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00 KB
  • 2021-05-14 发布

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专题十二考点41 走进文化生活(过模拟)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3部分 文化生活 专题十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考点41 走进文化生活 ‎1.(2018·河北衡水中学联考,21,2分)微信群、微信朋友圈是现实社交在网络世界的延伸,是个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但是人们发现微信群、微信朋友圈受到的诟病越来越多,封建迷信、负能量信息、色情文化、谣言、过度营销、变质的心灵鸡汤、没完没了的秀恩爱等,令微友们烦不胜烦。为此需要 ‎( B )‎ A.倡导优秀文化,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B.创新文化监管方式,还网络一片蓝天 C.提高眼力,取缔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D.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传媒的市场化运作 ‎【解析】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以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微信群、微信朋友圈不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A与题意不符;文化产业、传媒的市场化运作都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传媒的市场化运作更会出现不良现象,D不选;应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C错误;微信的监管是一个难题,针对性强的措施还在探索,所以需要创新文化监管方式,还网络一片蓝天,B正确。‎ ‎2.(2018·河北邢台月考,28,2分)2017年,我国从文化产业供给侧发力,一方面丰富文化产品的品种,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读书、看报、看演出;另一方面,提高文化产品的品质,提高文化产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我国从文化产业供给侧发力是基于 ( B )‎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提供高品质的文化产品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③维护人民利益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 ④人们的文化需求具有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 ‎【解析】 提高文化产品的品质,提高文化产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促进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离不开文化创新,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使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①符合题意;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②说法错误;文化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因此,并不是所有的中华文化都维护人民利益,③说法错误;正因为人们的文化需求具有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因此,才需要从文化产业供给侧发力,提高文化产品的品质,提高文化产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④符合题意。‎ ‎3.(2018·陕西长安区一中,22,2分)近年来,由中央电视台打造的《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一系列文化综艺类栏目,一改以往文化栏目“踩在浮云上,不接烟火气”的说教方式,将观众的视野重新聚焦,在轻松活泼的综艺气氛中将传统文化润物细无声般传递到观众的心中,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启了新的篇章。这表明文化综艺类栏目 ( C )‎ ‎①能够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精神生活 ‎②可以通过灵活而有吸引力的表现方式,传播文化知识 ‎③易于引导人们的文化消费观念,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④便于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人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材料“在轻松活泼的综艺气氛中将传统文化润物细无声般传递到观众的心中”表明文化综艺类栏目可以通过灵活而有吸引力的表现方式,传播文化知识,同时也表明文化综艺类栏目便于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人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②④正确;①③与题意不符。‎ ‎4.(2018·山东烟台市期中,19,2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主题出版工作彰显主流价值,弘扬时代精神,取得了辉煌成就。数字显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发行量接近6 000万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已出版21个语种,累计发行642万册,发行到160个国家和地区。这告诉我们,做好主题出版发行工作 ( A )‎ ‎①是响唱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重要渠道 ②是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③有利于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 ④有利于对接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人的文化需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 ‎【解析】 材料“我国的主题出版工作彰显主流价值,弘扬时代精神,取得了辉煌成就”体现了①;做好主题出版发行工作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②应选;做好主题出版工作的目的不在于发掘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③不选;题意不涉及传统文化与当代人的文化需求,④不选。‎ ‎5.(2017·江西宜川五校联考,18,4分)“唧唧复唧唧,木兰啃烧鸡……”某喜剧演员以颠覆性的形象出演巾帼英雄花木兰,在小品《木兰从军》中,她将中国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恶搞成贪吃、不孝、贪生怕死的傻大妞形象,引起众多网友和观众不满。这说明 ( B )‎ ‎①我国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创新 ②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③我国文化市场需要加强管理,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④文艺创作需要适应人们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特点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解析】 材料中描述了当前的某部文化作品否定了基本的历史事实,为了吸引眼球颠覆历史,这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是文化市场自发性的体现,这与文化创新是背道而驰的,说明文化市场需要加强管理和引导,③正确,①错误;这一做法引起众多观众的不满,说明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②符合题意;材料并未强调文艺创作的多样性,④不选。‎ ‎6.(2017·湖北武汉2月调研,19,4分)朋友圈里晒书单、聊感悟,热闹又时尚,阅读正在变成“悦读”。从朋友的口碑传播到知名人士的书单罗列、权威媒体的打分排名,新的技术手段为荐书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直播、图书漂流等新玩法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读书圈。这一现象对出版企业的启示是 ‎( D )‎ ‎①注重文化产业政策的完善,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②立足科技创新,以增进社会效益为经营目的 ③丰富图书品种,满足读者精神生活新需求 ‎ ‎④创新文化传播的手段和形式,适应阅读方式新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对应的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①不符合题意;企业虽然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但企业的经营目的是获得利润,②说法错误;③④是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读书圈对出版企业的启示。‎ ‎7.(改编题)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4‎ 一些地方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发掘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市场运作成功地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如山西打造的晋商文化品牌名噪一时,浙江宁海创办的“开游节”巧用徐霞客游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徒步旅行者参与。呼和浩特举办的“昭君文化节”因高扬民族团结文化而备受游人青睐。‎ 随着文化市场不断发展,历史名人、“名人故里”之争日益激烈。一些地方无视历史事实凭空臆造“历史人物”搞旅游开发,把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作为“文化名人”来开发,甚至利用文学作品中的负面人物形象举办主题文化活动。但是,这些盲目搞文化旅游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各地竞相争夺历史名人、“名人故里”现象。(6分)‎ ‎【解析】 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展开分析:一些地方通过市场运作成功地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吸引了人们的参与——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社会以及人们的文化需求的积极影响;随着文化市场不断发展……盲目搞文化旅游——文化市场对文化生活的负面影响;盲目搞文化旅游的做法——文化创新能力弱。‎ ‎【答案】 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利于发展文化生产力,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2分)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加剧了对文化资源的争夺;(2分)一些地方文化创新能力弱,发展文化产业的办法不多。(2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