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50 KB
- 2021-05-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从近3年全国1卷文综地理时间试题看高考取向
【2006年全国1卷9-11题】
据报道,哈尔滨地区2004年10月14日出现的日偏食开始于9时20分,结束于10时57分。当哈尔滨日食结束时,美国阿拉斯加州某地为13日16时57分。那里人们看到的日偏食开始于13日17时55分,结束与13日18时46分。读图3,完成9-11题。
9.图中阿拉斯加州的甲地和乙地
A.能够同时看到这次日偏食的全过程 B.乙地先看到日偏食,甲地后看到日偏食
C.乙地能看到日偏食,甲地看不到日偏食
D.乙地只能看到日偏食开始,甲地只能看到日偏食的结束
10.报道中的阿拉斯加地区使用的时间是
A.地方时 B.西10区的区时 C.西9区的区时 D.西8区的区时
11.阿拉斯加州能看到这次日偏食结束的地区,其使用的区时与地方时相差约
A.0小时 B.1小时 C.2小时 D.3小时
【分析】
2006年日偏食试题,其实仅仅以日偏食为背景,试题与日偏食成因与分布无关,考查的更多的是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尽管从试题叙述严密性可能有所偏差,但瑕不掩玉,试题仍是很清晰的告诉人们遵循高考提出的能力要求进行科学备考,而不要再沿袭过去的知识立意的复习方式,死抠知识点,靠死记硬背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高考。从试题顺序上看,也在告诉人们不要死板的按顺序答题,要有整体意识和应变能力。首先从第十题进行突破,试题难度会明显下降(如果单独只有第十题正答率肯定很高)。
下面是国家考试中心对这组试题的分析,(详见
http://www.xingyun.org.cn/space/?uid-1721-action-viewspace-itemid-8738
2006年高考文综全国卷地理试题分析(教育部考试中心2007.3)
http://www.xingyun.org.cn/space/attachments/UploadFile/2007-3/36851873.rar)
[考试中心分析] 该组题目在选取题目的素材方面做了两个方面的努力, 第一从知识内容方面题目涉及的是地理学习中最基本的时间问题;第二从具体切人点的材料来说,题目则使用了多数考生和教师很容易忽视的一篇相关报道。题目选用的是两年前关于一次日偏食的报道,所牵涉的地区是美国阿拉斯加州。也就是说该组题目立意从绝大多数考生都没有意料到的素材出发,考查考生对最基本的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的理解程度,以及获取题目给出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的第9题首先要求考生能够正确获取题目中的信息。具体地说就是能够从题目给出的材料中获取如下信息:
第一,越是向东看见日偏食的时间越晚(这里不考虑日期问题),日偏食持续的时间也越短——阿拉斯加某地比哈尔滨日偏食开始的时间晚约8个半小时,日偏食持续的时间则短了约半个小时。
第二,这次日偏食发生在10月中旬。
第三,材料明确告诉我们美国阿拉斯加州某地看到的日偏食开始于下午5时55分,结束于下午6时46分。
结合学习过的基础知识和第二项信息可以明确判断出,在10月中旬北半球的任何地方日落的时间按照地方时说都在18时之前,纬度越高的地方,日落得越早。再结合第一、第三两项信息,就可以肯定地说,图中的甲地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这次日偏食的。因此该题的正确选项只能是C。
第10题在上题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得出明确的判断:报道中的美国阿拉斯加州某地使用的一定不是地方时,也不是理论区时。因为如果使用的是地方时或者是理论区时,那里就不可能出现日偏食现象。至此,还可以看出该组题目在排序方面也适当加大了考查的难度。因为,如果把该题放在整组题目的最前面,会非常容易地得出阿拉斯加州某地使用的是西10区区时的结论。当然接下来还是要明确在阿拉斯加的纬度10月中旬是不可能在下午6时左右看到太阳的,也就不可能看到日偏,即才能做出甲地不能看到这次日偏食的结论。该题的正确选项是B。
第11题对于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等于是送分的题目,也就是从整组题目的角度说,前面两个题目解对了,该题一定可以得分。如果在第9题不能正确判断甲地看不到日偏食,该题就非常容易选择地方时与区时之差为0的选项。只有非常有把握地判定乙地是可以看到这次日偏食的考生,才能有把握地推断出地方时与所使用的区时之差约为2小时的结论。该题的正确选项为C。
【2007年全国1卷6-8题】(全国2卷与此试题及其相似只是容易一些)
图4所示区域在北半球。弧线a为纬线,Q、P两点的经度差为90°;弧线b为晨昏线,M点为b线的纬度最高点。回答6~8题。
6.若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P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
A.5时 B.15时 C.9时 D.19时
7.若此时为7月份,图中M点的纬度数可能为
A.55°N B.65°N C.75°N D.85°N
8.若Q地的经度为0°,此时正是北京日出。这个季节
A.洛杉矶地区森林火险等级最高 B.长江下游枫叶正红
C.长城沿线桃红柳绿 D.南极地区科考繁忙
【分析】
2007年高考延续了2006年的理念,仍然是强调高考能力要求中的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试题主干比去年简洁,尽管试题中仍然出现了一些似乎欠科学的地方,试题核心是考查对晨昏线与(经)纬线的关系,如果能够抓住和正确解析-弧线b为晨昏线,M点为b线的纬度最高点-无论在侧视图还是俯视图,我们去观察都很容易发现:晨昏线的纬度最高点即晨线与昏线的分界点亦即0点或者12点,是刚好发生极昼或者极夜的纬度。我们应该反思的是什么呢?是反思:我怎么就没想到这样给学生讲呢?还是反思:我为什么没教会学生这样去分析问题呢?
有的老师已经一针见血的指出:我们为什么越来越累?(详见http://www.xingyun.org.cn/space/?uid-1666-action-viewspace-itemid-4728)
作为前者难道不累吗?我们要讲的东西难道会有尽头吗?而后者这是出题者(新课标等)的正确导向:我们都知道的道理---教是为了不教。
试题固然要保证科学性,我们为什么抓住第7题图中M点的纬度数没有正确答案而不放呢?题目后面明明有可能两字嘛!是我们是天文学家还是考生是天文学家能把度数计算的如此精确?许多时候我们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甚至是买椟还珠,没有理解试题的考查意图,不能正确获取和解读关键信息,不能把握解题技巧和思维发散。(试题解析从略,参考星韵地理博客堂文章http://www.xingyun.org.cn/space/1611/viewspace-10766 作者:镜中花)
没有把这个问题(为什么考怎么考)想明白的人,2008年再次敲响了警钟,请看:
【2008年全国1卷8-11题】
图3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完成8~11题
Q
a
图3
8.若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Q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
A.北半球、10月 B.南半球、5月
C.北半球、5月 D.南半球、8月
9.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则Q地的纬度可能为
A.30°~40° B.45°~55°
C.5°~l 5° D.60°~70°
10.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
A.12月、17时 30分 B.9月、17时
C.6月、4时30分 D.4月、5时
11.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6时、18时除外),Q点在该经线上
A.密集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B.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
C.密集分布于南北极圈之间 D.集中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
【分析】
大家不难看出3年高考试题的延续性,尤其2007和2008年都是以晨昏线知识做载体,前三题仍然是重点考查高考的前两项能力要求: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第11题落实第三第四项能力要求:描述阐释事物和论证探讨问题。
事到如今我们是否翻然悔悟:为什么我不在课堂或者课下让学生去探究一下晨昏线与经线、纬线的关系呢?
这正是高考作为指挥棒的导向:向新课标靠拢,落实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这一点信息许多人在2008高考前都敏感的嗅到了,但落实不到位(或者说不知道如何去落实)。(解析参阅星韵转载的唐泰清老师的全解全析:http://www.xingyun.org.cn/space/?uid-1723-action-viewspace-itemid-14706 )
在写作本文过程中适逢看到王树声老先生的文章(参阅:对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地理试题的印象http://hi.baidu.com/dilikongjian/blog/item/37d8d5034f2a43e908fa93d0.html)
王先生的见解值得我们大家认真学习、揣摩,不断反思,从历年王先生的讲座中都不难发现,王先生极其重视高考大纲也非常敏锐的把握每年高考试题的稳中求进的脉搏。
下面摘录部分王先生的评述:“稳中求变”真在“变”,“稳中求新”真有“新”,而我们的高考备考思路、复习理念和方法,却变化不是很大。相反,投入越来越多,教辅资料越来越厚,负担越来越重,效率却越来越低。有的学校说自己的学生成绩提高了多少,但问到是用什么方法提高的,却答不出来;明明知道高考改革“以能力立意”,能力要求在提高,但为什么就不能在教学和复习过程中对能力培养给以重视呢?遇到新一点的题目就不适应、不习惯,“望题喊难”,本来好的命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基础教育中以传授、记忆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提高中学的教学质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完全符合新课标改革精神的。但实际上却并不如此。
这是王先生的备考建议:
对今后复习的建议
1.要从记忆、理解转到思考和运用。例如晨昏线不止懂得概念,还要思考和经线、纬线的关系,和昼半球、夜半球的中心线的关系,晨昏线和纬线的关系。运用概念就要和练习结合起来,而不是仅仅做现成的成套的练习题。
2.要有新思路,重新组织知识,多提供思考运用的机会。教师要跳出教材,广泛联系,教师“举一”学生“反三”,让学生能触类旁通,今天许多新题就在于切入点新,要善于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3.要重视单项能力训练,特别是独立编制答案的表达能力、对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描述能力。运用学科术语、文字准确、条理清晰、书写快捷,平时要做这方面的练习。其他如比较、列表、列关系式、逆向思考、多角度思考、举案例印证原理、以原理说明事实、
总结各种规律、分析各种联系等。
4.训练良好的复习习惯。良好的复习习惯是需要训练和强制的:①随时查图、看图、记图、画图;②课前预习,知道老师要复习的内容,没有预习的复习是低效率的;③勤思考,多提问,主动发言,这是提高成绩的最好办法;④做练习前先想有关基本概念,做完练习后要总结答题思路、致错因子或答案模式。
5. 培养良好心态,善开其始。正确对待高考,沉着冷静,满怀信心,积极迎接考试;开始复习时先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了解试题,明确要求;梳理系统,整理结构;熟悉地图,牢记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