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福建卷文科综合 17页

  • 1.22 MB
  • 2021-05-14 发布

高考福建卷文科综合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 图7‎ ‎13.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读图7,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 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 B.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 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 D.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 ‎【试题答案】C ‎【试题考点】本题以明清的祭祀仪式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图片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试题解析】从图片的“祭先农”两字,判断当时的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体现了农本思想,选C。A是现象,B是对明清皇帝的表面认识,D材料未体现。‎ ‎14.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 据此,判断有误的是 A.商品经济繁荣 B.长途贩运发达 C.区域经济发展 D.抑商政策改变 ‎【试题答案】D ‎【试题考点】本题乾隆年间的商业贸易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解析】中国古代从战国时期到1840年之前,重农抑商政策始终贯穿其中, D项符合题意。从材料中的“商船”判断A正确;“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判断B正确;材料反映了北方豆麦杂粮成为江南重要的粮食市场,C正确。‎ ‎15.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 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 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 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 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 ‎【试题答案】B ‎【试题考点】本题以民国前期社会生活的变迁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解析】结合材料中的时间信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联系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旗袍为国家礼服之一,旗袍成为时尚反映了民国时期思想观念的变化,选B。A错在“完全西化”,C材料未体现,D与设问中的“社会原因”不相符合。‎ ‎16.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 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试题答案】C ‎【试题考点】本题以中国共产党方针政策的重大调整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试题解析】注意材料中的“长征期间” 是1934-1936年,关键信息“民族矛盾加剧”。长征时期,此时日军正逐步侵略中国,C是1935年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文件,标志着中共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开始,符合题意。A是1927年;B针对的是共产党自身的方针政策,没有体现民族矛盾;D是1945年,排除。 ‎ ‎17.图8为1972—1978年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它表明 A.中美贸易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出现过波折 B.中美关系正常化导致双边贸易始终保持增长 C.文革结束以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 D.中国重返联合国消除了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 ‎【试题答案】A ‎【试题考点】本题以中美进出口总额变化的示意图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图片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解析】由图片柱状图的波动可以首先排除B、D,中国重返联合国是1971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合。1977年进出口总额有所下滑,不能体现C选项中“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中美进出口总额的波动与中美关系的演变密不可分,故选A。 ‎ ‎18.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最高权力机关有直接选举产生 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 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 D.从制度上防止专制已维护民主 ‎【试题答案】D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古雅典的民主政治,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解析】材料反映了雅典的公职人员受到监督,从而保证了直接民主的实现,D符合题意。A、B项材料未体现,C不符合史实。 ‎ ‎19.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A.缩小城乡差距 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C.推动城市化进程 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试题答案】C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解析】材料“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被装进……抛进城门口”体现了工业革命通过大量劳动力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特点,选C。A、B材料未体现,农村城镇化是农村城镇人口不断增多,城镇数量、规模不断增大,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D不符合题意。‎ ‎20.卢卡契在评论19世纪某一作家时认为:“(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尽管他有那些政治与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他依然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所产生的矛盾,并忠实地描述他们。”据此判断,这一评论所指的作家是 A.拜伦 B.巴尔扎克 C.薄伽丘 D.莎士比亚 ‎【试题答案】B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巴尔扎克,旨在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试题解析】结合材料时间“19世纪”,C、D是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排除C、D。由材料“忠实地描述他们”判断是批判现实主义,故选B。A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 ‎21.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福希望 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 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 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 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 ‎【试题答案】A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解析】材料中国家拨款开设公共工程,目的是以工代赈,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和生产,排除D,故选A。B不符合材料的主旨,C材料未体现。‎ ‎22.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 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 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 ‎ ‎【试题答案】D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时期的经济改革,旨在考查学生调动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解析】1952年——1964年是赫鲁晓夫当政时期,他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选D。A项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时期,B项“加速发展战略”是戈尔巴乔夫提出的,C项材料未体现。‎ ‎23.如果要给图9设置一个主题,准确的是 A.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B.从欧共体到欧盟 C.马歇尔计划与二战后欧洲格局 D.布雷顿森林体系蓝图的构建 ‎【试题答案】C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二战后的世界格局,考查学生正确分析图片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解析】由图片中的文字信息“让西欧强壮起来”,判断是欧洲复兴计划——马歇尔计划;图片右侧的“镰刀斧头”、中间的“美元”标志,便可得出冷战的结论,选择C。其他三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 ‎24.表1是1980年、1996年世界不同类型国家进出口依存度表。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 国家类型 时间 高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 中低收入国家 低收入国家 ‎1980年 ‎38%‎ ‎43%‎ ‎42%‎ ‎30%‎ ‎1996年 ‎40%‎ ‎52%‎ ‎52%‎ ‎42%‎ A.国际贸易总体发展缓慢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区域经济集团化削弱 D.各类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试题答案】B ‎【试题考点】本题以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的进出口依存度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图表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解析】比较材料中1980年、1996年的数字,可以看出世界不同类型国家进出口依存程度呈上升趋势,反映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1995年WTO成立,排除A,B符合题意。C材料未体现。各类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是扩大的,排除D。‎ ‎38.(36分)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二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三 贫若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四 ‎ ‎ 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 ‎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 材料五 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 ‎ ——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1)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6分)‎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10分)‎ ‎(3)据材料四,概括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分析梁启超上述议论的目的。(10分)‎ ‎(4)在近代,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而在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10分)‎ ‎【试题答案】(1)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答三点即可)‎ ‎(2)被西方国家借鉴;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促进社会重学风气;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社会稳定。(答五点即可)‎ ‎(3)看法:科举制层层精选人才;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所选人才缺乏实际治国能力。目的:改革科举制,培养实用人才;挽救民族危机。‎ ‎(4)西方:用考试方式选才,体现公平择优,符合西方平等观念。中国:八股取士束缚思想;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近代工业发展和近代学堂创办。(答二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科举考试难以适应近代实用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需要。‎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科举制,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解析】第(1)题,概括材料一信息“历代踵行”“时加修正”“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即可。第(2)题,归纳材料“西国莫不慕之”“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联系教材所学知识回答。结合题目的赋分,判断可能有五个要点。第(3)题,提炼材料“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回答梁启超的观点。联系19世纪末的时代背景,思考其如此议论的动机。第(4)题评述科举制在东西方的不同遭遇,结合材料五“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注意说明科举制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重要影响和存在的弊端。‎ ‎41.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 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度废除的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 ‎——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材料一中“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是指哪些(民族)国家?如何理解这场战争对俄国来说是“绝望的搏斗。”(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10分)‎ ‎【试题答案】(1)英国、法国。落后的农奴制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2)延缓:废除农奴制,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序上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沙皇统治。不能消除:农奴制改革不彻底;政治上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答三点即可)‎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考查学生调动所学历史知识,正确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解析】第(1)题,联系克里米亚战争的交战双方,回答这场战争以俄国失败告终反映的实质即可。第(2)题注意审题“延缓了革命”“不能消除革命”,回答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意义和在政治、经济上的历史局限性。‎ ‎41.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独立宣言》发表后,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在爱尔兰和印度的被压迫地区受到欢迎……在法国,《独立宣言》被广为印刷,成为反英宣传的主要材料……《独立宣言》的文字被一再借用,表明这种对欧洲传统惯例的激烈而又具有创造性的挑战得到了认可。‎ ‎ ——摘编自[美]迈克尔·埃默里《美国新闻史》‎ 材料二 美国革命实际上已经成了巴黎一种新的信仰,《独立宣言》则是他们的“圣经”。对法国人而言,要寻找“早已遗忘的,对神圣权利的绝妙阐述”,只需要这本“圣经”就足够了,时任驻法公使杰斐逊说:“法兰西被我们的革命唤醒了,他们现在的目标非常明确。”……在同一时间,美国人却为法国人民对权利的热情所唤醒,为1789年10月美国报刊上刊登的法国《人权宣言》而激动不已。很明显,两个国家都在相互影响着对方。‎ ‎——摘编自[美]苏珊·邓恩《姊妹革命: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独立宣言》在印度和法国受欢迎的不同原因。(6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独立宣言》怎样对“神圣权利”进行“绝妙阐述”。分析这一“神圣权利”在美、法两国革命时期的相互影响。(10分)‎ ‎【试题答案】(1)印度:增强了印度人民反抗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信心。法国:成为反对英国的宣传工具;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认可美国《独立宣言》的主张)。‎ ‎(2)说明: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人民主权。分析:法国启蒙思想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思想武器;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鼓舞了法国人民的斗志;法国大革命爆发进而颁布《人权宣言》;《人权宣言》推动美国颁布《权利法案》(宪法十条修正案)。(答三点即可)‎ ‎【试题考点】本题以美国《独立宣言》在印度和法国的遭遇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信息“在印度的被压迫地区受到欢迎……在法国,成为反英宣传的主要材料”,结合法国的革命风潮进行回答。第(2)题材料二中的“神圣权利”是每个人的权利,结合美国《独立宣言》的内容考虑。联系材料“美国革命实际上已经成了巴黎一种新的信仰”“美国人却为法国人民对权利的热情所唤醒”,回答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史实即可。‎ ‎41.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进一步展开、改革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时候,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老窖。他自己说,我这是到处点火……当时担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的王恩茂回忆说:“……过去有些不敢想的问题,现在敢想了;过去不敢讲的问题,开始敢讲了。”‎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摘编自上海财经大学课题组《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05》‎ 材料三 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邓小平所说的“点火”的含义。(6分)‎ ‎(2)据材料二,指出1978--1992年间中国经济开放度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其原因。如何理解材料三对邓小平的评价。(10分)‎ ‎【试题答案】(1)鼓励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思想准备。‎ ‎(2)趋势:上升。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工作重点转移);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设立经济开发(开放)区。(答二点即可)理解: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试题考点】本题以邓小平对中国社会的贡献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图片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进一步展开”“过去有些不敢想的问题,现在敢想了”,联系邓小平的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思想基础进行回答。第(2)题注意观察图表信息,开放度的走向呈上升趋势。其原因与改革开放的国策、对外开放的格局有关。材料三反映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贡献。‎ ‎ ‎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C D B C A D C B A D C B ‎38.(36分)‎ ‎(1)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答三点即可)‎ ‎(2)被西方国家借鉴;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促进社会重学风气;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社会稳定。(答五点即可)‎ ‎(3)看法:科举制层层精选人才;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所选人才缺乏实际治国能力。‎ 目的:改革科举制,培养实用人才;挽救民族危机。‎ ‎(4)西方:用考试方式选才,体现公平择优,符合西方平等观念。‎ 中国:八股取士束缚思想;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近代工业发展和近代学堂创办。(答二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科举考试难以适应近代实用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需要。‎ ‎41.(16分)‎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英国、法国。落后的农奴制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延缓:废除农奴制,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序上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沙皇统治。‎ 不能消除:农奴制改革不彻底;政治上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答三点即可)‎ 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印度:增强了印度人民反抗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信心。‎ 法国:成为反对英国的宣传工具;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认可美国《独立宣言》的主张)。‎ ‎(2)说明: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人民主权。‎ 分析:法国启蒙思想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思想武器;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鼓舞了法国人民的斗志;法国大革命爆发进而颁布《人权宣言》;《人权宣言》推动美国颁布《权利法案》(宪法十条修正案)。(答三点即可)‎ 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鼓励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思想准备。‎ ‎(2)趋势:上升。‎ 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工作重点转移);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设立经济开发(开放)区。(答二点即可)‎ 理解: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文科综合地理 文科综合地理 本卷共36小题,每小题4分,共1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Ⅰ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读图回答1~2题。‎ ‎1.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 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 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 D.获取实时通讯信息 ‎2.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 A.调整地域结构 B.加速人口集散 C.扩大空间规模 D.提升服务功能 图2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的变化(单位:km2)。读图回答3—4题。‎ ‎3.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 B.地壳抬升 C.流水搬运 D.风力侵蚀 ‎4.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A.冰川侵蚀作用增强 B.绿洲面积增大 C.干旱程度加剧 D.流域面积扩大 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人口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图3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读图回答5~6题。‎ ‎5.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性别比例 B.医疗水平 C.教育程度 D.年龄结构 ‎6.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 A.人口迁移加剧 B.劳动力渐不足 C.人口分布不均 D.社会负担减轻 图4示意1992年~2010年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进出口的变化。读图回答7~8题。‎ ‎7.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进出口变化最大的区域是 ‎ A.非洲东部 B.非洲中部 C.非洲西部 D.非洲北部 ‎8.中国从非洲进口农产品快速增长,最主要原因是 A.交通更加便捷 B.非洲位置靠近中国 C.中国需求扩大 D.非洲农业技术提高 图5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 A.气温分布 B.降水分布 C.地势起伏 D.洋流分布 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73°51'S,76°58'E)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图6示意某科考队员当日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该日太阳位于图示F位置时 A.泰山(36°N,117°E)旭日东升 B.东京(36°N,141°E)夕阳西斜 C.纽约(41°N,74°E)烈日当空 开普敦(34°S,18°E)夜色深沉 ‎12.次日泰山站 A.日出正南 B.太阳高度变大 C.白昼变短 D.极昼即将开始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56分)‎ 必考部分(115分)‎ ‎37.(37分)图13示意我国某省地理环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21世纪海洋经济、网络经济背景下,打造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对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材料二 ‎ ‎ 都市农业位于城市内部和周边地区,是农业、科教、观光相结合,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近年来,该省北部涌现出许多都市农业园区。‎ ‎(1)说出B港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6分)‎ ‎(2)简述该省发展海洋经济有利的自然条件。(11分)‎ ‎(3)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该省北部形成都市农业园区的主要原因。(12分)‎ ‎(4)近年来在P地区形成“淘宝村”,主要利用进口木材加工木制品,并通过“淘宝网点”进行销售。人们对这种经济发展方式是否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争论,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并为其提供论据。(8分)‎ 观点A: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观点B: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选考部分(15分)‎ ‎40.(15分)地理 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A.【选修2—海洋地理】‎ 图14为世界某著名的滨海旅游胜地。读图回答问题。‎ (1) 说出图示地区的海岸特点简析其形成的外力作用。(9分)‎ (2) 简述该地保护海岸环境可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3) 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15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读图回答问题。‎ (1) 说出滨湖地区洪涝灾害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9分)‎ (2) 简析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C.【选修6—环境保护】‎ 图16示意流经某城市小河水污染程度与流量、降水的关系。读图回答问题。‎ (1) 说出小河水污染的变化特点,简析该次水污染形成的原因(9分)‎ (2) 简述防治该河水污染可采取的措施。(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