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00 KB
- 2021-05-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学案
【复习巩固】
【深入学习】
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资料1:大肠杆菌可以直接利用葡萄糖,也可以通过合成β-半乳糖苷酶将乳糖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后加以利用。将大肠杆菌培养在含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基中,测定其细胞总数及细胞内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从结果可知,在对碳源的利用上,大肠杆菌优先利用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况下,大肠杆菌才开始利用乳糖。
2.做出假设
资料2:乳糖的作用是诱导β-半乳糖苷酶的合成,还是将细胞内已存在的酶前体转化为有活性的酶?对此有两种假说。
假说一:“适应”学说
在基因的控制下,细菌早已合成了无活性的β-半乳糖苷酶的前体;在培养基中加入的乳糖与该前体结合,导致酶的空间结构逐渐改变,有利于酶向活性形式转变,而这个过程需要经过一段足够长的时间。持此观点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生理学家尤德金。
假说二:“诱导”学说
50年代,莫诺发现,一些物质(如IPTG)并不能被细菌利用,但是也具有诱导产生半乳糖苷酶的效果。这种现象暗示,细菌中的乳糖可能不直接和酶接触,初步说明“适应”学说在解释此现象上是错误的。
3.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资料3:
实验一:为进一步证明乳糖的作用是诱导新的β-半乳糖苷酶合成,而不是将细胞内已存在的酶前体转化为有活性的酶,科研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
将大肠杆菌放在含有35 s的培养基上培养多代,随后转向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中培养,同时加入乳糖,分离、检测新合成的半乳糖苷酶。若这些酶________(有/无)放射性,则证明是诱导合成的。实验结果如人们所料,证明了酶是诱导合成的。
实验二:能否更直观的看到乳糖的诱导作用呢?人们在大肠杆菌培养基中(不含葡萄糖)加入乳糖,一段时间后去掉乳糖,得到下列曲线。
据图可知,基因对乳糖的响应是很灵敏的。乳糖作为信息分子,能够在短短几分钟内启动基因表达的_________过程,从而诱导生成半乳糖苷酶。
4.探索本质
资料4:科学家提出“乳糖操纵子学说”解释有关现象。
乳糖既是半乳糖苷酶的诱导物,又是半乳糖苷酶作用的底物,这会产生很多复杂的动力学问题,研究起来很不方便。
人们找到两种有用的物质:X-gal (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是β–半乳糖苷酶的底物(无诱导作用),水解后呈蓝色;IPTG是乳糖的类似物,能和阻遏物结合,从而启动基因转录,合成半乳糖苷酶,但不能被半乳糖苷酶分解(“安慰诱导物”)。
野生型大肠杆菌:没有IPTG时,不合成半乳糖苷酶(实际量定为1。这是因为阻遏蛋白和操纵基因的结合不是“牢不可破”的,偶尔也会掉下来,合成极微量的酶,称为“本底”水平);有了IPTG时,合成大量的半乳糖苷酶(实际量定为1000)。
现在有种大肠杆菌突变体:即使没有IPTG,也会产生大量的半乳糖苷酶。
(1)推测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基因突变。
(2)在?处填写有关信息。(注:每个细胞中有5-10个阻遏蛋白,即有“富余”。表中“+”表示此基因正常,“-”表示此基因缺陷)
I:调节基因,编码阻遏蛋白
O:操纵基因,结合阻遏蛋白
Z:结构基因,编码半乳糖苷酶
组别
类型
无IPTG时产生的半乳糖苷酶量(理论相对量)
有IPTG时产生的半乳糖苷酶量(理论相对量)
第一组
野生型I+O+Z+
1
1000
突变型I-O+Z+
1000
1000
“二倍体”:
野生型I+O+Z+
突变型I-O+Z+
?
?
第二组
野生型I+O+Z+
1
1000
突变型I+O-Z+
1000
1000
“二倍体”:
野生型I+O+Z+
?
?
突变型I+O-Z+
课后拓展:
1.阅读资料1:
乳糖的诱导作用实际上是“脱阻遏作用”,即“负调控”。那么,有没有正调控呢?
乳糖操纵子的转录和细胞内的环腺苷酸(cAMP)的含量有很大关系,cAMP含量越高,乳糖操纵子的转录越旺盛,这就是“正调控”。1965年,人们发现培养基中葡萄糖含量与大肠杆菌细胞内的cAMP含量成反比。葡萄糖对乳糖操纵子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大肠杆菌生长曲线。在曲线的第一部分,乳糖操纵子由于葡糖糖的存在而处于阻抑状态,当然,负控制体系也处于阻抑状态。在曲线第三部分,乳糖操纵子的负控制体系由于乳糖的被利用而脱阻抑(松开刹车),正控制体系则由于葡萄糖的耗尽而被诱导(踩下油门)。
2.阅读资料2:思考:小RNA主要影响基因表达的什么环节?是促进还是抑制?
科学研究表明,小分子RNA可以干扰细胞中某些基因的表达过程,从而导致基因“沉默”。201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两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这种RNA干扰现象。如图为小分子RNA干扰基因表达过程的示意图。
人工合成的具特定序列的小分子RNA同样可用来阻断特定基因的表达,该技术可被用于基因治疗的研究,针对肿瘤、癌症、AIDS及一些遗传病等发挥作用。如:艾滋病病毒(HIV)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T淋巴细胞,使用这种RNA干扰技术,可避免其对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破坏,使治疗该疾病的可行性大大增加。
3.巩固练习:在?处填上有关数字。
组别
类型
无IPTG时产生的半乳糖苷酶量
有IPTG时产生的半乳糖苷酶量
第三组
野生型I+O+Z+
1
1000
突变型I+O-Z-
0
0
二倍体:
野生型I+O+Z+
突变型I+O-Z-
?
1000
第四组
二倍体:
突变型I+O+Z-
突变型I+O-Z+
?
1000
第五组
二倍体:
突变型I+O+Z-
突变型I-O+Z+
?
?
相关文档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整体性与2021-05-144页
-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例题讲解 专2021-05-143页
- 北京市理科综合卷(含答案)-2010年普2021-05-1417页
- 北京市房山区高考数学一模试卷理科2021-05-1417页
- 2015高考数学(理)(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2021-05-149页
- 2020年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专题 化2021-05-147页
- 北京市海淀区高考生物零模试卷含答2021-05-1410页
- 2019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八章 第2021-05-143页
- 高考复习教学设计函数与导数学案2021-05-143页
-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九 2021-05-1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