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2.13 KB
  • 2021-06-03 发布

高考语文复习综合评估训练(3)(内附详细解析)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综合评估训练(三)‎ ‎(150分钟 150分)‎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谛(dì)听 横(hénɡ)祸 丢三落(là)四 B.沮(jǔ)丧 窥(kuī)视 宁(nìnɡ)缺毋滥 C.褒(bǎo)贬 透辟(pì) 卓(zhuó)尔不群 D.当(dànɡ)真 牵掣(chè) 屡见不鲜(xiǎ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抱负 模仿秀 好高骛远 趋之若鹜 B.挤身 笔杆子 条分缕析 衣衫褴褛 C.慰藉 爆冷门 巨笔如掾 不容置喙 D.急躁 戴高帽 满腹经纶 语无轮次 ‎3.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句子和词语,语意和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针对众多作家指责百度文库侵权的问题,百度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将百度文库中文学作品附带的大部分_________回报给版权方。‎ ‎②对学生的教育,如果在生活上“怀里抱着走”,在学业上“鞭子赶着走”,那么将___________无穷,很难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人才。‎ ‎③每次会议,闫书记都鼓励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他常说,人民的事业需要我们讲真话,而不负责任的_____________是事业的绊脚石。‎ A.效益 祸害 附和 B.收益 祸害 附会 C.收益 贻害 附和 D.效益 贻害 附会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清华人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期望与嘱托,筚路蓝缕、艰苦奋斗,推动清华大学朝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奏响了百年清华发展史上最华美的乐章……‎ B.曲阜尼山砚石,色呈柑黄,有疏密不匀的黑色松花纹,观之钟灵毓秀,触之滑腻温润。制成砚台,下墨利,发墨好,久用不乏。‎ C.中国是一个拥有不少核电站的国家,我们应该结合国情,未雨绸缪 16‎ ‎,从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中吸取教训,全面升级核安全保障监测措施。‎ D.在邹城铁山公园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老人用清水在地上写毛笔字,他们大多旁若无人,挥毫泼“水”,点折撇捺,或娟秀,或狂放,风格各异,都颇具功底。‎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史铁生《病隙碎笔》 对生死问题的深度探讨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不仅体现了一个真正思想者的风采,而且再现了一个优秀写作者的艺术功力。‎ B.如云的明星、无数的影迷和众多的媒体,似乎都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奥斯卡颁奖活动正在把巨大的商机和经济利益带到世界影都洛杉矶。‎ C.本着朝阳、有适当坡度、排水良好、牧草繁茂、无污染、无噪音,威海市将台湾赠送的梅花鹿和长鬃山羊的圈舍建在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南侧。‎ D.动画片《孔子》用动漫形式塑造的全新的孔子形象,打破了以往人们对国学刻板而僵化的思维习惯,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多次获得国家奖项。‎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随着中国社会城市化、人口结构转变、劳动力市场转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结构性因素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在大城市就业。再加上我国就业形势变化、房价过高、大学生就业观念滞后等原因,在大城市中逐渐出现一个特殊的群体——“蚁族”,即“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这个群体和蚂蚁有许多相类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 ‎“蚁族”群体在全国已有上百万规模。“蚁族”是继三大弱势群体(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受过高等教育,主要从事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广告营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有的甚至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平均月收入低于两千元,绝大多数没有“五险”和劳动合同;平均年龄集中在22~29岁之间,九成左右属于“80后”一代;许多来自农村和小城镇,现在主要聚居于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人均月租金377元,人均居住面积不足10平方米,形成了独特的“聚居村”。这一群体的人数到底有多少,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但据学者廉思的课题组研究表明,仅北京地区保守估计就有10万以上。此外,上海、武汉、广州、西安等大城市也都大规模存在这一群体。‎ 他们是有如蚂蚁般的“弱小强者”,他们是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天之骄子”的光环不再惠顾这一群体,他们比普通人有着更多令人堪忧的现状、年轻脆弱的心灵以及无法释怀的青春梦想……他们代表着我们这个社会不能忽视也不应该忽视的最敏感的群体,他们揭示了一代人的痛苦、无奈和彷徨。‎ 与现实生活中“蚁族”的庞大数量相比,在社会关注度上,“蚁族”却是一个鲜为人知的群体。现在社会上经常出现以“农民工、下岗职工、农民”为主体的媒体报道和学术研究,而有关“蚁族”的学术研究和媒体报道则寥寥无几。在外来流动人口成为新闻媒体和 16‎ 文学作品(特别是打工文学)关注的主题,同时也日益成为学术界的主流话语和焦点时,“蚁族”却埋没于“青年农民工”“流动人口”“校漂族”等字眼之下,他们既没有被纳入政府、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也很少出现在学者、新闻记者的视野之中。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被漠视和淡忘的群体。这是一个少有人关注和同情的群体。‎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但“蚁族”现象似乎在为大学生毕业后的状态敲响警钟,高校和有关教育部门在就业问题上不能只关注数字,更应该看到数字下面毕业生真实的生存状况和他们渴望教育体制改变的无力挣扎。‎ 当然,同样不能忽视的还有在这种畸形的就业压力下暴露出来的一系列社会悲剧!例如:住房,教育,恋爱,婚姻……“80后”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没有经历过他们父辈们曾经的贫穷与艰辛,没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工作历练,然而,这些堵在他们人生道路前面的问题,可以说没有一个是能在短时期内解决好的。‎ 目前,学者廉思撰写的有关“蚁族”的研究报告得到了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蚁族”现象开始引起社会的关注。北京市相关部门已经开始着手为该群体立法,并已经开始了初步的调研工作,“蚁族”困境有望得到较好的解决。‎ ‎(摘选自“百度百科2019”,有删改) ‎ ‎6.关于文中“蚁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蚁族”是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在全国已有上百万规模,但是社会关注度很低。‎ B.“蚁族”是一个年龄主要集中在22~29岁之间,“80后”占到九成的低收入聚居群体。‎ C.“蚁族”是低收入群体,群体中大多数人从事简单的营销类和服务类工作,以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广告营销、餐饮服务为主。‎ D.该群体呈现出聚居的生活状态,主要聚居于人均月租金377元,人均居住面积不足10平方米的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的“聚居村”。‎ ‎7.下列不属于“蚁族”形成的原因的一项是( )‎ A.“蚁族”的出现,是中国社会城市化、人口结构转变、劳动力市场转型、贫富分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B.许多“蚁族”来自农村和小城镇,他们认为大城市可以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发展空间,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在大城市就业。‎ C.“蚁族”既没有被纳入政府、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也很少出现在学者、新闻记者的视野之中。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被漠视和淡忘的群体。‎ D.“蚁族”刚走出校门就踏进社会大门,没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也缺乏工作的历练,就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明显不强,在就业竞争中尚处于劣势。‎ 16‎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 A.只有整体发展我国经济、调整经济结构,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有效的岗位需求,才能让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B.“蚁族”现象集中反映了我国改革进程中新旧体制交替和磨合中的矛盾,事 关社会和谐稳定与国家长治久安。‎ C.针对可能不断扩大的“蚁族”群体,有必要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做到政治上重视爱护,经济上平等对待,生活上关心体贴,学习上鼓励支持。‎ D.“蚁族”现象已经引起了国家、社会和许多学者的普遍关注。“蚁族”的生存困境一定会得到彻底的解决。‎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真州东园记 欧阳修 真州当东南之水会,故为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之治所。龙图阁直学士施君正臣、侍御史许君子春之为使也,得监察御史里行马君仲涂为其判官。三人者乐其相得之欢,而因其暇日,得州之监军废营以作东园,而日往游焉。‎ 岁秋八月,子春以其职事走京师,图其所谓东园者来以示予,曰:“园之广百亩,而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高台起其北。台,吾望以拂云之亭;池,吾俯以澄虚之阁;水,吾泛以画舫之舟。敞其中以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为射宾之圃。芙渠芰荷之的历,幽兰白芷之芬芳,与夫佳花美木列植而交阴,此前日之苍烟白露而荆棘也;高甍巨桷,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其宽闲深静,可以答远响而生清风,此前日之颓垣断堑而荒墟也;嘉时令节,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此前日之晦冥风雨、鼪鼯鸟兽之嗥音也。吾于是信有力焉。凡图之所载,皆其一二之略也。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嬉于水以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凡工之所不能画者,吾亦不能言也。其为吾书其大概焉!”‎ 又曰:“真,天下之冲也。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者哉?然而池台日益以新,草木日益以茂,四方之士无日而不来,而吾三人者有时皆去也,岂不眷眷于是哉?不为之记,则后孰知其自吾三人者始也?”‎ 予以为三君子之材贤足以相济,而又协于其职,知所后先,使上下给足,而东南六路之人无辛苦愁怨之声;然后休其余闲,又与四方之贤士大夫共乐于此。是皆可嘉也,乃为之书。‎ 庐陵欧阳修记。‎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真州当东南之水会 当:应当 16‎ B.图其所谓东园者来以示予 示:指示 C.吾于是信有力焉 信:相信 D.而又协于其职 协:协助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而因其暇日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 B.①凡图之所载 ②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①其为吾书其大概焉 ②持其踵为之泣 D.①乃为之书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1.下列全属于真州东园美景的一组是( )‎ ‎①流水横其前 ②芙渠芰荷之的历 ‎③苍烟白露而荆棘 ④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 ‎⑤嬉于水以逐鱼鸟之浮沉 ⑥草木日益以茂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④⑥‎ ‎12.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园是施正臣、许子春和马仲涂三人于闲暇之时用监军荒废的营地建造的一座园子。‎ B.作者欧阳修从昔日的废营地变为美丽的东园这一事实中认识到有能力可以改变环境。‎ C.东园吸引着四方人士天天前来游览,而施正臣等三人却是有空才能去,所以流连忘返。‎ D.作者面对东园艳丽典雅的景致和游人游玩的欢乐激动不已,欣然命笔,为园作记。‎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敞其中以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为射宾之圃。(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者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然后休其余闲,又与四方之贤士大夫共乐于此。(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题元十八①溪居 16‎ ‎ 白居易 溪岚漠漠树重重, 水槛山窗次第逢。‎ 晚叶尚开红踯躅②,秋芳初结白芙蓉。‎ 声来枕上千年鹤, 影落杯中五老峰。‎ 更愧殷勤留客意, 鱼香饭细酒香浓。‎ ‎【注】①元十八: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结识的朋友,隐于庐山五老峰下。②踯躅:杜鹃花的别称。‎ ‎(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哪些景物?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影落杯中五老峰”中的“落”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6分)‎ ‎(1)夙兴夜寐,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 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4)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知不可乎骤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五、(12分)‎ ‎16.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3分)‎ 没有谁可以活在社会舆论的真空里,“贫二代”如此,“拼二代”亦如此,“富二代”更不例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误解与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富二代”的代言人在为这个群体正名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富二代”其实没那么脆弱,也不该如此敏感。‎ 16‎ ‎①试图改变社会舆论对“富二代”的看法是必要的 ‎②客观地为“富二代”正名也无可厚非 ‎③只不过社会舆论给予前两者的多是支持和鼓励 ‎④对于“富二代”多是批评与鞭策 ‎⑤实在没必要把普通的社会舆论升级到“歧视”的地步 ‎17.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2个字) (3分)‎ 在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和“领袖心理学”很受欢迎。开设这两门课的泰勒·本-沙哈尔博士,日前来京宣传新书《幸福超越完美》。昨天他在接受采访时称,积极心理学的实质其实是在诠释《道德经》的精华,因此他呼吁中国读者认真阅读《道德经》。‎ 沙哈尔在研究中发现,绝大多数人追求完美,这恰恰是大多数人不幸福的原因。在新作《幸福超越完美》一书中,泰勒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应对完美主义。泰勒解释,这本书的主旨其实是在教大家如何克服负面情绪,将负面情绪看做正常现象并自然接受。这一切与老子《道德经》中的内容是吻合的。他说:“积极心理学的实质其实就是在诠释《道德经》的精华,只不过是更系统化、科学化。现在的年轻人都热衷关注潮流,其实回归传统才会让我们更幸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提供的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使其与前后文组成一段句式协调、语意完整的话。(6分)‎ 生活如同在大沙漠上跋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胆略和实力。生活就是创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就是战斗,需要汗水、鲜血和临危不惧。‎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赤脚礼赞 李 成 诗人蔡其矫有首诗写“船家女儿”,“那圆润的双肩从布衣下探露,那赤裸的双脚如海水般晶莹……”写得真是好,把劳动人民——尤其是劳动的女孩子那种天然去雕饰的美写出来了。‎ 我生长在农村,只要稍稍打开一点记忆的闸门,眼前就会浮现一双双赤裸的双脚。每年一到仲春,天气渐渐暖和起来的时候,村子里就开始看到一双双赤脚了。我们那里主产水稻,许多劳作都是在水田里进行的,要下地干活当然得脱掉鞋袜。不仅是孟春,甚至在早春二月,要顶凌下种,农人们就得赤脚跳下冰寒刺骨的水田,犁田、打坝、播种育秧,哪还能等到春深日暖呢?‎ 只要天气许可,农村里的孩子也是喜欢赤脚的。每年春天——‎ 16‎ 那常常是一场又一场的春雨之后,村子周围已是一片春草芊芊、禾苗青翠,我们跑啊、跑啊,似乎是那么无拘无束。我们在潮湿、平整的打谷场上印下一双双稚嫩的脚印,那脚印如花瓣到处开放,我们到山冈上采草叶、采野果,到溪边捉鱼儿、戏水,去草地上放牛、牧鹅……那尖尖的青草戳着了我们的脚心,不仅不疼,而且很舒服,脚踝脚背被荆棘划拉了几道细细的痕印,也不知觉,也不以为意,仍然快乐地在田塍上奔跑。‎ 那时生活条件有限,一般人家不仅买不起胶鞋,就是布鞋也没有几双,所以都要省着穿,能赤脚的尽量赤脚。孩子们也经常光着脚去上学,一般要到深秋或初冬才穿鞋,而有些贫寒人家的孩子甚至到天上飘下雪花,也要坚韧地赤着脚去学校。这样的赤脚的记忆,当然不免让人感到有几分苦涩。‎ 其实,辛苦的还是我们的父母。他们一年里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赤着脚在田地里干活。他们挑着担子,走在雨后泥泞的道路上,为了防止滑倒,那脚趾深深地扣进泥里,恨不得像铁锚一样紧紧地抓住泥土,才能稳住身体;他们几个人同扛一副笨重的打稻机或者禾桶(也是打稻用的),走到滑溜难行或拐弯抹角的地方,赤裸的双脚在泥浆中来回倒腾,甚至半天移动不了多少,那脚趾更是用尽了力气,死命地吸附着大地,直到协调了动作或确定了方位,才又向前移动……这样的一双双赤脚也像锚一样牢牢地扎在我记忆的深处,每每想起,就会从内心里发出一声喟叹。‎ 乡村似乎就是赤脚的地方,到处都可见到赤脚,甚至是一年四季。村里开会时,一双双赤脚坐在台上台下;各家人吃晚饭,也往往是一双双赤脚围拢在桌旁;中午,如果有时间获得短暂的休息,也是带着一双沾着泥土的赤脚侧卧在木榻上……在我们村子里有几位农民是在劳作当中倒在田地里过世的,我们那里甚至用“脚丫里的泥还没有洗净(就死了)”这样的话来泛指一切倒在岗位上的死者,凄然当中似乎还有那么一点悲壮。‎ 正是因为农人们一年四季有那么多的日子赤脚,所以他们的脚大多是变形的,趾骨粗大,踵茧很厚,冬天脚掌还会有道道裂口,颜色则是黧黑!然而,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双双赤裸的脚在大地上终年奔跑,田野间才会出现春天碧浪千重,秋天金黄一片,处处稻谷飘香的景象!‎ 我不知道,在今天的农村除了农忙季节,平时赤脚的是不是还很多,但我知道,只要是机械化没有普遍实现,只要农民还要干体力活,就少不了要赤脚。我当然希望,赤脚的人越来越少,赤脚的时候越来越少。但是,即便我们的农村里已经很少有人赤脚了,我们也不应忘记我们曾经赤脚的日子。我曾在一首题名《草鞋脚》的诗里写道:从前,我们民族就是一个草鞋脚的民族;(这双脚)踩过岩石,踩过荆棘,踩过悬崖,踩过蛇,也踩过从老远森林里跑出来的豺虎……其实,草鞋脚与赤脚差不多是一个意思,也就是说,我们的民族曾经是个赤脚的民族,我们的民族正是赤着脚,从困苦中一步一步走到了已初步繁荣兴盛的今天!因此,我要向我曾经看到的一双双赤脚致以最高的礼赞。‎ ‎(节选自《文汇报》,2019年9月)‎ ‎19.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农民雨天劳作的场景,请分析其表现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写孩子的“赤脚”有什么意图?(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章开头和结尾分别引用了蔡其矫和作者的诗,各有什么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鲁迅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请探究文中赤脚农民的“脊梁”精神。(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9~22题。‎ 史铁生百日祭 何立伟 铁生去世百日了,但我仍不相信他走了,就像他曾经说过的,死亡是一个谣言。‎ 回想铁生去世的当天,韩少功给我发来了铁生的一张照片和一组诗,还有蒋子丹多年前写的一篇关于铁生的印象记。其实我20多年前也写过铁生,主要是记那次海南笔会上铁生给我的印象。那次到海南时海南尚未建省,还很原生态。去的作家不少,有林斤澜、李陀、陈建功、韩少功、苏童、储福金等。‎ 最令人欣喜和意外的是,苏童和范小天居然把轮椅上的铁生抬上飞机,飞到了海南,而且后来我们坐南海舰队的登陆艇出海,铁生也被朋友们弄上了船。韩少功后来有次跟我一起回忆这么些年来参加过的笔会,都觉得那次海南之行令人印象最深。我想,这个印象之深,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有了铁生。‎ 这可能是铁生一生中唯一一次远行的笔会。铁生的气质,在所有的作家中是最深沉凝重的,我们在海水中嬉戏的时候不经意回头一瞥,见他坐着轮椅,在沙滩上抬头凝望,像一尊佛的剪影。那剪影让我心头一颤。我觉得我们是用脚在大地上行走,而铁生是用思想在大地上行走。他走得比我们都远。‎ 我们在海军大院的一间大房间里抽烟,争论文学,铁生总显得沉默,偶然插上一句话,却是相当的精辟,他说的都是经过深思的话,令人回味再三。我阅中国当代作家无数,唯觉得铁生有很特别的气质——你挨近他,就会觉得自己脱离了低级趣味,会觉得自己有向上的欲望,会在那一瞬间拼命追求崇高和美。真的是相当奇怪,他身上有种电磁会传递给你,让你当场忘了俗念。‎ 16‎ 我后来想,这就是人格的感染力。在中国当代作家中,对生命作终极思考的人,大概没有谁能超过铁生。正因为看透了生命,铁生的人格才淬了火,达于真正的宽厚和仁慈,达于一种对众生的神性的大爱。于是他的生命的境界,传达到他的文字,无不显出了文学的高贵、深沉和温暖,同时也显出了他的人格上的伟岸和力量。‎ 在中国的作家中只要见到他的文字我就会去读的,只有史铁生、阿城、韩少功、马原、张承志等少数几位。他们要么在文化上有厚度,要么在思想上有锐度,要么在情感上有深度,要么在视野上有宽度,要么在艺术上有纯度,铁生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他走得最远,达于哲学、宗教和文学的遥遥的极地。在后来的许多重大的国内文学奖项中,竟然都没有史铁生的名字,这是中国的文学奖的悲哀,也是中国的文学奖的堕落。好在明白的人还有不少,都明白史铁生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分量和价值——铁生是寂寞的,热闹、鲜花和市场畅销从来没有簇拥过他,但他在我心中仍然是中国文学的精神标杆。他是那些出镜率、曝光率居高的明星作家们不能望其项背的。我还可以说,铁生是当代中国赢得最广泛尊敬和爱戴的作家。‎ 我的漫画集《失眠的星光》出版的时候,铁生给我写下了温暖的序言。那年他的长篇小说《病隙碎笔》付梓前,铁生特意嘱托我为书稿插图。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够为铁生做一点事情,一生都会光荣。现在铁生走了,这本书还留在人间,封面上有“何立伟插图”五个字,是永远的纪念!‎ 我很少看到铁生写诗,在韩少功发来的铁生的诗里,他写道:‎ 呵,节日已经来临/听远处那热烈的寂静/我已跳出喧嚣/谣言、谜语和幻 影/最后的祈祷/是爱地重逢 这是他生前的预言。铁生在他1991年发表的著名散文《我与地坛》中曾说过:“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他在2019年元旦到来之前跳出了喧嚣、谣言、谜语和幻影。他的前世今生已在爱地重逢。这是他的终于降临的节日。‎ 铁生走后,谁也没想到,广大读者对他,自发地表现出那么真挚的热爱和追念。没有谁煽情或炒作,也没有谁刻意组织、宣传,可是读者就是尊敬他、怀念他、痛惜他,而且这里面年轻人占有很大的比重——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光荣,比什么文学大奖都荣耀。‎ 铁生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史铁生,永远活在中国文学当中。‎ ‎【注】史铁生,当代作家。1951年出生,21岁时双腿瘫痪,长年与轮椅相伴,后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9年12月31日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代表作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19.在作者眼里,史铁生有着怎样的人格感染力?(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末“铁生永远活在我的心里”“史铁生,永远活在中国文学当中”‎ 16‎ ‎ 这两句话的含意有何异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举出两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在史铁生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关于人生价值观的启示?请结合本文文意,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中华民族具有勇于担当的优良传统,许多仁人志士常“以天下为己任”,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明朝忠臣杨继盛“铁肩担道义”,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当今社会,责任是道德建设的基本元素。敢于担当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才能创造人生的精彩,作出应有的贡献,赢得人们的尊敬。‎ 请以“担当”为题,写一篇文章。 ‎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全文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 16‎ ‎1.【解析】选B。A.“横”读hènɡ;C.“褒”读bāo;D.“鲜”读xiān。‎ ‎2.【解析】选A。B项中的“挤”应为“跻”;C项中的“掾”应为“椽”;D项中的“轮”应为“伦”。‎ ‎3.【解析】选C。效益:效果和利益。收益:生产上或商业上的收入。祸害:‎ ‎①祸事;②引起灾难的人或事物;③损害,损坏。贻害:留下祸害。附和:(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多含贬义)。如:随声附和。附会: 把没有关系的事物说成有关系;把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说成有某种意义。如:牵强附会。‎ ‎4.【解析】选B。B项,用错对象。钟灵毓秀: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A项,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C项,未雨绸缪:趁着天没有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D项,旁若无人:好像旁边没有人,形容态度自然或傲慢。‎ ‎5.【解析】选B。A项,不合逻辑,递进关系颠倒。C项,成分残缺,在“无噪音”后加“的原则”。D项,搭配不当,将“塑造的”改为“塑造了”。‎ ‎6.【解析】选B。原文是“九成左右”。‎ ‎7.【解析】选C。C项是存在现状,不属于“蚁族”形成的原因。‎ ‎8.【解析】选D。D项“一定”“彻底”的说法太绝对。‎ ‎9.【解析】选C。A.当:地处,处于;B.示:给……看;D.协:协调、配合。‎ ‎10.【解析】选A。趁着。B.“所”字结构/表被动;C.替/对;D.于是、就/表判断。‎ ‎11.【解析】选C。③建园前的荒凉,⑤想象中的行为,⑥东园未来之情况。‎ ‎12.【解析】选A。B项发出可以改变环境感慨的是许子春。C项原文意思是“三人总有离开的时候,难道会不留恋这园子吗”。D项作者并未亲自到东园,只是根据一幅画而想象作文。‎ 第Ⅱ卷(共114分)‎ ‎13.答案:①扩建东园,修建了一座清雅的宴会厅堂,开辟了后园,作为宾客戏射的场所。(大意1分,“敞”1分,“辟”1分,“圃”1分)‎ ‎②来往的四方宾客,我们可以同他们在此同享欢乐,难道这(修建东园)仅仅是为了我们三个人吗?(大意1分,“宾客往来者”定语后置1分,“私”1分)‎ ‎③然后在空暇休息时,又与各地来的贤明之人在东园同乐。(大意1分,“休其余闲”1分,“共乐”1分)‎ 附【译文】‎ 真州正处于东南各路水上交通的交会之处,所以成了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衙门的所在地。龙图阁直学士施正臣、侍御史许子春两君担任发运使的时候,得到监察御史里行马仲涂君做他们的判官。三人为他们能合作共事而感到很高兴,因而趁着闲暇时间,找到州里监军荒废了的营地建造了一座东园,天天去那儿游玩。‎ 16‎ 今年秋天八月,子春因为公事来到京城,画了他们称作“东园”的图给我看,说:“东园的面积约有一百亩,前面有一条小河流过,右边有一泓清池,北面筑起了一座高台。在台上修一座拂云亭,我们可以眺望远方;在池边建一座澄虚阁,我们可以俯瞰池水,在水上我们可以划着华丽的游船玩乐。扩建东园,修建了一座清雅的宴会厅堂,开辟了后园,作为宾客戏射的场所。水面上荷花艳丽鲜美,岸边幽兰、白芷放出芳香,还有那些佳花美树成行排列,阴影交迭,这是过去苍烟白露和长满荆棘的地方;高高的屋脊、巨大的方椽,在日影水光里上下摇动,宽敞而幽静,可以产生回声与阵阵清风,这便是过去断墙破壁十分荒凉的地方;现在,每逢良辰佳节,真州的男女,聚集在一起吹弹歌唱,这便是过去天色昏暗如黑夜、风风雨雨,鼪鼯鸟兽吼叫的场所。我因此相信有能力可以改变环境。图画中所画的,不过是其中一点概貌。假如登上高处眺望远近的山河,在水中游玩跟踪鱼鸟浮沉,那景象的情趣、登临的欢乐,只有游览的人自己去体味感受。凡是画工所不能画出的一切,我也无法用言语表达。请你为我们写一篇介绍大体面貌的文章吧!”‎ 他又说:“真州是天下的交通要道。来往的四方宾客,我们可以同他们在此同享欢乐,难道这(修建东园)仅仅是为了我们三个人吗?然而池台亭阁一天天地修饰更新,花草树木一天天地生长茂盛,四方人士没有一天不前来游览,而我们三人总有离开的时候,难道会不留恋这园子吗?不为此事写篇文章,后人谁会知道这园子是我们三人修建的呢?”‎ 我认为他们三人的才能道德可以互相补益,而且又在工作上协调配合知道应该先做什么(指关心国计民生)后做什么(指修建园林),使官府百姓都富裕充足,东南六路的人都没有辛苦、忧愁的埋怨;然后在空暇休息时,又与各地来的贤明之人在东园同乐。这都是值得称赞的啊!于是为他们写下了这篇文章。‎ 庐陵欧阳修记。‎ ‎14.(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艺术形象的能力。首联写诗人途中所见,是作者接近友人“溪居”时,依次观察到的外围景色。岚,是山林中的雾气;漠漠,形容弥漫的状态。因为是行进中看到的景物,便产生了如同现代电影拍摄中镜头向前推移那样的效果,潺潺的溪水,弥漫的岚气,茂密的森林,似乎是依次迎头扑面而来,极富层次感。镜头再往前推,则是措置有序的水槛,面山而凿的小窗。虽是短短的两句,却写出了诗人次第相逢的许多意象,既显得气势阔大,又渲染了庄园所在位置的幽邃。颔联是将视线推进到主人溪居的周围,是实写环绕溪居的近景。踯躅,即杜鹃花,春天开红花,故称红踯躅;芙蓉,此处当指木芙蓉,落叶灌木,又称木莲,以区别于荷花之称芙蓉,秋天开白、黄或淡红色花。这一联通过杜鹃、芙蓉的描写,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夏秋之交时的幽美景色。诗人很懂得作画构图敷彩的美学原理,选取红白两色入诗,对比鲜明,色彩效果十分强烈。同时分别用“尚开”“初结”来修饰,又造成此开彼落、绵延不绝的效果,似乎溪居永远有鲜花多情地围绕着。‎ 答案:景物:潺潺的溪水,弥漫的岚气,茂密的森林,措置有序的水槛,面山而凿的小窗,绽放的红杜鹃,初开的白芙蓉,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夏秋之交的幽美景象。(2分)‎ 16‎ 景物描写的特点:①诗人将宏观远视与近景特写相结合,写景富有层次感;②选取红白两色入诗,色彩对比强烈;③诗人用叠词描写溪岚的迷蒙和树木的茂盛,用拟人的手法写水槛山窗一个接一个地扑面而来,展现了友人溪居的幽美。(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 ‎(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及表达技巧的能力。“影落”句则是说,处于这个淡雅绝俗的居室中,饮酒品茶之际,亦可远眺窗外的山川景物,已是令人惬意神往之事,更为奇妙的是,远处的五老峰影却能倒映在杯子中,溪居的明净便自不待言了。此处着一“落”字,尤为神妙,似乎五老峰(庐山南面峰名)影是一个物体,会落入杯中。想象之奇,令人叹为观止。全篇以“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香饭细酒香浓”作结,刻画主客开怀畅饮,其乐融融的情景,进一步显示了溪居及其主人的可爱。‎ 答案:①“落”字,尤为神妙,似乎五老峰影是一个物体,会落入杯中。想象之奇,令人叹为观止。(2分)②“影落”,写出处于这个淡雅绝俗的居室中,可以远眺山川景物,远处的五老峰影能倒映杯中,溪居的明净便自不待言了。(1分)③这也显示了溪居的主人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世外高人。(1分) ‎ ‎15.【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容易写错的字有“靡”“惘”“萧萧”“尊”“酹”等。‎ 答案:(1)靡有朝矣 随风直到夜郎西 (2)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边落木萧萧下 (3)一尊还酹江月 善假于物也 (4)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托遗响于悲风 ‎16.【解析】③句“前两者”承接上句“贫二代”“拼二代”,④照应上句“富二代”,①紧接“误解”“偏见”转入改变对“富二代”的看法之必要,②句中“也”照应第①句。‎ 答案:③④①②⑤‎ ‎17.【解析】本题要求给新闻拟写标题。题目是文眼,因此必须紧扣文本内容,抓住这则新闻的核心。这则新闻的导语部分包含的主要信息有:主要的人(哈佛大学的泰勒·本-沙哈尔博士)、主要事件(呼吁阅读《道德经》)。将这些信息提取后,再按照字数的要求进行压缩和整合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哈佛博士呼吁阅读《道德经》‎ ‎18.【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仿写和运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要注意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要符合要求。‎ 答案:需要耐力和勇气生活如同在江河里游泳需要刻苦、智慧和迎难而上 六、(一)19.答案:①用词准确。“扣”“抓”“倒腾”“吸附”等动词,准确地表现了农民雨天劳作的艰辛。②比喻形象。“像铁锚一样紧紧地抓住泥土”,这一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农民劳作的尽力尽职。③细节传神。“脚趾”扣进泥土、吸附大地和双脚在泥浆中来回倒腾,这些细节传神地表现了农民劳作的韧性。‎ ‎20.答案:①孩子的赤脚玩乐,表现了他们的天真烂漫,快乐无忧,有力地反衬了农民劳作的艰辛。②父母疼爱的孩子也只能赤脚上学,有力地反映出当时生活条件的困苦。③为主旨的深化(我们的民族曾经是个赤脚的民族,从困苦中一步一步走到了初步繁荣兴盛的今天)作铺垫。‎ ‎21.答案:(1)开头引用蔡其矫的诗:①从内容上,表现了劳动人民朴素的自然美;②‎ 16‎ 从结构上,引出了下文对一双双赤裸的双脚的回忆。(2)结尾引用作者的诗:①从内容上,将故乡农民所经历的困苦推及整个民族所经历的困苦,有力地深化了主旨;②从结构上,照应开头,首尾呼应。‎ ‎22.答案:①性格质朴,真率本色。②不畏艰苦,豁达乐观。③吃苦耐劳,任劳任怨。④意志坚定,充满韧性。‎ ‎(二)19.【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第六段段首“我后来想,这就是人格的感染力”一句可见,答案应该从前文找,信息的有效区间在第四、五段,摘取关键句子作答。如“铁生的气质,在所有的作家中是最深沉凝重的”“唯觉得铁生有很特别的气质——你挨近他,就会觉得自己脱离了低级趣味,会觉得自己有向上的欲望,会在那一瞬间拼命追求崇高和美”。‎ 答案:在众多作家中,史铁生气质最深沉凝重,思想最深刻,他看透了生命,人格达于真正的宽厚和仁慈,达于一种对众生的神性的大爱。(2分)他能够让接近他的人觉得自己脱离了低级趣味,有向上的欲望,在那一瞬间拼命追求崇高和美。(2分)‎ ‎20.【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铁生永远活在我的心里”表达了作者对史铁生的怀念;而“史铁生,永远活在中国文学当中”则强调史铁生对中国文学的价值。‎ 答案:相同:两句话都表达了对史铁生的赞扬和悼念。(2分)不同:前一句从个人角度着笔,表达了作者与史铁生之间的深厚感情和作者对好友的深切怀念;(1分)后一句从中国文学的角度着笔,高度肯定了史铁生对于中国文学的重大价值。(1分)‎ ‎2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艺术手法的能力。先找出对比的双方,再分析其作用。‎ 答案:①“我觉得我们是用脚在大地上行走,而铁生是用思想在大地上行走”,从“行走”的角度将史铁生与“我们”对比,突出史铁生思想深刻,远远超过同时代的其他作家。‎ ‎②“他是那些出镜率、曝光率居高的明星作家们不能望其项背的”,将史铁生与“明星作家”对比,强调史铁生虽然没有明星作家的“光环”,但却是中国文学的精神标杆。‎ ‎③“在后来的许多重大的国内文学奖项中,竟然都没有史铁生的名字”“读者就是尊敬他、怀念他、痛惜他……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光荣,比什么文学大奖都荣耀”,将史铁生生前的“寂寞”与死后的“荣耀”对比,突出史铁生在文学上的分量和价值,强调读者的热爱是比任何“大奖”都重要的肯定。(每条2分,任意答出2条即可,其他答案如恰当也可得分。)‎ ‎2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问题的探究能力。谈自己对人生价值观的认识时,一方面必须立足文本,保证是在史铁生身上获得的启示,另一方面还需联系自身的经历和体验,有个性化的见解。‎ 答案:①史铁生长年重病,却以惊人的毅力写出一部部佳作,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与史铁生相比,我们这些躯体健康的人更有理由有所作为,以不负宝贵的生命。‎ ‎②与那些长寿的人相比,史铁生的生命是短暂的,他却以自己的成就永远活在中国文学中。生命的价值不在于生命的长度,而在于生命的宽度和厚度。‎ 16‎ ‎③史铁生生前是寂寞的,许多的文学大奖与他无缘,但这丝毫无损于他作品的分量和价值。一个作家的价值不在于赢得一时的掌声,而在于赢得读者长久的喜爱和尊敬。‎ ‎④史铁生作品显示出文学的高贵、深沉以及人格上的伟岸和力量,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与之相比,当下那些追求形式华丽,一味迎合时尚的所谓作品就显得像泡沫一样毫无价值可言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其他答案如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23.【写作提示】以“担当”为题,是希望这个庄严的题目能够让同学们在高中的求学生活里,正视自己、思考人生,希望越过成人大门的你们能够在行文中做出庄重的承诺。在这个国家民族充满无限生机和挑战的日子,在机会和灾难并存,发展与抵制同生的时代,每一个青年人、每一位学子都能够有担当的胸怀和勇气。 ‎ 何谓“担当”?担当是一种态度。它需要我们有“铁肩担道义”的气魄,有舍我其谁的大公大勇之心,不计较得失,不踌躇功过,不在乎流言,让自己成为基石,担当起家庭、社会、民族、国家赋予我们的使命。不躲避、不推诿、不迷失,坦荡荡,此乃大丈夫也。‎ 怎样“担当”?担当需要勇气,更需要行动、能力和智慧。担当不仅仅是匹夫逞一时之勇,莽夫抒一时之气,它更需要我们有敏锐的判断,有坚实的双肩。‎ 围绕“担当”如何选材?回溯历史,烛之武、触龙用智慧和巧言来担当国家的危难,司马迁用忍辱负重、用《史记》来担当历史赋予他的良史之职,谭嗣同用流血为中国之变法担当起自己的历史使命,鲁迅用如椽大笔担当起刺破黑暗的重任。今天,面对国外叫嚣的反华势力,中国人怎样挥舞爱国的大旗,怎样担当起匹夫的责任。面对网络色情泛滥、游戏成灾的现状,青年人应该有怎样的担当。面对父母,面对生活的重负,啃老族是否还在襁褓中嘤嘤啼哭,不识担当为何物。担当是一种行动,面对可以赚得盆满钵满的网络游戏,马云用拒绝来“担当”;面对河南农村的艾滋病人和孤童,杜聪用无疆的大爱、陈为军用冷峻的镜头来“担当”;面对韩国首尔崇礼门失火,官员用引咎辞职来“担当”;面对被无辜屠杀的中国人,被屡次掩盖、遗忘的历史,王选用正视来“担当”,张纯如用真相和年轻的生命来“担当”……太多太多的人用不同的行动高唱着同一首“担当”之歌。‎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