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5 MB
- 2021-05-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14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
考试标准
考试内容
考核要求
考情播报
考查频度
必考
加试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根源和主要影响
(2)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原因、经过
(3)比较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
b
b
c
(2017·4月,23)综合考查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德国经济
(2015·10月,34题第一问)考查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原因
4次2考
2.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
(1)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埃塞俄比亚军民抗意斗争、西班牙内战
(2)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b
b
3.走向世界大战
(1)英、法、美绥靖政策及其主要表现、影响、历史教训
(2)《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后果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原因、过程
c
c
d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与标志
(2)波兰、法国迅速溃败的原因
(3)敦刻尔克撤退、不列颠之战
b
b
b
(2016·4月,20)综合考查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2017·4月,24)考查慕尼黑协定
4次2考
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23
(1)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
(2)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其意义
c
c
(2016·10月,24)考查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影响
(2016·4月,20)综合考查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4次1考
4次1考
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及其意义
c
(2015.10月,22)考查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
4次1考
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1)瓜岛战役、意大利投降、库尔斯克会战、诺曼底战役及其影响
(2)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及其主要内容
(3)德国、日本的投降
c
c
b
(2016·4月,21)考查诺曼底战役
(2015·10月,23)考查《开罗宣言》
4次1考
4次1考
8.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
(1)德、日法西斯犯下的主要暴行
(2)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危害
(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b
b
c
c
考点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背景
[梳理·基础知识]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根源和主要影响(b)
(1)根源
23
①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
②具体原因:美国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购买力受限;股票投机狂热,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③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之间出现矛盾。
(2)影响
①给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工业下降、外贸缩减、失业人数增多等)。
②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群众运动高涨,法西斯势力猖獗)。
③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a.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全球范围内引发了经济战(提高关税壁垒)。b.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拼命转嫁危机)。c.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对经济全面干预,保存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他们对外侵略扩张,并逐步走上了结盟道路。
2.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原因、经过(b)
(1)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希特勒上台
①原因:a.根本原因: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国内矛盾尖锐,引起社会动荡。b.政治原因:德国政府束手无策,垄断资产阶级支持建立独裁政府。c.直接原因:纳粹党利用德国社会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妄图建立日耳曼人的“第三帝国”。d.历史原因: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缺乏民主传统)。
②建立:a.1932年,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成为第一大党。
b.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建立。
③影响: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2)日本法西斯上台
①原因:a.日本因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受经济危机打击沉重。b.军部法西斯势力图谋政变,取消资产阶级政党内阁,确立军部的执政地位。c.历史原因:日本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且一战后受华盛顿体系压制,有不满情绪。
②建立:a.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b.1936年,听命于军部法西斯势力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初步建立起军事法西斯专政,对内独裁专制,对外侵略扩张。
③影响: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3.比较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c)
23
(1)同:①(原因)都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均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都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②(政策)都实行极权统治;都扩军备战,发展军事工业,积极对外扩张。③(影响)形成战争策源地,加速二战爆发。
(2)异:(上台方式)日本没有法西斯政党,通过法西斯组织军部,发动政变上台;德国有一个法西斯政党——纳粹党,并通过欺骗性宣传获得了选举的胜利而上台。
二、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
1.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埃塞俄比亚军民抗意斗争、西班牙内战(b)
(1)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
过程
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拉开了14年抗战的序幕;②七七事变后,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民族抗战;③正面战场:国民政府组织四次大会战,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④敌后战场:中共领导敌后战场,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消耗和牵制了大量日军主力
特征
由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战;世界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反法西斯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响
中国军民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2)埃塞俄比亚军民的抗意斗争
原因
埃塞俄比亚战略地理位置重要,占领后意大利可加强在东地中海的势力
过程
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吞并埃塞俄比亚
失败原因
①意军强大残忍,甚至投掷毒气弹和喷射芥子气;②埃塞俄比亚国小力弱,装备陈旧;③英、法为首的西方大国对意采取纵容的绥靖政策
(3)西班牙内战
①背景:1936年,西班牙左派人民阵线执政,打击保守势力。右翼势力佛朗哥发动叛乱,内战爆发。
②国际反应:a.德、意公开武装干涉。b.世界进步人士热烈支持(苏联援助,“国际纵队”开赴西班牙)。c.英、法、美采取“不干涉”和“中立”政策。
③性质转变:从内战到国际反法西斯战争。
23
④结果:1939年,叛军攻陷马德里,佛朗哥法西斯独裁政权建立。
(4)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的人民开展了反法西斯的局部战争,但由于没有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这些斗争没能阻止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2.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b)
(1)背景:出于共同利益的需要,德、意、日三国在对外扩张中加快了相互勾结的步伐。
(2)形成
①1937年,意大利加入德日签订的《反共产国际协定》,结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②1940年9月,德、意、日正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
(3)影响:欧亚分别出现两个战争策源地,初步形成一个最富侵略性的法西斯国家集团。
三、走向世界大战
1.英、法、美绥靖政策及其主要表现、影响、历史教训(c)
(1)概念: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英、法、美等西方大国为保住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受害国利益,同时为推动法西斯国家进攻苏联,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实行姑息纵容政策。
(2)表现
①纵容、迁就日本对中国,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
②西班牙内战爆发后,英、法等国采取了“不干涉”政策,美国实行“中立”政策。
③纵容德国出兵吞并奥地利。
④慕尼黑阴谋使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3)影响
23
①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增强了法西斯实力,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②导致了弱小国家和民族反法西斯斗争的失败。
③西方大国忽视战争准备,导致战争初期损失惨重。
④不利于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使国际反法西斯联盟迟迟未能形成。
2.《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后果(c)
(1)签订:苏联与英、法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失败,为避战自保,1939年8月,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2)内容:双方互不使用武力;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国敌对行为对象时,另一方不向第三国提供任何援助;缔约任何一方不加入直接或间接旨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
(3)后果
①对苏联:避免首先卷入战争,赢得备战时间;粉碎西方大国“祸水东引”的阴谋。
②对德国:在发动大战前争取苏联中立,避免了两线作战之苦。
③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原因、过程(d)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导致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日益尖锐。经济大危机进一步加剧了这些矛盾。
②历史原因:德国、日本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仇视。
③直接原因: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法西斯势力是战争制造者。
23
④其他原因:大国的绥靖政策或中立自保政策,加速了大战的爆发;世界各国人民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的失败。
(2)过程
[突破·核心要点]
要点一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史料 (2015·10月浙江选考)(节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的经济惩罚转嫁到了德国人民身上。成千上万从前线回来的军官们流落街头,他们不时怀念着帝国往日的荣光,“钢盔团”、“前线战士同盟”等右翼武装团体,得到了国防军部的津贴。之后,经济危机使国内矛盾日益尖锐,而当时的德国政府对此束手无策。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正是利用了上述情势,乘机兴风作浪。
——摘编自黄玉章等《第二次世界大战》
[读史用史] 结合史料,分析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主要原因。
提示: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军国主义沉渣泛起;经济危机的冲击;当时的政府软弱无力;纳粹党的蛊惑宣传。
要点二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史料 “三头怪兽”漫画
[识图解史] 漫画中①是希特勒形象;②是墨索里尼和广田弘毅形象。结合所学知识,德、日、意法西斯建立了同盟(三国轴心同盟)的幌子是什么?为何这样做?有何影响?
提示:《反共产国际协定》;欺骗麻痹西方大国,反对苏联和共产国际等国际进步力量;法西斯势力走向联合,使新的世界大战日益迫近。
[精练·选考题组]
23
【例】 情景考查英法绥靖政策
(2017·浙江4月选考)《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战》评述某一历史事件:一些大国为了自保“平安”,竟出卖了小国主权,
以为这样就会填饱纳粹家伙无止境的肚皮。但是转年大战还是爆发了。该历史事件是( )
A.德国吞并奥地利
B.慕尼黑协定的达成
C.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些大国为了自保而出卖了小国的事件是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答案 B
练1 史料考查三国轴心的形成
(2017·温州中学3月模拟)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重新武装的惟一办法。”以下各项,体现了希特勒这一意图的是( )
A.发动对苏联的战争
B.进入莱茵非军事区
C.建立德、意、日三国轴心
D.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解析 由材料“利用布尔什维主义”“使他们相信”等信息可知,此为三国轴心建立的幌子,故选C项。
答案 C
练2 图示考查对战前局势的认识
(2017·湖州高三期末)右图为一幅20世纪30年代某一年的欧洲形势图。以下所列历史事件发生在这一年之前的是( )
A.英法策划慕尼黑阴谋
B.英、法、苏构建欧洲集体安全落空
C.英法推行“不干涉”政策
D.苏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解析 根据地图,德国已经吞并奥地利,尚未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可知当年属于
23
1938年。慕尼黑阴谋发生于1939年;慕尼黑阴谋,使苏联不再信任英法,谋求集体安全的愿望落空,转而开始自保,同样发生在1939年;根据所学知识,1937年,张伯伦就任英国首相,并联合法、美实行“不干涉”政策,发生于1938年前一年,故C项正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于1939年签订。
答案 C
考点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与影响
[梳理·基础知识]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与标志(b)
(1)时间:1939年9月3日。
(2)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3日,英法对德宣战。
2.波兰、法国迅速溃败的原因(b)
(1)波兰迅速溃败的原因
(2)法国迅速溃败的原因
内因
①固步自封,迷信阵地战和马奇诺防线,军事理论落后,消极防守;②长期推行绥靖政策,战备不足,士气低落
外因
①德国准备充分,战术先进;②《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德国无后顾之忧,集兵于西线;③意大利的趁火打劫
[史论要点] “西线无战事”“静坐战争”是绥靖政策在战时的体现。法国败降是其长期以来推行绥靖政策的必然结果。德军的西线进攻,也宣告了英法长期推行的绥靖政策破产。
3.敦刻尔克撤退、不列颠之战(b)
(1)敦刻尔克撤退
①背景:1940年,德军突破阿登山区,绕过马奇诺防线
23
,将40万英法联军主力围困于法国东北敦刻尔克。
②撤退:英国海军动用几千艘各类船只,将33万多联军士兵撤到英国。
③意义:为以后的反攻保存了实力。
(2)不列颠之战
①原因:德军的西线进攻,宣告英法绥靖政策的破产。丘吉尔拒绝希特勒的劝降。希特勒下令执行“海狮计划”,空袭英国本土。英国进行坚决反击。
②经过:1940年7月至9月,德军重点空袭英国的军事设施;英国粉碎德国“空中闪电战”计划,并空袭柏林;德军为了报复,重点空袭伦敦等大城市,最终英国扭转战局。
③结果:德国被迫不定期推迟“海狮计划”,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1.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c)
(1)苏德战争的爆发及影响
①准备:1940年,德、意、日结成三国军事同盟;12月制定了“巴巴罗萨计划”。
②爆发: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袭苏联。
③影响:苏联——初期失利,遭受巨大损失,但顶住了德军压力。
德国——陷入两线作战境地,加速了自己的失败。
对战局——使二战进一步扩大,美英调整对苏政策,推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
(2)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及影响
①原因:美日争夺亚太地区的矛盾激化。
a.欧战正酣之际,日本企图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b.美英对日本的贸易禁运(钢铁、石油制裁)。
c.德国在欧洲的初步胜利的刺激。
②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③影响:a.对日本:取得战术上的重大胜利,但战略上,日本无法与美国长期作战,为失败埋下祸根;b.对美国:蒙受巨大损失,促使美国参战;c.对战局:二战达到真正的世界规模;增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和战争胜利创造了条件。
2.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其意义(c)
(1)原因:
①根本原因:法西斯的侵略对全人类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
②直接原因: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的促进。
23
(2)经过:
①1939年,美国修改《中立法》,为掌握制海权的英国购买军火打开方便之门。
②1941年,美国通过《租借法案》,为盟国提供军事设施和其他物品。
③苏德战争爆发后,美英宣布支持苏联。1941年8月,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1941年9月,美、英、苏签订以武器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三大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联合行动。
④1942年元旦,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成立。
(3)意义: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为最后战胜法西斯轴心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本利益使他们在战争中互相配合,并赢得了最后胜利。
【知识拓展】
《联合国家宣言》的内容:①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反对轴心国及其附庸;②绝不同敌人单独媾和。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及其意义(c)
战役
概况
意义
莫斯科战役
1941年9月,德军大举进攻莫斯科。12月初,苏军在朱可夫指挥下大举反攻
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闪电战”的破产
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是交通枢纽,战略位置重要。1942年7月,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8月,苏联军民与德军展开巷战。11月,苏军发起反攻,从南北两侧进行强大的钳形攻势。1943年2月,苏军发起最后进攻,德国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
是苏德战争中最为激烈的战役。它不仅使苏德战场局势发生了根本转折,而且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的变化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中途岛海战
美军破译了日军密码,精心准备。1942年6月4日,日军向中途岛发动进攻。美军发现日军后,立刻发动进攻,日军惨败
日本开始丧失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太平洋战场出现转折
阿拉曼战役
1942年,北非德意军队进逼阿拉曼,开罗告急。1942年10月,英军在蒙哥马利
北非战场的形势发生了转折
23
指挥下,发动大规模反攻,德意军队被迫全线西撤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1.瓜岛战役、意大利投降、库尔斯克会战、诺曼底战役及其影响(c)
(1)瓜岛战役:1942年8月,太平洋战场美军率先发动反攻,夺占瓜达尔卡纳尔岛,美军从此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2)意大利投降:1943年7月,盟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发生政变,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退出战争。
(3)库尔斯克会战:1943年7月,苏德双方在库尔斯克地区展开二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德军损失惨重,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4)诺曼底战役
①背景: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盟国合作也越来越密切,德黑兰会议决定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②概况:1944年6月,由美国的艾森豪威尔指挥,美英盟军组织了代号“霸王行动”的战役,成为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战。
③影响:德国面临两线作战,加速走向灭亡;有力支持苏军作战;光复法国;鼓舞了欧洲人民的斗志。
2.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及其主要内容(c)
会议名称
时间
国家
内容
开罗会议
1943年11月
美、英、中
《开罗宣言》声明盟国坚持对日作战,直至无条件投降;宣告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敦促日本投降
德黑兰会议
开罗会议后
苏、美、英
对德作战行动一致,开辟第二战场及商谈战后处置德国和成立国际组织等问题
23
雅尔塔会议
1945年2月
苏、美、英
处置战败国,安排战后世界事宜,建立联合国,苏联对日作战
波茨坦会议
1945年7月
苏、美、英
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发表了《波茨坦公告》,勒令日本无条件投降
3.德国、日本的投降(b)
(1)德国投降:1945年4月,苏军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杀身亡。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争结束。
(2)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结束。
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
1.德、日法西斯犯下的主要暴行(b)
(1)德国:希特勒将种族主义理论付诸实施,对犹太人进行种族灭绝性的大屠杀;在波兰设奥斯维辛集中营,600万犹太人被屠杀。
(2)日本:在中国沦陷区进行野蛮大屠杀,南京大屠杀遇难者达30万人以上,并灭绝人性地使用生化武器,成立了代号为“731”的细菌部队,用活人做细菌试验。
2.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危害(b)
(1)规模空前:直接涉及四大洲及四大洋,把61个国家和地区卷入战争。
(2)参战人数多:双方军事力量约1.1亿,伤亡9 000余万,是历次战争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直接军费开支和物资总损失浩大。
(3)许多珍贵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
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c)
(1)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西欧列强主宰世界的时代结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的军事力量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2)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越出一国范围,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一系列新生的民族国家出现。
(3)二战期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战后的科学技术革命奠定了基础。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c)
(1)战败国的反思: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防止其死灰复燃,是消除战争隐患的关键。
(2)战胜国的反思:绥靖政策
23
对法西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侵略行为不能姑息纵容;肩负起大国的责任和义务;加强维和性国际组织权威。
(3)战争受害国的反思:墨守成规,缺乏创新精神,导致落后挨打,创新、发展才有出路。
(4)人类的反思: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战胜法西斯的重要保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世界和平需要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维护。
[知识拓展] 纪念大屠杀,并非对特定国家和民族的拷问,而是对反人类罪行的鞭笞。奥斯维辛和南京,作为永恒的纪念碑,将世世代代诉说那段人类最惨痛的历史,不断提醒后人:生命是至高无上的,残害无辜生灵的暴行是永远也不能宽恕的。为了防止再次出现群体性的人性“出轨”,大屠杀值得永远纪念。
[突破·核心要点]
要点一 太平洋战争爆发
史料 美国二战时期的海报
[识图解史] 图示中①美国的国旗已残缺不全,表明美国的利益遭受到直接的损失;②是林肯《葛底斯堡演说》:“决不让那些死去的人们白白牺牲。”结合所学知识,这张海报最早可能出现于二战中一个什么重大事件后?有何影响?
提示: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有利于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要点二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与意义
史料 彩虹是由各不相同的颜色组成的,但它们汇集在一起,就成了一条绚丽夺目的彩带。我们的国家也是如此。
——罗斯福
[读史用史] 史料体现了罗斯福积极倡导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此举对战争有何影响?
提示: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为最后战胜法西斯轴心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
要点三 世界大战的转折
史料 (2015·9月浙江调研)(节选)谁掌握了北非,谁就掌握了地中海的制空权,就控制了由欧洲到北非的海陆交通运输线。二战中,英国和德意双方在北非沿海宽不过100公里,长达2 000公里的狭长地带展开旷日持久的拉锯战。1942年10月,英军与德意军队在埃及决战,英军取得决定性胜利。
——摘编自齐世荣等《世界史·现代史(上)》
[读史用史] 史料体现的是北非战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2年这场战役的名称和英军指挥官,并分析该战役的意义。
提示:阿拉曼战役,蒙哥马利。意义:使北非战场形势发生了转折。
[精练·选考题组]
【例】 图示考查重要战役的影响或作用
(2016·浙江10月选考)下图所示事件发生后,反法西斯国家应对的举措是( )
A.发表《大西洋宪章》,反对纳粹暴政
B.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反法西斯联盟
C.开辟第二战场,实施“先欧后亚”战略
D.发布《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解析 图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日本偷袭珍珠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此之后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答案 B
练1 图示考查二战中重要战役的作用
(2016·浙江4月选考)下图所示二战中某次战役的主要作用是( )
23
A.为盟军反攻保存了实力
B.使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C.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D.使法西斯德国陷于东西两线作战
解析 由图示中“英吉利海峡”、“诺曼底”等信息可知,该战役为诺曼底战役,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练2 综合考查二战中东方(中国)战场
(2017·湖州高二期末)抗战爆发后,苏联对国民党政府开始了大规模的军事援助,对中共的革命武装却基本没有提供军火方面的援助,只提供一些中文版的斯大林、列宁著作等。于是一些共产党员抱怨:“书籍给了无产阶级,军火给了资产阶级”。苏联上述做法的主要意图是( )
A.促成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紧密合作团结抗日
B.希望与国民党政府建立起较亲密的外交关系
C.支持国民政府抗战,牵制日军北上进攻苏联
D.扩大在中国的影响力,维护在华的既得利益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认为这时中共要成为抗战的领导力量还显得太早,中共要壮大起来还需要时间,而我们现在必须集中精力应付德国的希特勒,需要有人帮助我们拖住东面的日本,使它不能从背后进攻我们,故C项正确。
答案 C
练3 数据史料考查二战的扩大
(2016·浙江4月选考)1938年9月,在盖洛普舆论学会进行的一次民意测验中,有34%的美国人赞同向英法出售军火,其余绝大多数人则表示反对;而1939年4月进行的民意测验则表明,有66%的美国人赞成向英法出售战争物资。对这一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 )
A.美国民众的参战热情越来越高涨
23
B.二战的全面爆发逐渐改变了美国的“中立”政策
C.美国提出的“先欧后亚”战略有利于英法得到援助
D.纳粹德国的侵略扩张使美国民众的孤立主义态度逐渐改变
解析 材料主题是“民意测验”,并不能反映美国官方立场,排除B、C项;赞成向英法出售战略物资并不是参战,A项理解错误,排除;数据的变化体现了美国民众对法西斯扩张的态度变化,故选D项。
答案 D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7·浙江4月选考)大数据分析为历史认识提供了新的方法。下图所示为德国在1820~1870年、1870~1913年、1913~1950年、1950~1973年四个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反映1913~1950年经济增长情况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1913~1950年,德国经历了一战和二战,因此这一时期经济增长应该是最慢的。
答案 C
2.(2016·温州8月选考模拟)在走向世界大战的过程中,1936年是影响巨大的一年。这一年( )
①广田弘毅在日本上台组阁 ②德军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③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 ④德、意、日正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发生在1936年的事件是①②③。
答案 A
3.(2017·绍兴3月模拟)右图是二战中代号为“巴巴罗萨”的作战行动图,这
23
一行动中的一场战役被称为“巴巴罗萨败给风雪寒冬”。此战役( )
A.标志着德军失去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B.体现了反法西斯国家联合作战成果
C.宣告了德军实施的“闪电战”的破产
D.造成德国陆军在二战中最大的损失
答案 C
4.(2017·嘉兴3月测试)下图为20世纪美国画家亨利·科纳设计的宣传海报。下列选项对这一海报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其创作不可能早于1941年
B.反映了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
C.描述的是阿拉曼战役
D.坚信反法西斯战争必将胜利
解析 根据图片,美、英、苏、中等国国旗,可知为《联合国家共同宣言》(1942年1月),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该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42年10月阿拉曼战役,英国对德、意联军“非洲军团”发起的攻击,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该宣言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5.(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二联考)二战中,某国际会议通过这样的内容:“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同与之处于战争状态的轴心国及其仆从国家作战;相互合作,不与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和和约。”该国际会议召开于( )
23
A.华盛顿 B.开罗
C.德黑兰 D.波茨坦
解析 “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同与之处于战争状态的轴心国及其仆从国家作战;相互合作,不与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和和约”是1942年在华盛顿发表的26国宣言,故A项正确。
答案 A
6.(2016·9月嘉兴教学测试)下图所示战役的作用在于( )
A.使北非德意军队陷于两线夹击中
B.使德国陆军遭受第一次重大失败
C.使北非战场形势发生了转折
D.导致法西斯轴心国开始解体
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战役是阿拉曼战役。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阿拉曼战役以英国为首的盟军的胜利而告终,这次战役的胜利扭转了北非战场的形势。
答案 C
7.(2016·8月温州选考模拟)二战期间,美日双方在下图所示地点发生过长达半年的激烈争夺战。该战役( )
A.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
B.导致太平洋战争开始出现转折
C.推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D.使美军此后牢牢掌握太平洋战场主动权
23
解析 根据地图可知这次战役是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从此美军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答案 D
8.(2017·湖州高二期末)1943年1月的一份《大公报》写道:“中美、中英的新约成立,是中国百年来的大事。这两个公道的条约,把‘租界’、‘领事裁判权’、‘驻兵权’、‘内河航行权’等各种由不平等条约产生的名词送进中国的博物馆。”上述史实说明( )
A.中国人民的反帝运动取得重大胜利
B.美英人民认识到应该平等对待中国
C.中华民国政府清除了帝国主义特权
D.中华民族的抗战提高了中国的地位
解析 据材料可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形成了全民族的抗战,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所以材料中把“租界”、“领事裁判权”等名词送进中国的博物馆体现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故D项正确。
答案 D
9.(2016·9月台州质量评估)在1944年的一次重大战役中,美英盟军通过海陆空立体作战,突破了希特勒吹嘘的“大西洋铁壁”。此战役使( )
A.北非战场的形势发生转折
B.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C.德军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D.法西斯德国处于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局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这次战役是诺曼底登陆,联系所学知识可知D项正确。
答案 D
10.(2017·温州2月测试)戴高乐将军在著名的“6月18日号召”中讲道:“我,戴高乐将军,此刻在伦敦,我请现在或即将在英国领土上的、带着武器或不带武器的法国军官和士兵……我请你们与我联系。不论如何,法国抵抗运动的烈火不应熄灭,也不会熄灭。”这一号召发表的时间最早应该是在( )
A.1939年 B.1940年
C.1941年 D.1942年
答案 B
11.(2017·名校协作体联考)
23
二战老兵贝克绘制了一张自己经历的战争行程图,图中他的足迹按时序先后走过波兰、荷兰、比利时、奥地利、苏联、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等8个国家。贝克是二战时期的( )
A.英国士兵 B.法国士兵
C.德国士兵 D.苏联士兵
解析 根据所学,1939年9月,德国突然袭击波兰;1940年5月荷兰、比利时先后宣布投降;1940年6月,德国占领法国,并且把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变为自己的附属国,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答案 C
12.(2017·宁波3月模拟)以下内容出自《波茨坦公告》的应是( )
A.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
B.根据已商得同意的计划,三国部队将各自占领德国的一个区域
C.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
D.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答案 A
13.(2016·9月绍兴适应性考试)下图为《二战后期重要国际会议召开地分布图》。其中“决定在法国北部开辟第二战场”的会议地点是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决定开辟第二战场的会议是德黑兰会议,会议地点在③。
答案 C
14.(2017·湖州高二期末)下图是二战中一次军事行动路线图,此军事行动后( )
A.中国战场开始进入反攻
B.日本关东军遭受毁灭性打击
23
C.德国投降欧洲战事结束
D.盟国发表公告敦促日本投降
解析 从图中可以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对中国进行侵略,苏联军队向关东军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关东军抵挡不住苏军的强大攻势,遭到了毁灭性打击,故B项正确。
答案 B
15.(2017·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某兴趣小组制作了有关“二战”的系列知识卡片,其中内容与史实不符的是( )
A.二战爆发:1939年
B.转折性战役:中途岛战役
C.德黑兰会议:决定开辟第二战场
D.二战结束:德国投降
解析 题目要求了解与二战相关的知识,二战爆发于1939年,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途岛战役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在德黑兰会议上决定开辟第二战场,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德国投降后日本还在侵略中国,日本投降二战才真正结束,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6.(2017·台州2月评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要求国会宣布:由于日本在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对我国无故进行卑鄙的袭击,美国同日本已经处于战争状态。
——罗斯福总统致国会请对日宣战咨文
材料二 1942年8月7日,美军开始进攻……,这是日德兰海战以来主力舰的第一次经典对决,是战列舰与战列舰的交锋。……这是一场陆海空协同进行的岛屿争夺战。该战役中,美军制定了他们将在整个太平洋地区用来击败日本人的战术战法。精锐的登陆部队在攻击机和海军炮火的强大支援下,在日本的征服区内争取、占据重要岛屿,一次作为向日本本土岛屿进攻的垫脚石,……战役历时半年,最后以日本陆海军的惨败告终,这也是日本陆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第一次惨败。
——根据《二战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总统与国会之间的关系。联系所学知识,分析“
23
日本对美国卑鄙的袭击”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带来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日本陆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第一次惨败”战役的名称,试析该战役的特点和意义。
答案 (1)关系:总统是武装部队总司令,但国会拥有宣战权,两者体现相互制约与平衡的关系。
影响: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了真正的世界规模;推动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德、意宣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
(2)战役:瓜岛战役。
特点:主力舰的对决战;岛屿争夺战;陆海空协同作战。
意义:美军从此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