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9 MB
- 2021-05-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张静中学高考生物第二单元专项五
能量的转换与释放
[考纲要求] 1.细胞呼吸(Ⅱ)。2.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一、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1.线粒体膜由两层膜构成,[1]外膜将线粒体和胞质溶胶隔开。[2]内膜对物质的选择性较强,向内突起形成[3]嵴,增大了膜的表面积。两层膜之间的间隙[4]称为膜间隙,充满无定形液体。
2.线粒体内部充满了液态的[5]基质,其中含有DNA、RNA和核糖体等物质,说明线粒体有遗传功能,是一种半自主性细胞器。
3.线粒体外膜、内膜、膜间隙和基质中含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所以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能量代谢中心。
二、细胞呼吸的方式
1.有氧呼吸
(1)过程
(2)反应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2.无氧呼吸
(1)场所:胞质溶胶。
(2)条件:无氧和多种酶。
(3)生成物: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
(4)反应式
①产物为酒精: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
②产物为乳酸:C6H12O62C3H6O3+少量能量。
[判一判]
1.无氧呼吸是不需氧的呼吸,因而其底物分解不属于氧化反应 ( × )
提示 无氧呼吸也是呼吸作用,其本质也是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2.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 × )
提示 低氧环境中消耗有机物最少,并不是完全无氧环境下。
3.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胞质溶胶、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中 ( √ )
提示 有氧呼吸包括三个阶段,分别在胞质溶胶和线粒体两个场所中进行。
4.人体剧烈运动时,CO2/O2>1,即CO2既可在线粒体又可在胞质溶胶中产生 ( × )
提示 人体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无CO2产生,即CO2只能通过有氧呼吸在线粒体中产生,故CO2/O2=1。
5.无氧呼吸对生物体都有害 ( × )
6.人的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不产生ATP ( × )
考点一 分析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
1.完善细胞呼吸的过程图解
2.在有氧呼吸总反应式中标出氧元素的来源和去路
3.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项目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不同点
场所
胞质溶胶和线粒体
胞质溶胶
条件
需O2、酶
不需O2、需酶
产物
CO2、H2O
酒精和CO2或乳酸
能量
大量
少量
特点
有机物彻底分解,能量完全释放
有机物没有彻底分解,能量没有完全释放
相同点
联系
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阶段完全相同
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合成ATP
意义
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易错警示 有关细胞呼吸的4个易错点总结
(1)有H2O生成的一定是有氧呼吸,有CO2生成的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2)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直接原因在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根本原因在于控制酶合成的基因不同。
(3)无氧呼吸只释放少量能量,其余能量储存在分解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或乳酸中。
(4)水稻等植物长期水淹后烂根的原因是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玉米种子烂胚的原因是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1.有一瓶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下表所示:
氧浓度(%)
a
b
c
d
产生CO2的量
30 mol
9 mol
12.5 mol
15 mol
产生酒精的量
0 mol
9 mol
6.5 mol
6 mol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氧浓度为a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B.b值对应的氧浓度为零
C.氧浓度为c时,经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6 mol
D.氧浓度为d时,有1/3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
答案 D
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结合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判断:在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b时只进行无氧呼吸,c、d时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产生CO2的量为15-6=9(mol),消耗葡萄糖1.5 mol,无氧呼吸产生CO2的量为6 mol,消耗葡萄糖3 mol,故有2/3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
2.将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均分为4份,分别置于甲、乙、丙、丁四种条件下培养,测得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除CO2外,还有乳酸
B.乙条件下,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C.丙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的ATP最少
D.丁条件下,产物中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答案 D
解析
据O2与CO2的比例
细胞呼吸类型的判断
在以C6H12O6为呼吸底物的情况下,CO2释放量和O2消耗量是判断细胞呼吸类
型的重要依据,总结如下:
1.无CO2释放时,细胞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此种情况下,容器内气
体体积不发生变化,如马铃薯块茎的无氧呼吸。
2.不消耗O2,但产生CO2,细胞只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此种情况下容
器内气体体积增大,如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3.当CO2释放量等于O2消耗量时,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此种情况下,容
器内气体体积不变化,但若将CO2吸收,可引起气体体积减小。
4.当CO2释放量大于O2消耗量时,细胞同时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和有
氧呼吸,如酵母菌在不同O2浓度下的细胞呼吸,此种情况下,判断哪种呼
吸方式占优势,可分析如下:
(1)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相等。
(2)若>,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大于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占优势。
(3)若<,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大于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占优势。
考点二 聚焦细胞呼吸的影响因素及应用
1.温度
(1)曲线模型:如右图。
(2)模型解读:温度通过影响与细胞呼吸有关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速率。
①最适温度时,细胞呼吸最强。
②超过最适温度呼吸酶活性降低,甚至变性失活,细胞呼吸受抑制。
③低于最适温度呼吸酶活性下降,细胞呼吸受抑制。
(3)应用
①低温下贮藏蔬菜水果。
②温室栽培中增大昼夜温差(降低夜间温度),以减少夜间呼吸消耗有机物。
2.O2浓度
(1)曲线模型:如右图。
(2)模型解读
①O2浓度低时,无氧呼吸占优势。
②随O2浓度增大,无氧呼吸逐渐被抑制,有氧呼吸不断加强。
③当O2浓度达到一定值后,随O2浓度增大,有氧呼吸不再加强(受呼吸酶数量等因素的影响)。
(3)应用:贮藏水果、蔬菜、种子时,降低O2浓度,以减少有机物消耗,但不能无O2,否则产生酒精过多,导致腐烂。
3.含水量
(1)曲线模型:如右图。
(2)模型解读: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呼吸速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
加快,随含水量的减少而减慢。当含水量过多时,呼吸速率减慢,
甚至死亡。
(3)应用:作物栽培中,合理灌溉。
4.CO2浓度
(1)曲线模型:如右图。
(2)模型解读:CO2是细胞呼吸的产物,对细胞呼吸具有抑制作用。
(3)应用:在蔬菜、水果保鲜中,增加CO2浓度(或充入N2)可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易错警示 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6点应用举例
(1)“创可贴”包扎伤口,为伤口创造疏松透气的环境,从而防止厌氧菌繁殖。
(2)工业发酵罐酿酒,先通气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后密封让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3)稻田需要定期排水,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防止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毒害细胞。
(4)作物栽培需中耕松土,防止土壤板结,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保证能量供应,促进矿质元素的吸收。
(5)粮食种子保存:零上低温、低氧、干燥;果蔬贮藏:零上低温、低氧、中等湿度。
(6)提倡慢跑,防止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肌肉酸胀。
3.如图表示光照、贮藏温度对番茄果实呼吸强度变化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番茄果实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和胞质溶胶
B.光照对番茄果实呼吸的抑制作用8 ℃时比15 ℃时更强
C.低温、黑暗条件下更有利于贮存番茄果实
D.贮藏温度下降时果实呼吸减弱,可能与细胞内酶活性降低有关
答案 C
解析 番茄果实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可产生二氧化碳,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线粒体中产生二氧化碳,无氧呼吸在胞质溶胶中产生二氧化碳,A项正确;计算“8 ℃时光照条件下呼吸强度比黑暗条件下呼吸强度的减少量占黑暗条件下呼吸强度的百分比”与“15 ℃光照条件下呼吸强度比黑暗条件下呼吸强度的减少量占黑暗条件下呼吸强度的百分比”,进行比较可知,B项正确;图示信息表明,光照条件下细胞呼吸比黑暗条件下细胞呼吸弱,所以光照条件下更有利于果实的贮存,C项错误;温度降低会使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减弱,D项正确。
蔬菜、水果与种子贮藏条件的区别
蔬菜和水果应放置在零上低温、湿度适中、低氧的条件下,而种子应储藏在零上
低温、干燥、低氧条件下,其目的都是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但由
于水果和蔬菜本身的特点需要一定的湿度才能保持新鲜度,故造成它们在储藏条
件上的差异。
实验七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实验过程
2.实验分析
(1)条件控制
①甲装置用棉塞塞住瓶口,培养中不时的振荡,因此酵母菌处于有氧的条件。
②乙装置用胶塞塞住瓶口,并用塑料膜密封,静置不动,因此酵母菌处于无氧的条件。
(2)结果结论
①比较两锥形瓶中气泡产生的速度发现,甲大于乙。将气体导出后发现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说明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产生二氧化碳,有氧条件下产生的速度更快。
②两天后,打开瓶塞,闻一闻瓶中液体的气味,发现甲装置中无异味,乙装置中有明显的酒精味。说明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产生酒精。
4.不考虑大气压强、温度等变化的影响,从下面装置中挑选装置进行实验,探究某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写出预期结果及结论。
本题的实验目的是探究某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因此要设置两套细胞呼吸装置。两套细胞呼吸装置中的单一变量是NaOH溶液与蒸馏水,其他所有项目应该一致。加蒸馏水的装置内气压的变化是由CO2与O2共同决定的,因此选装置一和装置二。
预期结果和结论分别是:(1)若装置一着色液左移,装置二着色液不动,则表明该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2)若装置一着色液不动,装置二着色液右移,则表明该生物只进行无氧呼吸;(3)若装置一着色液左移,装置二着色液右移,则表明该生物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1)有同学认为装置三也是必要的,你认为有必要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实验时装置一和装置二中的着色液均左移,呼吸底物还只是葡萄糖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没有必要
(2)不只是葡萄糖
选用下面对照装置,可以根据红色液滴移动方向来探究细胞的呼吸类型
1.实验材料分析
(1)装置一、二中试剂的作用:NaOH溶液吸收CO2,清水作为对照。
(2)在利用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的条件下,有氧呼吸气体体积不变,无氧呼吸气体体积增加。
2.实验结果分析
装置一
装置二
结果
红色液滴左移
红色液滴不动
只进行有氧呼吸
红色液滴不动
红色液滴右移
只进行无氧呼吸
红色液滴左移
红色液滴右移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序号
错因分析
正确答案
序号
错因分析
正确答案
①
概念区分不清
胞质溶胶
②
对小麦种子无氧呼吸的产物分辨不清
酒精
③
没有根据图示作答
过程③
④
没有答到问题的实质
在相关酶的作用下尽可能的将能量转移到ATP中
⑤
表述不到位
增大吸收CO2的面积
⑦
没有审清“因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
将甲、乙两装置中萌发的小麦种子换成等量的煮沸杀死的小麦种子
⑥
分不清“或”、“和”的含义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题组一 细胞呼吸的过程及类型
1.判断正误
(1)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2010·课标全国卷,2A) ( )
(2)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2010·课标全国卷,2B) ( )
(3)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2010·课标全国卷,2C) ( )
(4)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2009·全国Ⅱ理综,1A) ( )
(5)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进行呼吸(2009·全国Ⅱ理综,1B) ( )
(6)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2009·全国Ⅱ理综,1C) ( )
(7)破伤风杆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大量繁殖(2011·海南,3C) ( )
(8)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氧呼吸逐渐减弱(2011·海南,3D) (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2.(2012·江苏卷,23)下图表示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1~3 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
A.1和3都具有双层生物膜
B.1和2所含酶的种类不同
C.2和3都能产生大量ATP
D.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
答案 BD
解析 分析有氧呼吸过程可知:在胞质溶胶中完成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H],并产生少量ATP,所以1为胞质溶胶,甲为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完成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将丙酮酸和水分解为CO2、[H],并产生少量ATP,所以2为线粒体基质,乙为[H];在线粒体内膜上完成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与O2反应生成H2O,同时产生大量ATP,所以3为线粒体内膜。1代表的胞质溶胶无生物膜,A项错误;胞质溶胶和线粒体基质中所含酶的种类不同,进行的化学反应也不同,B项正确;2线粒体基质中不能产生大量ATP,C项错误;据上述分析可知甲为丙酮酸,乙为[H],D项正确。
题组二 细胞呼吸的影响因素及应用
3.(2009·江苏卷,11)某小组为研究脱气对酵母菌在培养初期产气量的影响,进行了甲、乙2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除图中实验处理不同外,其余条件相同。一段时间内产生CO2总量的变化趋势是 ( )
答案 C
解析 据图知,甲脱气培养,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乙不脱气培养,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总量多于甲。此实验为培养初期阶段,所以CO2总量一直呈快速上升趋势。
4.(2009·广东卷,4)利用地窖贮藏种子、果蔬在我国历史悠久。地窖中的CO2浓度较高,有利于 ( )
A.降低呼吸强度 B.降低水分吸收
C.促进果实成熟 D.促进光合作用
答案 A
解析 地窖中O2浓度低,CO2浓度高,抑制植物的有氧呼吸,降低有机物的消耗,有利于种子、果蔬的贮藏。
题组三 与细胞呼吸有关的实验探究
5.(2009·福建理综,26Ⅰ)如图表示的是测定保温桶内温度变化的实验装置。某研究小组以该装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呼吸作用的情况。
材料用具:保温桶(500 mL)、温度计、活性干酵母、质量浓度为0.1 g/mL
的葡萄糖溶液、棉花、石蜡油。
实验假设: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比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的热量更多。
(1)取A、B两装置设计实验如下,请补充下表中内容:
装置
方法步骤一
方法步骤二
方法步骤三
A
加入240 mL的葡萄糖溶液
加入10 g活性干酵母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加入240 mL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
(2)B装置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控制实验的______________变量。
(3)要测定B装置因呼吸作用引起的温度变化量,还需要增加一个C装置。请写出C装置的实验步骤:
装置
方法步骤一
方法步骤二
方法步骤三
C
③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
(4)实验预期:在适宜条件下实验,30分钟后记录实验结果,若A、B、C装置在温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用“<、=、>”表示),则假设成立。
答案 (1)①不加入石蜡油 ②加入10 g活性干酵母
(2)除去氧气 自 (3)③加入240 mL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 ④不加入活性干酵母 (4)A>B>C
解析 (1)结合表中相关内容,根据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可以确定①处为“不加入石蜡油”,②处为“加入10 g活性干酵母”。(2)B装置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除去氧气,以控制实验的自变量。(3)要测定B装置内因呼吸作用引起的温度变化量,还需要增加一个C装置,因为应设计成空白对照,即③处为“加入240 mL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④处为“不加入活性干酵母”。因为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比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热量多,因此,A、B、C装置的温度大小关系是A>B>C。
【组题说明】
考 点
题 号
错题统计
错因分析
细胞呼吸的过程及类型
1、3、4、5、8、12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相关计算
2、6、7、10、13
实验与探究
9、11、14、15
1.如图所示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代谢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图解中的a、b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 ②图解中(一)(二)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③图解中(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都来自葡萄糖 ④1分子丙酮酸经过(二)(三)两阶段可产生6分子水 ⑤图示过程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 ⑥用18O标记葡萄糖,则产物CO2中会检测到放射性 ⑦若葡萄糖进入线粒体,可在酶的作用下生成CO2和H2O
A.①⑤⑥ B.①③⑥⑦
C.②③④⑦ D.②④⑤⑥
答案 A
解析 从题图所示的过程及参与的物质分析可知,该过程表示的是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一)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胞质溶胶中完成,在酶的作用下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二)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线粒体中丙酮酸和水(即图中a)彻底分解成CO2并产生大量的[H],释放少量能量。(三)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O2(即图中b)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细胞呼吸与光照无关。葡萄糖中的C、O元素最终进入CO2,而H元素进入H2O中。线粒体中的酶不能催化葡萄糖分解,而可以催化丙酮酸分解。
2.如图所示为不同距离的跑步过程中,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供能的百分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跑步距离越长,无氧呼吸供能所占比例越大
B.1 500米跑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相当
C.100米跑时,所需ATP主要由有氧呼吸产生
D.马拉松跑时,肌肉细胞呼吸释放的CO2与吸收的O2之比为1∶1
答案 D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跑步距离越长,无氧呼吸供能所占比例越小。1 500米跑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供能的百分比相同,推测可知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少。100米跑时,所需ATP主要由无氧呼吸产生。马拉松跑时,主要是进行有氧呼吸,但仍有部分无氧呼吸,人体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不消耗O2也不产生CO2,故肌肉细胞呼吸释放的CO2与吸收的O2之比为1∶1。
3.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中的两类呼吸作用。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③过程既产生[H],也消耗[H]
B.③过程释放的能量比②过程多
C.③过程需要大量O2参与
D.②③过程进行的场所相同
答案 D
解析 ②过程发生在胞质溶胶中,③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二者进行的场所不同。
4.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B.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来自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C.青藏高原的哺乳动物细胞产生能量的主要生理过程是有氧呼吸
D.ATP中的“A”与碱基“A”是同一种物质
答案 C
解析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但它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ATP;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ATP中的“A”为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DNA和RNA中的碱基“A”是腺嘌呤。
5.不同种类的生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呼吸作用方式不同。若分解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对呼吸作用方式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若只释放CO2,不消耗O2,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B.若CO2的释放量多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C.若CO2的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D.若既不吸收O2也不释放CO2,则说明该细胞已经死亡
答案 D
解析 动物细胞或乳酸菌,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此时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释放CO2,故D错误。
6.将等量的小麦种子分别放在不同O2浓度的密闭容器中,1小时后,容器中O2和CO2的变化情况如表:
O2浓度
0
1%
2%
3%
5%
7%
10%
15%
20%
25%
O2吸收量/mol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7
0.7
CO2释放量/mol
1
0.8
0.6
0.5
0.4
0.5
0.6
0.7
0.7
0.7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在O2浓度为0~3%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B.贮藏时应选择O2浓度为5%的适宜条件
C.有氧呼吸的强度随O2浓度升高而增强
D.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CO2
答案 B
解析 在O2浓度为0~3%时,小麦种子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小麦种子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
7.如图表示大气温度及氧气浓度对非绿色植物组织内产生CO2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从图甲可知细胞呼吸最旺盛时所处的温度为B点所对应的温度
B.图甲曲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影响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
C.图乙中DE段有氧呼吸逐渐减弱,EF段有氧呼吸逐渐增强
D.和D、F点相比,图乙中E点对应的氧浓度更有利于贮藏水果和蔬菜
答案 C
解析 温度对植物细胞呼吸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与细胞呼吸相关的酶的活性来实现的,由图甲可知,B点对应的温度下CO2释放的相对值最高,即细胞呼吸最旺盛,故A、B两项正确。图乙中DE段CO2释放的相对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无氧呼吸受到抑制,但有氧呼吸逐渐增强,C项错误。贮藏水果或蔬菜时,应降低贮藏物的细胞呼吸,从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故与D、F点相比,E点所对应的氧浓度更有利于贮藏水果和蔬菜,D项正确。
8.下图为生物体内的部分物质代谢示意图。对此图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在人体内,①②过程所需的酶相同
B.在人体细胞的胞质溶胶中含有③⑥过程所需的酶
C.在酵母菌体内,当④过程加强时,⑥过程也会加强
D.在生物细胞内发生的④过程还需要H2O作为反应物
答案 D
解析
人体内不同的化学反应需要的酶不同;人体无氧呼吸不能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酵母菌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当有氧呼吸加强时,无氧呼吸减弱;丙酮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NADPH需要水参加反应。
9.某研究小组利用检测气压变化的密闭装置来探究微生物的呼吸,实验设计如下。关闭活栓后,U形管右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瓶中的气体体积变化。实验开始时将右管液面高度调至参考点,实验中定时记录右管液面高度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积变化)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甲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时氧气的消耗量
B.乙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时CO2的释放量和O2消耗量之间的差值
C.甲组右管液面升高,乙组不变,说明微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
D.甲组右管液面不变,乙组下降,说明微生物进行乳酸发酵
答案 D
解析 由于甲组装置内放的是NaOH溶液,吸收CO2,所以甲组右管液面变化是锥形瓶内的O2体积变化所致。乙组装置内放的是蒸馏水,那么乙组右管液面变化是由锥形瓶内CO2释放量和O2消耗量之间的差值引起的;甲组右管液面升高,乙组不变,说明微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甲组右管液面不变,乙组下降,说明微生物进行酒精发酵。
10.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O2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O2浓度为a时,有氧呼吸最弱
B.O2浓度为b时,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无氧呼吸的1/5
C.O2浓度为c时,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小于无氧呼吸
D.O2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答案 D
解析 O2浓度为a时,有氧呼吸强度最弱;O2浓度为b时,细胞呼吸释放的CO2总量为8,O2的吸收量为3,由此可知,细胞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为5,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为3,因此细胞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为2.5,细胞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为0.5,所以O2浓度为b时,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无氧呼吸的1/5;同理,O2浓度为c时,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小于无氧呼吸;O2浓度为d时,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11.(2011·山东卷,4)某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
实验(如右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滴管中冒出气泡是反应产生CO2的结果
B.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
C.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气泡释放速率下降
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
答案 D
解析 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气泡内的气体是CO2,A项正确;加水可以防止酵母菌与空气的接触,创造无氧环境,B项正确;若将水换成冷水,会降低酵母菌体内呼吸酶的活性,反应速率降低,气泡释放速率下降,C项正确;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有三个去向:一部分转移至ATP,一部分以热能形式释放,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D项错误。
12.如图所示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曲线AB段酵母菌呼吸发生的场所是胞质溶胶和线粒体
B.曲线BC段酵母菌的呼吸作用中出现无氧呼吸
C.乙醇含量过高是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D.T1~T2时间段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原因是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 D
解析 曲线AB段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其发生的场所是胞质溶胶和线粒体,A正确;曲线BC段开始有乙醇产生,可知此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中出现无氧呼吸,B正确;随着培养的进行,营养物质大量被消耗,代谢废物(乙醇、CO2等)积累,都将影响酵母菌的生长,C正确;在T1~T2时间段内,一是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需要消耗更多的葡萄糖,二是由于酵母菌种群数量增多,使得单位时间内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D错误。
13.在科学研究中常用呼吸熵(RQ=释放二氧化碳体积/消耗的氧气体积)表示生物用于有氧呼吸的能源物质的不同。测定发芽种子呼吸熵的装置如图。关闭活塞,在25 ℃下经20分钟读出刻度管中着色液移动距离。设装置1和装置2的着色液分别向左移动x mm和y mm。x和y值反映了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减少量(装置1的小瓶中NaOH溶液用于吸收呼吸产生的CO2)。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测得x=180 mm,y=50 mm,则该发芽种子的呼吸熵是_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假设发芽种子仅进行有氧呼吸,根据呼吸熵数值可以推测有氧呼吸分解的有机物中除________以外还有其他有机物。
(2)为使测得的x和y值更精确,还应再设置对照装置,对照装置的容器和小瓶中分别放入等量死的发芽种子和蒸馏水,设置对照装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发芽种子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全部为葡萄糖,在25 ℃下经20分钟读出刻度管中着色液移动距离x=300 mm,y=-100 mm(装置2着色液向右移动了100 mm),则可推断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比例是________。
答案 (1)0.72 糖类 (2)用于校正装置1和装置2内因物理因素(或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容积变化 (3)1∶1
解析 (1)装置1中着色液移动距离代表O2消耗量,装置2中着色液移动距离代表O2消耗量减去CO2释放量,故该发芽种子的呼吸熵为130/180≈0.72。若种子仅进行有氧呼吸且底物均为糖类的话,装置2中着色液应不移动。(2)另设一组对照,除加入的是等量死的发芽种子外,其他条件均与装置2相同,其目的是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3)用着色液的移动距离表示容器中气体体积的变化。由题意可知,总耗氧量是300,总二氧化碳释放量为400。有氧呼吸消耗氧气量为300,释放二氧化碳量为300,消耗葡萄糖量为300/6=50;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为400-300=100,消耗葡萄糖量为100/2=50。
14.(2012·安徽理综,29)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得到胞质溶胶和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装入A~F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见下表)。
试管编号
加入的物质
胞质溶胶
线粒体
酵母菌
A
B
C
D
E
F
葡萄糖
-
+
-
+
+
+
丙酮酸
+
-
+
-
-
-
氧气
+
-
+
-
+
-
注:“+”表示加入了适量的相关物质,“-”表示未加入相关物质。
(1)会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有__________,会产生酒精的试管有__________,根据试管__________的实验结果可判断出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均填试管编号)。
(2)有氧呼吸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2,4二硝基苯酚(DNP)对该氧化过程没有影响,但使该过程所释放的能量都以热的形式耗散,表明DNP使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的酶无法合成ATP。若将DNP加入试管E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______(填“能”或“不能”)继续进行。
答案 (1)C、E B、F B、D、F (2)线粒体内膜 能
解析 (1)在有酵母菌胞质溶胶的试管中,可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有氧气时可在有线粒体的试管中将丙酮酸和[H]彻底氧化分解产生CO2和H2O,无氧气时可在有胞质溶胶的试管中将葡萄糖不彻底地氧化分解产生酒精和CO2,故C、E试管中均可产生CO2和H2O,B、F试管中均可产生酒精。F试管中胞质溶胶和线粒体未分开,无法确定无氧呼吸的场所,而与B、D试管的结果进行对比,能确定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胞质溶胶。(2)[H]在线粒体内膜上有关酶的作用下,与氧气发生一系列反应形成水,DNP对该过程没有影响,但能影响线粒体内膜上ATP合成酶的活性,从而使能量未用于合成ATP,都以热的形式耗散;试管E中可发生有氧呼吸全过程,加入DNP后,该过程不受影响,但影响ATP的合成。
15.某同学在研究马铃薯块茎细胞呼吸方式时,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新鲜马铃薯块茎,洗净、切成碎屑。向锥形瓶A、B中分别放入适量的马铃薯块茎碎屑,如图甲所示。每隔一段时间,从分液漏斗向锥形瓶A中注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观察装置中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变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用于二氧化碳的检测,二氧化碳能使该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实验二:取新鲜马铃薯块茎,洗净、切成碎屑。向锥形瓶C中放入适量的马铃薯块茎碎屑,并向C瓶中充入N2替代锥形瓶中的空气,如图乙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装置中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实验一中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由绿变黄时,是否能说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呼吸作用在逐渐增强?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植物细胞无氧呼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能够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另一种是能够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马铃薯块茎细胞在只有N2的条件下可以进行无氧呼吸。则实验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实验二中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________,则说明马铃薯块茎细胞进行的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其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二在设计上有不够严谨之处,可能会干扰对马铃薯块茎细胞呼吸类型的判断,请给予修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修正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马铃薯块茎细胞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在有氧条件下,马铃薯块茎细胞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不能。溶液的颜色由绿变黄可能是实验时间较长,马铃薯块茎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总量较多引起的(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
探究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类型 不变色 C6H12O6酶,2C3H6O3+少量能量 (3)实验前应对马铃薯块茎进行消毒,C瓶组装之前应做灭菌处理(答案合理即可) 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呼吸类型,它们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结果
解析 马铃薯块茎细胞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在有氧条件下,马铃薯块茎细胞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当实验一中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由绿变黄时,可能是实验时间较长,马铃薯块茎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总量较多引起的,不一定是由呼吸作用强度增加引起的。无氧呼吸有两种类型,实验二可以探究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类型,如果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不变色,说明没有二氧化碳产生,马铃薯块茎细胞进行的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实验中的马铃薯块茎上有微生物,微生物的呼吸类型会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实验前应对马铃薯块茎进行消毒,C瓶组装之前应做灭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