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3.0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前 方
[语言建构]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追捕( ) 迁徙( ) 按捺( )
惶惑( ) 抛锚( ) 篇幅( )
[答案] bǔ xǐ nà huánɡ máo fú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奔 (2)簸
(3)抹 (4)行
[答案] (1)bēn/bèn (2)bǒ/bò (3)mā/mǒ/mò (4)henɡ /hánɡ/hànɡ
2.语境辨析法
(5)宁( )可少睡点觉也要多学点知识,以备将来为人们的幸福安宁( )贡献自己的力量。
(6)孔明先生羽扇纶( )巾,风度翩翩,舌战群儒,充分体现了他是一位满腹经纶( )的人。
[答案] (5)nìnɡ /nínɡ (6)ɡuān/lún
二、写对字形
(1) (2)
(3) (4)
[答案] (1)悴/萃/粹 (2)躁/燥/噪 (3)馨/磬/罄
(4)召/沼/诏
三、积累词语
1.理解辨析
(1)度过·渡过
“
- 10 -
度过”指经过(时间)。“渡过”指由这一岸到那一岸。强调的是空间上的跨越(也用于渡过难关)。
(2)安宁·安谧·安静
“安宁”侧重强调因没有骚扰而使人安心。多用于社会秩序,也用于人的心情。“安谧”多用于具体环境,书面语。“安静”用于形容环境、心情或人的状态。
(3)索然无味·淡而无味
“索然无味”形容一点意味和兴趣也没有。侧重指主观感受。“淡而无味”指食物淡,没有滋味。比喻事物平淡,不能引起人的兴趣。侧重指客观情况。
2.明确词义
(1)如痴如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远走高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捺不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形容人神态失常,失去自制。多用于形容阅读诗歌、小说,欣赏戏曲、音乐等时忘我的精神状态。(2)远远地离开,到别的地方。多指逃亡远方。(3)心里急躁,克制不住。
[语言运用]
1.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写法的正误,并改正。
外面的世界能够开阔视野,能够状大和发展自己。它总在诱惑着人走出家门。人会在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或满足按捺(nài)不住的虚荣心。因此,人的内心总在呐喊:走啊走!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状—壮,捺nà。
2.判断下面画线的句子是否有语病,并改正。
自古以来,人类就喜欢流浪。当然也可以说,人类不得不流浪。流浪不仅是出于天性,而是出于命运。是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关联词搭配不当,“而是”改为“也”。
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人类自有历史,便留下了无数逃离家园,结伴上路,________。
A.一路劳顿,一路风尘,一路憔悴的故事
B.一路风尘,一路劳顿,一路憔悴的故事
C.一路憔悴的故事,一路风尘,一路劳顿
D.一路憔悴的故事,一路劳顿,一路风尘
- 10 -
B [根据逻辑法关系的原则,“一路风尘”“一路劳顿”“一路憔悴的故事”具有先后逻辑关系,故选B。]
[资料链接]
新古典主义的代表——曹文轩
曹文轩,1954年生,江苏盐城人,中国现代作家、学者,精擅儿童文学。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获省部级学术奖、文学奖30余种。他是中国当代文坛“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作品以优美、感人著称。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红瓦》《天瓢》《青铜葵花》等;文学作品集:《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蔷薇谷》《曹文轩文集》(9卷)等。
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流动人口非常多。一位印度摄影师拍摄了一幅照片,题目就叫“前方”。曹文轩先生在观赏了以“远行”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后,由此引发了对人生的思考而写了此文。
摄影散文
摄影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文体,顾名思义,它是由摄影和文字构成的。它兼具了两种表达手段的审美特点,即摄影的视觉性、对瞬间画面逼真的再现能力和散文运用语言来表达对象时的自由。
[文本鉴赏]
文章由摄影作品写起,由离家想到人类的精神境遇,充满了悲悯之情和深刻的人文关怀。本文表面上虽然写离家,实际上仍着眼于归家,仍然是对家的追寻。家园之思的人文内涵在作者这里得到了新的发掘:人对家园的眷恋与追寻,实际上是对某种精神的追求,是一种近似宗教上的皈依感。
- 10 -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②心灵家园
一、阅读课文第2~7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人为什么总是克制不住离家的欲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外面的世界丰富多彩而富有刺激性,它能够开阔视野,发展壮大自己,使自己“在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或满足按捺不住的虚荣心”。第二,为了摆脱家的压迫与束缚,出于无奈而被迫离家。第三,为了追求理想,寻找精神的栖息地,人们总是受着不确定的前方、未来的呼唤与鼓舞,有一种克制不住的离家探索的欲望。
2.第3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动物大迁徙的宏大场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是在用动物大迁徙和人类的迁徙进行类比。目的是说明动物和人类迁徙的“习性与欲望依然没有寂灭”“人还得离家,甚至是远行”。
二、阅读课文第8~12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3.概括第9段中“无家可归的感觉”“漫无尽头的路上”“通往前方的路”中的“家”“路”“前方”各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家”是指人的精神家园、心灵归宿。“路”是指人生之路,人的奋斗过程。“前方”是指未经历的人生,心中的理想、希望。
4.第10段引用钱锺书先生和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中类似的场景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引用钱锺书先生和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中类似的场景是为了证明作者观点的普遍意义,也点出了苦旅之苦在于精神之苦,即“不安、无奈与焦躁不宁、索然无味”,所以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5.第11段中作者说“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怎么理解这句话?
- 10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作者说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中都有理想和追求,但是不断地追求却始终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所以只能不断地往前走,始终都在向前走,永远在路上流浪,永远处于一种寻觅的过程之中,想到达目的地,而不能完全到达目的地,苦就苦在这儿。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人始终都是在路上的。这里的“在路上”“流浪”都并非实指,而是说人处在离家与归家中间的求索、漂泊状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6.前文强调“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后文却阐述了人的三重悲剧,在讲归家的问题,那么“离家”和“归家”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家是我们每个人的出发点,而前方又时刻召唤着我们,我们总是围绕家进进出出。为了追求理想,我们离家;为了寻觅精神家园,我们又归家。漂泊的欲念和归家的思绪如同一对孪生姐妹,让人一直在路上徘徊、流浪。在“离家”与“归家”的过程中,我们有了精神追求,寻觅精神家园。所以文章表面上虽然在写离家,实际上仍着眼于归家。
三、总览全文,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7.文章最后写道:“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试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是家。因为在课文第11段的开头有“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几句,而且“归家”是中国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符合中国人的文化意识。
(观点二)是无边的旷野。因为在第11段中间作者说“人无法还家”“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作者强调的是人的“精神家园”的构建,而不是实实在在的“家”;如果没有充实温馨的“精神家园”,前方只能是“无边的旷野”。
(观点三)前方既不是家也不是无边的旷野。在本文中“前方”不仅是借以依托的摄影作品的内容,而且也被作者赋予了新的内涵,它是指人们的追求和梦想。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立意新颖,反弹琵琶
- 10 -
本文是一篇含意隽永、意味深刻的哲理散文,作者一改前人“恋家”“归家”的思绪和呐喊,非常理性地分析了人类远行的原因和出走与乡愁的关系,使作品主旨多元化。在文章中,作者并没有否定乡愁,因为这毕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东方文化形态的一
种形式,而且肯定了旅行者与乡愁那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但这种肯定又并非为具有“乡愁”情结的人助威呐喊,而是为了阐述“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这一观点,这样使作品主旨更加深刻,内涵更加丰厚。
2.写法指导
如何运用“反弹琵琶”巧立意
用反弹琵琶法构思立意,应注意以下要求:
(1)学会逆向思维,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敢于破除习惯的思维方式和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跳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老框框,大胆设想。发前人之未发,化腐朽为神奇,标新立异。
(2)立论要经得起推敲。逆向求异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特定的社会背景中进行,只有严格遵循客观规律,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果把“反弹”误为“乱弹”,立论偏颇,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贻笑大方。
(3)“反弹”不具普遍性,不是任何事物或观点都能逆向求异。那些违反科学道理,有悖于人们共识和伤害人感情的“反弹”,都是不可取的。如“螳臂当车”,贬抑螳螂已成共识,你若想褒扬它,想借此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人们将难以赞同。
3.迁移运用
请运用“反弹琵琶”的手法,在下面的横线上用反问句来反向立意。
(1)这山望着那山高,本意是指责那些见异思迁、朝三暮四的人,可反向立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滥竽充数:通常比喻没有真才实学,却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可反向立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示例】 (1)人类不就是因为不满足而不断攀登才进步的吗?(2)假如齐宣王不喜欢听三百人一起吹竽,南郭先生怎么能混得下去?
[素材采撷]
1.素材积累
作者在《前方》中试图揭示并描述人的种种悲剧命运,不管你的生活境遇怎样,不管你是坐在如摄影作品或《围城》里所描绘的破烂不堪的汽车上,还是坐在舒适的交通工具上,
- 10 -
人生都是一场苦旅,并没有本质区别。家园之思的人文内涵在作者这里得到了新的发掘:人对家园的眷恋与追寻实际上是对某种精神的追求,是一种近似于宗教上的皈依感。
其实,人类走向前方的道路都是漫无尽头的,因此,人类自然会产生一种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永远在不断地寻找着精神家园。
【应用角度】 “精神家园”“理想与现实”“乡土情结”等。
2.素材应用
当下流行的一句话,叫作“理想总是很丰满,但现实总是很骨感”,这句话道出了很多人的无奈与心酸。理想与现实之间也许存在很大的差距,如果我们的理想实现了,这是我们人生的一大幸事,但“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当我们告别亲人,踏上驶向理想的汽车后,我们甚至忘记了亲友们关切的目光,忘记了欣赏沿途的风景。我们只向着自己的“目的地”不断前行,历尽千辛万苦,才发现理想依然离我们很远,理想依然成不了现实。这时你可以失望,可以难过,但你千万不要停下自己前进的脚步。因为这段路中你无论停留在哪里,这个“终点”都会成为下一个成功的“起点”,前方永远有一个“目的地”在等待着我们不断前行。
[群文阅读]
导读:海德格尔说:“人,诗意地安居。”每个人,在天性中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美好生活存在于哪里?存在于不可知的前方!于是,“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曹文轩从人类由古至今的迁徙写起,给我们展示了前方的魅力:有谁不希望自己去开拓一条路呢?鲁迅先生的名言犹在耳边,“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远 方
似乎远方总是使人向往的。
其实有美的远方,有丑的远方。
越远越朦胧,越朦胧越神秘。那神秘常使我们幻想:远方的平房变成宫殿,远方的小溪变成大江,远方的强悍变成温驯,远方的冰雪变成绿土。一些最坏的形容词,也可能被加在我们不了解的地方。
山是纵的远方。有限的高峻是无限的诱惑,长年的沉默是不变的磁力,总是使人自动地往它那里去;登上高山又有高山,登不完的高山,登不完的向往。跛脚的拜伦以眺望写出对山的感情。对一个爱纵的远方的人来说,只能做山下的青草,而不能做山上的云,也是悲哀的了。
东方!中国!曾许久是西洋人心中的远方,想象中的天堂,招引着多少西洋人金碧辉煌的梦想。虽然它不是天堂,但一个研究中国历史的意大利青年仍兴奋地向我说:“我终于来到了这里,来到了从小就向往的东方!”
一个最真最善最美的远方一直使人向往,那就是天堂。对天堂的向往长久地影响着西方人的生活,他们渴望通过上帝启示的窄门走进那远方。地狱也是最远的远方,
- 10 -
关于它的传说令人恐惧。有人因向往天堂而做好事,有人因怕进地狱而做好事。远方,常在冥冥中驱策着人们!
血液里似乎遗传着流浪的鲜红,几乎每个人都有远行的冲动。远方的漫游,虽然掺着乡愁,却一直在拓展着人们的胸怀,成熟着人们的思想。司马迁曾漫游远方,为他的《史记》积淀了底蕴。古希腊的两位史学家希罗多德与修昔底德曾漫游远方,从而写出了那么有气魄的历史!年轻时远游埃及,看到了与雅典不同的另一形态的文化,使柏拉图开阔了视野,而影响到他《理想国》的写作。
远方也许像非洲的莽林,布满死亡,也充满生机。远方也许是荒漠,但乐园是开拓了的荒漠。幻想可以点缀生命,但不是人生。曾看过赛克爵士写的《探险史》,那是人类从古到今,用行动去抵达远方的奋斗的记录。如果只是向往,远方依旧是远方,向往永不能成为历史。
无论我们到哪里,天空总在上面。远方的星辰以常年的静默逗人遐思。我们发现一颗星,却另有一颗星。如果人生是无涯的山脉,那么活着就是一连串对远方的向往与朝圣。我们到了一个远方,却又有另一个远方在呼唤。无穷的远方,有限的生命,多少英雄要以有限的生命去征服无穷的远方,但远方依旧微笑,而英雄却一个个倒下。即便如此,也只管去走自己这段路,英雄的身后自会有新的英雄。
总是有许多人愿舍弃眼前的幸福到远方去,就让他们去吧!不必用佳肴把志在高空的鸟桎梏在笼子里,不管笼子多大,笼子不是天空。
或美或丑,对你,远方仍是温柔而有力的挑战,你去吗?
(有删改)
如你在远方
⊙许达然
此地阳光恹恹,此地氛围溷溷。你已疲惫,窒息于此地的世俗、喧嚣与愚昧。向往远方,你将去,悄然远离此地。
远方有海,有山与林;远方总是飘扬着你的梦。如你在远方,你独立在传统的影子外,阳光染你,山峦拱你,树林托你;你呼吸无羁,毛孔舒逸。
自故乡携忧郁来,你蛰隐在山麓与水溪间,那地图上找不到名字的小镇。不再哭,甚至珍惜每一声叹息。你欣然活着。
第一朝醒来,你说:“早安,一切存在。”然后饮一杯清醒自己的露水,然后捶钟,捶醒山林里的鸟兽,捶醒人。然后他们醒来发现你的存在。笑问你从哪里来,你说你来自远方,那虚伪与贪婪统治的远方,那曾被你爱过,将来又会被你爱的故乡。然后告诉人们,你不需要名字,你是无名字的捶钟者。
日日,你听草与草的细语,拈花微笑。在沙滩上画自己,让自己被浪淹没,而浑然忘记自己。夜夜,你开窗迎接星子们温柔的造访。“你爱星吗?”你会突然想向一个人写信但写后又撕碎,将纸悄悄撒在风中,撒在海上,撒在你的遗忘里。以前你没问他,
- 10 -
现在你再也不能问他了。以前你发现自己喜欢他,但你们总是那样沉默,那一天,他突然沉默地离去了——他已死去许多年了吧?
有雾。雾来时你不知道,但你曾送雾离去。行在雾里,你将满足于自己的孤独,骄傲于不被群众荒谬地迷惑,骄傲于拒绝人间的庸俗。再也不需礼节,不需权威,不需偶像,也不需圣贤;你只需清醒,只需良知。你苦恼,只因清醒,只因还有良知。有雨,雨会为你弹沉重的歌曲,使你更凄寂,你以你的凄寂冷漠人间的丑陋。踽行在雨里,让泥土沾你,泥土与你只差一个上帝而已,但是上帝啊!你在哪里?雨霁时,擦干身体,但愿自己是个浴后的婴孩。你欣赏自己,想起,每个人都是如此的,每个人都是块泥土!有鸟,安眠于巢,你不破坏他们的美梦。会有鸟飞过,你曾羡慕航海的水手,但那时你羡慕轻捷地飞过,以影子戏浪的燕子。看浮云悠闲飘过,山默然,如你,如你的默然伫立,敞开心门:“来吧!一切真善美。”
秋来时,去捡拾落叶与落花吊祭秋,在他们的墓冢上写句歌迎冬,让镜头去传秋的悲哀。春来时,在墓旁徘徊,倾想冬对大自然残酷的爱与恨,然后以一股悲哀拥抱春。啊,春,又是春时,世人为什么仍存冬意?
不再期待,期待一切曾被期待过的;不再赞美,赞美一切曾被赞美过的。以良知品评一切,你看很多书,燃烧很多热情,很多慈祥,很多冥思。你是真实存在的自己。
……
然后你告诉他们,每年秋天托鸟寄一片落叶回乡的人是你,那落叶是你的怀念;你说:“以前离开这里时,这里是养羊的草原,而今学生代替了羊。”然后,你将聪明故乡的愚昧,高贵故乡的世俗。无论人们怎样待你,你并不是那怕失望而鱼池钓鱼的绅士,你是那到大海钓鱼的渔夫。失望惧你。你还惧什么?
然后,你忘记你曾在远方。然后,你死在故乡。
建议阅读篇目:
《远方》(傅菲)
《永远的远方》(韩寒)
《有梦才有远方》(罗西)
[诵国学经典]
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明理知义] 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
[成长启示]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做好学、问、思、辨、行五个环节,这样我们各方面的能力会提升很快。
- 10 -
2.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明理知义] 别人用一分的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别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我用一千分的努力去做。
[成长启示] 尽管人的资质、体力是不一样的,有强有弱,但我们要有这种“己百己千”的精神,有了它我们离成功就不远了。
- 10 -
相关文档
- 2019-2020学年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21-06-0323页
- 人教版高中语文 第2课 装在套子里2021-06-0316页
-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161-165)2021-06-0313页
- 2020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人教2021-06-0311页
- 2018-2019学年辽宁省营口高中等重2021-06-0313页
- 浙江省杭州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考2021-06-0329页
- 高中语文第8课拿来主义课时作业2含2021-06-036页
- 专题66(写作 作文专项突破(三) 开头)第2021-06-0312页
-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1-06-0325页
-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2021-06-03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