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5.5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景博高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 文 出题人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每道小题3分,共计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酌酒(zhuó) 歧路(qǐ) 冰塞川(sài)
B. 怵然为戒(chù) 中肯(zhōng) 肯綮(qìng)
C. 呕哑(ōu) 囷囷(qūn) 直栏横槛(jiàn)
D. 雨霁(jì) 杳然(yǎo) 架梁之椽(yuán)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识记字音的能力。做题时由易到难,注意分析那些疑难字的读音, 注意调动知识积累,适当运用联想进行比较,注意用好排除法。本题中,
A项,歧路(qǐ)—— qí,冰塞川(sài)——sè;
B项,中肯(zhōng)——zhòng;
D项,架梁之椽((yuán)——chuán。
故选C。
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映阶碧草自春色/天生丽质难自弃 三顾频烦天下计/君臣相顾尽沾衣
A. 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也相同 B. 两个“自”不同,两个“顾”也不同
C. 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不同 D. 两个“自”不同,两个“顾”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应对此类试题,平时要广泛积累常见实词的意义,尤其是课本中出现实词。作答时,考生要依据实词的本义,并结合语境、语法来判断实词在句子中的正确意义。与语境中的意义和所需词性相符的解释才是正确的解释。
本题中两个“自”都是自己的意思。第一个“顾”是拜访、探望的意思,第二个是“看”的意思。
故选C。
- 23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报养刘之日短也
B.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C.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A项,之: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结构助词,的。
B项,于:介词,比/介词,引出动作对象,向。
C项,则:均为连词,表转折。
D项,以:介词,因为/介词,凭借、凭着。
故选C。
4.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⑥用之如泥沙 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⑧多于市人之言语
A ①③⑤⑦ B. ②④⑥⑧ C. ③⑤⑥⑧ D. ②⑥⑦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今异义词的能力。对古今异义词的词义的判定,主要采用如下方法:①因文定义。也就是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其前后词语的含义,通过相关或相似联想拟用某一具体意义,最终通过比较其是否符合事理来确定其准确含义。②代入分析。在判断古今异义词时,还可以按照古汉语中以单音词为主的特点,对单个词语进行解释,然后放入语境进行分析。③课文迁移。一般情况下,在中学阶段要学近百篇传世佳作,从中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这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一笔重要财富。
①“钩心斗角”,古义,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今义,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句意:各种建筑物都向中心区攒集,屋角互相对峙。
- 23 -
②“气候”,古义,指天气(雨雪阴晴);今义,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句意:一天之内,一宫之中,而天气竟会如此不同。
③“一旦”,古今含义相同,不确定的时间词,表示将来有一天。含有“万一”、“突然”、“如果”等预设意味;句意:一旦国家灭亡,珠宝都被运进阿房宫。
④“收藏”,古义,收藏的财宝,名词;今义,收集保藏,动词;“经营”,古义,收藏的金玉,名词;今义,动词,计划或管理;句意:燕、赵、韩、魏收藏的财宝,聚敛的金玉。
⑤“日益”,古今含义相同,一天比一天更加;句意:(可是)失尽人心的秦始皇,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
⑥“泥沙”,古今含义相同,泥土沙石;句意: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
⑦“可怜”,古义,可惜;今义,对他人的不幸表示怜悯;句意:楚人项羽放一把火,可惜(华丽的阿房宫)化为了一片焦土。
⑧“言语”,古今含义相同,指说出的话;句意:比市民的言语还多。
故选C。
5.下列各句中,句式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B. 灭六国者六国也
C. 戍卒叫,函谷举 D.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考生要熟知定语后置、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等常用句式的特点,并能做出正确判断。本题中,
C项,“戍卒叫,函谷举”意思是:戍卒大呼而起,函谷关被一举攻下。所以是被动句。其他三项都是判断句。
故选C。
6.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活用情况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②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B. ①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②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C ①襟三江而带五湖 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
D. ①素善留侯张良 ②宾主尽东南之美
【答案】B
【解析】
- 23 -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活用情况相同的一组是”,这是针对词类活用设题。看词语是否活用,首先看它本身的词性;然后看这个词语在句子中做什么句子成分,应当是什么词性,从而判断是否活用,以及是什么类型的活用。
A 项,①南,名词作动词,向南飞 ;②内,名词作状语,在家里;
B项,①雾,名词作状,像雾一样 ②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C项,①襟,名词意动用法,以……为襟;②征,使动用法,使……信任;
D项,①善,形容词作动词,与……交好,友好; ②美,形容词作名词,俊杰。
故选B。
7.下面对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水一般的抒情笔致,语言柔和清丽,明净澄澈,自然流畅,平缓深远,充溢荡漾着水的气息。《边城》的环境、风情、人物的对话,以及由语言所创造的翠翠、老船夫无不显示着这一特色。
B. 人物描写充满激情。如对老船夫的描写,既写出了他的古道热肠的侠义风情,又写出了他的淳朴厚道。
C. 《边城》中小溪、白塔、老船夫工作的渡口环境、祖孙的心态和话语交流,都富有诗情画意的纯真之美。
D. 描写人的内心活动和人际交流的语言,质朴真诚,内蕴丰富,意味深长,人物的心灵和人与人交际的诚信、细腻、深邃、诚朴而又优美,景和情都令人难忘。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小说语言风格的判断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作家的一贯风格特征来整体把握;具体分析时要看选取的意象、创造的意境,选取的事件,叙述特点以及语言、句式等。
B项,“人物描写充满激情”错。对老船夫的描写同整篇小说的语言风格一致,是用一种平静而舒缓的语调塑造了一不贪财,二不羡贵,三不嫌贫,四不偷懒,愿守清贫,甘于助人的老船夫形象,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勤劳、善良、淡泊。
故选B。
二、阅读与理解(49分)
- 23 -
(一)课外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陈情表》。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④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改)
【注】①改醮(jiào):改嫁。②烝(zhēng)烝:淳厚的样子。③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23 -
征辟,是从汉代开始出现的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B. 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向帝王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特殊文体,其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
C. 司空,是三公之一,西周始设立,是全国军队的最高管理官。隋唐虽有设置,仍为三公之一,但仅是一种崇高的虚衔。
D. 武帝,是皇帝的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密曾在蜀汉任职,多次出使吴国,受到吴人称赞。蜀汉平定后,晋武帝召他做官,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
B. 李密认为安乐公与齐桓公的遭遇非常相似,两人都因为任用人才得当而使国家兴盛,后来又都因用人不当而遭遇不幸。
C. 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D. 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答案】8. B 9. C 10. D
11. (1)(李密)有空闲的时间就研究学问,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
(2)孔明没有与自己水平相当的人谈论,他的言教因此琐碎。
【解析】
【8题详解】
- 23 -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出为温令”语意完整,中间不可断开,据此可排除D项。根据前后文意可知,“从事”是官名,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C项。“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句意完整,说的是司隶不肯弹劾李密的原因,中间不能断开,而且“弗之劾也”的主语是承前省略的“司隶”,而不是“清慎”,据此可排除A项。故选B。
【9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C项,“是全国军队的最高管理官”错,“司空”主管土建工程,主管军队的是“司马”。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D项,“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错。“密有才能……自以失分怀怨”是说李密想入朝为官,并希望得到升迁,但因朝中无靠山未能如愿,而被调任汉中太守。他心怀不满,作诗发牢骚。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暇:空闲的时间。师事:拜……为师。门人:弟子。第二句中,敌:对等,相当。是以:因此。碎:琐碎,烦琐。
【点睛】参考译文:
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人,又名虔。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改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感伤眷恋备至,笃深的孝道之情,于是积郁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刘氏有病时,他就哭泣流泪不敢大口呼吸,从不脱衣安睡,饮食汤药总要尝过之后才端上去。(李密)有空闲的时间就研究学问,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
李密年轻时在蜀汉做官,当郎官。多次出使吴国,有才智机辩,吴人很欣赏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皇上)下诏任他为太子洗马。李密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就没有接受官职,并向朝廷呈上《陈情表》。皇上读后说:“士人有名节,不是平白无故的!”于是停止征召。
- 23 -
后来刘氏去世,李密守丧期满除去丧服,朝廷再一次征召他到洛阳做太子洗马。司空张华问他说:“安乐公这人怎样?”李密说:“可以和齐桓公相并列。”张华询问其中的缘故,(李密)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信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身长蛆。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抵抗曹魏,任用黄皓而丧国,由这知道成败是同样的。”张华接着问:“孔明的言教为什么那么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相互说话,所以言辞简洁优雅;《大诰》与普通人说话,语言适宜琐碎。孔明没有与自己水平相当的人谈论,他的言教因此琐碎。”张华认为他说得很好。
(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令,却憎恨从事,曾经在写给人的信中说:“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结束。”从事把他的信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中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有才能,常常希望能调到朝廷任职,可是朝廷却没有人帮助他,于是升迁担任汉中太守,自己认为失去了应有的职分而心怀怨恨。等到皇帝在东堂赐宴饯别时,皇上下诏命令李密赋诗,诗的末章说:“人们也有这样的话,有因才有缘。做官没有有权势的朝臣做依靠,不如回家种田。皇上英明睿智,这话岂能这样说!”武帝很生气,于是都官从事上奏免除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死于家中。
(二)课内外古诗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2. “泻水”四句作者言不当愁,接着写借酒浇愁。结合前几句和作者身世经历,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谈谈是什么样的愁?
13. 此诗与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在思想内容上有何异同?
- 23 -
14. 两首诗在语言风格上有何不同?
【答案】12. (1)“泻水”四句言不当愁,接下去写借酒消愁,但满怀的悲愁岂是区区几杯酒能驱散的?“吞声踯躅不敢言”,是说将已经爆发出来的巨大的悲慨吞咽下去。(2)“不敢言”三字蕴藏着无穷的含义,表明诗人所悲、所感、所激愤不平的并非一般小事,而是有着重要的社会政治内容;愈是不敢言说,愈见出感愤的深切。
13. 两首诗都是抒发怀才不遇、备受压抑的思想感情, 鲍照虽感愤不平但无可奈何,李白则以乐观自信的高唱结尾。
14. 李诗语言上充满了豪迈气派,俊逸之气,鲍诗语言上过于沉郁伤感。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可以从题目入手,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可以从用典入手。本题要求结合前几句和作者身世经历,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谈谈是什么样的愁。解答此问,一要联系前面四句诗,明确愁指什么,二要结合后面的“心非木石”和作者的身世经历分析为什么愁。首先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鲍照出身于平民家庭,社会地位卑微,他所处的是群雄割据、社会动荡的南北朝时期。当时实行的是士族门阀制度,而鲍照出身寒微,他虽然渴望能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但是却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和世俗偏见的阻碍。再看前四句的内容:就像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样,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人生也是有宿命的,怎么能在行走,坐着而叹息又哀愁呢?作品开篇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作者认为人的命运就像倾倒在平地上的水,“各自东西南北流”,这都是安排好了的,不用哀叹愁苦,表现出作者对从愁苦中求得解脱的渴望。后四句的内容是: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歌声因举杯饮酒而中断。人心又不是木头,石头,怎么会没有感情?声将发又止,徘徊不前,我不敢再说什么了。作者用酒浇的是贤能之人在不公平的门阀制度下有志不能展,有能无所用的愁苦。作者出身寒门,才华横溢,却长期担任级别较低的地方官,面对人生的极不公平,作者心中产生了极度的愤慨,万分愁苦。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题干要求分析此诗与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在思想内容上有何异同,这是对比阅读,比较两首诗歌在思想内容上的异同。首先两首诗歌都借助“酒”抒发了自己的抑郁不得志的情怀,以及怀才不遇的悲愤不平的感情。但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中
- 23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而鲍诗中“人生亦有命”“酌酒以自宽”“吞声踯躅不敢言”是诗人在忍气吞气,无可奈何、愤激,所以表现出了作者的无奈和愤懑之情。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能力。题干要求比较两首诗在语言风格上有何不同,两首诗的语言风格相差很大。李诗的风格豪放、俊逸,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鲍诗的风格沉郁、哀伤。
如李白的《行路难(其一)》,诗开头写“金樽美酒”、“玉盘珍馐”,给人一个欢乐的宴会场面。接着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又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中间四句,既感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行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最后两句,写自己理想总有一天能够实现。全诗在高度傍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挂云帆济沧海”,激流勇进。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如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诗歌起首两句,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悲愤抑郁心情。接下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他并没有直面人间的不平去歌呼呐喊,而是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诗的结尾,作者才吐出真情。“心非木石岂无感” ,人心不是草木,不可能没有感情,诗人面对社会的黑暗,遭遇人间的不平,不可能无动于衷,无所感慨。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下面出现的却是一声低沉的哀叹:“吞声踯躅不敢言!”到了嘴边的呼喊,却突然“吞声”强忍,“踯躅”克制住了。社会政治的黑暗,残酷无情的统治,窒息着人们的灵魂。社会现实对于寒微士人的压抑,已经到了让诗人敢怒而不敢言、徘徊难进的地步了。
【点睛】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
- 23 -
答题模式: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古诗文默写(4分)
15.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_____?吞声踯躅不敢言。(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2)丞相祠堂何处寻?_____(杜甫《蜀相》)
(3)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陆游《书愤》)
(4)_______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答案】 (1). 心非木石岂无感 (2). 锦官城外柏森森 (3). 镜中衰鬓已先斑 (4). 奈何取之尽锱铢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锦、鬓、斑、锱铢。
(三)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计3小题,共计14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卜白
袁良才
民国时期的上海,凭一张纸名满天下且赚得盆满钵满的,只有《申报》。《申报》副刊《自由谈》更是牛气冲天,在上面发稿的多是鲁迅、郁达夫、茅盾、叶圣陶等这样的超级大腕。文豪扬眉吐气,编辑、记者先生也神气活现,洋气十足。但凡事都有例外。卜白就是个例外,不,简直是个另类。他是《申报》的资深编辑,却土得掉渣,土得冒烟儿。瘦高个儿,白净无须,常年着一袭青布长衫,足穿黑色方口布鞋,架着一副琇琅圆形近视眼镜,讲一口江南土语。
- 23 -
在报社,他专司划版、校对,有时副刊缺边少角的,主笔大人就会说一声,卜先生,您给补一点白吧。卜白二话不说,展纸挥毫,须臾立就:或杂谈,或轶闻,或小幽默,或诗画配,虽短小得可怜,却鞭辟入里,妙趣横生,无不是锦绣文章。不少读者就是冲着卜白的补白文章,才订买《中报》的。其补白文字,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地理、历史,无所不包,涉笔成趣。依其姓名谐音,人送雅号“补白大王”。
别小看了补白,实则大有学问,弄不好会闯下大祸。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国人悲愤。有位大学马校长给《时事新报》发去一首小诗《哀沈阳》:“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佳人舞几回。”主笔安排作补白之用,不想惹怒了少帅,差点派兵砸了报馆。
怪才必有怪癖。他嗜茶。西湖龙井、碧螺春、太平猴魁,他宁愿饿肚子也要设法买来饮。有好事者悄悄作了统计,卜白每天饮茶能饮掉五瓶热水,可见嗜茶之深。但他很少如厕,你说怪也不怪?
据说卜白是陈寅恪的高足,国学功底不可作等闲观,咋甘当划版、校对、补白的微贱活儿?没人去问,也没人说得清。但卜白似乎全不在意,甚至还有些乐此不疲。
一天,主笔大人对卜白说,卜先生,您也该给自己的人生补补白啦。卜白会意,三十好几的人,竟酡红了脸,期期艾艾道,不急,不急。事业未就,何以家为?主笔不由分说,扯着卜白的青布长衫袖口说,别把自己生生弄成套中人,以后同仁该改叫你别里科夫先生了。走!我陪您去见一位女士,我太太已候在那里了。卜白见到那位神情忧伤的女士,得知她男人是谢晋元的部下,在淞沪战役中为国捐躯了,撇下孤儿寡母,卜白竟爽快地应承了这桩婚事,主笔夫妇大感意外,又惊又喜。卜白一段话让女士为之涕泪交流:我虽一介书生,亦当为抗战效绵薄之力。让我为你这个抗日英烈之家补白吧!再说,你的娘家福建安溪有好茶“铁观音”呢!
卜白没啥业余爱好,除了饮茶,就是看看京戏,尤其迷梅兰芳的戏,一来二去,结识了梅兰芳,成为票友。一次,梅兰芳在天蟾舞台演《贵妃醉酒》,观者如堵,一票难求。卜白却接到了梅兰芳专门差人送来的戏票。卜白急急地赶到剧场,戏正待开演,梅兰芳的嗓子突然发不出声音了,在后台急得团团转!卜白听闻,急急如风地挤进后台,对梅兰芳说,救场如救火!你在台前演,我在台边唱,合作一曲双簧。梅兰芳将信将疑,台下的观众已作哄叫闹起来,梅兰芳只得上台去。“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见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剧场顿时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整场戏下来,梅兰芳的表演与卜白的唱腔念白浑然一体,俱臻妙境,竟无一名观众识破此中玄机。事后,梅兰芳特意答谢,卜白又是一句,急人所难,君子不可不为,补白亦大快事也!
- 23 -
民国三十八年初夏,解放军的隆隆炮声响彻大上海城郊,吴淞口外。汤恩伯率重兵扼守上海。《申报》选派战地记者,“大笔杆子”们虽西装革履,却顿失绅士风度,不是低头狠劲抽烟,就是把咖啡喝得嘴里一半、地上一半。卜白饮了一口铁观音,一抹嘴,石破天惊地说,我去!有一天,上海市民突然从《申报》上看到一则快讯: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刘昌义中将率部投诚,为解放军打开进入上海中心城区的大门。谁也没想到,这竟是卜白平生最“得意之作”。多年后,卜白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我是中共隐蔽战线的一名战士,策反敌人弃暗投明,是我对军事斗争的一种补白!
解放后,卜白担任宣传文化部门的高级领导,直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卜白留下遗嘱:丧事一切从简,请把我安葬在普通百姓的墓地之侧,为逝者补白。
卜白,姓卜名白,一生补白。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7年8期,有删减)
1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点出了《申报》刊物,著名的作家鲁迅、郁达夫、茅盾、叶圣陶等人物,这样的表述使得小说具有较强的真实性。
B. “怪才必有怪癖”。卜白每天饮茶能饮掉五瓶热水,在主笔大人的撮合下答应了与在淞沪战役中为国捐躯的谢晋元部下遗孀的婚事等事件就是明证。
C. 卜白是《申报》的资深编辑,国学功底不可等闲视之。小说用卜白爱看京戏的业余爱好和梅兰芳合演双簧,印证了“人不可貌相”这句俗语。
D. 小说对卜白的人物描写方法多样,既有对他的性格特征的概括介绍,也有对卜白的衣着等外貌描写,同时还有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17. 人们依其姓名谐音,送卜白雅号“补白大王”,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补白”的有关情节。
18. 小说使用了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例如《申报》副刊《自由谈》,鲁迅、郁达夫等大腕,因此有人认为是散文而不是小说,你怎么看?请简要分析。
【答案】16. B 17. ①为《申报》副刊补白;②为抗日英烈家庭补白;③为梅兰芳表演补白;④为军事斗争补白;⑤为逝者补白。
18. 小说。①运用大量的真人真事是为了增強小说的真实性;②运用真人真事符合小说创作规律,小说是真实生活的典刑化;③小说主人公卜白是虚构人物,真人真事是故事发生的背景。
【解析】
【16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B
- 23 -
项,“在主笔大人的撮合下答应了与在淞沪战役中为国捐躯的谢晋元部下遗孀的婚事等事件就是明证”错误,“在主笔大人的撮合下答应了与在淞沪战役中为捐躯的谢晋元部下遗姍的婚事”不能说明“怪才必有怿癖”。故选B。
【17题详解】
此题考核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要求概括“补白”的有关情节,答题时注意梳理文章的情节,对文章简要的划分层次,然后概括具体的事件,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在报社,他专司划版、校对,有时副刊缺边少角的,主笔大人就会说一声,卜先生,您给补一点白吧……人送雅号‘补白大王’”“一天,主笔大人对卜白说,卜先生,您也该给自己的人生补补白啦……我虽一介书生,亦当为抗战效绵薄之力。让我为你这个抗日英烈之家补白吧!再说,你的娘家福建安溪有好茶‘铁观音’呢!”“整场戏下来,梅兰芳的表演与卜白的唱腔念白浑然一体,俱臻妙境,竟无一名观众识破此中玄机。事后,梅兰芳特意答谢,卜白又是一句,急人所难,君子不可不为,补白亦大快事也!”“多年后,卜白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我是中共隐蔽战线的一名战士,策反敌人弃暗投明,是我对军事斗争的一种补白!”“丧事一切从简,请把我安葬在普通百姓的墓地之侧,为逝者补白”概括答题要点。
【18题详解】
此题考核探究能力,要求探究文章的文体是属于小说还是散文,答题时要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分析理由,答题前要明白小说和散文的特征,小说的特征是塑造人物,虚构情节;散文一般重视意境的创设,情感的抒发,据此分析此文虽然运用一些真人真事,但是“卜白”这一人物是虚构的,真实的事件只是这一虚构事件的背景,采用一些真人真事正式为例塑造“卜白”这一人物典型,因此从人物塑造这一角度看本文是小说。
【点睛】情节概括的题目是小说常见的题目,注意有直接要求概括情节,通过哪些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人物的心理或情感的变化过程怎样等提问方式,答题时注意分清题干的要求概括的什么情节,是关于哪个人物的情节。注意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单的段落的划分,重点注意文中表现情感变化的重点词语。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阳光有七种颜色,世界也是多彩的。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展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文明。从茹毛饮血到田园农耕,从工业革命到信息社会,构成了
- 23 -
的文明图谱,书写了激荡人心的文明华章。“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它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
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________,也各有不足。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 的文明,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都是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每一种文明都是独特的。在文明问题上,生搬硬套、________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要珍惜。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气冲霄汉 各得其所 一无是处 因噎废食
B. 波澜壮阔 各有千秋 一无是处 削足适履
C. 气冲霄汉 各有千秋 一无所取 因噎废食
D. 波澜壮阔 各得其所 一无所取 削足适履
20.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互鉴交流的源泉。
B. 文明是前进的,这使得人类文明有了交流互鉴的动力。
C. 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
D. 文明是前进的,这使得人类文明有了互鉴交流的源泉。
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多姿多彩地发展和创造了文明。
B.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多姿多彩地创造和发展了文明。
C.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发展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文明。
D.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
【答案】19. B 20. C 21. D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第一组:气冲霄汉:形容魄力非常大。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
- 23 -
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语境中,用来形容“文明图谱”,与“魄力大”无关,与“规模大”相关,应选“波澜壮阔”。第二组: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各有千秋: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语境中指的是各种文明各有各的特点,应选“各有千秋”。第三组:一无是处:没有一点儿对的或好的地方。一无所取:形容什么都未得到。语境中,与“十全十美”相对的是“一无是处”,应选“一无是处”。第四组:因噎废食: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削足适履: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语境中,讨论的是,不要有意放弃自己的文明,而去适应其他文明。此处应选“削足适履”。分析可知,B项成语全都恰当。故选B。
【20题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根据下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可知括号里要补写的应与“包容”有关,排除BD两项。“交流互鉴”是需要动力的,因“包容”而产生“动力”,“有......源泉”的表达不合逻辑,排除A项。C项补写的最恰当。故选C。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划线句子语病有,“发展和创造”语序不当,应为“创造和发展”。排除AC两项。“多姿多彩”只能修饰“文明”,不能修饰“创造和发展”。排除B项。D项修改的最恰当。故选D。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2.福州三坊七巷中的塔巷口悬挂着一副对联,这幅楹联曾在2012年全国中秋晚会上“亮相”。下面的词句是这副对联的组成部分,请把它们整合为上下两联。
六子 理学 探屋 融天地 修文 烛古今 双梅 登科
【答案】上联:六子登科,理学融天地
下联:双梅探屋,修文烛古今
- 23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对联知识的能力。对联的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义相关。此题已给出上下联的开头,只要按照对联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义相关组合调整即可。根据字数相同,结构一致的原则可知,“六子登科”是一个典故,藏有一段往事,陈承裘的正妻林氏生下了包括长子——我国末代“帝师”陈宝琛在内的六男一女。虽老五幼年夭折,但余下五兄弟与陈承裘侧室张氏生的一子尽登科第,才有了享誉全国的“六子科甲”匾额。“双梅探屋”意指二梅书屋。该书屋是清代翰林林星章的旧居,因房前植有两株梅花,故取名为“二梅书屋”。“理学”与“修文”对仗,指做学问、修文学。“融天地”与“烛古今”对仗。由它们组成的对联,上联:六子登科,理学融天地。下联:双梅探屋,修文烛古今。
23.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100年间,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但五四精神始终璀璨、依旧青春。当代中国青年高举五四运动的精神火炬,用奋斗镌刻青春,以担当创造历史,请你以人民海军、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员、大学生村官为论述对象,写一段文字呈现他们的奋斗精神,要求:(1)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2)语段中要包含“五四运动100周年”“新时代的青年”“奋斗”“奉献”等短语或词语。(3)字数150字以内。
【答案】示例:回首百年前,山河破碎,国土沦丧。一群热血青年,发出了民族图强的怒吼,开始了救国复兴之路的探索。正值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新时代的青年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奉献着青春,人民海军正驾驶着航母在南海上自由航行,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员正在急速行驶的动车上为旅客服务,大学生村官们正在与村民们一起为建设美丽乡村而奋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表达的能力,本题是一篇微写作,题干给出的写作方向,考生要紧紧围绕要求写作。本题要求以特定事件(五四运动100周年)为背景,以特定的人物(人们海军、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员、大学生村官)为论述对象,写一段文字呈现他们的奋斗精神(如:人民海军正驾驶着航母在南海上自由航行,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员正在急速行驶的动车上为旅客服务,大学生村官们正在与村民们一起为建设美丽乡村而奋斗)。写作时要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语段中要包含规定的短语和词语,还要在150字以内。按要求进行写作即可。
【点睛】微写作提分技巧:要写接地气、有体温的文字
写身边的人和事,发挥语文工具性的功能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语文切实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是微写作设题的初衷。由于长期以来学生在写作上形成的思维惰性及程式化的特点,导致现今作文(包括微写作)
- 23 -
呈现的多是假大空的缺少体温的文字。一些老师在指导学生时由于过多重视立意的高远,使得部分同学一到写作时就习惯性地想着要表现什么宏大的主题,就想着报刊上现在流行什么主题的范文,然后就去套,去模仿,而忽视了与日常生活、平实生活的贴近,从习作内容反映出来的就是生活简化了,情感荒芜了,思想变形了,远离了常态生活和常态情感。
写好身边的人和事究竟应该注意什么?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应注意捕捉现实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并加强人物描写方面的训练,从生活中选取写作素材并加以提炼,塑造出典型的人物形象,克服脱离实际、闭门造车的弊端。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叙述现实生活中人物平凡而伟大的事迹,可以描绘自己心目中的偶像,也可以真实刻画出其不尽如人意的一面。写作角度力求多样化、个性化,切忌脱离具体事例空发议论或一味送高帽、唱高调。另一方面,教师在出题的时候也要力求接地气,多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品议生活现象,这样微写作才可能接收到地气,学生才可能写出有生命温度的文章。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下列人物是2019年“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网友评论他们才能代表国家精神。
孙家栋作为我国人造卫星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他一生都在追‘星’,而他也是我们一代代航天人最应该追的‘星’。过去几十年间,在老一辈航天人的带领下,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飞跃,我们的许多梦想逐一变成了现实。”
于敏二十八载隐姓埋名,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他为国铸核盾卫和平,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却不赞成被人称为“氢弹之父”。盛名之下,始终保持一颗初心:“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强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以欣慰了。”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改革先锋”等称号。让我们中国人牢牢地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就在几天前,袁隆平参加湖南农业大学开学典礼,上万名学子变身“粉丝”夹道欢迎。这“火爆”的追星场面,令人动容,这本就是追星该有的样子,因为他们是共和国最闪亮的星!不久前,袁老刚过完90大寿,虽已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可依旧心系“稻香”扑在田间地头,退休对他而言,尚且早呢!
- 23 -
屠呦呦在当时科研条件十分艰苦,都是土法上马,做临床试验时,屠呦呦和另外两个同事先试服,她因此得了中毒性肝炎。但他们坚持亲自证实药物安全,才投入临床给病人服用。最终,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生命!“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只要国家需要,我就必须持之以恒。”她是一个靠洞察力、视野和顽强的信念发现青蒿素的中国女性。就像一株挺立的青蒿,顽强、倔强、执着地向高处生长,拥有着克服困难的巨大勇气。
李保国35年如一日情系太行,把课堂搬进山沟,把实验室放在果园,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他见不得百姓受穷,一头扎进穷山沟,10多万农民因他而脱贫,他被誉为“太行新愚公” 李保国不懈地努力,直接帮扶村庄40多个,间接带动百余村庄发展,技术示范推广总面积上千万亩,先后取得研究成果28项,推广36项实用技术,使山区增收35.3亿元,他用科技之手,点亮了前南裕生态经济沟,富岗苹果、绿岭核桃等一串闪光的名字。在旁人看来,哪怕建好一个科技扶贫基地都不容易,可他却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10万亩苹果生产基地、百里核桃产业带、万亩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这一切,源于忠诚,对党和人民事业的绝对忠诚。
要求:阅读上述材料,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立意自定;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追星之我见
追星在当今的少年之中早已成了普遍现象,大部分的青少年都会追星。青少年把当红明星当做自己的偶像,早就成为了一种现象。但一个健康的中国,需要一个健康的文艺市场,中国的崛起,更离不开科学家。
最能代表国家精神的,应该是这些人:
他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的开创者之一的,让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飞跃的孙家栋。
他是二十八载隐姓埋名,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空白的,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的 “氢弹之父”于敏。
他是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的袁隆平。
她是一个靠洞察力、视野和顽强信念发现青蒿素的屠呦呦。
他是35年如一日情系太行,把课堂搬进山沟,把实验室放在果园,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的李保国。
- 23 -
科学家的重大发明几乎是造福人类,几十亿生活受益,但是目前科研经费及奖励也就个几百万,还不如明星参加个真人秀,拍个广告赚钱,没那几个明星的电影和节目可以说对生活毫无影响,可是生活中,缺少了某项重要发明真的极为不便的,现在价值观是不是扭曲了,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这是一个国家时代的悲哀。
这些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渗透,娱乐圈野蛮生长,就像一朵奇葩,绽放异彩。媒体成天都是明星八卦,追星成了孩子们的全部,偶像的崇拜成了孩子的最高目标。由三个十几岁的小孩组成的”TF-Boy“组合,火遍全国,每次下飞机都有一大群已成年的二十多岁的女性跑到机场接机,围在三个小弟弟后面尖叫、呐喊,这种场景是多么的令人难以置信?
而这一切现象的存在,都是因为价值观的导向出现了问题。在我们还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列强就对我们虎视眈眈。是科学家不懈的努力,是两弹一星的发射上天,让我们成了军事强国,列强们从此不敢再小视我们,我们的国防有了坚实的盾牌。那个时候,人们崇尚科学,迷恋科学。孩子念书的最高目标就是当科学家。也因为那个时候的倡导,带来了今天科技的繁荣。
不可否认演艺圈为人们奉献了文化产品,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但部分国人的追星行为已经到了病态疯狂的地步,整个社会的娱乐化氛围也太过浓重。反倒是最该重视的科研行业却无人问津。也许我们真的需要深思,照这种势头发展下去,是对还是错?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本题是一则多材料作文,材料主要讲述了2019年“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一些事迹,有我国人造卫星技术的开创者之一的,让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飞跃的孙家栋;有二十八载隐姓埋名,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空白的,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的 “氢弹之父”于敏;有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的袁隆平;有靠着洞察力、视野和顽强的信念发现青蒿素的屠呦呦;有35年如一日情系太行,把课堂搬进山沟,把实验室放在果园,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的李保国。这些人才是最能代表国家精神的。
- 23 -
写作时要重点对“国家精神”这一概念的理解。国家精神即中国精神,首先要从所给的材料中总结。材料中所例举的2019年“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身上,都有一些共性的品质和精神,有“愚公移山”式的奋斗精神,有“羿射九日”的拼搏精神,有“共工怒触不周山”的不屈精神,有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忘我精神,有“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精神,这些都是我国的“国家精神”,即“中国精神”。由此还可延伸出很多的“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爱国、感恩、勤劳、互助、开放、进取、创新、包容、厚德、谦虚、务实、奋进、诚信、务实、兼容、好学、互信、互利、协商、尊重、爱心、公德、平等、平和,“中国精神”博大精深,它的内涵深刻,它的意义深远,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规范和“中国精神”的的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具体写作时可围绕着几个问题展开,一是什么是中国精神,二是为什么要具有中国精神,三是如何培养中国精神。还可从追星的角度展开,追哪些“明星”,怎样追星等角度作文。
参考立意:(1)中国精神永流传;(2)弘扬中国精神;(3)“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4)“中国精神”博大精深;(5)“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坚挺的脊梁;(6)天空中最亮的星星;(7)追星之我见;(8)青少年应该如何追星。
结构示例:
本则作文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能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的文章,虽然文体不限,但要符合文体特征。议论文要以议论为主,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语言必须准确、鲜明、严密、有针对性。如本文写议论文,开篇可引用名言俗语,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正文可采用并列式结构说理,采用分论点:中华民族那坚贞不屈的精神让世界为之震撼;在天灾下从不低头,在困难威慑下从不退缩的精神让世界为之敬佩;那自强不息,不断进步,不断创新的精神让中国人民为之自豪。可运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方法,使论证有力。最后可再次总结:正是这样一股振奋国人的中国精神,才让中国屹立不倒!这样和开头照应,形成首尾呼应。
素材积累:
1、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表现。它吸取了中华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化源泉。它彪炳千秋,又与时俱进;它烨烨生辉,充满活力。
2、“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爱国、感恩、勤劳、互助、开放、进取、创新、包容、厚德、谦虚、务实、奋进、诚信、务实、兼容、好学、互信、互利、协商、尊重、爱心、公德、平等、平和,“中国精神”博大精深,它的内涵深刻,它的意义深远,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规范和“中国精神”的的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3、“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中国的历史魅力比任何钻石都要永恒得远。中国有5000多年历史,战争、瘟疫、灾难,每一次危机都能变成推动下一次文明的动力。中国精神来自:“从自然平衡中寻找信心,从自我反省中寻找进步,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幽默,在危难中体验亲情与仗义。”
- 23 -
4、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反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需要,反映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火热生活为源泉,批判的继承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道德,吸取和借鉴外来文化的道德的积极成果,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不断丰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使民族精神得到大力的弘扬。
5、什么是中国精神呢?是“愚公移山”式的奋斗精神,还是“羿射九日”的拼搏精神?是“共工怒触不周山”的不屈精神,还是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忘我精神?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精神,还是“以和为贵”的世界和平精神?应该说,这些都是中国精神。但我认为爱国精神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所在。你们说,不是吗?
【点睛】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1)相同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2)相反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所在,正反皆切入可立意。
(3)相对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既不相同,也不相反或相对,而是各偏执于一点,带有片面性。其方法是将各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找出它们之间的对立矛盾点,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4)递进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构成递进关系。其方法是先确定每则材料的内涵,辨析材料内涵的层级关系,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5)综合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之间存在多种逻辑关系,且可能出现干扰学生思维的材料。审题立意时需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明辨材料之间的关系,排除干扰项,然后归纳出全面正确的观点。
- 23 -
- 23 -
相关文档
- 江西省宜春九中2019-2020学年高二2021-06-0318页
- 2018-2019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二2021-06-0321页
- 2018-2019学年江西省玉山县一中高2021-06-0315页
- 2018-2019学年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2021-06-0324页
- 2018-2019学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二2021-06-0320页
- 江苏省南京市部分学校2020-2021学2021-06-0315页
- 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中2019-2022021-06-0322页
- 江苏省淮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2021-06-0326页
- 语文卷·2019届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二2021-06-0325页
- 语文卷·2019届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2021-06-03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