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50 KB
  • 2021-06-03 发布

课标通用2020高考语文专题跟踪检测6小说阅读二含解析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跟踪检测6 小说阅读(二)‎ ‎(建议用时:30分钟)‎ ‎(2019·河北石家庄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 喀秋莎 田洪波 中午时分,响彻在两边战壕上空的枪声开始零星起来。渐渐地,硝烟也一丝丝散去,意味着酷烈的战斗进入一个休整的间隙,很多人都长出了一口气。十余个尚是娃娃脸的士兵全身心放松下来,逐渐恢复他们本真的一面,开始嬉闹起来。连长安德烈无声地笑笑。看到这样的场面他很欣慰,毕竟在德军猛烈的炮火中他们毫发未损。这是一支多数由青年人组成的步兵加强连,他们刚刚在与德军的交火中占了上风。‎ 时间真快啊!安德烈闭目想着心事。转眼几个月过去了,他领着这群孩子与德军奋战。当初,他们的父母信任地把孩子们领到他面前时,他还是有一丝担心的。可是,经过炮火的洗礼,安德烈现在觉得他们已经是成熟的战士了。‎ 士兵们轻声哼起了歌,安德烈依然淡淡笑着。那是他再熟悉不过的旋律: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漂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安德烈把身体往壕沟的深处偎了一下,摸出宽宽的烟叶,卷了支烟叼在嘴上。喀秋莎,正义的喀秋莎,那是他们心灵深处最神圣的三个字了。‎ ‎“嘘,你们听!”突然有人把手指压在了唇上,示意大家注意德军那边传出的声响。‎ 安德烈急忙把烟按灭在焦黑的泥土里。大家都悄然侧起身,屏息静听德军的风吹草动。大家的笑容开始收紧了。“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鹰/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 见鬼,居然有人在唱《喀秋莎》!是德国人在唱吗?他们也喜欢《喀秋莎》?怎么会呢?那是我们苏联人民的歌曲啊!安德烈惊诧地瞪大了眼睛。他感觉周身的热血在沸腾。该死的德国佬,不许你们玷污神圣的喀秋莎!‎ 大家都听得真切,都把目光转向安德烈。安德烈分明听到自己身体里的每一个骨节都在炸响,他一脸凛然地拿起了望远镜。果然,他看到几个德军士兵正围在一架留声机前,有滋有味地跟着哼唱。让安德烈万分气愤的是,他们居然那样陶醉,完全忘记了是在战场上。‎ 安德烈觉得这是不能接受的,他甚至认为,这全然就是德军在向他们挑衅!是的,他们拥有先进于己方数倍的武器,他们人数占优,他们中的许多人战斗经验丰富,但他们不可以唱我们国家的歌曲,不可以用这种方式蔑视我们!这就像自己的孩子,不共戴天的敌人可以随便地抱吗?可以肆意地喜欢吗?那无异于剜我们的心头肉!‎ ‎“准备战斗!”安德烈下达了命令。他的声音听上去很决然。‎ 6‎ 可是副连长瓦西里用手压住了他的枪身,事实上瓦西里一直在观察安德烈的情绪变化,现在他不能不挺身而出了。瓦西里缓和着语气说:“没有接到上级命令,这仗不能打!力量太悬殊了,刚才的胜利并不能说明什么。作为一连之长,你不能意气用事!”‎ 安德烈冷笑:“情况特殊,不请示也没错!就算我答应,那你问问孩子们答不答应!”安德烈等到的是青年人的一致响应,他们摩拳擦掌,义愤填膺,纷纷将子弹推进枪膛。瓦西里还想再说什么,安德烈已经大手一挥,指挥战士们各就各位,随着一声号令,密集的子弹像雨点一样向德军阵地射去。‎ 战斗又开始了,这一次持续的时间似乎更长,也更惨烈,双方都不断有人倒下去。安德烈杀红了眼,带领几个勇敢的战士冲锋在前,打退了敌人,占领了德军刚刚还逍遥自在听歌的阵地。‎ 到处是残垣断壁,一些树木还在燃烧。在一条战壕里,安德烈看见那架留声机还在转动,《喀秋莎》的旋律还在飘扬。他走上前用手搬开了唱针,拿起唱片。‎ 阵地上死一般寂静。‎ 瓦西里悄悄站在安德烈身后,沙哑着嗓子轻声说:“孩子们……都牺牲了!”他看见安德烈身体摇晃了一下,然后那个庞大的身躯慢慢跪了下去,最后匍匐在地,哭成颤动的一团。‎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头写激烈的交战之后迎来了短暂的平静,年轻的战士们也恢复了本真的一面,这为后文写哼唱歌曲、听到歌曲作了铺垫。‎ B.德苏两军力量悬殊,然而处于劣势的苏军两次击退了敌人,说明《喀秋莎》这首歌在战斗中起到了鼓舞人心的巨大作用。‎ C.小说运用细节刻画、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凝练传神地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D.文中用“娃娃脸”“本真”“嬉闹”“孩子”等词语来形容这群年轻的士兵,字里行间饱含对这些保家卫国的青年战士们的喜爱之情。‎ B 解析 小说没有提及《喀秋莎》在第一次战斗中是否起到作用。‎ ‎2.小说中《喀秋莎》的歌声出现了多次,请简要分析其在小说中的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物象的作用,可从结构、人物、主题等方面入手。结构上,《喀秋莎》的歌声在文中多次出现,是小说的线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上,本来已经取得短暂的胜利可以暂停战斗的战士听到德军哼唱《喀秋莎》后,觉得心中正义和神圣的化身被玷污了,便不顾一切又一次发起了战斗,并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凸显了年轻战士誓死捍卫祖国尊严与荣誉的精神。主题上,《喀秋莎》的温情与战争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作者以此对罪恶的战争进行了有力的控诉。‎ 答案 ‎ 6‎ ‎①结构方面:贯串全文,是小说的线索,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喀秋莎是苏联战士心中正义和神圣的化身,德军的哼唱激起了他们内心的愤怒,进而引发又一次的战斗,最后年轻的战士们全部牺牲了,而连长捧着唱片失声痛哭。②人物方面:丰富了人物形象。当心中正义和神圣的象征被德军玷污,年轻的战士们挺身而出,甚至不惜为之献出生命,小说以此凸显了战士们誓死捍卫祖国尊严与荣誉的精神。③主题方面: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喀秋莎》的温情与战争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小说借美妙的歌声控诉战争的罪恶,表达战士们对美好爱情、安定生活的向往。‎ ‎3.小说最后一段画横线的语句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画线句展现了安德烈听到“孩子们都牺牲了”的噩耗后经受不住打击而倒下去的过程。这个句子采用了“特写镜头”的方式,表现了安德烈的痛苦,引发读者对安德烈的心理的想象,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答案 ①这是特写,以慢镜头的方式展示了安德烈听到“孩子们都牺牲了”的噩耗后经受不住打击而倒下去的过程;特写产生了强烈的悲剧效果,从另一个侧面凸显了战争的残酷。②表现了安德烈极度矛盾的心理,他的痛苦是因为自己的“意气用事”还是因为战友的牺牲,或许两者兼有?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③结尾有艺术感染力,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同时升华了小说的主题。‎ ‎(2019·安徽合肥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5分)‎ 深山来客 朱山坡 人们都叫他鹿山人。对蛋镇上的人来说,鹿山既陌生又遥远,像传说中的地名。‎ 如果不是为了看电影,鹿山人夫妇是不会千辛万苦撑船来到蛋镇的。鹿山人的妻子身世也很复杂。她是来自武汉的知青。鹿山来了十一个知青,到最后只有她一个人留了下来。武汉没有亲人了,她不愿意回去了。更重要的原因是,她和鹿山人好上了。‎ 从神态和动作就轻易看得出来,鹿山人和妻子十分恩爱。从河边到电影院的路上,鹿山人不断地转过头来问背上的妻子:累不累?饿不饿?晕得厉害吗?妻子每次都是作出否定的回答,还不时给鹿山人擦汗,轻轻摸他的脸……蛋镇人把鹿山人当成了楷模,不少平时经常争吵的夫妇自从见识鹿山人之后竟然变得相敬如宾。蛋镇人还把鹿山人夫妇当成了客人,每次见到,女人们都主动凑上去,问鹿山人:这次又带什么山货给我们?她们对山货倾注了最大的热情,一抢而光,扔下来的钱让鹿山人感到既惊喜又不安。而她们更关心的是鹿山人的妻子。电影还没有开始,她就坐在电影院墙脚下等待。她们围着她嘘寒问暖,有时给她递上一碗热粥,一杯热开水,或者一根冰棍。还有人给她塞人参、鱼肝油、麦乳精甚至雪花膏,被她婉拒了。有一次,鹿山人上船离开了,走了好长一段水路,竟然又折返回来。因为妻子才发现有人在她的布袋里塞了名贵的山东阿胶,她坚决要物归原主。可是没有人承认是自己塞的,大伙都劝她收下,补补身子。但她一再拒绝,决不肯接受。鹿山人很焦急,最后把阿胶交给了老吴,请他代转交原主,她才同意回家。‎ 6‎ ‎“你们不必为我们担心。鹿山,除了电影院,什么都有。”她苍白的脸上一边是歉意,另一边是感激。‎ 这天晌午,鹿山人背着妻子又来到了蛋镇电影院,却在海报墙上看到一张白纸黑字的告示:台风将至,今天不放电影。妻子难掩失望,立马瘫软在鹿山人的背上,用力扯他的耳朵,责怪他来晚了,要是昨天或前天来就不会错过电影。鹿山人不断地解释安慰。他的两只耳朵红通通的,都被扯裂了吧。‎ 鹿山人背着妻子要走,却被妻子阻止了。‎ ‎“我要看电影!”妻子像孩子撒娇似的说。‎ 鹿山人说:“台风要来了,今天电影院不放电影。我们赶紧回家吧。”‎ 妻子说:“可是,我们比台风先到呀。”‎ 鹿山人说:“台风过后,我们再来。”‎ 妻子说:“你害怕台风呀?你害怕回不了家呀?”‎ 鹿山人沉默了。谁不害怕台风呀?台风来了,摧枯拉朽,地动山摇。还有暴雨、山洪,猛烈得惊心动魄。‎ 妻子从鹿山人的背上挣扎下来,扶着墙挪步到电影院正门,伸手摸了摸“蛋镇电影院”的牌子,突然莫名哀伤起来,竟掩面低声地抽泣。‎ 鹿山人吃惊地问:“好好的,你为什么哭?”‎ 妻子说:“我心里的悲苦,像台风,像鹿江,像山洪暴发。”‎ 鹿山人知道妻子内心的悲苦,但她还是第一次说出来。平时,她从不埋怨,也从不哀叹,心里最难受、最绝望的时候,也只是对鹿山人说:“我想看一场电影。”于是,鹿山人连夜准备,第二天一早便出发。‎ 鹿山人也黯然神伤,向妻子保证说:“台风过后我们还来看电影,一个月看两场。”‎ 妻子说:“我不等了,等不及了……我等不到台风过后了。”‎ 风似乎越来越紧,天空中的云朵也变得慌乱起来。鹿山人不知道怎么说服妻子,只是俯下身子,试图让妻子爬到他的背上,然后回家。可是,她固执地拒绝了。鹿山人尝试性地去背她,被她推开了。鹿山人站起来,要抱她。她躲闪开了,双手抚着电影院的牌子,突然号啕大哭。‎ 谁也无法劝止她的哭。这不是一个孩子在哭,而是一个内心悲苦的人在宣泄。鹿山人和大伙都束手无策。这样哭下去,对本来就病弱的她来说会雪上加霜。‎ 这个时候,电影院院长老吴从电影院走出来。“这是谁贴的告示?”他一把撕下自己亲手贴的告示,对鹿山人的妻子说,“今天照常放映!”‎ 鹿山人妻子的哭声戛然而止,用哀求的眼神将信将疑地盯着老吴。老吴让鹿山人背起妻子跟着他走进电影院。不一会儿,电影院里便传出片头曲的声音。‎ 这次,鹿山人始终没有离开电影院一步,一直到电影结束,传来片尾曲的歌声,才进去把妻子背出来。‎ 6‎ 鹿山人妻子脸上的绯红色更加明显,看上去比任何时候都亢奋。她在他的背上仍兴致勃勃,热泪盈眶。那是电影带来的泪水。鹿山人觉得今天的电影很好,妻子看开心了,他心里感觉特别幸福。‎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台风一词在文中多次出现,既有助于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也有利于折射出主要人物的特殊心理。‎ B.小说塑造了蛋镇妇女的群像,虽然缺乏对其中个体精细的刻画,但是也凸显了她们热心、善良的性格特点。‎ C.“鹿山,除了电影院,什么都有”,这句话可能并不符合鹿山人夫妻的物质生活现实,却反映了妻子的深层心理状态。‎ D.小说以“深山来客”为题,既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同时也交代了小说主要人物的身份,以及故事发生的地点。‎ D 解析 “故事发生的地点”错,“深山”不是故事发生的地点,故事发生的地点是蛋镇。‎ ‎5.小说以“看电影”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题干“小说以‘看电影’为中心叙事写人”的提示可知,“看电影”是小说的线索,分析其作用可以从情节发展、人物塑造、主题呈现三个方面入手。从情节发展的角度分析,小说围绕“看电影”叙事写人,能够使小说情节更加紧凑;从人物塑造的角度分析,“看电影”是鹿山人对妻子的承诺,以此为中心叙事写人,能够深入挖掘人物的情感;从主题呈现的角度分析,“看电影”体现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渴求等。‎ 答案 ①“看电影”作为线索,串联起鹿山人夫妻与蛋镇人之间的故事,使情节更集中、紧凑。②“看电影”是鹿山人爱的承诺,也是妻子化解内心悲苦的方式,以此为中心叙事,有助于人物内在情感的发掘与表现。③“看电影”反映了时代的贫困与无奈,更凸显了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渴求,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6.有人认为,小说充满了沈从文笔下浓郁的“边城”气息,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本题,要注重题干的具体指向,即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气息在小说中有哪些表现。首先要回忆“边城”气息的表现,如湘西风情、纯美爱情、美好人性等。然后分析二者的相似之处。分析时,可从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等角度入手。情节上,二者都讲述了凄美的爱情故事;形象上,二者都体现了人们善良热心、轻财重义等品质;主题上,二者都赞美了心灵的纯净和人性的美好,隐含着对现实生活中传统美德、价值观失落的痛心。‎ 6‎ 答案 ①小说讲述了鹿山人夫妻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与《边城》里翠翠与傩送之间的爱情一样,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②小说塑造了以老吴为代表的蛋镇人的群像,他们善良热心、轻财重义、勇于担当,与《边城》里船总顺顺、翠翠祖父一样,具有淳朴的传统美德。③小说与《边城》一样,赞美了心灵的纯净与人性的美好,隐含着对现实生活中传统美德、价值观失落的痛心,具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性。(如从“情节上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语言上朴素自然,个性鲜明”等角度回答,可根据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