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01 KB
- 2021-06-0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四单元 演讲辞
(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古代文体学史上,唐宋时期是一个承先启后的时代。唐宋众体咸备,各种文体都获得充
分的发展空间,文学文体方面,诗、文、词三足鼎立,新兴的小说、戏曲也崭露头角;公牍和应
用文方面,与新创文体竞相发展,迎来了历史上实用性文体发展的高峰。唐宋文体批评层累式
地多角度探究,并与当时的文体书写产生互动,让文体写作与批评相得益彰。一言以蔽之,唐
宋时期是古今文体骈与散、简与繁、文与质、雅与俗纠葛转关的枢纽。
唐宋文体学何以呈现出如此特征和面貌?郑骞《宋代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定位》说:“唐宋
两朝,是中国过去文化的中坚部分……上古以至中古,文化的各方面都到唐宋作结束。就像一
个大湖,上游的水,都注入这个湖;下游的水,也都是由这个湖流出去的。”唐宋文化既恢宏又
复杂,既超卓又平易,既多元又开放,属于成功的贯通、通变型文化,其通变特色影响到方方面
面,自然包含文体。
唐宋文化学术的集大成、综合性的特征,若用当时人的话,而且是最简洁的话来概括,则
朱熹《答姜叔权》里的一句话甚为贴切:“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
熟,然后能融会贯通。”拈出其中的“融会贯通”,不妨说是宋人概括唐宋文化的最佳注脚。
文化的融通特征,对于唐宋文学、文体的发展、演进,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和深刻的影响。唐宋
文体在文化的大视野下,打上了浓厚的“共同体”烙印,表现为分化与综合、限制与超越、对
流与融通的复杂多元格局。
唐宋文体学的贯通性,突出地表现在文体间的交流和互动上。古代文体的结构规则并非
刻板不变,实具有灵活组装拆卸的机制,其间的结构和功能关系可紧可松,内在亦具有延展性
和弹性张力,在一定条件下,其规则会发生位移改变。文体与文体之所以能发生关系,在于它
们具有某种同质的因素,例如结构、形式、语言等。假设我们对甲文体和乙文体都很熟悉,
但是甲乙的相参相融,却依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会产生令人兴奋的新奇效果。
熟悉与陌生,陈旧与新颖,固有与超越,就在文体间的贯通、参融、相资中实现了奇妙的
转化。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与贯通密切相关,唐宋开始大量使用“文备众体”一词。黄庭坚
等宋人用“兼备众体”来赞美唐代大诗人杜甫,这是充分肯定老杜在诗体方面的集大成。更
重要的是,宋人开始用类似词形容本朝文人。诸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朱熹等,
都得到过类似“文备众体”的称赞。这种情况在宋以前是没有的。可见唐宋文人的“兼备众
体”,成为极为突出的现象。何以文备众体者愈来愈多?这其实是贯通的文化作用于文体的重
要表现。
唐宋文人学识渊博,擅长多种文艺者不在少数。多面手、组合拳式的才能,让他们一通百
通,有了贯通文艺的资本。高手可以游刃有余地出入各种文体,取长补短,互相交通。尤其当
一种文体已发展极充分,内部的各种写作技巧、艺术手法差不多被穷尽时,或许只有“跨界”
“贯通”,向其他文体寻求参酌,才有可能打破困局,实现新变。
(选编自谷曙光《解读古代文体的新维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宋是我国古代文体学史上一个承先启后的时代,各种文体齐备,并都获得充分的发展空
间,因而迎来了各种文体发展的高峰时期。
B.唐宋两朝不仅各种文体写作竞相发展,而且文体批评也呈层累式地多角度探究,并与文体
书写互动,使两者相得益彰。
C.上古以至中古,文化的各方面都到唐宋作结束,使各种文体在唐宋这一时期得到充分发展,
于是唐宋文化成为成功的贯通、通变型文化,具有恢宏又复杂,超卓又平易,多元又开放等特
点。
D.唐宋时期各种文体竞相发展,兼之文体批评多角度探究,使唐宋成为古今文体骈与散、简与
繁、文与质、雅与俗纠葛转关的枢纽。
解析:A 以偏概全。“唐宋是各种文体发展的高峰时期”表述不正确,原文是“实用性文体
发展的高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体与文体在结构、形式、语言等方面具有同质的因素,于是熟悉与陌生,陈旧与新颖,固
有与超越,就在文体间的贯通、参融、相资中实现了奇妙的转化。
B.唐宋文化学术集大成、综合性的特征以及融通的特点,这不仅影响唐宋文体,还深刻影响唐
宋文学的发展、演进。
C.宋朝朱熹《答姜叔权》一文里用“融会贯通”四个字贴切而简洁地概括出了唐宋文化学术
的集大成、综合性的特征。
D.唐宋文体分化与综合、限制与超越、对流与融通的复杂多元格局的特点,是受具有融通特
征的唐宋文化的作用和影响而形成的。
解析:C 用“融会贯通”四个字概括唐宋文化学术特征的不是朱熹,而是作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宋文人“文备众体”是一个极为突出的现象,像李白、杜甫、白居易、欧阳修、王安石、
苏轼、黄庭坚、朱熹等,都得到过类似“文备众体”的称赞。出现如此众多的文备众体者,
是贯通的文化所起的重要作用。
B.唐宋大量使用“文备众体”及类似词语来称赞本朝众多文人,充分肯定他们在文体上的集
大成,这是之前所没有的。
C.写作高手不仅熟知多种文体的写法,而且还能将各种文体的写法贯通起来,得心应手地进
行运用,并写出新意来。
D.当一种文体从各种写作技巧到艺术手法差不多被穷尽、并已发展极充分时,只有向其他文
体“跨界”“贯通”,才能打破困局,实现新变。
解析:C A 项,无中生有。文中没有提及李白、白居易也获得过此称赞;B 项,唐代并没有用“文
备众体”称赞本朝文人;D 项,“只有……才能 ……”将或然说成必然。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
天 湖
海 桀
走进西部,你不可以不去看湖,看那高天大地上独有的液态的翡翠,看那独属于世界第三
极的纯粹的原始,看那浑古苍茫中的生命的鲜活。
那是可以触摸到的真实的梦啊!视觉里,湖天一色,长云横空。倒映在湖中的雪山冰肌玉
骨,水面莹波荡漾。满眼都是湿漉漉的清逸,一如天然的水墨。
你向她走去。
天地安详,净若装饰,却又毫不虚玄,那实实在在的鲜美质感,那青春弥漫的天灵之光,使
人在茫茫然然,浩渺无涯的醺然里,充满生命的自豪。心灵里清辉熠熠,通明如澈。恍恍惚惚
之间,似有一条曲曲弯弯的小路,在洒满光斑的湖面上诱惑着、浮迤着——它伸向太阳,伸向
尽头,伸向谜一般的深处,却又分分明明铺展在脚下……
地球上的喜马拉雅海消失了。而这片湖水却更加年轻,更加美丽,更加温情,像一位默默
无语的仙女,静静偎依在雪山的怀抱;又像是一轮永远皎洁、永远安宁的满月,在那幽远而又
孤独的清澈里,在那只会消失不会变老的诗意中,守望着那个终极的谶语……
天湖的独异举世无双。她的周围没有亭台,没有飞檐,没有园艺,没有楼阁;不见帆影,不
见闹嚷,不见气象万千的云雾缠绵,连最最普通的一棵小树都不长……所有的只是云,只是雪,
只是湖,只是草显示出的坦然。所有的只是自然叠积出的圣洁的山,仙灵的水。
无限静卧于斯。面对这样的境域,你生命的孤独,本能的渴望,会就此蜕变。距离消失了,
坦途历历。
你只想再看一眼真切的雪山、冰川、草原;你只想再领略一次三伏的清凉,超凡的意味,
归宿的自然;你只想在荒野的深处,看着瀚海落日的苍凉,走向真朴,走向纯粹……既而,在突
如其来的孤寂中,在恍如隔世的空落里,在幽梦般的清逸和爱悦般的境界中,忘记尘世的喧嚣
和魅惑,忘记所有的烦闷和苦恼。心啊,如汪洋中的船,高扬着鼓胀的帆,全部的目的和向往都
只会是那可以真正落脚的坚实的彼岸——火热,温情,弥漫着人烟和爱的祥祺的所在。
然而,像日落后星辰的闪耀一样,当你回到都市,回到那个被欲念之力旋转不已的尘世的
轨道上。你会在楼群的挤压中、酸雨的雾霭中、烦嚣的昏冥中、应酬的喟叹和无常之苦的缘
分中想起这片美如理想的蓝色,想起她乳汁般的纯净;想起她超拔的仙姿,恍然间,别梦依稀
心里充满空寥的忧伤。
于是,你在自我的影子里结识安慰,在人生的沉浮中呼唤真情,在迷惘的苦痛中虚拟现实,
在无序的回味里吟诵自然……既而,怀着稽首的肃穆,怀着洗礼的庄严,怀着对阴柔的向往,
怀着对挚情的依恋,思念那西部的奇伟浩瀚,思念那独属于荒野的纯净,思念那原始的真实,
思念那你曾触摸过的鲜活的梦境。
永无宁静的心啊,如婴儿的眼睛,在那片超凡的泰然里,在那摇篮的煦暖里明亮着、闪烁
着……
你或许会说,西部的天湖的确很美,可我更喜欢长江黄河,我赞美大海的瑰丽,我崇拜汪
洋的宏伟。
我知道,在你心的屏幕上,一旦离开,天湖就正在远去,像退潮的浪花,苍茫在微濛濛的天
际……
一片片鱼鳞状的沙滩裸露出来。一块块赤褐色的废墟袒呈开来。
可是我要说,你还是忘不了天湖啊!那天外世界的干净,那自然原始的真朴,那对生命本
质的贴近,多么深孚,多么坦然;多么沉静,多么空灵;多么神秘,多么纯粹。寻阅一次,就会成
为生命链条上的一个链扣。无须想起,不会忘记。没有痛苦,不思喜悦;没有哀伤,不求幸
福……所有的只是那亲爱之中的本真的渴望,所有的只是那深不可测的生命的悲壮和交
响……
不知今晚是否有梦,如果有,一定是湖。
(选自《经典美文》)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天湖的特异,主要表现在她生存的环境只有自然叠积出的圣洁的山和仙灵的水上。
B.“永无宁静的心啊,如婴儿的眼睛……”一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抒发了作者离开天湖
后对天湖真挚而纯洁的依恋之情。
C.这篇散文以深邃凝重的意蕴、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丰富的精神内涵而独具魅力。
D.本文写出了天湖的独特之美,她美丽迷人的景色让人的心灵为之
震撼。
解析:A 天湖的特异主要是她古朴、安谧、空灵、和谐等优美的意境。
5.文章用“不知今晚是否有梦,如果有,一定是湖”作为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 分)
解析: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思考。结构上,考虑与上文(开头)有什么关系;内容上,看表达了作
者的什么感情,是否是对主题的深化等。
答案:①与文章开头部分“那是可以触摸到的真实的梦啊”遥相呼应,使结构更加严密完整。
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天湖的深沉怀念,达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6.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天湖的美?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 分)
解析:对天湖的形、色的描写属于直接描写,将天湖比作“液态的翡翠”“天然的水墨”等运
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将天湖与都市作对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步骤是先明确表现手法,
再结合文本分析。
答案:①直接描写,绘形绘色,写出了天湖的清澈、静谧、古朴而神秘之美。②运用比喻、拟
人手法,将天湖比作“液态的翡翠”“天然的水墨”“默默无语的仙女”“皎洁、永远安宁
的满月”等,形象生动地展现出天湖纯朴、柔静之美。③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天湖的开阔、明
净、静谧、安详与都市的拥挤、污染、烦杂、喧嚣对比,更鲜明地突出了天湖迷人的优美景
色。(每点 2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光明网):
中国拥有 3 000 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 400 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
尬的是,这 400 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
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
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
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
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 0.3-0.4 毫米。极
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
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
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
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
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
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
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
的新阵地。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
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
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
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
“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45 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
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
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
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性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
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
精神,心无旁骛、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材料三(新浪网):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
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
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
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
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
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
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
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
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
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
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
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材料一报道了中国 3 000 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改变,这些
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B.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在表明中国企
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C.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
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决很
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解析:A “这些企业”的说法不准确,文中并没有说“中国 3 000 多家制笔企业”都具备自
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的能力。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4 分)
A.材料一说我国制笔企业 3 000 多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对比,
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B.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术上,而是在心
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C.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性
能 要 求 极 高 , 而 此 前 中 国 制 造 达 不 到 这 些
要求。
D.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贯彻
“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E.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旁骛;责任
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解析:AE B 项,“不在……而是在”说法绝对,原文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C 项,偷换概念,
“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原文为“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D 项,“只要……
就……”,说法绝对。
9.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并谈一谈发展对策。(5 分)
解析:概括问题要从第二、三则材料中提取,分条作答,抓住核心词语,比如技术的问题,缺乏
精神、表现浮躁,结构不合理,人才紧缺等。谈对策要理解第三则材料,尤其概括李克强的发
言。
答案:问题:①技术上有差距。②缺乏工匠精神:心态、思维模式、文化和环境上有差距,整个
制造业比较浮躁。③深层结构不合理:创新力不足。④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答三点既可,1
点 1 分,共 3 分)
对策: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①从人入手,重塑人力基因,注重人才培养;②从理念入手,企业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
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超越世俗的成就动机;③大力倡导“工匠精神”。(答出两点即可,1 点 1
分,共 2 分,言之成理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由郎中..历知安庆、汝宁二府。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
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四十三年,改
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
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
隆庆初,加右副都御史。吉囊子吉能据河套为西陲诸鄙长,南扰河、湟番族,环四镇皆寇。
其冬,进崇古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崇古奏给四镇旗牌..,抚臣得用军法
督战,又指画地图,分授诸大将赵岢、雷龙等。数有功。吉能犯边,龙等出花马池、长城关与
战,大败之。吉囊弟俺答纳叛人赵全等,据古丰州地,东入蓟、昌,西掠忻、代。
四年正月,诏崇古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崇古禁边卒阑出,而纵其素通寇者深入为间。
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归者接踵。其冬,把汉那吉来降。把汉
那吉者,俺答第三子铁背台吉子也。崇古念因此制俺答,则赵全等可除也,留之大同,慰藉甚
至。俺答方掠西番,闻变急归,索把汉甚急,使使调之。崇古令把汉绯袍金带见使者。俺答大
喜,屏人语曰:“我不为乱,乱由全等。天子幸封我为王,永长北方,诸部孰敢为患。即不幸死,
我孙当袭封..,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耶?”遂遣使,并请互市..。崇古以闻,帝悉报可。俺答遂缚
全等十余人以献,崇古亦遣使送把汉归。崇古广召商贩,听令贸易。布帛、菽粟、皮革远自江
淮、湖广辐辏塞下。崇古仍岁诣弘赐堡宣谕威德,诸部罗拜,无敢哗者,自是边境休息。
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诏进太子太保。十
五年,三封告成。又二年卒。赠太保,谥襄毅。
(节选自《明史•王崇古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
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B.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
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C.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
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D.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
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解析:D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郎中,战国始置,后从隋唐到清朝,朝廷各部都设立郎中一职,分掌各司事务,位于尚书、侍
郎之下。
B.旗牌,指写有“令”字的旗和牌,是朝廷颁给封疆大吏或钦差大臣准许其代替王命、便宜行
事的凭据。
C.袭封,与“荫”相同,均指封建时期子孙承袭上辈的封爵,都是一种封建皇帝封赏大臣子女
的制度。
D.互市是指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与外国或异族之间的贸易,汉朝时期出现最早的互市,有名
的如明朝的“茶马互市”等。
解析:C “荫”是指封建时期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取得入仕权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王崇古通晓军事,保护一方平安。他任宁夏巡抚时,熟悉各边关的险要关隘,组织抵抗防守,
收纳投降归附盗寇,屡次出兵直捣敌巢,使敌寇不敢残害宁夏。
B.王崇古善于用人,具有战略意识。他统辖陕西等四地区军务时,划出防区,分别授权给赵岢、
雷 龙 等 大 将 , 这 些 大 将 各 自 独 立 作 战 , 灵 活
机动。
C.王崇古巧抓时机,促使事况转变。当把汉那吉来降,他认识到这是处理蒙汉关系的契机,厚
待把汗,让其穿绯袍束金带,趁机安抚俺答,铲除了叛徒赵全等人。
D.王崇古重视贸易,稳定发展边境。他广招商贩,听任贸易,数千里边地不动兵兴武,每年节省
了很多费用,出现了数千里军民安居乐业的现象。
解析:B “各自独立作战”错,原文意为,王崇古上奏请求给四镇发放旗牌,使抚臣能够按军
法督察战事。并没有“各自独立作战”之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5 分)
译文:
(2)崇古仍岁诣弘赐堡宣谕威德,诸部罗拜,无敢哗者,自是边境休息。(5 分)
译文:
答案:(1)他又发檄文慰抚少数民族和汉族中陷落敌手的军民,率众来降以及自己逃回的人,
全部进行安抚。(“檄”“劳”“自拔”“存抚”各 1 分,大意 1 分)
(2)王崇古仍旧每年到弘赐堡宣告皇帝的威仪圣德,各部族环绕着下拜,没有敢大声说话的人,
从此边境安宁。(“岁”“诣”“罗拜”“休息”各 1 分,大意 1 分)
参考译文: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由郎中历任安庆、汝宁二府知府。调任常镇兵备副
使,在夏港攻击倭寇,在靖江追上并歼灭了他们。跟随巡抚曹邦辅在浒墅作战。不久,与俞大
猷一起追倭寇出海。他积功升任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嘉靖四十三年,他改任右佥都
御史,任宁夏巡抚。王崇古喜欢谈论军事,完全知晓各边关的险要关隘,亲身参加部队作战,
修治进攻和防御设施,接受投降和归附的人,多次出兵直捣敌人的巢穴。敌寇屡屡残害其他的
边镇,唯独宁夏完好。
隆庆初年,他被加封为右副都御史。吉囊的儿子吉能占据河套做了西部边疆各部落的首
领,向南骚扰河、湟番族,周围四镇都遭侵犯。这年冬天,王崇古升任兵部右侍郎,统辖陕西、
延、宁、甘肃地区的军务。王崇古上奏请求给四镇发放旗牌,使抚臣能够按军法督察战事,
他还根据地图画出防区,分别交给大将赵岢、雷龙等。他屡次立功,吉能侵犯边关,雷龙等人
从花马池、长城关出兵与他们作战,大败他们。吉囊的弟弟俺答收留了叛贼赵全等人,占据古
丰州地方,向东攻八蓟、昌地区,向西劫掠忻、代地区。
隆庆四年正月,诏令王崇古总督宣、大、山西地区的军务。王崇古禁止边防兵卒擅自出
境,却放出一向通敌的人深入敌营充当间谍。他又发檄文慰抚少数民族和汉族中陷落敌手的
军民,率众来降以及自己逃回的人,全部进行安抚。回来的人接连不断。这年冬天,把汉那吉
来投降。把汉那吉是俺答第三个儿子铁背台吉的儿子。王崇古考虑可以趁此制服俺答,铲除
赵全等人,便将把汉等人留在大同,慰问安抚备至。俺答当时正在抢掠西部少数民族,听到事
变急忙回师,急切地索要把汉,派使者刺探。王崇古让把汉穿绯袍束金带接见使者。俺答很高
兴,屏退随从对他讲:“我不作乱,祸乱是赵全等人所为。希望天子分封我为王,永远为北方首
领,各部落谁敢生祸乱。即使我不幸死去,我的孙子应当世袭封爵,他接受了朝廷的厚恩,怎敢
辜负呢?”于是派遣使者,并请求互市通商。王崇古将这件事上报,皇帝全部答复可以。俺答
就绑缚了赵全等十多人献给朝廷,王崇古也派使者将把汉送回。王崇古广泛地招集商贩,听任
他们做生意。布匹丝绸、豆子米粮、皮革远从江、淮、湖广聚集到了边塞附近。王崇古仍旧
每年到弘赐堡宣告皇帝的威仪圣德,各部族环绕着下拜,没有敢大声说话的人,从此边境安
宁。
东起延、永地区,西到嘉峪关七镇,数千里地区的军民安居乐业,不动兵兴武,每年节约十
分之七的费用。诏令晋升他为太子太保。万历十五年,三次封贡都成功了。又过了两年,王崇
古去世。封赠为太保,谥号襄毅。
(二)古代诗歌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次韵尹潜感怀
[宋]陈与义①
胡儿又看绕淮春,叹息犹为国有人。
可使翠华周宇县,谁持白羽静风尘?
五年天地无穷事,万里江湖见在身。
共说金陵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②。
【注】 ①陈与义,南宋诗人,少即有才名。此诗写于 1129 年,诗人遭受贬谪,仍未复官。
又因金兵南下,连陷三州。故避乱江汉,转徙湘湖。②金兵南犯,南宋政府对定都何处存在争
议。
14.下列对整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首联诗人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金人南犯的情景,表达了他为自己是一个有国家的人的
幸运之情。
B.颔联用借代的手法。“翠华”是皇帝仪仗队中用翠鸟羽做的旗,常用来指皇帝;“白羽”指
白羽扇,古代将军指挥作战的白色羽毛扇。
C.诗人用“风尘”比喻战乱,与戴叔伦诗句“山中旧宅无人往,来往风尘共白头”中“风尘”
之意相同。
D.颈联上句言五年间国多战乱,下句叹万里路奔走江湖,两句形成因果关系,对仗工整,一气
呵成。
E.尾联中“共说”一词照应文题,表明作者与尹潜定都南京的主张
一致。
解析:AC(选 C 得 3 分,选 A 得 2 分) A 项,“为国有人”指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C 项,戴诗
中的“风尘”指尘事、平庸的事。
15.整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解析:理解整首诗的感情,可以逐句理解。首联表达了作者面对金兵入侵,表达自己的愤懑;
颔联表达对朝廷的不满;颈联与尾联表达一个意思,即对朝廷国无定都的担忧。
答案:①首联诗人用“又”“叹息”等词,表达了面对金兵的多次入侵,自己却无能为力的才
不得展的愤懑。(2 分)②颔联诗人用设问的方式表现了对朝廷现状的不满,表达了对“匡扶
社稷”的英豪的期盼之情。(2 分)③颈联与尾联通过对自己漂泊的状态及国无定都的现状的
描写,表达了对自己和朝廷前途命运的担忧。(2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每空 1 分)
(1)《赤壁赋》中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语句
是: , 。
(2)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批
评: , 。
(3)《氓》中文章结尾回忆了少年时代尽情欢娱的情景,“总角之宴, ”。
答案:(1)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3)言笑晏晏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互联网+’应用小镇”是广州打造的一批“互联网+”制造业、农业、商务、物流等示
范区,各示范区寒木春华....发展潜力巨大。
②虽然我们的队伍中不乏克己奉公的好干部,但不稂不莠....也是不能不正视的现实。有的干部
表面对党忠诚,私底下却拉帮结派。
③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
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④有一位离休老干部在遍览故宫绘画馆的古代佳作之后说:不见风雨之迹,可有淋漓润泽之
感 。 他 确 实 道 出 了 中 国 画 的 妙 处 , 堪 称 一 得. .
之见..。
⑤一刻千金....,有言必践,传递着中国的极大诚意,展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襟怀,赢得了世贸
成员和国际舆论的佳评。
⑥为了如期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连月来他忙得食不知味,席不暇暖....。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③④⑥ D.②④⑤
解析:D ①寒木春华:寒木,松柏;华,花。比喻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符合语境。②不稂不莠:
稂,狼尾草;莠,狗尾草。本指禾苗中无野草。后比喻人不成才,没出息。不合语境,应改为“良
莠不齐”。③夙夜在公:从早到晚,勤于公务。指官吏勤于政事。出自《诗经·召南·采蘩》: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符合语境。④一得之见:指只有一点可取之处的见解,多用作谦辞。
不合语境。可改为“真知灼见”。⑤一刻千金:指一刻时光,价值千金。形容时间非常宝贵。
语出宋·苏轼《春夜》诗:“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不合语境,可改为“一诺
千金”。⑥席不暇暖:座位还没有坐热就走了,形容很忙。符合语境。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叶嘉莹八十高龄还坚持著述、讲授,仅仅是因为她认为独享诗词之美“上对不起未来的学
者,下对不起千古以上的诗人”。
B.贾平凹是一位极具叛逆性的作家,但又不失淳朴的本色;他是中国少有的高产作家,每一部
作品都堪称精品,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C.过了一会,大家终于明白了,希拉里是在怪责奥巴马和科米,宣称自己竞选失败都是他们俩
造成的结果。
D.茶的饮用方式主要在于品,对于耽饮者,品有助于缅念过去、遥瞻未来,有助于独自沉浸于
创造构思中,也有助于激发朋友间隽言妙语之谈兴。
解析:D A 项,应为“上对不起千古以上的诗人,下对不起未来的学者”。B 项,“这一点是毋
庸置疑的”中的“这一点”有歧义,指代不明。C 项,“宣称自己竞选失败都是他们俩造成的
结果”中去掉“的结果”。
19.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3 分)
A.值张老师的令郎结婚之际,我们办公室全体人员集体制作了一段视频,向他全家表达了诚
挚的祝福。
B.淮海路上一家手机经销店正在搞让利促销,我过去垂询了一下几款名牌智能手机的价格,
发现并没有便宜多少。
C.刚刚接到寄来的论著样书,我匆匆打开,看到扉页上印着几位编者的姓名,我的名字也忝列
其中。
D.李教授出院了,小王在电话里对他说:“欣闻您康复出院,特表示衷心祝贺,不知您何时来上
班?”
解析:C A 项,“令郎”用来表达对对方尊敬,不能用于第三方;B 项,“垂询”,敬辞,不能用
于自己;D 项,应该用口语。
20.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能源纸”下定义,不超过 50 字。(5 分)
一张长宽不过 15 厘米、厚度不到 1 毫米的“纸”,电容可以达到 1 法拉,可媲美目前市
场上的超级电容器。这就是瑞典林雪平大学有机电子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与丹麦和美国同行合
作开发出的新材料——储能能力出众的“能源纸”,其由纳米纤维素和导电聚合物制成,可反
复充电数百次,每次充电只需要几秒钟。
解析:对有用信息进行筛选和整合,“新材料”是宾语,有四个定语“由纳米纤维素和导电聚
合物制成”“可反复充电且充电时间短”“储能能力出众”“形状像纸的新材料”,四者缺
一不可。
答案:“能源纸”是一种由纳米纤维素和导电聚合物制成、可反复充电且充电时间短、储能
能力出众、形状像纸的新材料。(主干和四个定语各 1 分)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6 分)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的互助式
学习。利用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成员之间的合作,所以小组内成员的学
习基础应该基本一样,这样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
交往能力,有助于提高所有学生对某一科的学习兴趣,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组织能力和授课
能力。
①小组内成员的学习基础不一定一样。
②
③
解析:文段阐述的是“合作学习”的价值。“有助于提高所有学生对某一科的学习兴趣”不
一定是合作学习的必然结果,其中的“所有”的说法太绝对化。“提高教师的组织能力”也
不是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答案:②不一定提高所有学生对某一科的学习兴趣。
③不一定提高教师的组织能力。
四、作文(60 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天,几位学生鼓动苏格拉底去集市逛一逛。他们说:“集市里有数不清的新鲜玩意儿,
您去了一定会满载而归。”第二天,学生们请他讲一讲集市之行的收获。苏格拉底说:“此行
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
读完上面的材料,你有何联想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③标题自拟;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根据给定材料写作议论文,要过好审题关。如何快速、准确地审题立意?抓关
键句,是一种常用方法。上述材料的关键句是苏格拉底的答语。对于集市中数不清的新鲜玩
意儿,学生们满心艳羡;然而苏格拉底却认为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其实是自己并不需要的。由此,
我们不难看出苏格拉底的人生志趣,他的生活价值观。从这一立意点切入,我们可以提炼出如
下中心论点:
(1)快乐源于简单的生活;
(2)生活因简单而幸福;
(3)学会拒绝物欲的诱惑;
(4)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5)欲壑难填,当思自制;
(6)非必需的尽量不要,要学会为自己减负;
(7)富有的是精神;
(8)恬淡的人生,简单的快乐;
(9)学会放下;
(10)好人生的加减法,等等。
相关文档
- 高中语文第1课窦娥冤课件4 人教版2021-06-0233页
- 高中语文精品导学案:人教选修之《中2021-06-025页
- 2020版高中语文 专题1 向青春举杯 2021-06-025页
-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课时分层作2021-06-026页
- 2020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珠星璧月彩2021-06-024页
- 高中语文罗曼罗兰课件苏教选修传记2021-06-0245页
- 高中语文第3课哈姆莱特课时作业3含2021-06-027页
- 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永遇2021-06-0218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后作业4喜2021-06-027页
- 高中语文第1单元单元导读课件 人教2021-06-0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