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50 KB
  • 2021-06-03 发布

人教新课标必修5:(12作为生物的社会)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 学习目标导航 1.学习本文在语言上幽默而风趣的特点。 2.学习所运用的比较说明的方法。 3.学习本文,了解动物界群居性特点及其带给人类的启示。 自主研学平台 一、作者简介 刘易斯·托马斯,1913 年生于美国的纽约,曾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 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 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研究院)院长,并兼 任美国科学院院士,1991 年在美国去世。 二、写作背景 1970 年,托马斯任耶鲁大学医学院院长时,应邀在一个关于炎症的学术讨论会上作“定 调演说”,演说的整理稿传到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主编的手里。主编是托马斯在实习医 生时的年兄契友,他喜欢这篇东西,便命托马斯为他的月刊写一系列短文,让他照此泛泛而 谈,题目不限,一文不给,一字不改。托马斯本具文才,可惜大半生献身研究,只得去作那 些刻板的学术论文。他得此机会,自然乐于应命,一连写了 6 篇。热情的读者和批评家们要 他把专栏写下去,于是,他一发而不可收拾,连写了 4 年。这时,出版商已争相罗致出版。 The Viking Press 的总编条件最惠,许他不加修改,原样成书。于是,我们就有幸看到了 这本辉煌的小册子。 三、重点字词 1.字音 鳟.鱼(zūn) 蚁冢.(zhǒnɡ) 蜂窠.(kē) 木屑.(xiè) 毗.邻(pí) 霎.时(shà) 阈.值(yù) 拱券.(quàn) 2.字词辨识 教材优化全析 一、文脉梳理 课文共有 13 段,大致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 1—4 段),写人类对昆虫界的群居认识及排斥心理。 第二部分(第 5—10 段),列举昆虫界群居性的智慧和独特之处。 第三部分(第 11—13 段),昆虫界群居性智慧带给人类的启示。 二、课文详解 第一部分(1—4)写人类对昆虫界群居性的认识及排斥心理。 第 1 段,作者以比喻的手法写为参加年会的众多医学家们匆匆驾车赶往恰尔德饭店这一 情形,就像群居性昆虫大会,以这种比喻的手法幽默、形象而又自然地引入了话题。同时点 明它们是以个体形式存在的一个集体系统。 第 2 段,提及人类对昆虫界群居特点的不屑或排斥。以蚁群来形容人类,人们可以接受, 反之,则被认为是生物学界最糟糕的态度,并举例说生物学界总是将昆虫界定为异于人类的 2 事物。作者以假设的方式,指出了有些生物学家不正确的科研态度和对生物的歪曲认识。 第 3、4 段,则指出蚂蚁的行为动作无法让人不联想到人,它们建造蚁冢,搬运食物,培养 真菌,甚至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这 一幽默的语言,实则指出蚂蚁与人类的某些相似之处是难以分开的。群居性的昆虫往往以两 种形态存在于动物界,它们不仅是单一的个体,同时是庞大系统中细胞样的成分,基于这一 点,很多人都希望将昆虫与人类的某些特点划清界限。 第二部分(5—10)列举昆虫界群居性的智慧和独特之处。 第 5、6 两段是对蚂蚁特性的说明。作为一只蚂蚁,它只不过是一段长腿的神经节而已, 没有什么头脑和智慧,但是几十只蚂蚁搬运一只死蛾,它们的智慧则令人惊叹。它们的协调, 不可思议。在建造蚁丘时,对各项工作的分工,对新型材料的选择,特别是“长途跋涉”把 食物拖运回来,更是让人吃惊。 第 7 段,介绍白蚁的奇特之处。白蚁的群体变大时,其智慧也似乎随之增大,它们的数 量较小时,没有什么“作为”,但当白蚁的数量达到某一个临界点,似乎它们整个系统的思 维就开始了,很快垒起一根根柱子,相互交流信息,把相邻两根柱子合拢形成天衣无缝的拱 券,其有序而统一的行为的原因引人深思。 第 8 段,作者则介绍了蜜蜂的情况。它们既是单一的动物,又是动物的组织。任何一只 蜜蜂都维系在统一的“大生命”之中。作者在此段连续运用了好几个比喻来说明。例如,工 蜂在建蜂巢时,就像胚细胞发育的组织,远看则像病毒制造出的一排排对称多边晶体,分群 时则像有丝分裂。这些语言都形象而生动,使读者对文章内容有了较好的把握。 第 9、10 段,作者则由前边几种群居性昆虫上升到动物界,解释说明在动物界同样存在 着相同的情况,诸如细菌,它们既是单独的个体,又在条件成熟时集结成一个庞大的系统。 此外还举例谈到鲱鱼以及纽芬兰岛屿上的海鸟,它们同样互相依存,互相联系,同步活动。 第三部分(11—13)昆虫界群居性智慧带给人类的启示。 第 11 段:由动物界的群居性,联想到比动物更相互依存的人类,但是人们却往往感受 不到联合智慧,人类的生存如同昆虫一样,被联系在一个系统的“电路”之中,这种“电路” 不为许多人意识。人类作为更高级的生物,应认识到这一独特的性质。 最后两段,作者将目光转到科学的范畴中来,指出科学就是把单一的研究统一到一个系 统中,如同每一个领域都是一条大锯上的锯齿,各个方面都统一到锯条上来。对生物界的群 居性智慧以及人类科学界的进步都应在不尽的探索之中。 首先作者用人类科技成果的构成和白蚁营造蚁窝的工作类比,指出合作的重要性,然后 从探索的发音说到探索的过程,进一步说明探索需要交流合作,新鲜、生动、幽默。 整合感悟 《作为生物的社会》选自刘易斯·托马斯的生物学著作《细胞生命的礼赞》。文章对群 居性昆虫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和说明,文中作者把动物界的这一特性和人类的社会组织进行了 比较,侧重从个体和群体两个方面进行比较。指出在动物界它们群居性的智慧之谜有待于人 们去揭示,它们联合的智慧带给人类有益的启示。它们以个体的形式存在于整个群体系统之 中,群居性又是它们赖以生存的必需形式。文章体现了作者的独特理解和认识。 《细胞生命的礼赞》简介: 这本书讲的是生命和死亡、人和自然的大题目。从题目看来显得很驳杂,但实际上却有 着共同的主调。总的来说,它们是讴歌生命的,一反圣经启示录以来对于世界前途的悲观论 调,一反整整一个世纪里占统治地位的达尔文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托马斯对于自然界, 至少对生物圈的前途是持乐观的态度。他看到,自然界众生之道是趋向结合、合作、和谐, 而不是弱肉强食的竞争和残杀。他谈音乐,谈气味,谈语言,谈细菌、昆虫和其他星球,其 实都是谈一个主题:通过交流与合作来达到生命的和谐。托马斯的书之所以受到广泛的欢迎, 3 可能就是因为它们给人以积极的启迪和力量。 本书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 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 三、技巧鉴赏 1.形象生动而又幽默的语言。作者在说明时,避开了枯燥的生物学界的一些名词,而是以幽 默、通俗的语言,把生物界的特点介绍给读者。如“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一句就 把蚂蚁与人类某些特性极其相似鲜明地表述出来,再如“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 道道的小机器”“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 2.综合运用举例子、打比方(如“群蜂一时来回骚动,就像细胞液里游动的颗粒”)、作比较 (如蚂蚁、白蚁和蜜蜂的比较,群居性生物和人类的比较)的说明方法。 四、合作探究 1.生物领域是当今科学界的尖端领域,你了解多少相关知识? 明确:设计此题,旨在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能力,多方面把握科学知识。如:转基因作物、 中国的杂交水稻、人类基因组框架图等。 2.学习本文,对于指导我们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可以让我们更明确地认识到整个人类合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可以让我们从中学习 一些合作的方式,探讨合作的技巧,以便更好地实现南南合作、南北合作乃至全人类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