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2.50 KB
  • 2021-05-26 发布

【物理】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热学实验学案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热学实验 实验目的 学习一种估测分子大小的方法——“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实验原理 将油酸滴在水面上,让油酸尽可能散开,可认为油酸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层,如果把分子看作球形,单分子油膜层的厚度就可以看作油酸分子的直径,事先测出油酸滴的体积V和油膜的面积S,就可以算出分子的直径:‎ 实验仪器 盛水方盘、注射器(或胶头滴管)、试剂瓶、坐标纸、玻璃板、痱子粉、酒精油酸溶液、量筒、彩笔.‎ 实验步骤 ‎(1)在方盘中盛入适量的水(约‎2cm深),使水处于稳定状态.‎ ‎(2)用注射器(或胶头滴管)取事先配好的酒精油酸溶液,逐滴滴入量筒,记下量筒中滴入1 mL溶液所需加入溶液的滴数;‎ ‎(3)将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4)用注射器(或胶头滴管)靠近水面将一滴酒精油酸溶液滴在水面上.‎ ‎(5)待油酸膜的面积稳定后,把玻璃板放在方盘上,用笔描绘出油膜的形状.‎ ‎(6)将画有油酸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数出轮廓范围内正方形的个数N,‎ 注意事项 ‎(1) 实验前应检查方盘是否干净,如果有油渍则导致实验无法完成.‎ ‎(2) 方盘中的水应保持稳定状态,最好静置一段时间. 痱子粉均匀撒在水 面上.‎ ‎(3) 向水面滴酒精油酸溶液时,针尖应竖直、靠近水面,如果离水面太高,可能无法形成油膜. 最好在‎1 cm左右. 滴酒精油酸溶液时要注意控制好,只滴1滴.‎ ‎(4) 计算油膜面积时,以坐标纸上方格的数目来计算(边长‎1cm) .不足半个的舍去,多于半个的算1个 .‎ ‎046.南京市2008届第一次模拟考试12.(2)(本题4分)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有下列操作步骤,请补充实验步骤C的内容及实验步骤E中的计算式:‎ A.用滴管将浓度为0.05%的油酸酒精溶液逐滴滴入量筒中,记下滴入 1 mL 的油酸酒精溶液的滴数N;‎ B.将痱子粉末均匀地撒在浅盘内的水面上,用滴管吸取浓度为0.05%的油酸酒精溶液,逐滴向水面上滴入,直到油酸薄膜表面足够大,且不与器壁接触为止,记下滴入的滴数n;‎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以坐标纸上边长‎1cm的正方形为单位,计算出轮廓内正方形的个数m;‎ E.用上述测量的物理量可以估算出单个油酸分子的直径 d = _______________ cm.‎ 答:C.待油膜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用笔画出油酸薄膜的外围形状;………………………………………………………………………………………(2分)‎ E.d = 5n×10-4/Nm …………………………………………………………(2分)‎ ‎059.江苏南通市2008届第三次调研测试12.Ⅰ(2)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向体积为V1的纯油酸中加入酒精,直到油酸酒精溶液总量为V2;②‎ 用注射器吸取上述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小量筒,当滴入n滴时体积为V0;③先往边长为30~‎40cm的浅盘里倒入‎2cm深的水;④用注射器往水面上滴1滴上述溶液,等油酸薄膜形状稳定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并在玻璃板上描出油酸薄膜的形状;⑤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形状的玻璃板,放在画有许多边长为a的小正方形的坐标纸上,计算出轮廓范围内正方形的总数为N.则上述过程遗漏的步骤是 ▲ ;油酸分子直径的表达式d= ▲ .‎ 答:将痱子粉均匀撒在水面上(2分) (2分)‎ ‎064. 08年福建省十大名校高考模拟试题11.(5分)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4mL溶液中有纯油酸6mL,每1mL上述溶液中有液滴50滴,把一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里,待均匀撒有痱子粉的水面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板上描出油膜的轮廓,随后把板放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如图所示。已知坐标纸中每个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均为‎20mm。则油酸膜的面积约为________m2,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____m。(结果保留一个有效数字) 答:50 × 0.022 = 2 × 10-2(2分) ‎ ‎(3分)‎ ‎006江苏省南通市08届第一次基础调研测试12.A.(10分)(模块3-3试题)‎ ‎ (1)液晶既具有液体的性质,又具有晶体的性质.液晶表面层的分子势能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内部的分子势能;给液晶加热时,液晶的熵将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 (2)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4mL溶液中有纯油酸5mL.用注射器测得1mL上述溶液有液滴50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描 出油膜轮廓,再将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如 图所示,坐标纸中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1cm.则:‎ ‎①油膜的面积约为多少?(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多少?‎ ‎③根据上述数据,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保留一 位有效数字)‎ A.(10分)(模块3-3试题) ‎ ‎(1) 大于,增加(4分)‎ ‎(2)①‎84cm2(‎82 cm2 ~‎85 cm2都给分) (2分)‎ ‎② (2分)‎ ‎③ (2分)‎ ‎014.山东泰安市07年第一轮质量检测14.(9分)[选修3—3]‎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方法及步骤如下:‎ ‎①向体积V油 = 1 ml油酸中加酒精,直至总量达到V总 = 500 ml。‎ ‎②向注射器吸取①中油酸酒精溶液,把它一滴一滴地滴入小量筒中,当滴入n = 100滴时,测得其体积恰好是V0 = 1 ml。‎ ‎③先往边长30~‎40cm的浅盘里倒入‎2cm深的水,‎ 然后将 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 ④用注射器往水面上滴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待 油酸薄膜形状稳定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玻璃板 放在浅盘上,并在玻璃板上描下油酸膜的形状。‎ ‎ ⑤将画有油酸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 ‎ 如图所示,数出轮廓范围内正方形的个数N, ‎ 正方形边长l = ‎20mm。‎ ‎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有数值计算的问题,先用信息中字母写出表达式再代入数值并统一单位算出结果)‎ ‎ (1)步骤③中应填写:‎ ‎ (2)1滴油酸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纯是多少毫升?‎ ‎ (3)油酸分子直径是多少米?‎ 解:(1)痱子粉(或细石膏粉) (2分)‎ ‎ (2)ml = 2×10-5ml (3分)‎ ‎ (3)V纯 = N l2·d (2分)‎ ‎ m = 4×10‎-10m (2分)‎ ‎055.08年佛山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13. (2)(5分)(选做,适合选修3—3的同学)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将4mL的纯油酸溶液滴入‎20L无水酒精溶液中充分混合.注射器中1mL的上述混合溶液可分50滴均匀滴出,将其中的1滴滴入盛水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轮廓,随后把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如图所示,坐标纸上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10mm.试解答下列问题,结果均取一位有效数字。‎ ‎①(2分)油酸膜的面积约是多少?‎ ‎②(3分)已知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4×10-6 mL,请估测油酸分子的直径。‎ ‎【解析】本小题考查用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①油酸膜的面积:S=81×(10×10-3)‎2 m2‎=8×10-‎3 m2‎(2分)‎ ‎②油酸分子直径 (3分)‎ ‎063.上海市南汇区2008年第二次模拟考试16.(6分)用右面的实验装置可研究气体的等压变化规律。h是装满水的玻璃容器,a为一端封闭的玻璃管,b为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用橡皮管e将两管下端连接在一起,b管用g固定在可上下移动的标有刻度的木板f上,c为温度计,d是用来加热的电阻丝,a、b及e管内充有一部分水银,a、b管内水银面等高,如图所示。‎ ‎(1)此装置中研究的对象是 。‎ ‎(2)若用电热丝加热,a管中的水银面将 ;如要 保持压强不变,则应调节b管 (填“上升”或“下降”)。‎ 答:(6分)(1)被封闭在a管中的气体 (2)下降、下降 每空2分 ‎031.上海市静安区07-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9、为研究影响家用保温瓶保温效果的因素,某同学在保温瓶中灌入热水,现测量初始水温,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测量末态水温。改变实验条件,先后共做了6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序号 瓶内水量(mL)‎ 初始水温(‎0C)‎ 时间(h)‎ 末态水温(‎0C)‎ ‎1‎ ‎1000‎ ‎91‎ ‎4‎ ‎78‎ ‎2‎ ‎1000‎ ‎98‎ ‎8‎ ‎74‎ ‎3‎ ‎1500‎ ‎91‎ ‎4‎ ‎80‎ ‎4‎ ‎1500‎ ‎98‎ ‎10‎ ‎75‎ ‎5‎ ‎2000‎ ‎91‎ ‎4‎ ‎82‎ ‎6‎ ‎2000‎ ‎98‎ ‎12‎ ‎77‎ 下列研究方案中符合控制变量方法的是 ( A )‎ A、若研究瓶内水量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1、3、5次实验数据 B、若研究瓶内水量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2、4、6次实验数据 C、若研究初始水温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1、2、3次实验数据 D、若研究保温时间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4、5、6次实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