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8.50 KB
- 2021-05-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年高考提分秘籍
高考物理常用的几种破题方法
破题,就是从审题开始,迅速而准确的弄懂题意,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审题应该慢,字斟句酌,尤其是定语、状语、补语在物理情境的描述中起着提供条件的作用。还应该提醒的是,慢审题可以防止潜意识定势思维对题意理解的干扰。审题仔细透彻了,解起题来自然就快了。
通过专题复习,掌握常用的几种破题方法,提高审题能力。
一、典题例析
1.认真审题,捕捉关键词句
审题过程是分析加工的过程,最先应感知到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出题人的意图,然后挖掘题目的内涵。其方法可以是:捕捉关键词句,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明确限定条件;挖掘隐含在物理过程、物理状态、物理模型中的隐含条件。
【例题1】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被长为l的轻绳悬挂着处于静止状态。一个质量为m的水平飞行的子弹击中木块,并随之一起运动。求子弹以多大的速度击中木块,才能使绳在木块运动中始终绷紧。
解题方法与技巧:此题的物理情景比较清晰有序,考查的知识点明确。关键要抓住限定条件。“始终紧绷”就是关键词。它意味着M与m必须一起绕悬点作圆周运动。进一步分析就可得到两种情景:(1)M和m能通过最高点,做完整的圆周运动;(2)M和m只能运动到最高点以下某处为止,做不完整的圆周运动。满足情景(1),M在最高点有最小速度,即:。这意味着子弹打击M的初速度存在某个最小值(过程略),。满足情景(2),应由M运动的最高点与悬点等高,此时速度为零,这意味着子弹的初速度存在某个最大值(过程略),。此题完整的解为:
或
2.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
物理问题的条件,不少是间接或隐含的,需要经过分析把它们挖掘出来。隐含条件在题设中有时候就是一句话或几个词,甚至是几个字,如“刚好自由匀速下滑”说明摩擦力等于重力沿斜面下滑的分力;“恰好到某点”
意味着到该点时速率变为零等。有些隐含条件埋藏较深,挖掘起来有一定困难。而有些问题看似一筹莫展,但一旦寻找出隐含条件,问题就会应刃而解。
【例题2】 在研究平抛物体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l=1.25cm。若小球在平抛运动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a、b、c、d所示,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的计算式v0= (用l、g表示),其值是 (取g=9.8m/s2)。
解题方法与技巧:本题所隐含的条件是:a点不是抛出点。因此,若直接套用公式计算必然导致错误。然而,要挖掘这一条件,必须克服原实验过程中定势思维的影响,通过分析验证才能发现:ab、bc、cd间的竖直方向的距离之比为1∶2∶3,而不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关系的1∶3∶5;明确了这一点,就不难由,得出:,。
3.画好草图,形象物理过程和情境
画草图是分析物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它能建立清晰有序的物理过程、确立物理量间的关系,把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草图可以是运动过程图、受力分析图、状态变化图等。也可以是由投影法、等效法得到的示意图。
【例题3】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静止一物体,现以水平恒力甲推此物体,作用一段时间后换成相反方向的水平恒力乙推物体,当恒力乙作用时间与恒力甲的作用时间相同时,物体恰好回到原处,此时物体的动能为32J,则恒力甲和恒力乙所作的功各是多少?
解题方法与技巧: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弄清过程中两力的位移关系、大小关系以及各自做功情况。因此画出过程草图(如图),标明位移,对解题有很大帮助。
通过图示,很容易得到以下信息:s=-s′即,得3a1=a2,即3F1=F2。两力都做正功F1s+F2s=32。解得:W1=F1s=8J,W2=F2s=24J。
【例题4】设在地面上方的真空室内,存在匀强电场E和匀强磁场B。已知E、B的方向是相同的,E=4V/m,B=0.15T。今有一个带负电的质点以v=20m/s的速度在此区域内沿垂直场强的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求此带电质点的电量与质量之比。
解题方法与技巧:此题是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的问题,各物理量具有一定的空间几何关系,选择好视角,把空间问题平面化,画好平面受力分析图,问题就容易解决。虽然题目中速度方向不唯一确定,磁场方向未给出,但“粒子作匀速直线运动”,其受力必在同一平面内,且平衡。依题意,粒子所受的电场力和洛伦兹力方向垂直。垂直重力方向看去:则有如图所示的两个受力分析图(图甲、乙)。从而得到:(qvB)2+(qE)2=(mg)2即q/m=4。
4.变换思路,加强物理情景间的联系
有些题目,就题论题很难求得结论,甚至得不到结果。此时应马上变换思路,转移研究对象、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加强相似物理情景间的联系,挖掘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导出结论。
【例题5】如图所示整个装置静止时,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º。AB连线与OB垂直。若使带电小球A的电量加倍,带电小球B重新稳定时绳的拉力多大?
【解析】小球A电量加倍后,球B仍受重力G、绳的拉力T、库伦力F,但三力的方向已不再具有特殊的几何关系。若用正交分解法,设角度,列方程,很难有结果。此时应改变思路,并比较两个平衡状态之间有无必然联系。于是变正交分解为力的合成,注意观察,不难发现:AOB与FBT′围成的三角形相似,则有:AO/G=OB/T。说明系统处于不同的平衡状态时,拉力T大小不变。由球A电量未加倍时这一特殊状态可以得到:T=Gcos30º。球A电量加倍平衡后,绳的拉力仍是Gcos30º。
5.“分段”处理
对综合性强、过程较为复杂的题,一般采用“分段”处理,所谓的“分段”处理,就是根据问题的需要和研究对象的不同,将问题涉及的物理过程,按照时间和空间的发展顺序,合理的分解为几个彼此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阶段,再根据各个阶段遵从的物理规律逐个建立方程,最后通过各阶段的联系量综合起来解决,从而使问题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例题6】质量为m的钢板与直立轻弹簧的上端连接,弹簧下端固定在地面上,平衡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0,如图所示,一物块从钢板正上方距3x0的A处自由下落,打在钢板上并立刻与钢板一起向下运动,但不粘连,它们到达最低点后又向上运动,已知物块质量也为m时,它们恰能回到O点,若物块质量为2m,仍从A处自由下落,则物块与钢板回到O点时,还具有向上的速度,求物块向上运动到达的最高点与O点的距离。
解题方法与技巧:首先,根据自由落体运动可得物块下落3x0高度所获得的速度v0,
。
(1)质量为m的物块与钢板m碰撞后的速度v1,可用动量守恒定律求出(因碰撞时间极短,可认为物块与钢板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守恒);
mv0=(m+m)v1
∴
弹簧的压缩量为x0时的弹性势能为Ep,当物块与钢板一起向下运动到最低点又向上运动到O点时,它们的动能为零,弹簧的弹性势能也为零,与刚碰撞完时比较,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
由此可得
(2)若用质量为2m的物块与钢板m碰撞,碰后的速度v2依然可按动量守恒导出:
2mv0=(2m+m)v2
∴
由于v2>v1,刚碰撞完时物块(质量为2m)、钢板与弹簧系统的机械能(其中弹簧的弹性势能依然是EP)较前次增大,因此当物块与钢板一起向下运动到最低点又向上运动到O点时,它们仍然有动能,设此时速度为v,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其中,由此可得,方向向上。
自O点以上,物块(质量为2m)与钢板m将分离。这是因为二者不粘连,物块将只受重力作用,加速度为g;而钢板除受重力外还将受向下的弹力作用,加速度向下且大于g。因此物块将作竖直上抛运动直至上升到最高点,它向上运动到达的最高点到O点的距离为:
点评: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审题时对研究的问题中的物理情景、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分析得越清楚,就越易看清其本质,就越容易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还必须强调以下几点:一是要在平时学习中养成仔细审题的好习惯——辨明题意、认清题设条件,是进行逻辑推理的出发点和重要前提;二是要从题设出发建立明确清晰的物理图景,巴以掌握的概念、规律和题设的具体情况以及解题要求之间建立合乎逻辑的关系,抓住每一步的因果关系进行辩证思维;三是要用简练的文字和数学语言(或函数图象)有条理地把推理过程正确表达出来。
二、能力训练
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m/s,经过1s后的速度的大小为10m/s,那么在这1s内,物体的
A.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2
B.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4m/s2
C.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
D.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
2.如图所示,一弹簧台秤的秤盘和弹簧质量都不计,盘内放一物体P
处于静止。P的质量M=12 g,弹簧的劲度系数 =800N/m。现在给
P施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使P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已知头
0.2s内F是变力,在0.2s以后F是恒力。求F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如图所示,正方形导体线框边长L,电阻为R。在水平恒力F
的作用下,以恒定速度v从匀强磁场左区完全拉进右区,
磁场左右区域磁感应强度均为B,中间无场区宽度为s
(L>s),求水平力F做的功。
4.有匀强磁场B和匀强电场E正交的区域,E的方向水平向右。一带电量为q的粒子不计重力,以一定的初速度射入场区,受大小恒定的阻力f作用而做直线运动,求微粒初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5.如图所示,ON与x轴的夹角为30°,当有一指向-y轴方向的
匀强电场时,正离子在y轴A处以平行x轴方向的速度v射
入电场后,垂直打在ON上的P点;现将电场改为指向纸外
的匀强磁场,同样的离子在y轴B处以相同的速度射入磁场
后,恰好也在P点与ON正交。粒子重力不计。求OA和OB
的比值是多少。
参考答案:
1.BC(题干中“速度大小”和选项中“大小可能”相对应,挖掘出速度可能换向的原因。)
2.Fmax=210N;Fmin=90N(理解F是亨利与便利是,物理过程变化)
3.W=B2L2vS/R+4 B2L2v(L-S)/R+ B2L2vS/R=2 B2L2v(2L-S)/R
(运动过程分三个阶段,画好示意图,找准受力及各阶段的位移)
4.
v的方向是与E成角度斜向右的一切方向。(画好平面受力分析图,再与空间方向联系)
5.OA∶OB=5∶4(找好两过程共同点,用OP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