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00 KB
  • 2021-06-03 发布

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兰州一中 2020-2021-1 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试题 语 文 说明: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 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共 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这次停课不停学,让网络教育提前全面实现,许多学校都通过 QQ、企业微信等软件进 行远程授课。网络素养已成为数字时代的基础素养,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未成年人网络 素养的意义。将未成年人与互联网割裂开来,显然与时代发展趋势相悖,既不可取也很难实 现。 很多国外研究显示,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有助于学生获取知识、拓展技能、为未来步入社 会做好准备。所以,有必要引导全社会认识互联网社会的时代特征,打造并推广符合未成年 人人生发展和社会化需要的网络素养教育体系。 这次停课不停学的“实验”,暴露了我们大中小学师生网络素养的一些不足。在现有的 课程体系之下,网络素养相关的教育内容尚未被全面、合理、科学地纳入普及性义务教育的 各个阶段。无论是课程内容和课时数量,还是师资队伍和教学水平都远远无法满足需要。由 此,形成了两个完全脱节的世界:一边是孩子们在网络中自然生长,在缺少成年人引导的情 况下建立起自己的秘密花园;另一边是一些家庭和学校视网络为洪水猛兽,只关心学生的核 心科目成绩,对他们在网络中的言行毫无所知。 未成年人网络知识和技能的习得,很大一部分是由同学、朋友等“非正规”教育渠道完 成的,这导致一些青少年网络素养存在明显的短板,也由此产生过度沉迷、网络暴力等社会 隐患。因此,有必要将网络素养纳入普及性义务教育基础课程,系统规划与组织,通过自主 阅读、活动研讨等灵活而深入的方式,培养青少年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 同时,家庭应承担起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的责任。父母的网络素养对未成年人有言传 身教的作用,与孩子的及时沟通也能避免前文所说的“脱节”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 研究所的一项调研发现,亲子关系越好的家庭,孩子的网络认知能力、技术能力和创造能力 越强。不过,调研中的父母虽大多认同互联网对孩子有帮助,但是自己并不知道如何引导孩 子。因此,网络素养教育体系应当将家庭纳入其中,首先让父母懂网,也懂得如何在网络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上与孩子建立开放友好的沟通。 网络平台和互联网企业也应该通过“科技向善”,善于利用新技术为未成年人打造健康 友好的网络环境,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比如上线产品的青少年版,建立防沉迷机制等。事 实证明,互联网企业在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方面大有可为。比如,腾讯公司正在尝试建立 的未成年人健康上网保护体系,就针对网络游戏构建事前设置、事中管理和事后服务体系, 有效降低未成年人用户的游戏时长。与此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的不同方式,为家庭提供网络 教育辅导,搭建亲子沟通的桥梁,为大中小学校提供课程和师资培训。网秦公司支持的“少 年派”项目在农村地区推广网络教育,让孩子们学习使用 iPad,为培养农村孩子的网络素 养探索了经验。 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是未成年人的特点,也是教育的源头。避免未成年人沉迷游戏,引 导他们利用网络好学、乐学,需要教育的智慧。建立由政府牵头,家、校、企三方联动的网 络素养教育体系,不仅是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有效行动,也是为网络时代的未来奠定坚 实基础。 (摘编自朱永新《如何将沉迷网络化为乐学之力》)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没有这次停课不停学,我们不会认识到网络素养在当代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 B. 为了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完全可以割裂其与互联网的关系,但这有违时代趋势。 C. 广大师生网络素养不足会导致未成年人和学校、家庭对互联网的认识完全脱节。 D. 腾讯公司通过“科技向善”,建立了防沉迷机制,并在农村地区推广网络教育。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围绕网络素养这一核心,层层推进,论述了如何将沉迷网络化为乐学之力的途径。 B. 文章思路清晰,从学校、家庭、政府三个层面系统论述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策略。 C. 文中秘密花园和洪水猛兽的比喻说明了未成年人和家庭学校在网络认识上的隔阂。 D. 文章提出的很多结论都基于已有的各种研究,或国外相关研究成果或权威机构结论。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在当前社会中存在着对互联网时代特点以及未成年人网络教育认识不够深入的问题。 B. 学校在网络素养教育体系中主要是把网络素养全面、科学、合理地纳入普及性课程。 C. 家庭在网络素养教育体系中主要是父母要懂网并对未成年人能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D. 网络平台在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培育上空间有限,但仍可利用科技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答案】1. C 2. B 3.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 项,“如果没有这次停课不停学,我们不会认识到网络素养在当代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 表述错误。根据前面两段内容表述,我们已经认识到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重要意义和目前的 不足,只是还不够充分,这次“停课不停学”让网络教育提前实现了,更加促使我们尽快重 视这个问题,但在逻辑上并非促成我们重视网络素养的唯一原因,故不正确。 B 项,根据文章第一段最后一句话的结论,“完全割裂未成年人和互联网的关系”是不可取 也很难实现的,本文论述的正是怎样从正面去构建未成年人的网络教育体系,故不正确。 D 项,“并在农村地区推广网络教育”表述错误。根据文章最后部分对互联网企业在网络素 养体系构建中的作用分析,在农村地区推广网络教育是网秦公司所为,故不正确。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的分析能力。 B 项,“文章思路清晰,从学校、家庭、政府三个层面系统论述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策 略”表述错误。根据文章最后的总结,“建立由政府牵头,家、校、企三方联动的网络教育 体系”,政府的作用在于牵头,文章主要论述的是家长、学校、企业这三个层面的具体作用。 故不正确。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推断的能力。 D 项,“网络平台在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培育上空间有限,但仍可利用科技营造良好网络环 境”表述错误。文章第六段论述了互联网企业在网络素养体系中的作用,明确表示他们要承 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不仅要打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同时在网络素养教育上也大有可为,并非 空间有限,故不正确。 故选 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正在打造全国电商直播总部基地的济南,从来不缺少本土的好企业、好产品。对于优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济南制造”,活动主办方将不遗余力提供舞台。 “爱了爱了”“我们 95 后最注重养生”的留言不断刷过。红豆薏米茶、红枣银耳羹、 奇亚籽坚果藕粉羹等养生产品被“种草”,新品网红小零食“酸奶草莓”更是流量收割机。 山东嘉致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成凤专门来电,说公司研发生产的壳研社枣仁玫瑰小 方,市场尚无对标产品,但一直缺乏推广。“你们这个活动是政府和媒体共同搭台,层次高, 又有宣传优势,对我们来说非常有价值。” (摘编自《“济南制造”云展览直播霸屏》) 材料二: 连日来,因新冠肺炎疫情而闭馆的甘肃省博物馆尽遣馆藏珍宝,通过拓展线上内容等方 式,不断探索新模式。平日里难得一见的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铜奔马真品走进公众视 野。云游览不仅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对文物的损害,而且很多国宝真品都能“无压力”地展示 在更多人面前。 统计数据显示,甘肃省博物馆的两场时长数小时的线上直播实时在线人数达 90 多万, 点赞数超过了 50 万,参观人数超过该馆 2019 年全年客流量半数以上。 甘肃省博物馆副馆长史册表示,线上直播不仅给公众提供“解锁”博物馆的新方式,也 为文物数字化平台搭建提供了新思路。 (摘编自《多家博物馆直播“云春游”》) 材料三: 疫情期间火爆的云展直播,无疑为博物馆聚拢了更多的人气。未来,如何通过不断创新 博物馆文化传播方式,让展览更好看、文物“活”起来,也是许多文博界人士正在思考的问 题。 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看来,要让云端的展览直播更好看,离不开硬 件和软件两方面的支持。比如,只有在网络信息技术发达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将高分辨率的 视觉影像放到网上,供观众在线欣赏。未来,想要将更高分辨率的数字化内容清晰流畅地呈 现在观众面前,还需要更为强大的硬件层面的技术支撑。 技术手段之外,展览本身的内容和品质也尤为关键。“在软件方面,最核心的就是要不 断地去挖掘藏品丰富的学术和文化内涵。然后,把挖掘的成果,用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 出来,起到更好的传播效果。这也正是文博人的责任和使命所在。”杜鹏飞强调。一场高品 质的展览,离不开专业的团队、精良的策划、高品质的采集和制作过程。 在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看来,当下云游博物馆渐渐成为了一种新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尚,想要保持博物馆云游热度,未来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内容设计和提升云游体验。她说:“要 优化内容设计,对闲适云游和直播的内容精心挑选、系统设计,让观众对文物和展品有更全 面、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还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用户云游过程中的浸入感和互动性, 让观众更为深入地参与看展和直播过程,不断增强博物馆的用户黏度。” (摘编自《真实虚拟之间,体验多维度博物馆》) 4. 下列不属于云展直播运用高技术创新传播方式的例子是( ) A. 线上直播敦煌洞窟,利用增强现实(AI)技术,洞窟里面的景象跃然纸上。 B. 一边欣赏直播中的景象,一边挑选角色,和画中的主角穿越时空的“互动”。 C. 新品网红小零食“酸奶草莓”借助于电商直播霸屏,成为云展览流量收割机。 D. AI 技术支撑的“新华 5G 云展”,全沉浸式聆听文物背后的故事,感受其魅力。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云展览直播为本土好企业、好产品爆红提供了可能性,这是非常难得的宣传商机。 B. 云展直播既给博物馆聚拢人气,还降低了文物的受损,大众也能看到许多国宝真品。 C. 一场高品质的云展览,与专业的团队、精良的策划、高品质的采集和制作密切相关。 D. 与硬件层面的技术支撑相比,不断挖掘藏品本身丰富的学术和文化内涵尤为重要。 6. 结合材料三,概括云展直播从哪些方面让展览更好看、让文物“活”起来。 【答案】4. C 5. D 6. ①从强大的硬件技术层面,通过发达的信息技术将展品高分辨率的数字化内容清晰流畅地 呈现在观众面前。②从软件的品质和内容层面,不断地去挖掘藏品本身丰富的学术和文化内 涵,用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挖掘成果。③从观众的认知和体验层面,立足于观众对文物 和展品有更全面、更深入认知,进一步优化直播的内容设计;基于观众能够更为深入地参与 看展的体验需求,还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用户云游体验的浸入感和互动性。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 C 项,原文只是说“酸奶草莓”点击量多,比较畅销,而并没有体现云展直播传播方式的“技 术创新”,故不正确。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项,“不断挖掘藏品本身丰富的学术和文化内涵尤为重要”表述错误。根据材料三第三段 说的“技术手段之外,展览本身的内容和品质也尤为关键”,也就是技术手段与展览本身的 内容和品质都很重要,没有谁更重要的意思。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分析、理解、概括能力。 材料三共四个段落,第一段是总说,后面三个自然段分别从不同层面来阐述如何让展览更好 看、让文物“活”起来的问题。第二段和第三段的首句都是概括性的总结句,后面是具体阐 述,抓住首句,然后结合后面具体阐述的关键性信息进行概括即可。第四段需要结合人物语 言,抓住关键信息进行总结。 根据第二段的“要让云端的展览直播更好看,离不开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支持……”可知, 这是从强大的硬件技术层面来阐述的。 根据第三段“技术手段之外,展览本身的内容和品质也尤为关键”可知,第三段是从软件的 内容和品质层面来阐述的。 根据第四段的“未来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内容设计和提升云游体验”“让观众对文物和展品 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可知,这一段是从观众的认知和体验层面来说的。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河》(节选) 沈从文 将近坳上时,只见老水手正弓着腰,用个长竹笤帚打扫祠堂前面的落叶。夭夭人未到身 边声音先到:“满满,满满,我来了!我在溪口捡宝贝。满满,你看看,多少好东西!”她 把围裙口袋里水湿未干的石子蚌壳全掏出来,塞到老水手掌心里:“全都把你!” “嗨,把我!我又不是神仙,拿这个当饭吃?好礼物。” 夭夭自然也觉得好笑,指了指背笼里的橘子:“这是娘要我带来送你的。” 老水手说:“唉呀,那么多,我吃得了?” 两人一面说笑一面向祠堂走去。到了里边侧屋,老水手把背笼接过手,将橘子倒进一个 大簸箕里,“夭夭,这橘子真大。你家园里的橘子树,如果生在鹦鹉洲,会发万千洋财,一 家人都不用担心,住在租界上大洋楼里,冬暖夏凉,天不愁地不怕过太平日子。哪里还会受 什么连长排长保安队长欺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夭夭抢了个笤帚,来扫除大坪子里五色斑斓的枫木叶子。半个月以来,树叶子已落掉了 一半,只要一点点微风,总有些离枝的木叶,同红紫雀儿一般,在高空里翻飞。太阳光温和 中微带寒意,景物越发清疏而爽朗,一切光景静美到不可形容。夭夭一面打扫祠堂前木叶, 一面抬头望半空中飘落的木叶,用手去承接捕捉。 恰好远处有些船只上滩,一群拉船人打呼号巴船上行,快要到了坳下。夭夭走过去一点, 便看见了一个船桅上的特别标志,眼睛尖利,一瞥即认识出来了,于是直奔过去。 夭夭看到了哥哥晒得焦黑的肩背手臂,又爱又怜。 “三哥,你看你,晒得真像一个乌牛精!我们算得你船今天会拢岸!早上屋后喜鹊叫了 大半天!” 三黑子一面扯衣襟抹汗水,一面对夭夭笑,同样是又爱又怜。“夭夭,你好个诸葛亮神 机妙算,算到我会回来!我问你,爸爸呢?” “镇上看干爹去了。” “娘呢?” “做了三次观音斋,纺完了五斤棉花,在家里晒葛粉。” “嫂嫂呢?” “大嫂三嫂都好,前不久下橘子忙呀忙。” “满满呢?” “他正在坳上等你,有拳头大干栗子请你吃。” “你好不好?” “……”夭夭不说了,只咬着小嘴唇露出一排白牙齿,对哥哥笑。神气却像要说,“你 猜看。” 于是两兄妹上了坳,老水手一见到,喔喔嗨嗨的叫唤起来,一把揪住了三黑子肩上的纤 板,捏拳头打了两下那个年青人的胸脯,眼睛眯得小小的:“说曹操,就是曹操。三老虎, 你这个人,好厉害呀!不到四十天,又是一个回转。” 那年青船夫只是笑。 老水手在祠堂中正和三黑子说笑,见来了许多小伙子,赶忙去张罗凉水,提了大桶凉水 到枫木树下,一面向大家问长问短。船夫都坐在枫木下石条凳上和祠堂前青石阶砌上打火镰 吸烟,谈下河新闻。一个扁脸水手说:“上回我从辰州下桃源,船上有个美国福音堂洋人对 我说:日本人要拿你们地方,你们中国明年一定要和他们打仗。打起仗来大家当兵去,中国 有万千兵打日本鬼子,只要你们能齐心,日本鬼子会吃败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憨憨的肖水寿插嘴说:“打起仗来,我们都去当兵,哪来多少枪?” 另外一个又说:“怎么没有枪?辰溪县那个新办兵工厂,就会造机关枪,叭打叭打一发 就是两百响子弹。我明天当兵去打仗,一定要抬机关枪。对准鬼子光头,打个落花流水!” 三黑子和夭夭都默默地听,而三黑子望向那个水手的眼神逐渐坚定。 …… 老水手为把那装满栗子的细篾背笼,和杨柳枝编成的篮子鸟笼,一齐交给了夭夭。三黑 子见背笼分量相当重,便伸手拎起来试了一试:“我看看有多重。”把背笼一提,不顾夭夭, 先自去了。夭夭跟在哥哥身后赶去,一面走一面向三黑子辩理:“不成的,不成的,青天白 日,清平世界,可不能打抢人的。”可是三黑子已大踏步走下来枫木坳,剩个背影在枫木树 后消失了。夭夭只好跟着走去。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老水手满满跟小丫头夭夭的谈话中,有戏谑,有责备,有感谢,也有疼爱,亲切的关系 中,表达出浓郁的人情美。 B. 《边城》中开篇的美景,是衬托小镇茶峒地区的美好的人,与此处“一切光景静美到不 可形容”有异曲同工之妙。 C. 哥哥三黑子问夭夭“好不好”时,她却用了一个可爱而调皮的表情,这个细节传神地表 达出浓郁的兄妹深情。 D. 选文最后,哥哥三黑子有意抢了夭夭的背笼,夭夭用了“打抢”这个词,实际上懂事的 她是不舍得让哥哥太累了。 8. 请结合原文内容,对三黑子这一人物形象作简要分析。 9. 有人评论说:“《长河》总让人联想到《边城》,但又书写一个不同于《边城》的‘现实’ 的湘西世界。”请结合选文做简要探究。 【答案】7. A 8. ①干练心细,从满满对他的表扬看得出他做事干练,能力强;从他见背 笼太重而设计帮妹妹提,看得出他的心细。②关爱家人,见到妹妹,就问家人情况,可见对 家人的关爱。③内心萌发出爱国的激情,从听到水手们谈论参军跟日本鬼子打仗,他“眼神 逐渐坚定”,说明他爱国激情已经开始萌发。 9. ①从选文看,《长河》和《边城》一样,都描写了美丽而富有至美人情人性的湘西世界。 ②《边城》中的茶峒地区是隔绝于世外的,《长河》中的人开始受到当时外界的“现实”影 响,从而出现了欺压、战争的影子以及人们的反抗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A 项,“有责备”错,依据文本“我又不是神仙,拿这个当饭吃?好礼物”,可知是带着戏 谑、亲切的语气,“那么多,我吃得了?”,可知是感谢,“如果生在鹦鹉洲,会发万千洋 财,一家人都不用担心,住在租界上大洋楼里,冬暖夏凉,天不愁地不怕过太平日子”,希 望夭夭家的橘子园长在鹦鹉洲,从而过太平日子远离欺负,是对她的疼爱,与她的关系亲切, 文本中并无“责备”之意,选项无中生有。 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依据文本“你这个人,好厉害呀!不到四十天,又是一个回转”,“厉害”“不到四十天, 又是一个回转”等语句,是满满对三黑子的称赞,可分析出三黑子干练,能力强;依据文本 “三黑子见背笼分量相当重,便伸手拎起来试了一试:‘我看看有多重。’把背笼一提,不 顾夭夭,先自去了”,三黑子见背笼分量相当重,便设计帮夭夭提,可分析出他心细。 依据文本“我问你,爸爸呢”“娘呢”“嫂嫂呢”“满满呢”“你好不好”,三黑子回到坳 上,便向夭夭问家里每个人的情况,可知他关爱家人。 依据文本“而三黑子望向那个水手的眼神逐渐坚定”,水手们谈论下河新闻,说要当兵去打 仗,齐心打日本鬼子,三黑子默默地听,“眼神逐渐坚定”,可知内心萌发出爱国的激情。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内容、社会环境及比较阅读的能力。 紧扣题干“《长河》总让人联想到《边城》”,分析二者的相同点。《长河》“半个月以来, 树叶子已落掉了一半,只要一点点微风,总有些离枝的木叶,同红紫雀儿一般,在高空里翻 飞。太阳光温和中微带寒意,景物越发清疏而爽朗,一切光景静美到不可形容”,此处环境 描写表现出湘西的美丽,夭夭给老水手满满送石子蚌壳、橘子,帮忙扫落叶,老水手满满在 谈话中流露对夭夭的感谢、疼爱,三黑子对妹妹及家人的关爱,有意抢了夭夭的背笼,夭夭 对哥哥的爱怜,表现出浓郁的人情味,至美至善;《边城》“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 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 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 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富有地方色彩的景物,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而又清丽,表现湘西的美丽,傩送、天保都爱上了翠翠,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 而是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老船夫去世后,老军 人杨马兵热心地前来陪伴翠翠,表现出浓郁的人情味,至美至善。 紧扣题干“但又书写一个不同于《边城》的‘现实’的湘西世界”,分析二者的不同点。《边 城》写茶峒美丽的风景,纯真的爱情,淳朴的民风,“河街”上的三教九流,以及“船夫”“纤 夫”“妓女”等社会底层人民,呈现出浓郁的民风世情,如同一个现代的“桃花源”,没有 外界的纷繁复杂,与当时“争乱”的世界隔绝;《长河》“一个扁脸水手说:‘上回我从辰 州下桃源,船上有个美国福音堂洋人对我说:日本人要拿你们地方,你们中国明年一定要和 他们打仗。打起仗来大家当兵去,中国有万千兵打日本鬼子,只要你们能齐心,日本鬼子会 吃败仗的’“另外一个又说:‘怎么没有枪?辰溪县那个新办兵工厂,就会造机关枪,叭打 叭打一发就是两百响子弹。我明天当兵去打仗,一定要抬机关枪。对准鬼子光头,打个落花 流水’”,“船上有个美国福音堂洋人对我说”“辰溪县那个新办兵工厂,就会造机关枪” 说明人们开始受到当时外界的“现实”影响,“日本人要拿你们地方”说明出现了欺压、战 争的影子,“我明天当兵去打仗,一定要抬机关枪。对准鬼子光头,打个落花流水”说明人 们具有反抗精神。 二、古诗文阅读(共 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廷臣,字君邻,汉军镶黄旗人。顺治二年,自贡生..授江苏山阳知县,迁江宁同知,有 政声。坐催征逾限,免。十年,大学士洪承畴经略湖广,荐廷臣清干,题授下湖南道副使, 屡平冤狱。十三年,调督粮道。 十五年,从定贵州,遂擢授巡抚。甫至官,察民间疾苦,定赋蠲赈,惩贪横,禁吏卒驿 骚。疏言:“贵州古称鬼方,自城市外,四顾皆苗。专事斗杀,驭之甚难。臣以为教化无不 可施之地。请自后应袭土官年十三以上者,令入学习礼,由儒学起送承袭。其族属子弟原入 学读书者,亦许其仕进,则儒教日兴而悍俗渐变。土官私袭支系不明争夺易起酿成变乱令岁 终录其世次籍上布政司有争袭者按籍立辨豫杜衅端”并下部议行。 十六年,擢云贵总督。土寇冯天裕陷湄潭,犯瓮安,调兵击却之。疏请改马乃、曹滴诸 土司为流官。又言:“贵州曩被寇,改卫为府,改所为县,法令纷更,民苦重役,今应复旧 制。云南田土荒芜,当招民开垦。冲路州县,请以顺治十七年秋粮贷为春种资。”并下部议 行。吴三桂贡象五,世祖命免送京,廷臣因乞概停边贡,允之。十八年,以平土酋龙吉兆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兵部尚书。是年调浙江。叙云南垦荒劳,加太子少保....。 康熙四年,疏请崇节俭,维风俗。又言用人宜宽小眚,请敕部分别罣误降革人员,量才 录用。又言民人鬻身旗下,宜令有司给与印契,并晓谕邻里,后或逃归,有容留者,乃可坐 以窝逃。并议行。浙东初平,叛狱屡起,廷臣平情谳鞫,全活甚众。时海滨尚多余孽,闻廷 臣宽大,多解甲来归。六年,以病乞休..,诏慰留之。八年,巡海自福建还,至奉化,病卒, 谥.清献。 (节选自《清史稿·赵廷臣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土官私袭支系/不明/争夺易起/酿成变乱/令岁终录其世次/籍上布政司/有争袭者/按籍 立辨/豫杜衅端/ B. 土官私袭/支系不明/争夺易起/酿成变乱/令岁终录其世次籍上布政司/有争袭者/按籍立 辨/豫杜衅端/ C. 土官私袭支系/不明争夺易起/酿成变乱/令岁终录/其世次籍上布政司/有争袭者/按籍立 辨/豫杜衅端/ D. 土官私袭/支系不明/争夺易起/酿成变乱令岁终/录其世次籍上布政司/有争袭者按籍/立 辨/豫杜衅端/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贡生,古代指挑选科举考试殿试中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的读书人。 B. 太子少保,为东宫官职,负责教习太子,后来已是名存职异,只是一个荣誉称号。 C. 乞休,官员自请辞去官职,与“乞骸骨”略有意义差别,后者有回家安度晚年之意。 D. 谥,指谥号,是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廷臣体察民情,惩治贪暴。担任贵州巡抚后,马上考察民间疾苦,确定赋税,并根据 实情免除租税,救济饥贫,惩治贪婪横暴之徒,禁止官兵骚扰百姓。 B. 赵廷臣提倡儒教,推行教化。他认为即使像贵州那样到处是专事斗杀很难驾驭的苗族聚 居地,也是可以施行教化的,并且提出了推行儒学的具体方法。 C. 赵廷臣据情理政,重视农耕。担任云贵总督期间,他请求恢复土地旧制,并且根据云南 土地荒芜的现状,提出招募农民开垦的建议,这些想法都得到了朝廷的肯定。 D. 赵廷臣公允宽容,得民信任。在处理浙东地区叛乱时,他能够公允地审讯,得以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性命的百姓很多,也因为他的处置宽容,让不少余党乐于脱下盔甲归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自后应袭土官年十三以上者,令入学习礼,由儒学起送承袭。 (2)吴三桂贡象五,世祖命免送京,廷臣因乞概停边贡,允之。 【答案】10. B 11. A 12. C 13. (1)请允许从今以后满十三岁以上的应该世袭的土著官员,让他们都入官学学习礼仪, 按照儒学的规矩举荐世袭的人选。 (2)吴三桂进贡了五头大象,清世祖顺治命令他免于送到京城,赵廷臣于是请求一概停止 边地的进贡,朝廷允许了他的这个请求。 【解析】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本题根据文意分析可知,此处说的是土著官员世袭的情况,“支系”是指家族支脉,“支系 不明”即指家族支脉不明确,句意完整,说的是前面“土官私袭”的问题所在,因此应在“支 系”前断开,可排除 AC 两项;“有争袭者”意思是有争夺世袭的人,为名词性短语,“者” 一般为句中或句末停顿,另“按籍立辨”句意完整,因此应在“者”后断开,排除 D 项。 故选 B。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 项,“挑选科举考试殿试中优异者”说法错误,贡生挑选的是府、州、县生员中成绩出众 或者优异者。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C 项,“恢复土地旧制”表述不正确,“改卫为府,改所为县,法令纷更,民苦重役”,意 为行政级别更改让法令重复更迭,让百姓苦于繁重的劳役,而要修改某些军政管理制度。根 据“云南田土荒芜,当招民开垦”“并下部议行”可以判断其余均准确。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中, “入学习礼”,“学”“习”二字要分开理解,“入学”指进入官学,“习礼” 指学习礼仪;“承袭”,动词作名词,“起送承袭”指举荐世袭的人选。(2)中,“世祖命 免送京”省略宾语,是“世祖命之免送京”;“因”,于是,就;“概”,一概。 参考译文: 赵廷臣,字君邻,汉军镶黄旗人。顺治二年,从贡生被授予江苏山阳县县知,后来又升 迁为江宁府同知(副职),有良好的从政声誉。因犯催缴征税超过期限的罪,被罢免。顺治 十年,大学士洪承畴担任湖南湖北地区的经略,以赵廷臣清廉干练而推荐给朝廷,朝廷的准 奏任命下来,让他担任湖南道的副使,在任上屡屡平定冤狱。顺治十三年,调任为都粮道(亦 称粮道,是漕运总督的属官)之职。 顺治十五年,随军平定贵州动乱,于是被提拔授予巡抚官职。一到任上,就考察民间的 疾苦,确定赋税,并根据实情减免租税,救济饥贫,惩治贪婪横暴之徒,禁止官兵骚扰百姓。 上奏章说:“贵州古代被称为‘鬼方’,从贵州城以外,四面看看都是苗族。专门喜欢争斗 残杀,想要管理他们很难。我以为教育感化没有不可施行的地方。请允许从今以后满十三岁 以上的应该世袭的土著官员,让他们都入官学学习礼仪,按照儒学的规矩举荐世袭的人选。 他们同族亲属的年轻人愿意入学读书的,也允许他们做官,那么儒学的教育日益兴盛而彪悍 的风俗就渐渐改变。土著官员私自承袭,家族支脉不明确,争夺就容易产生,进一步酿成动 乱,让他们每年年终把记录家族世袭次序的册簿上交布政司。以后有争夺世袭的,打开他们 上交的册簿立刻就可以辨别了,可以预先杜绝争端的苗头。”朝廷将这些建议一起放到中央 各部讨论并施行。 顺治十六年,提拔为云贵总督。当地叛乱者冯天裕攻陷湄潭,又带兵进犯瓮安,赵廷臣 调兵把他击退了。上疏请求改马乃、曹滴部族的诸位土司为流动官员。又上奏说:“贵州地 区以前遭受敌寇侵扰,将卫(防区设置单位)改为府,将所(比卫小的单位)改为县,导致 法令纷纭更迭,百姓苦于繁重的劳役,现在应该恢复原来的制度。云南地区田地荒芜,应当 招募农民去开垦。对受到灾害的州县,请允许用顺治十七年的秋粮贷款放给百姓作为春天播 种的资本。”朝廷将这些建议一起放到中央各部讨论并施行。吴三桂进贡了五头大象,清世 祖顺治命令他免于送到京城,赵廷臣于是请求一概停止边地的进贡,朝廷允许了他的这个请 求。顺治十八年,因为平定土著酋长龙吉兆叛乱有功,加封为兵部尚书。这一年调任浙江。 评定功劳因为在云南开垦荒地有功,加封太子少保的荣衔。 康熙四年,浙东地区刚刚平定,但叛乱的案件屡屡发生,赵廷臣公允地审讯,得以保全 性命的百姓多得数不清。当时浙江沿海地区还有不少叛乱的余党,听说赵廷臣能从宽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脱下盔甲前来归顺的人很多。康熙六年,因为生病自请辞去官职,诏书慰问并挽留他。康熙 八年,巡查海防从福建回来,到奉化的时候,生病去世,谥号为清献。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喜达行在所(其一) 杜甫 西忆岐阳信,无人遂却回。眼穿当落日,心死著寒灰。 雾树行相引,莲峰望忽开。所亲惊老瘦,辛苦贼中来。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首格律诗对称工整,毫无雕琢造作的痕迹,非常的自然、真切。 B. “落日”一语双关,既指代西面岐阳所在,也暗指江河日下的国势。 C. “眼穿”二字引起下联的“望”字,“心死”二字终结上联“忆”字。 D. 作者在西行途中望树而往,指山而行,且行且赏,心情轻松而愉悦。 15. 这首诗隐含着作者的“抗贼高节”,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14. D 15. ①作者身陷贼手仍心系朝廷的忠贞不渝,从“西忆岐阳信”盼望岐阳 消息可见。②不知朝廷音信决然逃遁的抗争,从“无人遂却回”可见没人来就决意逃回。③ 自身安危难保却担忧衰败国势的满腔热忱和高尚节操,从“眼穿当落日”可见对国家运势的 担忧。④一路艰辛逃遁终于脱险,且能誓死效忠国君的激动喜悦,从“忽”字写出将至岐阳 的激动喜悦。⑤通过他人惊讶我衰老与瘦弱的形貌变化隐射出作者深痛的家国情怀。从尾联 “惊老瘦”“辛苦”可见大家对我老瘦变化的惊讶,但感叹我艰辛地从贼营中逃出来。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D 项,“且行且赏,心情轻松而愉悦”错。颈联写诗人逃遁途中的所见之景,在“雾树”的 导引下,终于望到了凤翔周边的莲山,作者内心充满能活过来的激动和喜悦,而并不是“且 行且赏,轻松而愉悦”。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唐至德二载(757 年)四月,杜甫冒险乘隙逃出被安史叛军占据的长安,投奔在凤翔的唐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宗。历经千辛万苦,他终于到达了朝廷临时所在地(行在所)。 首联,杜甫身陷贼之际,依然西望行宫,希望有朝一日能突围抵达。“西忆岐阳信”盼望岐 阳消息,但现实却是音尘不到,无人却回,即没有退回之人。“无人遂却回”就是没人来就 决意逃回。这表明诗人身陷贼手仍心系朝廷的忠贞不渝。 颔联,对着西下的落日,杜甫只能在沦陷中深情凝望。“落日”既暗喻西面的凤翔行在,也 暗指江河日下的大唐帝国。“眼穿当落日”可见对国家运势的担忧。诗人用韩安国“死灰复 燃”的典故,杜甫用“死灰”的典故,表现的是自己仍有“复燃”的可能,绝望中仍有希望。 此联表现了诗人自身安危难保却担忧衰败国势的满腔热忱和高尚节操。 颈联,在“雾树”的导引下,诗人一路艰辛逃遁终于脱险,终于望到了凤翔周边的连山。 “忽”字表面上写出了诗人将至岐阳的激动、喜悦,实际上也表明了诗人誓死效忠国君的激 动、喜悦之情。 尾联,诗人忽然宕开一笔,不写自己的激动,却写自己的故旧亲朋对自己的惊讶:老了,瘦 了,但总算从沦陷区活着回来了。通过他人惊讶自己的衰老与瘦弱的形貌变化侧面表现出作 者沉痛的家国情怀。从“惊老瘦”“辛苦”可见大家对诗人老瘦变化的惊讶,但感叹我艰辛 地从贼营中逃出来。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 经历及本诗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 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 确认,得出答案。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用朝菌、蟪蛄、冥灵和大椿的例子为了论证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李密在文中表明自己很想官职显达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引壶觞以自酌 (2). 眄庭柯以怡颜 (3). 小知不及大知 (4). 小年 不及大年 (5). 本图宦达 (6). 不矜名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容易写错的字:“觞”、“酌”、“眄”、“宦”、“矜”。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在 1998 年 7 月台北远流出版公司出版的《柏杨曰》第一集序中曾说:历史的教训, 因为人类的健忘和野心家的篡改,而微乎其微…… 历史的功能如果纯粹从以上的角度来衡量,不但可读性大减,连值不值得书写都令人质 疑。事实上,历史的借镜固然微弱,但,人类的历史实在是世界进化的卷标,让你知道我们 从怎么样的原点出发,历经的路程以及终将要奔赴的方向。如果没有历史,人类的生存就茫 茫 ,所有生存中的颠簸、匍匐、挣扎、奋斗都是汹涌波涛中的 ,没 有舵手,也没有彼岸。从这个角度认知,历史的功能就是整个世界的文明生产制作不可或缺 的原创力。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绵长丰富的历史,在整个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她不只 是汪洋大海中的一叶扁舟,简直是一艘惊动四海的航空母舰。人类能不能振衰起弊,和中国 历史能不能创造新猷 。可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制度太长,暴君暴行 。 人民唯一能期待的就是遇到“明君”“以德化民”,这实在是天大的骗术。 我用《柏杨曰》来读历史、提出我对传统历史不同角度的分析和批判,除了锻炼自己诚 实面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之外,也要设法使读历史的人摆脱为他们的酷虐暴行提供最没有良心 的合理化理论的习行,甚至为执掌大权的皇帝老爷张目、护短。我仍然要说我的史观,只为 苍生、为一个“人”的立场和尊严,说“人”话,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历史。 17. 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的第一段文字后的省略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B. 嗒嗒嗒……从一座桥上,突然喷出六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 C. 穿长袍的问:“这位是……”“我的兄弟。”戴礼帽的回答。 D. 我即刻胆怯了起来,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 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居无定所 沧海一粟 息息相关 层出不穷 B. 居无定所 一叶扁舟 休戚相关 接连不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无所归依 一叶扁舟 息息相关 接连不断 D. 无所归依 沧海一粟 休戚相关 层出不穷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设法使读历史的人摆脱为执掌大权的皇帝老爷张目、护短,甚至为他们的酷虐暴行提供 最没有良心的合理化理论。 B. 设法使读历史的人摆脱执掌大权的皇帝老爷张目、护短,甚至为他们的酷虐暴行提供最 没有良心的合理化理论的习行。 C. 设法使读历史的人摆脱为他们的酷虐暴行提供最没有良心的合理化理论,甚至为执掌大 权的皇帝老爷张目、护短。 D. 设法使读历史的人摆脱为执掌大权的皇帝老爷张目、护短,甚至为他们的酷虐暴行提供 最没有良心的合理化理论的习行。 【答案】17. A 18. C 19. D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本题文中的第一段文字后的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引文的省略。 A 项,表示引文的省略。 B 项,表示声音的延长。 C 项,表示话语被打断。 D 项,表示语言的断断续续。 故选 A。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居无定所:没有固定的居住位置,甚至是属于自己的定居点都没有。无所归依:没 有归宿和依靠。根据语境主语是“人类的生存”,再加上“茫茫”修饰,不宜用“居无定 所”,第一处用“无所归依”恰当。 第二处,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一叶扁舟:像一片小树叶那样的小 船,形容船小而轻。根据语境“没有舵手,也没有彼岸”,第二处选“一叶扁舟”恰当。 第三处,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根据对 象“人类”“中国历史”关系密切,故第三处不能用“休戚相关”,用“息息相关”更恰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处,接连不断:一个接着一个,不间断。层出不穷:比喻事物或言论接连不断地出现, 尚未穷尽。这里语境“暴君暴行”用不间断比不穷尽恰当,因此使用“接连不断”恰当。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分析画横线的句子可知,“摆脱”搭配的宾语为“习行”,第一个介词“为”搭配的宾语为 “皇帝老爷”,第二个介词“为”与“提供”构成固定搭配,另外“执掌大权的皇帝老爷张 目、护短”和“为他们的酷虐暴行提供最没有良心的合理化理论”是递进关系不可颠倒。 A 项,“摆脱”缺少宾语中心词“习行”。 B 项,“摆脱”后少介词“为”,它与“皇帝老爷”搭配。 C 项,“执掌大权的皇帝老爷张目、护短”和“为他们的酷虐暴行提供最没有良心的合理化 理论”是递进关系不可颠倒。 故选 D。 20. 在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高二的学生不光是学习压力大,__________,这个时候将这些压力进行疏导才是一个正 确的选择。研究表明,有的食物有直接减轻人的心理压力的作用,________,提高工作效率, 如胡萝卜能提高记忆力,香蕉含有血清素,对人的大脑产生成功意识是不可缺少的。另外, _________。海产品含有多种重要脂肪酸,可供应人体所需的养分,使人长时间保持精力集 中。经常咀嚼诸如花生、腰果等食品对恢复体能、减轻疲劳有一定帮助。精神紧张影响肠胃 的消化功能,过硬过于油腻的食物会增加肠胃负担,反过来加剧精神紧张。 【答案】 (1). 他们的心理压力也很大。 (2). 有些食物可以集中人的精力。 (3). 还 要合理地选择食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补写语句的基本能力。 分析文段可知,此处主要是说高二的学生压力大,包括学习和心理方面的。文段主要针对一 些食物对如何缓解心理压力进行了分析。第一处可通过“不光是”“心理压力”可推测出 来,“不光是”表明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后文提到了“心理压力”一词,因此可得出第一处 应填“他们的心理压力也很大”这样的内容。根据“有的食物有直接减轻人的心理压力的作 用”这句话,可知后面要说的是“有些食物”的特点,再根据“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后面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食物的作用可判断出第二处要填入的是“有些食物可以集中人的精力”这样的内容。根据 有些食物可以帮助人,有些食物也可以让人加剧精神紧张等内容可知,前面要说的应是要会 合理地选择食物,因此第三处可填入“还要合理地选择食物”这样的内容。 21. 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45 个字。 中国民航局 6 月 4 日宣布调整国际客运航班,允许目前不在“五个一”运营名单上的外 国航空公司也都可以加入进来,每周向中国执飞一个往返航班。这意味着美国的航空公司可 以结束目前与中国之间零航班的状态,与各国航空公司享受同等权利。 民航局新规还设立了奖励及熔断机制,即如果外航运送的赴华旅客入境时核酸检测呈阳 性的连续 3 周为零,可以从每周一个航班增为两个航班。反之,如果一架飞机上呈阳性的旅 客达到 5 人,该公司将被要求停飞一周;一旦呈阳性的旅客达到 10 人,将被停飞 4 周。 如果美国的航空公司加入中国扩大航空往来的新计划,它们能否经受住中方宣布的奖惩 规定,不被熔断,反而从一周一班上升为一周两班,完全取决于那些公司自己。 这当中没有政治,有的只是安全与责任。在中美之间摩擦点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希望 航空客运之争不要再卷进来凑热闹。当然了,华盛顿如果就喜欢把什么都政治化,中方也没 办法。但有一点很肯定,我们的底线就是中国人的安全利益,它不可能被突破。 【答案】民航局新规结束中美零航班状态,美航空公司要接受中方的奖惩规定,这当中没有 政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语段的压缩概括能力。 根据文本“美国的航空公司可以结束目前与中国之间零航班的状态,与各国航空公司享受同 等权利”可知,民航局新规结束中美零航班状态;根据“如果美国的航空公司加入中国扩大 航空往来的新计划,它们能否经受住中方宣布的奖惩规定,不被熔断,反而从一周一班上升 为一周两班,完全取决于那些公司自己”可知,美航空公司要接受中方的奖惩规定;根据文 本“这当中没有政治,有的只是安全与责任”可知,这当中没有政治。 由此得出答案:民航局新规结束中美零航班状态,美航空公司要接受中方的奖惩规定,这当 中没有政治。 四、写作(共 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看纷繁复杂的世间百态、人间万象,一般有三种视角——仰视、平视、俯视。用不同的 视角看待,会有不同的心态,会有各异的结果。一位哲学家说:“仰视、平视、俯视,是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的三种姿态。”有人赞成仰视,有人赞成平视,有人赞成俯视。 作为一名高中生,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表达你的看 法。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平视 人生在世,既不必以自卑自贱的心态去仰视别人,也不宜以自视甚高的心态去俯视别人, 学会平视,平视自己、也平视别人,才是最恰当最具亲和力的社交“视角”。 惯于仰视别人者,在卑微和惶恐中看人家的脸色行事,营营碌碌、心力交瘁,何苦来! 反之以俯视他人为能事者,则热衷于居高临下、自命不凡、目空一切往往看不见山外有山、 天外有天。这两种人在“视角”上的偏差,致使其对人对己的看法变形失实不能正确对待。 之所以如此,都是因为他们缺乏丰厚的人格底蕴心胸狭窄,目光短浅。 平视自己,即是不卑不亢地立身处世天下之难,最难的是摆正自己。人在遭遇挫折时, 容易自怨自艾把自己看得太低而在春风得意之际又往往自视甚高,以为天下英雄舍我其谁君 不见有些人一旦小有成就原本好端端的一双眼睛便挪位到额头上,从此“视觉”异化,平视 功能丧失,到哪都摆岀一副鹤立鸡群的架势。宋代有位名臣叫赵抃,此公为人耿直,为官清 正,从不以其官位自傲。他告老还乡时曾赋诗明志:“腰佩黄金已退藏,个中消息也平常, 世人欲识高斋老,只是柯村赵四郎。”意思是你们不要以为我是什么大官,我其实就是当年 出身在柯村的赵四郎啊!那些惯于在俯视他人的得意中生活的人,比照一下赵老夫子乐于平 视自己的嘉言懿行,能不汗颜? 平视他人意味着自爱自重,不妄自菲薄。有个这样的故事,据传清朝光绪年间孙中山从 日本留学回国,路过武昌总督府,想会见当时颇有名气的两广总督张之洞,就写了一张便条: 学者孙中山求见张之洞兄,张大总督看过守门人递进的便条,面有不悦,提笔在条上批写: 持三字帖,见一品官,白丁焉敢称兄弟?守门人将条子还给孙中山,孙中山一看迅即在便条 上书道:“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也可傲王侯。”守门人又将条子传进总督府,张之洞 看后“啊”了一声,连声说:“请!请!请!”孙中山不愧是孙中山,地位卑微时便敢于平 视权贵,着实有胆有识。我们周围的不少人一见达官贵人,便情不自禁地躬背屈膝,作仰视 状,宜不羞愧!国人是该学学孙中山,什么时候面对权贵也敢挺脸抬头,学会平视,才算是 在真正意义上“站起来了”。走笔至此,不能不提到大名鼎鼎的罗斯福。罗斯福下肢瘫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却以其赫赫政绩赢得美国惟一的蝉联四届总统的殊荣,此公气质谦和,平等待人,像兄长和 朋友。有人说,罗斯福能把国王当普通人看待,而把普通人当国王看待,但国王和普通人都 因此而爱戴他。 平视,是一个人高尚的情操、卓越的学识之自然流露。一个人只有敢于且乐于平视,才 能面对皇亲国戚不会自惭形秽、低声下气,面对贩夫走卒不会颐指气使、神气活现。在繁华 的都市里,如果我们穿着草鞋微笑着平视一切,则堪称文明时代的文明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运用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写作的关键在于对三个概念的內涵要有准确的理解。“仰视”,在形 态上是向上看,实质含有敬畏之意。需要“仰视”的不只是具体的人物,还要有抽象的法律 道德、人格尊严等。“平视”表示一种客观、冷静的视角,比如许多追星族,他们是在“仰 视”明星,其实明星也是人,我们不必被他们的光环所迷惑,应当用“平视”的眼光打量他 们。“俯视”是用居高临下的眼光去看待人与事,许多人喜欢俯视芸芸众生,其实,普通小 人物身上有许多可贵的东西,他们也是民族的脊梁,对他们需要“仰视”,至少应当“平 视”。相反,对那些道德沦丧的人,我们需要用“俯视”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看透他们的虚 伪。 立意: ①仰视生命; ②平视权威; ③俯视虚伪。 素材: 1. 哥白尼敢于俯视所谓“权威”:经过多年的观测和研究,他大胆地推翻了地球中心说, 哥白尼虽然完成了太阳中心说的创立工作,但他当时并没有立即发表出来,因为他知道,这 个新理论的发表,必然遭到教会和旧传统势力的反对。直到三十年后,几经补充、修改、他 终于鼓足勇气,公开发表了他的新学说,于 1543 年出版了他的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这 时,哥白尼已经是七十岁的老人了。哥白尼打破了传统的地球中心说,提出了太阳中心说, 向千百年来被神学家歪曲的宇宙观念提出了挑战,使整个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引起 了整个自然科学的革命。哥白尼的学说在近代科学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哥白 尼为了摆脱错误的思想,寻求事物的真理,耗尽了毕生的精力。当《天体运行论》出版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已奄奄一息。抚摸着书的封面,欣慰地闭上了眼睛。 2. 屠格涅夫有篇著名的散文诗叫《乞丐》,写他在街上遇到一个衰老的乞丐,很想有所施舍, 可搜遍权全身口袋也没找到一钱一物。于是,只好紧握着乞丐伸出来的手说,请别见怪,兄 弟,我什么也没带。乞丐也握了握屠格涅夫变冷的手,微笑着说,您能握着我的手叫兄弟, 这也是一种施舍,同样让我感激不尽。 3. 1972 年 8 月初的一个夜晚,周恩来乘坐“红旗”轿车行驶在国务院西门北面时,前边有 个骑车女青年突然停在了快行线上。司机发现后紧急刹车,但轿车还是剐到了她。周恩来拉 开轿车后座旁的窗帘,关切地注视着。这时,总理的司机走下车,上前问道:“同志,碰着 没有?”另一辆“红旗”轿车随即送女青年去医院检查。在这期间,周恩来亲自给医院打来 电话,关切地询问女青年的伤情和检查情况。原来,她只是被剐破了衬衫,蹭破了后背一点 皮。很快,就有一名工作人员赶到,送来一件新买的的确良衬衫,说这是首长的指示。第二 天,周恩来还派了几位同志,专程到这个女青年的家里慰问。总理的亲切关怀,温暖了女青 年的心。 结构层次: 这篇作文标题即观点,开门见山指出平视自己、也平视别人,才是最恰当最具亲和力的社交 “视角”的观点。从“俯视”“仰视”的缺陷入手展开论证,从反面证明了“平视”的必要 性。接着,从“怎么做”的角度论证了如何做到平视,提出要摆正自己,不妄自菲薄方可做 到平视。最后,重申观点,提出号召,现代都市人也该学会平视,这是一个人高尚情操、卓 越学识的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