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4.50 KB
  • 2021-06-03 发布

2020年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课后练习课时作业含答案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年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课后练习课时作业含答案 ‎《短歌行》课后训练习题 ‎1.对《短歌行》中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 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山”“海”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 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2.清人吴淇在读了曹操的《短歌行》后说:“盖一厢口中饮酒,一厢耳中听歌凭空作想,想出这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贯,纯是一片怜才意思。”你同意“怜才”一说吗?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3、说明诗中所用比喻的含义。 用“朝露”来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 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 用“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明诗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唯有杜康 杜康:这里代指酒。‎ B.青青子衿        子衿:衣领。‎ C.鼓瑟吹笙       鼓:弹奏。‎ D.山不厌高        厌:厌恶。‎ ‎6.下列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四句一节,共八节。开头两句抒发诗人对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的感慨。首句“对酒当歌”及第三句的妙用比喻“譬如朝露”,突出了短句的精髓,展示了一种时间不等人的急迫境界,蕴藏着促人及时努力的意思。‎ B.三、四节在内容上,表现了诗人对贤才的思慕,艺术手法上则是巧借“引用”,诗人引古喻今,突出了他求贤而不得时的朝思暮想和求得贤才后的恭敬。‎ C.五、六节承接上文,进一步抒发诗人渴望贤才的情怀,时忧时喜,感情有起伏。‎ D.最后两节仍运用借代和引用的手法,深化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和统一天下的雄心 ‎           ‎ ‎ ‎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了作者( )‎ A.对女子的思念 B.对贤才的思慕 C.对时光的感慨 D.对理想的追求 ‎2、“上不厌高,水不厌深”表现了作者( )‎ A.渴望多招纳贤才 B.对知识的渴求 C.不怕艰难险阻 D.对未来的信心 ‎3、“越陌度阡,枉用相存”译文正确的一句是( )‎ A.贤才远道而来,他们屈尊问候我 B.穿越小路,足迹很快就消失。‎ C.穿越千山万水,哪用的着问候我呢?‎ D.客人远道而来,他们的足迹很快就消失了。‎ ‎4、“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于( )‎ A.曹植《赠白马王彪》 B.曹丕《燕歌行》‎ C.曹操《短歌行》 D.陶渊明《饮酒》‎ ‎5、曹操《短歌行》有两个主题,分别是( )‎ A.一是感慨时光易逝,一是渴慕贤才 B.一是感慨时光易逝,一是及时行乐 C.一是感慨时光易逝,一是对女子的追求 D.一是对女子的追求,一是对事业的追求 ‎6、举出诗歌中用比兴手法的诗句。‎ ‎7、诗歌中用典故的诗句。‎ 答案:‎ ‎1.C ‎2.同意。这首诗是曹操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言志之作。全诗通过对时光易逝、贤才难得的再三咏叹,抒发了自己求贤若渴的感情,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 ‎3.人生的短暂 贤才投主  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4.诗末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贴切地表达了作者宽大广博的政治胸怀,永不满足的求贤之心。作者以周公自比,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5.解析 D.厌:满足。答案 D ‎6. 解析 D.运用比兴和引用的手法,而不是借代。答案 D 答案:1、B ‎ 2、A ‎ 3、 A ‎4、C ‎5、A ‎6、“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山不厌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 ‎7、“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郑风•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贴。‎ ‎《归园田居》课后训练习题 古代诗歌两首《归园田居》和《山居秋暝》 ‎ 归园田居•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 户庭无塵雑,虚室有余閑。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一、    基础演练,读通诗歌(38分)  1.    读懂诗意,理解性学习(12分,每题2分) ‎ ‎(1)《归园田居》描绘出清新自然、安谧美好而令人神往的农村生活图景,使人感到淡泊宁静的高洁心理。下列说法中,对原诗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 ‎①这首诗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讲归园田居的原因,第二层讲园田之美,第三层间接抒情,讲归园田居的好处。‎ ‎②诗人悔恨自己“误落尘网”,成了“羁鸟”、“池鱼”。“恋旧林”、“思故渊”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渴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自然的急迫心境。 ‎ ‎③诗人黯然辞官回归故乡,诗人的归隐是为了保持自己的自然质性,是对污浊官场生活的否定和唾弃。 ‎ ‎④东晋时,门阀世族把持特权,社会黑暗,官场腐败。“性本丘山”、“质性自然”的诗人显然是与其格格不入的。 ‎ ‎(2)《山居秋暝》描绘出一幅雨后山村秋日晚景图,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下列说法中,对原诗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 ‎①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 ‎②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 ‎③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 ‎④尾联寄慨言志,写此景美好,是王孙们洁身自好的所在,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 ‎(3)下列说法中对两首诗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 ‎①“王孙”实是诗人自况,反映了诗人想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侧面反衬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人情不自禁地想留在山中,想归隐了。 ‎ ‎②“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运用了暗比,表面看诗人是在谴责自己走错了路,实际是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对社会黑暗的批判。‎ ‎③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尤其是年轻时有“刑天舞干器,猛志固常在”的豪气,“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说的似乎并不是实话。 (《题未定草》)‎ ‎④“风格即人”,平常的乡村生活中在两位诗人的笔下显得美,源于诗人高洁脱俗、热爱自然的品格。 ‎ ‎(4)诗人高歌“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下列能说明“自然”的诗句是:( )‎ A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B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D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① AC ②BD ③AB ④CD ‎ ‎(5)下列诗句中皆出于《归去来兮辞》,最能诠释“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一句是:( )①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②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 ‎③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 ‎④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 ‎(6)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句具有共同意旨的一句是:( )‎ ‎①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 ‎②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而知还 ‎ ‎③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④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2.    读出妙笔,探究性学习(10分,每题5分) ‎ ‎(1)体会“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深刻含义。 ‎ ‎(2)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的颔联和颈联中讲求炼字、炼句,给整篇诗作起到提神运气的作用,从而更能使人真切地进入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起波动。试作具体赏析。 ‎ ‎3.    读出问题,研究性学习(16分,每题8分) ‎ ‎(1)在世人眼中,为官就是安逸舒适的代名词,陶渊明为什么放弃而选择辛苦的农家生活?  (2)联系此两诗,我们可以看出从陶渊明到王维,他们之间的有着中国山水田园诗的影响与革新。试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 ‎①前人元好问评陶诗曰“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苏轼评王诗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用原诗中的一个字,概括两者的思想风格。 ‎ ‎②结合以下两副对联,略谈他们诗歌题材、风格的区别。 ‎ 写陶渊明:‎ 弃彭泽微官,松翠菊黄,琴书而外醉三斗; ‎ 开田园诗派,韵真辞朴,千百年来第一人。(江西九江县陶渊明纪念馆对联) ‎ 写王维:‎ 亦诗亦佛,佛性为诗,诗入佛境;‎ 半隐半仕,仕不碍隐,隐在仕林。(作者:马雪松) ‎ 二、    精段精练,读透诗歌(12分,每题6分)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1.    发挥想象,试复述出此部分写景的前后发展线索。 ‎ ‎2.    诗句写平常之景,抒不平常之情。试结合这一部分加以说明。‎ 三、    拓展训练,读破诗歌(10分) ‎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小令,试回答后面的两个问题:‎ 沉醉东风•渔父 ‎ ‎[元]白朴 黃芦岸白蘋渡口。绿杨隄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卻有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戶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 ‎1.    作者在这首小令中塑造了一个寄情山水,享受愉快的生活情趣的渔父形象,请结合原文,说说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写出这一形象的?  2.    ‎ 这首小令与陶诗、王诗一样,写渔父在大自然里愉快地生活的情趣,比之那些达官贵人还要自由自在。这是作者寄情山水,不愿做官的思想反映。试将此小令与陶、王的两首诗作一比较。‎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归园田居(其一)(节选)‎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方,围绕的意思。‎ 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暧暧”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暧暧”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 D.“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一切那么自然,那么纯朴。‎ ‎2.“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6分)‎ 参考答案  一、基础演练,读通诗歌(38分)‎ ‎1.    读懂诗意,理解性学习(12分,每题2分)‎ ‎(1)①,不是间接抒情,而是直抒胸臆。(2)④,不是王孙们洁身自好的所在,而是作者自况,亦是“慎独”的表现。 ‎ ‎(3)③,陶渊明早年也曾期望在仕途中有所进取,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后宦海沉浮,看透官场。加之东晋士族文人普遍企羡隐逸,追求精神自由的风气,在他身上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所以《归园田居》所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实际上真实地反映了他思想的另一方面,他是抱着两种彼此矛盾的愿望走上人生道路的。 ‎ ‎(4)③,既指客观之自然,亦指主观之自然,故“无杂言”“愿无违”与之匹配也。 ‎ ‎(5)①,“尘网”实乃迷途,“三十年”做的事皆“非”。 ‎ ‎(6)②,作者以云、鸟自况,追求外无挂碍和内心自由。 ‎ ‎2.    读出妙笔,探究性学习(10分,每题5分) ‎ ‎(1)提示: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运用比喻、对偶表达自己早有摆脱官场束缚重返故里的强烈愿望,也传达了羁鸟脱网、池鱼归渊的惊喜和快慰。  ‎ ‎(2)提示:“照、流、归、下”四个动词,这些动词或长或短,或动或静,或写景或写人,交织在一起,使我们观赏到一幅别开生面的秋韵图。 ‎ ‎3.    读出问题,研究性学习(16分,每题8分)‎ ‎(1)提示:①陶渊明辞官归隐是在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绝望之后选择的一条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人格、渴望自由的道路,与当时社会的“学而优则仕”‎ 是格格不入的。在当时的社会来看,陶渊明坚持高尚的志趣是一种对黑暗官场的反叛,具有积极意义。  ②但是,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浊,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来说,陶渊明放弃了大济苍生的理想则有其消极的一面。‎ ‎③由此可见,陶渊明的思想儒道兼有。儒家积极入世、大济苍生,而道家主张飘然出世,回归自然。‎ ‎④当然,回归田园也不是一件无比轻松的事,农家生活也很艰难,然而这些相对于官场,都可忍受。因此,陶渊明主动选择“守拙归园田”,守的既物质的拙,同时也是纯真本性的拙,得到的却是精神的丰富与自由自在。 ‎ ‎(2)提示:①陶诗:“拙”;王诗:“空”。②田园诗;山水诗/陶渊明是山水田园诗的鼻祖,对王维也有影响。两个人的人生经历有许多相似,都分为前后两期,后期逐渐归隐;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既有陶渊明诗歌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也有谢灵运诗歌的细致精工的刻写。/农村生活,贴着地面飞行;“松竹莲”三个意象,可见超凡脱俗,乘奔御风。陶渊明亲自参加农业劳作,王维则“弹琴复长啸”/ 陶诗平中见奇,受儒道思想影响,强调“拙”;王维则受佛家思想影响较多,强调“空”/陶诗平淡古朴,具有汉魏风格;王维虽是律诗,但风格清丽,亦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两人都将眼前景与心中景紧密融合。‎ 二、精段精练,读透诗歌(12分,每题6分) ‎ ‎1.提示:作者摆脱官场羁绊,如出笼之山鸟,来到魂牵梦萦的田园,自由而陶醉。此部分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不是“世外桃源”而胜似“世外桃源”乡村美图。首先整体地勾勒了一下住房条件,数字化的表达非常满足;紧接着带着兴奋的心情跑遍房前屋后,榆柳成荫,桃李繁茂,好一个居住环境;夜幕降临,村落渐远,炊烟四起,心中的田园仿佛笼罩在一层轻纱似的梦幻之中;夜深人静,幽长而古朴的深巷不时传来几声狗吠,伴其入梦,一觉醒来,不觉天已大亮,七彩的公鸡雄鸣于桑树之顶,仿佛在提醒昨夜酣眠的诗人早点起来欣赏新的一天! ‎ ‎2.提示:淳朴自然的园田风光——成为同污浊的官场、尘网相对立的理想化的象征形象;自然——不但是指丘山、园田的自然环境,而且是作者主观情趣与园田风光的物我交融、心境和谐的精神境界,是复归自然的精神解脱和升华。诗人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决意弃旧图新,归隐农村,全诗描绘了诗人由官场回归农村之后田园生活的无上乐趣,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置身于大自然怀抱之中的欢快心情和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这首诗以平淡舒缓的笔调写园田之景,抒隐逸之情,并融入了“守拙归园田”这样颇有哲理的句子,平淡中包含有深厚的情韵,耐人寻味。‎ 三、拓展训练  读破诗歌(10分)‎ ‎1.提示:情景交融,与万户侯对比。‎ ‎2.提示:色彩浓烈,豪气冲天;句式变化,对比鲜明。 ‎ 四、、 答案:‎ ‎1.C(“暧暧”和“依依”不可互换) 2.“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6分) ‎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后训练习题  ‎ ‎[基础检测]‎ ‎1.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 ‎ A.千岩万转路不定(zhuǎn )       熊咆龙吟殷岩泉(páo  ) ‎ B.对此欲倒东南倾(qīng )        送我至剡溪(shàn )      ‎ C.渌水荡漾清猿啼(lù )          脚著谢公屐(jī )     ‎ D.海客谈瀛洲(yíng )            越人语天姥(lǒo )      ‎ ‎2.对“梦游天姥吟留别”读法正确的一项是       (      ) ‎ A. 梦游/天姥/吟/留别                 ‎ ‎ B. 梦游天姥/吟留别 ‎ C. 梦游/天姥吟留别                  ‎ ‎ D. 梦游天姥吟/留别 ‎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 A.对此欲倒东南倾(倒:倒下)‎ B.栗深林兮惊层巅(栗:使……战栗) ‎ C.列缺霹雳(列缺:指闪电。列,同“裂”) ‎ D.忽魂悸以魄动(悸:心惊,心跳) ‎ ‎4.以下对“之”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 A.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结构助词“的”)‎ B.仙之人兮列如麻(衬音助词)‎ C.惟觉时之枕席(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失向来之烟霞(衬音助词) ‎ ‎5.对下列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 A.“势拔五岳掩赤诚”是说天姥山的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诚。赤诚是南方一座山城的名字。 ‎ B.“一夜飞渡镜湖月”的意思是一夜之间就飞过了倒映着月影的镜湖。镜湖又名鉴湖,“镜”“鉴”同义。 ‎ C.“谢公宿处今尚在”句中的“谢公”是指南朝诗人谢灵运,他游天姥山时曾在剡溪住宿。 ‎ D.“身登青云梯”一句的意思是自己登上了直上云霄的山路。梯,指山路上的石阶。 ‎ ‎6.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 古来优秀的送别诗作不可胜数,而李白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诗人用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无忧无虑温馨和睦的神仙世界。‎ B. 唐代诗歌继承了汉魏以来的五言、七言古体诗,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一首古体诗。 ‎ C.《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富有浪漫主义风格的长诗。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美丽的神仙世界,塑造了幻想世界中的诸多形象。这些形象活灵活现,令人眼花缭乱。‎ D.《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吟诵留别之情的诗作。虽写梦游,实则为“吟”,诗中含有慷慨悲愁之情。‎ ‎7.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A. ①云霞明灭或可睹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 ‎ B. ①我欲因之梦吴越             ②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 C. ①且放白鹿青崖间            ②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D. 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②沛公安在 ‎8.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 ‎ 例句:云青青兮欲雨 ‎ A.栗深林兮惊层巅                 ‎ B.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 C.虎鼓瑟兮鸾回车                ‎ ‎ D.别君去兮何时还 ‎9.诗人梦游天姥,写看到山上的奇异景色后,又写洞天中的仙人聚会,有什么作用?以下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A.从幽静的湖月到壮观的海日,从千岩万转的道路到令人惊恐战栗的深林层巅,再到色彩缤纷的神话世界,使诗人苦闷的灵魂得到真正的解放。 ‎ B.写神仙世界的景色壮丽,人物非凡,惊心炫目,光耀夺人,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C.以天姥洞天的神仙世界,隐喻长安城里的贵族乐园,以神仙世界的难以久留,曲折反映了作者在京城受权贵排挤的遭遇。‎ D.写洞天世界日月灿烂,仙人盛会雍容和睦,意在反衬现实的黑暗,诗人一心遨游仙境,正是表现对现实的憎恶。 ‎ ‎10.对“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四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 A.这四句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相照应,作为过渡句,一个写进入梦境,一个写回到现实。 ‎ B.句中“忽”写出了对好梦不常惆怅,“恍”写出了梦幻破灭的烦恼,“长嗟”“惟”“失”写面对现实的痛苦。 ‎ C.“向来之烟霞”指诗歌开头“海客”“越人”的言论及诗人自己对天姥山高大雄伟的描写。  D.这四句写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即破灭,不能随心所欲地在梦幻中翱翔,而是沉甸甸的躺在枕席之上的痛苦心情,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11.以下对这首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游历了天姥山之后而写的一首留赠给友人的诗歌。 ‎ B.这首诗随诗人情感与思绪的变化,句式与节奏也在不断变化。“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四句连用四字句,节奏紧凑,生动地描绘出洞天石门打开时的雄伟气势。 ‎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 D.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四年,作者性格傲岸,却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所以在诗中既表现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思想,又有无力回天的感伤。‎ ‎12.关于与古体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 A.一般将唐以前创作的诗称为古诗,也叫古体诗、古风。唐以后的诗一般叫律诗,格律诗,或叫近体诗。 ‎ B.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相对于唐代成熟的律诗而言的。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七言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 ‎ C.古诗没有严格的平仄,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篇幅一般较长,容量较大。 ‎ D.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各体兼善,但尤精七古七绝,杜甫称赞他的诗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13.默写: ‎ ‎①描写天姥山巍峨、挺拔的四句诗是                ,                。 ‎ ‎                    ,                。 ‎ ‎②诗人登山时的见闻(两句)               ,               。‎ ‎③描绘仙人盛会异彩缤纷的场面(四句)               ,               。                 ,               。 ‎ ‎④表现本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                    。 ‎ ‎14.“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能力检测]  阅读李白《古风》(其十九首),完成后面的题。 ‎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 ‎15.依次写出这首诗押韵的字。  ‎ ‎                              ‎ ‎16.给下列字注音释义。‎ ‎①蹑                ‎ ‎②揖                 ‎ ‎③曳                 ‎ ‎④凌                 ‎ ‎17.与课文比较,这两首诗写的仙境有什么区别。‎ ‎                                                                              ‎ ‎18.体会这首诗的意境,说说末四句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19.对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句写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经过千里跋涉,终于见到明星仙女。 ‎ B.二、三句描绘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玉女的纤纤素手拈着粉红的芙蓉,凌空而行,游于高高的太清,雪白的霓裳曳着宽广的长带,迎风飘举,升向天际。‎ C.第四、五句是诗人想象被邀请来到云台峰,与仙人卫叔卿长揖见礼,并一同遨游于太空。 ‎ D.第六、七句描写被胡兵占据的洛阳一带,人民惨遭屠戮,血流遍野,而逆臣安禄山及其部属却衣冠簪缨,坐了朝廷。‎ ‎2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A.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是相同的。‎ B.诗中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关合自己的遭遇,表达自己不事权贵,傲岸不羁的性格。‎ C.在这首古诗中,诗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是通过美妙洁净的仙境和血腥污秽的人间这样两种世界的对照表现出来的。 ‎ D.作者借游仙表现了对现实的反抗和对理想的追求,情调从悠扬到悲壮,风格从飘逸到沉郁。 ‎ 参考答案:‎ ‎ [基础检测] ‎ ‎1.D  2.D 3.A  4.B  5.A  6.D  7.A  8.C  9.C  10.C  11.A  12.A  ‎ ‎13①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②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③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14这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反衬了天姥山的高大雄伟。好处是能使读者通过形象化的对比,感受深刻。‎ ‎[能力检测]  15星 清 行 卿 冥 兵 缨  ‎ ‎16①niè 踩  ②yī 拱手礼  ③yè 拉  ④líng 升,高出  ‎ ‎17(1)课文内中的“仙境”虽然热闹、欢乐,但诗人却不在其中;而《古风》中的诗人则应邀与仙同游。 (2)课文中的“仙境”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古风》则表现了诗人出世的思想。  ‎ ‎18末四句描写了现实生活景象,此处由幻想到现实,抒发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残暴叛军的切齿痛恨,表明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 ‎ 19A(迢迢,远远的意思。句中没有千里跋涉之意。) ‎ ‎ 20.B(在这首诗中表现的是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 ‎ ‎《登高》课后训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题。‎ 登 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前人评此诗颈联有“片言明百意”之赞语,“百意”体现在哪里?(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艰难苦恨繁霜鬓”一句中,“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3).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颔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4).《登高》前四句所绘的秋景图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溶铸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 ‎ ‎ ‎(5).《登高》后四句的所思所感,是如何内化为整个民族的苦难与艰辛的? ‎ ‎ ‎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 孤 雁 杜甫 ‎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 ‎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落 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有人说诗中“肠断”一词传神,你认为如何?试作简要赏析。‎ 答案 ‎ ‎(1)“万里”写离家之远;“秋”写时之凄惨;“作 客”写漂泊异地;“常”写常年漂泊;“百年”写一生;“多病”写身体之衰弱;“台”写高峻阔远之地;“独”写孤苦伶仃,愁苦难遣。‎ ‎(2)“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3).C ‎(4).①是一幅凄凉的秋景图。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使顿生悲情;②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尤其是“无边、不尽”,透出其沉郁悲凉,不仅写出了空间的广漠,更强调无处不含悲秋之气。‎ ‎(5)第三联从时空着笔。由异乡飘泊到鑫病残生,“万里、百年”呼应上联的“无边、不尽”,使悲秋具体而沉痛。第四联从白发日多写到护病断饮,使人联想到潦倒不堪的根源是时世的艰难。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二、(1)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 ‎ ‎ 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 ‎ ‎ (2)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答出两点即可)‎ 三. 本诗写的是暮春时节。 风送落花,漫天飞舞,落到田间小路,落到斜阳将沉的地方。诗人感慨身世,欲展才华,奈何无门,但流年易逝。诗人念此,难怪伤感断肠了。 ‎ 琵琶行(并序)‎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6分)‎ A.湓浦口(pén) 憔悴 (jiāo) 六幺(yāo) 慢捻(niǎn)‎ B.铮铮然(zhēnɡ) 贾人(jiǎ) 荻花(dí) 转徙(xǐ)‎ C.虾蟆陵(há) 嘈杂(cáo) 钿头(diàn) 幽咽(yè)‎ D.江浸月(jín) 呕哑(yā) 嘲哳(zhā ) 裂帛(bó) ‎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6分)‎ A.使快弹数曲       快:赶快。‎ B.歌以赠之 歌:歌唱。‎ C.凡六百一十六言 言:句。‎ D.座中泣下谁最多 泣:眼泪。‎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6分)‎ A.铁骑突出刀枪鸣 B.门前冷落鞍马稀 C.暮去朝来颜色故 D.凄凄不似向前声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6分)‎ A.这些老屋确实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啊!‎ B.刚退居二线的老王抱怨说:“你看我才退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 C.大家出来闯天下,到一起就是缘分,“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 D.京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舞台上风姿绰约,在日常生活中也气度不凡,无论何时何地,他总能让人为之倾倒。‎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5.这一段可分为几层?都写了什么内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人邀琵琶女相见时表现了怎样的心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侧面烘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9题。‎ 夜 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8.请分析“紫袖红弦明月中”一句的作用。(9分)‎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人集中笔力写出“弦凝指咽声停处”这样一个无声的时刻有什么好处?它化用了《琵琶行》中的哪几句诗?(9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解析 A项“憔”应读“qiáo”。 B项“贾”应读“ɡǔ”。D项“浸”应读“jìn ”。‎ 答案 C ‎2、解析 A项快:畅快。B项歌:作歌。C项言:字。‎ 答案 D ‎3、解析 A项突出:突然出击。C项颜色:容颜。D项向前:刚才。‎ 答案 B ‎4解析 “相逢何必曾相识”本身的意思与语境不合。‎ 答案 C ‎5、答案 分三层:前六句为第一层,写两人相见时的情景;以下八句为第二层,写弹奏前的准备,为后文具体描写乐声作铺垫;最后十六句为第三层,具体描写琵琶乐声。‎ ‎6、答案 用“寻”、“问”、“移”、“邀”、“添”、“回”、“开”、“呼”、“唤”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欣喜和急欲相见的心情。诗人惟恐唐突了弹者而高度尊重弹者,郑重邀请相见,诚恳请求献艺。‎ ‎7、答案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8、答案 “紫袖红弦”不但暗示出弹筝者的乐妓身份,也描写出其衣饰的美好,女子弹筝的形象宛如画出。‎ ‎9、答案 有丰富的暗示性,不仅引导读者发现奇妙的无声之美,更可以通过这一无声的顷刻去领悟那筝曲的全部妙处。同时也暗示出了弹者的不幸与悲苦。‎ 这一句是“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几句诗的化用。‎ ‎《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后训练习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黑字的字形、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纶(lún)巾 酹(lèi)酒 樵(qiáo)悴 崩摧(cuī)‎ B.纶(lǔn)巾 酹(lēi)酒 樵(qiáo)悴 崩催(cuí)‎ C.纶(guān)巾 酹(lēi)酒 樵(qiáo)悴 崩摧(cuī)‎ D.纶(guān)巾 酹(lèi)酒 樵(qiáo)悴 崩摧(cuī)‎ ‎2.《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怎样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的?我们应当怎样认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看法?这首词里的写景,用词洗炼生动,着墨不多,却能表现出气势雄伟的“江山如画”的景象,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3.从下列说法中选出正确的几项:( )‎ 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长河落日圆”中的“长河”指黄河。‎ B.“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即今天的中原地区。‎ C.“卷起千堆雪”和“樯橹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D.“羽扇”“纶巾”都是古代武将的装束。‎ E.“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描写宋文帝刘义隆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4.判断下面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A.词有词牌,词牌是指词的题目。一般来说,一首词为一阙,“阙”在文字上,指词的分段。( )‎ B.词牌是指词的曲调名称。词的题目指填词用的题目,词的分段为上片、下片,或称上阙、下阙,因为一曲便是一阙。( )‎ C.词牌指填词用的曲牌名,“念奴娇”、“永遇乐”之类便是;它们又是词的题目,而“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之类只不过是副标题。一曲为一阙,阙在文字上指词的曲调。( )‎ D.词,是歌词,是一种按照乐谱的曲调和节拍来填写,歌唱的文学作品,它和音乐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词的种种特点,大都是由它的性质所规定的。( )‎ ‎5.下边语句有不同理解。你认为怎样理解更好,说说理由。‎ ‎(1)羽扇纶巾 第一种理解:这里指的是周瑜。‎ 第二种理解:这里指的是诸葛亮。‎ ‎(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第一种理解:我(苏轼)神游故国,应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变白了。‎ 第二种理解:周瑜神游故国,应笑我(苏轼)多情善感,头发早变白了。‎ ‎(3)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第一种理解:敌人在佛狸祠下寻欢作乐,显示出侵略者的骄横。‎ 第二种理解:宋朝百姓在佛狸祠下迎神致祭,呈现出因妥协换来的和平。‎ ‎6.问答。‎ ‎(1)千古江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试分析这里运用孙权典故的表现力。‎ ‎(2)“多情应笑我”,试分析。‎ ‎(3)试分析《念双娇》的意境、感情。?‎ ‎7.词的上阕写景,写出了赤壁景色的哪些特点? ‎ ‎8.这首词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默写:‎ ‎1).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勾画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后,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当年周瑜春风得意,“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 ‎4).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了周瑜作为儒将的便装打扮,接着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他在赤壁之战时的英气勃发。‎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下片由过去跌入现实,不免思绪深沉、顿生感慨,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悲叹,感伤时光易逝、壮志难酬。‎ ‎6).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感慨人生的短暂,于是会情不自禁的洒酒祭奠。‎ 参考答案 ‎1.D ‎2.这首词上阕主要写赤壁景色,下阕主要写人物事迹,篇末借怀古抒发感情,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气势雄伟,一泻千里。不过,词末几句,抚今追昔,情调低沉。封建士大夫失意时往往发出“人生如梦”的感叹,这是作者思想上消极的一面。‎ 在写景方面,如“乱石穿空”写山势险峻,“惊涛拍岸”写巨浪惊险,“卷起千堆雪”写江水汹涌澎湃,这三句合写江山,有声有色。‎ ‎3.AC ‎4. A(×) B(√) C(√) D(√)‎ ‎5.(1)第一种理解较妥,理由是:①羽扇纶巾是三国六朝时一般儒将的装束,可用在描写诸葛亮,也可用来描写周瑜。②指周瑜,与下文联成一气,好理解些。‎ ‎(2)第一种理解较合适,WDT 为作者自我解嘲,更符合“赤壁怀古”这个题目。‎ ‎(3)第二种理解符合实际情况,因为作者反对投降妥协。‎ ‎6.(1)以“乱”修饰“穿突”之“石”,表现出岩峰错列,直插云霄的态势;以“惊”修饰“拍岸”之“涛”,表现出拍击江岸的波涛汹涌奔腾,“卷起千堆雪”,“卷起”这个动词,“千堆雪”这个比喻,形象地表现出汹涌的波涛猛拍陡峭江岸,翻卷而起形成簇簇浪花,宛如堆堆白雪。这几句诗表现出赤壁古战场的壮丽奇险,体现了词人神驰赤壁古战场的心情。‎ ‎(2)苏轼神驰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渴望像周瑜那样建功立业。但周瑜三十四岁就破曹操,立大功,他年已四十有七,却事业无成;所以自讥“多情”──倾慕周瑜,渴望建功。这自我讥笑当中,包含着浓重的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苦涩心情。“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则更是在坎坷遭遇中的强自排遣,在消极情调之中也包含有报国无路的感慨。‎ ‎(3)这首词塑造了词人立足万里长江岸上,面对古代战场,倾慕周瑜伟业,慨叹自己无成的形象,创造出开阔深沉、壮丽奇险的意境,抒发了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可得的抑郁感情。‎ 参考答案:‎ ‎7. “乱石穿空”写出了山势险峻,“惊涛拍岸”写出了巨浪惊险,“卷起千堆雪”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江水的汹涌澎湃,这三句合写赤壁景色,有声有色。‎ ‎8. 词人立足万里长江岸上,面对着古战场,倾慕周瑜伟业,慨叹自己一事无成,创造出一种开阔深沉、壮丽奇险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可得,壮志难酬的抑郁之情。‎ ‎9、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4)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5)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6)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课后训练习题 一、课文阅读训练 ‎(一)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指出解说不当的一项。答:( )‎ A.两位作者都是宋代词坛上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B.两首都是怀古之作,苏词是怀古伤己,辛词则是怀古伤今。‎ C.辛词中的“舞榭歌台,风流”是指代繁华和英雄业迹,通过慨叹它“总被雨打风吹去”,表达了“英雄无觅”的愤激之情;“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则表达了赶快建功立业的愿望。‎ D.两首词都借景抒情,以议论入词,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抒情几种表达方式。‎ ‎(二)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最后用了一个典故,写道:“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样写法的作用是什么?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答:( )‎ A.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 B.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的故事,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 C.表示今天再也找不到象廉颇这样的大将的痛惜心情。‎ D.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 ‎(三)古典诗词讲究炼字,作者往往选择那些最能反映事物特征的字词,表达十分丰富的内容。阅读时须处处留意,字字咀嚼,才能有所得。‎ ‎1.《雨霖铃》上阕描写了送别的典型环境。试按要求摘引原文词语作答:‎ ‎①送别的季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送别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送别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送别时的天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送别的心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送别的表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扬州慢》(包括小序)写景很有特色,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心态等各个角度,选择富有表现力的字眼描绘了金兵劫后扬州凋蔽、残破的图景,抒发了悲怆之情。试将这样的词语找出来,按下面类别摘录:‎ ‎①写视觉形象的:‎ ‎②写听觉形象的:‎ ‎③直抒胸意的:‎ ‎(四)借景抒情是古典诗词常见的写法。作者不言情,而情在景中。阅读时首先要准确地理解“景”,然后再进一步弄清从“景”中传达出来的“情”。对下面两句话所表现的“景”与“情”怎样理解才正确?试挑选正确的答案。‎ ‎1.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①这句话描绘的“景”是( )‎ A.幽静的 B.清凉的 C.凄冷的 D.明丽的 ‎②这样的“景”表达的“情”是( )‎ A.凄苦的 B.烦恼的 C.恬淡的 D.空虚的 ‎2.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①这句话描绘的“景”是( )‎ A.单调死板的 B.富有生机的 C.赤地千里的 D.荒凉空旷的 ‎②这样的“景”表达的“情”是( )‎ A.惊诧的 B.得意的 C.悲伤的 D.愤慨的 二、基础知识检测 ‎1.下列词人按豪放派和婉约派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李煜 ②柳永 ③苏轼 ④秦观 ⑤李清照 ⑥辛弃疾 ⑦姜夔 A.①③⑥⑦/②④⑤ B.③④⑥⑦/①②⑤‎ C.③⑥⑦/①②④⑤ D.③⑥/①②④⑤⑦‎ ‎2.名句衔接 ‎①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③江山如画,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岂在朝朝暮暮。‎ ‎⑤此情无计可消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 ‎⑦帘卷西风,___________________。‎ ‎⑧莫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不是以号为名的作家集著( )‎ A.《淮海集》 B.《白石道人歌集》‎ C.《稼轩长短句》 D.《白氏长庆集》‎ ‎4.姜夔《扬州慢》的开头①“淮左名都”,②“竹西佳处”,及上片结尾的“都在空城” ,③分别指的是什么地方?选出正确的一项( )‎ A.①指扬州 ②扬标州附近一处风景区 ③泛指一般的城市 B.①和②均指扬州 ③泛指一般的城市 C.①②③都指扬州 D.①指南京 ②指瓜州 ③指扬州 ‎5.阅读下列句子完成以下两题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④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⑤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⑦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⑧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⑨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⑩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1)上述句子全出自唐人作品的一组是( )‎ A.①③④⑦⑨ B.①③⑤⑦⑨ C.③④⑦⑨⑩ D.③④⑤⑨⑩‎ ‎(2)上述句子出自不同作品,对这些作品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古诗 绝句 词 律诗 A①④ ⑨⑩ ②③⑥⑧ ⑤⑦‎ B①⑤ ②⑨⑩ ③⑥⑧ ④⑦‎ C①⑦ ⑨⑩ ②③⑥⑧ ④⑥‎ D①⑦ ⑨⑩ ②⑥⑧ ③④⑤‎ ‎6.选出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B.人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C.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D.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7.选出对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 A.烟波微茫信难求(实在、的确)‎ B.秋天漠漠向昏黑(渐近)‎ C.因为长句,歌以赠之。(长诗)‎ D.一尊还酹江月。(把酒洒在地上)‎ E.都门帐饮无绪。(京城门)‎ F.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创作)‎ ‎8.下列诗句各表现什么季节的景色?顺序号写在横线上 ‎①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②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③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④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⑤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⑦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⑦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A.春__________ B.夏__________ C.秋__________ D.冬__________‎ ‎【创新能力训练】‎ 整理学过的知识,学会在比较中鉴赏文艺作品。‎ ‎1.下面各句均摘自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的古代诗词。请写出每句的出处和作者,这些诗句有何共同之处?试用《雨霖铃》中的一句词加以说明。‎ ‎①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②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③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⑤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⑥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⑦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⑧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⑨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某同学对《扬州慢》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进行一番比较,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地方。他还没有很好地进行概括,请你与他合作,得出恰当的结论:‎ ‎①两位作者的生卒年:‎ 姜 夔 1155—1221年 辛弃疾 1140—1207年 这说明两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两首词都涉及到作者的见闻经历:‎ ‎《扬州慢》:“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这说明两首词都涉及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重要历史背景。‎ ‎③这两首词都借历史人物抒发现实情怀:‎ ‎《扬州慢》中提到杜牧。‎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提到孙权、刘裕、廉颇。‎ 这种写法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结论(要求指出这两位词人的不同风格)。‎ ‎【学科渗透训练】‎ 对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而言,保持自身的体温并非易事,而水生动物要保持体温则更为困难。为使新陈代谢保持在低水平,迄今全世界绝大多数的鱼类都是冷血动物。‎ 根据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对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而言,保持自身的体温并不是太难的。‎ B.冷血动物是全世界绝大多数的鱼类。‎ C.水生动物都是冷血动物。‎ D.迄今为止世界绝大多数鱼类的新陈代谢都保持在低水平。‎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一、课文阅读训练 (一)D (二)C (三)1.①寒蝉凄切 ②晚 ③长亭(都门) ④骤雨初歇 ⑤帐饮无绪 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2.①夜雪暮色,青青、寒水、冷月。 ②清角次寒,戍角悲吟。 ③悲、怆然、感慨、厌、惊。(四)1.①C ②A 2 .①D ②C 二、基础知识检测 1.D 2.①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②多情自古伤离别 ③一时多少豪杰 ④两情若是久长时 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⑥千里共婵娟 ⑦人比黄花瘦 ⑧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3.D 4.C 5.(1)A (2)C 6.B 7.C 8.A③⑧ B⑦ C②④ D① ⑤⑥‎ ‎【创新能力训练】‎ ‎1.①《送友人》李白。 ②《孔雀东南飞》 ③《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④《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⑤《兵车行》杜甫 ⑥《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⑦《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⑧《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这些诗句都表现了离别的悲伤,即“多情自古伤离别”。‎ ‎2.①生活在同一时代 ②宋金军事对峙 ③用典 ④虽然姜夔和辛弃疾都生活在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社会十分动荡的南宋时代,虽然池们的作品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但由于两人的经历不同,精神境界不同,因此作品的格调也就不同。例如,对敌人的侵扰破坏;姜词说“废油乔木,犹厌言兵”,只是抒发悲痛之感;而辛词则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充满了战斗之豪情。姜词感慨昔盛今衰,再三提到杜牧;辛词则壮心不已,连举孙权、刘裕、廉颇。综观全词进行比较,姜词的基调是“悲”,而辛词的基调是“愤”。‎ ‎【学科渗透训练】 D ‎《声声慢》课后训练习题 ‎ 一、积累运用 ‎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槛菊(jiàn)         不谙(ān)         彩笺(qiān) ‎ B.凝噎(yē)            暮霭(ǎi)            玉砌(qì) ‎ C.纶巾(ɡuān)        豆蔻(kòu)            跬步(ɡuǐ)‎ D.商贾(ɡǔ)            忏悔(chàn)            松柏(bó)‎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雕零 山青水秀 戍边 相形见绌           ‎ ‎ B.甘霖 良辰美景 皈依 融会贯通 ‎ C.凄残 源远流长 娇健 功亏一篑          ‎ ‎  D.憔悴 被水一战 漂泊 海市蜃楼 ‎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各地兴起的农民运动,一时形成不可    的革命洪流。 ‎ ‎(2)日本右翼势力公然举行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反集会,我们怎么能    满腔怒火? ‎ ‎(3)收工时,他还把散落在地上的水泥一点点地 起来。 ‎ ‎(4)“神舟号”在辽阔的宇宙空间遨游21小时10分, 了大量珍贵的科学数据。 ‎ A.遏制  遏止  收集  搜集            ‎ B.遏止  遏制  收集  搜集 ‎ C.遏止  遏制  搜集  收集            ‎ D.遏制  遏止  搜集  收集 ‎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现象仍然习以为常。‎ B.当前,我国市场仍大量使用难以处理的塑料袋盒包装商品,不少人对“白色污染”的危害执迷不悟,为“节省”成本,不肯使用纸袋或可以降解的塑料袋盒。‎ C.语言训练,实际是思维训练,若思维混乱,就会语无伦次。 ‎ D.有些同志为了把工作干好,竭尽心智,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唐朝武则天亲授的、被称为传世之宝的第三颗佛牙舍利,新近在湖北省当阳市玉泉寺铁塔地宫被考古工作者发现。 ‎ B.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杨绛在把稿酬版税捐赠给清华大学的仪式上说:“我以代表的身份在这里讲话,我一个人代表三个人:我、已去世的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瑗。” ‎ C.四十年代出现了电子计算机,成为所需要的信息开发工具。‎ D.全国人民之所以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迎接党的十六大,是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分不开的。‎ ‎6.下列有关诗词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多数通篇是五言或七言句,平仄没有严格规定,用韵比较自由,篇幅一般较长。《诗经》《楚辞》及乐府民歌都属于古体诗范畴。 ‎ B.古体诗、近体诗的划分一般是从产生的时间方面考虑,所以唐代以后的诗歌都被称为近体诗。 ‎ C.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它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对仗方面有严格规定。篇幅虽小,却同样可以显示诗人的独特风格,如李白的清俊飘逸,杜甫的沉郁雄浑等。 ‎ D.词,又称曲、杂曲、曲子词或长短句。唐、五代已经出现,盛行于宋。起初它是一种可配乐歌唱的诗体,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二、阅读:  声 声 慢 ‎ 李清照 ‎ , ,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7.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文字。‎ ‎8.融情于景,借秋景以渲染愁情是本词的最大艺术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 ‎ ‎ ‎ ‎9.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说明。‎ ‎ ‎ ‎ ‎ 三、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词艺术地表现了作者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失落、孤单、凄凉、悲哀的心灵世界。‎ B.词的上片写秋天里气候多变、酒难御寒和北雁南飞等,是对开头的阐释与补充。‎ C.词的下片写菊花“如今有谁堪摘”,表现作者因郁闷已不再为花凋谢感到惋惜。‎ D.作者的生活遭遇,能让人产生深深的理解与同情,这是本词动人的重要的原因。‎ ‎11.请赏析词的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6分)‎ 答案:‎ ‎1、答案:B ‎ ‎2、答案:B ‎ ‎3、答案:B ‎ ‎4、答案:C ‎ ‎5、答案:A ‎ ‎6、答案:B ‎ ‎7.略 ‎8.全词从刻画冷清萧索的环境来烘托凄惨悲切的心境。无论忽寒忽冷容易致病的天气,还是单薄的酒味、入夜猛起的秋风、天上的过雁、满地的黄花、窗外的梧桐和黄昏的细雨,无一不是生愁、助愁、牵愁的。篇末托出一个“愁”字,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显得格外深广深厚。‎ ‎9.运用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凄凄”“点点滴滴”等叠词,分三个层次写出词人的动作神态、外部感受和内心愁苦,由表及里,层层递进,而且多用声音比较压抑低沉的字,“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梁启超语)。全词字音的选择和组合,也体现出明显的压抑感,具有特殊的音乐效果,真切地传达了词人内心的忧郁和沉痛。采用了“将息”“怎生”“次第”“了得”等口语,采用了“将息”“怎生”“次第”“了得”等口语,朴素浅近而又真切自然。 ‎ ‎10、C(“已不再为花凋谢感到惋惜”错,应是情景交融)‎ ‎11、要点:(1)连用七组叠词,富有音乐美和韵律美(2)为全词定下了感情基调,营造凄冷、悲凉的氛围。(3)“寻寻觅觅”表现了作者飘泊异地、前路渺茫和孤立无援的失落感。“冷冷清清”描写了只身度日的孤单、清苦的生活状况。“凄凄惨惨戚戚”则是对自己晚年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整句从精神状态到生活处境,再到整体内心世界,层次清晰地概括了作者的不幸经历和生活状况,以及在身体和心灵上所受到的摧残。(从三个方面回答即可,每个方面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