眼 ‎1﹕1‎ ‎3﹕1‎ ‎3﹕1‎ ‎3﹕1‎ ‎3﹕1‎ 无眼 ‎1﹕1‎ ‎3﹕1‎ ‎3﹕1‎ ‎/‎ ‎/‎ ‎①从实验结果推断,果蝇无眼基因位于__________号(填写图中数字)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F1果蝇为材料,设计一步杂交实验判断无眼性状的显隐性。‎ 杂交亲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红眼细眼 (2)5 (3)XEXe ‎ ‎(4) B(或b) v (或V) V和v(或B和b)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 ‎ ‎(5)①7、8(或7、或8) 无眼、有眼基因与其他各对基因间的遗传均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 ‎②示例:‎ 杂交亲本:F1中的有眼雌雄果蝇 实验分析: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无眼为隐性性状;若后代不出现形状分离,则无眼为显性性状。‎ ‎【解析】(1)据图中信息,果蝇M含有显性基因E、R,所以眼色的表现型为红眼和细眼的显性性状。‎ ‎(2)要测定基因组的序列需要测定该生物所有的基因,由于X和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的基因不同,所以需要测定3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Y染色体,即5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序列。‎ ‎(3)子代雄性的红眼和白眼均只能来自于母本,因此需要母本同时具有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即XEXe 。‎ ‎(4)自由组合定律是指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而B、v和b、V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根据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及配子的组合,理论上后代只有灰身残翅和黑身长翅,出现等比例的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后代,说明发生了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5)根据表格结果,若无眼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则M与无眼雌果蝇的后代中雄性都为无眼,与表格结果不符,所以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子代有眼﹕无眼=1﹕1‎ ‎,同时其他性状均为3﹕1,说明有眼无眼性状的遗传和其他性状不连锁,为自由组合,因此和其他基因不在同一对染色体上,据图可知应该位于7号或8号染色体上。由于子代有眼﹕无眼=1﹕1,说明亲代为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若判断其显隐性,可选择自交法(即有眼雌性×有眼雄性),若有眼为显性,则亲代均为杂合子,后代有性状分离,若无眼为显性,则亲代均为隐性纯合子,后代无性状分离。‎ ‎2014年高考浙江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1.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细胞胞吞的一定是固体物质 B.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属于易化扩散 C.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属于主动转运 D.胞吐过程一定会产生分泌泡与质膜的融合 ‎【答案】D ‎【解析】胞吞作用包括吞噬作用和胞饮作用,吞噬作用是以大的囊泡形式,内吞较大的固体颗粒,而胞饮作用则是将滴状液体吞入细胞内的过程,故A错。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属于胞吐作用,B项错误。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包括主动运输和易化扩散,C项错误。胞吐的过程一定会产生分泌泡与质膜(细胞膜)融合,故D项正确。‎ ‎2.下图表示施用IAA(吲哚乙酸)对某种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A溶液,会抑制主根的伸长 B.施用IAA对诱导侧根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C.将未施用IAA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会导致侧根数量增加 D.与施用10-4mol·L-1的IAA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长而侧根数量少 ‎【答案】C ‎ ‎【解析】以左图IAA浓度为0时为对照,低于100%的长度即为抑制生长,显然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A溶液浓度对于主根的伸长均低于100%,A正确;以中图IAA溶液浓度为0时的每株侧根数为对照,IAA溶液超过一定的浓度对于侧根的诱导起抑制作用,B项正确;参照右图中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方向,若除去部分芽和幼叶,则地上向根部运输的IAA量会减少,此时运输到根部的IAA将会低于中图的对照组,由此图可知,当施用IAA浓度低于0时对于侧根的诱导呈下降趋势,即导致侧根数目减少,C项错误;对照前2幅图中IAA浓度为0和10-4mol·L-1分析,未施用IAA的植株主根长、侧根数少,D项正确。‎ ‎3.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连续细胞系的细胞大多具有二倍体核型 B.某些癌细胞在合适条件下能逆转为正常细胞 C.由多个祖细胞培养形成的细胞群为一个克隆 D.未经克隆化培养的细胞系细胞具有相同的性状 ‎【答案】B ‎【解析】连续细胞系的细胞其核型已发生改变;一个祖细胞培养形成的细胞群才为一个克隆;未经克隆化培养的细胞系细胞可能是不同细胞分裂形成的,其性状可能不同。‎ ‎4.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 ‎【答案】B ‎【解析】环境容纳量是指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也就是说环境中的种群数量有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故A错误;环境条件若改变,环境容纳量也会改变,而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B正确;理想条件下为“J”型增长,无环境容纳量,C项错误;自然条件下,冬季植食动物的食物减少,其环境容纳量会变小,故D错误。‎ ‎5.某哺乳动物体细胞在培养中能够分裂,在培养过程中将适量的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和某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加入到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可观察和测量到 A.G1期变短,该期有大量3H-TdR进入细胞核 B.S期变长,该期有DNA复制和核糖体的增生 C.G2期变短,该期细胞核中有组蛋白 D.M期相对较短,该期细胞的核膜始终完整 ‎【答案】C ‎【解析】大量3H-TdR进入细胞核的是S期(DNA复制期),A项错误;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将会使细胞周期缩短,S期变短,并且S期进行DNA的复制无核糖体的增生,B项错误;M期的前期核膜解体,末期核膜重新出现,故D项错误。组蛋白是指真核生物的细胞核中,与DNA结合的碱性蛋白质的总称。组蛋白与DNA结合后形成染色质,有利于染色体的形成,故C项正确。‎ ‎6.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 B.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 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 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 ‎【答案】A ‎【解析】 若除草剂敏感型大豆为Aa,1条染色体上A所在片段缺失,即表现出a的性状,即抗性基因为隐性基因,故A项正确。染色体片段缺失不能在恢复为敏感型,而基因突变由于不定向性,可以回复突变为敏感型,故B项和C项错误;抗性基因由于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的,则该基因表达的可能性较大,故D项错误。‎ 30. ‎(14分)某种细胞分裂素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生长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细胞分裂素浓度 ‎(g·L-1)‎ 叶绿素含量 ‎(mg chl·g FW-1)‎ 光合速率 ‎(μmol CO2·m-2·s-1)‎ 希尔反应活力(μmol DCIP Red·mg chl-1·h-1)‎ 叶片含氮量(%)‎ 生物量 ‎(g·plant-1)‎ ‎0‎ ‎1.58‎ ‎6.52‎ ‎13.55‎ ‎1.83‎ ‎17.65‎ ‎0.5‎ ‎1.82‎ ‎7.82‎ ‎25.66‎ ‎1.94‎ ‎22.95‎ ‎1.0‎ ‎2.34‎ ‎8.64‎ ‎32.26‎ ‎1.98‎ ‎27.44‎ ‎2.0‎ ‎2.15‎ ‎8.15‎ ‎27.54‎ ‎1.96‎ ‎23.56‎ 注:①chl—叶绿素;FW—鲜重;DCIP Red—还原型DCIP;plant—植株。‎ ‎②希尔反应活力测定的基本原理:将叶绿体加入DCIP(二氯酚靛酚)溶液并照光,水在光照下被分解,产生氧气等,而溶液中的DCIP被还原并发生颜色变化,这些变化可用仪器进行测定。‎ 请回答:‎ ‎(1)希尔反应模拟了叶绿体光合作用中__________阶段的部分变化。氧化剂DCIP既可利用于颜色反应,还可作为__________。希尔反应活力可通过测定DCIP溶液的颜色变化得到,也可通过测定__________得到。‎ ‎(2)从表中可知,施用细胞分裂素后,__________含量提高,使碳反应中相关酶的数量增加。‎ ‎(3)幼苗叶片中的细胞分裂素主要有__________产生。合理施用细胞分裂素可延迟__________,提高光合速率,使总初级生产量大于__________,从而增加植物的生物量。‎ ‎【答案】(1)光反应 氧化剂 氧气的释放量 ‎(2)叶片含氮量 ‎(3)根尖 衰老 呼吸量 ‎【解析】(1)光合作用由光反应和暗反应两阶段构成,根据题中希尔反应活力测定的基本原理可知,该过程模拟的是水在光照条件下分解,产生氧气等,故希尔反应模拟的是光反应;DCIP被还原颜色会发生变化,同时也可作为氧化剂去氧化水,使水分解产生氧气。‎ ‎(2)碳反应中的酶均为蛋白质,施用细胞分裂素后,叶片含氮量增加,进而可使碳反应相关酶的数量增加。‎ ‎(3)幼苗中的细胞分裂素主要由根尖产生,而后运输到幼苗叶片中,发挥相应生理作用;细胞分裂素可延缓植物的衰老,提高光合速率,导致总初级生产量大于呼吸量,从而增加生物量。‎ ‎31.(12分)为验证反射弧的组成与作用,某同学提出了以下实验思路:‎ 取蛙1只,捣毁该蛙的脑,将其悬挂起来。‎ ‎①用1%H2SO4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如图),观察是否屈腿。‎ ‎②洗去H2SO4,再用1% H2SO4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测量该刺激与屈腿是否同时发生。‎ ‎③分离得到该蛙左后肢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用电刺激直接刺激腓肠肌,观察其是否收缩。‎ ‎④用电刺激直接刺激上述标本的腓肠肌肌细胞,在坐骨神经上是否能测量到电位变化。‎ ‎(说明:实验条件适宜;实验中的刺激强度足够;屈腿反射属于屈反射)‎ 请回答:‎ ‎(1)设计表格,并将预测的实验结果与结果的原因分析填入表中。‎ ‎(2)为了验证屈腿反射中的反射中枢所在部位,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写出第⑤项实验思路。‎ ‎【答案】:(1)‎ 组别 ‎①‎ ‎②‎ ‎③‎ ‎④‎ 预测结果 屈腿 不同时发生 收缩 不收缩 原因 屈反射中枢在脊髓,所以反射弧完整,可以完成反射,所以能够屈腿。‎ 从刺激到发出反应需要经过兴奋的传导与传递,这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不同时收缩。‎ 直接刺激效应器,效应器也可以兴奋,所以能够收缩。‎ 由于传出神经和腓肠肌细胞间相当于突触结构,兴奋的传递只能单向而不能反过来传递,所以刺激腓肠肌的兴奋不能传到神经。‎ (2) ‎⑤用针捣毁该蛙的脊髓,再用1%H2SO4溶液刺激该蛙的左后肢趾端,观察是否屈腿。‎ ‎【解析】(1)屈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而不在大脑,所以即使捣毁大脑,仍然可以发生屈反射;由于兴奋的传导与传递需要时间,所以刺激和屈腿不能同时发生;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一样可以兴奋,刺激能发生兴奋从而肌肉收缩;传出神经和腓肠肌细胞间相当于突触结构,兴奋传递具有单向的特点,即只能由传出神经到腓肠肌而不能从腓肠肌到传出神经,所以神经上检测不到电位变化。‎ ‎(2)验证反射中枢存在的部位,应设计破坏脊髓的实验组。‎ ‎32.(18分)利用种皮白色水稻甲(核型2n)进行原生质体培养获得再生植株,通过再生植株连续自交,分离得到种皮黑色性状稳定的后代乙(核型2n)。甲与乙杂交得到丙,丙全部为种皮浅色(黑色变浅)。设种皮颜色由1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且基因a控制种皮黑色。‎ 请回答:‎ (1) 甲的基因型是 。上述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是 。‎ ‎(2)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丙为亲本自交得到子一代的过程。‎ ‎(3)在原生质体培养过程中,首先对种子胚进行脱分化得到愈伤组织,通过 培养获得分散均一的细胞。然后利用酶处理细胞获得原生质体,原生质体经培养再生出 ,才能进行分裂,进而分化形成植株。‎ ‎(4)将乙与缺少1条第7号染色体的水稻植株(核型2n-1,种皮白色)杂交获得子一代,若子一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则可将种皮黑色基因定位于第7号染色体上。‎ ‎(5)通过建立乙植株的 ,从中获取种皮黑色基因,并转入玉米等作物,可得到转基因作物。因此,转基因技术可解决传统杂交育种中 亲本难以有性杂交的缺陷。‎ ‎【答案】(1)AA 不完全显性(AA为白色,Aa为浅黑色)‎ (2) ‎ 浅色丙(♂) 浅色丙(♀) ‎ ‎ P Aa × Aa ‎ 配子: A a A a ‎ F1: AA Aa Aa aa ‎ 白色 浅色 浅色 黑色 ‎ ‎ ‎ 1 : 2 : 1‎ (3) ‎ 悬浮 细胞壁 (4) 浅色:黑色=1:1 ‎ (5) 基因文库 有生殖隔离的 ‎【解析】:(1)由于甲与乙杂交后代均为浅色,说明甲与乙都是纯合子,所以甲的基因型为AA,且Aa不完全显现为浅色。‎ (2) 遗传图解需要的要素包括:亲代表现型和基因型、配子类型、子代表现型和基因型、表现型比例。‎ (3) 愈伤组织必须通过悬浮培养分散成单个细胞,而再生出细胞壁才能分裂分化为植株。‎ (4) 乙的基因型为aa,如果黑色基因在7号染色体上的话,缺失一条7号染色体的白色为A0,根据分离定律可知,子代基因型为Aa(浅色)和a0(黑色),且比例为1:1。‎ (5) 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获取可以先建立基因文库从中获取。基因工程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使有生殖隔离的亲本的基因可以重组。‎ 参考答案:‎ ‎1-6 DCBBCA ‎30.(14分,每空2分)‎ ‎(1)光反应 氢载体 氧气释放速率 (2)叶片氮 ‎(3)根(或根尖分生组织) 叶片衰老 呼吸(量)‎ ‎31.(12分)‎ ‎(1) 验证反射弧的组成与作用实验的预测结果及结果分析表 思路 预测 结果的原因分析 结果 ① 是 反射弧完整,能够对刺激作出反应 ② 否 刺激产生的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需要时间,故刺激与屈腿不会同时发生 ③ 是 电刺激使腓肠肌的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或兴奋,引起肌肉收缩 ④ 否 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是单向的,故坐骨神经上测不到电位变化 ‎(2)⑤捣毁该蛙的脊髓,刺激其右后肢的趾端,观察是否屈腿。‎ ‎32.(18分)‎ ‎(1)AA 不完全显性 ‎(2) 种皮浅色 ‎ P Aa F1‎ ‎ ↓U ‎ 雌配子 雄配子 A a A AA 种皮白色 Aa 种皮浅色 a Aa 种皮浅色 aa 种皮黑色 ‎ 种皮白色:种皮浅色:种皮黑色 = 1:2:1‎ ‎(3)液体悬浮 细胞壁 ‎(4)种皮浅色:种皮黑色 = 1:1‎ ‎(5)基因文库 种间(或远缘)‎ ‎2014年高考重庆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处理后被甲基绿染色,其细胞核呈绿色 B.剪取大蒜根尖分生区,经染色在光镜下可见有丝分裂各时期 C.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慢 D.在光镜的高倍镜下观察新鲜菠菜叶装片,可见叶绿体的结构 ‎【答案】A ‎【解析】甲基绿可将DNA染成绿色,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A正确;在光镜下不一定能观察到有丝分裂所有时期,B错误;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大,扩散速度越快,C错误;光镜下只能观察到叶绿体的形状不能看到其结构,D错误。‎ ‎2. 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应严格选择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避免产生对人类有害的物质 B.当今社会的普遍观点是禁止克隆人的实验,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 C.反对设计试管婴儿的原因之一是有人滥用此技术选择性设计婴儿 D.生物武器是用微生物、毒素、干扰素及重组致病菌等来形成杀伤力 ‎【答案】D ‎【解析】在转基因过程中,避免基因污染和对人类的影响,必须严格选择目的基因,A正确;我国不反对治疗性克隆,坚决反对生殖性克隆,B正确;反对设计试管婴儿原因之一防止选择性设计婴儿,违背伦理道德,C正确;生物武器是指有意识的利用微生物、毒素、昆虫侵袭敌人的军队、人口、农作物或者牲畜等目标,以达到战争目的的一类武器,干扰素为淋巴因子,非生物武器,D错误。‎ ‎3.驻渝某高校研发的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对该菌引发的胃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口服该疫苗3次较1次或2次效果好,其主要原因是 A.能多次强化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 B.抗原的积累促进T细胞释放大量淋巴因子 C.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导致应答效果显著增强 D.能增强体内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免疫记忆 ‎【答案】C ‎【解析】‎ 在机体进行特异性免疫时可产生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人类以此为原理发明了疫苗,使用后能使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免疫应答加强,而浆细胞、抗体、淋巴因子存在时间短,吞噬细胞无记忆功能,不能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故C正确,ABD错误。‎ ‎4.题4图是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植物的示意图。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②的构建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聚合酶参与 B.③侵染植物细胞后,重组Ti质粒整合到④的染色体上 C.④的染色体上若含抗虫基因,则⑤就表现出抗虫性状 D.⑤只要表现出抗虫性状就表明植株发生了可遗传变异 ‎【答案】D ‎【解析】构建载体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A错误;③侵染植物细胞后,重组Ti质粒上的T-DNA整合到④的染色体上,B错误;染色体上含有目的基因,但目的基因也可能不能转录或者不能翻译,或者表达的蛋白质不具有生物活性,C错误;植株表现出抗虫性状,说明含有目的基因,属于基因重组,为可遗传变异,D正确。‎ ‎5. 题5图为乙醇在人体内主要的代谢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乙醇转化为乙酸发生的氧化反应,均由同一种氧化酶催化 B.体内乙醇浓度越高,与乙醇分解相关的酶促反应速率越快 C.乙醇经代谢产生的[H]可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能量 D.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分解乙醇的速率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 ‎【答案】C ‎【解析】酶具有专一性,在乙醇转化为乙酸的代谢过程中至少经历两个步骤,需要不同的酶催化,A错误。当底物浓度较低时,酶促反应速率会随着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当达到一定值后,由于酶量有限,反应速率不再随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B错误。乙醇经代谢后可参与有氧呼吸,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H],与氧气结合后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C正确。人是恒温动物,环境温度不影响体内温度,不会影响分解乙醇的速率,D错误。‎ ‎6. 获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 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C.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 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 ‎【答案】B ‎【解析】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神经元中的能量也主要由线粒体提供,A正确;对于一个个体,各种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B错误;由题目可知,囊泡运输相关的特定蛋白质能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故能决定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C正确;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神经递质,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4分)‎ ‎7.(20分)‎ Ⅰ.为治理某废弃采石场的生态环境,对其进行了公园化建设。‎ ‎(1)对其进行整理和覆土,并选择适生植物进行人工造林,不同恢复时期的植物物种数如题7-Ⅰ图所示。t0→t1,植物残体及凋落物中的有机物被生态系统中的 转化为无机物,使土壤条件得到改善;同时由于人工林土壤中存在 ,导致群落中植物物种数增加;t1→t3,人工林抵抗力稳定性的变化是 ;群落中植物物种数逐渐增加,物种之间 加剧。‎ ‎(2)通过人工林建设的园林景观构建,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可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Ⅱ.某兴趣小组通过记录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及产生的感觉,研究了不同刺激与机体感觉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 ‎(1)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电位的表现是 ,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可传导的兴奋称为 。‎ ‎(2)不同类型的刺激引起不同类型的感觉,原因是 不同;不同强度的刺激通过改变传入神经上电信号的 ,导致感觉强度的差异。‎ ‎(3)当给某部位受损的人热刺激时,可在整个传入通路中记录到正常电信号,但未产生感觉,其受损的部位可能是 。‎ ‎【答案】Ⅰ.(1)分解者;种子或繁殖体;增强;竞争 (2 )整体性(系统论) Ⅱ.(1)外正内负;神经冲动(2)感受器;频率(3)大脑皮层(神经中枢)‎ ‎【解析】Ⅰ(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分解者的功能是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从废弃采石场开始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由于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能使群落中植物物种数可迅速增加;t1→t3植物物种数变多,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群落中的植物物种数增加,相互争夺资源(如阳光、水)和空间越激烈,竞争加剧。‎ ‎(2 )生态系统改善后,考虑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体现了整体性原理、‎ Ⅱ.(1)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由于细胞膜内外特异的离子分布特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到刺激时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2)刺激感受器后产生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传导,神经中枢随之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不同类型的刺激能引起机体不同类型的感受器产生兴奋,而后产生不同的感觉。由图中比较,同种刺激类型的不同刺激强度引起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的差异,在相同时长神经冲动数量不同(电信号的频率不同),从而引起感觉强度不同。‎ ‎(3)此患者整个传入神经功能正常,但不能形成感觉,应该是神经中枢(热觉形成的中枢在大脑皮层)受损。‎ ‎8.(20分)肥胖与遗传密切相关,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1)某肥胖基因发现于一突变系肥胖小鼠,人们对该基因进行了相关研究。‎ ‎①为确定其遗传方式,进行了杂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与结论完成以下内容。‎ 实验材料: 小鼠;杂交方法: 。‎ 实验结果:子一代表现型均正常;结论: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②正常小鼠能合成一种蛋白类激素,检测该激素的方法是 。小鼠肥胖是由于正常基因的编码链(模板链的互补链)部分序列“CTC CGA”中的一个C被T替换,突变为决定终止密码(UAA或UGA或UAG)的序列,导致该激素不能正常合成,突变后的序列是 ,这种突变 (填“能”或“不能”)使基因的转录终止。‎ ‎③在人类肥胖症研究中发现,许多人能正常分泌该类激素却仍患肥胖症,其原因是靶细胞缺乏相应的 。‎ ‎(2)目前认为,人的体重主要受多基因遗传的控制。假如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Bb(A、B基因使体重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从遗传角度分析,其子女体重超过父母的概率是 ,体重低于父母的基因型为 。‎ ‎(3)有学者认为,利于脂肪积累的基因由于适应早期人类食物缺乏而得以保留并遗传到现代,表明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这些基因的频率未明显改变的情况下,随着营养条件改善,肥胖发生率明显增高,说明肥胖是 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1)①纯合肥胖小鼠和纯合正常 正反交 ②抗原抗体杂交(分子检测) CTCTGA(TGA) 不能 ③受体 (2)5/16 aaBb、Aabb、aabb (3)自然选择 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 ‎【解析】(1)①题中要确定基因位置(在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和显、隐性关系。根据子一代性状可直接确定显隐性关系。若要根据子一代性状来判断基因位置,可采用正、反交的方法。若是伴性遗传,以纯合肥胖小鼠为父本,纯合正常为母本,子一代都为正常,以纯合肥胖小鼠为母本,纯合正常为父本,子一代雌鼠正常,雄鼠都肥胖;若是常染色体遗传,正、反交结果相同;②该激素为蛋白类激素,检测蛋白质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题中告知“模板链的互补链”上“一个C被T替换”,产生终止密码,因而突变后的序列为CTCTGA(TGA) ,这种突变只能是基因的转录提前终止,形成大多肽链变短,不能使基因转录终止;③激素作用需要受体,当受体缺乏时,也能引起肥胖症。‎ ‎(2)由于A、B基因具有累加效应,且独立遗传,双亲基因型为AaBb,子代中有3或4个显性基因则体重超过父母,概率为5/16,低于父母的基因型有1个或0个显性基因,为aaBb、Aabb、aabb。‎ ‎(3)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表现型是环境和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9.(14分)棉花幼铃(幼果)获得光合产物不足会导致其脱落。为研究某种外源激素对棉花光合产物调配的影响,某课题组选择生长整齐的健壮植株,按题9图1步骤进行实验,激素处理方式和实验结果如题9图2所示(上述处理不影响叶片光合与呼吸强度)。‎ ‎(1)该放射性物质中被标记的元素是 。光合作用过程中,含标记元素的化合物被光反应提供的 还原成糖类。在适宜温度下测得叶片光饱和点,若其他条件不变,进一步提高温度,则该叶片光饱和点的变化是 。‎ ‎(2)由实验结果推断,幼铃脱落显著减少的是 组。B组幼铃放射性强度百分比最低,说明B组叶片的光合产物 。为优化实验设计,增设了D组(激素处理叶片),各组幼铃的放射性强度百分比由高到低排序是 ‎ ‎。由此可知,正确使用该激素可改善光合产物调配,减少棉铃脱落。‎ ‎(3)若该激素不能促进插条生根,却可促进种子萌发和植株增高,其最可能是 。‎ ‎【答案】(1)碳 NADPH([H]) 降低 (2)C 输出减少 C>A>B>D (3)赤霉素 ‎【解析】(1)题中研究外源激素对棉花光合产物调配的影响,光合产物用碳元素标记。首先标记CO2,CO2被固定为C3,C3被光反应提供的[H]还原为糖类和C5。原光饱和点在适宜条件下测得的,若提高温度,酶活性减低,能固定的CO2量和利用的光能减少,光饱和点降低。‎ ‎(2)由题干可知,幼铃脱落是光合产物不足导致,对比A、B、C三组,发现C组幼铃中有机物占比最高,因而幼铃脱落显著减少。B组中叶片的放射性强度的百分比较高,说明有机物占比较多,输出较少。由题中数据可知,激素可抑制叶片有机物的输出,有利于幼铃有机物的输入,因而用激素处理叶片,导致叶片有机物输出明显较少,且小于B组,因而幼铃的放射性强度百分比由高到低依次为C>A>B>D。‎ ‎(3)促进种子萌发和植株增高,但不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激素为赤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