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4.00 KB
  • 2021-06-03 发布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连城一中 2019-2020 学年下期高二年级半期考 语文试卷 20200611 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命题人: 审题人: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全球范围看,中国崛起与中华文明的复兴是 21 世纪最重大的变化,这可能是带有自己 “语言”的复兴。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整个西方世界还是把中国崛起纳入到西方整个话语 里在言说。我们在提出“一带一路”的大战略之后,经历了很多的努力,也创造了一些新的 概念,比如“结伴不结盟”“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实际上也是希望建立一套我们自己的体 系。 现在很难说这样一个新的体系能够完全被接受,但至少,这样一套语言是以文化自信应 对西方已有的体系。 事实上,虽然文明复兴的物质力量不断显现,关于文明复兴的话语重建,却非常困难。 为什么?首先,是我们现在还处于崛起的前夜,即还没有完全完成赶超的目标。我们有点自信, 但自信并不太多。这种自信不多,在国内的自由主义者那里表现得特别明显。如果对中国崛 起没有一点自信,何谈文明复兴?其次,这个问题和我们整个废除科举有关。1905 年科举制 度废除和新式学校的建立,从我们今天的视角看,废科举、建新学当然有它的必要;但同样 从今天的视角来看,废除科举,不仅仅是废除了科举的考试制度,而且是整个废除了支撑科 举制度的经典——五经。在某种意义上,五经承载了过去我们民族的价值核心。废科举带来 的废五经,儒家天地人的宇宙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等观念逐渐衰微。从此以后,中国自身 的历史和中国自身的经验都成为西方知识分类体系的研究对象及西方理论的分析对象。在某 种程度上,中国丧失了评价自己经验的主动性。 我的建议是我们要从制度研究去落实中国话语的重建。要研究这些制度,意味着我们研 究的重点应从政体转向治体,如果我们摆脱用政体来理解我们的经验,转而以治理休系作为 理解我们自身发展的重点,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治理体系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比如郡县 制贯穿百代;科举制实施 1300 多年且目前又有恢复的样子;监察制、巡视制也实施了 2000 多 年,且巡视制在当代中国的反腐败当中起到的作用有目共睹。我们要看到,制度,上和观念有 关;下,则是和整个中国版图内的社会生活实际有关。故而,以制度的沿革为中心,上,要考 察和制度相关的观念变化;下,要考察与制度相关的社会经济生活的变迁。 - 2 - 中央提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我看来,这个提法表明,延续了 20 多年的、 围 绕着政体展开的无谓而有害的争论被转移到有效的关于治体的研究上,这将是一个重要的转 折。 (摘编自曹锦清《以制度研究推进中国话语体系重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的崛起,必然会带来不同于西方世界理论体系的“语言”体系的复兴。 B. 在复兴的过程中,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建立了一套我们自己的体系。 C. 废除科举制度是为了革新中国人的价值核心,这是符合当时的现实需求的。 D. 重建中国话语体系,就要从制度研究入手,挖掘传统治理体系的现实意义。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层层递进,逻辑严密。 B. 文章侧重从中华民族自身的角度,具体分析了话语重建面临困难的两个具体原因。 C. 文章针对某些自由主义者的观点,列举具体事例,论证了中国治理体系的优越性。 D. 文章最后提出有效开展治体的研究,儒要转换思维,抛弃无谓而有害的政体争论。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带一路”“结伴不结盟”等概念是中国语言体系的一部分,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B. 因为我们处于崛起的前夜,所以缺乏自信,也让我们失去了评价自己经验的主动性。 C. 一项制度是否能有效实施,这与当时社会民众的观念及社会经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D. 中国正在探索一条有别于西方已有体系的民族复兴之路,为人类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 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的陷阱设置有:遗漏信息、添油加醋、未然与已然、偷换概念、张 冠李戴、曲解文意等逻辑错误。本题要求选择“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 项,将或然说成必然。原文是“可能是带有自己‘语言’的复兴”,不是必然。 B 项,将未然说成已然。原文是“希望建立起一套我们自己的体系”,并不是已经建立了。 C 项,无中生有。依据文中第二段内容“同样从今天的视角来看”,对废除科举制的评价是从 今天的视角出发的,废除科举制客观上造成了今天民族价值核心的逐渐衰微,但站在历史的 角度,当时废除科举制,其目的是否出于革新中国人的价值核心考虑,则于文无据。 - 3 -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者观点,分析论证过程的能力。议论文论证就是用论据(事实论据、道 理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要梳理清楚论证思路,要熟练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及其作用。最后对选项进行仔细解读,明辨正误,把每 一个选项和文章中对应句子进行比对,结合选项加以分析,找出错误选项及错误的地方。本 题要求选择“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无中生有。原文第二自然段说,“我们有点自信,但自信并不太多。这种自信不多,在 国内的自由主义者那里表现得特别明显”,即文章只是说国内的自由主义者尤其缺乏自信, 但究竟他们有何观点文中未提及。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先 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的方向,然后浏览选项,回归文本,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联系上下文体会,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B 项,强加因果,推断错误。依据原文内容“我们现在还处于崛起的前夜,即还没有完全完成 赶超的目标。我们有点自信,但自信并不太多”,据此得出“因为我们处于崛起的前夜,所 以缺乏自信”的判断,这是合理的,但“我们处于崛起的前夜”并非是“我们失去了评价自 己经验的主动性”的原因,因为依据原文内容,尤其是“从此以后”所表示的逻辑关系,让 我们丧失了评价自己经验的主动性的原因应该是废科举带来的废五经所引发的民族价值核心 的逐渐衰微。 故选 B。 【点睛】论述类文本解题技巧 1.精读。不是“精细”地读,而是“精明”地读。所谓“精明”地读,就是该读的读,抓紧 勿松,读得精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应读的是重要信息,要精确把握; 不该读的是次要信息,要置之不理。分割两类信息,是解决所有阅读题目的根本方法。 2、审题。审题干时先要明确选“正确的一项”还是“不正确、错误的一项”,再比较选项和 题干,看是否答非所问。有的选项本身符合原文的意思,但却不是题干所问的问题。 3.定位。依据选项的“关键词”定位选项的对应句。在选项中择定“定位”的关键词语,在 文中择出与之“对应”的词语,据此确定选项的对应句。 - 4 - 4.对照。逐一对照选项和对应句,判定与原文信息是否相符。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找到与二 者有差异的表述并相互对照。 5.选取。比较选项,选出正确的或错误的一项。其间需通过联想、推断,自觉调动知识和能 力积累,快速而准确地判定选项正误。在做该类文章阅读题时,如果不仅读懂了所给的材料, 而且明白命题意图,清楚题目所设的陷阱有哪些,那就能很容易识破陷阱,轻而易举地选出 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征求 意见稿),并于近日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到 2025 年,我国新能源汽 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 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 30%,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 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 征求意见稿指出,推进质量品牌建设和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开展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提 升行动,引导企业加强设计、制造、测试验证等全过程可靠性技术开发应用,全方位利用互 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健全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和追溯机制。引导企业强 化品牌发展战略,以提升质量和服务水平为重点加强品牌建设,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 变。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产品质量和产品安全有待提升是新能源汽车的巨大挑战和突破机遇。 以自主创新为契机,持续提升产品质量,提高新能源汽车安全性,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我国新 能源汽车品牌价值与核心竞争力,从而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高亢《指明方向,务实推进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征求意见稿》) 材料二 2019 年 11 月新能源汽车销售情况 单位:万辆、% 11 月 1-11 月累 计 环比增 长 同比增 长 同比累计 增长 新能源汽 9.5 104.3 27.1. -43.7 1.3 - 5 - 车 新能源乘 用车 7.6 93.5 15.7 -45.2 5.6 纯电动 6.3 72.9 26.2 -42.1 11.8 适电式混 合动力 1.4 20.6 -16.8 -55.1 -11.9 新能源商 用车 1.9 10.8 111.4 -36.4 -25.1 纯电动 1.8 10.3 107.2 -37.9 -26.1 插电式混 合动力 0.1 0.4 714.0 101.1 -20.1 注:环比是本期统计数据和上一期的统计数据作比较,例如 2019 年 4 月和 2019 年 3 月相比 较;同比是本期统计数据和往年的同时期的统计数据比较,例如 2019 年 4 月和 2018 年 4 月 相比较。 (摘编自《新能源汽车月度数据追踪》) 材料三 一直以来,业内的一致共识是,尽管受到政策和市场的双重认可,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规模不断扩大。但相较于传统汽油车而言,新能源汽车市场实现真正崛起仍须突破产业技术 的关卡。需要认清的是,由于客观环境压力倒逼,我国社会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高度热 情所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路径是适度超前的,即政府公务车、公共交通和民用三方面 在共同发力。但是,真正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仍是需要尽快形成产业 自主发展。其中,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而言必不可少。 记者认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问题,有两点不得不提。一是高昂的维修和养护成本。 根据现有的推行大型公交车换用电动车存在的客观问题不难发现,过高的维修和养护成本已 - 6 - 经让很多大型车的运营方望而却步。二是传统能源的污染仍然存在。值得提醒的是,我国的 能源结构是以火力发电为主,燃煤发电的过程中污染同样存在。显然,在实现新能源汽车市 场规模扩张的同时,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地关注待解难题。 (摘编自童彤《新能源汽车急需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材料四 北京 2022 年冬奥会期间,相关区域将实现新能源汽车全覆盖,这对纯电动汽车的整体性 能提出了历史性挑战。因为在冬季低温条件下,纯电动车辆面临着动力电池无法充放电、 整 车无法低温冷启动、冬季采暖能耗高等世界性技术难题。2016 年起,作为北京市新能源汽车 联席会专家组首席专家,孙逢春率团队承担了北京市“绿色冬奥”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的攻 关任务。 2018 年 3 月和 2019 年 1 月,孙逢春曾先后两次带队到牙克石进行了早期的极寒测试,最 低测试温度接近零下 40 摄氏度。本次内蒙古呼伦贝尔极寒测试是 2018 年以来的第三次,也 是针对整体极寒技术群进行的“收官”测试和验证。孙逢春表示,本次极寒测试验证了我国 已攻克极寒环境下多个纯电动乘用车的关键技术,突破了新能源汽车的低温技术瓶颈,为未 来新能源汽车走入寒区市场做好了技术储备,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将再无禁区。 “此次极寒测试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方面,再次走在世界前列。”孙 逢春说,“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将有效服务‘绿色冬奥’。” (摘编自《“绿色冬奥”要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新能源汽车》)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乐观,预计到 2035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在 25%以上,智 能网联汽车的应用将更加向好。 B. 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的广泛利用,对于健全新能源汽车产品生命周期质量 控制和追溯机制有积极意义。 C. 我国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政策方面给予了支持,同时通过采购公务车增强了新能 源汽车市场发展的核心动力。 D. 孙逢春团队通过技术攻关,在进行三次极寒测试和验证后,完成了北京市“绿色冬奥”新 能源汽车重点专项的攻关任务。 5.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 2019 年前 11 个月新能源汽车销售构成中占比最大的是纯电动乘用车,这类车型的销售 量是 72.9 万辆。 - 7 - B. 除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外,其余类型的新能源汽车 2019 年 11 月销售量都出现了同比负 增长的情况。 C. 各类型新能源汽车中,只有插电式泥合动力乘用车 2019 年 11 月的销售最相较 10 月出现 负增长的情况。 D. 新能源汽车在 2019 年前 11 个月的销售总量同比略有增长,而其中,新能源商用车的增长 幅度比较大。 6. 从汽车制造角度看,现阶段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存在哪些不足?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答案】4. C 5. D 6. 产品质量亟待提升;质量品牌建设滞后;安全保障体系不够健全; 自主发展的技术相对落后;维修和养护成本高昂;传统能源的污染仍然存在;先进的低温技 术尚未完全运用。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观点或概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 选择“正确”或“错误”等要求。这类题要认真读图,从文中基本概念、重要语句、图表、 引述的资料获取信息,结合选项进行准确解读,常见错误有漏掉信息、以偏概全;因果倒置、 主客互换;未然已然、信息有变;无中生有、查无实据。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 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要求选择“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C 项,依据文中“起草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 -2035 年)》(征求意见稿) ”以及 “受到政策和市场的双重认可”等内容,我国政府确实在政策上支持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但依据文中材料三内容“真正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仍是需要尽快形成 产业自主发展”,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是形成产业自主发展,而非类似 政府采购公务车等外部刺激。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 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 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 D 项,依据图表数据,新能源汽车在 2019 年 1-11 月的同比累计增长为 1.3%,故得出销售量 - 8 - 总体略有增长的判断正确,新能源商用车是负增长的,故新能源商用车增长幅度较大的判断 错误。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 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 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题干要求结 合文本简要概括:从汽车制造角度看,现阶段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存在哪些不足? 从材料一,“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产品质量和产品安全有待提升是新能源汽车的巨大挑战和 突破机遇”可以概括出需要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从材料三“真正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 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仍是需要尽快形成产业自主发展。其中,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其核心 竞争力的提升而言必不可少”可概括出需要提高新能源车的核心技术;从“一是高昂的维修 和养护成本。 根据现有的推行大型公交车换用电动车存在的客观问题不难发现,过高的维修 和养护成本已经让很多大型车的运营方望而却步。二是传统能源的污染仍然存在。值得提醒 的是,我国的能源结构是以火力发电为主,燃煤发电的过程中污染同样存在。显然,在实现 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扩张的同时,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地关注待解难题”可概括出:降低技术 成本,关注能源污染问题。从材料四“本次极寒测试验证了我国已攻克极寒环境下多个纯电 动乘用车的关键技术,突破了新能源汽车的低温技术瓶颈,为未来新能源汽车走入寒区市场 做好了技术储备,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将再无禁区”可概括出要注重低温启动技术的突破。 【点睛】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②两个观念: 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 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 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凡是归纳“措施,举措”题,先结合文本筛选,然后,用动宾短 语来归纳。比如“构建……”;“引导……”;“支持……”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喀布尔人 泰戈尔 我的五岁的女儿敏妮,没有一天不叽叽咕咕地说个不停。 我屋子的窗户是临街的。我正在专心地写小说的第十七章。忽然间敏妮不玩了,跑到窗 - 9 - 前,喊道:“一个喀布尔人!一个喀布尔人!”下面街上果然有一个喀布尔人,正在慢慢地 走过。他穿着宽大的污秽的喀布尔族服装,裹着高高的头巾;背着一个口袋,手里拿着几盒 葡萄干。 没过几天,有一个早晨,我正要出门,出乎意外地发现敏妮坐在门口长凳上,和那个坐 在她脚边的大个儿喀布尔人,又说又笑。我这小女儿,一生中除了她父亲以外,似乎从来没 遇见过这么一个耐心地听她说话的人。她的小纱丽的角上已经塞满了杏仁和葡萄干——她的 客人送给她的礼物。“你为什么给她这些东西呢?”我说,一面拿出一个八安那的银角子来, 递给了他。这人不在意地接了过去,丢进他的口袋里。 糟糕得很,一个钟头以后我回来时,发现那个不祥的银角子引起了比它的价值多一倍的 麻烦!因为这喀布尔人把银角子给了敏妮,她母亲看到这亮晶晶的小圆东西,就不住地追问: “这个八安那的小角子,你从哪里弄来的?” “喀布尔人给我的,”敏妮高兴地说。 “喀布尔人给你的!”她母亲吓得叫起来,“呵,敏妮!你怎么能拿他的钱呢?” “我没有要,是他自己主动给我的。”敏妮差一点要哭出来了。 后来才知道,敏妮和喀布尔人已不是第二次见面了。小贩每次来,总是用干果来贿赂敏 妮那小小的的贪婪的心。 他取得了敏妮的信任。 我看到,他们常说些好玩的笑话,给他们增加许多乐趣。敏妮满脸含笑地坐在喀布尔人 的面前,小大人似地低头看着这大高个儿:“呵,喀布尔人!喀布尔人!你口袋里装的是什 么?” 他就用山民的鼻音回答说:“一只象!”也许这并不可笑,但是这两个人多么欣赏这句 俏皮话!依我看来,这种小孩和大人的对话里面,带有一些非常引人入胜的东西。 敏妮的母亲偏偏是个极胆小的女人。因此,她对于这个喀布尔人充满了疑虑,常常叫我 注意他的行动。 每年一月中旬,这个喀布尔人总要回国去一趟,快动身的时候,他总是忙着挨家挨户去 收欠款。今年,他却匀出工夫来看敏妮。旁人也许以为他们两人有什么密约,因为他若是早 晨不能来,晚上总要来一趟。 在他决定动身的前几天,有一天早晨,我正在书房里看校样,忽然我听见街上有吵嚷的 声音,往外一看,我看见这人喀布尔人被两个警察架住带走了,后面跟着一群看热闹的孩子。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他被人忘却了。我们仍在原来的地方做原来的事情,我们很少或 - 10 - 是从来没有想到那个曾经是自由的山民正在监狱里消磨时光。 一年一年过去。又是一个秋天,我们把敏妮的婚礼筹备好了。从清早起,房子里就充满 了嘈杂和忙乱。有一个人进来了,恭敬地行过礼,站在我面前。原来是那个喀布尔人。 “这儿正在办喜事,”我说,“我正忙着。你能不能过几天再来呢?” 这个人的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他不满意地看了我一会,说声“再 见”,就走出去了。 我觉得有一点抱歉,正想叫住他,发现他已自动转身回来了。他走近我跟前,递过他的 礼物,说:“先生,我带了这点东西来,递送那小人儿。您可以替我交给她吗?” 我把它接过来,正要给他钱,但是他抓住我的手说:“您是很仁慈的,先生!永远记着 我。但不要给我钱!您有一个小姑娘;在我家里我也有一个像她那么大的小姑娘。我想到她, 就带点果子给您的孩子——不是想赚钱的。” 眼泪涌到我的眼眶里。我忘了他是一个穷苦的喀布尔小贩,而我是——,但是,不对, 我又哪儿比他强呢?他也是一个父亲呵。 我把敏妮叫出来。她穿着红绸衣,额上点看檀香膏,打扮成新娘的样子。含羞站在我们 面前。看着这景象,喀布尔人显出惊讶——他不能重温他们过去的友谊了。 她脸红了,在他面前把脸低下去。我想起他和敏妮第一次会面的那天,感慨万千。 她走后,喀布尔人长吁一口气坐下来。婚礼的喇叭吹起来,秋天温照的阳光倾泻在周围。 在悠长的岁月里,他的女儿一定也长大了。我递给他一张钞票,说:“回到你的家乡、你的女 儿那里去吧,愿你们重逢的快乐给我的孩子带来幸运!” 送了这份礼,婚礼的排场就须节省些。 但我觉得这婚筵格外光彩。因为我想到,在遥 远的地方,有一个久出不归的父亲,要和她的女儿重逢了。 (冰心、倪培耕译、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对环境的描写着墨不多,但所写特点鲜明、作用突出。如写敏妮婚礼时的秋阳,使环 境氛围与人物当时的情感自然融为一体。 B. 小说的详略取舍得当。泰戈尔对喀布尔人与“我”一家交往的言行用笔细致,面对喀布尔 人的日常工作、狱中岁月、未来动向则留白甚多。 C. 秦戈尔长于细节描写。从塞满零食的小纱丽,到华贵的红绸衣,这变化体现了敏妮的成长, 也使她与喀布尔人关系的变化顺理成章。 D. 小说中的人物对话是情节发展的重要线索。自然而巧妙地串联了全文,也使故事读来分外 动人。 - 11 - 8. 叙述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常见的有第三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第一 人称叙述和人称变换叙述。本文采用的是哪种?请你谈谈这样设置的好处。 9. 倪培耕在《泰戈尔诗化小说》中写道:“如果说,契诃夫以刻画性格见长,凝练深沉;莫 泊桑以描绘世态见长,辛辣机警;那么泰戈尔则以抒写情感见长,激荡肺腑。”倪培耕所谓 “书写情感见长,激荡肺腑”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答案】7. A 8. ①第一人称叙事,“我”作为讲述者串起整个故事,使读者跟着“我” 旁观喀布尔人喀布尔人和敏妮的交往,情节自然流畅 。②第一人称叙事,“我”所知有限, 使小说叙事集中到喀布尔人喀布尔人和敏妮的交往上,省略其它次要部分,情节详略分明。 ③第一人称叙事,便于抒情(或进行心理描写),使得“我”对喀布尔人的欣赏、反感、同情 态度变化细致具体,情感真挚动人(或读来具有代入感、拉近读者与作者的距离)④第一人 称叙事,“我”的身份与作者相同,恰好也是一名作家,使小说故事读来仿佛真实发生,十 分可信(或仿佛是泰戈尔借“我”之口叙事言情)。⑤第一人称叙事,能突出人物形象,凸显 主题。通过“我”对喀布尔人的情感、态度变化,更突出了喀布尔人的善良与友好,也表现 了对父爱的理解与歌颂。 9. ①喀布尔人之前与敏妮之间温馨快乐的相处与玩笑;②喀布尔人对敏妮不变的温柔与关爱 (或喀布尔人之后遇见、提及敏妮总面带微笑);③喀布尔人对自己女儿的思念(或喀布尔人 收藏、展示女儿小手印的温馨一幕);④“我”欣赏喀布尔人与敏妮的玩笑与友情(或“我” 信任喀布尔人,让其与敏妮交往);⑤“我”与喀布尔人皆为人父,对其产生共情、同情,终 于让喀布尔人和女儿见面;⑥“我”资助喀布尔人,使其归家与女儿重逢,并为之欣慰。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 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 A 项,“使环境氛围与人物当时的情感自然融为一体”错误,婚礼时的秋阳,和它前面喜庆热 闹的“婚礼的喇叭”一道,是以明媚温暖的温馨环境,反衬喀布尔人物是人非的恍惚、感伤 情绪,情景相反,属于以乐景写哀情,不能说是“环境氛围与人物当时的情感自然融为一体”, 选项对小说情景关系的理解错误。 故选 A 错误。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叙述视角的效果的掌握能力。小说的叙述视角有两层含义,一是叙述者的叙 - 12 - 述视角,也就是作者的叙述视角;一是人物的叙述视角,即小说中的人物的叙述视角。前者, 主要表现为人称的变化,即第一、二、三人称的叙述视角;后者,就是小说中从某一人物角 度看人看事。小说的叙事视角的选取,同样是为情节、人物、主旨服务,解答时要扣紧这几 点;还要注意叙事角度的选取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接受与联想,更好地调动读者的参与感受。 本题,分析“我五岁的女儿敏妮在我书桌旁,用手轻轻敲着膝盖玩。我正专心地写小说的第 十七章”,可知,使用第一人称使人有真实的感受;“我总是笑笑,辩解说拐卖一类的事多 半不会发生”,可知,第一人称使情节发展自然流畅;“眼泪涌到我的眼眶。我忘了他是个 穷苦的喀布尔小贩,而我是——不,我又哪比他强呢?他也是个父亲啊”“因为我想到,在 遥远的地方,有一个久出不归的父亲,要和她的女儿重逢了”,可知,使用第一人称与读者 拉近距离,便于直接抒情,同时突出人物形象,凸显主题。 【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 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既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也需要拓展延伸。本题,“书写情感见长, 激荡肺腑”,可以从“喀布尔人拉曼”和“我”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拉曼的角度,抓住原 文“他们常说些玩笑。敏妮满脸含笑地坐在喀布尔人面前”“拉曼回头,脸上露出了笑 容”“拉曼坐在加尔各答的小巷里,却冥想着阿富汗的群山。在悠长的岁月里,他的女儿一 定也长大了”,尤其多次描写拉曼的“微笑”,分析拉曼与敏妮小时候的友情、长大后的见 面、拉曼对女儿的思念等,从“我”的角度,抓住原文“我总是笑笑,辩解说拐卖一类的事 多半不会发生”“我递给他一张钞票,说:“回到你的家乡、你的女儿那里去吧,拉曼,愿 你们重逢的快乐给我的孩子带来幸运”,分析“我”对待拉曼的态度以及对待拉曼与敏妮的 友谊的态度。当拉曼出狱后,首先就是来找他心中的那个“小人儿”;拉曼手中的小纸条, 是他对女儿无尽的思念,这经久不衰的父爱,最能感动人心;另外,“我”在得知了拉曼对 女儿的感情后,给予了他经济上的帮助,让他回去找自己的女儿,展现小说的温情与和谐之 美。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主题等内容和 手法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 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备选选项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人物 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及手法的作用概括不当,其中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 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作用等。选择题的错误选项 命制往往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 13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虞卿者,游说..之士也。秦既解邯郸围,而赵王入朝,使赵郝约事于秦,割六县而媾。虞 卿谓赵王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归,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是助秦自 攻也。”赵郝曰:“虞卿诚能尽秦力之所至乎?诚知秦力之所不能进,此弹丸之地弗予,令 秦来年复攻王,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他日三晋..之交于秦,相善也。今秦善韩、魏而攻王, 王之所以事秦必不如韩、魏也。今臣为足下..解负亲之攻,齐交韩、魏,至来年而王独取攻于 秦,此王之所以事秦必在韩、魏之后也。” 赵王计未定,楼缓..从秦来,赵王与楼缓计之,曰:“予秦地如毋予,孰吉?”楼缓对曰: “今臣新从秦来而言勿予,则非计也;言予之,恐王以臣为为秦也:故不敢对。使臣得为大 王计,不如予之。”虞卿闻之,入见王曰:“王慎勿予!”楼缓对曰:“夫秦赵构难而天下 皆说何也曰吾且因强而乘弱矣今赵兵困于秦天下之贺战胜者则必尽在于秦矣故不如亟割地为 和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不然,天下将因秦之怒,乘赵之弊,瓜分之。赵且亡,何秦之图乎?” 虞卿曰:“齐,秦之深仇也,得王之六城,并力西击秦,齐之听王,不待辞之毕也。则是王 失之于齐而取偿于秦也。而齐、赵之深仇可以报矣,而示天下有能为也。王以此发声,兵未 窥于境,臣见秦之重赂至赵而反媾于王也。从秦为媾,韩、魏闻之,必尽重王;重王,必出 重宝以先于王。则是王一举而结三国之亲,而与秦易道也。”赵王曰:“善。”则使虞卿东 见齐王,与之谋秦。 虞卿未返,秦使者已在赵矣。楼缓闻之,亡去。赵于是封虞卿以一城。 (节选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注】[媾]讲和。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夫秦赵构难而天下皆说何也∕曰∕吾且因强而乘弱矣∕今赵兵困于秦∕天下之贺战胜者 则必尽在于秦矣∕故不如亟割地为和∕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 B. 夫秦赵构难而天下皆说∕何也∕曰∕吾且因强而乘弱矣∕今赵兵困于秦∕天下之贺战胜 者则必尽在于秦矣∕故不如亟割地为和∕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 C. 夫秦赵构难而天下皆说∕何也∕曰∕吾且因强而乘弱矣∕今赵兵困于秦天下之贺∕战胜 者则必尽在于秦矣∕故不如亟割地为和∕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 D. 夫秦赵构难而天下皆说∕何也∕曰∕吾且因强而乘∕弱矣∕今赵兵困于秦∕天下之贺战 - 14 - 胜者则必尽在于秦矣∕故不如亟割地为和∕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 11. 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游说,是战国时代策士们周游列国,劝说君主采纳其政治主张的一种活动。 B. 三晋,指战国时赵、韩、魏三国。因赵、魏、韩三氏分晋各立为国,故称。 C. 足下,是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时的敬辞,与之类似的还有阁下、陛下等。 D. 楼缓,是战国中后期著名的纵横家,先后事赵、秦两国,曾官至秦国的相。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虞卿认为单凭实力,秦不足以夺取赵之六县,而赵却把土地亲手奉上,等于帮助秦国攻打 自己,故反对割地求和。 B. 赵郝认为割让六县的土地,是为了平衡赵国与秦、魏、韩的关系,否则秦国第二年就会联 合其他两国来攻打赵国。 C. 楼缓支持赵国割地予秦,认为这样做既可以讨秦国欢心,又可以向诸侯暗示秦赵两国的友 好关系,从而保护赵国。 D. 虞卿建议赵王与齐国结盟来对付秦国,迫使秦国主动与赵国讲和,而韩、魏两国也会跟随 秦国向赵国纳贡讲和。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秦善韩、魏而攻王,王之所以事秦必不如韩、魏也。 ②王以此发声,兵未窥于境,臣见秦之重赂至赵而反媾于王也。 【答案】10. B 11. C 12. B 13. ①现在秦国对韩、魏两国亲善而进攻大王,看来大王事奉秦国的心意一定是比不上韩、 魏两国了。②大王把齐、赵两国结盟的事声扬出去,我们的军队不必到边境侦察,我就会看 到秦国的贵重财礼送到赵国来而反过来向大王求和了。 【解析】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语段断句,需要在通读文意的基础上,对不能断开的 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 标志可寻,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同时,需要掌握语句的大意,即可得出 答案。 本句句意“秦、赵两国结下怨仇引起兵祸而天下诸侯都很高兴,这是为什么?说‘我们将借 强国来欺弱国’。如今赵国军队被秦国围困,天下诸侯祝贺获胜的人必定都在秦国了。所以 - 15 - 不如赶快割让土地讲和,来使天下诸侯怀疑秦、赵已经交好而又能抚慰秦国。” “夫秦赵构难而天下皆说何也”,“夫秦……皆说”已是完整结构,“何也”是对上文的提 问,之间断开,排除 A; “吾且因强而乘弱矣”,“而”连接之前“因强”和之后“乘弱”,之间不断开,排除 D; “今赵兵困于秦天下之贺战胜者则必尽在于秦矣”,“今赵兵困于秦”是典型的被动句,之 后断开,排除 C;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 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 罚等相关知识。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在平时的积累,经常翻阅经典,遇到不明白的就 请教和查证。也可以分类整理,便于查询和记忆。 C 项,“……同辈相称时的敬辞,与之类似的还有阁下、陛下等”错误,陛下是对皇帝的敬称, 不能用于同辈相称。 故选 C。 【12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 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作出判定。 B 项,“否则秦国第二年就会联合其他两国来攻打赵国”错误,原文是“至来年而王独取攻于 秦,此王之所以事秦必在韩、魏之后也”。 故选 B。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 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 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 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 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 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本题,(1)中“善”,与……交好;“事”, 侍奉。(2)中“窥”,窥探;“赂”,财礼;“媾”,求和。 - 16 - 【点睛】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还 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 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 参考译文: 虞卿,是个善于游说的有才之士,秦国解除了邯郸的包围之后,而赵王却准备到秦国拜 访秦王,就派赵郝到秦国去订约结交,割出六个县而讲和。虞卿说:“秦国用它的全部力量 进攻它所不能夺取的土地,结果打得疲顿而回,可是大王又把秦国兵力所不能夺取的土地白 白送给秦国,这等于帮助秦国进攻自己啊。”赵郝说:“虞卿真能摸清秦国兵力的底细吗? 果真知道秦国兵力今年不能进攻了,这么一块弹丸之地不给它,让秦国明年再来进攻大王, 那时大王岂不是要割让腹地给它来求和吗?过去韩、赵、魏三国与秦国交往,互相亲善。现 在秦国对韩、魏两国亲善而进攻大王,看来大王事奉秦国的心意一定是不如韩、魏两国了。 现在我替您解除因背弃与秦国亲善关系而招致的进攻,与秦国的交好程度同韩、魏两国一样, 若到了明年大王独自招来秦国的进攻,这一定是大王事奉秦国的心意又落在韩、魏两国的后 面了。” 赵王的想法还没确定下来,楼缓从秦国回到赵国,赵王与楼缓商议这个问题,说:“给 秦国土地与不给,哪种作法好?”楼缓说:“现在我刚刚从秦国来,如果说不给,那不是上 策;如果说给它,恐怕大王会认为我是替秦国帮忙:所以我不敢回答。假使我能够替大王考 虑,不如给它好。”虞卿听到这件事,入宫拜见赵王说:“大王切切不要给秦国六个县!” 楼缓听说了,就去拜见赵王。赵王把虞卿的话告诉了楼缓。楼缓说:“秦、赵两国结下怨仇 引起兵祸而天下诸侯都很高兴,这是为什么?说‘我们将借强国来欺弱国’。如今赵国军队 被秦国围困,天下诸侯祝贺获胜的人必定都在秦国了。所以不如赶快割让土地讲和,来使天 下诸侯怀疑秦、赵已经交好而又能抚慰秦国。不然的话,天下诸侯将借着秦国的怨怒,趁着 赵国的疲困,瓜分赵国。赵国将要灭亡,还图谋什么秦国呢?” 虞卿说:“齐国,是秦国的死对头,得到大王的六个城邑,就可以与我们合力攻打秦国, 齐王倾听大王的计谋,不用等话说完,就会同意。这就是大王虽然在齐国方面失去六个城邑 却在秦国方面得到补偿。这样做,齐国、赵国的深仇大恨都可以报复了,而且又向天下诸侯 显示赵王是有作为的。大王把齐、赵两国结盟的事声扬出去,我们的军队不必到边境侦察, 我就会看到秦国的贵重财礼送到赵国来而反过来向大王求和了。一旦跟秦王讲和,韩、魏两 国听到消息,必定尽力敬重大王;既要敬重大王,就必定拿出珍贵的宝物争先向大王致意。 这样大王的一个举动可以与韩、魏、齐三国结交亲善,从而与秦国改换了处事的位置。”赵 - 17 - 王听后说:“好极了。”就派虞卿向东去拜见齐王,与齐王商议攻打秦国的问题。 虞卿还没返回齐国,秦国的使臣已经在赵国了。楼缓得知这个消息,立即逃跑了。赵王 于是把一座城邑封给了虞卿。 (二)诗歌鉴赏(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①。燕兵②夜娖③银胡鞣④,汉箭朝飞金仆姑⑤。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①渡江初:指作者率起义队伍投归南宋之事。②燕兵:即金兵。③娖:整备好, 戒备森严。④银胡鞣:银色的箭囊。⑤金仆姑:箭名。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前小序交代了本词的写作原因。“戏作”看似自谦实则自嘲,里面蕴含着词人的忧愤悲 慨,绝非儿戏之笔。 B. 金兵在夜晚整理箭囊,为明天的战斗作准备,而宋兵拂晓便发起了进攻。对比中见出词人 取胜的信心。 C. 春风一吹,草木能重新变绿,词人的须发却不能由白变黑。其中既含年华已逝的落寞,又 有壮志未酬的不甘。 D. 全词层次分明,一“追”一“叹”承上启下,上片追忆自己壮年投宋抗金的情形,下片慨 叹如今年老闲置的处境。 15. 清代词人陈廷焯评价该词结尾两句“哀而壮,得无有烈土暮年之慨耶?”请结合诗句作 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词人怀着一片报国之心南渡归宋,满怀希望地打算为宋杀敌建功, 豪情壮志溢于笔端,于是写下万字的抗金意见书,何其豪壮;②但时至暮年,壮心不已的词 人被弃置不用,上万字的意见书更是毫无用处,倒不如向人换来种树书,还有一些生产上的 实用价值,何其悲哀!③哀与壮结合,鲜明地揭示了强烈的报国热情与残酷的政治现实的巨 大反差,令人扼腕不已。 【解析】 【14 题详解】 - 18 - ​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 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 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 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 项,“对比中见出词人取胜的信心”错误,“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朝飞金仆姑”,具体描 写南奔时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的场面:金兵晚上准备箭筒,修筑工事,而宋兵拂晓便 发起了进攻。“夜娖银胡䩮”,为了说明义军进兵神速,出其不意。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情感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 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译文: 有位客人慷慨激昂地谈论功名,便回想起年轻时候的事,用游戏心态写下这首词。想当年我 正在青春年少,统率着万千兵马旌旗飘飘。战士们穿着鲜明的衣甲渡江南归,英勇杀敌冲破 了敌人的包抄。敌兵闻风丧胆小心防备,夜晚也枕着空箭袋睡觉。我军勇气倍增磨刀擦箭, 清晨便万箭齐发射向敌巢。追忆着往事,难平翻滚的心潮,感叹着今天,不禁满腹牢骚。春 风纵然能将世间万物染绿,却无法染黑是的白须多么令人伤悼。洋洋万言的复国方略无人理 睬,我只得向东邻换书学习栽树种草。此词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的悲惨遭遇。上片从豪气入词,描绘了一个带领义军,骑着健壮的快马,穿着锦绣的短衣, 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的少年英雄形象,慷慨激昂;下片抒发现实感慨,写出南渡后的 壮心抱负和落寞处境,于诙谐深沉中流露出牢骚悲愤,心伤透骨,沉郁苍凉。“却将万字平 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以最鲜明、最典型最生动的形象,突出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尖锐 矛盾,突出他一生的政治悲剧,把上一句的感慨引向更为深化、极端沉痛的地步。上万字的 平戎策毫无用处,倒不如向人换来种树书,还有一些生产上的实用价值。这是一种政治现实, 对于作者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感受,不言而喻,联系作者生平的文韬武略、英雄事迹来看, 这两句的悲慨程度还更使人扼腕不已。 【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 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 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 角度的解读。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 19 -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隐约透露出诗人虽然身处 江海之上,心却想自己能如吕尚、伊尹一样为国所用的心态。 (2)韩愈的《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了择师的标准,与亚里士 多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3)杜甫在《望岳》中,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2)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3)造化钟神 秀 阴阳割昏晓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 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 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垂钓、碧溪、忽复、神秀、割、昏晓。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17 )。对一些突发性的灾害,我们的认识还非常有 限,需要一个_____18_____的过程。 但灾情的肆虐蔓延,会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 健康带来重大威胁,需要我们快速反应,科学决策。突发性灾害往往暴露出我国个别地区治 理体系的问题, 各地区在灾情防控工作中的表现_____19_____,个别地方政府措施不当,导 致局部区域灾情控制不力,事后当然会被上级部门追责。 国家治理体系的成熟完善是一个动态过程,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一个渐进提升的过程。 不可能_____20_____,更不可能_____21_____。灾情当前,我们应抓紧就党中央明确的国家 治理特别是抗击重大灾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部署和研究。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国家治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要求我们的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制度和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不断发展 B. 要求我们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因为国家治理面临 新的形势和挑战 C. 国家治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要求我们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治理能 力不断增强 - 20 - D. 要求我们的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制度和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因为国家治理面临 新的形势和挑战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按部就班 良莠不齐 一蹴而就 一举千里 B. 由浅入深 良莠不齐 一挥而就 一劳永逸 C. 由浅入深 参差不齐 一蹴而就 一劳永逸 D. 按部就班 参差不齐 一挥而就 一举千里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们应抓紧就党中央明确的国家治理特别是抗击重大灾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 备的制度进行部署和研究。 B. 我们应抓紧对党中央明确的国家治理特别是抗击重大灾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 备的制度研究和部署。 C. 我们应抓紧就党中央明确的国家治理特别是抗击重大灾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 备的制度研究和部署。 D. 我们应抓紧就党中央明确的国家治理特别是抗击重大灾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 备的制度进行研究和部署。 【答案】17. C 18. C 19. D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衔接、连贯的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 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 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本题要求选择“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 最恰当的一项”。 “国家治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承接“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因此排除 B、D 两项。文 段中心是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问题,且“制度和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是前提, 是因,“治理能力不断增强”是果。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词语、熟语)的能力。做此类题要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 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 - 21 - 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本题要求选择“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 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 “由浅入深”:从浅显到深奥,循序渐进。 “按部就班”:部,门类、类别;班,次序。原指写文章按类别安排文义,按顺序组织文辞。 后指做事依照一定的道理和顺序。照应前面“我们的认识还非常有限”,用“由浅入深”更 能符合认识的发展“过程”。 “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良莠不齐”:莠,一种类似谷子的野草。好苗和野草混杂不齐。比喻好的和坏的混杂在一 起, 不整齐。文本说的是“各地区在灾情防控工作中的表现”,因此用“参差不齐”更为合适。 “一蹴而就”:一蹴,一步,一举足;就,成功。一拍脚就成功。形容事情很容易做,一下 子就能完成。 “一挥而就”:挥,挥笔;就,完成。一动笔就完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绘画很快就完。 “一举千里”:一飞就是一千里。比喻前程远大。 “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语境是“治理能力现代化 也是一个渐进提升的过程”,因此应选“一劳永逸” 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要做好这类题,应该熟记病句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 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同时,要掌握一些常见病句类型的 特殊标志。修改病句的时候,善于从语言层面、语法层面、逻辑层面去思考。本题要求选择 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错误: 示例: (1)“就”缺少与之搭配的“进行”; (2)“部署和研究”中,“部署” “研究”两者的顺序颠倒。 A 项,存在错误(2); B 项,应把“就”改为“对”,但仍然存在错误(1); C 项,存在错误(1)。 故选 D。 - 22 -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3 个字。 当细菌或病毒等侵入人体时,它们会攻击细胞并试图无限繁殖。①________, 而感染是 导致疾病的原因。当然,人体也不会对敌人的侵扰坐视不理,免疫系统会调动多种武器来对 抗感染。人体第一次接触到细菌或病毒时,可能需要几天的时间来制造和使用所有需要的杀 敌工具,也就是我们说的通过抗体来克服感染。感染后,免疫系统会记住如何保护身体免受 这种疾病的侵害,②________,免疫系统会迅速起作用。如何在不让自己感染的情况下,又 能让免疫系统记住那些可能会登门拜访的细菌或病毒?于是科学家设计出可以模拟细菌或病 毒特征,但又去除了其致病性“硬核”的疫苗。③________,让人体免疫系统误以为大敌当 前,展开战备动员,并且牢牢记住这种细菌或病毒的面目,下次如果真正的敌人来袭,免疫 系统就可以立即激活,并全力投入战斗。 【答案】 (1). 这种入侵被称为感染。 (2). 如果身体再次遇到同样的敌人(或“细菌 或病毒”) (3). 将其注射到人体中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具体为语境补写题。首先,要阅 读全段,了解文段内容,把握话题中心;其次,标出句子,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 定句子的性质;接着,注意关联词的暗示作用和含义;再次,结合语段的表达方式,看到底 是议论性的文字还是说明性的文字,还是记叙描写类的。因为,不同的表达方式,其文字组 合、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是不同的。最后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题中所给文字的话题中心 是介绍疫苗的研制原理。第一处横线后面提到“感染是导致疾病的原因”,而第一处前面是 对“感染”的解释,因此处是承上启下的句子,可填“这种入侵被称为感染”。 第二处横线后面是“免疫系统会迅速起作用”,可知该空应该填免疫系统起作用的条件,而 从前面“免疫系统会记住”“这种疾病”来看,这个条件应该是“身体遇到同样的细菌、病 毒或敌人”。 第三处横线提到科学家设计出疫苗,后面解释疫苗产生作用的机理,据此可以推断该处所填 内容应为:“疫苗进入人体”“注入人体”等文字。 【点睛】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理清上下 文语句间的逻辑关系,善于借助关联词来帮助推敲。(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比如分 号、冒号等的具体作用。(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21.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 50 个字。 - 23 - 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和欧洲的陶瓷贸易始于明代。近日,英国杜伦大学证实,该校考古 系与中国故宫博物馆考古所,联合整理研究了在西班牙萨拉戈萨等地出土的十余种中国唐代 至宋代早期的陶瓷器残片,表明这些陶瓷是当时随阿拉伯商人经印度洋与红海贸易到达地中 海地区的。这就将中欧陶瓷贸易的起始时间大大向前推进了,证明了“海上丝绸之路”早在 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 【答案】中英联合研究表明,中欧贸易时间不晚于唐代,海上丝绸之路在唐代已延伸至西欧。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句压缩能力。解答语句压缩题,首先通读题目所给的语段,找出陈述对象。 然后看发生了什么事,利用其中关键词句进行概话。最后压缩概括成一个完整意思。答案要 点采用“一句话”的形式,即可以用单句、复句、对句的形式答题。本题要求把下面一段话 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句话,不超过 50 个字。通读语段,可知陈述对象是中国和英国,所做的 事情时一起研究在西班牙萨拉戈萨等地出土的十余种中国唐代至宋代早期的陶瓷器残片。这 一研究将中欧陶瓷贸易的起始时间推进到了唐代,证明“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代就已延伸 至西欧。然后用一句话对以上分析的内容进行概括回答问题即可。此类题概括时还要注意字 数要求,比如本题“不超过 50 个字”。 四、写作(60 分) (本大题 1 小题,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 年抗击“非典”,他不顾生命危险诊治危重病 人。今年,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年过八旬的他又奔赴抗击疫情的一线。 有媒体评价他,“有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可他说,我不过是一个 看病的大夫。 材料二: 2020 年 3 月 5 日,正在一线抗疫的钟南山给全国的青少年写下了如下的寄语: 为祖国、为人民,为肩上的责任,钟南山用一生的行动践行了他作为一位医生的初心与 - 24 - 使命。真正做到了“以行证道”。 请结合材料和你的体验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以行证道”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以行证道奏响时代音 “恰同学少年,愿风华正茂;期投身杏林,更以行证道。”钟南山院士对少年的谆谆教 导让人感怀。少年心事当拏云,孜孜以求追梦人。新时代青年,应怀己道,追己梦,做“以 行证道”的躬行者,奏响时代的音。 “以行证道”,这“道”是梦想、是道义、是理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追逐梦想,去 践行道义与所持理念,这就是以行证道的内涵。 投身杏林,救死扶伤;以行证道,盛德有芳。钟院士一生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 杏林之道。十七年前,他要求把“危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给危重病人送去生的希望; 十七年后,84 岁的他勇于担当,登上去武汉的列车,日夜奔劳在抗疫一线。不坐而论道,唯 躬身行道。这种实干的精神让多少空逞口舌之快的人汗颜! “以行证道”,“道”乃“行”之始,“行”乃“道”之成。二者须臾不可离分。 道是行的起点,行是道的彰显。不确立正道无以前行,不践行无以证道。与行相分离的 道,是空想,是脱离大地的舞步;与道分离的行是蛮干,是盲目逐流的浮萍。“道”与“行” 二者密不可分。回望历史,“以行证道”是不少仁人志士的追求。乱世攘攘,天下争雄,生 灵涂炭,民不聊生。孔子确立仁义之道,率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宣传仁政主张,虽“穷于 陈蔡之间”而不悔;商鞅辅佐秦孝公确立“便国不法古”之道,大胆实行废井田、开阡陌、 立县制等一系列变革,纵被“车裂”而万古留迹。目于今朝,“以行证道”的精神依然熠熠 生辉。“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袁隆平先生若不躬耕于陇亩,有怎会有“喜看稻菽千层浪” 的胜景?“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若钱钟书先生不摒弃世间浮华,潜心于学问又怎会有 《围城》《管锥编》等不朽著作传世? 抗疫大潮中,我辈青年以行证道,彰显青年担当;我国以行证道,彰显大国力量! 在全民抗疫的大潮中,不少青年挺身而出,用勇于担当之行诠释民族大义之道。他们写 下请战书,逆流而上奔赴抗疫一线,用青春书写责任,用汗水诠释担当。而一些键盘侠们空 发言论,知“道”而不行“道”,甚至对行道者指指点点,搬弄是非,这样的人只能遭到众 人的唾弃。在全球抗疫的大背景下,中国信守道义,与全球共此凉热,从人力或物力上都积 - 25 - 极援助他国,表现出大国应有的担当。而一些国家无抗疫之“道”,更无抗疫之“行”,积 极甩锅,消极抗疫,可悲可叹!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李大钊说:“不驰于空想, 不骛于虚声。”愿我们道行合一,以行证道,奏响时代的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 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 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 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 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 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过程及要点: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一介绍的钟南山的基本情况,是“有院士的专业、 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材料二聚焦于钟南山给全国的青少年所写的寄语《寄少年》 “恰同学少年,愿风华正茂;期投身杏林,更以行证道”。寄语的前两句借用了毛泽东的《沁 园春·长沙》中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两句,字面意思明白易懂;后两句需着重理解, 杏林,即中医学界代称,可以推广为医学界或医者,“期投身杏林”,即期望更多的青少年 能投身于医学事业。对于钟南山对青少年的这个期望,要作理性分析。钟南山其实是结合当 下的疫情,同时也是就自身的医生身份,就近几年一些学生出于种种现实和发展考虑,而不 大愿意报考与医学专业的情况作出回应和呼吁,希望更多的青少年投身医学事业,救百姓于 病痛,济天下苍生,保国家安定,因此,钟南山在寄语里期望青少年投身医学事业,是结合 现实特定语境下的表达。当然,这涉及到青少年的人生规划问题,每个人的兴趣、特长各异, 人生的职业选择也会各异,只要于国有益,符合个人发展,都应该是合理、合适的选择。 “更 以行证道”,更,更加;行,行动;证,证明、验证、践行等;道,结合语境,此处指的是 所持的思想、主张,或所应遵循的准则、职责、信念等。因此,“更以行证道”意思是更加 要实际行动来证明/验证/践行自己所持的思想、主张或所应遵循的准则、职责、信念等。结 合材料中的钟南山,他无疑是“以行证道”的典型人物。他所遵循的“道”其实就是作为一 位医生所应有的职责、信念等,他以治病救人、以万家安康为己任,尤其是不顾个人安危、 年事已高,两次奔赴抗疫一线,钟南山始终用实际行动来践行他作为一位医生的职业与使命, 这就是“以行证道”。正文部分以钟南山院士的不凡经历——17 年前的“非典”,17 年后的 - 26 - “新冠”告诉我们:不坐而论道,唯躬身行道。这种实干的精神让多少空逞口舌之快的人汗 颜!紧接着用孔子、商鞅、袁隆平等一大批杰出人物的事例说明,“道”与“行”的辩证关 系中“行”的重要性和价值。作者接着,非常自然地联系实际,指出:抗疫大潮中,我辈青 年以行证道,彰显青年担当;我国以行证道,彰显大国力量!最后,引用名人的话,并再次 呼吁广大青年:愿我们道行合一,以行证道,奏响时代的音。整篇文章:层次清楚、结构井 然;论据丰富,语言精辟,堪称议论文之典范。 立意角度: 1.再美好的愿景,再宏伟的蓝图,都需要脚踏实地去实践。 2.“以行证道”是新时期我们应该奉行的工作法则。 3.读万卷书,更需行万里路。 4.“道”与“行”做到极致,才是真正有“道行”。 结构层次: 这是一段引语式的材料。材料都与共和国的“院士、国士”钟南山有关。特别是他给全国的 青少年所写的寄语——《寄少年》,其中所提倡“以行证道”是非常具有启示性和震撼力的。 范文《以行证道奏响时代音》,旗帜鲜明地将“以行证道”和时代紧密结合起来。时代是我们 的时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我们必须要 切实地做到“以行证道”,才能实现复兴中华的宏伟目标。开篇直接引述钟南山先生的寄语, 然后指出:新时代青年,应怀己道,追己梦,做“以行证道”的躬行者,奏响时代的音。首 段就紧扣材料,并恰到好处地点题。 素材积累: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鲁迅说: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 3.陈师曾是吴昌硕之后革新文人画的重要代表,他主张改革,但并不妄自菲薄,一味盲从西 法,而是坚守中国文人画传统,进行文人画的艺术实践和理论探索。 4.我们都知道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活动的一整套知识体系,这个体系包括文学的基本原理、 范畴和判断标准等相关知识。这些知识总是在一种具体的历史文化环境中建构起来的,因而 文学理论说到底是特定历史语境中文学实践的产物。所以先有人们的文学创作实践,再有后 来关于文学创作的批评和理论,正如先有《诗经》后有《诗品》,古今中外无不知此。所以文 学的实践活动是文学理论的活水源头,是原点。 5.南宋教育家张栻曾写道:“始则据其所知而行之,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 27 - 启发后世的人们努力去学习与实践。今天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社会发展过程中也都始终绕不 开“知”与“行”。 【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 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 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 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 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地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 不要画蛇添足。 -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