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5.18 KB
- 2021-05-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 2
2
? ? ? ? ?
v
人教版高考复习——物理公式大全
一、质点的运动------- 直线运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s
1、平均速度(定义式): v ;
t
2、有用推论: vt v0 2as ;
3、中间时刻速度: vt
2
v v0 vt ;
2
4、末速度: vt v0 at ;
5、中间位置速度: vs
2
v0
2 2
v0 vt ;
2
vt 1 2
6、位移: s v t t v0t
2
at ;
2
7、加速度: a vt v0 {以 v 为正方向, a 与 v 同向 (加速 ) a 0;反向则 a 0 };
0 0
t
8、实验用推论:
常见计算:
s aT { 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 (T )内位移之差}
O A B C D E
B
(1)
AB BC
C
2T ,
X1
X
BC CD
2T ; X 3
a C B CD BC X4
(2) T T 2
X5
重要推论:
(1)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图 1
v t v
2
v0 vt
2 ;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是一个恒量:如图 1,设时间间隔为 T ,加速度为 a ,
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分别为 S1, S2 ,S3 , , Sn ; S1 X 1 , S2 X 2 X 1 , S3 X 3 X 2 则
S = S2 S1 = S3 S2 = = Sn Sn1= aT 2
;
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总有:
vt v
2
v0 vt
s
2 2
2 2
v0 vt
2 ;
9、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设 T 为时间单位,则有:
(1) 1T 末、 2T 末、 3T 末、 nT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 v1: v2 : v3 : : vn 1: 2: 3: : n;
?
2
;
2
2
2
2
2 2
(2) 1T 内、 2T 内、 3T 内 nT 内位移之比为: s1: s2 : s3 : : sn 12 : 22 : 32 : : n2 ;
(3)初速度为 0 的 n 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 S 之比: s1:s2:s3 :sn 1: 3:5 : : (2n 1) ;
(4)初速度为 0 的 n 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 t 之比: t1 :t 2 : t3 : tn 1: 2 1 : 3 2 : : n n 1 ;
a
(5)
sm sn
m n T 2
或 Sm Sn m n aT 2
(利用上各段位移,减少误差→逐差法)。
10、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初速度 ( v0 ): m/ s ;加速度 ( a ): m / s ;末速度 (vt ): m/ s;时间 (t )秒( s );位移 ( s ):米( m );路程:
米;速度单位换算: 1m /s 3.6km/ 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 a vt v0
t
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二)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 v0 0;
2、末速度: vt gt ;
3、下落高度: h
1 gt 2(从
2
v0 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 vt 2gh 。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 2) a g 9.8m / s2 10m / s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三)竖直上抛运动
1 2
1、位移: x v0t gt ;
2
2、末速度: vt v0 gt ( g 9.8m/ s2 10m / s );
3、有用推论: vt v0 2gh ;
4、上升最大高度: H m
v0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 t 2v0
g
2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 曲线运动
(一)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 vx v0 ;
2、竖直方向速度: vy gt ;
3、水平方向位移: x v0 t ;
1 2
4、竖直方向位移: y gt ;
2
2h
5、运动时间: t ;
g
6、合速度: vt
2 2
vx vy
2
v0 gt
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 : tan
vy gt ;
vx v0
7、合位移: s x2 y 2 2
v0t
1 gt 2
2
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 : tan
y gt 。
x 2v0
8、水平方向加速度: ax 0 ;竖直方向加速度: ay g 。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 g ,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
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 h y 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 与 的关系为 tan 2tan ;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 t 是解题关键;
(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 (加速度 )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
动。
(二)匀速圆周运动
s 2 r
1、线速度: v
t t
2
2、角速度:
t T
2 2
2
3、向心加速度: a r 2 f r ;
r
v2 2 2
4、向心力: F向 F合 m
r
m 2r m
T
r m v ma ;
v
;
2 f ;
2 r 2
T
5、周期与频率: T 1 ;
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 v r ;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 2 n (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 ( s): ( m );角度 ( ):弧度 ( rad );频率 ( f ):赫 ( Hz );周期 (T ):秒 ( s);转速
( n ): r / s ;半径 ( r ):米 ( m );线速度 ( v ): m/ s;角速度 ( ): rad / s ;向心加速度: m /s2 。
注:( 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
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
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三)万有引力
T 2 4 2
1、开普勒第三定律:
R3 K;K { R:轨道半径; T :周期; K :常量 (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
GM
中心天体的质量 )};
2、万有引力定律: F G m1m2( Gr 2 6.67 10 11N m2 / kg 2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 GMm
R2 mg ; g
GM { R :天体半径 ( m ); M :天体质量( kg )};
R2
GM GM r 3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 ; 3 ; T 2 { M :中心天体质量};
r r GM
5、第一 (二、三 )宇宙速度: v1 g 地 r地
GM 7.9km/
r地
s ; v2 11.2km/ s ; v3 16.7km / s;
6、地球同步卫星:
GMm 2
2 m
2
r地 h 4m 2
2 r地 h { h 36000km;h :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r地 :地球的半径} ;
r地 h T T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F向 F引 ;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 7.9km/ s。
2 2 2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一)常见的力
1、重力: G mg (方向竖直向下, 2
g 9.8m /s 10m /
2
s ,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 F k 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 k :劲度系数 ( N / m); x :形变量 ( m )};
3、滑动摩擦力: F 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摩擦因数; FN :正压力 ( N )};
4、静摩擦力 0 f 静 f 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 F G m1m2( Gr 2 6.67 10 11N m2 / kg 2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 F k Q1Q2( kr 2 9.0 109 N m2 / C 2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 F qE ( E :场强 N /C ; q :电量 C ;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 F BIL sin ( 为 B 与 L 的夹角,当 L ⊥ B 时: F BIL , B // L 时: F 0 );
9、洛仑兹力: f qvB sin ( 为 B 与 v 的夹角,当 v ⊥ B 时: f qvB , v // B 时: f 0 )。
注:( 1)劲度系数 k 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 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 f m 略大于 FN ,一般视为 f m FN ;
(4)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 B :磁感强度 (T );L :有效长度 ( m );I :电流强度 ( A ); v :带电粒子速度 ( m/ s);
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 ( C );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 F F1 F2 ,反向: F F1 F2 F1 F2 ;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 F1 F2 2F1F2 cos (余弦定理), F1 ⊥ F2 时: F F1 F2 ;
3、合力大小范围: F1 F2 F F1 F2 ;
4、力的正交分解: Fx F cos , Fy F sin ( 为合力与 x 轴之间的夹角
Fy
tan )。
Fx
注:( 1)力 (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 F1与 F2 的值一定时, F1与 F2 的夹角 ( 角)越大,合力越小;
2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惯性定律 ):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
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F合 ma 或 a
F合
{ 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
m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F F { 负号表示方向相反, F 、 F 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
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 ;
4、共点力的平衡: F合 0 ,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 FN G ,失重: FN G {加速度方向向下,均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均超重 };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
于微观粒子。
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五、冲量与动量 (物体的受力与动量的变化)
1、动量: p mv{ p :动量 kg / s ); m :质量 ( kg ); v :速度 ( m/ s );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3、冲量: I Ft { I:冲量 ( N s ); F :恒力 ( N ); t :力的作用时间 ( s );方向由 F 决定};
4、动量定理: I p 或 Ft m v m vt v0 mvt mv0 { p :动量变化 p m v ,是矢量式 } ;
5、动量守恒定律: p前总 p后总 或 p p ,也可以是 m1v1 m2v2 m1v1 m2 v2 ;
6、弹性碰撞: p 0 ; Ek 0 {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 } ;
7、非弹性碰撞: p 0 ; 0 EK EK m { EK :损失的动能, EK m :损失的最大动能 } ;
8、完全非弹性碰撞: p 0 ; EK EK { 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 } ;
9、知识总结归纳
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对象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组成的系统,而满足动量守恒的物理过程常常是物体间相互
作用的短暂时间内发生的。
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
(1)理想守恒: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合力为零(不管物体间是否相互作用),此时合外力冲量为零,故
系统动量守恒。
(2)近似守恒:当外力为有限量,且作用时间极短,外力的冲量近似为零,或者说外力的冲量比内力冲量小
m
'
1 1 2 2 1 1 2 2
得多,可以近似认为动量守恒。
(3)单方向守恒:如果系统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不为零,而外力在某方向上分力的和为零,则系统在该方向上
动量守恒。
10、 动量守恒定律应用中需注意:
(1)矢量性:表达式 m1v1 m2v2 m1v1 m2 v2 中守恒式两边不仅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同,等式两边的总动
量是系统内所有物体动量的矢量和。 在一维情况下,先规定正方向,再确定各已知量的正负 ,代入公式求解。
(2)系统性:即动量守恒是某系统内各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3)同时性:等式两边分别对应两个确定状态,每一状态下各物体的动量是同时的。
(4)相对性:表达式中的动量必须相对同一参照物(通常取地球为参照物).
11、 碰撞过程:是指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时间很短,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力很大,所以通常可认为发
生碰撞的物体系统动量守恒。 按碰撞前后物体的动量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有正碰和斜碰之分, 中学物理只研究正碰
的情况;碰撞问题按性质分为三类。
(1)完全弹性碰撞 ——碰撞结束后,形变全部消失,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量相等, 总动能不变 。例如:钢球、
玻璃球、微观粒子间的碰撞。
m v m v m v' m v'
1 1 2 2 1 1 2 2
1 m v2 1 m v2 1 m v' 2 1 m v' 2
2 2 2 2
' 2m2 v2
1
m1
' 2m1 v1
2
m1
m1 m2 v1
m2
m2 m1 v2
m2
(2)非完全弹性碰撞 ——碰撞结束后, 形变部分消失, 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量相等, 动能有部分损失 。例如:
木制品、橡皮泥球的碰撞。
m v m v m v ' m v'
1 1 2 2 1 1 2 2
1 mv2 1 m v 1 m v' 2 1 m v
2
E
1 1 2 2 1 1 2 2 k损
2 2 2 2
(3)完全非弹性碰撞 ——碰撞结束后,形变完全保留,通常表现为碰后两物体合二为一,以同一速度运动,
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量相等, 动能损失最多 。
m1v1 m2v2 (m1 m2 )v
1 m v2 1 m v2 1 m m )v2 E
1 1 2 2 ( 1 2
2 2 2 k损 max
注:( 1)正碰又叫对心碰撞,速度方向在它们“中心”的连线上;
(2)以上表达式除动能外均为矢量运算,在一维情况下可取正方向化为代数运算;
v
v
2
ab
2 2
(3)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合外力为零或系统不受外力,则系统动量守恒(碰撞、爆炸、反冲问题等);
(4)碰撞过程 (时间极短,发生碰撞的物体构成的系统 )视为动量守恒,原子核衰变时动量守恒;
(5)爆炸过程视为动量守恒,这时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加;
(6)其它相关内容:反冲运动、火箭、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
六、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1、功: W F scos (定义式){ W :功 ( J ); F :恒力 ( N ); s :位移 ( m ); : F 、 s 间的夹角};
2、重力做功: Wab mghab { m :物体的质量; g 9.8m / s2 10m/ s2 ;h :a 与 b 高度差 (h ha hb )} ;
3、电场力做功: Wab qU ab { q :电量( C ); U ab : a 与 b 之间电势差 (V ),即 U ab a b };
4、电功: W UIt
W
(普适式){ U :电压( V ); I :电流 ( A ); t :通电时间 ( s )};
5、功率: P (定义式 ){ P :功率 [瓦(W )]; W : t 时间内所做的功 ( J ); t :做功所用时间 ( s)};
t
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 P Fv ; P平 Fv平 { P :瞬时功率; P平 :平均功率 } ;
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 P额
vm ax ;
f
8、电功率: P UI (普适式 ){ U :电路电压 (V) ; I :电路电流 ( A)};
9、焦耳定律: Q I 2Rt { Q :电热 ( J ); I :电流强度 ( A ); R :电阻值 ( ); t :通电时间 ( s) };
10、纯电阻电路中: I U ; P UI
R
I 2R U ; Q W
R
UIt I 2Rt U t ;
R
11、动能: Ek
1 mv2
2
{ Ek :动能 ( J ); m :物体质量 ( kg ); v :物体瞬时速度 ( m/ s )}
12、重力势能: Ep mgh { Ep :重力势能 ( J ); g :重力加速度; h :竖直高度 ( m )(从零势能面起 )}
13、电势能: EA q A { EA :带电体在 A点电势能 ( J ); q :电量 ( C ); A :A 点电势 (V )(从零势能面起 )}
14、动能定理 (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 W合
1 2
mvt
2
1 2
mv0
2
或 W合 EK { W合 :外力对物体做
的总功; EK :动能变化 EK
1 2
mvt
2
1 2
mv0 };
2
15、机械能守恒定律: E 0 或 E E E E 也可以是: 1 mv 2
mgh 1 mv 2
mgh ;
K 1 P1 K 2 P2 1 1 2 2
2 2
1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 (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 )WG EP ;
注:( 1)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转化多少;
(2)0 90 做正功; 90 180 做负功; 90 不做功 (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时, 该力不做功 );
(3)重力(弹力、电场力、分子力)做正功,则重力(弹性、电、分子)势能减少;
ab
2 2
AB
r
(4)重力做功和电场力做功均与路径无关(见 2、3 两式);
(5)机械能守恒成立条件:除重力(弹力)外其它力不做功,只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6)能的其它单位换算: 1KW h 3.6 106 J ,1eV 1.60
1 2
10 19 J ;
*( 7)弹簧弹性势能: EP kx ,与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2
七、电场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 (e 1.60 10 19 J );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 F
Q1Q2
k 2 (在真空中){ F :点电荷间的作用力 ( N );k :静电力常量 k
r
9.0 109 N m / C ;
Q1、Q2 :两点电荷的电量 (C ); 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 ( m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
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 E F (定义式、计算式 ){ E :电场强度 ( N / C );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 q :检验电
q
荷的电量 ( C )};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 Q
E k
r 2 { r :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 m ); Q :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 E U AB { U : AB 两点间的电压 (V ); d : AB 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 ( m)};
d
6、电场力: F qE { F :电场力 ( N ), q :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 (C ); E :电场强度 ( N / C )};
7、电势与电势差: U , U WAB EAB ;
AB A B AB
q q
8、电场力做功: WAB qU AB qEd { WAB :带电体由 A 到 B 时电场力所做的功 ( J );q :带电量 ( C );U AB :
电场中 A、B 两点间的电势差 (V )(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 E :匀强电场强度; d :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 ( m )}
9、电势能: EA q A { EA :带电体在 A 点的电势能 ( J ); q :电量 (C ); A :A 点的电势 (V )};
10、电势能的变化: EAB EB EA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 A 位置到 B 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
Q
EAB WAB qU AB (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
12、电容: C (定义式,计算式 ){ C :电容 ( F ); Q :电量 ( C ); U :电压 (两极板电势差 )( V )};
U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C r S ( S:两极板正对面积; d :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 :介电常数; :
相对介电常数);
4 kd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 ( v0 0 ): W EK 或 qU
1 2
mvt
2
, vt
2qU ;
m
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 v0 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 (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
U
类平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L v0t (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 E );
d
1 2 F qE抛运动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d at , a ;
2 m m
注: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
总量平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
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
荷正负有关;
( 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
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 6)电容单位换算: 1F 106 F 1012 PF ;
( 7)电子伏 (eV )是能量的单位, 1eV 1.60 10 19 J ;
(8)其它相关内容:静电屏蔽 /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等势面。
十一、恒定电流
1、电流强度: I q { I :电流强度 ( A ); q :在时间 t 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 ( C ); t :时间 ( s )};
t
2、欧姆定律: I
U { I :导体电流强度 ( A ); U :导体两端电压 (V ); R:导体阻值 ( )};
R
L 2
3、电阻、电阻定律: R { :电阻率 ( m); L :导体的长度 ( m ); S:导体横截面积 ( m )};
S
E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I 或 E Ir IR 也可以是 E U 外 U 内 { I :电路中的总电流 ( A); E :电
R r
源电动势 (V ); R :外电路电阻 ( ); r :电源内阻 ( )};
5、电功与电功率: W
电功率 (W )};
UIt ,P UI { W :电功 ( J ); U :电压 (V ); I :电流 ( A ); t :时间 ( s ); P :
6、焦耳定律: Q I 2Rt { Q :电热 ( J ); I :电流强度 ( A ); R :电阻值 ( ); t :通电时间 ( s) };
7、纯电阻电路中: UI ; P UI I 2R U 2
; Q W UIt I 2Rt U t ;
R R 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 P总 IE , P出 IU ,
P出 { I :电路总电流 ( A ); E :电源
P总
电动势 (V ); U :路端电压 ( V ); :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 /并联电路:
电阻关系 (串同并反 ): R串 R1 R2 R3
1
Rn ;
R并
1 1 1 1 ;
R1 R2 R3 Rn
电流关系: I串 I 1 I 2 I 3 I n ; I 并 I 1 I 2 I 3 I n ;
电压关系: U串 U 1 U 2 U 3 U n ; U 并 U 1 U 2 U 3 U n ;
功率分配: P串 P1 P2 P3 Pn; P并 P1 P2 P3 Pn ;
10、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
(2)测量原理:两表笔短接后,调节 R0 使电表指针满偏,得 I g
E
r Rg
,接入被测电阻
R0
Rx 后通过电表
的电流为 I x
E
r Rg R0 Rx
E
R中 Rx
,由于 I X 与 Rx 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 (倍率 )}、拨 off 挡;
(4)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
11、伏安法测电阻: R U
I
(1)电流表内接法和外接法的选择
连接方式 电流表外接 电流表内接
电路图
误差原因 电压表内阻 RV 分流 电流表内阻 RA 分压
测1
V A V A
测 量 值 和 真
实值的关系 R
R测 R
U U U RRV R R
R测 R
U U U测
I I I U U R R R R R A R R RR V V
R RV RV
I I
① 阻值比较法: RV R ,即测量小电阻时 ①阻值比较法: RA R ,即测量大电阻时
② 比值法: RV R ,即 R R R 时 ②比值法: RV R ,即 R R R 时
适用条件 R RA R RA
③ 试触法:当电压表的示数变化相对显着时 ③试触法:当电流表的示数变化相对显着时
| U 2 U 1 | | I 2 I1 | | U 2 U 1 | | I 2 I1 |
U 1 I1 U 1 I1
表的读数 I I R IV U U R U A
( 2)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和限流的选择
连接方式 滑动变阻器限流接法 滑动变阻器分压接法
电路图
电压变化范围
(忽略电池内阻 r)
ER : E
R RP
0 : E
适用条件
① 一般情况或没有特别说明的
情况下,由于限流电路能耗较小,结
构连接简单,则考虑限流连接方式;
② 当待测电阻比滑动变阻器总
电阻小,或差不多时。
① 若采用限流电路,电路中的最小电流仍超
过用电器的额定电流时;
② 当待测电阻远大于滑动变阻器总电阻时;
③ 实验要求的电压变化范围较大,或要求电
压从零开始连续变化时(如测小灯泡的伏安特性
曲线)。
限流内接法 限流外接法 分压内接法 分压外接法
十二、磁场
1、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单位( T ), 1T 1N / A m ;
A
2、安培力: F
度( m )} ;
3、洛仑兹力: f
BIL (注: L ⊥ B ){ B :磁感应强度 ( T ); F :安培力 ( N ); I :电流强度 ( A ); L :导线长
qvB (注 v ⊥ B );质谱仪{ f :洛仑兹力 ( N ); q :带电粒子电量 ( C ); v :带电粒子速度
( m/ s)};
4、在重力忽略不计 (不考虑重力 )的情况下,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运动情况 (掌握两种 ):
(1)带电粒子沿平行磁场方向进入磁场:不受洛仑兹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 v v0 ;
(2)带电粒子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如下:
(a) F向
v2
f洛 m m 2r m( 2
)2 r mv 2 mqvB ; r ; T ;
r T qB qB
(b) 运动周期与圆周运动的半径和线速度无关,洛仑兹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 (任何情况下 )。
解题关键:画轨迹、找圆心、定半径、圆心角
注:( 1)安培力和洛仑兹力的方向均可由左手定则判定,只是洛仑兹力要注意带电粒子的正负;
(2)磁感线的特点及其常见磁场的磁感线分布要掌握;
(3)其它相关内容:地磁场 /磁电式电表原理 /回旋加速器 /磁性材料
十三、电磁感应
1、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计算公式
(1) E n (普适公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E :感应电动势 (V ); n :感应线圈匝数, :磁
t t
通量的变化率};
(2) E BLv垂 垂(切割磁感线运动 ){ L :有效长度 ( m )};
( 3) Em nBS
1 2
(交流发电机最大的感应电动势){ Em :感应电动势峰值};
(4) E BL (导体一端固定以ω旋转切割){ :角速度 ( rad / s); v :速度 ( m/ s) };
2
2、磁通量: BS{ :磁通量 (Wb) , B :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T ); s :正对面积 ( m2 )} ;
3、感应电动势的正负极可利用感应电流方向判定{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由负极流向正极};
I
*4、自感电动势: E自 n
t
L { L :自感系数 ( H )(线圈 L 有铁芯比无铁芯时要大 ); I :变化电流, t :
t
所用时间, I :自感电流变化率 (变化的快慢 )};
t
注:( 1)感应电流的方向可用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定,楞次定律应用要点;
(2)自感电流总是阻碍引起自感电动势的电流的变化;
(3)单位换算: 1H 103 mH 106 H 。
损
(4)其它相关内容:自感 /日光灯。
十四、交变电流(正弦式交变电流)
1、电压瞬时值: e Em sin t ;电流瞬时值 i I m sin t ;( 2 );
T
2、电动势峰值: Em nBS
Em;电流峰值 (纯电阻电路中 ) I m ;
R总
3、正 (余)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 E Em ; U
2
U m ; I I m ;
2 2
4、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电流及功率关系: U 1 n1 I1;
U 2 n2 I 2
n2
; P入
n1
P出 ;
5、在远距离输电中,采用高压输送电能可以减少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
损失的功率, P :输送电能的总功率, U :输送电压, R :输电线电阻);
2
P P R
U
;( P损 :输电线上
6、公式 1、2、3、4 中物理量及单位: :角频率 ( rad / s ); t :时间 ( s ); n :线圈匝数; B :磁感强度 (T );
S :线圈的面积 ( m2 ); U 输出 )电压 (V ); I :电流强度 ( A); P :功率 (W )。
注:( 1)交变电流的变化频率与发电机中线圈的转动的频率相同即: 电 线 , f电 f线 ;
(2)发电机中,线圈在中性面位置磁通量最大,感应电动势为零,过中性面电流方向就改变;
(3)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热效应定义的,没有特别说明的交流数值都指有效值;
( 4)理想变压器的匝数比一定时,输出电压由输入电压决定,输入电流由输出电流决定,输入功率等于输出
功率,当负载的消耗的功率增大时输入功率也增大,即 P出 决定 P 入 。
相关文档
- 2020届高中物理 第8节 电容器与电2021-05-277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十五章相2021-05-277页
- 2020高中物理2.4 光的波粒二象性 2021-05-275页
-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物理 第一章 静电2021-05-274页
- 2020版高中物理 模块综合试卷(二)教2021-05-278页
- 2020高中物理 第一章 碰撞与动量守2021-05-275页
- 高中物理 第四章 家用电器与日常生2021-05-276页
- 高中物理 第4章 核能 第4节 核能的2021-05-275页
- 2020高中物理 第四章 机械能和能源2021-05-275页
- 2019-2020高中物理第五章经典力学2021-05-27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