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3 MB
- 2021-05-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35讲 机械波
Ø 教材知识梳理
一、机械波
定义
________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
产生条件
(1)________;(2)________
形成原因
介质中的质点受波源或邻近质点的驱动做________振动
分类
横波
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________的波,如绳波
纵波
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________的波,如声波
二、机械波的描述
1.波长λ: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________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
2.频率f:与________的振动频率相等.
3.波速v: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4.波速与波长和频率的关系:v=________.
三、波的图像
1.坐标轴的意义:横坐标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________,纵坐标表示某一时刻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________.
2.图像的物理意义:某一时刻介质中各质点相对________的位移.
14351
四、波的特性
【思维辨析】
(1)在机械波传播过程中,介质中的质点随波的传播而迁移.( )
(2)通过波的图像可以找出任一质点在任意时刻的位移.( )
(3)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各质点振动的周期、起振方向都相同.( )
(4)机械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就是振幅的4倍.( )
(5)波速表示介质中质点振动的快慢.( )
(6)波速v的大小由T、λ共同决定.( )
(7)两列波在介质中叠加,一定产生干涉现象.( )
(8)两列波叠加时,加强区的质点振幅变大,质点一直处于位移最大值处.( )
(9)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现象.( )
(10)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的真实频率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
Ø 考点互动探究
考点一 机械波的传播规律
(1)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相同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
(2)波传到任意一点,该点的起振方向都和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
(3)介质中每个质点做的都是受迫振动,所以任一质点的振动频率和周期都与波源的相同.因此可以断定: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由于介质的情况不同,它的波长和波速可能改变,但频率和周期都不会改变.
(4)振源经过一个周期T完成一次全振动,波恰好向前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所以有v==λf.
(5)质点振动nT(或波传播nλ,n=1,2,3…)时,波形不变.
(6)相隔波长整数倍的两质点,振动状态总相同,相隔半波长奇数倍的两质点,振动状态总相反.
1 [2015·全国卷Ⅱ] 平衡位置位于原点O的波源发出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沿水平x轴传播,P、Q为x轴上的两个点(均位于x轴正向),P与Q的距离为35 cm,此距离介于一倍波长与二倍波长之间,已知波源自t=0时由平衡位置开始向上振动,周期T=1 s,振幅A=5 cm.当波传到P点时,波源恰好处于波峰位置;此后再经过5 s,平衡位置在Q处的质点第一次处于波峰位置,求:
(1)P、Q之间的距离;
(2)从t=0开始到平衡位置在Q处的质点第一次处于波峰位置时,波源在振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
式题 (多选)[2016·全国卷Ⅲ] 由波源S形成的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向左、右传播.波源振动的频率为20 Hz,波速为16 m/s.已知介质中P、Q两质点位于波源S的两侧,且P、Q和S的平衡位置在一条直线上,P、Q的平衡位置到S的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分别为15.8 m、14.6 m.P、Q开始振动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P、Q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同
B.P、Q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反
C.当S恰好通过平衡位置时,P、Q两点也正好通过平衡位置
D.当S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P在波峰
E.当S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时,Q在波峰
考点二 波动图像的理解及应用
考向一 波动图像的应用
1.通过图像能直接得到的信息
(1)直接读取振幅A和波长λ,以及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
(2)确定该时刻各质点加速度的方向,并能比较其大小;
2.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的互判方法
内容
图像
“上下坡”法
沿波的传播方向,“上坡”时质点向下振动,“下坡”时质点向上振动
“同侧”法
波形图上某点表示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的箭头在图线同侧
“微平移”法
将波形沿传播方向进行微小的平移,再由对应同一x坐标的两波形曲线上的点来判断振动方向
2 [2015·北京卷] 周期为2.0 s的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该波在某时刻的图像如图14352所示,此时质点P沿y轴负方向运动,则该波( )
图14352
A.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v=20 m/s
B.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v=10 m/s
C.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v=20 m/s
D.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v=10 m/s
式题 (多选)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机械横波,波速为4 m/s.某时刻波形如图1435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4353
A.这列波的振幅为4 cm
B.这列波的周期为2 s
C.此时x=4 m处质点沿y轴负方向运动
D.此时x=4 m处质点的加速度为0
E.从此时开始5 s后x=4 m处的质点沿y轴负方向运动
考向二 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的综合应用
振动图像
波动图像
研究对象
一个振动质点
沿波传播方向的所有质点
研究内容
某一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某时刻所有质点的空间分布规律
图像
物理意义
表示同一质点在各时刻的位移
表示某时刻各质点的位移
图像信息
(1)质点振动周期
(2)质点振幅
(3)某一质点在各时刻的位移
(4)各时刻速度、加速度的方向
(1)波长、振幅
(2)任意一质点在该时刻的位移
(3)任意一质点在该时刻加速度的方向
(4)传播方向、振动方向的互判
图像变化
随时间推移图像延续,但已有形状不变
随时间推移,图像沿传播方向平移
一个完整曲线占横坐标的距离
表示一个周期
表示一个波长
3 (多选)[2014·全国卷Ⅰ] 图14354(a)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2 s时的波形图.图(b)为媒质中平衡位置在x=1.5 m处的质点的振动图像,P是平衡位置为x=2 m的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图14354
A.波速为0.5 m/s
B.波的传播方向向右
C.0~2 s时间内,P运动的路程为8 cm
D.0~2 s时间内,P向y轴正方向运动
E.当t=7 s时,P恰好回到平衡位置
式题 (多选)[2016·皖南八校联考] 如图14355所示,两列简谐横波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两波源分别位于x=-0.2 m和x=1.2 m处,两列波的速度均为v=0.4 m/s,两列波的振幅均为2 cm.图示为t=0时刻两列波的图像(传播方向如图所示),此刻平衡位置处于x=0.2 m和x=0.8 m的P、Q两质点刚开始振动.质点M的平衡位置处于x=0.5 m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4355
A.t=0.75 s时刻,质点P、Q都运动到M点
B.质点M的起振方向沿y轴负方向
C.t=2 s时刻,质点M的纵坐标为-2 cm
D.0到2 s时间内质点M通过的路程为20 cm
E.M点振动后的振幅是4 cm
■ 方法总结
解决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的综合问题的注意点
(1)分清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
(2)找准波动图像对应的时刻.
(3)找准振动图像描述的质点.
考点三 机械波传播过程中的多解问题
1.造成波动问题多解的主要因素
(1)周期性:
①时间周期性:时间间隔Δt与周期T的关系不明确.
②空间周期性:波传播距离Δx与波长λ的关系不明确.
(2)双向性:
①传播方向双向性:波的传播方向不确定.
②振动方向双向性:质点振动方向不确定.
(3)波形的隐含性形成多解:
在波动问题中,往往只给出完整波形的一部分,或给出几个特殊点,而其余信息均处于隐含状态.这样,波形就有多种情况.
2.解决波的多解问题的思路
一般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即找出一个周期内满足条件的关系Δt或Δx,则t=nT+Δt(n=0,1,2…)或x=nλ+Δx(n=0,1,2…).
4 [2015·全国卷Ⅰ] 甲、乙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介质中分别沿x轴正向和负向传播,波速均为v=25 cm/s.两列波在t=0时的波形曲线如图14356所示.求:
(1)t=0时,介质中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 cm的所有质点的x坐标;
(2)从t=0开始,介质中最早出现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 cm的质点的时间.
图14356
式题1 (多选)(传播方向的不确定性和周期性形成多解)
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该直线上平衡位置相距9 m的a、b两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14357所示.则图中描述该波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图14357
图14358
式题2 (波的周期性形成多解)[2016·南昌模拟] 如图14359所示实线是一列简谐横波在t1=0时刻的波形,虚线是这列波在t2=0.5 s时刻的波形,这列波的周期T符合:3T<t2-t1<4T,问:
(1)若波速向右,波速多大?
(2)若波速向左,波速多大?
(3)若波速大小为74 m/s,波速方向如何?
图14359
考点四 波的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
1.波的干涉
(1)波的叠加:几列波相遇时能够保持各自的运动特征继续传播,质点的位移等于这几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2)波的干涉
①定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时,某些区域的振幅加大,某些区域的振幅减小的现象.
②产生稳定干涉的条件:两列波的频率必须相同,两个波源的相位差必须保持不变.
2.波的衍射
(1)定义:波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
(2)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障碍物的尺寸或孔(缝)的宽度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
3.多普勒效应
(1)定义: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2)产生条件: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
(3)规律: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升高;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降低.
1.(多选)(波的衍射条件的应用)图143510中S为在水面上振动的波源,M、N是水面上的两块挡块,其中N板可以上下移动,两板中间有一狭缝,此时测得A处水没有振动,为使A处水也能发生振动,可采用的方法是( )
图143510
A.使波源的频率增大
B.使波源的频率减小
C.移动N使狭缝的间距增大
D.移动N使狭缝的间距减小
E.波沿直线传播,所以只要A、S的连线不被挡块挡住即可
2.(波的干涉原理)图143511表示两个相干波源S1、S2产生的波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相遇.图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c和f分别为ae和bd的中点,则:
图143511
(1)在a、b、c、d、e、f六点中,振动加强的点是________.振动减弱的点是________.
(2)若两振源S1和S2振幅相同,此时刻位移为零的点是________.
(3)画出此时刻a、c、e连线上,以a为起点的一列完整波形,标出e点.
3.(多选)(波的多普勒效应的应用)如图143512甲所示,男同学站立不动吹口哨,一位女同学坐在秋千上来回摆动,据图乙,下列关于女同学的感受的说法正确的是( )
图143512
A.女同学从A向B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
B.女同学从E向D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
C.女同学在点C向右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不变
D.女同学在点C向左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变低
E.女同学从B向D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
■ 方法技巧
波的干涉现象中加强点、减弱点的两种判断方法
(1)公式法:
某质点的振动是加强还是减弱,取决于该点到两相干波源的距离之差Δr.
①当两波源振动步调一致时.
若Δr=nλ(n=0,1,2,…),则振动加强;
若Δr=(2n+1)(n=0,1,2,…),则振动减弱.
②当两波源振动步调相反时.
若Δr=(2n+1)(n=0,1,2,…),则振动加强;
若Δr=nλ(n=0,1,2,…),则振动减弱.
(2)现象法:
在某时刻波的干涉的波形图上,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的交点,一定是加强点,而波峰与波谷的交点一定是减弱点,各加强点或减弱点各自连接而成以两波源为中心向外辐射的连线,形成加强线和减弱线,两种线互相间隔,加强点与减弱点之间各质点的振幅介于加强点与减弱点的振幅之间.
第35讲 机械波
【教材知识梳理】
核心填空
一、机械振动 (1)有波源 (2)有介质 受迫 垂直 平行
二、1.相同 2.波源 4.λf
三、1.平衡位置 位移 2.平衡位置
思维辨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考点互动探究】
考点一
例1 (1)133 cm (2)125 cm
[解析] (1)由题意,O、P两点间的距离与波长λ之间满足
OP=λ①
波速v与波长的关系为
v=②
在t=5 s的时间间隔内,波传播的路程为vt.由题意有
vt=PQ+③
式中,PQ为P、Q间的距离.由①②③式和题给数据,得
PQ=133 cm④
(2)Q处的质点第一次处于波峰位置时,波源运动的时间为
t1=t+T⑤
波源从平衡位置开始运动,每经过,波源运动的路程为A,由题给条件得
t1=25×⑥
故t1时间内,波源运动的路程为
s=25A=125 cm⑦
变式题 BDE [解析] 波长λ=vT==0.8 m,SQ=14.6 m=18λ,当S处于平衡位置向上振动时,Q应处于波谷;SP=15.8 m=19λ,当S处于平衡位置向上振动时,P应处于波峰;可见P、Q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应始终相反,A、C错误,B、D、E正确.
考点二
例2 B [解析] 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的点都随波源做受迫振动,由题目可知,质点P沿y轴负方向运动,观察图像可得,P点左侧点在其下方,证明波源在左侧,即波向x轴正方向传播.由波长、波速和周期的关系式可得,波速v== m/s=10 m/s.所以选项B正确.
变式题 BDE [解析] 由波动图像知,波的振幅为2 cm,A选项错误;波长λ=8 m,周期T== s=2 s,B选项正确;由于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由波传播方向和质点振动方向的关系知,此时x=4 m处质点向y轴正方向运动,C选项错误;此时x=4 m处的质点处于平衡位置,其加速度为零,D选项正确.t=T时,质点振动方向相反,故x=4 m处的质点沿y轴负方向运动,E选项正确.
例3 ACE [解析] v== m/s=0.5 m/s,A正确.x=1.5 m处的质点在t=2 s时正在向下振动,根据“上坡下”法可判断机械波向左传播,B错误;0~2 s是半个周期,P点运动的路程为2×4 cm=8 cm,C正确,D错误;7 s是此时刻再经过5 s,即1T,这时P点刚好回到平衡位置,E正确.
变式题 BDE [解析] P、Q两质点在各自的平衡位置来回振动,不沿波的传播方向移动,故A错误;由同侧法可判断B正确;波的周期为1 s,波传播到M点的时间是0.75 s,当t=2 s时,M点振动的时间为1.25 s,是周期的倍,两列波叠加后M点振幅为4 cm,故E正确;质点M在0~2 s内的路程为5倍振幅,即20 cm,在t=2 s时的纵坐标为-4 cm,故C错误,D正确.
考点三
例4 (1)x=(50+300n) cm,n=0,±1,±2,… (2)0.1 s
[解析] (1)t=0时,在x=50 cm处两列波的波峰相遇,该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16 cm,两列波的波峰相遇处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均为16 cm.
从图线可以看出,甲、乙两列波的波长分别为
λ1=50 cm,λ2=60 cm①
甲、乙两列波波峰的x坐标分别为
x1=50+k1λ1,k1=0,±1,±2,…②
x2=50+k2λ2,k2=0,±1,±2,…③
由①②③式得,介质中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 cm的所有质点的x坐标为
x=(50+300n) cm,n=0,±1,±2,…④
(2)只有两列波的波谷相遇处的质点的位移为-16 cm.t=0时,两波波谷间的x坐标之差为
Δx′=-⑤
式中,m1和m2均为整数.将①式代入⑤式得
Δx′=10(6m2-5m1)+5⑥
由于m1、m2均为整数,相向传播的波谷间的距离最小为
Δx′0=5 cm⑦
从t=0开始,介质中最早出现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 cm的质点的时间为
t=⑧
代入数值得
t=0.1 s⑨
变式题1 AC [解析] t=0时刻,a点在波峰,b点在平衡位置,且向下振动.若波由a传到b,则a、b间距s=n+λ=9 m(n=0,1,2,…),得λ=12 m、 m、 m、….若波由b
传到a,则a、b间距s=n+λ=9 m(n=0,1,2,…),得λ=36 m, m,4 m,….故A、C正确.
变式题2 (1)54 m/s (2)58 m/s (3)波向左传播
[解析] (1)波向右传播时,传播距离Δx满足
Δx=kλ+λ(k=0,1,2,3…)
由Δt=知
传播时间满足Δt=kT+T(k=0,1,2,3…)
由于3T<t2-t1<4T
因此k取3
故Δt=3T+T
由波形图知λ=8 m.波速v=
解得v=54 m/s.
(2)波向左传播时,传播距离Δx满足
Δx=kλ+λ(k=0,1,2,3,…)
传播时间满足Δt=kT+T(k=0,1,2,3…)
由3T<t2-t1<4T可知k取3
故Δt=3T+T
波速v=
解得v=58 m/s.
(3)若波速大小为74 m/s,波在Δt时间内传播的距离为Δx=vΔt=74×0.5 m=37 m=(4λ+5) m
所以波向左传播.
考点四
1.BD [解析] 使孔满足明显衍射的条件即可,将孔变小,或将波长变大,B、D正确.
2.(1)a、c、e b、d、f (2)b、c、d、f (3)如图所示
[解析] (1)a、e两点分别是波谷与波谷、波峰与波峰相交的点,故此两点为振动加强点;c点处在a、e连线上,且从运动的角度分析a点的振动形式恰沿该线传播,故c点是振动加强点,同理b、d是振动减弱点,f也是振动减弱点.
(2)因为S1、S2振幅相同,振动最强区的振幅为2A,最弱区的振幅为零,c为a、e
连线的中点,此时处于平衡位置,所以位移为零的点是b、c、d、f.
(3)题图中对应时刻a处在两波谷的交点上,即此时刻a在波谷,同理e在波峰,所以所对应的波形如图所示.
3.ADE [解析] 女同学荡秋千的过程中,只要她有向右的速度,她就有靠近声源的趋势,根据多普勒效应,她都会感到哨声音调变高;反之,女同学向左运动时,她感到音调变低,选项A、D、E正确,B、C错误.
【教师备用习题】
1.(多选)[2015·海南卷] 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质点P的x坐标为3 m.已知任意振动质点连续2次经过平衡位置的时间间隔为0.4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波速为4 m/s
B.波的频率为1.25 Hz
C.x坐标为15 m的质点在t=0.6 s时恰好位于波谷
D.x坐标为22 m的质点在t=0.2 s时恰好位于波峰
E.当质点P位于波峰时,x坐标为17 m的质点恰好位于波谷
[解析] BDE 任意振动质点连续两次经过平衡位置的时间间隔为0.4 s,所以T=0.4 s,T=0.8 s,波传播周期与质点振动周期相同,所以简谐波的周期T=0.8 s,由图可得λ=4 m,可知v==5 m/s,A错误;f==1.25 Hz,B正确;x=15 m的质点与x=3 m处质点振动情况相同经过0.6 s=T到达平衡位置,C错误;x=22 m的质点与x=2 m处质点振动情况相同,经过0.2 s=T到达波峰,D正确;x=17 m的质点与P点相差3λ,振动情况完全相反,所以当P点位于波峰时,x=17 m处的质点位于波谷,E正确.
2.(多选)[2016·天津卷] 在均匀介质中坐标原点O处有一波源做简谐运动,其表达式为y=5sint,它在介质中形成的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某时刻波刚好传播到x=12 m处,波形图像如图所示,则( )
A.此后再经6 s该波传播到x=24 m处
B.M点在此后第3 s末的振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
C.波源开始振动时的运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
D.此后M点第一次到达y=-3 m处所需时间是2 s
[解析] AB 根据波源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可知,周期为4 s,从波的图像可以看出波长为8 m,根据波速公式可以得出,波速为2 m/s,再经过6 s,波向前传播了12 m,故振动的形式传到x=24 m处,A正确;M点在此时振动的方向沿y轴负方向,则第3 s末,即经过了周期,该点的振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B正确;波传播到x=12 m时的起振方向为y轴正方向,波源的起振方向与每个点的起振方向一致,C错误;该时刻M点向y轴负方向振动,设经时间t1运动到平衡位置,由3=5sin,得t1= s,故M点第一次到达y=-3 m处所需时间为 s,D错误.
3.(多选)[2016·四川卷] 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P、Q是传播方向上相距10 m的两质点,波先传到P,当波传到Q时开始计时,P、Q两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则( )
A.质点Q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正方向
B.该波从P传到Q的时间可能为7 s
C.该波的传播速度可能为2 m/s
D.该波的波长可能为6 m
[解析] AD 读图可知,质点P的振动图像为虚线,质点Q的振动图像为实线.从0时刻开始,质点Q的起振方向沿y轴正方向,A选项正确.由题可知,简谐横波的传播方向从P到Q,由图可知,周期T=6 s,质点Q的振动图像向左平移4 s后与P点的振动图像重合,意味着Q比P的振动滞后了4 s,即P传到Q的时间Δt可能为4 s,同时由周期性可知,从P传到Q的时间Δt为(4+nT)s,n=0,1,2,…,即Δt=4 s,10 s,16 s,…,所以B选项错误.由v=,考虑到简谐波的周期性,当Δt=4 s,10 s,16 s,…时,速度v可能为2.5 m/s,1 m/s,0.625 m/s,…,C选项错误.同理,考虑周期性,由λ=vT可得,波长可能为15 m,6 m,3.75 m,…,D选项正确.
4.(多选)[2016·上海卷] 甲、乙两列横波在同一介质中分别从波源M、N两点沿x轴相向传播,波速为2 m/s,振幅相同;某时刻的图像如图1所示.则( )
A.甲、乙两波的起振方向相反
B.甲、乙两波的频率之比为3∶2
C.再经过3 s,平衡位置在x=7 m处的质点振动方向向下
D.再经过3 s,两波源间(不含波源)有5个质点位移为零
[解析] ABD 甲波的起振方向向下,乙波的起振方向向上,A正确;甲、乙两波的波长之比为2∶3,波速相等,根据v=λf,故频率之比为3∶2,B正确;再经过3 s
,甲、乙均传播6 m距离,平衡位置在x=7 m处的质点振动方向向上,C错误;再经过3 s,甲、乙各传播6 m距离,作出此时刻的波形,可以看出正、负位移相等的点有5个,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