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6.00 KB
- 2021-06-0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2020 届高三年级模拟题(四)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江南古镇是江南文化的源头。人们提到江南,已不再仅仅是最初的地理范畴,“江南”
更多成为一种虚化的审美需求和文化寄托,呈现的是自古至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化性和文化引领,是江南古镇发展的第一要义。
江南古镇的物质文化元素,最突出的就是水。“亲水和泽”是江南古镇的地域生态,正
所谓“上善若水”,主动融合、浸润、和谐是水的基本特质。于是,“和”成了江南最核心
的文化要素,也成就了江南文化跨越时空的魅力。
如今的江南水乡古镇已不再是“古老”的代名词。近年来,江南古镇通过举办各种节庆
活动、会展论坛、体育赛事等,致力打造多元文化聚集地,成为文化创新的新磁场。随着越
来越多文艺的、国际的、互动的展览和节庆的植入,愈加多元的审美观、价值观在这里碰撞
交融,江南文化正被绵绵不断地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原有的本土文化之外,一系列既有传统
文化元素,又融合现代灯光舞美及西方文化艺术形式的文化项目,在古镇不断上演。周庄“江
南人家”水剧场,朱家角实景版昆曲《牡丹亭》叫好又叫座。江南文化正是在这样接续不断
汲取新鲜血液的基础上,保持着不竭活力。
江南古镇为什么会令人向往?关键在于,它的人文与生活,它那与时俱进的古老中又带
着烟火味的、宁静的江南水乡古镇生活方式。之所以能汇聚多元文化,就在于江南古镇千百
年来所凝聚的文化力。自东晋至宋以来,江南水乡逐渐从一个地理名词转变为蕴含美丽、文
气与富庶的审美概念。正是凭借自身强大的文化力,江南文化才能做到不失其根,又以自身
文化涵养外来文化,以自我文化包容多元文化,在汲取传统之上融合创新,在兼容并蓄上创
造流行,打造经典。
集聚多元文化是第一步,扩建文化空间,承载多种文化更为重要。这里的文化空间并不
囿于狭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而是广义的概念。江南古镇,抑或是其它古镇的文化空间,
一定是鲜活的、有着特定色彩的文化由秉持趋同价值判断的人在一定场域内交错上演的立体
形态。这里的人既有原住民,也有饱含感情的文化回归者,也可能是带着文化创意的外来者;
这里发生的文化有着“这里”而非“那里”的鲜明的特色,即便是外来文化,最终的呈现形
态也与原生文化有着强烈的内在逻辑和关联,是一种交融后的模样。江南古镇在文化空间扩
展方面也做了许多有益探索。比如乌镇,以乌镇大剧院为核心的文化表演空间群体和以国际
- 2 -
戏剧节为依托的戏剧孵化基地;朱家角也通过文化空间扩展和文化坐标树立,从“商业行动
期”步入“文化感动期”。而代表传统江南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与当代艺术互相激荡,
在特定的空间下,正在酝酿创造一种新的江南文化类型。
文化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只有空间才可以让流动的文化停下脚步,结根于兹,慢
慢繁华。这是每一种文化生长的先决条件,而多种文化空间的扩展也恰是大气、开放、包容
的江南文化的最好体现。
(摘编自李亚娟的《新时期江南古镇的文化创新实践》)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今天提到江南,已不再是地理范畴,而是一种虚化的审美需求和文化寄托。
B. “和”成就了江南文化跨越时空的魅力,这与水的基本特质有很大关系。
C. 江南古镇长期凝聚了强大的文化力,江南文化才能不失其根,涵养外来文化。
D. 多种文化空间的扩展能最好地体现出江南文化的大气、开放和包容。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证了文化是江南古镇得以发展、繁华的重要因素。
B. 文章主要从凝聚自身文化和扩展文化空间两方面,来谈江南古镇的文化创新实践。
C. 文章以乌镇、朱家角为例,论证了江南古镇在文化空间的扩展上做出的有益探索。
D. 文章通过传统文化和当代艺术的对比,指出江南古镇正在酝酿创造新的文化类型。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江南古镇要得以发展,既不能倚老卖老不思改变,也不能谋求利益,商业开发。
B. 扩展文化空间,不能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狭义视角,而应承载容纳多种文化。
C. 古镇文化因能汇聚不同地域文化、包容不同价值判断的人而充满活力得以发展。
D. 江南古镇的文化无论怎样地发展与创新,都不能丢掉自己原生的文化特色。
【答案】1. A 2. D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
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
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 项,“已不再是地理范畴”错误。结合“人们提到江南,已不再仅仅是最初的地理范畴,‘江
南’更多成为一种虚化的审美需求和文化寄托”分析,不是“不再是”,而是“不再仅仅
- 3 -
是”。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
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
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D 项,“文章通过传统文化和当代艺术的对比”错误。结合“随着越来越多文艺的、国际的、
互动的展览和节庆的植入,愈加多元的审美观、价值观在这里碰撞交融,江南文化正被绵绵
不断地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原有的本土文化之外,一系列既有传统文化元素,又融合现代灯
光舞美及西方文化艺术形式的文化项目,在古镇不断上演”“集聚多元文化是第一步,扩建
文化空间,承载多种文化更为重要。这里的文化空间并不囿于狭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
而是广义的概念。江南古镇,抑或是其它古镇的文化空间,一定是鲜活的、有着特定色彩的
文化由秉持趋同价值判断的人在一定场域内交错上演的立体形态”等分析,文章并没有对这
两者进行对比论证,而是指出二者的融汇激荡。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
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
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 项,“也不能谋求利益,商业开发”错误。文章并没有依据证明是排斥商业开发的;
B 项,“不能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狭义视角”错误,原文说“并不囿于狭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视角”,是不局限于,不是不能用;
C 项,“包容不同价值判断的人”不对,原文是说“秉持趋同价值判断的人”。
故选 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3 小题 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历代典籍及先贤在中医药学发展进程中均重视宏观体察、整体思维,将人类健康与自然
环境、社会境况、精神意志等进行关联探究,从而促使该学科在发展中能够屡屡契合时代社
- 4 -
会的实际需求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突破。如仲景先师立足临床而大展六经辨证之精妙;宋金
之际为消除《局方》温燥之弊而产生了河间丹溪的寒凉育阴诸法;金元之交历经战乱饥困而
出现了易水东垣甘温补虚诸方;明代薛己、景岳诸家立足脾肾而善扶正气;清代叶桂、吴塘
诸贤突破伤寒而专擅温病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已经给我们提示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总思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
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是在原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概念或事物的基础上主
观能动地转化成为前所未有的、客观能够认可的概念或事物;“创新”,是在原有思维模式
或行为范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地发展成为超出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新思维、新理论、
新模式、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因此,中医药创新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固本”原则;
二是“强基”原则;三是“守恒”原则,创新,是“知行合一”的持久战,要创新就必须守
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挫折;四是“出新”原则。
(摘编自孙光荣《创新:知行合一持久战》)
材料二:
中医诊断学主要内容
四诊 望、闻、问、切
八纲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辨证
八纲辨证、病因辩证、气血津液辩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
证、三焦辨证
诊断 常见疾病诊断及症候诊断、症状鉴别、病案书写
(摘编自《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总结》)
材料三:
中医药学术体系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
力的科学门类,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这样一门优秀的科学技术,党和政府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和爱护,曾经出台了多项政策法
规,直至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保护,在组织、人力物力、经费等方面都予充分的保障。但是,
由于种种原因,中医药学并没有按照自身规律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学科本质上,“继承、发
展、提高”三步战略的第一步都没能得到有效落实,很多中医优秀思想、实用技术、优秀人
- 5 -
才已经呈现窒息、萎缩、失传、流失的势态。对此,更重要的工作应该是有效保护。今年我
国已将中医药学列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年规划,因此更加需要厘清思想,采取切实
有效的措施保护这一优秀遗产。
摘编自王旭东《中医药文化遗产必须得到有效保护》)
材料四:
在“健康中国 2030”战略的带领下,“家庭医生在线”副总裁麦延认为中医药行业未来
的机遇肯定是非常多的,不过就目前的情况,首先得要让老百姓认可中医药,所以他认为针
对青少年和大众人群的中医药教育尤为重要。他表示:“党的十九大以来一直倡导坚定文化
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可以结合青少年人群喜欢创新
的特点以及新媒体的特性,通过动漫、短视频、歌曲等形式推广,效果会更好。”他还表示:
“中医药行业可以尽早利用中医药的特点,把握时代脉搏,深度参与到“互联网+医疗健康。
其中,在中医药行业的健康新媒体、专业健康服务和连锁机构以及电子商务都充满大量机会,
‘家庭医生在线’也可以给中医药企业和服务机构提出更多的建议或者参与合作。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健康热潮又将掀起,中国中医药行业将如何布局?》)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举金元之交历经战乱饥困而出现了易水东垣甘温补虚诸方为例,说明中医注意将人
类健康与社会境况关联研究的特点。
B. 从材料二可以了解到,中医诊断是一个运用“四诊法”结合“八纲”,对病人进项辩证分
析,作出诊断的过程。
C. 因为我国已将中医药学列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年规划,所以我们才要保护好这一
优秀文化传统。
D. 继承、发展、提高中医药学,既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也是文化自信的表现。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创造”和“创新”不同,创造的概念或事物是前所未有的、客观能够认可的,创新更强
调对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推陈出新。
B. 中医药创新要坚持“四原则”,其中“守恒”原则最为重要,如果没有耐得住寂寞、经得
住挫折之心,是难以创新的。
C.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怀和爱护,习近平主席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总思路
也提出了宝贵意见。
D. 很多中医优秀思想、实用技术、优秀人才呈现不良态势,既有中医药自身的原因,也与老
- 6 -
百姓对中医的认可度不高有关。
6. 如何才能振兴中医药事业?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分析。
【答案】4. C 5. B
6. ④从政策层面,给与保护和扶持,在人力物力、经费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②从中医药学
自身方面,要有效落实“继承、发展、提高”三步战略,走创新之路;③从扩大影响方面,
积极开展中医药学申遗工作,使之更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④从发展层面来说,要抓住
机遇,结合“互联网+医疗健康”理念,做好宣传和业务拓展等。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这类题需要考生仔细认真阅读文本,迅速提取信息,
与选项内容加以细致比对,筛选、聚焦错误点,并灵活理解准确做出判断。
C 项,“因为我国已将中医药学列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年规划,所以我们才要保护好
这一优秀文化传统”表述错误。根据文本“今年我国已将中医药学列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
遗产五年规划,因此更加需要厘清思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这一优秀遗产”可知,题
干强加因果,曲解文意,表述错误。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首先审清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
后在读完一遍文本的基础上快速找出选项中可能有问题的敏感处,再次回归原文,筛选并提
取出能与选项敏感处加以对照分析的句子,细致分析灵活理解,做好抉择。常见问题有:推
测变肯定导致表述绝对、信息杂糅不合文本、时空错位、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无中生有过度
解读文本等等。
B 项,“其中‘守恒’原则最为重要”表述错误。根据文本“中医药创新应坚持以下原则:一
是‘固本’原则;二是‘强基’原则;三是‘守恒’原则,创新,是‘知行合一’的持久战,
要创新就必须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挫折;四是‘出新’原则”可知,中医药创
新要坚持“四原则”,但是“其中‘守恒’原则最为重要”无中生有,与文无据。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归纳和概括原文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筛选
主要的信息,并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答案。
- 7 -
本题中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进行概括、分析如何才能振兴中医药事业”,根据文本“对于这
样一门优秀的科学技术,党和政府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和爱护,曾经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直
至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保护,在组织、人力物力、经费等方面都予充分的保障”可以概括:从
政策层面,给与保护和扶持,在人力物力、经费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根据文本“中医药学
并没有按照自身规律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学科本质上,“继承、发展、提高”三步战略的第
一步都没能得到有效落实,很多中医优秀思想、实用技术、优秀人才已经呈现窒息、萎缩、
失传、流失的势态。对此,更重要的工作应该是有效保护” 可以概括:从中医药学自身方面,
要有效落实“继承、发展、提高”三步战略,走创新之路;根据文本“今年我国已将中医药
学列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年规划,因此更加需要厘清思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
护这一优秀遗产”可概括为:从扩大影响方面,积极开展中医药学申遗工作,使之更具有国
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根据文本“中医药行业可以尽早利用中医药的特点,把握时代脉搏,深
度参与到‘互联网+医疗健康’”可以概括:从发展层面来说,要抓住机遇,结合“互联网+
医疗健康”理念,做好宣传和业务拓展等。
【点睛】新闻材料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
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
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总之,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作品内容,然后将
原文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完成这类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 3 小题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信 念
阿成
黑龙江境内的业余作者,彼此都是有联系的。看到谁成功地发表作品了,或者征文得了三
等奖,优秀奖,提名奖了,就通通信,在血泪般的成绩面前,发泄一下,无比自豪一下。省
内的大作家,我们也扯不上。但是,我们不服他们!
我们这些业余作者之间经常走动。我们有我们的世界。另外,大家都在省内,走动起来
很方便,车票也不太贵,吃住也不敢挑剔。彼此见了面,就是一个聊啊。
通宵达旦地聊!
我先是在鹤岗下的火车。下了火车后,我再转长途汽车去梧桐。都说好了,我的那个文
友在车站等我。
我下了长途车,便和文友像外国人那样拥抱起来,互相叭叭地拍了背。这种样子当地人
- 8 -
是看不惯的。
在附近的一家小饭铺吃饭的时候,文友无奈地跟我说,住他家里是不行了,他的那个娘
儿们,又从娘家整来一大堆的亲戚,大人小孩的,人五人六的,连老爹的寿材上都睡了人了。
唉,怎么创作呢。
我吃了一惊说,那我住哪儿?当天返回去可没车了,咋也得明天早晨走哇!
他说,放心吧,安排妥了,在一家老房子里。事先我都收拾好了,搭了两个板铺。还说得
过去。大夏天儿的,还用被褥么?
我说,不用不用,能聊天就行。我能住几天?
他说,两天。
我说,两天够了。就是想跟你聊啊,都想疯了。
事后,我们又弄了点酒、烟和吃食,出了小饭铺,就去了那个老房子。
那个老房子虽然破,但比预想的还要好。我们住进了其中的一个屋子里。屋子里的两个
板铺也行,平的,阔极了。于是我们边吃边聊。
我们都有很多很多的构思。比如爱情啊,打猎啊,土匪啊,七大姑八大姨,爹妈兄弟呀,
还有机关改革,美好的理想,自杀,疯子,流浪汉等等。但是,好像编起来挺困难。目前就
是咱们兄弟嘴小,等以后吧……奴隶要翻身哪。不远的将来,也有咱们不断接受采访,不断
上电视的那一天!
我们仰面躺在板铺上聊天的时候,文友说,你也别瞧不起咱们睡觉的这个地方。
我说,我没瞧不起。我又不是托尔斯泰,我刚才讲的话,也不过是展望未来。
文友说,这个地方,日伪时期是梧桐伪警察分驻所。赵尚志被俘之后,就死在这里。
真的?
文友说,赵尚志可是抗联队伍里的一个大人物啊,他担任过东北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
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还有一些衔我记不住了。日本鬼子想抓
他想得眼珠子都红了。后来,他们和梧桐警察分驻所共同下了一个套,把赵尚志抓住了。
什么套儿?
文友说,挺复杂的。我简单说,就是派了一个假装收山货的特务上山,取得赵尚志的信
任后,勾他一同去袭击梧桐警察分驻所,就是现在咱俩住的这个地方。中埋伏了是不是?肯
定的。
对。并且那个特务还冲着赵尚志的腹部干了一枪。我到现在还能背下来当时伪三江省警
务厅给满洲国治安部的报告呢。是一个日本人写的。
- 9 -
我说,你背背我听听。
他开始背:“赵尚志受伤后,仅活八小时。当警察审讯时,他对中国人警察说:‘你们也
是中国人吗?你们出卖祖国,犯下了罪行,还不觉得可耻吗?我一个人死去,这没有什么。
但要知道,抗联是杀不完的。我就要死了,还有什么可问?’他痛骂审讯官,狠狠地瞪着警
察,而对他受重伤所造成的痛苦,却未发一声呻吟。其最后的表现,真不愧一个大匪首的尊
严。”
文友问,咋样?写得挺客观吧?
我说,写得好!
后来,我提议,用酒祭奠一下赵尚志。于是,我们翻身下床,把碗斟满了酒,将酒一圈
一圈儿洒在地上,并说了些佩服的话。
第二天一早,我就走了。坐长途车离开梧桐的时候,车又路过了那座老房子。看着它离
我们车越来越远了,在灰尘里变得迷蒙起来,心中不禁一阵凄凉。
(中学联盟有删改)
7. 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吃了一惊说,那我住哪儿?”这里既有“我”对文友所说的他的家事感到吃惊,又有
怕自己没有住处的担心。
B. 文中的老房子是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我”与文友之间的对话在老房子中展开,它勾连
着历史与现在,是抗日英雄事迹的历史见证者。
C. 通过对话,文章再现了赵尚志为国牺牲的光辉形象,这与“我”所处时代芸芸众生的碌碌
无为形成对比,使作品具有批判意识。
D. “我”被赵尚志的人生感动,因而斟满酒祭奠他;面对少人问津、略显破败的老房子,“我”
又不免倍感寒心和凄凉。
8. 作为业余作者,作品中的“我”和文友具有哪些特征?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
9. 作者在记叙中插入有关赵尚志的故事,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①虽名不见经传,但骨子里存在文人的傲气,对省内大作家不服气,对
未来充满希望。②彼此之间真诚以待,交流频繁,志同道合,能够促膝长谈。③生存处境窘
迫,创作艰难,发表作品不易,却不失生活的乐趣。④都怀有对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体现
了他们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
9. ①插入有关抗日英雄赵尚志的故事,使原本平淡的情节产生波澜,将读者带入抗战岁月,
缅怀历史,丰富了文章内容。②插入部分集中塑造了一位大义凛然,甘愿为民族国家牺牲自我
- 10 -
的英雄形象,表现了“我”对赵尚志的崇敬之情。③这一故事凸显了赵尚志对革命事业的坚
定信念,与文章题目照应,也与“我”和文友秉持的对创作、对未来的态度相照应,有利于
强化文章主旨。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
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
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选不正确的一
项。
C 项,“这与我所处时代芸芸众生的碌碌无为形成对比,使作品具有批判意识”理解有误,从
原文来看,文章没有把民众和英雄进行对比,并没有体现出“批判意识”。文章通过对话表
达了对历史的缅怀和对赵尚志的赞颂、崇敬之情。选项属无中生有。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刻画分直
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时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梳理出文章情节。然后在具体情
节中分析形象特点。分析时从文中对人物的正面描写,环境描写,以及作者倾向和他人评价
入手,准确全面的赏析人物。作答时注意用词要准确,要结合内容作简洁的分析。本题要求
回答“作品中的‘我’和文友具有哪些特征”。
本文主要写我和文友的交往,通过去老房子的活动及“我”与文友之间的对话来展现人物形
象。从人物身份来看,“我”和文友只是业余作者,但对自己的成绩很自豪,对省内大作家
的态度是“扯不上”,由此可概括出他们虽没有名气但有傲气,对未来有希望。从“我”和
文友彼此间的关系来看,得奖了大家会互相祝贺,“经常走动”“通宵达旦地聊”,可见彼
此真诚相待、志同道合。从生存状况来看,“血泪般的成绩”表明创作艰难,彼此畅快聊天
坚持写作,又表明他们不失生活乐趣。从人物情怀来看,“我”和文友都对赵尚志等民族英
雄充满崇拜之情,铭记民族历史,表明他们拥有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插叙的作用的能力。插叙的作用一般包括:突出主题,为下文作铺垫,丰富文
章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补充说明了有关文章的具体内容,让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
- 11 -
铺直叙。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准确把握作品主题;然后在明确插叙部分
所写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插叙作用具体加以分析;最后结合内容分点作答。
从内容来看,插入的故事写了赵尚志被捕及牺牲的经过,并借“伪三江省警务厅给满洲国治
安部的报告”中描绘的烈士牺牲前的语言、行为、神态等相关内容,表现了赵尚志对革命的
坚定信念和为国牺牲的精神,表达出“我”和文友对赵尚志的崇敬之情。这段内容是回忆历
史,在写现代事件的作品中加入对历史的回忆,有表达对历史的缅怀之意,可以丰富文章内
容,使情节产生波澜。从文章结构主旨上看,写赵尚志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正好与文章
题目“信念”相照应,也与“我”和文友坚持创作、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信念呼应,使文章主
旨得到深化。分三点概括作答。
【点睛】小说阅读备考要求强化两个意识。1、强化文本意识:读懂文本(泛读)、结合文本答
题(精读)。2、强化规范意识:审题规范(认真审题,熟悉考点和题型);答题规范(方向明确,
思路清晰,格式正确,语言简练、准确);书写规范;有问有答,答为所问。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 3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煚,字通贤,天水西人也。煚少孤,养母至孝。年十四,有人盗伐其父墓中树者,煚
对之号恸,因执送官。见魏右仆射周惠达,长揖..不拜,自述孤苦,涕泪交集,惠达为之陨涕
叹息者久之。及长,沈深有器局,略涉书记,周文帝引为相府参军事。
周闵帝受禅,迁硖州刺史。时周人于江南岸置安蜀城以御陈,属霖雨数旬,城颓者百余
步。蛮酋郑南乡叛,引陈将吴明彻欲掩安蜀。议者皆劝煚益修守御,煚不从,乃遣使说诱江
外生蛮向武阳,令乘虚掩袭南乡所居,获其父母妻子。南乡闻之,其党各散,陈兵亦遁。以
功授开府仪同三司,再迁户部中大夫。周武帝欲收齐河南地,煚谏曰:“河南洛阳,四面受
敌,纵得不可以守。请从河北直指太原,倾其巢穴,可一举以定。”帝不纳,师竟无功。煚
与宗伯斛斯徵素不协,徵后出为齐州刺史,坐事下狱,自知罪重,遂逾狱走。帝大怒,购之
甚急。煚密奏曰:“徵自以罪重,惧死遁逃,若不北走匈奴,则南奔吴越..。徵虽愚陋,久历
清显,奔彼敌国,无益圣朝。今炎旱为灾,可因兹大赦..。”帝从之。徵赖而免,煚卒不言。
及隋文帝践阼..,煚授玺绂。进位大将军,赐爵金城郡公,拜相州刺史。朝廷以煚习故事,
征拜尚书右仆射。未几,以忤旨出为陕州刺史,转冀州刺史,甚有威惠。煚尝有疾,百姓奔
驰,争为祈祷,其得人情如此。冀州市多奸诈煚为铜斗铁尺置于肆百姓便之帝闻而嘉焉颁之
天下以为常法尝有人盗煚田中蒿,为吏所执。煚曰:“此乃刺史不能宣风化,彼何罪也?”
- 12 -
慰谕遣之,令人载蒿一车赐盗者,盗愧过于重刑。卒于官。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六十三》)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冀州市多奸/诈煚为铜斗铁尺/置于肆/百姓便之/帝闻而嘉焉/颁之天下/以为常法
/
B. 冀州市多奸诈/煚为铜斗铁尺/置于肆/百姓便之/帝闻而嘉焉/颁之/天下以为常法
/
C. 冀州市多奸诈/煚为铜斗铁尺/置于肆/百姓便之/帝闻而嘉焉/颁之天下/以为常法
/
D. 冀州市多奸/诈煚为铜斗铁尺/置于肆/百姓便之/帝闻而嘉焉/颁之/天下以为常法
/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揖,古代交际礼仪风俗,拱手高举,自上而下,是晚辈对长辈的特有行礼方式。
B. 吴越,古时一般是指春秋时吴国和越国所辖的核心区域,今多指中国的江浙地区。
C. 大赦,在中国封建社会,帝王常在登基、立太子等情况下赦免犯人,以彰显恩德。
D. 践阼,走上阼阶主位,文中指文帝即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煚少时丧父,极其讲求孝道。十四岁时,有人盗伐其父墓旁之树,他便大哭起来,将盗
伐之人擒送官府;周惠达听了他的不幸身世,起了恻隐之心。
B. 赵煚忠于职守,颇有军事才能。他在平定郑南乡反叛之时,力排众议,以攻代守,获得胜
利;周武帝进兵收复河南,赵煚献策却没被采纳,出师未胜。
C. 赵煚以国为重,不计个人私怨。齐州刺史斛斯徵与赵煚不和,犯重罪后越狱逃亡,为防止
其投奔敌国,赵煚建议借旱灾之名大赦天下,从而将其留下。
D. 赵煚居官尚德,深受百姓爱戴。赵煚对待盗蒿之人,不仅未加责罚,反而在宽慰后送其一
车艾蒿来感化他;赵煚每次生病,百姓都纷纷看望,争着为他祈祷。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长,沈深有器局,略涉书记,周文帝引为相府参军事。
(2)煚与宗伯斛斯徵素不协,徵后出为齐州刺史,坐事下狱。
【答案】10. C 11. A 12. D
13. (1)等赵煚长大以后,深沉有气度,对书牍奏记有所涉猎,被周文帝召为相府参军事。
- 13 -
(2)赵煚与宗伯斛斯徵一向不和,斛斯徵后来出任齐州刺史,因为犯罪被关进监狱。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做好本题,要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①要通读全
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②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
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③ 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
核对一遍。划线句的翻译是:冀州市场中有许多奸诈之人,赵煚命人制作了铜斗铁尺,把它
们放在市场上,百姓感到很方便。文帝听说之后非常赞赏这种做法,将之颁行天下,并作为
常设的制度。“奸诈”为名词,即奸诈之人,不宜断开,排除 AD;“颁之”,意为将之颁布
施行,故“天下”宜接其后,排除 BD。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
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
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
知识的积累。本题中,A 项,长揖礼,表述缩小了范围,“晚辈对长辈”仅是其中一种。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此题的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
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此类题目的误区有:事件张冠
李戴、时间地点迁移、曲解实虚词等。本题中,D 项,“每次生病”错误,原文为“尝”,曾
经。“百姓奔驰”应理解为“奔走相告”。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
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
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器局,气度;书记,书牍奏记;引,征召。(2)
不协,不和;坐,犯罪。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
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
- 14 -
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
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
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
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
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赵煚,字贤通,天水西县人。赵煚少时丧父,奉养母亲极为孝顺。十四岁那年,有人偷
偷砍伐他父亲墓地中的树,赵煚对着坟墓嚎啕大哭,并将偷树的人擒送官府。赵煚见到魏国
右仆射周惠达,拱手作揖而不下拜,陈述自己孤独寒苦,说的时候竟然哭了起来。周惠达也
为他伤感流泪,叹息了很长时间。等赵煚长大以后,深沉有气度,对书牍(简牍书信之类的
总称)奏记(向公府等长官陈述意见的文书)有所涉猎,被周文帝召为相府参军事。
周闵帝继位后,赵煚调到硖州任刺史。当时周国在长江南岸设置安蜀城以防御陈国侵袭,
恰好遇上数十天的大雨,城墙崩塌了一百多步。蛮人酋长郑南乡谋反作乱,勾结陈国将领吴
明彻想要进攻安蜀。赵煚属下将领都劝他应该增修城墙来守卫,赵煚没有听从,而是派使者
前去游说引诱长江南面未开化的蛮人酋长向武阳,让他乘虚偷袭郑南乡所居之地,俘获了郑
南乡的父母妻儿。郑南乡听到这个消息后,他的党羽纷纷散去,陈国的军队也逃走了。赵煚
因功被封为开府仪同三司,又调任户部中大夫。周武帝想攻占齐国黄河以南的地区,赵煚进
谏说:“黄河以南的洛阳,四面受敌,即使得到了也不可能守住。请求从黄河以北径直进军
太原,端掉他们的巢穴,就能一举平定。”周武帝没有采纳,致使出师无功而返。赵煚与宗
伯斛斯徵一向不和,斛斯徵后来出任齐州刺史,因为犯罪被关进监狱,自知罪重,于是越狱
逃跑。武帝大怒,急忙悬赏捉拿他。赵煚秘密上奏说:“斛斯徵自认为负罪深重,害怕被处
死而逃走,他如果不是向北逃向匈奴,就是向南逃到吴越。斛斯徵虽然愚笨卑陋,但久居朝
廷高位,如果他逃向敌国,对本朝不利。现在天下大旱,可趁此大赦天下。”武帝听从了他
的建议。斛斯徵因此被免罪,赵煚始终也没有提及此事。
隋文帝即位后,赵煚接受印玺,升任大将军,赐封金城郡公的爵位。朝廷因为赵煚熟悉
旧有的典章制度,征召任命他为尚书右仆射。任职没多久,因为违逆皇帝旨意,被贬出京担
任陕州刺史,不久转任冀州刺史,在当地很有声威和惠政。赵煚曾经有一次生病,百姓们奔
走相告,争相为他祈祷,可见他是如此得民心。冀州市场中有许多奸诈之人,赵煚命人制作
了铜斗铁尺,把它们放在市场上,百姓感到很方便。文帝听说之后非常赞赏这种做法,将之
颁行天下,并作为常设的制度。曾有一次有人偷了赵煚田中的艾蒿,被官吏擒获。赵煚说:
- 15 -
“这只不过是刺史没有能够宣扬好的民风教化,他有什么罪呢?”并给予安慰晓谕之后就放
了他,还让人装上一车艾蒿送给那个偷盗的人。那个偷盗的人非常惭愧,比受了重刑还难受。
赵煚最后在官任上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2 小题共 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小题。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唐·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诗人回忆了与老朋友曾经共饮的美好时光,以及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B. 颔联,诗人借助“浮云”、“流水”这两个常见的意象,抒发了阔别十年的感慨。
C. 颈联,点题,写相逢时的欢笑,开怀畅饮,把酒言欢,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
D. 尾联,笔锋一转,秋色中红树满山,令人留恋。表达与友人携手同游的愿望。
15. 试赏析本诗中的对比手法。
【答案】14. C 15. (1)首联每每出游宴饮必定扶醉而归的欢乐与相别后的黯淡对比,
心中不觉黯然,让人生发出岁月不饶人的无限感慨。(2)颔联“一别”与“十年”形成鲜明
的对照,表现一别十年的伤感。让人产生世事沧桑,人生无定,岁月蹉跎之感。(3)颈联相
逢时畅饮的喜悦与两鬓苍苍、青春不再的衰老之态相对照,一喜一悲,一正一反,对比强烈。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
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
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
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C 项,“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准确,情感不只有欢笑,还有老去无为的悲伤。颈联的出
句又回到诗题,写这次相会的"欢笑"之态。久别重逢,确有喜的一面。他们也像十年前那样,
有痛饮之事。然而这喜悦,只能说是表面的,或者说是暂时的,所以对句又将笔宕开,写两
鬓萧疏。十年的漂泊生涯,使得人老了。这一副衰老的形象,不言悲而悲情溢于言表,漂泊
之感也就尽在不言之中。一喜一悲,笔法跌宕;一正一反,交互成文。
- 16 -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
要求,如本题“试赏析本诗中的对比手法”,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
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修辞手法。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
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在江汉就曾经一起作客,每次相逢都是尽醉而还。诗的开头,
写诗人昔日在江汉作客期间与故人相逢时的乐事,概括了以前的交谊。那时他们经常欢聚痛
饮,扶醉而归。诗人写这段往事,仿佛是试图从甜蜜的回忆中得到慰藉,然而其结果反而引
起岁月蹉跎的悲伤。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离别后如浮云飘流不定,岁月如流水一晃过十年。“一别”
与“十年”形成鲜明的对照,直接抒发十年阔别的伤感。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今日相见虽然欢笑如旧,可惜人已苍老鬓发斑斑。久别重逢,
确有喜的一面。他们也像十年前那样,有痛饮之事。然而这喜悦,只能说是表面的,或者说
是暂时的。十年的漂泊生涯,使得人老了。这一副衰老的形象,不言悲而悲情溢于言表,漂
泊之感也就尽在不言之中。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与成语“方枘圆凿”意思相似,表达“道不同不相为谋”之感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郦道元《三峡》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
(3)李白《蜀道难》中,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
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何方圆之能周兮 (2). 夫孰异道而相安 (3). 自非亭午夜分
(4). 不见曦月 (5). 但见悲鸟号古木 (6). 雄飞雌从绕林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
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
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周”“孰”“亭”“曦”“但”“雌”。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
- 17 -
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
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
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
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
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
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字和书写的发明,其重要性在于知识与智慧的______17______,从此人类的经验可以
超越面对面的授受而广泛传递。于是,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
智能得以超世代累积、增长、传承的最重要方式。
虽然读书也曾被一些人当作求取功名、财富的阶梯,但我们应看到,历经几千年的文化
陶养,读书已成为多数读书人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读书本身就成为目的,
成为享受。中国文化史上_______18_______的“汉书下酒”,恐怕指的就是读书之乐吧!宋
代苏舜钦住在他岳父家中,每晚要饮一斗酒。岳父很奇怪,前去查探。只听他在朗读《汉书·张
良传》。读到张良狙击秦始皇,误中副车,拍案叫道“惜乎击之不中!”就满饮一大杯。他岳
父笑道:“有如此下酒物,一斗诚不为多也!”可见其乐在书而不在酒也。
读书也是一种练功,是一个收心去杂念的过程。要读书,就要凝神静虑,致心一处。有
些人光读些“大全”“技巧”之类的实用书籍,这是生存的需要,本来是______19______的,
但在一个注重人格全面发展的社会中,只读那些能赚钱的书,毕竟是浅薄的。人们应该多读
一些对人类的生命处境加以关怀和思考的书籍,包括一些很好的文学作品。好的传记作品能
对年轻人起到立志的作用。出版界不仅仅要把中外经典图书印出来给大家阅读,还要把那些
激发今人为远大理想而奋斗的典型人物介绍出来,优秀传记作品的影响力,是______20______
的。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能得以超世代增长、累积、传承的
最重要方式。
B. 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能得以超世代累积、传承、增长的
最重要方式。
C. 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阅读、书写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能得以超世代增长、累
- 18 -
积、传承的最重要方式。
D. 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阅读、书写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能得以超世代累积、传
承、增长的最重要方式。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在线的熟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一系相承 津津乐道 无可非议 不可捉摸
B. 薪火相传 津津乐道 无可厚非 难以估量
C. 一系相承 乐此不疲 无可厚非 难以估量
D. 薪火相传 乐此不疲 无可非议 不可捉摸
19.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好书一部不为多,只要有乐趣,越多越好。
B. 精湛的书籍能给人带来无穷的乐趣。
C. 好文章能引起人们的乐趣,读得越多乐趣越多。
D. 能引起人们乐趣的好文章越多越好。
【答案】17. D 18. B 19. C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的能力。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
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
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此题
“书成为……的最重要方式”错误,主语宾语搭配不当,排除 AB;
“增长、累积、传承”语序不当,应依次为“累积、传承、增长”,故排除 AC。
故选 D。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弄清所用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句的
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最后选出正确答案。成语区别如下:
一系相承: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薪火相传: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
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第一空处“知识与智慧”作定语应填“薪火相传”,
排除 AC;
②津津乐道: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乐此不疲: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第二空处
- 19 -
后面指“汉书下酒”的故事,应填“津津乐道”,排除 D;
③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与第三空语境不符;无可厚非:不
可过分指责、苛求。表示虽有缺点,但还可以原谅,适用。
④难以估量:很难估计,很难猜测,形容数目众多。不可捉摸: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
量。结合语境“出版界不仅仅要……,还要……,优秀传记作品的影响力,”可知,此处应
为“难以估量”。
故选 B。
【19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语句的能力。理解文章的重要语句,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解答本
题时,应先通读全文,理清文意;然后细读相关语段,提取相关信息;最后筛选并整合其相
关信息有针对性地分析作答即可。
理解“有如此下酒物,一斗诚不多也”这句关键语句,要弄清喻体所对应的本体各是指代什
么。根据语境,“下酒物”比喻的是引起极大兴趣的好书,“一斗诚不为多”喻为“读好文
章应多读几遍以追求乐趣”。所以 C 符合题意。
故选 C。
20.下面材料是台湾知名企业家、诚品书店的创办人吴清友回答《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一段
话,请根据回答内容,推断并写出记者的问题。
记者: ?
吴清友:弘一大师有一位学生叫丰子恺,丰子恺形容说弘一大师把人的生活分为三层。
第一层住的人就是物质生活,名牌、精品、豪宅、飞机、珠宝等;住在第二层的人,物质生
活是生存的基础必要,但是他不会太迷恋,他要有精神生活。像我这种人可能是住在一楼半
的,所以做一点所谓文化、艺术等等,就是文化生活、精神生活。弘一大师脚力很强,他是
要住三楼的,三楼就是神性的心灵生活。所以我才说,我也只不过是心灵生活的逃兵。我好
像顶多只能住二楼,最多窥望一下三楼,我能上去吗?
【答案】您曾经提到相较于弘一大师,经营诚品书店也不过是做一个心灵生活的逃兵。为什
么要这样说呢?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回答推断话题的能力兼考语言的连贯得体的能力,这也是考查交际语
言的一种形式。解答此题,首先读文段,明大意,通读文段,把握文段话题,概括文段大意;
- 20 -
然后针对话题和大意提问,注意问题和回答之间的逻辑联系。
本题吴清友的回答阐释了“弘一大师把人的生活分为三层”的观点,提出自己自只是心灵生
活的逃兵的观点。提问时,注意记者身份和吴清友的身份,做到语言的得体。可以提问为:
吴总,你作为台湾知名企业家、诚品书店的创办人,为何说自己是一个心灵生活的逃兵呢?
【点睛】得体,即用语应适应语言环境。语言得体主要是指使用语言时要与对象、场合、目
的、语体特点等相吻合。
1.用语要看对象
说话写文章,首先要看对象,即考虑谁是听话者、阅读者,要充分考虑对象的特征,诸如性
别、年龄、职业、身份、文化、性格、气质、爱好,甚至禁忌等等。
其次注意尊称、谦称和习惯用语。
2.用语要看场合
场合,指由说话双方关系及时间、空间、社会条件等综合因素构成的语言环境。一般来说,
在庄重的场合,用语要庄重、规范,应用典范的书面语,而不能用拉家常的口吻和语气;在
公共场合,用语要准确、扼要,话题要集中,经常使用自然、亲切、灵活的语言,并尽量使
用口语。同样的话,在不同的时间内,也应有不同的说法。
3.用语要注意语体
语体有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两大类,其中口头语言包括谈话语体、演讲语体、辩论语体;书
面语言包括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政论语体。
4.用语要特别注意敬谦。许多汉语词汇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如果把握不好,就会闹出笑话。
敬称只能用于称对方,而谦称只能用于称自己。
21.下面这幅名为“塑料制品”的漫画是葡萄牙第 20 届国际漫画节获奖作品,请简要说明漫
画的内容(不超过 40 字),并指出漫画寓意(不超过 30 字)。
内容:
寓意:
【答案】(示例)内容:塑料瓶被剪成鳄鱼嘴的形状,露出参差不齐锯齿般的牙齿,吞噬着人
- 21 -
类的家园——地球。寓意:塑料垃圾正在吞噬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
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漫画,分析漫画的题目主要有概括画面的内容,分析
漫画的寓意,给漫画添加标题和解说词等题目,答题时首先立足于漫画的内容,注意按一定
的顺序概括,然后注意漫画的劝诫意义,劝诫意义要从漫画夸张的手法中获取。
这幅漫画共有两部分,一是被剪成鳄鱼嘴的形状的塑料瓶,二是地球。由二者的状态,塑料
瓶正在吞噬地球,再结合漫画题目“塑料制品”,不难看出寓意是塑料垃圾正在吞噬我们赖
以生存的地球。
四、作文(60 分)
22.阅读下列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新冠疫情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网络上出现了许多相关的谣言,比如“饮用高度酒能抵
抗新型冠状病毒”“钟南山院士建议盐水漱口防病毒““广东省中医院开具预防新型冠状病
毒肺炎药方””中部战区空军今天会在武汉上空开始播撒消毒粉液”,不一而足。对于这些
谣言,“语文匠”QQ 总群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贵州敏敏:我觉得,只要是谣言就一定要封杀,要追究发布者的责任!
河北锋哥:但是,人家的初心还是好的呢,还不是为了生命健康……
重庆明亮:辨别谣言需要专业知识,不容易分辨呢。
河南大姐:老人家最爱传播这些力,我说了,他们都不听的。
湖北宇文强:封杀谣言肯定是对的,坚守初心也需要正确的方式。
对于疫情背景下的网络谣言,你的态度是什么?你的做法又是什么?请写一篇文章,投稿到
武汉的主流报纸《楚天都市报》的“防疫一线”栏目。注意语言得体,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疫情面前,别误入“谣言陷阱”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特别是武汉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
健康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在无数人为汹汹疫情奋勇前行之际,网络上接连出现各种有
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谣言,这类事件不断被曝光,再次突显了维护清朗网
络环境的重要性。
媒体要筑“桥梁”,不能堵“高墙”。大年初一,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针
对这次新型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出台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会议强调,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
- 22 -
发布疫情,回应境内外关切的问题。要加强舆论引导,加强有关政策措施宣传解读工作,增
强群众自我防病意识和社会信心。媒体是网络内容建设的重要力量,面对恶意攻击和谣言,
应当坚决回击、以正视听;面对网民关切和疑问,要加强辨析引导、澄清模糊认识。在这次
疫情发生的过程中,有些平台为了抢流量、博关注,把谎言包装成“事实”,将猜测翻转成
“存在”,挑战法律底线,操纵舆论感情,扰乱网络秩序,危害社会诚信,影响社会稳定。
互联网虽是虚拟世界,却同样是一个规则实体,遵守相应的职业行业道德,强化社会功能和
媒体责任,才是发展的长久之计。
网民要当“剑客”,不要做“看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类似“1 月
26 日主持人白岩松邀请钟南山介绍疫情”“用淡盐水漱口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钟南山
院士被传染了”“空中喷洒防疫药剂”等等,这样的谣言在百姓间扩散蔓延,造成整个社会
的焦虑恐慌。在面对来源模糊、事实不清的信息时,切忌一味地盲目转发与情绪发泄,应当
多一些理性思考和冷静判断。疫情汹涌,国家在挫折中奋进,无数工作人员为之尽己所能、
不屈不挠,此时正是需要我们凝聚共识、统一行动的关键时刻,每一位网民更应该擦亮辨别
是非的双眼,理解配合,共同面对。人人都从自身做起,承担一份网络社会的公共责任,为
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贡献一己之力。
当然,呼吁媒体和网民遵守法律法规、加强理性判断,并不是说对新型肺炎疫情的防控
工作不能开展监督,不能讲真问题,不能揭露真现象。恰恰相反,那些遵守法律、尊重事实
的建言献策和批评监督不仅很有必要,而且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疫情当前,需要每
一位网民、每一个个体握紧手中的“金话筒”,积极构建健康理性的网络舆论空间,共同维
护法治有序、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
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
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
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
审题:材料的中心话题是新冠疫情下的“网络谣言”,关于“谣言”的争论,体现了民众对
这一问题的关注。那么,对于疫情背景下的“网络谣言”,我们应该有怎样态度?谣言产生
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遏制谣言?这是考生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本文是一篇栏目投稿,注意
语言得体。
近期社会广泛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各类“网传“听说”类谣言信息误导公众,
- 23 -
引发恐慌,必须加强整治。为什么会有如比多的谣言?在这个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很多人
都对疫情的发展状况非常关心,比如,今天确诊人数是多少,新确诊的人员曾搭乘哪些航班、
车次,如何有效预防病毒……人们对信息的高度渴求,导致了信息的不对称,从而产生谣言。
另外,一些人想为疫情做点事的潜在“好意”,往往导致一些信息违背核实便转发出去,最
终造成谣言的迅速传播。那么,如何防止谣言跑赢“疫情真相”呢?一方面,有关部门要通
过媒体、网络等方式,及时、真实地公开疫情信息,让每位市民知晓疫情变化情况,做到心
中有数。另一方面,要大力普及相关防护知识,让广大公民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不轻易被感
染。此外,作为民众的我们越是在这个时候,越不能放任谣言惑众。要切实做到不信谣、不
传谣,不给防控疫情再添舆情。
参考立意:(1)封杀谣言,刻不容缓;(2)破除谣言,科学是利器;(3)杜绝谣言,首先要
传递真相(4)谣言止于智者(5)解谣言之“毒”,首先要用“法律”
参考素材:
(1)保持对信息的敏感固然是一件好事,但也要避免谣言与恐慌乘虚而入。一方面,恐慌本
身就是谣言传播的助力——各地频频流传的不实消息,便是恐慌的具象化表现;另一方面,
谣言的传播也会让恐慌扩散——一度甚嚣尘上的“火神山医院重新选址”谣言,便在舆论场
上骗过了许多关心防疫工作进展的人,进而催生了大量焦虑与恐慌。唯有及时澄清不实谣言,
消除公众恐慌,才能避免这种疫情之外的“次生灾害”,影响防疫工作的大局。
(2)真相是谣言的天敌。确保公众及时通过权威渠道获取最新、最准确的信息,是对抗谣言
的第一要务。在权威信息与“小道消息”之间,权威信息越是精准、及时,就能获取越多人
的信赖,进而压缩“小道消息”的生存空间。反之,如果权威信息处于缺位状态,人们自然
会去寻找各种“小道消息”,以满足其对信息的需求。
(3)面对疫情,恐慌是一种难以避免的情绪,但越是如此,我们便越是要努力克服这种情绪
造成的负面影响。过度的恐慌不仅是谣言的温床,也可能促使人们做出一些不理性的举动,
譬如盲目就医、抢购物资等等。这些举动不仅会影响医疗秩序,冲击物价,还可能造成交叉
感染,使疫情进一步恶化。为此,媒体、专业人士应努力将科学的防疫方法告知更多的人,
让人们认识到恐慌无用,并掌握自我鉴别、自我隔离的基本方法,从而平抑恐慌情绪。这不
仅能够降低社会风险、维护社会秩序,也能让有限的防疫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4)为克服恐慌情绪,所有人都要加强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遵循权威信源的专业建议,践
行最合乎理性的防疫方法。具体而言,应当认真做好个人防护,已经生病的人要听从医嘱对
症下药,而不是盲目就医。要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与聚会,不轻信来历不明的防疫方法,不传
- 24 -
播无法证实的虚假消息。不论是抵抗病毒、抵抗谣言还是抵抗恐慌,每个人都要把自己当成
一道防线,由此成为防疫工作的正面助力。
(5)面对那些蓄意编造、影响恶劣的谣言,有关部门也要践行正本清源的职责,该打击时严
厉予以打击。那些心存恶意,恶意编造虚假消息或明知消息不实还蓄意传播的人,必须付出
相应的代价。如此,真实、有用的信息才能更好地流动,而不至于被谣言和恐慌的恶性循环
“污染”。
结构示例:《疫情面前,别误入“谣言陷阱”》,议论文文体。首段引用材料,摆事实,“网
络上接连出现各种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谣言”。第二、三段针对谣言,
各方应该怎么做:媒体要筑“桥梁”,不能堵“高墙”;网民要当“剑客”,不要做“看客”。
最后一段,辩证分析,指出这么做的目的是“积极构建健康理性的网络與论空间,共同维护
法治有序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
【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
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
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
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
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
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
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
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
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
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
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
视角度。
- 25 -
相关文档
- 【物理】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1-06-0213页
-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2021-06-015页
-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32021-06-0123页
- 2017-2018学年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2021-06-019页
- 物理卷·2018届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2021-05-279页
- 2017-2018学年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2021-05-276页
- 【物理】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1-05-2615页
-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第二中学2020届2021-05-2522页
- 2017-2018学年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2021-05-247页
-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22021-05-24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