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00 KB
- 2021-06-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年高考理综(全国Ⅰ卷)物理试题分析暨
2019年高考物理复习教学建议
一、试题总体评价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物理部分较2017年难度有所降
低,特别压轴题25题较2017年难度下降较多。试题知识
覆盖面广,突出主干知识、注重考查五大能力,很好地体现考纲的基
本思想。整个试卷中没有出现偏题、怪题,均为平时常见题型,
或为常见题型的改编与加工。似曾相识又有新意,具有较
强的灵活性和区分度。如18题:看似平时常见模型,若
不能正确理解题中“轨迹最高点”的含义,就很容易做错
或找不到正确答案。再如21题,已知条件隐含较深,入射
方向没有告知,考生又不容易想到入射方向具有不确定性
这个隐含条件,就很容易错选B选项。
每年全国Ⅰ卷物理试题均有2至3个题目源于课本的例
题、习题、思考与讨论、插图等。如16题与课本3-1第12
页插图图1.3-3电场的叠加图很相似。19题与课本3-2第
11页例题1插图或习题5插图4.3-12都具有很强的相似性。
这些题基本为送分题,如果学生不注重课本,基础知识掌
握不牢,可能送分题也不得分。
二、分题型逐题分析
(一)、选择题
今年的选择题的数量和结构与往年相同,仍由前5道单选与后3道双选构成。单选题考查的知识点都是教材主干知识,常规题型,但每个选择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尽量增大知识的覆盖面,体现了选择题考查思维灵活性的功能。14题涉及了匀变速直线运动及规律、位移、速度、动量、动能定理等。15题考查了运动过程分析、受力分析、函数及其图像、物体的位移、弹簧的形变量、牛顿第二定律、胡克定律等。16题涉及了合力、库仑定律、平行四边形定则、相似三角形、正交分解、力的平衡等。17题涉及了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动生感生电动势、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荷与电流关系等。18题涉及到类斜抛、运动的分解、竖直上抛运动、动能定理、功能关系等。19题考查了楞次定律、安培定则、产生感应的条件等。20题涉及到万有引力定律、圆周运动、牛顿第二定律、线速度、角速度、自转、双星模型等。21题涉及到等势面、电势、电势能、匀强电场、电场力做功、动能定理、抛体运动等。
选择题中的5个单选题比2017年的单选题的难度略有增加,像16、17、18题都有较大的运算量,不过17题可以直接利用二级结论得到答案。单选压轴题18题,对阅读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运算能力要求较高。3个多选题比2017年的多选题的难度略有降低,19题为送分题,20题也不算难,多选压轴题21题由于隐含条件,导致难度增加,但比2017年的21题还是容易些。
从解题方法来看,既有定性分析也有定量计算,既可分析推导也可排除选项,方法灵活多变。
总体来看选择题涉及知识面广,只有交流电和选修3—5中近
代物理部分没有考查。
(二)、实验题
两道实验题一道力学一道电学,一小一大,结构稳定。22小题为力学实验,考查游标卡尺的读法、测弹簧的劲度系数,一个题覆盖两个基本实验。题干较长,不仅考查了实验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同时也考查了阅读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其中游表卡尺竖直放置很有新意。第23小题是电学实验,考查了 “等效替代法测电阻”、电阻箱的读法, 题干更长,对阅读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要求更高。同时对作图能力、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要求较高。图为曲线而非直线,如果做图不准直接影响第(3)、(4)问结果,即使图做准了,第(4)问的手心温度有效数字保留位数是否到位。
总之,两道实验题比较基础,难度不大。但对实验基本能力基本素养要求较高,让有实验经历和无实验经历的同学在做图能力、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上区分开来。
(三)、计算题
每年计算题均为两道,一道力学,一道电磁学,基本比较稳定。今年两道计算题比2017年两道计算题难度均有所降低。
第24小题
以生活中常见的烟花弹为背景,考查了竖直上抛运动、动量守恒、动能的概念。试题涉及过程简单,上抛、爆炸、再上抛三个过程,已知条件均为字母,降低了运算难度,不过第(2)问可能会有不少同学忘记加上爆炸前的离地高度而失分。第25小题是氕、氘两粒子在组合场中的运动,运动情景简单,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到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是常考常见模型。新颖之处是两粒子的先后运动。试题难度不大,但仍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同时考查了考生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美中不足的是第(3)问完全重复了第(1)问的过程,降低了试题难度,没有了往年压轴题的感觉,区分度降低,学生普遍容易得分。
(四)、选考题
选修3—3与选修3—4两部分的题型比较固定。今年33题与34题难度有所不同,第33小题的两小题涉及知识较广,有一定的运算量,难度中等。第34题第1小题过于简单,第2小题第1问比较简单,第2小题第2问难度猛增疑似超纲。
第33题是“多选+计算”,第(1)小题考查了热力学第一定律、气态方程、气体内能、T-V图像等。第(2)小题是常见的气缸模型,涉及到体积、压强的计算,力的平衡、波意耳定律。第34小题是“填空+计算”,填空题考查了折射率的计算及不同色光的折射率,计算题考查了简谐横波的振动图像和波动图象,波速、传播方向及质点平衡位置的X坐标计算。
整个试卷知识覆盖面广,试题难度不大,命题情景取材于现代
科技及生活实际,如高铁启动、“引力波”、“烟花爆炸”等,源
与平常 、高于平常,似曾相似又没有重复。试题更加紧扣教材 、突
出双基、立于常规、贴近生活、靠近科技。容易切入、不会导致无从
下手,是一套难得的好题,也为以后的命题及复习指明了方向。
三、2019年高考物理复习备考建议
针对2018年高考试题的特点及变化,根据我市近几年来实际情况,高三物理复习基本采取“第一轮基础能力过关、第二轮综合能力突破,讲练+模拟”的备考模式,提出2019年高三物理复习策略:
(一)、对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建议
1、研读考纲 重做考题
《考试大纲》是高考物理命题的依据与原则,熟练掌握考纲的规
定和要求,在第一轮复习中老师要逐节弄清哪些知识点是一级要求,
哪些知识点是二级要求。复习就有了范围和深浅的尺度,就可以分清
轻重主次,也就有了复习的方向和针对性。针对《考试大纲》、《考
试说明》及《(考试说明)全解》几本书,高三老师都应该认真阅读。
《考试说明》对高考全国卷的考试内容、考试范围等方面做了具体的
规定,一句话的调整、一个字的变化,都蕴含着当年高考的重要信息。
只有准确理解高考命题思想,才能正确指导学生搞好复习。
历年高考试题是命题专家根据《考试大纲》,本着两个有利于的
原则,即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利于指导高中物理教学。可以
说,高考物理试题是高中物理教学选题的范例,重做和研究近几年的
高考物理试题,是探索高考物理命题趋势和侧重点的重要途径,通过
高考试题更能准确理解和体会物理知识点和能力点在高考中的考查
角度和呈现方式。更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高考命题的特点和方向,有
利于我们在第一轮复习中选题和编制习题。
《(考试说明)全解》中明确指出:高考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
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
经济发展的联系,注重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并
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正
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维课程目标的实现。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
把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
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的对应起来。
2、回归教材 夯实基础
通过试题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一些高考题目的背景材料来自教
材上的“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甚至是课本例题、课
后练习。所以在复习备考中要立足教材,夯实基础,在基本概念、
基本规律、基本方法上投入主要精力,不要脱离课本,教材上最
基础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突出基础的重要性,养成准确快
速的提炼物理模型的能力,避免只追求过难过偏的问题。
在第一轮复习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研读课本,引导剖析理解课本
上的关键字句、重要概念定律、演示实验、插图与物理史料、思考与
讨论、注解等,对于相似的概念、规律要加以分析比较,弄清似是而
非的说法,理解物理理论的实质意义。要求学生重做课本上每道例题、
每道习题,引导学生对教材上的例题、习题进行改编,一题多问、一
题多变、一题多解、多解归一。真正理解每个例题、习题蕴含的知识
与能力的精髓所在。
第一轮复习研读课本不同于学新课,不是第一次学新课的简单重
复,第一轮复习要站在整个高中物理全局的角度,重新审视每节的每
一个概念、公式、插图、“小实验”、例题、课后练习、“思考
与讨论”等,在整个高中物理体系中的地位,与前后知识的联系、
区别,构建清晰完整的知识脉络。坚持做到知识点一个不落、不留
死角,但并非主次不分平均使用力量。
每一章节复习结束,老师要指导学生列知识清单构建知识网络,对每一个知识板块要完成以下几项工作:(1). 基本规律和公式 (2). 容易忘记的内容;(3). 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4). 经常出错的问题。真正把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解题能力。
3、重视课本实验 提高复习质量
高考物理实验试题取材于课本,主要包括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小实验、小制作等。主要考查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要求、条件控制、器材的使用、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数据测量、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等。对实验能力的全面性、灵活性要求比较高。虽然不大可能把课本实验原原本本搬到高考试卷中,但高考实验题显然是以课本实验为原型,进行嫁接组合、变形改造。如今年的22题是把游标卡尺的读法、测弹簧的劲度系数进行组合。23题是把“替代法测电阻”、电阻箱的读法,传感器的应用融为一体,与课本3-2第61页练习2具有一定的联系和相似性。所以如果课本实验不真正拿准、吃透,就难以应对改造后实验题的“新面孔”。放松对教材实验的研究,而一味地求难求新求奇,是舍本求末的错误做法。
每年的物理实验试题,不偏不怪,难度不大,可是学生总是得不了高分。原因何在?客观原因:实验需要需要亲自动手做和体验,实验试题自成体系,相对独立,与其他物理内容学习方式、思维过程、关注点不尽相同。可是很多学校根本没有实验室,做实验变成了讲实验,写实验报告变成了做物理实验习题,缺乏经历和体验。主观原因:
老师没有引导学生对高中物理实验分类归纳、系统梳理。导致实验知识零碎,考生不能灵活运用。
所以,物理实验复习,一定要像过筛子一样,逐个落实课本中的每一个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小实验、小制作等。从实验原理、实验条件、器材使用、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数据测量、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等都要逐一引导分析,个个过关。并分类归纳、系统梳理。
4、用好一轮复习资料 提高复习效率
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各校均订有一轮复习资料。现在的一轮复习资料都编的很详细,一般包括:考纲要求、教材知识点梳理、知识要点理解、典型例题、课堂检测、课后练习等。有的复习资料编写过于冗杂,有的过于粗糙,甚至有错解、错字,老师一定要认真甄别、加以纠正,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加以利用,不可过度依赖教辅资料。甚至有些老师把一轮复习当成了讲资料,完全抛开了教材,颠倒了主次。
怎样用好资料,辅助于教材,让教材与资料有机结合,打造高效的复习课堂,仍是老师值得研究的课题。
5、精选习题 提高解题能力
《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但能力的培养不能靠题海战术,
但离开习题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也是一句空话。
老师要以近几年新课标的高考题为范例,筛选、精选习题,选择那些中等难度、知识覆盖面广、有一定的思维含量的习题,作为跟节练习。避免选题的随意性,应付学生应付教学。
老师在习题评讲时要引导学生从文字材料中寻找关键词语、挖掘隐含条件、排除干扰因素建立物理模型。尽量做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法多用、多题归一。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地去思考问题,增强应变能力。
总之,习题训练要走出题海,要做到精选、精练、精讲,真正把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6、严格要求 培养规范解题习惯
规范解题包括审题的规范性、思维的规范性、表达的规范性。
要求学生规范,老师首先要研究制定一套规范的程序或格式,讲解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并在以后的学习中养成习惯。
规范性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几次强调就能完成的,必须从第一轮复习的第一节课开始,贯穿于每一次讲解、每一次提问、每一次演板、每一次练习、每一次考试中。雷打不动、始终如一,直至高三毕业。
规范性训练也包括必要的答题技巧的训练,如选择题的排除法、计算题完全会做时,尽量根据题意列出必要的物理方程。
很多同学平时练习时比较随意,不注重解题规范和合理分配时间,总认为只要在考试时稍加注意就可以了,实际到了考试时与平时状态完全不一样,手忙脚乱,丢东落西,明明会的题目却做不出来或者做错,表面看是时间不够,实质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应试习惯。
常言道“平时多练兵,战时少流血”,把平时的练习当做考试,以考试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应试习惯,规范解题,合理分配时间,到考试时才能跟平时练习一样得心应手,完全展示自己的本领。
(二)对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的建议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构建模块专题知识网络,进
行模块专题训练及模拟实战训练。针对第一轮复习存在的知识比较零
碎孤立,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最终把整个高中物
理建立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对每个物理问题,能够站在全局的角度
去思考、去分析。不至顾此失彼丢三落四,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分析
运动忘了受力等类似情况发生。同时仍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好基础知识
查漏补缺。从更高层面更广视角去分析解决综合性、复杂性的物理问
题。
本轮复习中同时穿插着较多的模拟实战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应
试能力,每一次模拟训练引导学生注意从答题顺序、卷面规范、到身
体心理的调整都要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以期从容适应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