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5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卷(二)
(建议用时:40 分钟)
一、(2016·苏州一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3 题。(18 分)
我们所希望的国画前途
林风眠
中国之所谓国画,在过去的若干年代中,有很大的毛病。
中国的国画,十分之八九,可以说是对于传统的保守,对于古人的模仿,对于前人的抄
袭。王维开创了墨笔山水,于是中国画的山水差不多都是墨笔的;清代四王无意中创立了一
派,于是中国画家就此也“石涛”,彼也“八大”起来!殊不知,艺术是直接表现画家本人
的思想感情的,画家的思想感情虽是本人的,画家本人却是时代的,时代的变化就应当直接
影响到绘画艺术的内容与技巧。所以,时代在变化,绘画的内容与技巧也要变化,不可以仅
仅跟在千百年前的人物后面跑。
中国国画家总是崇尚人之风格气度,却忘记了艺术原是人类思想情感的外化,换句话,
艺术是要借外物之形,以寄存自我的,或者说寄存时代的思想与感情的。而所谓外物之形,
就是大自然中一切事物的形体。艺术假使不借这些形体寄存思感,则人类的思感将不能借造
型艺术以表现,或者说所谓造型艺术者将不成其为造型艺术!中国画家就弄错了这一点,所
以徒慕“写意不写形”的那美名,就矫枉过正地群趋于“超自然”的一隅去了!弄到现在,
就只看到古人的笔墨气度,全不见有画家个人的造型技术。
为矫正这些毛病,我们所望于中国绘画之前途,还是有话说的。
绘画上的基本练习,应以自然现象为基础,先使物象正确,然后谈到写意的问题。古人
之所以有“写意不写形”之语,大体是对照那些不管情意趣致如何,一味以像不像为第一标
准的画匠而说的。在这个时代,这种画匠也并不是没有。于是,我们就得努力矫正我们自己,
而不把那些画匠置之话下。
我们的画家之所以不自主地走进了囿于传统、模仿和抄袭的死路,也许因为我们的原料、
工具,有使我们不得不这样的地方吧!例如我们的国画目前所用的纸质、颜料、毛笔,或者
是因为太与书法相同之故,所以就不期然地应用着书法的技法与方法,而无法自拔!那我们
就不妨像古人从竹板到纸张,从漆刷到毛锥一样,下一个决心,在各种材料和工具上试一试,
或设法研究出一种新的工具来,加以代替,那时中国的绘画就一定可以有新的出路。
绘画上的单纯化,在现代同过去的欧洲,并不是不重要的,所以我们的写意画,也无可
厚非。不过,所谓写意,所谓单纯,即从复杂的自然现象中,寻出最足以代表它的那特点、
质量和色彩,以极有趣的手法,归纳到整体的意象中来表现,绝不是违背了物象的本体,而
徒然以抽象的观念,来适合于书法的趣味。
给予中国绘画一个光辉的前途,我愿同中国绘画诸同志共勉之。
(有删改)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1.请简要概述文章第二段的论述层次。(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本段文章结构极为严谨,开
头提出问题,然后举例进行论证,最后再得出自己的观点,把这些内容分点答出即可。
【答案】 首先指出中国画囿于传统、模仿抄袭的毛病;接着举例论述时代对绘画艺术
的影响;最后得出艺术的内容与技巧要随时代而变化的观点。(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2.文中两处“写意不写形”所针对的错误认识分别是什么?(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前一处从第三段最后一句“就只
看到古人的笔墨气度,全不见有画家个人的造型技术”可分析出其含意;后一处从第五段“大
体是对照那些不管情意趣致如何,一味以像不像为第一标准的画匠而说的”一句中可分析出
含意。
【答案】 第一处:不注重造型技术,只追求笔墨气度;第二处:不管情意趣致,一味
强调造型能力。(每点 3 分,意思对即可)
3.作者提出了哪些可以“给予中国绘画一个光辉的前途”的具体办法?(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本文结构极为严谨,第四段
承上启下,从“我们所望于中国绘画之前途,还是有话说的”一句,可看出后面三段话,即
是作者所提出的解决办法。
【答案】 ①重视写形的基本练习;②尝试或创新区别于书法的绘画材料和工具;③遵
循物象的本体特点,寻求最有表现力的写意。(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二、(2016·杭州一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4~6 题。(18 分)
【导学号:20332058】
演戏要带“三分生”
刘连群
在学生觉得荀慧生的戏总有生疏之处,“没准谱儿”而难学时,荀慧生指出:“这个熟
字,摆在哪儿都好,唯独摆在演戏上,要不得。”他说:“熟是应当熟的,但是熟了也容易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出许许多多的毛病。”以演《武家坡》的王宝钏这样的熟戏为例,如果坐下化妆就“没精打
采”,上台只是按熟的路数按部就班地唱,戏唱下来了,但“跟没唱一样”。“怎么说呢?
自打你存了那个‘又是王宝钏’的念头开始,这出戏已经注定了就是那么回事。”稀松平常,
疲疲沓沓,这就属于“熟能生流,也能生油”。“熟”还会使演员凭借嗓子好,武功、水袖功
好,脱离剧情和人物,不管是否合适,可着劲儿地唱,拼着力气地耍,“好”是要下来了,
却只能落个卖弄。
针对这样的现象,荀慧生提出:生!不是全生,也不是半生,而是三分生!所谓“三分
生”,其实是在“熟”的前提下的“生”,演熟知熟会的戏要带有一定的陌生感。“哪儿生呢?
要看到你和角色就存在着个‘生’字,你是你,角色是角色,相差得很远,这就是生。”
演员和角色天然存在着距离,不可能完全合二为一。因此演戏是这一个体逐步走近、深
入另一个体的过程,熟只是渐近的一个阶段。仍以王宝钏“打比”:她是谁呢?相府千金;
干吗又挖野菜?跟她爹较劲儿呢……这点儿事谁都知道,用得着老去琢磨吗?用得着。荀慧
生说:“只要你每次都对角色有陌生的感觉,你就会发现原来还有许多细小的地方没注意,
这些新发现就会引着你往角色深里头去,哪怕是戏演完了,它还会扯着你:某处某处还有点
儿事儿没琢磨到家呢,下次再唱时,得把它弄明白了。于是乎无尽无休,越研究越透。所谓
千锤百炼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说,“三分生”是要演员不断深入探索角色的性格感情,配以
适宜的动作、唱腔、表情表达出来,使所演角色不断深化、丰满、鲜活。
实践“三分生”的主张,还能让观众看戏时产生持久的兴致。人们通常认为“生书熟戏”,
意思是看戏只要故事好,唱、念、做、打精彩,是可以反复欣赏的。其实不然,荀慧生说:
“观众眼睛可尖着哪,你挑帘一出来,一看你那份心里满没事儿的神气,观众就明白了:又
是她,某某人;又是那么一道汤。对付着听吧。”如此兴味索然,欣赏能持久吗?荀慧生说:
“只有你唱戏的对角色有新鲜的感觉,观众才会对你有新鲜的感觉,而且,越新鲜就更新鲜。”
“生可以生兴致,你越有兴致,观众也越觉得新鲜,台上就不可能老落死套。”
“由生入熟易,由熟入生难。生到熟是个练的问题,熟到生却是个想的问题,得动脑筋、
动心。”这,应是大师留给后学的打开成功之门的一把钥匙。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4.请简要概述全文思路。(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本文是一则人物传记类的议
论性文章,题目也是一个很鲜明的观点,尾段则总结说这是大师留给后学的“钥匙”,由此
可以看出本文在结构思路上呈现一定的由浅及深、由叙到议的特点;再看正文部分,由“针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对这样的现象”“实践‘三分生’的主张”,可以看出其层次的递进(提出、分析、解决);第
三段末尾“不断深化、丰满、鲜活”,是“三分生”的意义,凸显其重要性。对结构思路的
分析要立足整体,把握段首句和段尾句,捕捉明显的层次推进的词语或句子,以主要人物事
迹为脉络。
【答案】 文章首先以学生学戏的困惑引出荀慧生对“熟”之弊病的认识,提出“三分
生”的观点并阐述其内涵(本质);接着从演员表演和观众欣赏两个角度明确“三分生”的重
要性;最后指出“三分生”对于后学的意义。(每点 2 分)
5.请结合全文概括“熟”给演戏带来的弊病。(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熟”的弊病主要呈现在开
头两段,所以不难发现“生流”“生油”“卖弄”等信息;题干要求立足全文,“三分生”主
张的意义恰恰是“熟”的对立面,可以得出“持久、创新”等信息。
【答案】 使演员演戏不认真,“熟能生流,也能生油”;脱离剧情和人物,卖弄功夫;
落入死套,无法进行艺术创新;让观众缺少新鲜感,欣赏不能持久。(每点 2 分,答出三点
即可)
6.怎样才能真正贯彻执行“三分生”的艺术主张?请简述。(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真正贯彻“三分
生”的主张,首先体现在倒数第二段“实践‘三分生’的主张”的论述中,可以找到
“你……有新鲜的感觉”,这一点也可以表述为第二段中的“陌生感”;其次,可以在文章
批评演员的论述中概括分析,如第一段论述因为“熟”而生“油”等。说到底,“贯彻执行”
就是落实文章的相关戏曲主张,找到这些主张,提取出来就是执行实践了。
【答案】 正确认识演员与角色之间的距离;对“熟戏”要保持一定的陌生感,避免“生
油”;不断研究角色,用适宜的动作、唱腔、表情来表达对角色的理解。(每点 2 分)
相关文档
- 广东省高考语文模拟仿真试题(2)2021-06-0310页
- 新课标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练2021-06-0319页
-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7语言运2021-06-03125页
-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3文学类2021-06-038页
- 高考语文二轮专项训练12:语言表达连2021-06-038页
-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第二大题古代2021-06-035页
-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核心2021-06-035页
- 备战2018年高考语文考点掘金系列金2021-06-0312页
-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1周)文言2021-06-035页
- 2021高考语文冲刺仿真模拟卷六(解2021-06-03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