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51 KB
  • 2021-06-03 发布

2018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生命的赞歌第5课最后的常春藤叶学案鲁人版必修 (1)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最后的常春藤叶 学会赏识 赏识,是一个人心境磊落、视野舒朗的表现;也是一个人才智敏锐、气度从容的凸现。 赏识,是为人之道。不懂赏识,不愿赏识,人与人之间往往就多了一份挑剔,少了一份欣赏, 多了一份苛求,少了一份呵护。于是乎便像医生对患者一样,执着地“诊断”他人身上的不 足、过失、缺点、毛病和错误,于是乎便有了冷眼、批评、讽刺以至呵斥。最终结出的苦果 便是信任的折损、亲和力的丧失…… 人人都应该学会赏识,须知“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威廉·杰姆斯 语)。而且,随着阅历的增加,这种“渴望”会变得更加深沉而炽烈。你的一个信任的微笑、 一个肯定的颔首、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可以为他人驱散积聚在心底的自卑的 阴影,可以为他人找回失落已久的宝贵的自尊,可以为他人校正迷失的价值追求的方向,可 以为他人唤醒早已尘封的潜质、潜能,可以为他人诱发心中创作冲动的萌芽。 赏识在于心态的调整。赏识生长在自由和谐的空气里,生长在亲切平视的目光中。赏识 弃绝“祖师爷”与“裁判官”的心理羁绊,以平和宽广的心境、宽厚接纳的态度,去聆听灵 魂深处质朴纯澈的心语,去捕捉稍纵即逝的创造灵光。 赏识在于角度的转换。万事万物,各有其长;远近高低,各呈其姿。于人于物,其正面 或许并非那样靓丽可人,其侧面则可能是一幅优美的剪影;或者其外表还是稚嫩、丑陋、拙 笨、顽劣的壳,其内部蕴含的却是成熟、美丽、新异、灵动的核。我们何妨换个角度看一看, 何妨拐个弯子想一想? 赏识在于标准的择取。美丑、好坏、优劣、成败、是非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追求崇高 和完美本无可厚非,但苛求崇高和完美则大可怀疑。用神的标准测量凡人,用完美的测标去 审度他人,赏识便会失去家园。只要我们正确择取一个合适的参照物乃至稍降一格去看待他 人,值得赏识的东西便会扑面而来:闪光的道德、妙异的智慧、温暖的人情…… 赏识不是单向的施舍,是智慧与智慧的主动碰撞;赏识不是别有用心的廉价恭维,是对 一种相对价值的公正认可。学会赏识,赏识者的胸襟才更显得博大,灵魂才更趋于崇高;有 了赏识,世界便获得了求真、求美、求善的不竭动力。 微感言: 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赏读: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却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那就不值得和他谈论什么了。 2.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赏读:志向小的人容易得到满足,容易满足之后就没有继续奋进的动力。说明一个人要志向 远大,方能有巨大的成就。 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赏读:自古以来能够成就伟大功绩的人,不仅仅要有超凡出众的才能,还一定要有敢于面对 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4.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赏读:不一定年龄大的人才有理想,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的人,即便活到百岁也是虚度光阴。 一、作者视窗 欧·亨利(1862—1910),原名为威廉·雪德尼·波特。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 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 之父”。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代表作有小说集《白菜与国王》 《四百万》《命运之路》等。其中一些名篇如《爱的牺牲》《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出租的房 间》《贤人的礼物》《最后的常春藤叶》等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 美国式的单纯 欧·亨利的小说通俗易懂,其中无论发生了什么,发生在何处,也无论主人公是何等人 物,他的故事写的都是世态人情,并且也有浓郁的美国风味。一般说来,驱使人们行动的欲 望和动机是相当复杂的,但是欧·亨利人物的思想相对来说都比较简单,动机也比较单一, 矛盾冲突的中心似乎都是贫与富。这一方面大概因为美国是个平民社会,不存在天生高人一 等的贵族阶级,既然金钱面前人人平等,贫富就成了社会的主要矛盾。另一方面,此时正值 美国内战后的“镀金时代”,拜金主义盛行,坑蒙拐骗样样齐全,贪污泛滥成灾,似乎只要 人能赚到钱便是成功,并不问钱的来历是否清白合法,难怪金钱的占有程度便成了人们关注 的中心,与欧·亨利同时代的马克·吐温说得好:“在世界上任何地方,贫穷总是不方便的。 但只有在美国,贫穷是耻辱。”欧·亨利笔下的芸芸众生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金钱主宰的世 界中,他们的处境、动机,他们的喜怒哀乐,大都与金钱的占有有关,所以欧·亨利描绘的 世态人情,无论是善是恶,都有某种美国式的单纯。 二、写作背景 欧·亨利小说的主人公常常是社会的下层人物,诸如受人支使的店员、穷困潦倒的画匠、 经济拮据的办事员、一筹莫展的医生、走投无路的小偷等。脍炙人口的《最后的常春藤叶》 则是描写了几个穷画家之间患难与共的感人故事,塑造了贝尔曼这个舍己为人的老画家的感 人形象。 三、基础梳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逛.来逛去( ) ②缅.因州( ) ③苔藓.( ) ④一筹.莫展( ) ⑤扶弱济.困( ) ⑥掺.酒( ) ⑦出殡.( ) ⑧瞥.见( ) ⑨昵.称( ) ⑩狭窄.( ) ⑪窗槛.( ) ⑫瞅.一眼( ) ⑬模.特( ) ⑭编辑.( ) 2.辨形组词 ① ténɡ 萝 升 ténɡ ② 大 hēnɡ 共 xiǎnɡ ③ 暴 zào 干 zào 洗 zǎo ④ niè 手 niè 脚 威 shè shè 影 ⑤ zhànɡ 本 zhànɡ 篷 3.近义词辨析 ①凝视·注视: ②偶尔·偶然: ③安静·宁静: ④倾泄·倾泻: ⑤黯淡·暗淡: ⑥明目张胆·明火执仗: 4.词语解释 ①明目张胆: ②一筹莫展: ③不速之客: ④昂首阔步: ⑤蹑手蹑脚: ⑥转弯抹角: ⑦莫名其妙: 一、文本助读 【结构图示】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记述老艺术家贝尔曼用生命绘制毕生杰作——常春藤叶,点燃别人即将熄灭的生命 火花,挽救琼珊生命的故事,歌颂了老艺术家贝尔曼舍己救人的品德及他与朋友之间拳拳的 情谊,同时,琼珊的生死系于一片藤叶,也说明了信念的重要性。 二、小组合作 1.贝尔曼是个失意的老画家,四十年来没有什么成就,最后画的一片常春藤叶却被称为“杰 作”,为什么? 答: 2.贝尔曼是小说的主人公,作品集中写他的只有两处,试分析他是怎样的人。 答: 小说阅读 小说的阅读重点是三要素,即情节、人物、环境。小说阅读的整体把握就是要把握作者 在怎样的环境背景下,通过怎样的情节,塑造了具有什么性格特点的人物,从而反映了怎样 的社会生活。高考小说阅读的考查一般以微型小说为阅读文本。微型小说的情节常常以富有 戏剧性见长,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梳理情节尤其要注意前后情节的差异性, 注意推动情节发展的矛盾冲突。微型小说的主人公常常只有一个,刻画人物的方法正面、侧 面兼用,且以侧面刻画为主。因为微型小说的情节一般不太曲折,人物关系不太复杂,所以 人物形象较单一,易把握。人们评价微型小说是“从一个螺壳,可以听到海上风浪的呼啸”, 所以,小说的整体把握除了把握情节、人物外,更主要的是把握小说所要反映的社会生活, 即把握小说的主题。 3.本文的结局有怎样的特点?你能找出前面的伏笔吗? 答: 4.“最后一片叶子”的含义是什么?文中有关叶子的描写有何作用? 答: 三、师生探究 琼珊的遭遇可以给人怎样的启示? 答: 一、文本审美 (1)“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尾艺术。 欧·亨利在短篇小说的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结局”,出乎意料,又在情 理之中。读者眼看着情节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但结局往往来了个出其不意,然而那 意外的结局一般来说是令人宽慰的,是带着眼泪的微笑。 (2)幽默讽刺的语言风格。 欧·亨利的小说采用幽默、风趣、俏皮、夸张、讽刺、比喻的语言,渲染悲剧的喜剧色彩, 让读者在俏皮的描写中领悟内在的庄严的思想感情,在生动活泼中给人启迪。比如:“到了 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蹑 脚,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 二、写法迁移 【我来练笔】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是欧·亨利小说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请你仿照这一特点写一段 文字,600 字左右。 答: 答案精析 5 最后的常春藤叶 自主积累 三、 1.①ɡuànɡ ②Miǎn ③xiǎn ④chóu ⑤jì ⑥chān ⑦bìn ⑧piē ⑨nì ⑩zhǎi ⑪jiàn ⑫chǒu ⑬mó ⑭jí 2.①藤 腾 ②亨 享 ③躁 燥 澡 ④蹑 蹑 慑 摄 ⑤账 帐 3.①“凝视”多指较长时间精神集中地看着,包括人或物。“注视”运用范围比“凝视”广, 多指注意力集中地看着具体人或物的某一点,它还可用在抽象事物上。②“偶尔”指有时候, 跟“经常”相对。“偶然”指事情发生意外,跟“必然”相对,它还有形容词用法。③二者 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 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 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宁静”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 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安 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④“倾泄”意思是倾吐和发泄情绪。如:完全可以把 愤怒的洪水向他倾泄。“倾泻”形容大量的水很快地从高处流下来。如:雨后,山水倾泻下 来,汇成了奔腾的急流。⑤二者都指不明朗。不同的是:“黯淡”第一种意思指心理暗淡, 如“心情黯淡”;第二种意思同“暗淡”。“暗淡”指光、色昏暗,不光明,不鲜艳,如“光 线暗淡”。⑥二者都表示“毫无顾忌地公开做坏事”。区别在于:“明目张胆”着重在非常 大胆,肆无忌惮;“明火执仗”着重在十分公开,毫无隐蔽。“明火执仗”一般形容掠夺、 强占等行径;“明目张胆”不限于此,适用范围要宽得多。 4.①明目,睁大眼睛。张胆,放开胆量。原本指有胆有识,敢作敢当。后来用以形容公然去 做坏事,毫无顾忌。贬义。②筹,筹划、计谋。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 也想不出来。③速,邀请。指没有邀请突然而来的客人。④昂,仰,高抬。抬起头迈开大步 向前。形容精神抖擞,意气风发。⑤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 样子。⑥第一种意思是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第二种意思是形容路弯弯曲曲,第三种意思是 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⑦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 白。 合作探究 二、 1.(1)由前文介绍可知,琼珊和苏艾都是青年画家,作为画家的琼珊,居然一直没能看出墙 上的常春藤叶是画上去的,由此可以从侧面说明贝尔曼先生最后这幅作品精湛的技艺,真可 谓以假乱真,堪称杰作了。(2)因为这片常春藤叶子给予了病人琼珊生的希望和信念,表达了 普通人之间无私的情谊,闪耀着人性美的光辉。 2.初见贝尔曼时,作者通过外貌描写告诉我们:贝尔曼是一个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骚满 腹、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又通过语言描写,当他得知琼珊的病情和“白痴般的想法”后, “连讽带刺地咆哮了一阵子”,表现出他的善良和同情心。再见贝尔曼时,贝尔曼已经身体 虚弱,病了两天就去世了。贝尔曼是因为冒雨画最后一片叶子,得了肺炎而去世的。他的崇 高爱心、自我牺牲精神由此得到了展现。我们看到了贝尔曼平凡的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 一颗火热的爱心,虽然穷困潦倒,却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作者 借此歌颂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美。 3.“欧·亨利式”的结尾。欧·亨利在短篇小说的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 结局”,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读者眼看着情节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但结局往 往来了个出其不意。 伏笔:(1)随着夜晚同来的是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从荷兰式的屋檐上倾泻下来。 (2)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 (3)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究竟是 到什么地方去的。 (4)后来,他们找到了一盏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原来地方挪动过的梯子,还有几支散落的画 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剩有绿色和黄色的颜料。 4.对琼珊而言: 表层义:叶子的飘落。 隐喻义:生命的飘逝——玄想,当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我也要去了”。“我想摆脱一切, 像一片可怜的、厌倦的藤叶,悠悠地往下飘,往下飘。”“唯恐那个虚弱得像枯叶一般的琼 珊抓不住她同世界的微弱联系,真会撒手去世。”“当她与尘世和友情之间的联系一片片地 脱离时,那个玄想似乎更有力地掌握了她。” 对贝尔曼而言:绝笔。 表层义:冒雨画上去的叶子,艺术生涯的最后作品。 隐喻义:维系生命的叶子,人生最精彩的杰作。 主题得到升华: 艺术家热爱他人,富有同情心和自我牺牲精神的象征。普通的叶子闪耀着人 性的光辉,创造了挽救生命的奇迹,从而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特别是老艺术 家贝尔曼舍己救人的品德。 三、因为贝尔曼拼着性命画在墙上的那片叶子,琼珊战胜了病魔,勇敢地活了下来。当然, 琼珊的康复仅有贝尔曼为之牺牲的最后一片叶子是不够的,还需要琼珊自己的力量来战胜病 魔。在琼珊患肺炎病危的时刻,医生为什么既不判她“死刑”,又不肯定她可以治愈,而说 一切看她自己呢?就是因为在生与死、抗争与屈服之间,需要自己树立信心,做出努力,才 能得胜。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关键是看你自己有没有信心,能不能去面对,有没有 勇气战胜它。琼珊也曾陷入失望之中,但她在贝尔曼用生命换来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舞 下,重新振作起来,直到康复。坚强的信念是生命赖以延续的精神支柱。 文本拓展 二、[示例] 唯不忘相思 在他出世的时候,祖父当然已经老了,他生命中的祖父,不过是一个喜欢打麻将、练太极、 浇花钓鱼、爱提当年勇的普通老人。 而他也没有想过,会在十八岁的一个夏夜,与祖父的少年时光劈面相遇。 那晚,是一位亲戚来通知,祖父的一位表妹去世了。在所有人还没有来得及反应之前,祖父 已经霍然站起:“死了?怎么会?怎么会!” 蓦然觉得自己的失态,转身回房。家人尽皆偷笑。 于是那夜他便知道了,祖父与表妹青梅竹马的童年,情窦初开的年少,他俩私奔六个月的石 破天惊。到最后,他们还是被找回了。表妹远嫁,祖父仍然不得不接受指腹的姻缘。而这些, 都已经是六十年前的事了。来人是请祖父参加葬礼的。 第二天早上,父亲想和祖父商量的时候,祖父却已经练太极去了。祖父的房门洞开,桌上薄 薄一张纸,上面墨色淡淡的五个字:老来多健忘。 既然祖父已经健忘,那又何必帮他想起?父亲便回绝了来人,从此家中不提此事。 祖父过世的时候他已上大学,主修中文,大二时在图书馆里看白居易全集正看得兴味盎然, 突然,仿佛惊雷般的一瞬,他看到了祖父当年写下的那句诗,而那句诗的全貌竟是:“老来 多健忘,唯不忘相思。”他僵在当场,没想到竟然会是如此。 原来祖父一直记得,六十岁的烟尘岁月抵不过初恋女子的一抹笑容,让他在余生的每一寸光 阴里深深铭记。而爱情究竟是什么,竟让八十岁的老人仍然在刹那间动容,忘了时光的远走, 只以为是红颜弹指老!应该是身为人父和家长的尊严,让祖父不能明白表达自己的心意吧? 当祖父写下那句诗词的时候,他是多么希望他的儿孙们能够懂。今日,他终于懂得,可是都 已经过去了。 他只能在内心一遍遍念着:“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好像是念给天上的祖父听。