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 M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2020 年大连第二十四中学高考模拟考试语文科试卷
命题人:大连第二十四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本试卷 8 页。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 0.5mm 黑色笔迹
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九鼎据说是夏禹治水划定九州之后所铸,以象征九州归一,中原大地已步入统一的王权
时代。九鼎由铜铸而成,而且雕刻着“百物”之象,更有着享神避邪的宗教力量。作为相传
为夏人所铸的艺术瑰宝,九鼎对于考察夏代审美文化的特点极有价值,而前提是确定它出现
于夏代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
近年学术界已普遍将二里头文化作为考察夏文化的首选对象。从二里头文化诸遗址出土
的情况看,当时的社会分工已经比较精细,在手工业内部,铸铜、制陶、琢玉、制骨以至于
木工建筑都已出现专业分工。在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发现了青铜容器,此外还有铃、戈、簇、
戚、刀、锥、鱼钓等青铜乐器、兵器、工具等,说明此时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从二里头出
土的玉器等礼器和装饰品来看,纹样工艺已经达到比较成熟的水平。有这样一个水平做基础,
夏人合九牧之金(铜)以铸九鼎的传说应该不是毫无根据的。
此前氏族部落时期已大量出现象征权威和力量的玉琮及其徽识图案,其后殷商已有相当
高水平的青铜彝器。夏代建立起统领诸方的联盟王朝,倾全力铸造出代表当时最高水平的铜
鼎,通过集中绘饰各方国徽识和诸方异物显示一统的王权,当在情理之中。
九鼎是人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层次——联盟国家体制的象征。所谓“远方图物”,很可
能就是王朝将所辖九州各方国兽形图纹或是各氏族集团的图腾摹绘下来,然后把它们分别涂
画或铸造在多个鼎器上面,这些鼎器的组合,就是一面联盟的大旗。为了显示胜利者的骄做,
- 2 -
在这些图饰当中,极可能还要标识出被征服被消灭部落和氏族的图腾,这便有了所谓“神奸”
的区分。在当时人看来,敌对部落的图腾无疑就是奸邪之物。可见这些“百物而为之备”的
画面世界,展示的却是人间社会集团关系的变迁。
九鼎的宗教功能同样体现着这种交织着神意和王权的文化特征。《左传》称“用能协于上
下,以承天休”,《史记》称“皆尝享鬺上帝鬼神”,都在强调九鼎不但是王权的象征,还是
重要的享祭上帝鬼神的礼器。这种享祭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诸方图腾汇集到一个祭坛上,
所享祭的就不再是各自的神祗,伴随着地上王权的建立,天神一元——上帝的观念正在形成。
应该说,九鼎上绘饰诸方图腾妖邪的纹样,带有氏族时代器物的文化遗留。九鼎上“百
物而为之备”,“百物”被分为“神”和“奸”,各具图像,使民识之,实际上有着展示各
地方物、异兽、奇物的功能,绘画艺术第一次部分地从原始象征、宗教神秘的氛围中剥离出
来,萌生了写实、再现、认知的审美因素。而汇聚“百物”,则显示了新兴联盟国家前所未
有的包容天下的大千气魄。
(摘编自廖群《九鼎:“远方图物”与九州归一》)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九鼎是用铜铸造而成,相传成于夏禹治水划定九州后,有着特定的象征意义。
B. 作为艺术瑰宝的九鼎,对于考察夏代审美文化的特点,可能极有研究价值。
C. 学术界近年考察二里头文化的成果为夏人铸造九鼎的说法提供了些依据。
D. 九鼎是统领诸方的夏王朝倾力铸造而成的,集中体现了当时普遍的工艺水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依据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情况,论述了九鼎出现于夏代具有一定的可能性。
B. 文章紧扣二里头文化考察的几种成果,如纹样工艺的成熟等,多角度展开论证。
C. 文章以氏族部落、殷商与夏的历史地位作对比,得出九鼎象征联盟国家体制的结论。
D. 文章引用《左传》《史记》中的语句,论述了九鼎交织着神意与王权的文化特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九鼎不仅是青铜器皿,而且具有享神辟邪的宗教力量以及特有的号令天下诸侯的功用。
B. “远方图物”出现在许多鼎器的上面,构成联盟的大旗,也体现了社会集团关系的变迁。
C. 用九鼎享祭与以往不同,将其他部落的图腾汇聚到同一祭坛,上帝的观念因此而形成。
D. 九鼎汇聚“百物”标志着绘画开始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且显示了包容天下的大气魄。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 3 -
【1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
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
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
D 项,“体现了当时普遍的工艺水平”错误,原文是“代表当时最高水平”,且原文表述为“情
理之中”,可见是种推测。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
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 项,文章没有“对比”,只是提及“此前氏族部落时期”和“其后殷商”的情况。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
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A 项,“号令天下诸侯的功用”于文无据。原文为“九鼎由铜铸而成,而且雕刻着‘百物’之
象,更有着享神避邪的宗教力量”。
C 项,“用九鼎享祭与以往不同,将其他部落的图腾汇聚到同一祭坛,上帝的观念因此而形成”
因果判断错误,从原文可知,“上帝的观念”形成的原因还有“地上王权的建立”,不仅仅
是九鼎享祭的作用。
D 项,“标志着绘画开始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夸大事实,与原文不符,原文是“绘画艺术第
一次部分地从原始象征、宗教神秘的氛围中剥离出来,萌生了写实、再现、认知的审美因素”;
“九鼎汇聚‘百物’……且显示了包容天下的大气魄”错误,原文中“包容天下”指的是新
兴的联盟国家,而不是九鼎,偷换概念。
故选 B。
【点睛】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1.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
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
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
备解题之需。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
- 4 -
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4.题干与原文对比
异同找选项。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5.
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阅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云教育”是指基于云计算应用的教育平台服务。集教学、管理、学习等于一体,它搭
建了一个可供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及学生分工协作的在线平台,从而共同达成教学目
标,完成育人任务。近年来,“云教育”受到国内外众多教育界人士关注,此次疫情的发生
让“云教育”在我国得以大面积推广。有关“云教育”的诸多尝试都是一次次“破冰”之旅,
正在改变着当下的教育生态。不可否认,在实践过程中,“云教育”在新技术的运用、教学
内容的设计、教育质量的保证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目前,“云教育”不可能完全代替线
下教育,传统课堂仍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当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恢复,相信有关
“云教育”的探索不会也不应停滞。如何推进线上线下教育更好地融合,“云教育”如何继
续发挥应有作用、扮演好恰当角色,给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教育注入新活力,助力教育教学质
量全面提升,是下一阶段需要继续探索的课题。随着教育改革创新的不断深入,“云教育”带
给我们的有关未来教育的诸多绚丽想象,有望逐步成为更加鲜活的现实。
(摘编自杨国营《云教育拓展未来教育想象空间》)
材料二:
教育部会同工信部开通了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能满足 5000 万学生同时在线学习。自
2 月 17 日开通以来,该平台已开设 119 门学科课程。截至 3 月 24 号,共播出小学、初中、普
通高中课程 1917 节,浏览量累计达到了 9.94 亿次,通过平台进行在线学习的学生累计超过
了 1.95 亿人次。据统计,目前全国教学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惠及边远贫困地区 400 多万
名学生,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超过 60%的教师和近 50%的络学习空间,
逐步实现“校校用平台、班班用资源、人人用空间”。中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新一代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国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三:
- 5 -
(摘编自马璐璐、姜子涵《数说疫情下的“云生活”模式》)
材料四:
在线教育要稳健发展,有赖内容与技术融合创新,目前,我国在线教育的盲点是定位不
清晰,痛点是资源不对路,堵点是产品不赋能。具体体现:一、市场上大部分在线课堂以补
习知识为主旨,以刷题为评价手段,通过过度训练、超纲挖掘、提前授课等策略,实现“提
分”目标;二、在线教育最大的特点是以课程资源与学生的互动为主线,但我国没有统一建
立中小学教学专业资源库,缺少体系完备且具有创新价值的在线教学资源。没有专业、 适需
的资源支撑,技术再翻新也是空壳,学生们没有兴趣点击,即使强制也粘不住。这已成为在
线教育不能给师生赋能的关键所在。这些都与 21 世纪教育理念和框架不符,影响着青少年高
阶认知能力和思维发展,所以我国在线教育需要颠覆性重建。具体做法:一、建立与全球 21
世纪学习目标框架相配套的内容体系,二、搭建与区域发展基础及实际需求相适应的供给服
务体系,三、构建教育与企业多元共建实施体制及在线教育准入机制、评级机制等。总之,
要通过政策的、资本的、技术的、研究的等多措并举,加快全国在线教育整体能力有序进化。
(摘编自吕文清《疫情催生在线教育 2.0 变革》)
4. 下列对“云教育”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云教育”基于云计算应用,搭建了一个集教学、管理、学习等于一体,供教育方、受教
育方等分工协作的在线平台。
B. “云教育”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正在改变着当下的教育生态,让我们对未来
- 6 -
教育产生了许多绚丽的想象。
C. 据统计,自 2 月 17 日至 3 月 24 日,已经有近 2 亿人次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在线完成
了 119 门学科课程的学习。
D. 春节后我国教育学习 APP 行业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较春节增加 7.5 分钟,而教育学习人群活
跃时段的占比较平日增加一倍。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云教育所搭建的平台能助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可以共同达成教学目标,但是不管在任何
时代,它都不能取代线下教育。
B. 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建立,是我国在线教育的破冰之旅,但在线教育在定位、
资源、产品等方面的不足阻碍了自身发展。
C. 建立与 21 世纪教育理念和框架相配套的体系,提供体系完备且有创新价值的在线教学资
源,是在线教育能够给师生赋能的关键所在。
D.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国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目前我们须多措并举,加快在线
教育整体能力的有序进化。
6.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我国“云教育”的发展趋势。
【答案】4. C 5. A
6. ①线上线下教育的充分融合将使“云教育”成为线下教育的重要补充,助力教育教学质量
的提升。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视与推动将促进“云教育”继续发展,实现全国所有学校、
班级、学生都使用。③随着内容与技术的融合创新,“云教育”整体能力将得到有序进化。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
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
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
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
C 项,“完成了 119 门学科课程的学习”是错误的。由原文“自 2 月 17 日开通以来,该平台
已开设 119 门学科课程”可知,是开设了 119 门学科课程,而不是完成了。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明
- 7 -
确具体的考核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
A 项,“但是不管在任何时代,它都不能取代线下教育”是错误的。由原文“目前,‘云教育’
不可能完全代替线下教育,传统课堂仍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可知,“云教育”不能取
代线下教育只是目前的情况,“不管在任何时代”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 A。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
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
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由原文“如何推进线上线下教育更好地融合,‘云教育’如何继续发挥应有作用、扮演好恰
当角色,给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教育注入新活力,助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是下一阶段需要
继续探索的课题”可知,线上线下教育的充分融合将使“云教育”成为线下教育的重要补充,
助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由原文“目前全国教学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惠及边远贫困地
区 400 多万名学生,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超过 60%的教师和近 50%的络
学习空间,逐步实现‘校校用平台、班班用资源、人人用空间’”可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的重视与推动将促进“云教育”继续发展,实现全国所有学校、班级、学生都使用。由原文
“要通过政策的、资本的、技术的、研究的等多措并举,加快全国在线教育整体能力有序进
化”可知,随着内容与技术的融合创新,“云教育”整体能力将得到有序进化。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深山来客
朱山坡
人们都叫他鹿山人。对蛋镇上的人来说,鹿山既陌生又遥远,像传说中的地名。如果不
是为了看电影,鹿山人夫妇是不会千辛万苦撑船来到蛋镇的。鹿山人的妻子身世也很复杂。
她是来自武汉的知青。鹿山来了十一个知青,到最后只有她一个人留了下来。武汉没有亲人
了,她不愿意回去了。更重要的原因是,她和鹿山人好上了。
从神态和动作就轻易看得出来,鹿山人和妻子十分恩爱。从河边到电影院的路上,鹿山
人不断地转过头来问背上的妻子:累不累?饿不饿?晕得厉害吗?妻子每次都是作出否定的
回答,还不时给鹿山人擦汗,轻轻摸他的脸……蛋镇人把鹿山人当成了楷模,不少平时经常
争吵的夫妇自从见识鹿山人之后竟然变得相敬如宾。蛋镇人还把鹿山人夫妇当成了客人,每
- 8 -
次见到,女人们都主动凑上去,问鹿山人:这次又带什么山货给我们?她们往山货倾注了最
大的热情,一抢而光,扔下来的钱让鹿山人感到既惊喜又不安。而她们更关心的是鹿山人的
妻子。电影还没有开始,她就坐在电影院墙脚下等待。她们围着她嘘寒问暖,有时给她递上
一碗热粥,一杯热开水,或者一根冰棍。还有人给她塞人参、鱼肝油、麦乳精甚至雪花膏,
被她婉拒了。有一次,鹿山人上船离开了,走了好长一段水路,竟然又折返回来。因为妻子
才发现有人在她的布袋里塞了名贵的山东阿胶,她坚决要物归原主。可是没有人承认是自己
塞的。大伙都劝地收下,补补身子。但她一再拒绝,决不肯接受。鹿山人很焦急,最后把阿
胶交给了老吴,请他代转交原主,她才同意回家。
“你们不必为我们担心。鹿山,除了电影院,什么都有。”她苍白的脸上一边是歉意,
另一边是感激。
这天晌午,鹿山人背着妻子又来到了蛋镇电影院,却在海报墙上看到一张白纸黑字的告
示:台风将至,今天不放电影。妻子难掩失望,立马瘫软在鹿山人的背上,用力扯他的耳朵,
责怪他来晚了,要是昨天或前天来就不会错过电影。鹿山人不断地解释安慰。他的两只耳朵
红彤彤的,都被扯裂了吧。
鹿山人背着妻子要走,却被妻子阻止了。
“我要看电影!”妻子像孩子撒娇似的说。
鹿山人说:“台风要来了,今天电影院不放电影。我们赶紧回家吧。”
妻子说:“可是,我们比台风先到呀。”
鹿山人说:“台风过后,我们再来。”
妻子说:“你害怕台风呀?你害怕回不了家呀?”
鹿山人沉默了。谁不害怕台风呀?台风来了,摧枯拉朽,地动山摇。还有暴雨、山洪,
猛烈得惊心动魄。
妻子从鹿山人的背上挣扎下来,扶着墙挪步到电影院正门,伸手摸了摸“蛋镇电影院”
的牌子,突然莫名哀伤起来,竟掩面低声地抽泣。
鹿山人吃惊地问:“好好的,你为什么哭?”
妻子说:“我心里的悲苦,像台风,像鹿江,像山洪暴发。”
鹿山人知道妻子内心的悲苦,但她还是第一次说出来。平时,她从不埋怨,也从不哀叹,
心里最难受、最绝望的时候,也只是对鹿山人说:“我想看一场电影。”于是,鹿山人连夜
准备,第二天一早便出发。
鹿山人也黯然神伤,向妻子保证说:“台风过后我们还来看电影,一个月看两场。”
- 9 -
妻子说:“我不等了,等不及了……我等不到台风过后了。”
风似乎越来越紧,天空中的云朵也变得慌乱起来。鹿山人不知道怎么说服妻子,只是俯
下身子。试图让妻子爬到他的背上,然后回家。可是,她固执地拒绝了。鹿山人尝试性地去
背她,被她推开了。鹿山人站起来,要抱她。她躲闪开了,双手抚着电影院的牌子,突然号
啕大哭。
谁也无法劝止她的哭。这不是一个孩子在哭,而是一个内心悲苦的人在宣泄。鹿山人和
大伙都束手无策。这样哭下去,对本来就病弱的她来说会雪上加霜。
这个时候,电影院院长老吴从电影院走出来。“这是哪个龟孙子贴的告示?”他一把撕
下自己亲手贴的告示,对鹿山人的妻子说,“今天照常放映!”
鹿山人妻子的哭声戛然而止,用哀求的眼神将信将疑地盯着老吴。老吴让鹿山人背起妻
子跟着他走进电影院。不一会,电影院里便传出片头曲的声音。
这次,鹿山人始终没有离开电影院一步,一直到电影结束,传来片尾曲的歌声,才进去
把妻子背出来。
鹿山人妻子脸上的绯红色更加明显,看上去比任何时候都亢奋。她在他的背上仍兴致勃
勃,热泪盈眶。那是电影带来的泪水。鹿山人觉得今天的电影很好,妻子看开心了,他心里
感觉特别幸福。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深山来客”为题,既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同时也交待了小说主要人物的身份,
以及故事发生的地点。
B. 台风、山洪暴发等词语在文中多次出现,既有助于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也能够折射出主
要人物的特殊心理。
C. “鹿山,除了电影院,什么都有”,可能并不符合鹿山人夫妻的物质生活现实,却反映了
妻子的深层心理状态。
D. 小说塑造了蛋镇妇女的群像,虽然未对其中个体进行精细刻画,但是也能够凸显她们热心、
善良等形象特点。
8. 小说以“看电影”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9. 有人认为,小说充满了沈从文笔下浓郁的“边城”气息,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7. A 8. ①看电影作为线索,串联起鹿山人夫妻与蛋镇人之间的故事,使情节更
集中、紧凑;②看电影是鹿山人爱的承诺,也是妻子化解悲苦的方式,有助于人物内在情感
的发掘与表现;③看电影反映了时代的贫困与无奈,更凸显了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渴求,突
- 10 -
出了小说的主题。
9. ①小说讲述了鹿山人夫妻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与《边城》里翠翠与傩送之间的爱情一样,
具有深厚的悲剧色彩;②小说塑造了以老吴为代表的蛋镇人的群像,他们善良热心、轻财重
义、勇于担当,与《边城》里船总顺顺、翠翠祖父一样,具有淳朴的传统美德;③小说与《边
城》一样,赞美了心灵的纯净与人性的美好,隐含着对现实生活中古老美德、价值观失落的
痛心。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
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A 项,“同时也交待了小说主要人物的身份,以及故事发生的地点”说法有误。小说标题“深
山来客”不能体现人物的身份,也不能体现故事发生的地点。
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的情节内容的分析能力。情节内容的分析题型,主要从情节内容的结构
线索上、情节内容对人物形象及作品内容体现上、情节内容体现小说的主题上去作答和分析。
本题“看电影”的情节内容始终贯穿着小说的始终,起到了线索性的作用。从内容上和人物
形象上体现了鹿山人对妻子的体贴。从主题上反映了夫妇二人在那样的特殊年代,鹿山人信
守承诺尊重爱情的可歌可泣的主题特色。从以上几个角度即可准确把握“看电影”情节在文
中的作用。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特色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题干的要求,然后一般要
从文本内容特色,语言特色,表达主题等角度进行分析和赏鉴。
有人认为,小说充满了沈从文笔下浓郁的“边城”气息,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根据对题干
的理解,和对文本的把握,考生可以从本文和《边城》在歌颂主题上是一致的,都是写男女
之间的可歌可泣的爱情悲剧,而且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是以善良、忠于爱情的人物形象。
从小说的深层的主题上看,都是歌颂了善良淳朴的民风和对纯洁人性的赞美之情。然后结合
具体的内容来分析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 1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少时阴贼,
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
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其阴贼著于心,卒发于睚眦如故云。
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
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
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
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
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诸公以故严重之,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
得解客舍养之。
及徙豪富茂陵..也,解家贫,不中訾。轵人杨季主子为县掾,举徙解。解兄子断杨掾头。
杨季主家上书,人又杀之阙下。上闻,乃下吏捕解,解亡。临晋籍少公素不知解,解冒,因
求出关。吏逐之,迹至籍少公。少公自杀,口绝。久之,乃得解。
轵有儒生侍使者坐,客誉郭解,生曰:“郭解专以奸犯公法,何谓贤!”解客闻,杀此
生,断其舌。吏以此责解,解实不知杀者。杀者亦竟绝,莫知为谁。吏奏解无罪。御史..大夫
公孙弘议曰:“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于解杀之。当大逆无道。”
遂族郭解翁伯。
太史公曰: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
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谚曰:“人貌荣名,岂有既乎!”於戏,惜哉!
(改写自《史记·游侠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
B. 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
C. 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
D. 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寝。我国帝王陵墓建筑主要由地面上的封土和地下的墓室两部分组成。
B. 布衣,指棉布、葛麻之类的织物制成的衣服,借指贫民百姓,也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C. 郡国,指郡县和封国。汉初郡国并行,凡分封诸侯王的区域则设国,诸侯王食封不治国,
- 12 -
由中央直接委派官员管理。
D. 御史,先秦时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从秦朝开始成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
清朝。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郭解残忍冷酷,杀人如麻,但又因为对方行为的合理性而放走了杀了他外甥的凶手。
B. 郭解内心阴险,睚眦必报,对举报他的杨县掾,一怒杀之;杨的家人告状,又被他杀死在
宫门下。
C. 郭解自喜为侠,不矜其功,重江湖道义,很受推崇。落难时,有人选择牺牲自我,也要保
全他。
D. 郭解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他虽然一世没有做官,却凭自己的侠义举动名扬四海,但这种
侠义行为是受如家排斥的。
1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公以故严重之,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解客舍养之。
(2)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于解杀之。当大逆无道。
【答案】10. A 11. B 12. B
13. ①因此大家都特别尊重他,城中年轻人及附近县城的贤人豪杰,半夜上门拜访郭解的常
常有十多辆车子,请求把郭解家的门客接回自家供养。
②郭解以平民身份行侠,玩弄权诈之术,因为小事而杀人,郭解自己虽然不知道,这个罪过
比他自己杀人还严重。判处郭解大逆无道的罪。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
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
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本题中,“强”是强行的意思,修饰“必灌之”,所以在“强”前面断开,排除 B;“之”为
代词,做“灌”的宾语,所以在“之”后断开,排除 C;“拔刀”和“刺杀”是两个连续的动
作,联系紧密,中间不断开,所以在“拔”前断开,排除 D。整句话的翻译为:郭解姐姐的儿
子依仗郭解的势力,同别人喝酒,让人家干杯。如果人家的酒量小,不能再喝了,他却强行
灌酒。那人发怒,拔刀剌死了郭解姐姐的儿子,就逃跑了。
故选 A。
- 13 -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
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
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
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 项,“棉布”和“贫民”不合适,布衣,就是指葛麻之类的织物制成的衣服,借指平民百姓。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
“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
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B 项,“一怒杀之”“ 又被他杀死在宫门下”是错误的。两次杀人的主体都不是郭解。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第一句的得分点为:“严重”,特别尊重;“过”,拜访;“舍”,接回家。第二句
话的得分点为:“布衣”,以平民身份;“以”,因为;“此罪甚于解杀之”,介词结构后
置句,这个罪过比他自己杀人还严重;“当”,判罪。
【点睛】理解文章的内容,是做文言文题的基础。要读懂原文,注意重要字词的翻译、理解。
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同时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另外,像比较生僻的文章,
翻译起来比较拗口,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题干去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由点
及面,慢慢读懂文言文段。
参考译文:
郭解是轵县人,字翁伯。他是善于给人相面的许负的外孙子。郭解的父亲因为行侠,在
汉文帝时被杀。郭解为人个子矮小,精明强悍,不喝酒。他小时候残忍狠毒,心中愤慨不快
时,亲手杀的人很多。他不惜牺牲生命去替朋友报仇,藏匿亡命徒去犯法抢劫,停下来就私
铸钱币,盗挖坟墓,他的不法活动数也数不清。但却能遇到上天保佑,在窘迫危急时常常脱
- 14 -
身,或者遇到大赦。等到郭解年龄大了,就改变行为,检点自己,用恩惠报答怨恨自己的人,
多多地施舍别人,而且对别人怨恨很少。但他自己喜欢行侠的思想越来越强烈。已经救了别
人的生命,却不自夸功劳,但其内心仍然残忍狠毒,为小事突然怨怒行凶的事依然如故。当
时的少年仰慕他的行为,也常常为他报仇,却不让他知道。
郭解姐姐的儿子依仗郭解的势力,同别人喝酒,让人家干杯。如果人家的酒量小,不能
再喝了,他却强行灌酒。那人发怒,拔刀剌死了郭解姐姐的儿子,就逃跑了。郭解姐姐发怒
说道:“以弟弟翁伯的义气,人家杀了我的儿子,凶手却捉不到。”于是她把儿子的尸体丢
弃在道上,不埋葬,想以此羞辱郭解。郭解派人暗中探知凶手的去处。凶手窘迫,自动回来
把真实情况告诉了郭解。郭解说:“你杀了他本来应该,我的孩子无理。”于是放走了那个
凶手,把罪责归于姐姐的儿子,并收尸埋葬了他。人们听到这消息,都称赞郭解的道义行为,
更加依附于他。
郭解每次外出或归来,人们都躲避他,只有一个人傲慢地坐在地上看着他,郭解派人去
问他的姓名。门客中有人要杀那个人,郭解说:“居住在乡里之中,竟至于不被人尊敬,这
是我自己道德修养得还不够,他有什么罪过。”于是他就暗中嘱托尉史说:“这个人是我最
关心的,轮到他服役时,请加以免除。”以后每到服役时,有好多次,县中官吏都没找这位
对郭解不礼貌的人。他感到奇怪,问其中的原因,原来是郭解使人免除了他的差役。于是,
他就袒露身体,去找郭解谢罪。少年们听到这消息,越发仰慕郭解的行为。
洛阳人有相互结仇的,城中有数以十计的贤人豪杰从中调解,两方面始终不听劝解。门
客们就来拜见郭解,说明情况。郭解晚上去会见结仇的人家,仇家出于对郭解的尊重,委屈
心意地听从了劝告,准备和好。郭解就对仇家说:“我听说洛阳诸公为你们调解,你们多半
不肯接受。如今你们幸而听从了我的劝告,郭解怎能从别的县跑来侵夺人家城中贤豪大夫们
的调解权呢?”于是郭解当夜离去,不让人知道,说:“暂时不要听我的调解,待我离开后,
让洛阳豪杰从中调解,你们就听他们的。”
郭解保持着恭敬待人的态度,不敢乘车走进县衙门。他到旁的郡国去替人办事,事能办
成的,一定把它办成,办不成的,也要使有关方面都满意,然后才敢去吃人家酒饭。因此大
家都特别尊重他,争着为他效力。城中少年及附近县城的贤人豪杰,半夜上门拜访郭解的常
常有十多辆车子,请求把郭解家的门客接回自家供养。
待到汉武帝元朔二年,朝廷要将各郡国的豪富人家迁往茂陵居住,郭解家贫,不符合资
财三百万的迁转标准,但迁移名单中有郭解的名字,因而官吏害怕,不敢不让郭解迁移。当
时卫青将军替郭解向皇上说:“郭解家贫,不符合迁移的标准。”但是皇上说:“一个百姓
- 15 -
的权势竟能使将军替他说话,这就可见他家不穷。”郭解于是被迁徙到茂陵。人们为郭解送
行共出钱一千余万。轵人杨季主的儿子当县椽,是他提名迁徙郭解的。郭解哥哥的儿子砍掉
杨县椽的头。从此杨家于郭家结了仇。
郭解迁移到关中,关中的贤人豪杰无论从前是否知道郭解,如今听到他的名声,都争着
与郭解结为好朋友。郭解个子矮,不喝酒,出门不乘马。后来又杀死杨季主。杨季主的家人
上书告状,有人又把告状的在宫门下给杀了。皇上听到这消息,就向官吏下令捕捉郭解。郭
解逃跑,把他母亲安置在夏阳,自己逃到临晋。临晋籍少公平素不认识郭解,郭解冒昧会见
他,顺便要求他帮助出关。籍少公把郭解送出关后,郭解转移到太原,他所到之处,常常把
自己的情况告诉留他食宿的人家。官吏追逐郭解,追踪到籍少公家里。籍少公无奈自杀,口
供断绝了。过了很久,官府才捕到郭解,并彻底深究他的犯法罪行,发现一些人被郭解所杀
的事,都发生在赦令公布之前。一次,轵县有个儒生陪同前来查办郭解案件的使者闲坐,郭
解门客称赞郭解,他说:“郭解专爱做奸邪犯法的事,怎能说他是贤人呢?”郭解门客听到
这话,就杀了这个儒生,割下他的舌头。官吏以此责问郭解,令他交出凶手,而郭解确实不
知道杀人的是谁。杀人的人始终没查出来,不知道是谁。官吏向皇上报告,说郭解无罪。御
史大夫公孙弘议论道:“郭解以平民身份行侠,玩弄权诈之术,因为小事而杀人,郭解自己
虽然不知道,这个罪过比他自己杀人还严重。判处郭解大逆无道的罪。”于是就诛杀了郭解
翁伯的家族。
太史公说:“我看郭解,状貌赶不上中等人材,语言也无可取的地方。但是天下的人们,
无论是贤人还是不肖之人,无论是认识他还是不认识他,都仰慕他的名声,谈论游侠的都标
榜郭解以提高自己的名声。谚语说:‘人可用光荣的名声作容貌,难道会有穷尽的时候吗?’
唉,可惜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再示儿①
袁枚
山上栽花水养鱼,卅年沈约赋郊居②。
书经动笔裁提要,诗怕随人拾唾余③。
三代文章无考据,一家人事有乘除④。
阿通词曲阿迟画,都替而翁补阙如。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 81 岁时。②沈约:南朝文学家,曾作《郊居赋》。诗人三十多岁时
- 16 -
购置随园,开始了郊外生活。③唾余:唾液之余,喻人的只言片语。④乘除:人或事物的消
长盛衰变化。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首联中,诗人以沈约自比,概述了自己曾经经历的闲适的郊居生活。
B. 诗歌第六句中,诗人语重心长地教导儿子们要以平静的心态对待人事变化。
C. 尾联中,诗人赞扬了儿子们在词曲、绘画方面的长处,并为此感到高兴。
D. 诗歌首尾联均以叙述为主,诗中虽使用了典故,但整体诗意仍较为浅显。
15. 在学习与诗文创作方面,诗人给儿子们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分析。
【答案】14. B 15. ①读书学习要学会做笔记。读书时,诗人希望儿子们养成用笔勾画、
提炼要点的习惯。②创作诗文要有创新意识。作诗文时,诗人希望儿子们不要总是模仿他人,
要有自己的创见与新意。③建议儿子们不要从事考据工作。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
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
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
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 项,“诗人语重心长地教导儿子们要以平静的心态对待人事变化”错误,诗歌第六句紧承
第五句而写,这两句的大意是:因为人事富有变化,不能太过拘泥于考据,否则作诗就会丧
失灵动与自我。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需要学生仔细阅读并翻译诗歌,理
解诗歌各联所写内容,结合关键字词、抒情句、意象等分析作者情感、作者对待学习和诗文
创作的态度。
“书经动笔裁提要,诗怕随人拾唾余”句意为:读经史典籍时要将重要的东西提炼出来并写
成笔记,写诗文最忌讳的是接人家的“吐沫星子”,要有自己的创意。据此可以概括出:读
书学习要学会做笔记;创作诗文要有创新意识。
“三代文章无考据,一家人事有乘除”句意为:三代以前的东西因为世事变迁是无法准确考
- 17 -
证还原的,因为每一个家族的兴衰变化往往乘除加减变幻无常。据此可以概括出:建议儿子
们不要从事考据工作。
【点睛】读懂诗歌的技巧: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
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
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
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
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
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军队在
攻破荆州之后顺流而下的军容盛况。
(2)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了自己追慕先贤,愿保
持清白献身正道的决心。
(3)磨难对弱者来说是阻碍,对强者来说是财富。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经历磨难的好处。
【答案】 (1). 舳舻千里 (2). 旌旗蔽空 (3). 伏清白以死直兮 (4). 固前圣
之所厚 (5). 所以动心忍性 (6). 曾益其所不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
- 18 -
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
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舳舻、旌、蔽、曾。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
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引
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
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
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0 年 4 月 24 日,是我国的第五个“中国航天日”【甲】。50 年前的这一天,中国第一
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航天日的设立,
是为了铭记历史、传承精神,这是对几代航天人不懈追求航天梦的褒奖和致敬。50 年来,从
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东方红”奏响太空到“北斗”指路、“天宫”览胜、“墨子”传信、
“嫦娥”问月,再到“天问一号”遥指火星,我国航天员不负众望,让航天科技以令人惊叹
的速度,不断刷新纪录,创造奇迹。从科研院所到试验基地,从荒凉戈壁到浩瀚海洋,处处
留下中国航天人艰苦创业的足迹,航天人孕育形成的伟大航天精神已经深深融进中国人的血
脉。
中国航天何以取得如此成就?【乙】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之言令人深思:“被祖国需要
是一种幸福”。【丙】确实,航天事业能够取得成就的今天,源于独特的优势制度,也源于航
天人把无数个人奋斗汇入时代洪流而凝聚起的磅礴合力。把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崛起,把个人
梦想融入中国梦,这是航天事业发展的密码,也是整个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大力弘
扬“航天精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不断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创造新的历史业绩,谱写
新时代奋斗者的壮丽篇章!【丁】
17. 文中四处画横线的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8.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航天事业能够取得成就的今天,源于独特的制度优势,也源于航天人把个人无数奋斗汇入
时代洪流而凝聚起的磅礴合力。
B. 航天事业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源于独特的制度优势,也源于无数航天人把个人奋斗汇入
时代洪流而凝聚起的磅礴合力。
- 19 -
C. 航天事业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源于独特的优势制度,也源于航天人把无数个人奋斗汇入
时代洪流而凝聚起的磅礴合力。
D. 航天事业能够取得成就的今天,源于独特的优势制度,也源于无数航天人把个人奋斗汇入
时代洪流而凝聚起的磅礴合力。
19. 下列句子是航天员送给青少年的寄语,最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千年梦圆于今朝,大火箭飞冲九霄。
B. 早有壮志献蓝天,投身航天美梦圆。
C. 愿同学们刻苦学习,增长知识,为“航空梦”添彩!
D. 深邃太空,奥秘无穷,探索无止境,让我们共同努力。
【答案】17. C 18. B 19. A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掌握常见的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然后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进行判断分析。
C 项,考查引号的用法。引用的话是独立成文,句末标点应放在引号里面。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
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
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本题中,整句话的主语是“成就”,排除 A 和 D;“优势”是名词,不能修饰“制度”,而且
“无数”修饰的应是“航天人”,排除 C。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
子是航天员送给青少年的寄语,最不恰当的一句”,然后依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
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
本题既然是航天员送给青少年的寄语,所以应是对青少年的勉励。而 A 选项只是在说今天我
们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而没有对青少年的勉励。
故选 A。
- 20 -
20.下面是某中学学生会邀请 2019 届高三毕业生家长参加学校成人典礼信函中的部分内容,
其中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我校将于 2019 年 4 月 28 日上午 9 时在学校体育馆隆重召开 2019 届高三毕业生成人礼仪式。
18 岁是成人起点,意味着成熟,意味着独立,意味着责任担当。因此成人礼对即将走进成人
行列的高三学生而言意义匪夷所思。为确保仪式圆满成功,学校领导和老师高度重视,精心
策划;我们每一个学生充满热情,鼎力协助。我们无比期待成人礼仪式的精彩呈现,更期待
您们能前来见证这个庄严时刻。在此,我们谨代表全校师生诚邀所有高三学生家长务必拨冗
出席。
【答案】(1)“召开”改为“举行”或“举办”;(2)“匪夷所思”改为“非凡”或“重大”;
(3)“鼎力协助”改为“积极筹备”或“全力以赴”;(4)“您们”改为“你们”或“您”;
(5)“务必”改为“届时”或删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对应用文的格式、表
达习惯等有一定了解,首先仔细审读题干,再依据题干仔细阅读题目,特别注意有无语病,
表达是否得体,格式是否正确等。本题“召开……仪式”搭配不当,应改为“举行”或“举
办”;“匪夷所思”形容人的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离奇,超出寻常;“意义匪夷所思”
内容和搭配都不合适,改为“非凡”或“重大”;“鼎力协助”一般用于对人家表示感谢,
改为“积极筹备”或“全力以赴”;“您们”表达不合习惯,改为“你们”或“您”;“务
必”语气生硬,改为“届时”或删去
【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
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
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
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
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
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
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
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此类
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
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
21.作为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志愿者,你接受了一位外国记者关于本次赛会徽标介绍的采
- 21 -
访,请根据下图徽标完成对话。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记者:您好!请问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徽标是通过什么来表现“共享友谊”这一主题的?
志愿者:①______。(30 字以内)
记者:很形象,那“同筑和平”的主题呢?
志愿者:首先,请看第一颗五角星的一角是一只和平鸽的造型。另外徽标主体数字“7”就像
②_____(10 字以内),象征着中国新时代“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愿景,凸显中国和平发展理
念。
记者:一带一路的徽标造型构思真是巧妙!听说这种联想思维也常常运用在中国古典诗词中,
您能举个例子并介绍一下吗?
志愿者:③_____。(40 字以内)
记者:非常感谢您对徽标造型设计和相关联想思维的介绍!
【答案】 (1). 七颗五角星紧紧相连象征着世界各国军人齐聚此地,共庆盛会。 (2).
一条丝带。 (3). 答案一: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由漫天雪花联想到
了万树梨花的景象。
答案二:如“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由墨梅的清高联想到不献媚世俗的高洁
品质。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图文转换能力,属于分析徽标的题目,分析徽标常见的题目是写出构图要
素和分析寓意,构图要素要概括题干要求的徽标中索要的图案的内容,重点注意徽标中的一
些抽象变形的图案,时间、地点、主题的汉语或英文的首字母的变形;分析寓意要结合徽标
的名称分析,此题利用采访这一具体的生活情境回答徽标的构图要素的含义,以往的题目时
根据徽标分析含义,此题给出含义,要求指出具体的构体要素,答题时注意“共享友谊”和
“七颗五角星紧紧相连”之间的关系,“7”和“丝带”“一带一路”的关系。然后分析联想
的手法,注意引用古诗句,此题答案开放,主要体现“联想”即可。
- 22 -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 年,是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我们风雨同舟,砥砺前行。这一年,人们提及最多
的词语是:生态、脱贫、后浪、钟南山、基建狂魔、最美逆行、读书意义、嫦娥四号、中国
范本、人类命运共同体。
请从上述词语中任选二到三个,使之形成有机关联,确定某一主题,完成以下任一写作任务。
①以学生的身份为毕业典礼写一篇讲话稿。
②完成一篇议论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参考范文
中国力量
自 2020 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抗病毒。在病
毒面前,单独的个人固然渺小,但举国上下表现了强大的凝聚力,凸显了强大的中国力量。
面对疫情,中国共产党表现了卓越的领导力。疫情发生后,在大年初一,党中央成立应
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坐镇指挥,中央领导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
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各地党政一把手靠前指挥,
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把党旗插在抗疫最前沿、最一线。对“三不知”主任连夜
免职,对防控工作不力的干部迅速问责,让真正的好干部成为人民的贴心人。在国家的统一
调度指挥下,人民解放军、医疗驰援队、抗疫物资、医用防护设备从全国各地奔赴疫区,与
时间赛跑,用最短时间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最大限度地救治病人。
面对疫情,中国脊梁表现了顽强的战斗力。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
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84 岁
为国家操劳了一辈子、和病毒战斗了一辈子的院士钟南山,身患渐冻症却仍然战斗在抗争肺
炎最前线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在请战书上按下一个个鲜红指印的白衣天使们,不
计报酬、日夜开工的火神山雷神山的基建狂魔们,坚守岗位的警察、基层工作者,还有后方
保障民生的超市营业员、环卫工人、快递员……虽然行业不同,领域不同,但为了国家和人
民默默奉献的逆行者,都是英雄!
面对疫情,中国人民表现了高尚的互助力。疫情当前,情谊更深。各民间团体、工商企
业界、爱心人士纷纷捐款捐物;人民群众主动建立起城乡社区的防护网络,依托社区做好疫
- 23 -
情监测、排查、预警、防控等工作,构筑群防群治抵御疫情的严密防线……不过短短几日,
全国各条战线、各个领域,上至各大城市、下至乡镇农村,都紧急动员起来,形成全国“一
盘棋”的抗疫大格局。
每一次战胜灾难,都是一次中国精神的洗礼、都是一次中国力量的凝聚。面对疫情,我
们自强不息、努力拼搏,我们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我们坚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全
国各族人民的支持,中华民族必将战胜此危机,在战胜疫情的斗争中提升自我、创造生机、
愈战愈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审题是高考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
是考生写作的重中之重。虽然高考写作时间很有限,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必须舍得花 5
分钟来审清题意。不同类型的作文在审题上有不同的侧重点。立意力求新颖、高远而深刻。
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而没有主题的文章则是无根之木。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
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关键。要使立意深刻高远并非要宏
大叙事,而是要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要能用看似不起眼的生活小事,甚至是一个动作、
一句话、一次微笑、一个眼神等来揭示重大的思想意义,反映震撼人心的主题,来反映考生
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作文”与“做人”相统一,才能提高作文的思想格调与
社会价值,才能用笔下的文章启发人、感染人。
一、审题立意
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文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旨在着重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在读懂的基础上按照任务指令作文,所以
审题时的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要求较高。与以往传统作文不同的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具
有一定的封闭性。写作目的、要求,更加明确、单一。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
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对于本次作文,考生首先对作文提供的材料进行解析——材料
提供了 10 个与中国有关的关键词。考生首先要思考,这些关键词分别涵盖了中国的哪些方面?
可以怎么归类?
十个关键词,全是 2020 年的关键词。考生面对这样的一堆热词,首先要仔细研读十个关
键词的内涵。“生态”,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打好
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是保障“十四五”顺利起航的奠基之年。2020 年要确保实现污
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脱贫”,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
之年,到 2020 年底,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后浪”,代指有作为、有贡献新人;新
- 24 -
冠肺炎疫情在武爆发后,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医护工作者,不畏艰险、勇于承担、无私奉
献,奋斗在抗击疫情的前线。钟南山以其精湛的医术和真实敢言的风范,在抗疫期间的一言
一行都让公众高度关注。“基建狂魔”,10 天的时间,1000 余个床位,34000 平方米的建筑
面积,在亿万网友的翘首以盼下,7000 余名建设者日夜鏖战,终于赶出了一个火神山!他们
被称为“基建狂魔”;“最美逆行”,在新型冠状病毒面前,有一群无所畏惧的人,他们一
路披荆斩棘,不顾生命危险,冲到了一线,他们就是来自四面八方的白衣天使们,是抗击疫
情路上的逆行者!“读书意义”,作为青年人,读书的意义在于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担当
责任;“嫦娥四号”,嫦娥四号探测器,简称“四号星”,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它由着陆
器与巡视器组成,巡视器命名为“玉兔二号”。作为世界首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巡视探测的
航天器,其主要任务是着陆月球表面,继续更深层次更加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
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2020 年 5 月 17 日 3 时 25 分,“嫦娥四号着陆器结束了
寒冷且漫长的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唤醒,迎来了第 18 月昼工作期。“中国范本”,中国在
2020 年对疫情的控制和防范可以说是世界各国的范本;“人类命运共同体”,疫情面前没有
孤岛。在骤然袭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你输我赢”“零和游戏”……这些一度被个别国
家视为“成功学”的国际关系行为准则失灵了。现实之中,病毒凶猛无国界,疫情不分种族
在全球蔓延,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同时,全球战疫也竖起了一面镜子,映出越来越多国家、
民族、人民守望相助,互施援手的“人类镜像”。这个镜像也反映了一种越来越被人们感受
得到的理念——人类是一个彼此相连的共同体。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 7 年前将这一理念
表达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其次,面对涵盖多种中国元素、体现中国特色的十个关键词,我们可以试着组合分类。
比如,生态、中国范本、人类命运共同体可归为中国的责任担当;脱贫、嫦娥四号可归为中
国的发展与强盛;钟南山、基建狂魔、最美逆行可归为中国的脊梁;后浪、读书意义可归为
中国青年的爱国与担当。考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自由选择两三个词语行文。但不管选择
哪几个词语,都要按照任务要求完成作文:以学生的身份为毕业典礼写一篇讲话稿或完成一
篇议论文。行文时注意: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自选角度。④不得抄袭。⑤不少于 800
字。
二、参考立意
1.保护生态平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从“嫦娥四号”看中国力量
3.中国的脊梁
- 25 -
4.中国青年读书的意义
三、参考素材
1.在 2003 年非典疫情爆发,人们恐慌之际,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来
到前线,他无愧中国呼吸系统传染病防治的领军人物,不顾自身的生命危险治疗重病人与死
神夺生命,2003 年,钟南山被广州市赋予“抗非英雄”的荣誉称号。17 年后的今天,武汉疫
情蔓延,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84 岁的他还是义无反顾的挂帅出征,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
寻找战胜病毒的抗体,正在疫情最危急的时刻,钟南山院士成为了人民的主心骨,有了他就
有了战胜病毒的信念,您就是人们心中的英雄,您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博士
的担当。
2. 在隔离区,最美“逆行者”们为了避免被病毒感染,他们身着笨拙的防护服穿梭在几平
米宽的空间,近距离接触那些被感染的患者。他们对患者体贴入微,悉心照料,一连熬战几
小时,甚至昼夜坚守。由于防护服透气性不好,再加上工作时间较长,好多医护人员汗流浃
背,手掌被捂得发白,起皱。
四、结构模式
本文选取了“钟南山、基建狂魔、最美逆行”三个关键词,以“中国力量”为题目,开
头点出“自 2020 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抗病毒。
在病毒面前,单独的个人固然渺小,但举国上下表现了强大的凝聚力,凸显了强大的中国力
量”,接着从“面对疫情,中国共产党表现了卓越的领导力。”“面对疫情,中国脊梁表现
了顽强的战斗力。”“面对疫情,中国人民表现了高尚的互助力。”三个方面论证中国力量
之强大,最后扣题,再次提出“ 每一次战胜灾难,都是一次中国精神的洗礼、都是一次中
国力量的凝聚”。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
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
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
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
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
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
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
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
- 26 -
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
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
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
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
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
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
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 27 -
相关文档
- 浙江省东阳市2020届高三6月模拟考2021-06-0213页
- 【语文】江西省南城一中2020届高三2021-06-0217页
-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0届2021-05-277页
- 江西省南城一中2020届高三6月模拟2021-05-247页
- 【物理】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2021-05-229页
- 山西省太原五中2020届高三6月模拟2021-05-2215页
- 北京市昌平区2020届高三6月模拟考2021-05-2114页
-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0届2021-05-2112页
- 湖南省长郡中学2020届高三6月模拟2021-05-2028页
- 北京市西城区2020届高三6月模拟考2021-05-20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