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8.50 KB
- 2021-06-0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年高一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儒学与现代人生是什么关系?儒学在今天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这关涉儒学的本质。儒学以“道”为最高追求,这是理解儒学及其现代价值的关键。“道”无非就是指人的价值与信仰,指人生的追求、社会的遵循。那么,儒学之道主要包含哪些层面的“道”呢?
其一是天下为公的人伦之道。儒家的社会理想是“天下为公”,这是儒家追求的王道。“公”与“私”相对,是人的公共意识、公德意识,彰显了人的社会性存在。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儒家提出“五达道”,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是人与人相处的五种主要关系,其他关系都可以在此基础上派生出来。达道者,大道也。五达道如何处理? 孔子提出的原则是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孔子把它称为“人义”,即为人者都应自觉做到。
其二是政之所成的为政之道。孔子常说“政者,正也”,“为政”无非就是“为正”。为政者皆有其位,他们更应该有其德,德位相配者才能为政治国。为政者要做到自身正,须先有对“正”的认知。春秋时期的郑国人子产说“学而后为政”。这个“学”是指正确的认知。为了让他们更好地“为正”,传统的“大学之道”讲求培养君子,他们可以讲高深的学问,可以“喻于义”,他们的德行像“风”,他们明是非、知荣辱、能担当、敢引领、格局大、有气象。时代顺利前行,社会和谐发展,离不开许许多多这样的人。
其三是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要想知礼又有道德,无论是为政在位者还是普通民众,都面临一个自身修养的问题。于是孔子提出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修身方法。这是孔子的一贯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点,它被认为是孔子在人文规则历史中设立的第一个黄金法则,被推尊为全球伦理最基本的伦理框架。曾子说,孔子的学说“忠恕而已矣”。孔子的忠恕之道就是仁,是儒学的核心。仁的本义是“反求诸身”,即反省自己,亦即曾子所说“吾日三省吾身”。儒学是修己安人之学,看起来,孔子提出的方法十分简单,但在简单背后,却蕴含着一般人想不到的“不简单”。
- 25 -
最后是与时偕行的时中之道。中庸,就是中之用,也就是用中,把握中道。中庸要求不偏不倚,不能过,也不能不及。作为方法论和处事原则,中庸或中道原则是对和谐的追求。人处在伦理关系中,和谐的关系应当君仁、臣忠,应当父慈、子孝,人伦关系都是相互的、双向的,把握其间的平衡就是和谐,就能发现中和之美,这就是“天地位”。只有天地各得其位,才能“万物育”。只有稳定,才能生长;只有和谐,才能发展。从社会管理的意义上讲,中庸指不断纠偏的过程。孔子说:“夫礼,所以制中也。”按照中道学说,人要按照该做的去做,这就是“以礼制中”。如有人不能做好,就要教育引导,这就是“以型教中”。如果有人违背道德规范,甚至伤义败俗、危害社会,教育也不起作用,那就要“以刑教中”,这就是加以强制,以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
(摘自杨朝明《儒学与现代人生的关系》,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伦之道是建立在人的社会性基础之上的,就是指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五种关系。
B. 为政者要做到德位相配,真正达到“为正”的目标,就必须对“正”有正确的认知。
C. 孔子儒学的核心就是仁, 也就是忠恕之道,孔子认为这可以作为他的学说的全部概括。
D. 时中之道要求把握人伦关系的平衡与和谐,君仁而后臣忠,父慈而后子孝。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逻辑上是总分关系。
B. 文中多次援引孔子及其弟子的原话,清晰地表明了儒家的观点。
C. 文中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儒学之道的内涵,并对它们分别做了评价。
D. 文章末段从方法论、处事原则和社会管理的角度分别论述了对中庸之道的理解。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忠恕之道强调人的自身修养,人伦之道强调入的公德意识,儒家强调要内外兼修。
B. 为政者明是非、知荣辱、能担当、敢引领,他们是时代和社会最需要的人才。
C. 宋代朱熹说“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这和孔子的忠恕之道是一脉相承的。
D. “以礼制中”“以型教中”“以刑教中”是纠偏逐步加强的过程,最终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
【答案】1. B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中,
- 25 -
A项,“就是指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五种关系”错误,原文说的是“这是人与人相处的五种主要关系,其他关系都可以在此基础上派生出来”,除了五种主要关系,还有其他关系。选项以偏概全。
C项,“孔子认为这可以作为他的学说的全部概括”错误。原文说的是“曾子说,孔子的学说‘忠恕而已矣’”,选项张冠李戴。
D项,“君仁而后臣忠,父慈而后子孝”理解错误。原文说的是“人伦关系都是相互的、双向的,把握其间的平衡就是和谐”,选项说的先后关系不准确。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中,C项,“并对它们分别做了评价”错误,文中有的作了评价,有的没有作评价。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中,B项,“他们是时代和社会最需要的人才”说法绝对。原文说的是“时代顺利前行,社会和谐发展,离不开许许多多这样的人”。
故选B。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各小题。
材料一:
中新社北京3月3日电(记者杨喆)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3日在北京指出,现在博物馆处于“成长期的烦恼”。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当日在北京开幕。会后,刘玉珠在“部长通道”接受媒体采访时作上述表示。
- 25 -
他在解释“成长期的烦恼”时表示,一方面,博物馆的社会需求比较大:另一方面,博物馆的发展比较迅猛,现在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人民对于多元化、高品质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大,博物馆所能提供的供给和服务远不能达到社会的需求。“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也有很多路要走。”他说,刘玉珠透露,今年国家文物局的重点是紧扣博物馆的职能定位,尤其是围绕博物馆的短板和难点,下大力气解决这些瓶颈性问题,争取在今年和有关部门一起,出台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以满足参观者对博物馆新的需求。
刘玉珠表示,博物馆首先是文化遗产的保护机构,尤其是遗址类博物馆和以古建筑为主体的博物馆,文物安全和文物保护是第一位的,在这一点上不能有任何的弱化和松懈。但同时,博物馆又是公共文化教育和服务的机构,它不是一般的庙会、集市,也不是娱乐场所,它应该是展示和引导高尚的社会风气的场所。
(摘编自《国家文物局局长谈博物馆“成长期的烦恼”》,中国新闻网2019.3.3)
材料二:
央视纪录频道推出的《如果国宝会说话》系列纪录片,开创性地在电视艺术中融入互联网思维,以活泼语态讲述国宝。多元形式传播国宝。这一系列跨媒体传播方式,令国宝真正实现了与年轻人的互动,让文化得到了更为生动而有效的传承。《如果国宝会说话》摒弃了大多数文物纪录片厚重严肃的表述风格,转而在平等的对话中“倾听”文物自己的“声音”,捕捉文物背后人的生命气息,再以现代人可感可触的方式呈现给观众。活泼的表述背后不是刻意的讨好,而是满怀诚意的“工匠精神”是制作者对文物与时代关联的深刻理解。归根结底,文物本身就不是冰冷沉默的概念,它们也有自己的温度,有自己的故事,而《如果国宝会说话》所做的,不过是给了文物们“表达自我”的机会,以更有“人味”的口吻讲述自己的“造物者”们的生活和思想情感、创造力与智慧,从而帮助观众以更生动的方式定位相应时代的特质,生产力与文化特点。
(摘编自张梓轩《(如果国宝会说话):与文明的超时空对话》,《光明日报》2018年8月9日)
材料三: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星光,曾经专门研究过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课题。他说,保护得比较好的国家,无一例外有充足的资金。这些保护资金一部分来源于政府,一部分来源于社会的广泛参与,目前,我国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投入主要是政府,还没有形成多方参与、共同投入的机制。由于投入机制不健全,财政投入不足,历史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大打折扣。
- 25 -
在很多国家,都有完善的保护体系,王星光说,以世界上最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之一意大利为例,他们已形成了保护机构网络,在意大利,文物保护分四个等级,第一级类似于我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切按原样保存,保护原物不得改变;第二级指具有特色的建筑,室内外不可改动,但结构可以更新;第三级是地方价值建筑,仅保存外观,室内可以改动,以便更好使用;第四级指一般建筑,只要原样不改可以重建。
在文化遗产保护上,最重要的还是立法。王星光说,在欧美国家,不仅是立法保护,法律保护体系和监督体系也同样完善,早在1913年,法国就制定了《保护历史古迹法》;1930年,英国制定了《古建筑法》;1943年,德国立法规定改变历史建筑周围500米环境要得到专门批准。在西方国家,历史文化遗产教育也很普及。西班牙中小学都开设了世界遗产保护课程,并且有很多遗产保护和古迹修复学校,培养专门的古迹修复人员。
(摘编自《河南商报》2015年10月13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民对多元化、高品质的文化需求不断增加,这与博物馆提供的供给和服务不足之问的矛盾是当下国家文物局和有关部门亟待解决的。
B. 在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我国目前主要是靠政府投入,还没有社会的参与和投入,这使我国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大打折扣。
C. 意大利是世界上最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之一,它根据保护对象和保护内容把文物保护分为四个等级,形成了保护机构网络
D.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在电视艺术中融入互联网思维,语态活泼,跨媒体的传播方式深受年轻人喜爱,促进了文化的有效传承。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班牙开设世界遗产保护课程这一事实证明年轻人是文化遗产的主要传承人,这也是博物馆把“吸引年轻观众”作为一个课题的原因。
B. 《如果国宝会说话》让文物自己“讲述”当时制造者的生活及情感,使现代人可感可触,这种独特的呈现方式是“工匠精神”的一种体现
C. 博物馆不同于娱乐场所,它是公共文化教育和服务的机构,其职能定位决定了它的社会功能,如展示和引导高尚的社会风气。
D. 政府投入、社会参与,分级保护、体系完善,完善立法和教育理念是外国文物保护的三个秘诀,这一系列的保护机制值得我们借鉴。
6.
- 25 -
阅读上述材料,你认为社会在吸引青少年参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答案】4. B 5. A
6. ①历史文化场所、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机构要发挥公共文化教育和服务功能,展示和引导高尚的社会风气。
②借用跨媒体传播等多元形式,实现文化遗产与年轻人的互动。
③普及历史文化遗产教育。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观点或概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等要求。这类题要认真读图,从文中基本概念、重要语句、图表、引述的资料获取信息,结合选项进行准确解读,常见错误有漏掉信息、以偏概全;因果倒置、主客互换;未然已然、信息有变;无中生有、查无实据。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B项,曲解文意,错在“还没有社会的参与和投入”这个地方。根据原文材料三“我国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投入主要是政府,还没有形成多方参与、共同投入的机制。由于投入机制不健全,财政投入不足,历史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大打折扣”是说还没有形成健全的机制,而不是“没有社会的参与和投入”。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
A项,强加因果,于文无据。错在“这一事实证明年轻人是文化遗产的主要传承人,这也是……作为一个课题的原因”。从材料三最后一句“西班牙中小学都开设了世界遗产保护课程,并且有很多遗产保护和古迹修复学校,培养专门的古迹修复人员”,看不出年轻人是文化遗产的主要传承人。同时,举西班牙开设了这个课程,只是证明:“在西方国家,历史文化遗产教育也很普及”,但推论不出:博物馆把“吸引年轻观众”作为课题的原因。
故选A。
- 25 -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题干要求回答:阅读上述材料,你认为社会在吸引青少年参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从材料一“博物馆首先是文化遗产的保护机构,尤其是遗址类博物馆和以古建筑为主体的博物馆,文物安全和文物保护是第一位的,在这一点上不能有任何的弱化和松懈。但同时,博物馆又是公共文化教育和服务的机构,它不是一般的庙会、集市,也不是娱乐场所,它应该是展示和引导高尚的社会风气的场所”可以概括出:以博物馆为代表的文化遗产的保护机构要主动发挥公共文化教育和服务的功能,展示引领高尚的社会风气。从材料二“央视纪录频道推出的《如果国宝会说话》系列纪录片,开创性地在电视艺术中融入互联网思维,以活泼语态讲述国宝。多元形式传播国宝。这一系列跨媒体传播方式,令国宝真正实现了与年轻人的互动,让文化得到了更为生动而有效的传承”等语句可概括出:要借助多元媒体,实现与年轻人的互动,从而让传统文化有效传承。从材料三“在西方国家,历史文化遗产教育也很普及。西班牙中小学都开设了世界遗产保护课程,并且有很多遗产保护和古迹修复学校,培养专门的古迹修复人员”可以概括出:加强历史文化遗产教育等要点。
【点睛】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②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凡是归纳“措施,举措”题,先结合文本筛选,然后,用动宾短语来归纳。比如“构建……”;“引导……”;“支持……”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唱
谢应龙
一季的雨水足,晒够了秋阳,地里有个好收成。
田边一个人站着,一个人蹲着,站着的抽着旱烟卷儿的是四爷,蹲着的头上罩着素边皂布头巾的是四奶。
- 25 -
田是村里的好田。村里的现有的田都好。稍差的这些年都种上了大豆、花生和红薯,行里都疯长着青草儿——种的人不愁收,播了种完事。甭管它大豆比白米细、花生赛黄豆大、红薯藤遮不住黄土。
站在田边,可以看清整个村院。村子里没有狗了,行路的人走得静心清闲。蹲着的四奶对抽着旱烟、眼睛直望着村子黄土大道的四爷说:“老头子,甭等了,开镰吧!”
甭等了?这几天四爷等的就是他的儿子!大儿子在恢复高考后那年上了大学,工作在城里,秋收时总要请假回来帮衬爹,原是不要等的。直到三年前,儿子升了职,开镰时就再也未见他的影子。春节小车回来,劝爹:这几亩田,就别在它上面想主意,穷折腾了。四爷眼一瞪,那年春节就过得没滋没味的。
说好今年全都回来,咋还未露出脑尖顶?
二儿子、三儿子,一个专科、一个本科,让村里人眼红。四爷听了消息,好久未做声。半晌才说:谁让他们全走了呢?说的是实话。
半个也不会回来了。四爷的眼又朝村子逡巡了一阵后,他叹了口气才回过头来对四奶说:“开镰吧。”
开镰了,熟透的水稻沉沉地朝着镰刀挥去的方向倒下。沉沉倒下的水稻在四爷的眼中闪过一道道无比绚丽的弧线,一股丰收无言的稻香痒痒甜甜地悬浮在秋日的风中了,他忍不住打了一个响亮的喷嚏,四爷才惊喜地发现,四爷说:“老婆子,看我割了好大的一蔸呢!”
四奶接言:“我也割了好大一蔸呢!”
四爷一愣,随即就笑了:“割吧。”
“割吧。”
日近当午,四爷抬头看了一下天,天穹里尽是薄薄的青云,没有一丝儿的彩色,天底下的飞鸟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邻家地里的庄稼早已割了,稻草胡乱地散在田里,东一垛西一垛的。不远处的塬上是几柱冲天的浓烟在飘……四爷的心就猛地紧缩了一下,他一下子就怀念那时大集体大生产火火热热的情景来:男人挑禾挥汗如雨,女人割禾弯腰如弓,机声鸣鸣,镰光闪闪,最顽皮的娃儿们也跟在挑桶后边泥着脸蛋抢拾着稻穗……
四奶说:“我又割了好大的一蔸呢!”
四爷看了看已汗流浃背的四奶,她满头的白发和金黄的稻色非常美丽。四爷很痴迷地看了一阵,说:“老婆子,我总觉得这地里怪冷清的。”
四奶抬起满是汗渍的脸,她撩起青布衬衣的下襟在脸上撸了一下,便笑了,说:“冷清就冷清吧,难道让人一边唱戏不成?”
四爷说:“今日里我才真觉得自己老了。”
四奶听了,一愣,随后就豁开牙床笑。
- 25 -
“笑啥呢?”四爷见状,问。
“笑你七十还不服老呢,想想,人若不老下去,这黄土地上的人又一茬连着一茬疯长,到今日恐怕连挤都挤不下呢。更何况人要吃要喝,堆成这么多,会弄成啥样呢?”
“那种田的把式都老了又去了,田地里冷冷清清了,你说又会成啥样呢?”
四奶听了,又一愣。她看见四爷的眼空洞而又迷失般地在空荡荡的塬上呆望了——路上有几个人正远远地朝这里走来。四奶跟着望,过了一阵,四奶说:“不是咱家的儿,割吧。”
“割吧,割起才热闹点。”
镰刀又动作起来,稻子在轻吟的阵痛声中成功地倒下。忽然,四爷嘶哑着粗犷的嗓门吼叫了起来,接着,唱:
锄禾日当午,挣钱儿读书。谁知读书儿,进城不沾土。说读书,说读书……
空旷的田野里,一段如泣如诉的歌谣,像一张无边无际的网撒向了天地的四方。不远处一棵苦楝树上一群打盹的鸟儿惊醒了,扇动着惊恐的翅膀箭一般地逃去。
四奶没来由地竟浑身战栗起来,低头看,一层殷红的血液已浸过了她的指尖,无声地点滴在稻田里,她回过头想看,却不见了血痕,血早已溶浸在尘土之中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从“说好今年全都回来,咋还未露出脑尖顶”中可以看出,儿子们虽事业有成,但对土地上的劳作已彻底淡漠,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当今乡村社会只剩老人与小孩留守的空心化现状。
B. 文中“四爷说:“老婆子,看我割了好大的一兜呢!”这句话体现了老人丰收的喜悦和劳动的满足之情。
C. 文中写四爷对“过去那火火热热的情景”的回忆与眼前的冷清形成对比,表现四爷心中的失落,也反村了老人的孤单。
D. 这篇小说叙述从容,作者运用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塑造了一对热爱土地的勤劳老人。他们对田地丰收感到喜悦,也对“开镰”冷清无人感到失落,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现状的关注和隐忧,令人深思。
8. 小说中间部分描写一片丰收样和的秋日图景:天高云淡,飞鸟成群……一有何作用?
9. 小说题目“秋唱”能否改为“秋收”,为什么?
【答案】7. A 8. ①营造一种静谧祥和的秋日田园氛围。②烘托四爷等丰收的喜悦心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③和后文田野的冷清、散乱形成对比,强化四爷失落迷惘的心理。④在叙事对话中插人环境捕写,调节叙事节奏,既增强了文学美感,又使行文富有变化。
- 25 -
9. 不能。①凸显人物形象。表现了四爷对土地和劳作的热爱。对农村文明衰落的失落和惆怅,体现了其执着的个性。②悲怆的秋唱,寄托情感的苍凉,更能凸显主题,引发读者对农村现状的关注和思考。③四爷从隐忍到爆发,情绪逐层蓄积,最终以化用李绅《悯农》诗句嘶吼出来,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⑤秋唱中悯农的传统主题在今天抑扬顿挫地吟唱,深化了主题。⑥“秋唱”比“秋收”更有一种诗意的韵昧和美感,使小说更有含蓄、深沉的情味。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
A项,“是为了突出当今乡村社会只剩老人与小孩留守的空心化现状”过度解读,文中这样写并不是为了突出农村空心化问题,而是为了表达作者对农村文明衰落的思考、惆怅。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从环境的渲染、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刻画、主题的暗示等角度考虑。
环境本身:“熟透的水稻沉沉地朝着镰刀挥去的方向倒下。沉沉倒下的水稻在四爷的眼中闪过一道道无比绚丽的弧线,一股丰收无言的稻香痒痒甜甜地悬浮在秋日的风中了”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农村图景,营造了秋日田园的祥和气氛。
人物上:“水稻”“弧线”“秋日的风”等景象是四爷眼中的美景,表达四爷对秋日丰收时节田园美景的喜爱之情。
结构上:与后文“天穹里尽是薄薄的青云,没有一丝儿的彩色,天底下的飞鸟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邻家地里的庄稼早已割了,稻草胡乱地散在田里,东一垛西一垛的。不远处的塬上是几柱冲天的浓烟在飘……”形成对比,此时的田野“薄云”“乱堆的稻草”“浓烟”等景物强化四爷失落迷惘的心理。
内容上:本文多用对话来开展故事情节,插入环境描写使行文曲折多变,增强了文本文学美。据此作答即可。
【9题详解】
- 25 -
此题考查鉴赏标题作用和个性化阅读探究的能力。把握小说标题的作用: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概括小说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突显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从给读者的带来的感受角度来说,还有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冲动的作用。概括起来有情节、环境、人物、主题和效果五个方面。本题可据此回答。
首先表明态度——“不能”,然后阐述理由。
人物形象上:四爷等待在外工作的孩子一起收割稻子,却以失望告终,于是和四奶一起洒着汗水开镰收割,“老婆子,看我割了好大的一蔸呢”等句子写出了四爷对土地和劳作的热爱。望着冷清的田野,想起儿子升职后不再去田里干活,并让自己别种田等事,四爷内心失落惆怅,唱起了《悯农》歌,如泣如诉的歌谣将四爷对农村文明衰落的惆怅表达的淋漓尽致。
主旨和效果上:小说层层推进,由等待到失望,由喜悦到惆怅,由笑到歌,通过歌声深化小说的主旨,引起读者对农村现状的关注和思考。
标题本身:“秋收”只能表明秋天的收获,“秋唱”则意味着秋天收获时的歌唱,含义更丰富,更具有诗意美感。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4.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房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警敏,贯综坟籍,善属文。年十八,举进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曰:“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补隰城尉。顾中原方乱,慨然有忧天下志。会父疾,绵十旬,不解衣;及丧,勺饮不入口五日。太宗徇渭北,杖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公为秦王,即授府记室。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王尝曰:“汉光武得邓禹,门人益亲。今我有玄龄,犹禹也。”居府出入十年,军符府檄,或驻马即办,文约理尽,初不著稿。太子即位,为中书令。第功班赏,与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功第一,进爵邗国公,食邑千三百户。进尚书左仆射,更封魏。帝尝问:“创业、守文孰难?”玄龄曰:“方时草昧,群雄竞逐,攻破乃降,战胜乃克,创业则难。”魏徵曰:“既得天下,则安于骄逸。国繇此衰,则守文为难。”帝曰:“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居宰相积十五年,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帝遣使谓曰:“让,诚美德也。然国家相眷赖久,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顾公筋力未衰,毋多让!”晚节多病,时帝幸玉华宫,诏玄龄居守,听卧治事。疾甚,帝命凿苑垣以便候问。薨,年七十一,谥
- 25 -
曰文昭。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明达吏治,议法处令,务为宽平。治家有法度,常恐诸子骄侈,席势凌人,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
(《新唐书·房玄龄列传》,有删减)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
B. 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
C. 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
D. 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器,本指国家的宝器,如钟鼎之类,也指国家所需的器材,又代指国家政权。
B. 中书令,我国古代官职名称,唐朝中书令为首席宰相,在三省长官中位居第一。
C. 食邑,也叫封地,古代中国之卿、大夫世代为食禄的田邑,大小按封爵等级而定。
D. 谥,指人死后,后人给他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评价的文字,有褒谥与恶谥之分。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房玄龄文思机敏,善写文章。他在秦王王府任职十年,各种军事文书和幕府檄文,有时顷刻间便写成,文字简约而道理详尽,一开始就不打底稿。
B. 房玄龄心忧天下,尽心为国。他年纪轻轻就心忧天下,被吏部侍郎高孝基称赞胜过当时许多年轻人;他尽心竭力治理国事,审议法令,也务为宽平。
C. 房玄龄位居宰相,深受皇恩。他担任宰相长达十五年,晚年多病的房玄龄留守京城时,卧床办理国事,后来病情加剧,皇帝令凿通苑墙以方便问候。
D. 房玄龄为人孝顺,谨于治家。他衣不解带地服侍生病的父亲百天,待父亲去世后,又五天滴水不进,还收集古今家诫并写在屏风之上,以告诫子女。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
(2)让,诚美德也,然国家相眷赖久,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
【答案】10. C 11. A 12. B
13.
- 25 -
(1)众人争相获取奇珍异宝,唯独房玄龄独自收拢人才到幕府,并与诸位将领暗自相互深交,人人都愿意尽全死效力。(2)谦让,确实是美德。然而国家依赖您(治理)已久,一旦失去优秀的辅国人才,如同失去左右手。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对称结构等等,还可以利用词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来判断。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语,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宜采用排除法。该句译文是:玄龄跟随我平定天下,身经百死,而逢一生。 看到了创业的艰难。魏徵(征)与我安抚天下,害怕因富贵而生骄盈。骄盈就会息慢政事,怠慢政事就会导致灭亡,故见守成之为不易。
首先“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是一组顶真句,且后两句两两对称,故应分别断开;同时都是“畏”的宾语,所以以排除A B两项;其次A项与D项中的“冒百死遇”语义不通,且“冒百死/遇一生”属对仗句,意思是:身经百死,而逢一生,即俗话说的九死一生。进而排除A D两项。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C。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学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等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敲。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 项,“国器”代指“国家政权”的说法错误,应表述为常用来代指治国人才。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在细节上做文章。同时防止命题陷阱,如: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25 -
B 项,强加因果,从原文可知房玄龄“慨然有忧天下志”是做“隰城尉”时,是在“被高孝基称赞”之后的事情。即不是因为有这个心忧天下的志向才被称赞。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同时,了解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掌握翻译的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式)。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断句——串译——完善。
第(1)句采分点:“怪珍”,奇珍异宝;“人物”,人才;“致”,到;“申结”,交流交往。
第(2)句采分点:“让,诚美德也”,判断句;“相”,代词,指其中一方,可译为“您”;“一日”,一旦;“良弼”:优秀的辅弼之才;“亡”,失去。
【点睛】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房玄龄,齐州临淄县人。年幼时机警敏捷,贯通典籍,善于写文章。十八岁时,应举于进士 科。吏部侍郎高孝基以知人著称,说:“我见过的人很多。还没见过这样的年轻人,(他日后)一
- 25 -
定是国家的栋梁。”补任隰城尉,见中原正乱,慨然而有忧天下的志向。适逢父亲生病,历时十 旬,玄龄衣不解带服侍:待父亲去世后,五天滴水不进。太宗率兵巡行渭北,房玄龄杖策拜见太 宗于军门。太宗与他一见如故。太宗被封为秦王后,随即授玄龄职为王府记室。每逢征伐没有不跟从的。(战后)众人争相获取奇珍异宝,惟独房玄龄收拢人才到幕府,并与诸将暗相深结,人人都愿尽死效力。秦王曾说:“汉光武帝自得邓禹之后,门人更加相亲相近。自从我有了玄龄, 就像光式有了邓禹一样。”房玄龄在王府任职十年。军事文书幕府檄文。有时顷刻间便写成,文字简约道理详尽,一开始就不打底稿。太子即位后,任职中书令。按功封赏,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功居第一,晋爵为邗国公,赐予食邑一千三百户。后来晋升为尚书左仆射, 改封为魏国公。太宗曾问说:“创业与守成,哪一个更难?”玄龄说:“在事业开创时期,群雄竞逐,被打败了就归降,战胜之后才能夺取,因此创业为难。”魏徵说:“取得天下后,就会安于骄奢淫逸。国家由此农亡,所以说守成为难。”太宗说:“玄龄跟随我平定天下,身经百死,而逢一生。 看到了创业的艰难。魏徵与我安抚天下,害怕因富贵而生骄盈。骄盈就会息慢政事,怠慢政事就会导致灭亡,故见守成之为不易。”(房玄龄)担任宰相长达十五年,自认为权力恩宠极大,多次上表请求辞去相位。诏书不准。太宗派遣使者对他说:“谦让确实是美德。然而国家依靠您(治理)巴久,一旦失去优秀的辅国人才,如同失去左右手。您看起来筋力未衰,不要谦让了!” 晚年多病,当时皇帝出巡玉华宫,下诏玄龄留守京城,听任他卧床办理国事。后来病情加剧。皇帝命令凿通苑墙以方便问候。去世,终年七十一岁,谥为文昭。玄龄执掌国政时,凤兴夜寐,尽心竭力,一心为公,不想让一件事情有失误。熟悉精通吏事,审议法令,务为宽平。治家有法度,常常担心孩子们骄奢淫侈,仗势欺人。于是收集古今家诫,书写在屏风之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诗语言千锤百炼,色调清丽明快,直抒胸臆,感情至深,真切动人。
B. 首联直接破题,点明情境。“自”字是“无良伴”的呼应,体现了诗人的孤独。
- 25 -
C. 颔联由室内的寒灯写到室外的雁叫,视听结合,描绘出了一幅寒夜孤客思乡图景
D. 颈联虚实结合,想象奇特,表现出诗人因愁思难耐、归家无望而生出的怨恨。
15. 此诗尾联在艺术上很有特色,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答案】14. A 15. ①此诗尾联虚写一笔,以设想之词勾勒家乡美丽的生活图景,以景结情,把浓烈的归思之情融入家乡优美的风景之中。②尾联以想象中的家乡美景,反衬出诗人羁旅的思乡愁苦。这是用乐景反衬哀情的典型手法。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A项,“色调清丽明快,直抒胸臆”错误。全诗色调并非全是清丽明快,除尾联外,都写得沉郁顿挫;全诗极少直抒胸臆,抒情以含蓄蕴藉为主。首联与颔联极言乡关遥远,幽愁满怀。梦见自己回到家中,因路途遥远,梦醒时分天已大明,家书须隔年才能寄到旅馆,可见离家之远,表达出对家乡深沉的思念。颈联与尾联看似跳出了乡愁,艳羡门外沧江鱼船的清闲自在,其实是借他乡之物,更曲折地表达出诗人思乡之情。全诗层层推进,写景抒情都有独到之处。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此诗尾联在艺术上很有特色,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赏析诗句的妙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沧江烟霭,云霞明灭,月色溶溶,家门外系着钓鱼船,一幅优美宁静祥和的家乡风光图景。以设想之词,勾勒家乡美丽的生活图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把浓烈的归思之情融入家乡优美的风景之中。画面中虽然没有写人物,但一条静静地系于家门外的钓鱼船却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面对这样一幅家乡优美的画面,谁人不梦绕魂牵,更何况旅宿在外的诗人呢!家乡远隔千里,旅人归思难收,如此优美的家乡风光图景非但没有给诗人以慰藉,反而加深了诗人的思乡愁苦。这是用乐景反衬哀情的典型。美景幽思、怨恨乡愁、委实凄绝。除却个中人,任何人也难以深味个中情。不过,“烟月”在此实际上是借代,并非一定就是“烟”,就是“月”。
- 25 -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成分。
(1)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写眼前江月和水上船舫,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妙,让听者彻底陶醉。
(2)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道难》中诗人以震耳欲聋的飞瀑声和滚石的撞击声从听觉角度写蜀道之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东船西舫悄无言, (2). 唯见江心秋月白。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 飞湍瀑流争喧豗, (6). 砯崖转石万壑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字,我们要善于积累。此题中需注意“舫”“参省”“知明”“飞湍瀑流”“喧豗”“砯崖”“万壑”等字在语境中的意思和字形的正确书写。
【点睛】名句的识记,除了反复诵读外,就是要注重理解记忆,也可以用一下趣味性的联想记忆来帮助。目的是记准、写对。情景式默写,一定要抓题干中的关键字眼,然后所填的诗句一定要呼应、紧扣这些字眼。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人类开始仰望星空,梦想就开始了。(
- 25 -
);然而对于一个国家和一种文明而言,几十年如__________。面对“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人人都要有__________的紧迫感,要对得起时代的期盼,也经得起子孙后代的评说,不让历史留下遗憾。
奋斗的生活是美好的,追梦的青春是丰满的。行进在时代的峡湾中,有激流和险滩,也有可以__________的河岸。曲折的峡谷会薄弱人的斗志,隐蔽人的视线,让人产生“慢慢走,欣赏啊”的冲动。然而,不感受入海口的辽阔,不知道世界的格局之大;没有在海洋“扎猛子”的经历,就不懂得弄潮儿的气魄。
个人理想与伟大的时代相互塑造、相互成就。志之所趋,__________。青年追求伟大梦想,要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奋斗大潮中,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如此,青年心中才有阳光,眼里才有远方,才能在逐梦的路途上脚踏实地、行稳致远,成就青春的辉煌。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几十年的时间,对人的一生很漫长
B. 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几十年的时间很漫长
C. 几十年的时间,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很漫长
D. 人的一生,要度过漫长的几十年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A. 白驹过隙 时不我待 苟安一隅 无远弗届
B. 稍纵即逝 时不我待 得过且过 无远弗届
C. 白驹过隙 千钧一发 得过且过 无边无涯
D. 稍纵即逝 千钧一发 苟安一隅 无边无涯
19.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曲折的峡谷会削弱人的斗志,隐蔽人的视线,让人产生“慢慢走,欣赏啊”的冲动。
B. 曲折的峡谷会遮蔽人的视线,薄弱人的斗志,让人产生“慢慢走,欣赏啊”的冲动。
C. 曲折的峡谷会薄弱人的斗志,遮蔽人的视线,让人产生“慢慢走,欣赏啊”的冲动。
D. 曲折的峡谷会遮蔽人的视线,削弱人的斗志,让人产生“慢慢走,欣赏啊”的冲动。
【答案】17. B 18. A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根据下文“然而对于一个国家和一种文明而言”几十年很短暂可知,所填句子应该与下文呼应,因此应先说“对于人的一生来说”,表达几十年很漫长的意思。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快,光阴易逝。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此处强调时间过得快,应选“白驹过隙”。
时不我待: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珍惜并充分利用时间。千钧一发:比喻情况万分危急。此处强调紧迫感,应选“时不我待”。
苟安一隅:指占据一个小地方以偷安。得过且过: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没有长远打算;也指工作敷衍了事,不负责。此处照应下文“河岸”,应选“苟安一隅”。
无远弗届:不管多远之处,没有不到的。无边无涯:形容一块区域没有边界。或者没有边际。此处指追求远大,应选“无远弗届”。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
A项,“隐蔽人的视线”不搭配,“削弱人的斗志,隐蔽人的视线”语序不当。
B项,“薄弱人的斗志”搭配不当。
C项,“薄弱人的斗志”搭配不当,“薄弱人的斗志,遮蔽人的视线” 语序不当。
故选D。
20.下面是某大学校庆的征文启事,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当,请找出并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明确,语体风格一致。
- 25 -
金秋十月,学校将迎来百岁生日。为弘扬“X大'精神,凝聚校园文化,我们热诚地邀请广大教职工、海内外毕业学生,抽空拿起手中的笔,讲讲你与学校的故事,抒发你对学校的感情。凡参加此次征文的投稿者均惠赠一份校庆纪念品。敬盼你的来稿!
【答案】①“生日”改为“华诞”;
②毕业学生” 改为“校友”;
③“抽空”改为“百忙中”;
④“讲讲”改为“讲述”;
⑤“惠赠”改为“赠送”。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的当等。“生日”“抽空”“讲讲”是口头语,校庆征文应用庄重的书面语;“毕业学生”语气生硬,可改为“校友”;“惠赠”是敬辞,用于对方的赠送,可改为“赠送”。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一注意场合,审时度势;二看清对象,因人而异;三掌握谦敬,注意礼貌。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老字号”要想活得好,①________。品质过硬,②________,反之则会被消费者抛弃。曾经就听到有朋友抱怨某家“老字号”,不仅有时候卖的食物不好吃,服务态度和就餐环境也不尽如人意。这样的商家门可罗雀,也在情理之中。前些年新闻里还报道过,某家“老字号”用过期的原料生产食品,这种做法不仅是在欺骗消费者,③________,将先人辛辛苦苦建立的名誉毁于一旦,实在令人惋惜。
【答案】 (1). ①一定要在质量上下功夫(品质); (2). ②才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3). ③更是在砸自己的招牌。
- 25 -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本语段的话题是“老字号”,①紧承前一句“要想活得好”,即发展的好,必须怎么办,而根据①后面“品质过硬”会怎么样,推断①内容应该为“一定要在品质上下功夫”的相关内容。②紧跟前面“品质过硬”会怎么样的相关内容,根据后面“反之则会被消费者抛弃”推测②的内容应与“反之”的内容相反,即“才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③注意“不仅”关联词的搭配,具体内容从“这种做法”推断即可。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放弃也是一种美丽
往事如烟,似水流年,漫漫人生路,我们总是面临无数的选择,无数的取舍,有时放弃一些东西是艰难的,因为这些东西或美丽、或精彩、或诱人,但当你放下之后,也许你会突然发现:原来放弃也是一种美丽。
当我们回顾浩瀚的历史,当我们打开尘封的记忆,我们不难发现,有些人放弃少许却获得了更多。
- 25 -
东晋陶渊明不与世俗合污,不为“五斗米”折腰,他放弃了俯仰由人的仕途,却享受到了“采菊东篱下,幽然见南山”的惬意;唐朝李白一生豪放不羁,浪漫飘逸,他不愿低头摧眉,宁愿弃官而去,选择云游四方,与诗酒为伴,最终吟就了熠熠生辉的无数诗篇,令后人赞叹不已;“两弹一星”的元勋邓稼先,放弃了在美国舒适的工作环境,毅然投身祖国的怀抱,报效祖国,至死不懈,创造了伟业……先贤的事迹虽已远去,却仍然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人生有失才有得,放弃未必意味着不幸!
但是生活中不是人人都能甘于放弃的,都懂得放弃的必要,有的人贪图富贵,为此不择手段;有的人热衷功名,为此尔虞我诈;有的人爱慕虚荣,为此不肯谦让忍耐;有的人迷恋玩乐,为此丧失斗志……然而,我觉得这些未必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快乐和幸福,相反,往往使他们活得更为沉重,更加烦恼,甚至走向自我毁灭。因此,过多地追求不属于你的东西,不肯放弃眼前的安逸,必将使人生变味,使人生的绿地慢慢荒芜。
由此我又想到了迎风立于赤壁之上的子瞻,看他长髯飘飘,大笔一挥便是清词丽句,光芒四射!然而,他的人生中,也曾经经过一番心灵的挣扎,自“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他也寂寞,也消沉,他报国无门,满腹经纶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面对滔滔江水,他忽然顿悟:放弃过去的荣辱得失,一切从头开始,重新振作。于是,他挥毫泼墨,一吟便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唱便是“驾一叶扁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最后,他开创了豪放词派,万古流芳!
当你手持玉石却不慎滑落河中,不要遗憾,难道你不曾看见水中荡起的层层漂亮的涟漪?
看见色彩斑斓、香气四溢的花朵时,切莫因留恋而止步,难道你不知道“无限风光在险峰”?你不想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无余”的感觉吗?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对于生活,不能刻意追求,否则会过得不自在,不轻松。要学会放弃,适时适当地放弃,这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并不是消极遁世。该放弃的无须坚持,该割爱的无需犹豫。更不必为此黯然伤神,因为,放弃同样是美丽的!
一位教授向一位著名的禅师问禅,禅师以礼相待,却不说禅,将茶水注入教授的杯子,杯子已满还不断注入。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终于忍不住大声说道:“已经溢出来了,不能再倒了。”“你就像杯子,”禅师答道,“里面装满了你的看法,你不先把杯子倒空,我如何对你说禅?”
有些人什么都不愿放弃,结果什么也得不到。学会放弃吧,这其实一种智慧和心境。
【解析】
- 25 -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过程及要点:这是一篇新材料作文。材料虽然取自民国小学课本,却富有当今的时代气息。在命题意图上,文题侧重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生活,关注时代发展,关注青年人价值观的形成和人格的完善,注重对人的引导、培养与塑造。仔细阅读材料,审题难度不大,很容易将中心立意为“学会放弃”或“家长的正确引导是孩子成功的前提”。就拿“学会放弃”这个角度来来说吧。放弃是另一种形式的选择;生活中有的东西是可以放弃的,如虚名、小利……但有的东西却永远都不能放弃,比如“尊严、责任”等,这些都是人之为人的最根本的东西;通过一个人放弃的东西,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性格和品质;放弃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也可以从放弃与获取的关系入手,展开自己的论述。
立意角度:
1 .从儿子的角度。儿子见瓶中有果子,欲望膨胀,想尽可能多地从瓶中拿出果子,结果不但拿不出,还使自己的手无比疼痛。可以立意为:利益好处,不可贪婪,否则定会受到惩罚。选材方面可选目无法纪的官员贪婪索取,最后身陷大牢;无知人类,贪婪地向自然索取,最后受到自然惩罚等等。
2.从母亲的角度:母亲的话既是教儿子方法,又是教育儿子。可以立意为:作为家长要适时教育孩子,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正确的引导或许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3.从漫画寓意角度:“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告诉我们学会放弃的哲理:学会放弃其实是一种智慧,一种人生的境界。
结构层次:
范文《放弃也是一种美丽》,立意的角度比较新颖,没有从行为主体:母亲和儿子的角度思考,而是从漫画本身“取果儿”的角度思考,得出要学会放弃的立意点。整个文章带有小品文的特点,语言清丽不俗,颇富哲理;事例详实,层次井然。开头讲到人生漫长,充满诱惑的东西太多,紧接着点题:原来放弃也是一种美丽。正文部分举例:从东晋陶渊明不与世俗合污,不为“五斗米”折腰,他放弃了俯仰由人的仕途;到李白宁愿弃官而去,选择云游四方,与诗酒为伴,最终吟就了熠熠生辉的无数诗篇;再到“两弹一星”的元勋邓稼先,放弃了在美国舒适的工作环境,毅然投身祖国的怀抱,报效祖国,至死不懈,创造了伟业
- 25 -
。这些事例说明:人生有失才有得,放弃未必意味着不幸!最后再以苏东坡被贬谪黄州,开创豪放词风的例子说明,学会放弃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
素材积累:
1.放弃意味着失去,放弃意味着付出,放弃体现着放弃者的精神境界。沂蒙山下的村支书王廷江,放弃合理合法的巨额财产,带动一方父老兄弟共同致富。他失去的物质财富是有限的,获得的精神财富却是无限的。
2. 在人生面临抉择之时,放弃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日“勇于放弃”,这种放弃往往是处于被动之中的无奈,但是也难能可贵;第二层次曰“乐于放弃”,以奉献别人为乐,可以称得上是真君子;第三层次曰“善于放弃”,非分的分文不取,该守住的分文不让,即为自己追求的而努力奋斗,哪怕是流血牺牲也在所不惜,达到此境界者可称得上是知仁知义知礼的俊杰。勇于放弃者精明,乐于放弃者聪明,善于放弃者高明。
3. 2013年10月,某省高考文科状元放弃72万元奖学金,从香港大学退学,回乡复读。她说,而当初报志愿时,大家建议她趁着年轻出去闯一闯,多考虑就业一类的现实问题,她选择了港大。但她一直认为当今时代缺失了很多东西,自己是一个古代人,所以决定明年报考北京大学中文系,圆纯粹的国学梦。
4. 一个人放弃什么,追求什么,取决于人品的高低。一个高尚的人,会放弃庸俗;一个纯洁的人,会放弃低级趣味;一个善良的人,会放弃邪恶。放弃庸俗,高尚者会更加高尚;放弃低级趣味,纯洁者会更加纯洁;放弃邪恶,善良者会更加善良。这样的放弃,就是为了进一步的追求,就是为了更好地达到目标。
- 25 -
-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