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0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课时达标(十)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
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
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
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
和献所俘旧港酋长。帝大悦,爵赏有差.。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谕,祖
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
…………
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
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
…………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 踪迹:追踪探访
B.多赍金币.. 金币:钱币财物
C.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 邀劫:邀人抢劫
D.帝以践阼..岁久 践阼:登上帝位
解析:邀劫:拦路抢劫。
答案:C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祖..疑惠帝亡海外 成祖:明代皇帝朱棣死后追封的庙号
B.永乐..三年六月 永乐:明代皇帝朱棣的年号
C.帝大悦,爵赏有差. 差:稍微差一点
D.献俘,戮于都市.. 都市:京城的集市
解析:差,在这里是“差等,区别”的意思。
答案:C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
/则以武慑之/
B.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
则以武慑之/
C.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
/则以武慑之/
D.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
服则以武慑之/
解析:注意逻辑事理和语法关系,注意“复”“以”“因”等虚词和“不服”“宣”等动词。
答案:B
【参考译文】
郑和,云南人,就是世人所说的三保太监。起初在明成祖(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在燕王府侍奉他,跟随
燕王起兵夺权有功。多次提拔到太监。明成祖怀疑明惠帝(朱允炆)逃亡到海外,打算追踪探访他的下落,而
且想向外国炫耀大明朝的武力,显示中国的富强。永乐(明成祖年号)三年六月,命令郑和与他的同辈王景弘
等出使西洋。带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多人,携带了很多金银财物。建造了大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船
有六十二艘。从苏州刘家河渡海到福建,又从福建五虎门扬帆出发,首先到达了占城(印度支那古国),依次
走遍了各国,向他们宣读天子的诏书,并赏赐和馈赠当地的君主、首领,有不降服的就用武力镇压。永乐五
年九月,郑和等人回到明朝,各国派的使者也跟随郑和的船只来朝见明成祖。郑和献上俘虏的旧港酋长。明
成祖非常高兴,对出海者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封赏、赐爵。旧港,就是从前的三佛齐国(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
腊岛巨港),这里的酋长陈祖义,抢掠过往的商客。郑和派人去宣读口谕招抚他,陈祖义佯装投降,却暗地策
划拦路抢劫。郑和打败了他们,生擒了陈祖义,献给朝廷,在京城的集市处死了。
…………
洪熙(明仁宗年号)元年二月,明仁宗命郑和以下番诸军的身份守备南京。南京设置守备,就是从郑和开
始的。宣德(明宣宗年号)五年六月,皇帝认为登上帝位时间很长了,而离中国远的外国依然没有来朝拜进贡,
于是郑和、王景弘又奉命出使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然后回朝。
…………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①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
服其先见。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缙绅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
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事中,则非其职矣。”未拜命,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
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
大权,奈何使宦寺②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
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
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卢
航奏禾狂妄,谪监.信州酒.。遇赦,得自便还里。
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蔡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经臣
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或谓其失对,禾曰:“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
愿得分贤者罪。”遂坐.瓘党停官。
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寻母忧,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门下?”力辞,
改汝州。辞益坚,曰:“宁饿死。”黼闻而衔之。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适童贯领兵道府下,
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赠
中大夫,谥文介。
(节选自《宋史·陈禾传》)
【注】 ①辟雍:太学名。②宦寺:宦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元符三年进士.. 举……进士:考中进士
B.以戒不虞.. 不虞:没有预料到的事
C.缙绅侧目.. 侧目:因害怕而不敢正视
D.谪监.信州酒. 监……酒:监督地方官员酗酒
解析:“监……酒”是“担任某地的监酒”,“监酒”是一种官职,监察地方造酒事项。
答案:D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亟窜.之远方 窜:放逐
B.留以旌.直臣 旌:表彰
C.安得此不详.语 详:详细
D.遂坐.瓘党停官 坐:因犯……罪
解析:详:通“祥”,吉祥。
答案:C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上衣”的断句和“毕其说”的对象转换关系。
答案: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衣袖被撕落,皇上说: “正言撕破我的衣服啦。”
(2)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寻母忧,服除,知秀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复起”“知”“移”“忧”“服除”等词。
答案:遇到赦免,陈禾又被起用掌管广德军,调任和州知州。不久遇上母亲去世,服丧结束,担任秀州知州。
【参考译文】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考中元符三年进士。多次升迁担任辟雍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天下长久太平,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陈禾请求增加守军、修补城墙,用来防备不测。有人指
责这是无端生事,搁置起来不予批复。后来盗贼闹事,人们才佩服他的预见能力。升任左正言,不久授职给
事中。
当时童贯的权势越加扩张,和黄经臣都执掌大权,御史中丞卢航跟他们内外呼应做坏事,士大夫因畏惧
而不敢正视。陈禾说:“这是国家安危的根本啊。我所处职位有进言的责任,这时候不进言劝谏,一旦调任给
事中,进谏就不是我的本职了。”他没有接受给事中的任命,首先上书直言弹劾童贯。又弹劾黄经臣:“依仗
恩宠玩弄权势,在朝廷同列中夸耀自己。常常说诏令都出自他的手中,说皇上将任用某人、举行某事,不久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诏书下达,都跟他所说的相同。发号施令是国家的重大事情,降免昏庸官吏和提拔贤明之士是天子的大权,
怎么能让宦官参与其中?我所忧虑的,不只是黄经臣,这条路一开通,类似的进用者就会多起来,国家的祸
患,就不可遏止,希望赶快把他放逐到远方去。”
陈禾上奏还没结束,皇上就恼怒地拂衣而起。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衣袖被撕落,皇
上说:“正言撕破我的衣服啦。”陈禾说:“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惜头颅来报答陛下吗?这些人今
天得到富贵的好处,陛下将来会遭受危亡的祸患。”陈禾的言辞更加激烈,皇上改变了脸色说:“你能像这样
尽心进言,我还有什么可忧虑呢?”内侍请皇上换衣服,皇上回答他说:“留着破衣表彰正直的大臣。”第二
天,童贯等人一个接一个地上前陈告,说国家非常太平,怎么能说这不吉利的话。卢航上奏说陈禾狂妄,把
他贬为信州监酒。遇到赦免,陈禾得以自由地回到乡里。
当初,陈瓘从岭外归来,住在鄞县,和陈禾相互友好,派遣他的儿子陈正汇跟从陈禾学习。后来陈正汇
揭发蔡京的罪行,被押送到朝廷,陈瓘也被逮捕。黄经臣审理他们的案子,用檄文征召陈禾到案取证,陈禾
回答说事情确实有的,罪行不敢逃避。有人说他回答失当,陈禾说:“祸福死生,都是命啊,怎么可以用逃避
一死来换得个不义的名声呢?希望能够分担贤者的罪名。”于是陈禾因为被诬陷为陈瓘的同党而罢免官职。
遇到赦免,陈禾又被起用掌管广德军,调任和州知州。不久遇上母亲去世,服丧结束,担任秀州知州。
王黼刚刚执掌大权,陈禾说:“怎么能在王黼门下听候调遣?”他极力辞职,于是改任他为汝州知州。他辞职
更加坚决,说:“宁可饿死也不接受任命。”王黼听说后对他怀恨在心。陈禾的哥哥陈秉当时担任寿春府教授,
陈禾就到官邸侍奉兄长。恰逢童贯统领军队路过寿春府,想要拜访陈禾不能进门,送礼给陈禾也不接受。童
贯恼怒了,回到朝廷后就说坏话诬陷陈禾,皇上说:“此人向来如此,你不能容忍吗?”过了很久,朝廷才又
起用陈禾担任舒州知州.任命刚下达他就去世了,追赠他为中大夫,谥号为文介。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导学号 04320073
吏部侍郎李林甫,柔佞多狡数,深结宦官及妃嫔,伺候上动静,无不知之,由是每奏对,常称旨,上悦
之。时武惠妃宠幸倾后宫..,生寿王清,诸子莫得为比,太子..渐疏薄。林甫乃因宦官言于惠妃,愿尽力保护寿
王;惠妃德之,阴.为内助,由是擢黄门侍郎。
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问于中书令张九龄,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
之忧。”上不从。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
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于是上罢九龄政事,以林甫兼中书令。
上即位以来,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绂、杜暹尚俭,韩休、张
九龄尚直,各其所长也。九龄既得罪,自是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无复直言。
李林甫欲蔽塞人主视听,明召诸谏官谓曰:“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悔之何及?”补阙..杜琎尝上书言事,明日,黜为下邽令。自是谏争路绝矣。
李林甫谨守格式,百官迁除..,各有常度.。虽奇才异行,不免终老常调;其以巧谄邪险自进者,则超腾不
次,自有他蹊矣。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窥其际。好以甘言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凡为上所厚者,始则
亲结之,及位势稍逼,辄以计去之。虽老奸巨猾,无能逃于其术者。
(取材于《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阴.为内助 阴:暗中
B.一鸣辄斥去. 去:离开
C.百官迁除.. 迁除:贬官
D.各有常度. 度:制度
解析:迁除:官员的升迁、任命。
答案:C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武惠妃宠幸倾后宫.. 后宫:皇帝正宫后面的宫殿
B.太子..渐疏薄 太子:也叫皇太子,是古代储君的称谓
C.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 庙社:宗庙和社稷
D.补阙..杜琎尝上书言事 补阙:担负规谏、举荐职责的官员名
解析:“后宫”是古代皇帝的妻妾所居住的地方,跟“前后”没有关系。
答案:A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深结宦官及妃嫔,伺候上动静,无不知之,由是每奏对,常称旨,上悦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动静”是偏义复词,偏在“动”上;注意“奏对”“称旨”等词语。
答案:与宦官以及后宫中的嫔妃交往甚密,让他们伺机观察玄宗的行动,所以玄宗的一举一动他没有不知道
的,因此每次上朝奏事,常符合玄宗的意图,深受玄宗的喜爱。
(2)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以……为”在这里并不是固定结构,而是各有各的用法。
答案:当时张九龄正凭借文学才能被皇上器重,李林甫虽然怨恨他,仍然违心地奉承他。
【参考译文】
吏部侍郎李林甫伪善谄媚多有狡诈的权术,与宦官以及后宫中的嫔妃交往甚密,让他们伺机观察玄宗的
行动,所以玄宗的一举一动他没有不知道的,因此每次上朝奏事,常符合玄宗的意图,深受玄宗的喜爱。当
时武惠妃在后宫的嫔妃中最受玄宗的宠爱,生子为寿王李清,诸皇子没有谁能和他相比,因此太子渐渐被疏
远了。李林甫于是托宦官告诉武惠妃说,自己愿意尽力保护寿王。武惠妃听后十分感激他,就暗中从皇宫内
部帮助他,因此李林甫被升为黄门侍郎。
先前,玄宗想要任命李林甫为宰相,向中书令张九龄征求意见,张九龄回答说:“宰相一职关系到国家的
安危,陛下如果任命李林甫为宰相,恐怕以后要成为国家的祸患。”玄宗不听。当时张九龄正凭借文学才能被
皇上器重,李林甫虽然怨恨他,仍然违心地奉承他。这时玄宗做皇帝已有多年,生活逐渐奢侈腐化,懒于处
理政事。而张九龄遇到事情,不论大小,觉得有不对之处,都要与玄宗争论。李林甫却善于窥伺玄宗的意图,
日夜想着陷害中伤张九龄的方法。……于是玄宗罢免张九龄的政事,任命李林甫兼中书令。
玄宗即皇帝位以来,所任用的宰相中,姚崇推崇沟通各方面的关系,宋璟推崇执法严厉,张嘉贞推崇吏
治,张说推崇文章,李元绂与杜暹推崇节俭,韩休与张九龄推崇直率,这些人都有所长。张九龄因罪被罢相
之后,朝廷中的百官从此都明哲保身,没有人再敢直言。
李林甫想要堵塞住玄宗的视听,自己大权独揽,就把谏官们召来明确地告诉他们说:“现在有贤明的君主
在上,群臣顺从皇帝都顾不过来,哪里还用得着再多说什么?你们难道没有看见那些立在正殿下面用于仪仗
队列的马匹吗?虽然吃的是三品等级的粮料,但如果嘶鸣叫唤,就要被剔除下去。后悔怎么来得及?”补阙
杜琎曾经向玄宗上书谈论政事,第二天就被贬为下邽县令。从此,玄宗的谏争之路断绝了。
李林甫严格地遵守各种规则,对于百官的升迁与任命,李林甫都按照固定的制度办事,虽然有的人有特
殊的才能,也不免老死于难以发挥才智的职位上,而那些善于阿谀奉承搞歪门邪道的钻营者,却能够从其他
门路得到打破常规的重用提拔。李林甫的城府极深,人们难以摸透他的心思。他善于当面奉承,而暗中陷害,
从来不露声色。凡受到玄宗优待的人,开始时李林甫总是跟他交往拉近关系,等他的地位权势稍微接近自己
时,就千方百计地除掉他。就算是那些老奸巨猾的官吏,也逃不脱他的手段。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8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
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
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
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
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
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
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
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
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
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
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
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
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景泰二年进士.. 进士: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B.振.巩昌、临洮饥民 振:通“赈”,救济
C.勒.石纪之而还 勒:捆住
D.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 逾:超过
解析:勒:铭刻。
答案:C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 风裁:刚正不阿的品格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9
B.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 录功:录取功名
C.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 弘治:古代皇帝用来纪元的年号
D.明年..,为兵部尚书 明年:第二年
解析:“录功”是古代的一种奖励方式,就是“记录功劳”的意思。
答案:B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重点词语是“班列”“耆硕”“推心”“莫敢望”。
答案: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和他相比。
(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重点词语是“未尝”“颦蹙”。
答案:文升在家居住时,无事不去州府。外人谈及时事,他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
【参考译文】
马文升,字负图,相貌奇异,很有气力。景泰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御史之职。历任山西、湖广巡按,
刚正不阿非常有名。成化初年,被征召入朝任命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满四,蒙古人,援兵数万在陕西固
原反叛),记功晋升为左副都御史。赈济巩昌、临洮饥民,安抚流民,业绩突出。当时,在黑水口打败入侵的
敌寇,又在汤羊岭打败他们,刻石记功而还。后又晋职为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安、徐州、和州发生饥荒,
文升从江南调去十万石粮食、五万两盐价银救济。孝宗即位,召他入朝,任命他为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他上奏十五件事,经过讨论后全都付诸实行。孝宗仿古天子亲耕藉田,教坊进献杂戏。文升严
肃地说:“新任天子应当知道农事的艰难,这些杂戏是什么意思?”就斥退了他们。第二年,担任兵部尚书,
仍像以前那样督率团营。当时天下持久太平,兵备荒废松弛,西北部落少数民族时时在边境窥伺。文升严格
考查将校,贬退三十余个贪婪懦弱的军官。奸人对他十分怨恨,夜间持弓箭等在他的门旁,有的写谤书射入
东长安门内。马文升在兵部任职十三年,尽心军务,对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等事务,他多次上书分条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0
陈奏有利国家、合乎时宜的事。只要是应当说明的国家大事,即使并非他的本职,也言无不尽。曾经因为太
子年已四岁,应该及早进行教育,文升请求挑选淳朴严谨、老成又熟悉典籍的人,教育扶持太子,对太子言
语举止都要正确引导。
山东久旱无雨,浙江以及南方边远地区发生水灾,马文升奏请命有关部门救济抚恤,操练士卒以备不测。
皇帝都完全采纳。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和他相比。吏部
尚书屠滽被罢免,倪岳取代了屠滽,倪岳去世,由马文升代替倪岳任吏部尚书。南京、凤阳刮大风、下大雨,
房屋被毁坏,树木被拔起,马文升请求皇帝减少饮食撤去歌舞音乐,修养德行反省过失,开御前讲席,断绝
游玩和宴饮,停办并不紧急的事务,停止额外织造,赈济灾民,捕捉盗贼。事后,文升又奏陈吏部主管的十
件事。孝宗全都表示赞赏并采纳。正德年间,朝政已转移到宦官手里,文升年老,接连上疏要求离职,皇帝
答应了。文升在家居住时,无事不去州府。外人谈及时事,他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
正德五年去世,终年八十五岁。文升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擅长应变,朝廷中的大事往往要等他来做决
定。他在边疆建立功勋,外国都知道他的名声。尤其看重气节,砥砺操守,行事坚守正道。他去世一年后,
大盗到了钧州,因为马文升的家在此地,即放弃了那里离开了。
相关文档
-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句子衔接2021-06-034页
-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文2021-06-0314页
- 200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天2021-06-0315页
-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是这样炼成的发展2021-06-036页
-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已整理归2021-06-039页
-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优选习题增分2021-06-033页
-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每日一题(第2021-06-036页
-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3部分语言文2021-06-039页
-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短平快增2021-06-033页
- 2020高考语文复习语言表达得体专题2021-06-03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