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9 MB
- 2021-05-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考试标准]
知识内容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说明
速度与时间、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d
d
1.追及、相遇问题不作要求.
2.不要求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分析解决问题.
3.不要求计算多物体且多过程运动中需要联立方程求解的问题.
4.只要求解决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有关问题.
自由落体运动
c
c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基本规律
(1)速度公式:v=v0+at.
(2)位移公式:x=v0t+at2.
(3)位移、速度关系式:v2-v=2ax.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
(1)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在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即:=v=.
(2)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Δx=x2-x1=x3-x2=…=xn-xn-1=aT2.
自测1 某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3 s内通过的位移是x,则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 )
A. B. C. D.
答案 C
二、自由落体运动
1.特点和规律
(1)从静止开始,只受重力作用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公式:v=gt,h=gt2,v2=2gh.
2.自由落体加速度
(1)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重力加速度都相同,方向均为竖直向下.
(2)在地球上其大小随地理纬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赤道上最小,两极处最大.
自测2 某人估测一竖直枯井深度,从井口静止释放一石头并开始计时,经2 s听到石头落底声.由此可知井深约为(不计声音传播时间,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
A.10 m B.20 m C.30 m D.40 m
答案 B
解析 由自由落体的规律,得h=gt2=20 m.
三、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1.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的重量决定的,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2.伽利略认为,重物和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
3.伽利略的科学方法:观察现象→逻辑推理→猜想假说→实验验证→修正推广.
自测3 如图1所示,大致地表示了伽利略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和思维过程,对于此过程的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A.其中甲图是实验现象,丁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出的结论
B.其中丁图是实验现象,甲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出的结论
C.运用甲图的实验,可“清除”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D.运用丁图的实验,可“放大”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答案 A
四、运动学图象
1.x-t图象
(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斜率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切线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
(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斜率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
(3)面积意义
①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②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则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则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自测4 下列图象中,可以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 )
答案 C
命题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1.恰当选用公式
题目中所涉及的物理量(包括已知量、待求量和为解题设定的中间量)
没有涉及的物理量
适宜选用公式
v0、v、a、t
x
v=v0+at
v0、a、t、x
v
x=v0t+at2
v0、v、a、x
t
v2-v=2ax
v0、v、t、x
a
x=t
2.除时间t外,x、v0、v、a均为矢量,所以需要确定正方向,一般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
3.分析匀减速直线运动问题常用逆向思维法,但对于刹车问题应先判断车停下所用的时间,再选择合适的公式求解.
4.在用运动学公式分析问题时,平均速度法常常能使解题过程简化.
例1 (2017·宁波市九校高一期末)在正常情况下,动车将以216 km/h的速度匀速开过一个小站,现因需要,必须在这一小站停留,动车将要到达小站时,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减速运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采用“再生刹车”技术,这期间关闭动力,动车依靠惯性前行并带动发动机发电,速度从216 km/h减至90 km/h,加速度大小为0.50 m/s2;第二阶段采用传统的“机械刹车”,速度从90 km/h不断减小直至停下来,加速度大小为0.25 m/s2,到站停留2 min,求动车开始刹车后,3 min内通过的位移大小.
答案 4 225 m
解析 v1=216 km/h=60 m/s,v2=90 km/h=25 m/s,
t1== s=70 s,t2==100 s,
t1+t2<3 min,所以3 min内动车已停止运动.
x=+=4 225 m.
变式1 (2015·浙江10月学考·6)如图2所示,一女同学穿着轮滑鞋以一定的速度俯身“滑入”静止汽车的车底,她用15 s穿越了20辆汽车底部后“滑出”,位移为58 m,假设她的运动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从上述数据可以确定( )
图2
A.她在车底运动时的加速度
B.她在车底运动时的平均速度
C.她刚“滑入”车底时的速度
D.她刚“滑出”车底时的速度
答案 B
解析 根据x=v0t+at2知,由于初速度未知,则无法求出运动的加速度,故A、C错误.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她在车底的平均速度== m/s≈3.87 m/s,故B正确.由于初速度未知,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无法求出末速度,即“滑出”车底时的速度,故D错误.
变式2 汽车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见前方有障碍物立即刹车,刹车后加速度大小为5 m/s2,则汽车刹车后第2 s内的位移和刹车后5 s内的位移分别为( )
A.30 m,40 m B.30 m,37.5 m
C.12.5 m,40 m D.12.5 m,37.5 m
答案 C
解析 汽车的刹车时间t== s=4 s
由x=v0t-at2得:
前2 s内的位移x2=(20×2-×5×22) m=30 m.
第1 s内的位移x1=(20×1-×5×12) m=17.5 m.
第2 s内的位移Δx=x2-x1=12.5 m.
刹车后5 s内的位移实际是4 s内的位移
x4=(20×4-×5×42) m=40 m.
命题点二 巧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五种方法
例2 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最初的连续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24 m和64 m,每个时间间隔为4 s,求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
答案 1 m/s 2.5 m/s2
解析 方法一 用基本公式求解
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因题目中只涉及位移与时间,故选择位移时间公式,即
x1=vAt+at2,x2=vA(2t)+a(2t)2-
将x1=24 m,x2=64 m,t=4 s代入解得
a=2.5 m/s2,vA=1 m/s.
方法二 用中间时刻速度公式求解
连续的两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1==6 m/s,2==16 m/s
即1==6 m/s,2==16 m/s
由于点B是AC段的中间时刻,则
vB=== m/s=11 m/s
可得vA=1 m/s,vC=21 m/s
则a== m/s2=2.5 m/s2.
方法三 用Δx=aT2求解
由Δx=aT2得a== m/s2=2.5 m/s2
再由x1=vAt+at2,解得vA=1 m/s.
拓展点1 逆向思维法的应用
例3 一旅客在站台8号车厢候车线处候车,若动车一节车厢长25米,动车进站时可以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他发现第6节车厢经过他时用了4 s,动车停下时旅客刚好在8号车厢门口,如图3所示.则该动车的加速度大小约为( )
图3
A.2 m/s2 B.1 m/s2
C.0.5 m/s2 D.0.2 m/s2
答案 C
解析 将动车的运动逆向等效为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动车第7节车厢通过旅客过程,at2=25 m,第6、7节车厢通过旅客过程,a(t+4 s)2=2×25 m,解两式得:a=(-1)2 m/s2≈0.5 m/s2,C项正确.
拓展点2 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
例4 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 s内和第2 s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 m和7 m.则刹车后6 s内的位移是( )
A.20 m B.24 m
C.25 m D.75 m
答案 C
解析 由Δx=aT2知a=-2 m/s2
由=知,1 s末的速度v1==8 m/s
由t==4 s,故刹车后5 s停止.
又2 s~5 s内的位移为x==16 m,
故6 s内的位移为x+x1=25 m.
变式3 物体以20 m/s的速度从坡底冲上一足够长的斜坡,当它返回坡底时的速度大小为16 m/s.已知上坡和下坡两个阶段物体均沿同一直线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但上坡和下坡的加速度不同.则物体上坡和下坡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
A.4∶5 B.5∶4
C.2∶3 D.3∶2
答案 A
解析 设物体上坡、下坡的位移大小为x,上坡时的加速度为a1,所用时间为t1,下坡时的加速度为a2,所用时间为t2,则有x=a1t=v1t1,x=a2t=v2t2,联立解得t1∶t2=4∶5,所以A正确,B、C、D错误.
命题点三 自由落体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物体由静止开始的自由下落过程才是自由落体运动,从中间截取的一段运动过程不是自由落体运动,应该用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去解决问题.
例5 比萨斜塔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如图4所示,已知斜塔第一层离地面的高度h1=6.8 m,为了测量塔的总高度,在塔顶无初速度释放一个小球,小球经过第一层到达地面的时间t1=0.2 s,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不计空气阻力.求:
图4
(1)斜塔离地面的总高度h.
(2)小球从塔顶落到地面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
答案 (1)61.25 m (2)17.5 m/s
解析 (1)设小球到达第一层时的速度为v1,
则有h1=v1t1+gt,得v1=
代入数据得v1=33 m/s
塔顶离第一层的高度h2==54.45 m.
所以塔的总高度h=h1+h2=61.25 m.
(2)小球从塔顶落到地面的总时间t==3.5 s
平均速度大小==17.5 m/s.
变式4 (2017·浙江4月选考·4)拿一个长约1.5 m的玻璃筒,一端封闭,另一端有开关,把金属片和小羽毛放在玻璃筒里.把玻璃筒倒立过来,观察它们下落的情况.然后把玻璃筒里的空气抽出,再把玻璃筒倒立过来,再次观察它们下落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筒充满空气时,金属片和小羽毛下落一样快
B.玻璃筒充满空气时,金属片和小羽毛均做自由落体运动
C.玻璃筒抽出空气后,金属片和小羽毛下落一样快
D.玻璃筒抽出空气后,金属片比小羽毛下落快
答案 C
解析 抽出空气之后,小羽毛和金属片下落仅受重力,因此加速度一样大,所以下落一样快,选项C正确.
变式5 (2016·浙江10月学考·6)某探险者在野外攀岩时,踩落一小石块,约5 s后听到石块直接落到崖底的声音,探险者离崖底的高度最接近的是( )
A.25 m B.50 m C.110 m D.150 m
答案 C
解析 小石块下落过程,可以看做自由落体运动,即h=gt2=×9.8×52 m=122.5 m,考虑声音传回来的时间和空气阻力,则下落距离应略小于122.5 m,即选项C正确.
命题点四 运动学图象
1.x-t图象、v-t图象都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图象中的x、v与t一一对应.
2.无论是x-t图象还是v-t图象,所描述的运动都是直线运动.
3.弄清图象反映的物理过程及规律,从中获取有效信息,通常情况下,需要关注的特征量有三个层面.第一层:关注横坐标、纵坐标;第二层:理解斜率、面积、截距的物理意义;第三层:分析交点、转折点、渐近线.
例6 一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运动过程的v-t图象如图5所示.求:
图5
(1)摩托车在0~20 s这段时间的加速度大小a;
(2)摩托车在0~75 s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大小.
答案 (1)1.5 m/s2 (2)20 m/s
解析 (1)加速度a=
由v-t图象并代入数据得
a=1.5 m/s2
(2)设20 s时速度为vm,0~20 s的位移x1=t1
20~45 s的位移x2=vmt2
45~75 s的位移x3=t3
0~75 s这段时间的总位移x=x1+x2+x3
0~75 s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代入数据得=20 m/s.
变式6 如图6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参考系的x-t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6
A.甲、乙两物体的出发点相距
B.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物体比乙物体晚出发的时间为t1
D.甲、乙两物体向同方向运动
答案 B
解析 由题图可知,甲从距原点x0处出发,乙由原点出发,故两物体出发点相距x0
,A选项错误;两图线都是倾斜直线,即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选项正确;甲开始计时就出发,乙在计时后t1时刻才出发,故甲比乙早出发的时间为t1,C选项错误;甲、乙图线的斜率分别为负值和正值,表明甲、乙运动方向相反,D选项错误.
变式7 (2015·浙江10月选考·2)下列v-t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答案 D
解析 A项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项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项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D项表示物体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变式8 (2017·浙江4月选考·6)汽车以10 m/s的速度在马路上匀速行驶,驾驶员发现正前方15 m处的斑马线上有行人,于是刹车礼让,汽车恰好停在斑马线前.假设驾驶员反应时间为0.5 s,汽车运动的v-t图象如图7所示.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
图7
A.20 m/s2 B.6 m/s2 C.5 m/s2 D.4 m/s2
答案 C
变式9 (2017·浙江11月选考·9)杂技运动员在训练时的照片如图8所示,有一小球自由落下,碰到水平桌面后反弹,如此数次落下和反弹.若规定竖直向下为正方向,碰撞时间不计,空气阻力不计,则下列v-t图象中正确的是( )
图8
答案 B
1.某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是x=2t+3t2,x和t的单位为m和s,则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加速度分别是( )
A.3 m/s、2 m/s2 B.6 m/s、2 m/s2
C.2 m/s、3 m/s2 D.2 m/s、6 m/s2
答案 D
2.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加速度大小为a,初速度大小为v0,经过时间t速度减小到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不可用下列哪些式子表示( )
A.v0t-at2 B.v0t
C. D.at2
答案 B
3.已知杭州地区的重力加速度为9.8 m/s2,下列关于在此地区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下落过程,物体的速度每秒增加9.8 m/s
B.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速运动
C.释放物体瞬间,物体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
D.物体越重,下落的越快
答案 A
4.(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模拟)奥迪车有多种车型,如30TFSI、35TFSI、50TFSI,(每个车型字母前的数字称为G值)G值用来表现车型的整体加速度感,数字越大,加速越快.G值的大小为车辆从静止开始加速到100 km/h的平均加速度数值(其单位为国际基本单位)再乘以10.如图1为某一型号的奥迪尾标,其值为50TFSI,则该型号车从静止开始加速到100 km/h的时间约为( )
图1
A.5.6 s B.6.2 s
C.8.7 s D.9.5 s
答案 A
解析 奥迪50TFSI的平均加速度a=5 m/s2,由v=at,可得t≈5.6 s.
5.(2017·温州市九校高三上学期期末)小刘驾驶着小轿车以54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看到前面十字路口闪烁的绿灯倒计时只有4 s了,他果断踩刹车,假设轿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3 m/s2,则刹车开始6 s后轿车的位移是( )
A.112.5 m B.60 m
C.37.5 m D.36 m
答案 C
解析 v=54 km/h=15 m/s,由v=at知轿车5 s停止,则x== m=37.5 m.
6.给滑块一初速度v0使它沿光滑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当滑块速度大小减为时,所用时间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当滑块的末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时,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得:t1==.
当滑块的末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时,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得:t2==.
故C正确,A、B、D错误.
7.某同学在实验室做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铁质小球被电磁铁吸附,断开电磁铁的电源,小球自由下落,已知小球的直径为0.5 cm,该同学从计时器上读出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1.00×10-3 s,g取10 m/s2,则小球开始下落的位置距光电门的距离约为( )
图2
A.1 m B.1.25 m
C.0.4 m D.1.5 m
答案 B
解析 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很短,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看成瞬时速度,v==5 m/s,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知h==1.25 m,B正确.
8.(2017·宁波市九校高三上学期期末)小明同学为了估测某“傻瓜”照相机的曝光时间,他从砖墙前的某一高度处使一个石子自由下落,拍摄石子在空中的照片如图3所示,由于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一条模糊的径迹.已知每块砖的平均厚度为6 cm,若想估算该照相机的曝光时间,还需测量的一个物理量可以是( )
图3
A.石子释放时距地面的实际高度
B.照相机到砖墙的距离
C.照片中A点距地面的高度
D.石子的质量
答案 A
解析 自由落体运动与石子质量、照相机到砖墙的距离无关,B、D错误;A、B之间的距离等于两块砖的厚度为12 cm,A距地面8.5×6 cm=51 cm,C错误.只有已知石子释放时距地面的实际高度H,由vA=,再据xAB=vAt+gt2,即可求曝光时间t.
9.(2017·金华市高三上学期期末)一位观察者测出,悬崖跳水者碰到水面前在空中下落了3.0 s(初速度可忽略),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果空气阻力可忽略,悬崖的高度约为45 m
B.如果空气阻力可忽略,悬崖跳水者碰到水面时的速度约为30 m/s
C.如果空气阻力不能忽略,悬崖的高度大于45 m
D.如果空气阻力不能忽略,悬崖跳水者碰到水面前在空中下落的平均速度小于15 m/s
答案 C
10.(2015·浙江9月选考样题·4)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为h处自由下落,开始的用时为t,则( )
A.物体落地所用的时间为t
B.物体落地所用的时间为3t
C.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为gt
D.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为3gt
答案 A
解析 由=gt2,h=gt′2,得t′=t.
落地速度v=gt′=gt.
11.(2017·杭州市学考模拟)一小球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5 s内的位移比第3 s内的位移多0.2 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的加速度为0.2 m/s2
B.小球第4 s内的平均速度为0.45 m/s
C.小球第4 s的初速度为0.3 m/s
D.前3 s内的位移是0.6 m
答案 C
解析 由Δx=aT2得a=0.1 m/s2,故A错误;
小球3 s末的速度v3=at3=0.3 m/s;
第4 s末的速度v4=at4=0.4 m/s,则小球第4 s内的平均速度==0.35 m/s,故B错误,C正确;
前3 s内的位移x=at2=0.45 m,故D错误.
12.(2017·宁波市九校模拟)某军事试验场正在平地上试射地对空导弹,若某次竖直向上发射导弹时发生故障,造成导弹的v-t图象如图4所示,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4
A.2 s末导弹到达最高点
B.5 s末导弹恰好回到出发点
C.1~2 s内导弹静止不动
D.0~4 s内导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1.25 m/s,方向竖直向下
答案 B
解析 3 s末位移最大,到达最高点,1~2 s内导弹匀速运动;0~4 s内位移x=45 m,===11.25 m/s,方向竖直向上.
13.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5所示,该质点( )
图5
A.在第1 s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B.在第2 s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C.在前2 s内发生的位移为零
D.第3 s末和第5 s末的位置相同
答案 D
14.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为16 m的路程,第一段用时4 s,第二段用时2 s,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 )
A. m/s2 B. m/s2
C. m/s2 D. m/s2
答案 B
解析 第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1== m/s=4 m/s,第二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2== m/s=8 m/s,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知,两个中间时刻的时间间隔为:Δt=(2+1) s=3 s,
则加速度大小为:a== m/s2= m/s2,选项A、C、D错误,B正确.
15.(2017·嘉兴市期末)如图6所示,在嘉善南站附近的某段平直的铁路上,一列以90 m/s高速行驶的列车某时刻开始匀减速行驶,5 min后恰好停在嘉善高铁站,并在该车站停留2 min,随后匀加速驶离车站,经8.1 km后恢复到原速90 m/s.
图6
(1)求列车减速过程中的位移大小;
(2)求列车驶离车站过程中加速到90 m/s所用时间.
答案 (1)13 500 m (2)180 s
解析 (1)x=t=×300 m=13 500 m.
(2)根据v2-0=2a2x,可得a2=0.5 m/s2
根据a2=得t2=180 s.
16.在一次低空跳伞演练中,当直升机悬停在离地面224 m高处时,伞兵离开飞机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展伞后伞兵以12.5 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伞兵的安全,要求伞兵落地速度最大不得超过5 m/s.(取g=10 m/s2)求:
(1)伞兵展伞时,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多少?着地时相当于从多高处自由落下?
(2)伞兵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多少?
答案 (1)99 m 1.25 m (2)8.6 s
解析 (1)设伞兵展伞时,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h,此时速度为v0,则有:
v2-v=2ah
即52-v=-2×12.5×h
又v=2g·(224-h)=2×10×(224-h)
联立解得h=99 m,v0=50 m/s
以5 m/s的速度落地相当于从h1高处自由落下,即:v2=2gh1
解得:h1== m=1.25 m
(2)设伞兵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t,则有:v0=gt1
解得:t1== s=5 s
t2== s=3.6 s
故t=t1+t2=(5+3.6) s=8.6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